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本日主題: 報告發現聯邦法官的反環境行動
知性專題 [棘皮動物]臺灣常見的海膽簡介-食用海膽 (一)
環境新聞
(新聞檢索)
氣候條約會談氣氛樂觀
報告發現聯邦法官的反環境行動
卑詩省取消獵殺灰熊的禁令
捕魚權法令優先考量保育
世界銀行貸款計劃結合環境觀點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7-24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7-24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7-19
理性關懷 [環境的未來]邁向乾淨能源世紀,才能挽救台灣經濟
[環境關懷事件]台灣溪流的前景即將斷送在「水泥化的溪流整治」中 (下)
專  欄 [專欄作家-余國信]留下這棟歷史建築讓我們來講故事
活動訊息 [徵求]領養-可愛的狗狗GiGi待領養
[徵求]徵選-CI識別標誌設計徵選活動
[演講]發現福爾摩莎∼根與芽生態系列講座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夜訪虎山

[棘皮動物/科博館科普專欄]臺灣常見的海膽簡介-食用海膽 (一) >>>

作者:李坤瑄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助理研究員)

白棘三列海膽,常用管足捉取四周環境中的藻類、石塊甚至垃圾遮蔽自己,形成偽裝。  近年來有線電視發達,有許多專門播放日本節目的電視臺,在介紹日本海鮮時經常可以看到日本人在大吃海膽的鏡頭:海膽壽司、海膽蓋飯、海膽"沙西米"、海膽醬,吃者點頭如搗蒜,直呼"喔依汐(好吃)"!在臺灣也有數種海膽有人捉來吃,而且早年時更大量外銷日本,但近年因"哈日風"而帶動吃海膽的風氣大盛,再加上生態環境的惡化及被破壞,臺灣的海膽恐怕連內銷都不夠了!

形成偽裝的白棘三列海膽,並不會挖洞躲藏。  臺灣常見的食用性海膽有3種,其中最大型的是白棘三列海膽(俗稱馬糞海膽)Tripneustes gratilla (Linnaeus,1758),體殼直徑最大可達11公分以上。棘刺細而短,長度不超過1公分,反而是管足十分發達細長,延長時可大於2公分以上。牠們通常用管足捉取四周環境中的藻類、石塊甚至垃圾遮蔽自己,形成偽裝,並不會挖洞躲藏。由於體型大、棘刺不銳利、不挖洞易於捕捉,且早年在全省及各離島的礁岩區數量皆不少,因此一直是最主要的食用海膽,近年來產量銳減,在野外的盛況已不再。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網址:http://www.nmns.edu.tw/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網址:http://fnmns.nmns.edu.tw/

氣候條約會談氣氛樂觀 >>>

  德國,波昂,2001-07-19 (ENS)- 世界各國環境部長今晚在德國波昂聚首,針對促成各國同意履行京都氣候議定書之事進行關鍵性會談。與會各方皆指向一股漸形樂觀的氣氛,認為對於尚未解決之政治性議題,可望達成一個全面性計畫。甚至在高峰會召開的幾天前,當時的種種跡象顯示,該協議獲得一致同意的機會看似渺茫。

報告發現聯邦法官的反環境行動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7-19 (ENS)- 美國參議院與法律團體辯論著意識型態是否應為司法確認的一種考量。此時,一份新的分析報告結果發現,司法活動10年來一直受到法官的意識型態的影響,呈現反對環境保護的傾向。美國最重要的幾個環境團體領導人對此做出了回應,他們公佈一項合作聲明,將開始監督布希總統聯邦法庭席位的提名人選。

卑詩省取消獵殺灰熊的禁令 >>>

  加拿大,卑詩省,維多利亞,2001-07-19 (ENS)- 卑詩省新當選的自由黨政府已取消,今年初由前政府所提出的三年禁止獵捕灰熊的法令。此舉已激怒了該省的保育團體。而一位卓越的熊類科學家指出,這項決定使灰熊受到政治的粗暴對待。

捕魚權法令優先考量保育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7-19 (ENS)- 海洋魚類保育網今天公開指出,在美國水域內納入管理以供商業性捕漁業活動的魚類,其中至少有31種正面臨滅絕的危機。這項報告與2001年魚類復育法同時發表,後者法令的主要目的是管制捕魚以保育海洋資源。

世界銀行貸款計劃結合環境觀點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7-19 (ENS)- 世界銀行理事會週三通過了一項新策略,其目的是讓環境考量成為世界銀行貸款計劃的一部份。世銀有一份總值180億美元的環境計劃。世銀指出,經濟成長不應該以污染和破壞的自然生態資源為代價,而犧牲人類健康和未來的機會。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7-24 >>>

