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知性版訂閱 新聞版訂閱 新聞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03-13 (全文版)

 
  本日主題: 污染現場無所遁形 有請衛星遙測科技
知性專題 [蝴蝶簡介]狹翅弄蝶
環境新聞 [生活環境]污染現場無所遁形 有請衛星遙測科技
[環境政策]布希能源計畫令自然地區面臨威脅
[環境政策]工業污染排放資料 白宮要求環保署加快作業
[環境政策]韓福德核子禁區廢鈽清理時程應可提前
[能源議題]英國科學家於電台發聲 表達贊成核能意見
[土地與水文]印度作家反水庫遭罪 服畢1日刑期出獄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3-13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3-13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3-07
理性關懷 [生物的未來-生物科技]基因工程-基因樹 (上)
專  欄 [專欄作家-趙世民]海研一號採集記 (三)
活動訊息 [演講]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捐款徵信]感謝 鄭蕙如小姐 3.11捐款$1,000元
本刊特邀專欄作家賈福相教授來台演講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蝴蝶簡介]狹翅弄蝶 Isoteinon lamprospilus formosanus Fruhstorfer --﹥

作者:黃行七 (中華蝴蝶保育學會)
攝影:徐有正

狹翅弄蝶/徐有正 攝影  本蝶種是產於臺灣的弄蝶科蝴蝶中,少數能一眼就辨識出來的種類,翅上那些眾多的銀白色點狀斑紋,在臺灣沒有近似種,此外狹翅是說明其前翅形狀狹長的特徵,雌雄外觀無明顯差異,雌蝶翅型較呈弧形外,體型也比雄蝶稍大。

  本蝶廣泛分佈於全島一千五百公尺以下的山地和平地,是經常可看到的常見蝶種。

  狹翅弄蝶的寄主植物為禾本科的芒及五節芒等植物,所以它活動的地區也偏向這些草原地帶。

  一般弄蝶短距離移動速度非常快,但狹翅弄蝶似乎未具有此項特點,不過與其他弄蝶一樣,喜歡將翅膀呈V字型張開,在陽光下曝曬。本種喜吸食花蜜,偶而也會吸水,此外動物的排遺它們也不排斥,有機會碰上也會像其他弄蝶一樣,在上面飽餐一頓。幼蟲會在食草尾端捲起葉片,製作一個又細又長的蟲巢,下次在野外如果看到芒草上,有不自然的捲曲,你可以打開看看它那圓滾滾的幼蟲,模樣真是可愛,不過不用擔心只要不再干擾它,它馬上會吐出幾條絲帶,將它的巢恢復原狀。

[台灣新聞-生活環境]污染現場無所遁形 有請衛星遙測科技 --﹥

稿源:環保署

  行政院環保署為快速機動性蒐證突發或重大性公害污染事件資訊,經配合先進遙測科技(遙控直升機與衛星遙測等無人載具遙測系統)及研發整合數位化公害污染現場搜證調查工具,並同時建置資料庫查詢及管理系統,業已成功的利用此一先進科技進行多次公害污染調查及資料蒐證工作,包括支援阿瑪斯號油污染監測調查、協助二仁溪熔煉業資料調查、河川巡守及典寶溪與大漢溪流域污染稽查工作。

  環保署說,一般傳統式的地面污染稽查與公害鑑定方法,常囿於時空限制、持續監控因難及資訊不足等缺點,無法符合現代污染稽查調查需求鑑定。該署為有效提昇公害污染稽查與鑑定處理效能,除完成公害鑑定技術網路系統供外界參考外,更引進及研發整合數位傳輸系統、地理資訊系統、遙測戴具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遙測應用相關科技,於稽查調查、監控及公害鑑定實務工作,同時利用遙測科技可即時稽查蒐證,能濟人力的不足,以查緝不法,有效加強落實掌控及處理公害污染事件。

