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2001-12-13 (全文版)

 
  本日主題: 非洲官員為乾淨水質集資
知性專題 [植物簡介]雙花蟛蜞菊 (下)
環境新聞
(新聞檢索)
[生態保育]南非宣判斯洛伐克籍陸龜盜獵者有罪
[生態保育]印度決關閉公園,捉拿獵象兇手
[土地及水文]非洲官員為乾淨水質集資
[其他]美國政府為家園安全尋找資金來源
[其他]聯合國聲明:養殖漁業有助於緩和糧食短缺問題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2-13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2-13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2-10
理性關懷 [生活的未來-環境與經濟]這不是選擇魚或農場的問題 (上)
[環境關懷事件]世紀之旅-訪日本二大公害地 (二)
[環境關懷事件]美麗島已成「毒物島」 (上)
專  欄 [我們的島]搶救廚餘大作戰
活動訊息 [活動] [研討會]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乘著夢想去旅行∼2002年生態月曆義賣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植物簡介/科博館科普專欄]雙花蟛蜞菊 (下) --﹥

作者:楊宗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攝影:楊宗愈

圖4.雙花蟛蜞菊的頭狀花序,是在枝條的頂端生長。  雙花蟛蜞菊的頭狀花序,是在枝條的頂端生長(圖4),一般有3~6枚,直徑約1.6~3.0公分長;花梗長短不一,約1.5~5.5公分長。在頭狀花序外圍的舌狀花約6~15枚,僅有一輪(一圈),圖5.雙花蟛蜞菊的舌狀花僅有一輪,花冠先端2~3裂。黃色,不具生殖能力;花冠一枚,長橢圓形,長約8~13公厘,先端2~3裂(圖5)。位於花序中央具生殖能力的筒狀花(管狀花),也是黃色,花冠僅約5公厘長,先端5裂,呈螺旋狀排列,開花次序是由外向內開放。瘦果通常呈三或四角型,起初為黃綠色(圖6),成熟時轉為棕褐色(圖7)。

圖6.雙花蟛蜞菊的瘦果初期為黃綠色。  雙花蟛蜞菊普遍分布於印度、 東南亞、太平洋諸島、華南地區、台灣及日本。在台灣,雙花蟛蜞菊是蟛蜞菊屬中最常見的一種圖7.瘦果成熟時為棕褐色的雙花蟛蜞菊。(本屬在台灣原生有3種,包括5個分類群),次則為天蓬草舅(W. prostrata (Hook. & Arn.) Hemsl.)也是廣泛分布於全台海邊;而一般學校、公園、住宅區常見的蟛蜞菊,則是引進且已經馴化的種類──南美蟛蜞菊(W. trilobata (L.) Hitchc.)(一名「三裂葉蟛蜞菊」)(圖8)。

圖8.目前在我們周遭最常見的南美蟛蜞菊,卻是一種馴化的種類。  雙花蟛蜞菊在蘭嶼也是全島可見,達悟語(雅美話)叫做「anoyui」,除了是當地人認知的「羊的食物」外,本種名稱亦出現在「新屋落成祭等歌謠」中,用以表達勤勞的人常常會在海邊活動,故將生長快速的雙花蟛蜞菊踏出一條路徑來(註)。由此可知雙花蟛蜞菊在蘭嶼是如何的眾多囉!

(註):在蘭嶼植物系列介紹當中,有關蘭嶼名稱及用途,主要引用自鄭漢文校長的「雅美族的民俗植物」(1996)一文。

[生態保育]南非宣判斯洛伐克籍陸龜盜獵者有罪 --﹥

  南非,開普敦,2001-12-10 (ENS)- 兩位斯洛伐克僑民因非法擁有113隻挺胸龜,遭南非當局逮捕,依據「自然保育條例」判定有罪,此案應歸功於海角自然保育區新成立的綠色犯罪小組。

[生態保育]印度決關閉公園,捉拿獵象兇手 --﹥

  印度,新德里,2001-12-10 (ENS)- 位於喜馬拉雅山腳下的拉傑吉國家公園,在發生獵殺兩隻大象以獲取象牙的事件之後,已決定關閉不對觀光客開放。省府武裝警察隊並已派遣四個小隊與300名森林巡守員在公園集結,以捉拿盜獵者。拉傑吉當局相當擔心盜獵者仍將繼續在公園內毒殺更多大象。

