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知性版訂閱 新聞版訂閱 新聞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03-05 (特刊)

 
  本日主題: 2002台灣環境前瞻系列-野溪整治 前瞻
台灣環境
前瞻系列
野溪整治 前瞻:從野溪整治到生態工程的思維檢視
環境新聞 [環境政策]美國防堵狂牛症作法仍有疏漏
[生態保育]美國林務局買下畢克斯比海岸牧場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3-05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3-05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2-27
活動訊息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2002台灣環境前瞻系列]野溪整治 前瞻:從野溪整治到生態工程的思維檢視 --﹥

「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電子報」策劃 http://e-info.org.tw

野溪一定非整治不可嗎?許多無水患之虞或水患輕微的地方,是否就應當「完全不加整治」,讓台灣還有機會保有渾然天成的山林野溪與豐富的生態相。而堆堆石頭就是所謂的「生態工法」了嗎?且先澄清生態工法的本質,同時致力本土經驗的持續累積與修正,才不會導致生態工法不生態的尷尬境況。

潛藏著的危機

  延續921地震及去年風災造成的各地災情,今年度治山防災經費的編列包括921特別預算、農委會水保局的工務預算以及其他名目的編列,估計至少有七、八十億,甚至上百億的預算。其中有相當比例就將持續用於台灣溪流的整治上。

  可以想見,雖然政府近來已漸認知到傳統「野溪整治」所到之處,水泥化及水溝化的情形,已然引起各界反感,而亟思以「生態工法」加以改善﹔但是,一來國內所謂的生態工法尚處於「宣導」及「宣示」階段,對於實際執行單位並不具實質約束力,想必傳統的水泥工法思維還將在各地繼續施做﹔再者,國內生態工法尚處「萌芽」與「實驗」階段,現下許多標榜生態工法的溪流整治,其實都還是相當的不生態﹔致令期許以生態工法為處方的想法,處於雙倍尷尬的境況。

  這樣大筆經費的持續投入,如若還是依循舊思維,走舊路子,對於台灣的溪流環境是不是又將是另一場生態上的浩劫與衝擊?值得大家進一步關注與持續監督。

野溪整治的必要性?

  台灣野溪整治的推動由來已久,少說也有二、三十年歷史了,而在83年至88年間,當時的台灣省政府編列二千餘億元經費,執行「防洪排水及水土保持」計畫,更加速了全省溪流的水泥化;從北到南,由西到東,幾乎無一倖免。雖名為溪流「整治」,但許多從未氾濫的野溪,也硬生生被打上厚厚一層水泥,所有兒時溪邊嬉耍抓魚蝦的美好童年記憶,也一併隨著水泥而遭掩蓋、窒息。

  像是生態相極其豐富的陽明山大屯溪、台北縣雙溪河或是其他美麗的大小溪流,往往當地水患並不嚴重,或者根本無水患問題,也相當容易因為各地方的基層行政單位為了表現政治業績,拚命爭取補助款,而把許多美麗的溪流給葬送了。

  同時從過去的經驗當中,經「整治」後的河川,往往並未因此為當地居民帶來長治久安,甚至容易因為原來土堤的水泥化、河道的縮減及沉砂池、攔砂壩的施做,使得暴雨時流速更加湍急,而積滿土石後的沉砂池,相當人為的墊高溪床,一遇上颱風或暴雨,升高水位的溪洪挾帶沉砂池先前囤積的土石,很容易即沖毀岸堤,越堤成災。經去年桃芝等颱風的檢驗後,像是南投鹿谷、新中橫沿線、花蓮的鳳林、光復等地,隨處可見如此的野溪整治反而引來更大的災害。

  所以,未來的整治如果還是強把應該是自然的喇叭型河道約束成水泥的「U」字直桶型,相關對策仍只是不斷加高岸堤,將使得過去肇發水患及土石流災害的成因不但還在,甚且還會升高下回成災的潛力。

  追本溯源,於河川行水區搭蓋房舍、山林濫伐、山坡地的超限利用、河川的盜採砂石、於山壁上開路橫向截斷山溝與野溪,才是真正不斷成災的因由,由此著手,才是正本之道。 

生態工法生態不生態?