  目前國際商用衛星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尤以美國(解析度一公尺)及以色列(解析度二公尺)衛星等陸續發射營運,大大提升環境監測精度,我國華衛二號(解析度二公尺)發射營運後,每日會通過臺灣可即時性提供遙測資訊,未來對落實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極具正面效益。

[環境政策]布希能源計畫令自然地區面臨威脅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3-07 (ENS)- 美國荒野協會今天發布報告,指控布希政府在公有地擴展能源探勘的計畫將使美國多數自然地區遭受永久性破壞。目前參議院對於能源計畫實施細則正爭論不休。

[環境政策]工業污染排放資料 白宮要求環保署加快作業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3-07 (ENS)- 白宮於日前發函知會環保署,要求官員善盡職責,將工業排放有毒化學物質資料即時告知社會大眾。白宮在這封致環保署的公函中,要求該署對此類排放的年度報告應加快作業腳步。

[環境政策]韓福德核子禁區廢鈽清理時程應可提前 --﹥

  美國,華盛頓州,奧林匹亞,2002-03-07 (ENS)- 位於華盛頓州中南部哥倫比亞河的韓福德核子禁區,存放其中的高輻射性核廢料清理速度應可比原本所預估的加快35年,這得歸功於2聯邦部門和華盛頓州政府新達成的協議。這些核廢料乃是美國45年來製造核武的產物。

[能源議題]英國科學家於電台發聲 表達贊成核能意見 --﹥

  英國,倫敦,2002-03-07 (ENS)- 一份重要的英國官方能源政策評論甫於2週前出版,英國首席科學顧問今日即予以駁斥,倡議新建核能電廠。他提議將核電作為備用應急方案,以免萬一再生能源的成長或能源節約的效果未達人們預期。

[土地與水文]印度作家反水庫遭罪 服畢1日刑期出獄 --﹥

記者 Frederick Noronha 報導

  印度,新德里,2002-03-07 (ENS)- 印度作家阿蘭達蒂•洛伊由於在一件著名的環保案件審理庭上表達抗議行動,遭印度最高法院以蔑視法庭的罪名判刑1日,並於週三入獄服刑。布克文學獎得主洛伊因抗議印度政府在娜瑪達河興建水庫的計畫,遭法官判定「毀謗」法庭威信。

(編按:洛伊在台出版的著作有《微物之神》)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3-13 --﹥

  • [生活環境]桃竹苗旱災,經濟部宣布採取進一步的緊急應變措施,其中桃園地區雖然不休耕,但是自本月16日以後全面禁止再整田、插秧,已插秧的灌溉也打六折,以及非民生用水全面停供。經濟部水資源局表示,緊急應變措施實施後,石門水庫的供水最少可以撐至5月底 (台北 聯合晚報)

  • [生活環境]國內再度發現輻射源銫─137,這個在中部地區的廢鐵堆中發現的銫─137,已經清運至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處理;初步了解,該輻射源應為液化偵測產業所有。銫─137屬於管制的輻射源,使用相關輻射源除了必需登記、管制外,也不能隨便拋棄。游離輻射防護法規定,棄置放射性物質最重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三百萬元以上罰金 (台北 民生報)

  • [生活環境]內政部營建署官員11日向宜蘭縣府簡報指出,53,000公頃的馬告檜木國家公園確定劃設範圍後,將召開公聽會,預計明年初公告成為全國第七座國家公園,宜蘭縣政府期待此舉能帶動原住民就業與地區繁榮 (宜蘭 聯合報)

  • [生活環境]農田變高球場?游揆要人人玩得起小白球!行政院長游錫(方方土)11日表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台灣有些農民缺乏競爭力,很多水田已經無法再以種稻謀生;他主張將這些農田開放,還可以拿來蓋高爾夫球場,讓高爾夫運動「平價」化,勞工、農民及老百姓都可以打得起高爾夫球 (台北 民生報)

  • [生活環境]農田變高球場?環保團體:不可思議!行政院長游錫(方方土)要把農田高爾夫球場的新點子,環保團體獲悉後,頻呼不可思議;他們認為,高爾夫球場多年來一直是破壞台灣山林的禍首,在植樹節前夕,游揆竟發表這樣談話,不僅不合時宜,也令人匪夷所思 (台北 民生報)