  • 海蝕平台設海泳池市府樂觀其成:反對聲浪與贊成意見都有 市府認為如果不破壞 地方自行整理亦可 (八斗子 台灣新生報)
  • 宜縣生態教育公園案遇阻:該等林班地係以涵養水源維護公路安全及保護野生動物為目標 不宜開發或設置森林遊樂區 (宜蘭 台灣新生報)
  • 台灣生物科技廢棄物再生等業考慮至泰國投資 (台灣 中央社)
  • 淨水器將有檢測標準:政府將採用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NSF)淨水器檢測標準 可最為消費者購買時重要參考指標 (台灣 聯合報)
  • 整治茄苳溪 電線桿變危桿:溪旁兩根電桿因地基土被挖空而傾斜;經陳情縣府 水利課緊急以砂包強固電桿 將用鋼樁固定電桿 (汐止 聯合報)
  • 林邊溪恢復採砂 縣府謹慎(業者面臨砂石嚴重不足 最近因林邊溪流域橋梁、護岸已加強保固 業者要求重新檢討開放) (屏東 聯合報)
  • 七星嶺步道 三棵相思樹被剝皮垂死(冷泉公園最自然的遮蔭設備 邊坡板塊石都靠老相思樹涵養水土 不致崩塌 公所正打算列冊保護) (蘇澳 聯合 報)
  • 水利處公布檢舉污染河川獎金最高12萬元 (台灣 中央社)
  • 死豬管理 農委會指示縣府改善:將加強宣導汙染付費觀念;補助集運車防漏 噴漆標示公司名稱;清查化製原料來源及是否雇用獸醫 (雲林 聯合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7-24  >>>

  • 開闢城市第二水資源:城市污水具有量大 集中 水質較穩定的特點,是潛在的水資源,經處理完全可回收用於工業 市政 農業等 (中國 科技日報)
  • 我國長江正形成近岸污染帶:不少城市被迫採用江心取水辦法;一些原本水源豐富地區 亦不得不捨近求遠 或大量開採地下水 (長江 新華社)
  • 廣東水環境持續惡化 珠江三角洲河口水污染嚴重是全省之最 (廣州 光明日報)
  •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十五"環保工作重點:推行清潔生產 (廣東 人民日報)
  • 天津崛起中國北方最大的環保科技產業群落(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結合產學研,增加產品技術合量和市場競爭能力) (天津 新華網)
  • 國家環保總局邀集專家會診北京環境:局長指出 要以綠色奧運為標準 抓住舉國全力支援籌備奧運的機遇 進一步加大環保工作力度 (北京 人民日報)
  • 居室空氣污染收購實驗 測定建材污染超標4倍:建設部正著手制定室內建築裝飾材料安全管理條例 將依法納入制度化管理軌道 (北京 經濟日報)
  • 國家環保總局發佈《有機食品認證管理辦法》 (中國 科技日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7-19 >>>

  • 副總統錢尼被要求提供布希政府能源計劃的諮詢紀錄
  • 巴爾的摩貨運列車出軌 造成起火燃燒及鹽酸外洩
  • 為挽救鯨魚捕獵規範 美國可能加強對加勒比海域國家的經費補助
  • 內政部下環境相關單位三位主管的提名人選公佈
  • 能源部任命新的環境管理局長
  • 內達華州同意保留更多的水量給瀕危魚類
  • 三條主要河流中的美洲河鯡數量大增
  • 如何預防野地火災 新網站提供資訊
  • 碎木屑池可移除暴雨逕流中的污染物質

[環境的未來]邁向乾淨能源世紀,才能挽救台灣經濟 >>>

作者:潘翰疆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副秘書長)

  在社會各界熱切關注於經發會召開之際,已經與台灣各級機關溝通與過時法令『纏鬥』長達一年之久,卻一再不得其門而入的外資風力發電業者,竟然在日前以『未取得土地使用同意書』以及『與政府規劃進度不符』等理由,遭到退件。就在財政部長顏慶章宣佈歐洲招商有成,將增150-200以外資投資台股的同時,而經發會正在討論『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投資』議題之時,一切顯得無比荒謬。