  縱使國內外的文獻,都提示了「生態工法」應當是取代傳統水泥工法的一條明路,在談及生態工法之前,想先提示的是,許多無水患之虞或水患輕微的地方,是否就應當「完全不加整治」,讓台灣還有機會保有渾然天成的山林野溪。

  另外,有些地區,也僅需要引進如:簡單施以原生植栽等環境管理的思考;或是河堤用地的劃限使用;或是滯洪池與滯洪區的規劃,就能有效排除水患疑慮,而未必一定要大興土木的動工整治。

  單純以生態為考量時,復育河岸的天然植生及恢復其原有生態就是最經濟及永續的方法。然而自然復育通常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無法立竿見影。在安全性與時效性考量上,有時還需佐以治水、利水及邊坡穩定等方法。目前,在求取治山防洪與生態保育的平衡點上,生態工法具有較強之著力點。

微棲地環境複雜度的保持攸關成敗

  生態工程的觀念源自德國及瑞士,近年來正逐步推展至世界各國。1938年德國的Seifert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整治概念,指能夠在完成傳統河流治理任務的基礎上,同時達到接近自然、廉價並保持景觀美的一種治理方案。1989年生態學家Mitsch進一步提出生態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觀念,乃是運用生態系之自我設計(self-design)能力為基礎,強調透過人為環境與自然環境間之互動達到互利共生(symbiosis)目的。

  可見,生態工程的本質包括了:1.以自我設計或自律行為(self-design或self organization)為基石﹔2.以生態系為範疇﹔3.以永續生態系為目標。

  然而要達到「以永續生態系為目標」其實相當不容易,包括了事前的評估、施工前的棲地生態調查與相關先行試驗、施工中的施工規範以及施工後的後續追蹤等都是必要的工作。國內目前發展生態工法最大的問題也就在於欠缺典範。是故即使標榜生態工法的案例,工程期間對環境的破壞或生態的衝擊仍時有所聞。像921災區現下正持續進行中的工程,雖已然思及改採以現地的石頭堆砌工法進行邊坡整治,但往往因為像原本20公尺寬的河面經整治後僅餘10公尺,以及原本擁有急流、淺攤、深潭等不同環境的溪流經整治後深度變成均一化,使得原本擁有不同微棲地環境的生態遭受破壞,許多生物也因此面臨存續危機。

  微棲地一般係指生物在特定時間點所實際使用到的空間位置,在水域環境中較常被探討的微棲地因子包括流速、水深 、底質石粒徑、 細砂含量與溪流內遮蔽物等。生物因不同生活史階段、不同季節、不同行為模式(如生殖、覓食、休息)、甚至不同性別的個體,所需要的微棲地也有所差異。例如溪流中的台灣鏟頜魚,是在緩水區的砂質溪床上產卵、幼魚一孵化就有相當的游泳能力,但為了避免被掠食者捕食,常群聚在岸緣溪流內遮蔽物較多的地方,隨個體成長,又遷入流速較快、佈滿著生矽藻的巨石區覓食。所以微棲地環境複雜度的確保,往往也攸關生態工法的成敗。

當務之急要先建立本土成功案例

  如前所述,目前國內推展生態工法的困境,在於欠缺典範﹔雖然並不乏包括歐美日等國外成功案例可茲參考,但是台灣山高水急的自然條件其實有別於歐美大陸環境,國外案例並無法直接引介﹔因此,如何落實並發展出國內自己的生態工法經驗仍有一段長路要走。

  初期宜儘量避免在原本就相當自然的地方進行試驗,不妨優先選擇已高度人工化的河段開始,配合各項正在進行中的河川工程做局部性的棲地改善,以逐步累積本土經驗。

  在制度設計上,則應當在規劃階段,就讓生態學及景觀學等相關學者專家有參與的空間;包括在工程經費編列的名目上,明列生態調查、先行試驗等項次,如此,對目前生態工法進行修正的可能,相對提高機會與空間。在工程驗收上,亦應提供相對彈性。同時可鼓勵執行單位與大專院校相關系所進行合作,或使當地民間團體有參與監督的可能。而一些原則性的規範,如就地取材、河道蜿蜒度的維持等亦應持續訂定,並使其具備實質約束力。

  最後,想提示的是,包括像台北虎山溪整治經驗等近自然工法的漸進性做法,是否是大家可接受與認同的?而不論是強調「少用水泥、植栽綠美化、親水空間」的近自然工法,或是以永續生態系為目標的生態工程,在工程的規劃階段與執行過程,程序的正當性與資訊的公開性是否也是可被檢視與討論的?畢竟,台灣的環境是大家所共有與共同承擔的。(本文作者:朱惟君)