  • [生活環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將在5月起取消寶特瓶每隻新台幣0.5元的回收獎勵金,此舉引起回收業者與環保團體譁然,今天就有一人向監察院陳情指出,取消回收獎勵金不但可能降低回收率,引起環保問題,更有圖利廠商的嫌疑,希望監察院調查懲處環保署 (台北 中央社)

  • [生態保育]受傷擱淺的糙齒海豚小福,在醫療小組37天照護下恢復健康,13日天上午將在龜山島外海野放,這是國內繼「阿通伯」後第二個保育案例,全世界僅我及美國有成功救助個案 (宜蘭 聯合晚報)

  • [生態保育]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教授裴家騏12日第四度率領一支研究小組,從屏東縣霧台鄉前往台東縣大武山自然保留區調查台灣雲豹蹤跡,此行首次設置毛髮氣味站,希望採集到台灣雲豹仍存活台灣山區的證據。台灣雲豹是受到華盛頓公約、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入保護的亞洲地區四種雲豹中,族群數量最少的一種;國內最近一次發現紀錄是在民國62年間,一名屏東獵人在南大武山區捕獲一隻小台灣雲豹 (屏東 聯合報)

  • [生態保育]全國教師會生態教育委員會、主婦聯盟等五個團體12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引用日本文獻,駁斥林務局日前指稱台灣北部山區3,000萬株柳樹罹患黑心症的說法,並呼籲停止砍伐 (台北 聯合晚報)

  • [能源議題]去年3月18日核三廠發生核能電廠營運25年來以來最嚴重的3A事故。為了確保核電廠安全,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11日表示,未來將加強核電廠「不定期視察」,確保第一線核能安全管制人員安全查核 (台北 民生報)

  • [能源議題]行政院主計處12日發佈國情統計通報指出,政府逐步開放電力事業,去年民營電廠和汽電共生廠發電量佔總發電量比重達到24.8%;相對之下,台電發電量比重減少為75.2%,比前年減少 3.4個百分點 (台北 中央社)

  • [生物科技]國科會發布研究成果指出,透過轉殖病毒基因用在轉植植物上,已証實可防治病毒害;如加強功能分析的基礎研究,未來可以將台灣生物科技提升至「中央廚房」地位,培植、供應各種疫苗所需的蛋白;由於這項技術也可轉殖於動物、人體,將可循此發展出動物、人體的抗病疫苗 (台北 民生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3-13 --﹥

  • [生活環境]為改善三峽大壩生態環境及遏阻水土流失,中國計畫在3-5年內斥資8億人民幣,以「一線兩區」為突破口,在湖北宜昌為三峽大壩構築一個佔地145,2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4.7%的「後花園」 (台北 中央社)

  • [生活環境]保護林木倡導環保,中國研製完成100%葦漿卷紙系列產品。葦漿卷紙與其他純木漿卷紙一樣潔白、柔韌、衛生,更重要的是節約了大量的林木資源,對人類自然環保的長期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北京 北京晨報)

  • [生活環境]安徽實施六大工程掀起造林高潮 武漢發動環城森林工程 (安徽 人民日 報)

  • [生活環境]山西省消費者協會日前發佈,山西省2002年「科學消費年」主題活動正式起跑。所謂「科學消費年」就是指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要求,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追求人與自然和諧進步的消費觀念、消費方式、消費結構和消費行為 (山西 新華社)

  • [生態保育]保護天鵝家園,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布魯克自然保護區二期工程即將啟動 (新疆 新疆新聞網)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3-07 --﹥

