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2001-11-01 (全文版)

 
  本日主題: 高等法院內發現炭疽桿菌 所有人員被迫疏散
知性專題 [植物簡介]楓香
環境新聞
(新聞檢索)
[生活環境]高等法院內發現炭疽桿菌 所有人員被迫疏散
[全球變遷]氣候變遷會談將在摩洛哥召開 將完成執行手冊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1-01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1-01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29
理性關懷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保]牛津式交通改善計劃在台灣 (下)
專  欄 [我們的島]蝴蝶到我家─頂塗溝
活動訊息 [研討會]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徵ENS新聞翻譯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信用卡定期定額捐款

[植物簡介/科博館科普專欄]楓香 --﹥

作者:胡維新
攝影:彭鏡毅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前任館長)

圓球型蒴果和雄花  這一期要跟大家介紹的「楓」是屬於金縷梅科的楓香(Liquidamber formosana),接下來幾月的時間各位如果有機會到科博館的植物公園來就可以明顯的發現,公園裡中部低海拔生態區的許多樹種由綠轉黃或紅,微風吹來繽紛落葉,漫步林間別富詩意,其中今天的主角楓香就是最有名的紅葉樹種之一。

  楓香是台灣固有的原生樹種,在自然環境下從平地到一千多公尺的山區都可以見到它的蹤跡,植株可高達20公尺以上,屬於喜好陽光的陽性樹種。葉片多呈掌狀三裂,互生或叢生於枝條頂端,乾燥後常被用來做為葉片書籤;屬於雌雄同株單性花,果實為具有芒刺的圓球型蒴果,蒴果乾燥後開裂,內含一至兩枚的種子,是優美的庭園或行道樹,也常被用來做為盆景的材料,它的木材也可以用作栽培香菇的段木,真是全身上下都是寶。

球狀雌花  楓香和許多落葉樹種一樣,隨著溫度的改變,在內部生理上也跟著產生巨大的變化,最明顯的莫過於葉片內的花青素、葉黃素等取代了葉綠素而顯現出來,因此溫度越低,時間越久,紅葉的現象會越明顯越漂亮,所以每年冬天的一道道寒流,是讓植物公園的楓香紅得美麗最重要的功臣,如果您錯過了楓紅的盛況,接下來鮮紅的新葉則正繼續等著您來駐足,幸運的您說不定有機會在落葉繽紛中同時見到新舊交織的景象。

  談起楓香大概免俗不了提到槭(ㄘㄨ`)樹科(Aceraceae)的植物,這兩類植物對許多人不但在形態特徵上產生混淆,就連許多學術著作上的中文名稱都是一種誤用,根據台大植物系退休教授李學勇老師在1985年所發表的一篇考證文章顯示,楓字早在春秋時期的「爾雅」這本書中就出現了,依據植物地理分布的情形,楓樹指的就是現在我們說的槭樹類(Acer sp.),而「槭」這個字其實是日本人跟「楓」的誤用,再加上我國近代許多植物漢名多承襲自日本,也就錯誤延用,因此根據李教授的文章Acer屬的植物不叫槭樹應叫「楓樹」,而本文主角屬於金縷梅科Liquidamber屬的「楓香」則不可稱為楓樹,以免名稱混亂。

  這兩類植物除了具有紅葉的特性之外,形態上其實有很大的差別,「楓香」葉互生或叢生於枝條頂端,果實為具有芒刺的圓球型蒴果,「楓樹」類(目前大多數書本仍稱為槭樹類)則是葉對生,果實為翅果。

[生活環境]高等法院內發現炭疽桿菌 所有人員被迫疏散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10-29 (ENS)- 由於美國最高法院內部可能遭到炭疽菌污染,最高法庭今天移到暫借的上訴法庭繼續運作。這是美國最高法院建築在66年前啟用以來,最高法庭首次必需在其他場所進行會議。

[全球變遷]氣候變遷會談將在摩洛哥召開 將完成執行手冊 --﹥

  摩洛哥,馬拉喀什,2001-10-29 (ENS)- 第七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會議」在摩洛哥召開,世界各國政府的代表團從今天起到11月9日將持續進行協商。他們將為京都議定書的運作程序和執行機構做出最後定案,以及為如何減少引起全球暖化的六種溫室效氣體之排放,確認出實際可行的方案。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1-01 --﹥

  • [生活環境]環保署說明台中縣鎘米事件目前並無外流虞慮 (大甲鎮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台灣受污染休耕農地達105公頃 地下工廠為最大元凶 (台灣東森新聞報)

  • [生活環境]林口長庚醫療廢棄物有效減量 垃圾量遽減3成 (林口 東森新聞報)