  該德商風力發電業者,預定投資總額120億於台灣西海岸開發風力發電,如台中縣、新竹市、苗栗縣等多個地方政府均表樂觀其成,然而礙於現有法令限制,卻有諸如電網架設、台電收購電力與土地使用等問題需要克服,更令人訝異的是能源會前執行秘書陳昭義在任時卻認為,依據過去政府所規劃的,預定在2010年才計畫推廣50萬瓩(500MW),像這樣高達30萬瓩(300MW)的發電計劃與政府規劃進度不符,不應被許可。此案例的發生,令人質疑中央政府對於再生能源的推廣態度,尤其在近來政府全力拼經濟的宣示下,寧願千里迢迢赴海外招商,卻放任舊官僚的抵制,阻撓已有的現成案例。相較之下,像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花蓮西寶水力發電廠,只為了區區5萬瓩(50MW)的發電量,台電可以編列110億的預算,卻對購入民營業者的電力,興趣缺缺。我們認為,如何解決新能源發展的困境,必須有國家能源政策的強力配合,像該家發電業者所遭遇的問題,絕非個案,未來當更多的新能源業者有意赴台投資,爭議將層出不窮,實應早日面對解決相關配套法令的問題。

  在行政院宣佈核四續建之後,台灣股市反而跌破5000點的歷史新低,在野聯盟一再以經濟發展為由反對廢核的『廢核有害股市論』,已經證實為別有用心的恫嚇。在歐洲,如瑞典、奧地利,即是以公民投票決定廢除核電,而採用永續性的再生乾淨能源,替代危險、不安全的核電,也已經證實沒有缺電的危機。

  目前風力發電是發展最快的乾淨再生能源之一,至去年年底,全球裝機數量已達13,932MW,約五座半核電廠的發電容量。豎立在丹麥哥本哈根港口的白色風車,已經成為丹麥迎風先驅的驕傲地標與觀光景點,最近啟用的『米代爾葛倫登』濱海風力發電園區,可以供應三萬兩千戶家庭用電,而丹麥全國的風力發電去年供電兩百五十萬瓩瓦(2500MW),恰巧相當我國核四機組的預定容量,目前風力發電已經占丹麥全國百分之十,未來計劃在2030年供應丹麥一半電力,此外丹麥的風電產業也提供了一萬兩千人的就業機會。再看看德國太陽能科學園區的經驗,與台灣土地面積人口相仿的『北萊茵魏伐利亞邦』,已經從過去仰賴煤礦、煉鐵的傳統高污染產業地區,搖身一變成為最吸引外資移入的高科技太陽能科技園區,該邦一千八百萬人口,已經驕傲地將黑色之都轉型為太陽之城,該邦政府宣稱,過去的我們是耗能之城,燃燒千把的煉鋼火炬,而現在即將變為太陽之城,擁有千顆小太陽的希望城市。曾經是夕陽工業的玻璃廠商,現在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太陽能板大廠"Flbeg Solar",不止吸引世界知名的外資機構入股,更多的風電、太陽能上下游關連業者看好該園區的完善環境,積極湧入投資,例如蚌殼太陽能國際公司(蚌殼石油集團)。

  過去,鼓勵高耗能的不當產業政策,扭曲了資金的不當分配,侵蝕了台灣經濟的生命力,阻礙了產業升級的腳步,而在全國戮力拼經濟之時,我們必須提醒,提升能源效率,可以不必再建危險的核電廠,而乾淨的永續性能源,更能擴大新能源產業的市場規模,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非核家園已是世界的潮流,而再生能源產業的市場規模與商機無窮,勢將是下一波產業革命不可忽視的鉅大力量,我們認為,開創再生能源契機,邁向乾淨能源世紀,正是挽救台灣經濟的良方,再生能源可以『加速產業升級』,風力、太陽能、生質能可以『開創新興產業』,我們向經發會提出呼籲:『建立非核家園,才能化解爭議、好整以暇拼經濟!』 

[環境關懷事件]台灣溪流的前景即將斷送在「水泥化的溪流整治」中 (下) >>>

作者:鄭朝陽 (民生報記者)

流景象面目全非阻絕人們親水機會

  溪流、河川流經人造都市的河段,在防洪的安全考量下,幾乎無一倖免地被高聳的水泥堤防阻絕;一則以防洪,一則窄化河道,剝奪了溢淹緩衝區,作為人們發展用地。於是,人們不斷花大錢加高堤防,阻絕了人們親水的機會,人與溪流的關係,開始由親近轉為防禦和對抗。

  「政府是在『整』河川,不是在治理水患!」從小與小溪為伍的花蓮中學生物老師廖美菊不滿地批評。她說,每條溪流原都有獨特個性,也有不同的面貌;政府卻透過整治工程,把溪流裡的大小石頭清除一空,兩側護岸的樹木砍除殆盡,天然土堤、河床一律換上水泥,等於穿上同一套灰色制服,「你還能分辨得出:那是什麼溪嗎?」

