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2001-10-17 (全文版)

 
  本日主題: 調查人員揭發破壞臭氧層之化學劑的走私現況
知性專題 [鯨豚簡介]分佈-鯨群與種化 (下)
環境新聞
(新聞檢索)
[環境政策]針對全球暖化問題 美國將不會軟化立場
[環境政策]內政部預算案增列反環境保護的附件
[全球變遷]調查人員揭發破壞臭氧層之化學劑的走私現況
[其他]炭疽熱病引起大眾恐懼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0-17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17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12
理性關懷 [生物的未來-野生動植物保育]放流魚苗所產生的問題
[環境關懷事件]台灣可以有更好的發展願景 (三)
專  欄 [專欄作家-趙世民]雅玲的帝雉 (下)
活動訊息 [活動]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成立「台灣環境事件小組」,積極招募義工中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信用卡定期定額捐款

[鯨豚簡介]分佈-鯨群與種化 (下) --﹥

  不同的鯨魚,受捕鮪圍網作業的影響都不同,有些影響很驚人,有些受的影響則較小。最為人所知的鯨類便是鬚鯨,諸如藍鯨、長須鯨、塞鯨、布氏鯨、小鬚鯨與大翅鯨等,在南、北半球都可發現。他們的洄游行為都是有時間性的;北半球的鯨類,到達繁殖場時,恰與南半球的鯨類錯開,因此南、北半球的鯨群從不碰面,如此的隔離,造成南、北半球鯨類在體型與體色上的差異。露脊鯨被有些人認為其差異已足以分為南、北不同的鯨群,但這種說法已遭駁斥。

  為了捕鯨活動的管理,南極的水域被分成六個不同的區域。雖然這些區域中的每種鯨類都來自於一個鯨群,鯨群之間有時會有交互作用產生。目前在北大西洋的研究已證實,大翅鯨可分成三個不同攝食群(一支於格陵蘭島及拉布拉多外,另一支於緬因灣中),在印度西岸的攝食場中混合。南半球是否也有相似的情況仍有待考查。在紐西蘭島及澳洲東岸的捕鯨活動中所收集的數據顯示,在兩地被捕的鯨魚恐怕來自於同一個鯨群,但兩者之間有交換現象,在紐西蘭的一支,似乎是由澳洲沿岸分支而來。

  關於鯨類的分布與生態仍有很多必須學習的,即使被認為研究較清楚的種類如灰鯨、大翅鯨及瓶鼻海豚,仍保留了許多秘密,要等到一般海洋環境的知識改善之後,鯨類的生態才可進一步被瞭解。

[環境政策]針對全球暖化問題 美國將不會軟化立場 --﹥

  瑞士,蘇黎世,2001-10-12 (ENS)- 上個月美國遭受恐怖攻擊的事件,已使布希政府明白各國對於全球性威脅的回應態度之重要性;然而,曾領導美國團隊參加全球氣候政策討論的前任副國務卿法蘭克•洛伊指出,美國將不會因此改變立場轉而參與京都議定書。歐洲國家領導人如德國總理格爾•施若德親身前往美國,提供打擊恐怖主義之援助。

[環境政策]內政部預算案增列反環境保護的附件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10-12 (ENS)- 美國內政部的2002年度預算案中本週增加了幾項反環境保護的附加條例,這將威脅到國家森林、公園和其他公有地。另一方面,環保人士因該預算案中所列出的保育經費贊助標準而得到鼓舞;新標準將促使大筆的聯邦經費用在土地與野生物保育以及其他環境計劃上。

[全球變遷]調查人員揭發破壞臭氧層之化學劑的走私現況 --﹥

  英國,倫敦,2001-10-12 (ENS)- 環境調查協會今天提出的證據顯示,牽涉氟氯碳化物(CFCs)和其他會破壞臭氧層的物質的非法交易正跨越整個亞洲。環境調查機構是個獨立的國際組織,主要從事調查和揭發環境犯罪行為;該組織判定發展中國家整體面臨著這類走私活動急趨頻繁的現象,而亞洲只是其中的一環。