  • [環境政策]與布希政府不同調 陸軍工兵部長下臺

  • [環境政策]布希環境施政開倒車 無異對環保工作宣戰

  • [環境政策]環保署延後工業污染排放標準訂定期限

  • [環境政策]環保署派任第8區域新主管

  • [能源議題]使用替代能源有益於國家安全

  • [生態保育]馬戲團北極熊移往巴爾的摩重新安置

  • [生態保育]華盛頓州矽山171英畝地列入保護

  • [其他]海牛在水中利用毛髮當觸鬚

[生物的未來-生物科技]基因工程-基因樹 (上) --﹥

  基因工程改造作物一直在悄悄進行,在大眾知曉之前,耕作面積已從0跳到6,000-從0英畝變成6千萬英畝,而到舉世抗議的今日,基因工程改造作物的耕作面積,已經穩定地成長到1億英畝。

  在此同時,基因農業的近親-基因林業,也同樣在悄悄地急速擴張中:目前已有數百個基因樹的實驗林地點,且樹的新基因對自然森林造成影響,並非理論,而已經成為事實。在我們有生之年,基因工程對於森林與野生動物棲息地造成的破壞,可能和電鋸與都市擴張一樣嚴重。

  這並非意味著所有基因工程的應用都是不好的,這項科技也能帶來益處,我們可以小心地應用它。不過常識警告我們,如果不考慮環境保護就在商業上發展的話,將會引來災難。山巒協會(Sierra Club)反對基因工程在實驗室外發展。因為在實驗室外,這些基因是自由的,就和風中的花粉一樣,會散布到自然中,而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將無法收回這些基因。下面的論點並不想包括所有問題的面向,只是要指出此類問題的本質。

  就如同經濟學家傅立曼(Milton Friedman)所指出的,商業機構的存在是為了賺錢,而非遵守道德。就這點來看,野生棲地對伐木公司而言幾乎沒有什麼價值,而公司想做的就是「增加利潤」。他們的政策之一就是砍光所有樹木,然後種植單一和生長快速的樹種(造林)。如果產品製造過程(伐木然後做成紙製品)和樹木成長速度能相互配合,那麼利潤就會增加。現在這些公司逮到機會,可以利用基因工程使樹木長得更快、所含的木質素(lignin)更少、每顆樹木彼此間的特徵更劃一、對疾病的抵抗力更高等等。但不幸的,如果這種方式能夠賺錢,它就會成為未來的經營模式。山巒協會相信,社會大眾應透過一些合法的禁令和限制、嚴格條款和責任法規,加上環保與消費者團體等力量,一起來監督這種產業。

  大眾常聽說基因樹至少要等好幾年之後才能商業化,其實這也是上面提到的「悄悄」的一部分。在夏威夷,基因木瓜已經在種植及販售了。冰山的尖端並不是在遙遠的地平線上,而已經在船首之下。而就傳統的木材與造紙產業而言,大部分相關(基因工程)的研究都已經完成,這些也是對自然造成最大傷害的產業。

  山巒協會長久以來的任務,就是反對這樣的利益,並且也為了自然的存續、未來子孫得以享受自然、並從自然得到啟示的權利而奮鬥。

[專欄作家/科博館科普專欄]海研一號採集記 (三) --﹥

作者:趙世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攝影:趙世民

圖1. 海研一號研究船

  凌晨4點我被搖醒,我們搭乘的這艘「海研一號」研究船(圖1)在太平洋隨黑潮緩緩漂向北方,我猜想已經快到目的地了,船長正放慢船速,以便在清晨6點剛好漂到下網點。

  船在太平洋中晃得很厲害,艙內行李落了一地,搖得我有點反胃,趕忙起來吞了一片藥,躺回床上等藥生效,準備工作。

  清晨7點,船180度轉向,吃力的拖著黑潮緩緩向南前進,拖網水深也是在1200公尺到1300公尺之間。陳教授說這裡海流強,沒有淤泥,但海底有許多沈木,網子很容易弄破。我在東部海岸採集時常發現被沖上岸的巨木,猜想這些沉木可能來自於菲律賓的雨林,許多是颱風或船難時掉入海中,隨黑潮沖到台東海岸。漂浮的木頭像詭雷一般,是船員的夢魘,它們漂忽不定,儀器偵測不到,黑暗中瞭望不著,常卡住或打斷推進器,使船失去動力。