  • [生活環境]評選營建合法廢棄物處理場 七處出線 (雲林縣 聯合報)

  • [環境政策]台塑仁武廠汞污泥出口案璟福公司兩人被判刑 (高雄 中央社)

  • [生態保育]丹大林區紅外線監控野生動物生態 (南投 中央社)

  • [生態保育]綠島珊瑚體檢狀況持平 (綠島 聯合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1-01 --﹥

  • [生活環境]環境政策趨嚴格 城市污水處理商機4000億 (中國 新華社)

  • [生活環境]三門峽即將取消木炭燒烤 多項空污源管制措施同步 (河南 新華社)

  • [生活環境]西藏將要求限期停止生產、銷售、使用、淘汰一次性發泡塑膠食具 (西藏 新華網)

  • [生活環境]廈門將舉辦我國首屆國際城市綠博會 (廈門 新華網)

  • [生活環境]廢棄物處理企業陷入窘境 開業10個多月廢棄物來源不足 (河北 河北日報)

  • [生活環境]垃圾河威脅密雲水庫-亞洲最大人工湖 (北京城東 北京晨報)

  • [環境政策]全國人大會診北京生活垃圾處理 與會者認為應加強源頭控制和政策支撐 (北京 中國環境報)

  • [能源議題]嶺澳核電廠熱試成功 今年內安裝核燃料 為中國首次自建的百萬千瓦級核電廠 (廣東 中國新聞社)

  • [生態保育]信眾膜拜煙熏又火燎 千年古樹受傷害 (上海浦東 新聞晨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0-29 --﹥

  • [環境政策]硬石區開礦管理條例的修正版 削弱環保成效

  • [環境政策]近海能源開採計劃將在墨西哥灣展開

  • [環境政策]加州一名男子因非法棄置有害廢棄物被罰款

  • [環境政策]魚類暨野生物管理局的地區主任獲頒公務人員最高層級獎項-總統獎

  • [環境政策]少數民族服務機構獲得基金支持 發展環境科學教育

  • [生態保育]虎河魨(Takifugu rubripes)基因序列的確認 有助於了解人類基因

  • [生態保育]政府部門與民間組織之合作案 目的在改善沿海漁場狀況

  • [生態保育]動物保護團體指控森林局的毒鼠計劃將危害其他野生動物

  • [生態保育]黃石公園生態系內的灰熊復育情況良好

  • [全球變遷]「環境-經濟」計劃呈現氣象和氣候如何影響經濟活動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保]牛津式交通改善計劃在台灣 (下) --﹥

作者:鍾啟堯

停車管理:售票機;住戶專用路邊

  在台灣路邊收費停車,比較多由車作人員收費。路邊停車位不足的地方,都應該實施收費停車,而不是提供免費空間,讓大家“先到先得”,停得越久對別人越不公平。但是在新竹市,就某些地方來說,市政府認為“不符合經濟原則”。真不知道他們是怎樣算的:能賺錢算符合,還是能促進公平,提高流動性,算符合?

  也許認為請不起收費員,或不能每個停車位設置一台“吃角子老虎機”。在英國,一排停車位或一個(層)停車場,會有一個售票機。停車後,按照想停車的時間長短,買停車票,放在前窗下,就可以了。在台灣,如果售票機普及怕收費員會失業,就雇用他們做其他交通管理工作。

  住商混合的地區,往往大馬路是商業區,巷子是住宅區。如果大馬路上收費停車,外來車輛就停到巷子裡,影響住戶權益。在牛津,有“住戶停車證”和“訪客停車證”的制度。有些路邊會限有“住戶停車證”或“住戶或訪客停車證”的車輛停放。住戶有訪客停車證,用來寫上車號和日期,放在前窗下。但是,每年次數有限,用完就沒有了。台灣也可以仿效。

交流道太多:停車轉乘?

  新竹市將有太多交流道,這是資源浪費,也對其他縣市不公平。公路進入牛津市前,有一個牌子寫著“進入牛津請利用停車轉乘”,也有一處“停車轉乘者停車場”。既然多了兩條交流道,不妨在交流道旁設置停車場和公車場,鼓勵“停車轉乘”。比較瘋狂的做法是,交流道只能通往停車場,或交流道只讓公車或高乘載汽車使用。但據科學園區管理局說,不可能有地方蓋停車場,所以這些想法大概做不到。