[土地及水文]非洲官員為乾淨水質集資 --﹥

  德國,波昂,2001-12-10 (ENS)- 來自非洲22國,負責水資源管理的官員呼籲儘速採取行動,以降低由於衛生條件欠佳與水質污染引起的死亡率,並將其列為明年在南非舉行的「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議」的核心議題。他們宣稱必須採取一個「徹底的方式,為我們的人民改善水質、下水道系統與衛生狀況。」

[其他]美國政府為家園安全尋找資金來源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1-12-10 (ENS)- 美國政府已要求國會通過至少20億美元聯邦儲備基金,以提昇州政府或地方健康系統防禦恐怖主義生物攻擊的能力。政府表示目前各州的能力不足以保護民眾免受生物武器的威脅,像炭疽菌與天花。

[其他]聯合國聲明:養殖漁業有助於緩和糧食短缺問題 --﹥

  義大利,羅馬,2001-12-10 (ENS)-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聲稱:水產養殖業,或稱養殖漁業,於未來20年內將供應大量食用魚類,緩和貧窮與糧食短缺問題。設立於羅馬的FAO總部在今天發表「水產養殖與第三千禧年」報告,其結論指出:全球水產養殖業的糧食供應量優於所有其他動物糧食的生產量。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1-12-13 --﹥

  • [環境政策]WTO/建立台灣有機農產品品牌形象 有機農產品驗證制度上路未來有專責機構嚴格審查各項有機農產品 (台北 東森新聞報)

  • [環境政策]環保署將公告「補助高污染老舊機車汰舊換新購買低污染噴射引擎機車執行要點」 補助機車汰舊換新每輛四千元 (台北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國人開發成功全球首輛鋰電池電動自行車 (高雄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北市文化局執行綠色資源保護計畫 拓展綠色保護的觀念 於內湖設立「自然」森林公園 豐富北市人文和自然生機 (台北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東山鄉垃圾場將封場 未來將運往岡山焚化爐處理 (東山 中華日報)

  • [生活環境]為改善高屏溪水質 高雄縣執行行政院環保署水源區豬舍拆除補償工作 高屏溪水質也明顯改善 (高雄 中央社)

  • [生活環境]濱南工業區開發案中鋼指將尊重環評結果 表示以謀求國家 社會 生態與股東的最大利益為考量 (高雄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嘉義縣梅山文教基金會承辦永續台灣就業工程 修築鄉內三條具百年歷史的古步道 (台北 中央社)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2-13 --﹥

  • [生態保育]過度商業行為使"國寶"貶值失色 自然文化遺產資源保護迫在眉睫 (中國 中國環境報)

  • [生態保育]浙江林業開發公司和國家自然保護區完成"珍稀瀕危樹種繁育技術研究"專案 提供珍稀瀕危樹種"生根發芽"技術 (開化縣 華東新聞)

  • [生活環境]新型水處理化學品的研究開發正趨於向高效低毒無公害方面發展 (北京 新華社)

  • [生活環境]三亞:大片海防林被砍伐 污水排向海洋 大量養蝦業者無視相關環保政策 法規進行生產 大量蝦塘危及海岸 (三亞市 新華網)

  • [生活環境]甲醛濃度超標100倍 超標率87% 合肥室內裝修污染問題嚴重 (合肥市 江淮晨報)

  • [生活環境]浙江省當地政府為發展漁業生產 建起兩道大壩 日久淤泥堵塞排水口 廢水污染北江 家住江邊買水喝 (富春江 北京青年報)

  • [能源議題]福特與豐田公司將加快混合燃料汽車開發 (中國 中央電視台)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1-12-10 --﹥

