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知性版訂閱 新聞版訂閱 新聞檢索

2002-02-03 (全文版)

 
自然書寫 [自然書寫]能開窗是幸福的
自然人文 [自然人文]大肚山上的台灣百合 (上)
老樹巡禮 [老樹巡禮]石門-老梅村雀榕
專  欄 [專欄作家-賈福相]薇薇和小依 (上)
寓教於樂 [開懷篇]「當然」聰明的鸚鵡
本會訊息 [捐款徵信]感謝 蔡建安先生 1.23捐款$3,000元
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攝影賞析邀稿自然書寫邀稿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自然書寫]能開窗是幸福的 --﹥

作者:哨兵

  夏天的天氣 悶熱 所以我們關窗吹冷氣

  冬天的清水 氣溫低 東北季風強 所以我們窩在屋子裡 不開窗

  即使氣溫合適 窗外汽機車的油煙味 及不知從那裡來的灰塵

  也都是我們不開窗戶的原因

  這兩天風停了 陽光燦爛 天空湛藍 坐在小小的書桌前

  突然覺得有點悶 窗台上的楓香隔著雕花毛玻璃 傳進了一點點的綠意

  似乎不斷的在向我招手

  就開窗吧 哇 沒想到窗台上的楓香已經長這麼大了

  枝條上也有許多葉芽已經成形 蓄勢待發

  窗台對面的屋簷下 有一個泥製的鳥巢 巢口的麻雀正望著我

  就像我沒想到眼前竟然築了個鳥巢一般

  那麻雀或許也沒料到這窗裡竟然住了個人

  索性連紗窗都拉開來 享受一下開窗的幸福

  清涼的微風從窗口吹了進來 舒爽無比

  那一巷之隔的麻雀 像個情人般 遙望著我

[自然人文]大肚山上的台灣百合 (上) --﹥

作者:楊國禎
攝影:楊國禎

照片一、晨光下盛開的台灣百合  大肚山西南面台地邊緣的平台上,在約四公頃的範圍內,生長著上萬棵的台灣百合,六月底起已進入盛花期,預計七月中旬將達到開花的最大量,目前觀察到一棵最多可開9朵花,每朵花約可維持3-4天,清晨(AM0600-0800)或傍晚(PM1700-1830)氣溫涼爽、金色的陽光襯托出立體而有層次的大地,是欣賞的最佳時機,搭配四周起伏和緩的草地,和不同植物(被)交織成的顏色多樣性,又可遠眺沿海平原、大肚溪口、火力發電廠至台中港的景緻,是一處郊遊、散步、賞景的好地方,可經歷感性與知性的時光,但請不要動手帶走任何一枝花朵,不曾擁有的,也無法強佔的,就請留在當下。

照片二、大片盛開的百合花  台灣百合為多年生宿根性的蓮座狀草本植物,春天時地下由鱗片組成的球形莖(鱗莖)中央發出新芽生長,於地面上由中心向四周螺旋狀放射生長出密集且呈細長線形的葉子,此時的莖非常的短而整個植株呈現蓮花座的形狀,如此狀態維持著兩、三個月以行光合作用來累積養分。照片三、清晨賞花當開花時間逼近,莖迅速生長抽出,也就是莖上葉與葉間由非常密集、緊密的螺旋排列,突然間轉變為疏鬆、拉長,莖上生長出的葉子也隨著往上逐漸收縮變短,竄出的中軸頂端接著分化出花芽(苞)。花芽淡黃綠色,隨著成長變大逐漸顯出三角柱形,外面稜上與稜間也逐漸均等抹上或濃或淡的六條紅褐色條紋,連同莖的紅褐色從幾乎不存在至極濃,在不同的個體間變異很大。

照片四、清晨賞花  當花苞逐漸變鬆、顏色轉白、平展伸開時,就是要開花的時候了,開花時花苞的前端張開,6片分成相間3+3兩輪的花被片張開成稍反捲的開口,細長的喇叭正式登場,此時花已全開。花開時6枚雄蕊頂端扁長條形的花藥,長約2公分,不同植株的顏色有黃色與褐色兩型,照片五、典型的台灣百合花藥裂開時由兩側開裂翻開,形成裡面翻轉為外面、外面翻轉為裡面的變換,花藥裡的花粉都翻到外面攤開來,花粉顏色也是有黃色與褐色兩型,裂開後的花藥因逐漸失水而縮小,乾時剩約0.5公分長。雌蕊的柱頭比花藥高而突出,分成三瓣,前端覆蓋透明的黏液,傳粉的昆蟲一進來拜訪會先碰到柱頭,此時別朵花的花粉已先粘上去,出去時則較不會碰上柱頭的黏液,如此可避免自己的花粉掉在自己的柱頭上。