  廖美菊清楚記得,小時老家旁的小野溪,竹圍水繞,開滿了野薑花,風吹竹林的沙沙聲、雙腳泡在溪水的沁涼感,及野薑花的馨香,充滿了她童稚與青少年的生命記憶。上大學後,小溪在地方人士「爭取」經費下,展開整治工程,竹林、野薑花、野草全都由水泥和綠藻取而代之,魚、蝦、蝌蚪、螢火蟲失去賴以維生的庇蔭環境,一一向人們說再見。

  現在廖美菊再也不敢回老家,「兒時記憶的所在,面目全非,雖然地理上小溪依舊存在,但在我的心靈地圖中,她早已消失。」因為找不到連繫兒時記憶的環境意象,廖美菊自認是個沒有根源的浪人。

  身為中學生物老師,廖美菊更能深刻體會:現代青少年何以在虛擬的電玩世界中流連忘返?她說,青少年與土地、環境的互動太少,從小學到高中的生物課,全不重視自然體驗教學,成長過程缺少了鄉野的美妙與芬芳,童年生命裡自然缺乏魂牽夢縈的記憶,再加上政府的河川整治工程切斷了人們與溪流的互動,如何期望青少年愛惜鄉土?

  即便是以觀光立縣的花蓮縣境河川,縣府水利官員也證實,絕大多數河川下游都已經「水泥化」。這幾年,縣府大力結合溪流,推動單車專用道,以吸引觀光客。家住吉安溪旁的台灣環保聯盟花蓮分會會長鍾寶珠就感歎,八十三年以前,溪畔種了兩排苦戀花,四、五月間淡紫色花朵綻放的景致,成了她辨認家鄉的印象;樹下散步、乘涼、看書的閒情逸致伴她成長。她曾經花三個月,用相機記錄整條溪的面貌,不料,她到台北唸書期間,整條溪竟然被整治得像條大排水溝,上游的水明明被抽光了,還蓋了一大堆攔砂壩,河道中消波塊充斥,加上沿溪大理石加工廠排出的廢水,讓她與吉安溪就此陷入「苦戀」。

波塊夾雜廢水自然生態大屠殺

  類似的經驗在全台各地不斷上演,大多數整治工程都要求來自地方人士和民意代表,但這些力主整治的人都沒想到:他們正在「謀殺」家鄉寶貴的環境資源。

  被選為第四座核能電廠預定地的台北縣貢寮鄉,即擁有雙溪及其支流,這條北部第四大河川,經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劉小如調查發現,在此棲留的鳥類高達近兩百種,是北部罕見的生態棲息地。不過,最近貢寮鄉公所運用核四廠的回饋金,開始整治雙溪支流石碇溪,引起保育團體嚴重關切,而整治工程更往雙溪主流推進,打算在溪畔興建親水公園,令人憂心:雙溪是否又要變成另一條大排水溝?!

  除了溪流、河川陸續被整治外,擔任農田灌溉通路的農田圳路,也多走向水泥化之路。師大環境教育系主任汪靜明指出,農田水利單位從水權利用觀點分配灌溉用水,為了減少灌溉用水中途滲透到地下的比例,逐漸把魚蝦、青蛙、螢火蟲等生物隱身的圳路砌成排水溝,留下外來的福壽螺和吳郭魚,實在與政壇高喊的「本土化」格格不入。「台灣的溪流生態宛如歷經一場大屠殺!」汪靜明說。(系列一)(原刊載於2001/07/19民生報)

【文章連載】
 台灣溪流的前景即將斷送在「水泥化的溪流整治」中 (上)  (下)

[專欄作家]留下這棟歷史建築讓我們來講故事 >>>

作者:余國信

  最近嘉義市有群文化人士發起搶救嘉義稅務出張所的老建築保留案,剛開始朋友來說服我時,我還懷疑這一棟看起來很簡單、樸素的「樓仔厝」,有什麼值得保存的呢?後來經過文化界人士的導覽下,我才認識它的歷史意義與建築特徵。

  這棟位於嘉義市政府對面的舊縣議會,興建於一九三二年,當時為嘉義稅務出張所,相當於今日的財政機關;當年,一間辦理地方稅務的單位,為何要耗資蓋到兩層樓且約五百二十九坪多的面積呢?這是因為台灣州知事為了因應嘉義市的林業、糖業、鳳梨會社、公賣局等事業的蓬勃發展而興建的稅務機關,這兒是見證嘉義市為何於一九三○年代能名列台灣四大發展的都市之一,這兒也訴說日治對台的稅務史,更是台灣開發史重要的場域。