減少穿越性車流:要勇於對自用車不方便

  各都市政府要勇於實施對自用汽車不方便的交通管理措施,例如以禁區方式,減少穿越性車流。在公路(可直達市中心),進入牛津前寫者“市中心某路時間性不能穿過”和“穿越性交通請走環道”,減少市區的汽車。前年七月左右,牛津市把一些地帶劃成一般車輛時間性不得進入或穿過,必須轉彎(或迴轉)離去。允許進入者,限自行車、地方公車、計程車和有牌照的“叫車”。所謂licenced private hire,是一種打電話叫車,長時間租用的營業車,在台灣相當於叫合法車行來載人的那種。但是在英國,這種車都在車門上標名牌照號碼。在台灣並沒有這種的制度,可能無法界定出同樣一類車。經過一個月的宣導後,闖入禁區者就會被開罰單。

  此外,一個十字路口,也會被斜向切成兩個互不連通的直角形。在台灣,某些路口不准穿過或左轉,可能比較實際。

  這些“一夕之間”的設計,使當地人士雖然知道騎自行車怎樣走,卻不知道開車怎樣走,而公車又不方便。但是,長遠來說,希望是正確的,也希望台灣能參考、仿效。

[我們的島]蝴蝶到我家─頂塗溝 --﹥

作者:楊專嘉

  一般知識份子搞環保,總是放不下身段,好為人師,以為天降大任,要來拯救被壓迫的人民,稍遇挫折,就罵人民沒藥救!以為自己犧牲奉獻,大家就要受其感召,全力配合;殊不知,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算計,如果運動的目標,不能變成對象的利益,運動的方式,無法打動人心,誰要理你!

  沒有年輕人,沒有學者專家,沒有特色資源,是否就喪失追求生活環境的權利?

  「蝴蝶到我家─頂塗溝」要講的就是一個老化農村,蛻變成蝴蝶村的故事。

  我的朋友阿坤,住在嘉義水上鄉塗溝村的頂塗溝聚落,一個大多數人都陌生的地方,數年前,我曾經去過,那是個典型的台灣農村,在工商社會的衝擊下,頂塗溝的活力,似乎早隨著青壯人口的外移,一起消失,只留下老化殘敗的氣味,在破舊的聚落裡飄散。

  多年後,農業的收益一樣僅能糊口,年輕人依舊在外地打拼,頂塗溝卻在老弱婦孺的手中,羽化成為浪漫迷人的蝴蝶村!

  沒有年輕人,沒有學者專家,沒有特色資源,這群老人家是怎麼辦到的?

  首先得從我的朋友阿坤說起,阿坤是蝴蝶村營造的主要人物,阿坤,高中沒讀完,就進入社會大學修學分,本來婚喪喜慶錄影是他的正業,在嘉義混久了,他的客戶不再是新人和喪家,阿坤開始拍攝嘉義地區的文化紀錄片。

  參與了許多社區的文化工作,阿坤終於開始經營自己的社區,雖然阿坤連高中都沒畢業,但是社會底層生活的歷練,卻讓他更清楚,一般老百姓的想法;不高舉道德的大旗,不強調愛護鄉土的口號,阿坤營造社區的模式,是來自台灣社會大學,百分百的土產!

  運用民間信仰,和輸人不輸陣的競爭心理,頂塗溝讓居民自動美化環境,沒想到綠化後,竟然吸引樺斑蝶進駐社區,這群不速之客,讓居民開始思考,以蝴蝶作為地方特色的可能性!

  蝴蝶到我家系列活動,打響了蝴蝶村的名氣,更重要的是,頂塗溝以民間基層的撇步,創造出另一種社區改造的模式!

  頂塗溝的環境改造,說穿了,不過就是掃掃地種種花嘛!但是,要在種了一輩子田的農夫面前,倡導自然生態;要突破台灣農村根深蒂固的傳統禁忌;要號召老人家出來參與公眾的事務,仔細想想,還真是不太容易!

  一般知識份子搞社運,總是放不下身段,好為人師,以為天降大任,要來拯救被壓迫的人民,稍遇挫折,就罵人民沒藥救!以為自己犧牲奉獻,大家就要受其感召,全力配合;殊不知,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算計,如果運動的目標,不能變成對象的利益,運動的方式,無法打動人心,誰要理你!

  阿坤絕對稱不上知識份子,但他就是有辦法,組織群眾涉入公共事務,希望他的故事,能夠讓搞運動的人有些反省!

