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中心全文版參閱全文版訂閱新聞檢索

2001-09-28 (摘要版)

 
  本日主題: 核電廠容易成為恐怖攻擊的目標
知性專題 [草山之旅]草山今昔(二) 永福
環境新聞 [能源問題]核電廠容易成為恐怖攻擊的目標
[生態保育]嚴重瀕危的靈長類動物獲得保護而免於滅絕
[能源問題]阿拉巴馬州煤礦坑發生爆炸 造成13人喪生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9-28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9-28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9-25
理性關懷 [環境關懷事件]打破種樹迷失-水土保育應順應本土自然
專  欄 [黑潮觀點]賞鯨活動的質與量
活動訊息 [徵求]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更正啟事
[捐款徵信]感謝 高英勛先生9.27捐款$2,000元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信用卡定期定額捐款

[草山之旅]草山今昔─前山公園、後山公園、苗圃之旅 (二) --﹥

作者:陳世一

◎永福

  經過永福時,我告訴女兒:「這裡是漢人最早在陽明山區開墾的地方,原名叫惠安厝。相傳最早到這裡的漢人是客家人,不過,後來被漳州人趕跑了。」

  「為什麼會被趕跑呢?」女兒問。

  「在台灣的移民歷史裡,從荷蘭、西班牙、鄭成功到清朝治台時期,大陸移民中以福建泉州人為最多,漳州人則居次,從廣東來的客家人較晚移入,人數也較少,因此,在台北附近開始有漢入入墾拓殖時,泉州人佔領了台北盆地中心的菁華區,而漳州人在泉州人勢力的壓迫下,只能盤據在台北盆地邊緣如士林、北投等靠山的地區,至於晚來的客家人,為免於與漳、泉人士互爭地盤的械鬥,只好往山上發展了...」

  「他們以什麼維生呢?」女兒追問。

  「當時,種茶這項產業前景看好,因而山坡地都被開闢成茶園,在山谷或溪澗處可能也有種大青。」...

編按:世一大哥所提供文稿資料較之「陽明山之旅」一書內容為多,包括本篇文稿在內的一些資料都是。 這些資料都相當詳實而珍貴,我們期待也與讀者一同分享。
「永福」的位置,如果從士林經仰德大道上陽明山,就在仰德大道的左側,約位於芝山岩及文化大學中間。

[能源問題]核電廠容易成為恐怖攻擊的目標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9-25 (ENS)- 兩監督團體今天提出警告說,全美103座核電廠的核子反應爐,容易成為恐怖份子的攻擊目標。這兩個團體指控核能管制委員會和其他政府單位,並未強制執行相關安全措施以防範攻擊行動及可能的災難。

[生態保育]嚴重瀕危的靈長類動物獲得保護而免於滅絕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09-25 (ENS)- 嚴重瀕危的北方毛蜘蛛猴(B. hypoxanthus/B. a. hypoxanthus)目前已知的僅存數量是300隻,且面臨著野外滅絕的命運。而從現在起,在巴西卡拉廷加一處新成立的民營保留區內,約有150隻的蛛猴將得到保護。今天,國際保育組織、阿布達拉家族、卡拉廷加生物研究站以及巴西政府,他們共同宣佈此保留區的成立。

[能源問題]阿拉巴馬州煤礦坑發生爆炸 造成13人喪生 --﹥

  美國,阿拉巴馬州,布魯克伍德區,2001-09-25 (ENS)- 阿拉巴馬州一座煤礦坑在兩次沼氣爆炸後發生坍塌,並引起一場火災,造成13位煤礦工人喪生,這是美國採礦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幾次意外之一。這場意外是發生在北美洲最深的垂直煤礦坑道裡。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09-28 --﹥

  • [土地及水文]桃芝颱風至今 數萬噸漂流木堵在海港 (台中港 聯合報)

  • [環境政策]RCA污染案 勞委會可能成國內第一個為民事官司擔保的行政機關 (台灣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農委會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解除珍貴稀有動植物26種 (台灣 中華日報)

  • [生活環境]15萬沙包待回收 市府籲民眾勿任意丟棄 (北市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南縣大小資源回收點預計可增加五百處 (台南縣 台灣新生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9-28 --﹥

  • [土地及水文]專家認為:三峽庫區蓄水後巴東黃土坡滑坡有庫岸坍塌危險 (湖北 中新網)

  • [土地及水文]四川2000萬人告別飲水難 調整水資源分配利用的工程完成 尤其是缺水旱區 (四川 中國水利報)

  • [土地及水文]「百湖之市」不保 立法護湖迫在眉睫 圍湖造田、造地、湖泊被侵佔、破壞的現象十分嚴重 (武漢 武漢晨報)

  • [環境政策]西藏自治區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生態環境保護計劃近日正式啟動 (西藏自治區 新華社)

  • [環境政策]山東對百年以上的古樹和珍稀樹木實行統一掛牌保護 (山東 新華社)

  • [生態保育]洞庭湖區首個濕地保護宣教中心開幕 (洞庭湖區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網站)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09-25 --﹥