  然而,不管這兒有多少歷史故事可以講述,無論這兒有多少建築特色與風格,當故事情節正要重現於嘉義市民,甚至是台灣人的腦海時,這棟歷史建築物卻要於八月拆除。詢問市政府:「為什麼?」剛開始市政府說此處沒有任何保留的價值,所以要拆除改建市政大樓;再度追問下,市政府改說此地為危樓;詢問有無勘查,市府又宣稱此處已變更多次,面貌全非,何況留下此棟建築物有礙市容,而且市政大樓南棟建設費用已入市庫,必須要照進度進行。 

  可是,難道無法讓歷史建築與新大樓並存嗎?林志成建築師(嘉義市人)及雲科大空間設計系的蘇明修教授均舉出可行方式:「只要市政府將拆除的費用拿來補貼目前負責規劃設計的建築師,要求變更設計,讓歷史建築保留並活化,讓市政大樓也可以蓋成。至於完工期會延誤,可以透過良好的進度控管,讓變更設計所耗的時間於總工程進度中來消化掉。 

  如此好的雙贏策略,市府為何不願意接受呢?在嘉義市坊間流傳市政大樓有回扣問題的傳言,且文化團體力求保留及召開市定古蹟審查會的同時,為什麼市府仍然要強硬排拒任何雙贏的可能呢?期待嘉義市能留下這棟歷史建築讓我們來講故事,增添嘉義市民一處可以陶冶心情的地方,讓歷史建築活化再生,吸引觀光客前來消費,帶動鄰近商家的商機。 

[徵求]領養-可愛的狗狗GiGi待領養  >>>

  ◎狗狗呼名:GiGi 
  ◎三圍是18、16、20
  ◎她現在兩歲,體重大約12公斤
  ◎已經結紮,預防注射都有按時給他施打喔。
  ◎她的毛色亮潔無瑕, 耳朵總是一豎一躺,有趣極了。

  現在的GiGi,已經不像當初的膽小,取而代之是活潑親人的個性。如果您能夠給她一個溫飽無缺,可以自由奔跑,又能夠每天得到很多擁抱的家,相信她會回報給您更多的快樂!(台灣動物之聲90/07/22發出)

聯絡人:Tony  (03)592-5690、(03)517-0305或0935-211-185 
Email:abtony1997@kimo.com.tw

[徵求]徵選-CI識別標誌設計徵選活動 >>>

  徵選對象:

熱愛自然、喜歡旅遊,對〝發展台灣永續生態旅遊〞有興趣、有想法的創意人,對CI設計有概念的專業人、或對CI設計有興趣或從事藝術創作之個人、工作小組、或廠商,都歡迎您應徵參選。

  報  名:8月15日(三) 前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 郭小姐 02-27784567

  台灣生態旅遊,源自心靈深處自然的召喚,一種貼近土地的悠遊旅情,吟詠著人與自然的對話,勾勒出屬於台灣生態人文的旅遊紀事。

  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於今年3月份成立,以推展本土永續生態旅遊為我們的宗旨,期望藉由永續生態旅遊的觀念傳遞、推廣,以創新的思考導引,細說台灣之美,讓您重新發掘與發覺對這片土地獨特自然資源、文化資產的珍視情感,喚醒沈睡已久的環境意識、培養土地倫理情操,在生態保育種子員及快樂旅人的雙重身分裡,認識台灣、閱讀台灣、珍惜與回饋。

  請運用您的巧思為我們縫製屬於本會的樸素新衣,展露屬於我們的閃亮徽章。

[演講]發現福爾摩莎 ~根與芽生態系列講座 >>>

 時 間:6月29日∼8月31日每週五晚7:00~8:30
 地 點:自然境界(捷運中山國中站正後方)復興北路380巷8號1樓
 主 辦: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自然筆記讀書會
 協 辦:自然境界

 詳情請見 http://nature.ngo.org.tw/page3.htm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夜訪虎山 >>>

  播出時間:7月25日(三) 早上8:45/下午4:15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炎炎夏日,萬物都在蓬勃生長,喜歡自然觀察的人多半只觀察白天的生物相,其實夜晚的生態也有可觀之處,台北市近郊有座虎山,是都會區裡難得的生態景點,也是昆蟲攝影家李文貴常去拜訪的地方,李先生從事昆蟲攝影廿多年,常到野外紀錄昆蟲生活史,本集節目,我們就跟著李先生夜訪虎山。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