  • [生活環境]濕冷的夏日淨化阿拉巴馬空氣品質

  • [生活環境]把地圖當作包裝紙

  • [生態保育]英特爾創辦人捐獻數百萬美元給國際保育組織

  • [生態保育]馬里蘭居民捐款籌設賽文河沿岸300英畝保留地

  • [生態保育]珊瑚礁保育經費,預算高達3400萬美元

  • [環境政策]聯邦辦公室可望尋求議院外支持

  • [環境政策]三國協力研發環境監控衛星

  • [全球變遷]透過再教育與就業訓練,將可減少對抗氣候變遷的經費

[生活的未來-環境與經濟]這不是選擇魚或農場的問題 (上) --﹥

作者:傑奇•艾倫•朱利安諾 博士

對世界的沮喪感日增
我在寂寥的夜裡醒來
擔心著我的生活和孩子的未來,
走到美麗的木頭鴨休憩、與大蒼鷺覓食的水邊躺下。
不必杞人憂天,我融入萬物的平和。
我融入水中的寂靜。
感覺天上有一群無視白晝掩蓋的星星,
正靜靜等待黑夜的來臨,再次綻放光芒。
這一刻,我在世界的恩典中放鬆,感到自由。
-- 威德爾•貝利

  住在美國奧勒岡州克拉瑪斯瀑布市(Klamath Falls, Oregon)的農民,長久以來一直抗議美國開墾局把克拉瑪斯盆地計劃中的大部分水源,分配給上克拉瑪斯湖(Upper Klamath Lake)中的瀕臨絕種或受威脅魚類。農民認為美國政府把魚看的比人還要重要,整個國家幾乎都被環保人士掌控了。

  如果進一步檢視這些農民的說法,這個衝突所揭示的是更嚴重的問題:對於已失去永續性、導致環境毀滅和社會功能失調的農耕方式,我們該怎麼辦?

  自從美國鼓勵採用化學製品增加農業產量,大公司從二次大戰以後就開始出現由財團所經營的農產品公司,而這造成資源的高度浪費,以及對生態系統毀滅性的影響。

  愛荷華州的愛莫思(Ames, Iowa)附近的小型農場(照片提供 史考特•鮑爾,美國農業部)

  以前的農業程序比較簡單,和週遭環境之間的互動也較為和諧。數千年來,肥沃的田地生長出蔬菜五穀,供人類與動物食用;產出的廢棄物則回歸土壤,土地重新播種,很多是來自於上一季作物所遺留的種子,而循環由此再次開始。

  但自從20世紀開始,一種新的模式浮現:即寇克派區克•薩利在《人類規模》(Human Scale)一書當中所描述的「好大狂」(bigness)傾向。各行各業篤信越大越好,尤其是農業,人們要過度負荷的土壤產出巨大的收穫量。

  越來越不肥沃的土壤被施以合成肥料,這通常用的是石化工業的副產品;接著田地施灑殺蟲劑和除草劑,而化學製品會帶走水份,因此要再灌以大量的水,好補充土壤的溼度。種出來的食物又要經過重重加工,再運送到遠方去賣,而大部分養分在製程中流失。食品消費者與農場動物所產生的廢棄物也不再施用在土地上,反而是用水沖掉、被焚燒成為空氣中的灰塵,或排入河川海洋。

  這些土地的生產力下降了,薩利形容這個新循環為:「破碎的、…能源密集的、高度消耗性,以及受到毒害的循環。」

  新的農業模式-現在被稱為農產品企業(agribusiness)-並不適合鄉村的家庭式農場。事實上,由大公司所經營的企業化農場,在這種必須仰賴化學製品的美國新類型農業上佔盡便宜。

  田地技術人員維多•瓦拉德斯操作著有罩式噴灑機,在種植玉米苗的列與列之間施灑除草劑(照片提供 傑克•狄金嘉,美國農業部)

  面積數百英畝的大型農場,在過去50年內數目增加超過5倍,而同時,超過3百萬個家庭式農場已經消失。
這種徹底的改變導致了重大的環境及社會後果。

  在密蘇里州考察三個禮拜以後,密蘇里州農村危機中心(Missouri Rural Crisis Center)的行政主管羅傑•愛利森,在1998年在美國農業部作證時說道:「若以造成魚類及溪流生命死亡來計算環境惡化的程度,兩家企業化的豬隻屠宰工廠比過去10年中所有農業所造成的破壞力還要大。」