  • [生活環境]加州發電廠大幅削減氣體排放量

  • [生活環境]明尼蘇達州兩家公司因污染溼地被起訴

  • [生活環境]國家野生物保護區開放更多的狩獵和釣魚區域

  • [生活環境]加州大學贊助多項農業計畫 發展加州的有機農業

  • [生活環境]本週六是「國家河口區保護日」

  • [能源問題]能源部投資推廣高溫超導技術的應用

  • [環境政策]國會可能通過立法提案以保護阿拉斯加的溫帶雨林

  • [全球變遷]大氣層而非海洋 將大部分的地表熱能帶往兩極

[環境關懷事件]打破種樹迷失-水土保育應順應本土自然 --﹥

作者:劉炯錫 (台東師院自然科學教育系教授)

  行政院預定於九二一當天在全國各地同時舉辦「用樹根牢牢抓住台灣土地,一人一樹活動」,本人從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的網站,算出其計畫種植一萬三千棵樹。本人認為不論所栽植樹種為何,用人為力量再種一億三千萬棵樹,也無益於台灣水土災害的減輕,甚至不利於台灣自然生態體系的復原?

  台灣社會過分美化人們種樹的行為,已到迷信的地步。九二一大地震後要種樹,颱風土石流後要種樹,連淹水可能也要種樹。...台灣的水土保持界與林業界顯然還不夠本土化,寧可向美、日、歐等學習所謂的「先進科技」,卻吝於尊重、認識台灣的自然生態,這應是這二十幾年來政府成立水土保持專責單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後,台灣水土災害未見減輕、生態環境繼續惡化的主因。過去國內生態保育團體一再呼籲政府更改造林政策,歷經媒體揭露,全面造林竟然清除天然林,改種人工林木,而不利保育...

  災害之後,政府與人民通常要有「大作為」或「大活動」來表達解決問題的「決心」。但如果不了解問題之本源,像水土災害,不認識和順應本土自然,樹種得更多,災害可能更嚴重。...

[黑潮觀點]賞鯨活動的質與量 --﹥

作者:廖鴻基

  台灣的賞鯨活動被國際動物福利基金列為全世界賞鯨發展最快速的地方。快速發展不一定是好事,這時有必要暫停腳步省思接下來賞鯨活動的發展步調。

  生態旅遊須考慮資源容量問題,也須有永續經營的理念。海上賞鯨活動須嚴苛的以不妨礙鯨豚生活權利的考量為最高準則,單位海域面積裡賞鯨船的密度須嚴格限制。明年,花蓮縣政府有意將花蓮港的賞鯨船數量由原來的五艘增至十艘,並已著手接受申請登記。這個決策是否僅以量的追逐為考量?是否考慮到海域裡鯨豚的生存與生活權利?

  以花蓮海域鯨豚資源容量來看,今夏曾出現四、五艘賞鯨船包圍觀賞一群海豚的不當情形。此外,遊客登船擁擠紛亂,五艘賞鯨船顯然已讓賞鯨碼頭的設施容量達到飽和。不顧質的提升而盲目於量的追逐,一窩蜂惡性競爭,最後導致全盤皆輸。在這時倍增賞鯨船數量的決策是否恰當?(本文原刊載於2001.9.22聯合報/聯合副刊)

[徵求]近年拍攝之社區紀錄片 --﹥

 日  期:即日起至10月30日止 
 承辦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連絡人:蔡小姐 02-23646815 E-mail: cesroc@tpts5.seed.net.tw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九十年度社區營造工作年會》
徵求近年拍攝之社區紀錄片

  影像紀錄的趨勢,漸漸走進社區,或許還不夠成熟。但在DV8、DV,以及PC剪接系統的普及下,拍攝紀錄片的成本及困難度日趨降低。可預見的是,不久之後,社區自己開拍的紀錄片,將成為社區總體營造的「新浪潮」。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九十年度社區營造工作年會》將於今年十二月十五日及十六日舉行。我們特別舉辦【社造「新浪潮」:社區電影首映晚會】,希望能邀請到參與影像紀錄之社區共襄盛舉。在晚會中公開放映,並與大家分享拍攝社區紀錄片的心得。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上水的希望 --﹥

  播出時間:10月1日(一) 晚上10:00-11:00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日據時代築成白冷圳,有全台最長引水渠道,及匠心獨運的虹吸管設計,不靠任何電力將大甲溪水翻山越嶺引到新社台地。九二一地震後,白冷圳受創嚴重,新社人才發現她唇齒相依的重要性。重建白冷圳,也是人對水的覺醒。

[本會訊息]更正啟事 --﹥

  本刊9月27日美國新聞掃描標題''[生態保育]微藻養殖水塘成為Hawaiian Stilts(Himantopus himantopus knudseni)的棲地''﹔先前「Hawaiian Stilts」一詞未能即時翻成中文,經本刊鳥類簡介專欄作家楊育昌來函說明,係指「夏威夷高蹺[行鳥]」,其特徵為由頭至頸連成一片黑色,目前屬瀕危物種。特此說明。並感謝楊育昌來函指導。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