[其他]炭疽熱病引起大眾恐懼 --﹥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2001-10-12 (ENS)- 有關紐約市的兩家媒體收到含炭疽熱菌信件的資料在今天公開。洛克婓勒廣場國家廣播公司(NBC)的一位員工和另一位紐約時報的員工,都收到或曾接觸到含炭疽熱菌粉末的信件。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0-17 --﹥

  • [生活環境]變電所致癌?水林鄉民說明會上氣憤掀桌抗議 (雲林 民視)

  • [生活環境]雲林鎘米今採收銷毀 (雲林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農政官員:劃廢耕區 杜絕鎘米外流 (雲林 民生報)

  • [環境政策]環保署決擴大鎘污染調查範圍 (台灣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市府納莉風災重建推動委員會建議保護區危險聚落 加速拆遷 (北市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環保署能授權北市政府 限用塑膠袋免洗餐具將提前實施 (北市 聯合報)

  • [生態保育]櫻花鉤吻鮭數量不到400尾 雪霸積極人工復育 (大甲溪上游 東森新聞報)

  • [生態保育]南師七股分校環評不受野鳥保護區影響 (七股 中華日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17 --﹥

  • [生活環境]北京建成最大填埋場日處理垃圾2000噸 將使本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提高到85% (北京 北京晨報)

  • [能源議題]高電壓太陽能抽水站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建成 (塔克拉瑪幹沙漠 人民日報)

  • [環境政策]四川全面推行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制度 (四川 四川在線)

  • [環境政策]1.8萬個環境違法企業被查處 污染業者恢復營業比例仍高 (中國 中新網)

  • [生態保育]宜興被列為國家生態保護重點地區 (無錫 新華網)

  • [全球變遷]專家稱西部開發應優先考慮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北京 新華網)

  • [其他]我科學家啟程赴北極 將建設中國首個北極科考站 (中國 新華網)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12 --﹥

  • [生活環境]新的化學催化劑將使穀物轉換成化學物質

  • [環境政策]土地管理局重新評估西部地區的環境衝擊

  • [環境政策]核能管理委員會暫時關閉它的網站

  • [環境政策]法官判決終止西波拉國家森林的木材銷售計劃

  • [環境政策]加州通過法令以維護水資源利用的平衡

  • [生態保育]環保署350萬美元的經費支持外來物種之研究

  • [生態保育]眾議院委員會舉行海洋哺乳動物保育聽證會

  • [生態保育]紀念基金獎助海洋研究

  • [生態保育]全美慶祝「國家野生物保護區週」

  • [能源議題]愛荷華州立大學獲經費研究校園建築的節能效率

[生物的未來-野生動植物保育]放流魚苗所產生的問題(根據 Salmon Nation改編) --﹥

作者:吉姆•里卡扥維奇,薩斯•蘇克曼

  魚苗放流計畫會傷害所繁殖的魚種,這個觀念好像和我們直覺想的不太一樣。畢竟,如果問題只是魚太少了,那為什麼不多繁殖一點呢?這個理由和鮭魚系統中相關元素微妙的牽聯有關。

  最早的水產種苗繁殖場只是簡單的魚卵孵化中心,孵化後將小魚苗放流至溪流中,希望能減低野生魚卵在溪流底部碎石中孵化所造成的死亡率來增加魚的族群。但在1920年後,籌畫者開始餵食魚苗,將它們養成手指般大小才將它們放回溪流中。但小魚所吃的食物-魚內臟雜碎、馬肉、內臟、廢棄的豬肉、牛肉是很不經濟的,而且甚至會在擁擠的飼養環境中傳播疾病。

  直到1960年,隨著顆粒狀魚飼料的出現,水產種苗繁殖場才成功地將大量的魚養成比手指還大的尺寸,甚或是兩歲的階段,這個時候魚要開始適應鹹水,為它們的成魚階段作準備。