  從1940年到1975年,美國農產輸出增加了90%,肥料使用卻增加了900%。

  企業化農場大量使用燃燒化石燃料的機器,以及過度使用高價能源,結果使得農產品的價格非常不穩定,且節節高漲。

[環境關懷事件]世紀之旅-訪日本二大公害地 (二) --﹥

作者:李秀容 (台灣環境權益促進會秘書長)

  現在痛痛病患大都已經去逝(已經認定現存者6人,要觀察現存者5人),工廠也已經停止開礦(2001.6月),並轉由國外進口原料。新建不久的「清流會館」位於荻島口斜對面,是由受害者及當地居民所成立,裡面展示他們半個世紀以來的抗爭經過及公害訴訟成果。

  在這裡我認識了一位負重若輕的勇者-小松義久先生,痛痛病爆發時他的母親也是受害者,他一位鄉下農民,經常日出而作日落不休息,到處找鄰居商談集體訴訟的事,由於他的執著及耐性,此地的受害者及居民才起而反對礦業污染,也才有後來的公害防止協定書;一份契約看似不起眼卻用掉了他半生的時光,也對此地的環境污染改善作了最有力的保證。我問小松先生為甚麼要做這些事,他簡短的回答說:「因為我媽媽是死於痛痛病!」,義務辯護律師正力喜之助先生說出我心裡想說的話:「他真是我的英雄!」。

  現在三井礦業不僅在工廠內必須做到污水處理至水質清澈為止(2000年為含鎘量0.1ppb),並將有毒的污泥固化在山頂一處窪地永久保存,山下受污染的農地必須翻新-將表土30公分以上全部挖起、深埋,並覆蓋上山上的土壤及有機土,回復以往可耕作之狀態,據估計,至今已花費將近265億日圓的經費,合計一公頃約需2.5萬美元的回復費用。(台灣用酸洗處理鎘米污染地之費用每公頃需50萬台幣,污染的鎘米劑量輕的日本將它做成漿糊,台灣則全部焚化!)這個復原的行動除非全部清除否則將永不停止;大阪市立大學研究神通川污染長達30年的Akio-Hata教授說:「土壤最好不要有污染,土地一旦有污染要再復原時將是非常漫長又棘手的事!」這件污染案是對日本的污染防治技術的科學能力的重大考驗,並將對世界各地的鎘污染事件響起警鐘!

二、水俁灣的悲劇

  11月25日下午艷陽照射在不知火海,粼粼的海水映照著水俁(編注:音同虞)村小鎮的詭異氣氛,一隻貓淒慘的哀嚎聲,宛如把人帶回那一段悲慘的記憶中,在一個世紀的污染史中這裡記錄了人類最卑微生存與殘暴人性的深刻經歷。想起十幾年前剛參與台灣的環境保護運動時,一張母親懷抱著躺在桌上宛若洋娃娃的水俁病女兒的照片,令我印象十分深刻,那是水俁病受害者的母親Fumic Sakamoto女士帶著她的先天性水俁病女兒Shinobu遠赴瑞典參加「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時所照的;當地女詩人石牟禮道子曾經實地拜訪受害家庭情況,並記錄在1960年出版的「苦海淨土」一書中-她們勇敢的帶頭抗爭、多次進出法院,引起日本社會精英對水俁病的重視,並對工業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污染開始反省,這些早期的日本女性行動實在令人刮目相看;著名的美國攝影師尤金.史密斯先生也曾在這裡攝影報導記錄了四年,他的照片寫實深刻地打動了世界,人們因此知道水俁病患的情況,他卻被製造污染的日本窒素公司所雇的暴民打成殘廢,水俁病震驚了當時亞洲工業經濟第一的日本,同時也成為世界環境污染的象徵。

[環境關懷事件]美麗島已成「毒物島」 (上) --﹥

作者:李根政 (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主任)

  最近高屏一帶陸續發現多處有害事業廢棄物非法棄置場,檢警調聯合在已知的棄置點進行開挖,結果挖出台灣有害事業廢棄物恐怖的大黑洞,在汞污泥、集塵灰及各種彩色毒物陸續出土後,終於暴露全台毒物無政府狀態到處流竄的恐怖危機。

  台灣在數十年來,不斷炫耀經濟奇蹟,高談外匯存底的世界排名、政治的民主開放,但台灣的土地與環境,卻在糾結不清的政商關係及黑金政治的陰影下,一步一步邁向死亡之路!