[環境政策]美國防堵狂牛症作法仍有疏漏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2-27 (ENS)- 美國國會總審計局(GAO)發表新報告指出,聯邦政府所採取的作為並未能確實防堵狂牛症進入美國。這份由國會調查部門進行的報告中亦警告:若狂牛症進入國境,美國無法保證能夠迅速察覺。

[生態保育]美國林務局買下畢克斯比海岸牧場 --﹥

  美國,加州,舊金山,2002-02-27 (ENS)- 著名的攝影天堂與電影場景所在──加州大碩沿岸地區綿延數百英畝的畢克斯比海岸牧場,現已納入洛斯派卓斯國有林作為永久保護,擴增的區域北起畢克斯比橋,經安德魯模拉州立公園向南延伸,海岸線長達11英哩。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3-05 --﹥

  • [生活環境]台南市計畫設置第一座生態公園,近將討論決定地點與做法 (台南市 聯合報)

  • [生活環境]二水鄉民陳情、抗爭一年多的六輕麥寮氣電廠電塔外移案,承建電塔的包商仍接獲指令施工,昨日鄉公所要求召開協調會,僅第四河川局新承辦業務的一位工程師出席,與會人士無不憤慨 (二水 中國時報)

  • [環境政策]雲林湖山水庫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 (雲林 中央社)

  • [環境政策]湖山水庫案審查過程粗糙。包括讓開發單位全程參與審查過程,主席未重視委員強烈反對意見,又未舉行表決,勉強以「合議」之名蓋過反對之聲,難以避免外界質疑 (台北 民生報)

  • [環境政策]交通部長:東部國道蘇花段最快明年六月動工 (台北 民生報)

  • [土地及水文]南投山坡超限利用冠全國。縣府四日召開說明會,地方基層反映,處理超限利用面臨人力不足窘境,且因筆數多及面積大,有的根本無從通知 (南投 中國時報)

  • [土地及水文]陸空人造雨緊鑼密鼓,石門水庫亢旱,北區水資源局決定分陸、空展開人造雨,本月至少造雨一次,四、五月視狀況繼續造雨 (台北 聯 合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3-05 --﹥

  • [生活環境]中國採用中草藥替代化學藥物,使海水養殖業減少污染 (南寧 新華社)

  • [生活環境]環保民間團體近2000個,中國進入大眾環保時代 (北京 新華網)

  • [生活環境]兩會代表委員關注餐桌(食品)污染 (北京 新華社)

  • [環境政策]中國將推行綠色GDP核算方法,適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需要 (北京 新華社)

  • [環境政策]江蘇最大水庫污染案判決,97名農民獲賠人民幣560餘萬元 (連雲港 江南時報)

  • [環境政策]暗室注油出演"塑膠煉油",高科技騙子今受審 (北京 中國檢察日報)

  • [生態保育]生態普查:國家環保總局"舉雙手"贊成 (北京 新華社)

  • [生態保育]教育部副部長談"傷熊事件",稱教育有四大欠缺 (北京 中國新聞網)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2-27 --﹥

  • [環境政策]蒙大拿州利比鎮遭石綿污染場址 環保署列入超級基金補助名單

  • [環境政策]保育團體呼籲國會提高水質保護工作預算

  • [能源議題]各派宗教領袖聯名致函參議院 催生能源節約計畫

  • [生態保育]漁民與保育專家聯手保護克拉馬斯鮭魚

  • [生態保育]加州雷斯岬國家海岸公園新增522英畝地

  • [生態保育]加州皇帝丘(Imperial Dunes)遊憩區環保違法案件減少

  • [土地及水文]Aqua衛星升空在即 肩付地球水文遙測任務

  • [其他]冬季奧運會將舊木材贈與國際人道關懷之家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陽明山的蕨類 --﹥

  播出時間:3月6日(三) 下午3:45~4:0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陽明山的蕨類種類繁多,國外的學者也趨之若鶩,因為東北季風旺盛,又有大量的雨水,因此平常在中海拔1800公尺上下才會有的蕨類,在陽明山我們也可以發現。由於蕨類的種數相當多,民眾常常分不清楚那些可以食用、那些可以藥用,甚至發生吃錯蕨,導致中毒或喪命的慘劇,有些蕨類的體內含有過量的重金屬,長期食用也會造成人體的危害,本集節目,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