[研討會]有機農法耕作研習班 --﹥

  時  間:11月11日(日)、11月18日(日)二天
  地  點:桃園縣新屋鄉活力健康農場
       (中山高下新屋交流道約10分鐘)
  主辦單位:新屋鄉農會
  承辦單位:活力健康農場
  研習對象:想當城市農夫或對有機農法有興趣的所有對象
  研習費用:$1000元(含午餐、教材、實習材料等)
  簡章索取:活力健康農場 陳平和 03-4870393 

  研習主題:
  (1)如何利用有機資材自製堆肥?
  (2)土壤科學
  (3)天然病蟲害防治資材的製作實務
  (4)自然農法耕種原理
  (5)作物栽培管理實務
  (6)中餐:有機餐盒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蝴蝶到我家─頂塗溝 --﹥

  播出時間:11月5日(一) 晚上10:00-11:00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封面故事 蝴蝶到我家─頂塗溝

  沒有年輕人,沒有學者專家,沒有特色資源,是否就喪失追求生活環境的權力?「蝴蝶到我家─頂塗溝」要講的就是一個老化農村,蛻變成蝴蝶村的故事。沒有年輕人,沒有學者專家,沒有特色資源,這群老人家是怎麼辦到的?

人與自然 回不了的家

  清水村由於位於傳聞中921大地震的爆炸點-國姓鄉九份二山的背山。村內雖然沒有人員傷亡,但是大部分的山坡都已經被震得鬆落,去年一場春雨,鬆動的土石開始往下滑動。其實地震後沒幾天,住屋與田地慢慢被走動的山坡撕裂開來,整個清水村的北面,幾乎都成為不堪居住的地方。告別家園,清水村民只得搬入組合屋,這個世代遷移不定的清水村12鄰的村民,又再度面臨遷移的命運。今年9月7日,清水村民以自己的力量,舉行了一個簡單的遷村記錄展,邀集縣府與民間團體,從開始討論要搬到哪裡,要住什麼樣的房子,到建區規劃如何與社區整個結合,成為一個觀光的系統,這場記錄展,官員有了新的承諾也將遷移往前推進一步,清水村很可能是南投縣除了原住民部落外,第一個成功遷鄰的聚落。

看守台灣 漂流木的旅行

  如果樹木是山林的守護神,那麼失去生命的漂流木,是否是用殘留的身軀,表達對人類迫害的控訴,颱風過後,大海成了貯木池,海岸成了「木頭沙灘」,港口因而封閉,漁民停止漁撈....為了追查這麼多漂流木從何而來,我們逆流而上,來到大安溪上游的台中縣和平鄉達觀村,整條溪流裡煙霧繚繞,處處可見火燒漂流木的場景,數不清的巨木堵住了河流出口、橋墩及攔砂壩,一場無限延燒的漂流木災難正在上演,看守台灣小組在大雨來臨之前,登入大雪山林場,尋找巨木來源的答案,也終於知道了這些原本住在山林的樹木如何長途跋涉下山,展開一場奇異的旅程。

[本會訊息]徵ENS新聞翻譯 --﹥

應徵條件與工作說明

1.因新聞特質高時效性的考量,本份工作的應試者需有當日即時翻完5則ENS新聞摘要及當日美國環境新聞掃描的能力﹔同時在當日6點前翻完後傳審校者,並進行後續聯繫與必要文句修改工作。(通常ENS在當日下午2點前就會出齊所有的稿子,偶有延遲﹔若當日4點半後才出來的新聞,可延至次日處理。)

2.本份工作包含從翻譯、審校至送進資料庫的時間流程控管。

3.本份翻譯工作內容,主要涉及環保及生態議題,因此需具備一定程度的專業性及學習能力,亦即對專業內容敘述的理解及專有名詞的正確翻譯﹔因此,以環境、生態相關科系或新聞科系者為佳。非上述科系者,需對此領域具備相關知識及高度興趣與認同。

4.本份工作對於正確性的要求極高,不出錯是絕對必要的,包括精確翻出:專有名詞或習慣用語的國內通用翻譯用詞(亦即翻譯名詞的統一性)﹔同時文句流暢及可讀性高也是必備條件。因此,翻譯時的資訊查詢能力及適度的文句調動都是必要的,切忌逐字逐句的"英式中文"翻譯。翻譯時,另應兼顧新聞習慣用語與表達。

5.工作地點可彈性選擇在協會(市民大道與敦化南路口附近)或在家工作﹔但需參加協會每週一次的例行工作會議。必要時,需能配合進行當面的工作相關討論。

6.目前工作重點為每日(週一至週五)ENS新聞摘要的兼職翻譯﹔未來工作內容可能擴及ENS新聞全文翻譯及協會其他工作,同時亦可能成為協會的專職人員。因此,"志同道合"是至關重要的。至於採行兼職或專職以及待遇問題等,則面洽之。

試 翻

ENS新聞摘要試譯稿 (下載 14KB)
請翻完後回傳至 wei@e-info.org.tw﹔同時附上個人詳細履歷及自傳。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