[放大]

  營運中的水產種苗繁殖場, 1998

  雖然繁殖場的繁殖復育技術日漸成熟,魚苗放流計畫實際上會降低他們所希望增加之野生族群的活力。其中一個問題是根源於「環境負載力」,也就是一條特定溪流所能涵養魚隻的最大數目。當人工繁殖的魚群加入百萬隻小魚游回大海的旅程時,那些人工繁殖的魚苗會在回到大海的過程中和野生的魚競爭。這時,顯而易見的,沒有足夠的食物來滋養這些小魚,對人工繁殖魚群及野生族群來說都是傷害。

  當人工繁殖魚苗成年後和野生鮭魚交配後,它們的子代會比純種野生的子代孱弱。每一條河及其支流都有其特定的魚種生存於其中,天擇在一代代中成就了最適合其特定環境的魚種,適合在此迴游及生育,將它們的基因傳給下一代。例如有些魚只要從大海迴游進溪流幾哩就幾乎準備交配,而牠們注定在內陸育卵的表親在這個時候還沒有交配的準備,要等到幾個月牠們重回淡水後才會開始準備產卵。此外,野生的魚通常在其原生的溪流中會對寄生蟲及疾病有抵抗的能力。

  有時候,基因流會意外的有所交流,如人工繁殖的魚迴游產卵時,在另一條溪流迷路了。在其他許多例子中,管理人將手指般大小的魚由一條河移殖至另一條河,或者是,經由人工繁殖所產出的鮭魚和野生原產的魚交配,而因此降低它們對當地的適應力。舉例來說,原產的銀鱒對出現在奧勒岡州Nehalem河沿岸特定的寄生蟲具有抵抗力。而由其他沒有這種寄生蟲的河流而來之年輕、人工繁殖的銀鱒在轉殖至Nehalem河支流幾年,之後,當那裡的成魚被回收,會發現它們的子代對寄生蟲的抵抗力還不及野生種,但又比那些移殖的人工繁殖魚群還不易感染寄生蟲。研究人員的結論是,群體的混合會造成族群對寄生蟲的抵抗力降低。在其他的例子中,科學家們發現人工繁殖的銀鱒所產的卵減少,且比野生魚所產的卵還不容易存活,理由是什麼呢?顯而易見的,人工繁殖的魚較早產卵,並不像野生的魚可以配合溪流環境的時機。

  最後,雖然魚苗放流計畫產生了更多的個體,假設這些成魚成為商業性漁業的主要目標的話-他們通常在由許多河流匯集的海洋中,或是在如哥倫比亞河這種較大河系的下游流域,捕捉由各條河而來的混合群體-比較弱的野生群體則會被過度捕捉。立法者制訂規則,允許民眾捕捉三分之二的,被認為是「較強壯」的流放魚群中,但這些規定其實也造成較弱的(野生)群體的三分之二被捕捉,而這較弱的族群會因這大量的損失而元氣大傷。目前,洄游至哥倫比亞河產卵期的魚群之中,有80%為魚苗放流計畫的結晶。為了大多數鮭魚所實行的管理方法,根本不符合另外20%野生種的需要。

  這令人困擾的魚苗放流計畫,將魚群看成一部大機器中可以任意交換的零件。最聰明的預防方式正如資源保育專家阿爾多•里奧波德所建議的─保存所有的族群(而不是限制捕捉其中一部份的族群)。漠視這項預防,只會讓這複雜的系統不平衡,並將鮭魚置於險境。

  作者吉姆•里卡扥維奇是生物學家,29年以來,他投身於鮭魚管理及研究。他最近的著作《Salmon Without Rivers》說明了太平洋鮭魚危機的根源及演化。另一位作者薩斯•蘇克曼,是Ecotrust的巡迴記者,報導有關社區、經濟及環境,到沿岸的溫帶雨林之議題,並活躍於加州西北部馬托河(Mattole River)流域的復育工作。(編按:《Salmon Without Rivers》的英文書評可參考 http://www.tidepool.org/BOOKS/salmonwo2.cfm