  如果政府再繼續漠視土地、空氣、水系統全面崩潰的危機。我們無奈的預言:弱勢人民和賴以維生的土地將繼續在惡質的產業政策和短視的政權中飽受摧殘!而台灣工業的發展也將成永久的泡影!

慘絕人寰的「水俁病」,將重現台灣!

  1950年代,日本九洲南岸的一個小漁村,因為當地的氮氣水俁工廠,長期將含汞的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水灣,而水俁區的居民因長期食用海中的魚貝類,便導致一種汞中毒的怪病,就是所謂水俁病。截至目前年止,感染水俁病的患者已超過一萬五千人以上,其中病死的達一百多人,嚴重傷害在七百人以上。數十年來至今賠償及環境污染的改善等善後工作仍未解決,前一陣子還導致代表日本政府處理此公害問題的環境廳企劃調整局局長,因受不了道德良心的譴責而自殺。

  水俁病的症狀是:患者的神經系統萎縮退化。開始時會感覺到刺痛,逐漸轉為四肢及嘴唇的麻痺;然後運動肌肉及神經完全受到干擾,身體萎縮,妨礙說話,而且視力也會緊縮或減退。病情嚴重的患者,甚至會有意識障礙,昏迷不醒,全身不自主的痙攣,有時往往會不由自主的尖叫等悲慘的現象。

  根據死者的驗屍報告指出,患者的腦細胞竟已被侵蝕的像破爛的海綿一樣。更可怕的是醫學研究發現,水銀甚至可以侵入人體的胎盤,而使胎兒在未出生前便已染上汞甲基的毒素,一出生便成身體扭曲變形,終身殘廢。

  這個事件經攝影家尤金•史密斯報導,成為世界最著名的公害事件,引起全世界對公害問題的重視。民國七十五年的人間雜誌就曾做過專題報導,希望能藉此事件引以為鑑,但是1998年11月台灣的台塑公司,卻將三千噸汞污泥,輸往柬埔寨,欺負貧窮的國家。隨後更於1999年1月在屏東縣、高雄縣陸續爆發未固化的汞污泥和含有劇毒的廢棄物,到處亂埋在水源區、農田、河川地。檢警調單位連日來不斷挖出各種彩色的劇毒,截至目前為止,它所造成的影響還無法估計,對於汞中毒引起的水俁病已是令人感到顫慄恐怖,更何況是其他不明的毒物呢?

迫在眉睫的危機!

  根據三月十二日的新聞報導:屏東縣鯉魚山方圓一公里內最近一年傳出七、八起腎臟衰竭、肺炎等死亡的病例,而神經系統出狀況而正在治療的病例;光是萬丹鄉一地,在做物理治療的人就有十幾位之多。學術單位和衛生單位至今仍不敢說明致病的原因!

[我們的島]搶救廚餘大作戰 --﹥

作者:張岱屏

  近十年來,廚餘回收儼然已經形成一種民間自主的風氣。從北到南,從都市到農村,大家彷彿如夢初醒般,發現廚餘回收的好處,到處都有人在嘗試、摸索,企圖將廚餘變黑金(有機肥),這潮流一步步從個人、民間社團,推展到地方政府。也因為這風氣是來自民間自主的嘗試,所以各自摸索出不同的方法,形成眾聲喧嘩的景象。到了今年,廚餘推肥的規模不再只是民間社團或個人,更擴及到全鄉,包括像雲林麥寮鄉、台中石岡鄉、汐止深坑等一百個社區,一場廚餘回收的革命就要展開。