照片六、花被外幾乎沒有紅褐條紋的台灣百合,花開口處近攝  花謝後留下的雌蕊明顯的可分成兩部分,基部綠色較粗的長柱是子房,前端白色纖細的是花柱。此時雌蕊由平伸轉而上舉,挺直向天,花柱則逐漸乾掉脫落,如已受粉,子房會逐漸膨大,如未受粉子房也會逐漸黃化而萎縮掉,受粉後的子房順著原有的三瓣膨大成為果莢,三圓稜與三凹溝越來越顯著。照片七、花期已過的台灣百合生長地,遠方河流為大肚溪生長至徑約3-4公分時停止生長,9-10月間,綠色的植株逐漸黃化、乾掉,果莢前端乾裂張開,先開成三瓣,每瓣再對半裂開,與開花的方式很像,一根根直挺細瘦的枝條頂著柱狀而頂端開口的果莢在頂端,矗立在乾枯的草地上顯得非常特殊。果莢裡整齊的堆滿六疊薄膜狀的種子,隨著風依序由上端飛出散播,果莢側邊裂開的縫上有細絲交織,防止種子由此漏掉,並能透風幫助種子依序飛出。地下的鱗莖則等待隔年春天來臨再發芽,重複一年的循環。一年年的過去,鱗莖會越長越大,儲存的養分越來越多,能支持生長的植株也越來越壯,開花量也逐漸增多,10至20朵都可見。

[老樹巡禮]石門-老梅村雀榕 --﹥

編號:北95∥樹種:雀榕∥高/公尺:10∥直徑:303∥年齡:250∥地點:石門鄉老梅村大丘田路  從淡金公路進入石門鄉,經過老梅國小後,有一人行陸橋的路口右轉進入,往豬槽潭方向進入,循著聖明宮的指標前行約一公里後,左側有指標往聖明宮,右側民宅後方的山坡上有棵大樹,一眼望去,形體特別龐大,這就是高齡250歲的老雀榕。

  這棵樹因為是生長在半山腰的樹林中,如果沒有熟人的帶領,可能不容易親臨接近。當我們穿越彎彎曲曲的住家後巷,還必須手腳並用的爬上陡峭的山坡上,才能一睹其雄偉的姿態。繁密的樹林中,盡是其盤根錯節的樹根,有些更已形成板根狀,稍一不小心就會被絆倒。當我們站在樹下,踩在樹根上仰望樹梢時,覺得自己和老樹比起來是何其渺小。

  百年老樹不僅因為它的樹齡、外觀及生長型態令人注目,更因為它是當地自然與人文環境相結合的重要指標,它不只庇蔭著人們,亦守護許多動、植物的生命,是一個活生生的生態系,俗語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一棵小小的樹苗尚需好好珍惜它的存在,何況是百年以上的珍貴老樹呢!

[專欄作家]薇薇和小依 (上) --﹥

作家:賈福相

  我把剛出版的書《獨飲也風流》寄給了一位有總角之交的朋友,要她先睹為快。她來信不評我的書,反而緊緊地問我第一集「行吟者」中的薇薇和小依是誰,而且要我坦白招供。

  在我的回信中,有一段是這樣的。

  「妳知道從小我就常常自作多情。自作多情的人容易單戀,年紀越大,越了解單戀的好處。單戀時,有相思的喜悅,有相思的痛苦,但沒有被戀的責任,也沒有被戀的包袱,閒著無事,妳也應該試一試的。千萬不要把道德和相戀弄在一起。你知道但丁是一個道德大家,生於十四世紀的義大利,教會掌握著政治、經濟和道德,也掌握著生殺大權。每個人都怕地獄,每個人都很道德,而他卻把神曲獻給了一個他單戀若干年、比他大十幾歲的女人。當時的教皇沒有責備他,反而為他的神曲流了不少淚。一個這樣沒有道德的教皇!一個這樣單戀的但丁!

  至於我文中的薇薇和小依也許是詩人,也許是電影明星,也許是女皇,也許是科學家,會不會是妳,會不會是我。」

  過不久,我的朋友又來了信。她說:「你為什麼老是胡說八道?」

  這次我卻可以振振有詞了:「妳終於弄通了,我本來就是胡說八道。我的文章也是在胡說八道。既然是胡說八道,妳又何必要我坦白呢?請告訴我,我的文章是不是比但丁的神曲還好。妳已經讀了又讀愛不釋手,妳至少要買兩百本,送給妳的丈夫,送給妳的兒子、兒媳婦和朋友們,告訴他們下次我去妳家作客時,可以在書上簽名,絕不要錢。」

  嚴肅一點說,我一直喜歡替別人起名字。我以為命名很有創作性,在生物研究中,找到一個新種,就煞費苦心地命名,一旦在科學雜誌上發表後,生生世世,直到世界末日,這個名字還是會被用的,而命名者和命名的年代也寫在種名後。這樣,科學家也沾了光,可以永垂不朽。半輩子的研究,我與同事們的合作已經發現了四個新種:三種海葵,一種蝸牛。想起來我也不枉此生了。

[開懷篇]「當然」聰明的鸚鵡 --﹥

一人養了隻祇會說「當然」的鸚鵡,
日久漸感無趣,於是決定把牠賣掉。

「你的鸚鵡多少錢?」買主問。
「1000元!」

「怎麼這麼貴?」
「因為我的鸚鵡很聰明!」

「鸚鵡,鸚鵡,你聰明嗎?」買主打趣的問。 
「當然!」鸚鵡毫不考慮的回答。

買主大感高興,於是當場買下了鸚鵡...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知性版範例訂閱 ★新聞版範例訂閱 ★目錄版範例訂閱

  對於知性版與新聞版的服務,您的想法是...
  

  姓名: 電子郵件:

  *請於上網連線時,再按"寄出"按鈕。

攝影賞析邀稿 --﹥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請搭配500-1000字左右的文稿,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

自然書寫邀稿 --﹥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