  其他資料,改編自Salmon Nation的網站文章:
Behind That Farmed Salmon Steak;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Pacific Salmon;
Recalling Celilo;
Visualizing Salmon Nation: Maps

[環境關懷事件]台灣可以有更好的發展願景 (三) --﹥

作者:彭明輝 (清華大學)

貳、壓榨土地與勞工,絕不會讓中產階級獲利

  經發會有關壓榨土地與勞工的諸多退步條款,基本上建立在一個迷思之上:我們可以持續台灣既往的發展模式:壓榨土地與勞工,換取資本累積,當富人更富有時,他們的消費就可以帶動整個台灣所得的提昇。但是,富人的主要消費不一定在台灣,而累積的資本更可以全球流竄。

  假如我們以人均產值兩萬美元的目標來思考公元2020年的台灣,首先我們必須以美國這廿年來的發展模式為戒。以五等分所得分配所顯示的貧富差距來看,台灣目前最高所得與最低所得之差距為5.5倍,歐陸國家大多在3.5到5.5之間,而美國卻達到10倍,遠高於其他歐洲國家。此外,美國在1977到1989這十二年間,國民總生產毛額持續提高,然而稅後所得卻只有在前百分之十的人有增加,其它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減少了。這個事實告訴我們:少數人財富的快速增長不必然會因而帶動整個社會的發展,也不必然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因此,我們堅持反對經發會所有「劫貧濟富」,以及政府對企業各種無條件補貼的措施。

  基本上,所得的增加來自於生產力的提昇。而生產力的提昇,除了資本投入的因素之外,主要來自於基礎建設、政府效能、企業經營能力、以及勞工與受薪階級專業能力的提昇。在前述所有因素中,資本是流動性最大,也最容易在榨乾一個地方的資源後迅速出走的。因此,面對大陸的吸金效應,我們該努力的並不是和大陸競相壓榨土地與勞工,來討好資本家;而是應該努力提昇基礎建設、政府效能、企業經營能力、以及勞工與受薪階級的專業能力。

  事實上,在世界經濟論壇與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競爭力評估中,台灣最落後的是基礎建設的品質、財經與金融制度的開放程度、司法與政治制度的品質,而人力品質則是相對地佔優勢。阻擋台灣經濟發展的其實是政黨與財團的共犯結構,卻把發展的瓶頸嫁禍給土地與勞工,這不僅是不負責任,根本就是惡毒!

[專欄作家/科博館科普專欄]雅玲的帝雉 (下) --﹥

作者:趙世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臺灣的山特別美!

  「雅玲,妳為什麼那麼喜歡臺灣的山?」我問她。

[放大]雄帝雉   「臺灣的山特別美!」她毫不思索的回答。

  「美在哪?」我又問。

  「全世界有多少地方可以像臺灣一樣?從台中開車3個小時到東埔,再走一天,就可到海拔三千多公尺的高」她反問。「從海岸景觀、低海拔闊葉林、中海拔混合林,到高海拔針葉林,甚至冬天的雪地景觀都可看到!」。

  不錯!在臺灣生活30多年,我似乎沒想過,從台中開3小時的車,里程100公里左右就可到東埔、到合歡山或新中橫的玉山登山口--塔塔加。沿途會看到海岸林、草原、溫帶、寒帶等植被景觀,全世界有多少這種地方?特別是臺灣位處於亞熱帶!