  汐止、深坑社區的廚餘回收工作緣起於一位老外-劉力學。注意環境新聞的朋友對他應該不陌生,兩年多以前他為了解決自己社區焚化爐燃燒不完全的問題,決心投入廚餘的研究工作,當時他問台大農化系的吳三和「要怎樣才能做廚餘堆肥」,吳三和告訴他廚餘量一定要大才能完全腐熟,於是他找了汐止瓏山林、大直等社區與學校合作,一年多下來,劉力學與吳三和兩人做了上百噸的廚餘堆肥,得到初步的成功之後,今年四月,劉力學與吳三和決定繼續他們的下一步-在汐止地區全面推廣。

  在立委廖學廣的支援下,目前包括汐止、深坑、瑞芳等地將近一百個社區都加入了廚餘回收的行列,一天大約有三到四公噸的廚餘量,由六位工作人員負責處理。交出了收廚餘的工作,劉力學與吳三和在三芝的海岸租了幾分農地,開始了「作田」的日子-他們與YWCA的媽媽合作搭建了十幾個溫室,準備用廚餘堆肥大量種植有機蔬菜,劉力學信心滿滿地說:「這片海岸是台灣最難種東西的地方,又是東北季風的風口,我們選最難種的地方,要把它改良做最好的最有發展的。」

  台中縣石岡鄉的廚餘回收在今年七月一日上路,上路半年來成果令人刮目相看。垃圾費隨袋徵收的政策搭配上廚餘回收,使得石岡的垃圾量從一天八、九公噸降到不到四公噸。由於垃圾量大減,目前石岡鄉的清潔隊正研擬從天天收垃圾改成一週收兩次即可,清潔隊員便可以用其他的時間來處理廚餘堆肥。石岡鄉的鄉長謝震穎表示,很多地方政府或團體以為廚餘回收是一個成本很高的東西,但石岡鄉的做法證明了回收廚餘並不需要很高的成本,除了一開始的機械成本以及廚餘桶之外,上路之後幾乎不需要什麼成本,因為石岡鄉的廚餘堆肥是採天然的方式,不必添加菌種,大大減低了堆肥的成本。

  除了民間、鄉公所,台塑是目前企業界中最積極推廣廚餘回收的企業,台塑的董事長王永慶還自己發明了廚餘罐分送給麥寮鄉的民眾使用。目前台塑六輕的廚餘處理廠屬於實驗工廠,處理六輕廠區以及全麥寮鄉的廚餘,未來台塑預計在全台灣北中南各地設置大型廚餘回收廠,包括正在申請中的雲林東勢場,預估日處理量可達1000公噸,以及北部楊梅地區的廚餘回收場,台塑預估日處理量可達3200公噸。

  當民間、鄉鎮公所、企業等紛紛投入搶救廚餘的戰場時,中央政府這些年來卻始終慢半拍、始終缺席。在今年十一月七日,監察院向環保署提出糾正案,糾正文中指出,因為環保署遲遲未將廚餘列為可回收的資源,導致從民國79年到88年十年間,廚餘堆肥處理量從每天310公噸降到每天只有2公噸。環保署多年來任由有價的廚餘資源被送進焚化爐,有明顯的失職。由於立法上的空缺,廚餘堆肥場究竟是屬於「堆肥場」還是「廢棄物處理場」始終有模糊地帶,而且有層層法令限制,導致許多做廚餘堆肥的人必須偷偷摸摸的做,就連行政院長張俊雄曾經參觀過的劉力學的堆肥場,都遊走在法令邊緣,令有心推展廚餘堆肥的人感到處處受到掣肘。

  民間投入搶救廚餘的戰場已經燒得火熱,政府要在旁袖手旁觀多久?