對臺灣山林的愛,沒有雅玲深

   雖然我是從事海洋生物研究,但是,登山、接觸自然是我熱愛的戶外活動,也是我重要的休閒及運動。在寧靜的高山上,沒有誘惑與干擾,我可以靜靜地思考。置身在山林間,人是如此渺小,歲月是如此短暫,我們在追求什麼?想留下什麼?能留下什麼?應該過怎樣的生活,從雅玲身上,我似乎找到答案。

  每次下山之後,我總是特別快樂,工作起來也特別帶勁。上山總有許多收獲與感動,不是研究成果方面的收獲,而是對生活省思,對時間安排的檢討。從雅玲身上,我得到不少啟發,上山不帶玻璃罐頭、不能分解的東西不留在山上,下山時也一定要把垃圾帶下山來,再重都得背回來。

雌帝雉和三隻幼雉  我們也有意見不同的時候,有一次,一夥人到海拔三千多公尺的秀姑巒坪,那裡人煙罕至,有水鹿的蹤跡,是人間仙境,是雅玲的秘密花園,我們在水邊紮了營,過了好美的一夜。第二天離開時,她執意要我把使用過的衛生紙包好帶下山,我則堅持埋在土裡。她的理由是:水鹿是非常敏銳的動物,如果有干擾,牠可能好幾個月不敢前來。「你可能一輩才來一次,可是牠們天天都要來這裡喝水!」她咆哮著。我像做錯事的小孩,羞愧地把埋在土裡的衛生紙挖出來,乖乖的背下山。我對臺灣山林的愛,沒有她深。

生命中秘密的箱子

  雖然是一位女性,但體力比我好,負重能力比我強,速度也比我快。每次在登山口分配食物時,我總覺得羞慚。看著她厚重的背包,歡愉的神情,我問她「為什麼總是那麼快樂與滿足?那麼享受生命與生活?」,她回答:「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個箱子,有些很秘密,深藏在心中。有人把箱子裝滿金銀珠寶、有價證券,有人塞滿成績單、結業證書,我的箱子嘛!要裝滿回憶,美美的回憶!」,很有哲理的一句話,深深地影響我。

  雅玲現在美國攻讀博士,論文題目也是台灣的帝雉,她碩士論文的中文摘要是我幫忙翻譯的,希望能有機會再為她翻譯博士論文。許多年沒看到雅玲,天南地北,大家都忙,祝福她早日學成,再來台灣,台灣的山需要她,野生動物需要她,她也說過:「80歲,還要再登玉山頂」,那時,如果還活著,我應該是85歲,希望還能送她到登山口。

【文章連載】雅玲的帝雉 (上) (中) (下)

[活動]保護動物嘉年華會 --﹥

  時間:10月21日 下午二時至六時
  地點:大阪百貨公司 (高雄市大昌路與大豐路交叉口)

水族珍禽異獸展示義診會

  現場展示,及保護動物與生態環境的互動關係演講,您知道翱翔在天空的老鷹是飛機及旅客的守護神嗎?您的愛犬、貓咪、兔子、鼠、龜、蜥....找不到醫生嗎?現場有廿位獸醫師提供免費義診,還有上千元贈品相送。

流浪動物認養

  每一認養之流浪犬貓,只須250元手續費﹔即贈送:七合一疫苗注射、晶片登記、狂犬病疫苗注射、結紮手術、心絲虫血中幼虫檢查、寵物洗毛精一瓶、飼料包,總市價為四千元。

數千份贈品相送

  進口旅行用寵物背包、寵物提箱、寵物霹靂背包、旅行用寵物專用車內椅套、動物瓷偶、寵物洗毛精、T恤、乾洗手玩具球、筆筒、鋁箔動物造型汽球...全部送給現場觀眾及參加者。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迷上溼地生態的張文賢 --﹥

  播出時間:10月18日(四) 下午3:00~3:3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做生態保育的人形容為瘋狂的傻子,本集要介紹的是迷上溼地生態的張文賢,張先生是宜蘭人,從小在田裡發現沒見過的水草,就歡喜的把它移植到自己的秘密池塘裡,看著水草和魚漸漸長大,他就有莫名的滿足。30多歲的他從事景觀工作多年,曾為多所國小設計建造生態池、科博館和中研院也都請他做生態池。本集節目,我們就跟著張文賢去拜訪台灣溼地生態。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