[活動]深度旅遊七股黑面琵鷺生態體驗之旅 --﹥

  時間:2001-12-29(六)
  地點:台南縣市
  報名:2001-12-21
  主辦: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

  歲末寒冬,正是候鳥遷息過渡來台的季節。每年10月到第二年的3月間,黑面琵鷺便會大批的遷息過境到七股作客。這次的旅遊行程主要以體驗自然,觀察冬候鳥黑面琵鷺的造訪、牠們的棲息環境(七股)等生態環境及尋訪人文歷史古蹟。

  請當地的解說員導覽解說服務,乘坐竹筏直接體驗當地的生態環境。以半天一個主題景點的行程規劃,深度的生態旅遊。而能更深入的認識我們自己的這塊土地,愛這塊土地。 洽詢電話:02-28954177 #14 郭立吉

[研討會]北投社區生態、安全研討會 --﹥

  時 間:2001年12月13日(四) 下午1:30
  地 點:北投區公所六樓會議室
  主 辦:台北市北投區公所
  報 名: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北投曾是上天眷顧的好山好水,2001年卻發生幾次災禍:復興三路,溫泉路的土石流,納莉颱風的大淹水,台北藝術大學山坡崩塌等,除了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也給人們心靈嚴重的創傷,對於居住環境充滿疑慮與不安。我們能用什麼方法減少傷害?或者更進一步的預防災害的發生?希望大家一起來增進對社區安全─防救災觀念,探討如何培育環境的守護與重建,建構社區防救災的安全機制,期望為大地、為子孫留下一片安全的生活空間。報名電話:2891-7453,28930193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搶救廚餘大作戰 --﹥

封面故事【搶救廚餘大作戰】

  近十年來,廚餘回收儼然已經形成一種民間自主的風氣。從北到南,從都市到農村,到處都有人在嘗試、摸索,「廚餘變黑金」成了台灣二十世紀末風起雲湧的新潮流。到了2001年,不只是農民、不只是環保團體,大企業、鄉公所也都來參一腳,這一場廚餘革命究竟會不會成功呢?

人與自然 丹山草欲燃系列一 【來自地底的消息】

  解說員帶著小朋友們來到小油坑噴氣口前,噴氣口發出懾人的隆隆聲,不斷蒸騰出令人窒息的硫磺蒸氣。就像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窗口,人們彷彿可以透過噴氣口窺探陽明山火山地形的生命歷程。

  陽明山是台灣唯一以火山景觀成立的國家公園,其完整性就算與中國大陸相比,也只僅次於長白山區。儘管大屯火山群的噴發活動已停息了二十萬年,但是存留下來的豐富景觀,卻是我們了解火山地形的最佳例證。

  至今,大屯火山群是否會再度爆發,仍然沒有確切答案。科學家對大屯火山群的持續探索,除了是對火山活動的監視預測,還傳達著屬於這顆星球的,另一層深刻意義。

看守台灣 【向大自然借水】

  冬天微寒的天氣是泡湯的季節,下班後或假日到郊外泡泡溫泉,已經成了現代人新的休閒活動。台灣除了彰化、雲林及澎湖縣沒有溫泉外,其他各縣市均有分佈,目前台灣有溫泉徵兆的地方多達120幾處。可以說,開車每半小時就有一處溫泉。溫泉所透露的龐大商機,使得以溫泉水療為號召的旅館四處林立,但是我們泡的湯是溫泉水嗎?泡完後這些水又流到哪裡去呢?這五六年來民間掀起溫泉熱之後,台灣已有將近六百公頃土地正由建商規劃投入溫泉區開發作業評估,行政院預計從八十九年度起至九十三年度止,投入至少四十億元改造台灣溫泉。不過,誰擁有溫泉的水權?雜亂的管線又透露什麼訊息?看守台灣將帶您一探究竟!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候鳥的心靈點滴 --﹥

  播出時間:12月14日(五) 下午3:45~4:0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本集節目,我們跟著外景主持人林建寰,到了宜蘭的蘭陽溪賞鳥,林建寰是第一次當節目的外景主持人,但是一天豐富的賞鳥行程下來,他自己認為他的賞鳥知識增長不少,而且也非常喜歡接觸大自然。

  台灣的生態十分豐富,只要你細細品嚐,自然美景俯拾即是。蘭陽溪口在很早以前是燕鴨保護區,所以這裡也是第一個水鳥保護區,我們跟著宜蘭鳥會的解說員看到了蒼鷺、魚鷹、高蹺[行鳥]等鳥類,以及許多的東候鳥,這裡的候鳥大部分都是從日本或西伯利亞飛過來,所以算是非常難得一見的候鳥,現在我們就出發到宜蘭去賞鳥囉!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