  果然第二網就破了一個大洞,已不堪使用,只得改用另一個網。今天一共拖了4網,早上7點作業到晚上8點,每個類別的生物都有斬獲,我採獲了5、6種海星和海參,都是以前沒見過,可能是新品種。

  其中有一種海參最特殊,身體像一團透明的果凍,一抓到船上就開始分解,學生雙手捧著牠,卻一滴一滴從指縫中流掉,化成一灘稠稠的濃湯。「真神奇!」學生大叫。

圖2. 深海海參像果凍,一撈起來就分解。  這是一種深海海參,屬於浮游海參科(Pelagothuriidae),生活在深海底泥上,身體周圍有薄膜,可以隨水流漂浮,是一種會游泳的海參。

  「老師!為什麼這種海參像一團果凍(圖2)?一撈起來就化成流質?」

  「棘皮動物的結締組織稱為可動性結締組織(Mutable connective tissue),它可以在身上緩緩轉移,遇到危險能分解,或讓一部分肉脫落。在這過程中,一些有毒或麻醉性物質會跟著釋放出來,干擾捕食者,以化險為夷,這是一種自割行為。棘皮動物有很強的再生及癒合能力,也是靠這種特殊的結締組織來修補傷口。」(註:棘皮動物門包括海星、海參、海膽、陽燧足和海羊齒等。)

圖3. 另一種深海海參側面。  「老師,您有沒有留意到許多深海魚類身體好像特別細長,顏色黑壓壓的海參(圖3)、海星也比較軟,海膽的殼也比較薄,輕輕一壓就破了!」

  「喔!魚類的問題要請教魚類學老師,可能和生活的環境有關。深海無光,底質多是軟泥,或許這樣的顏色是一種保護,這樣的身體結構有利於鑽入泥沙中躲藏,或游泳逃生,或對抗高水壓有關吧!總之,一定和吃、避免被吃,或和高壓低溫有關。」

圖4. 軟體動物門的海天使的薄貝殼。  深海底泥已不適合身體比重太大的底棲生物生活,太重容易被埋在沙中,行動也不方便,身體比重最好和環境差不多。另外,許多深海生物白天沈入海底,晚上要上升到水表層覓食,骨骼太多或比重太大都不適合這樣的垂直運動。許多水母和軟體動物的翼足類(海蝴蝶或海天使(圖4))都有這種垂直的沈降行為,水母就無殼,翼足類的殼薄如蟬翼。我們在大武外海就抓了好多海蝴蝶,恰好是活的教材。

圖5. 數量豐富的歪型海膽。  我喜歡帶學生上野外課,這樣的講解都是由實物所誘導,印象最深、收穫最多,師生間的互動也最頻繁。在學校教書的經驗裡,有些學生上起課來一隻隻像病貓,但一到野外就生龍活虎,有用不完的精力。

  晚上8點,我們又啟程開回小琉球外海,準備在第3天的回程中做800公尺左右的底拖。船由太平洋繞過鵝鑾鼻回到巴士海峽,風浪又減緩了。這一夜我9點就上床,睡得安穩,清晨5點又回到小琉球外海。

  7點下網,水深約800公尺,也是拖了近1個小時。起網時頗為沈重,大夥圍在船尾,期待有好的收穫。

圖6. 深海海星和俗稱為海老鼠的歪型海膽。  網子一打開,成堆的海膽落了下來,大約有100個左右,許多已經破損。這是一種歪形海膽(圖5),呈卵圓形,刺短小如毛,背面凸起,腹面平坦,約有一個碗口大,是生活在泥沙底中的一種海膽,俗稱為海老鼠(圖6)。我挑了十多個較完整的當標本,陳教授也留了6、7個當教學標本,其餘丟回海中。

編按:本文前2篇文稿2月6日的(上)集及2月20日的(下)集,標示錯誤,應當是為(一)、(二)集,特此更正並致歉。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環保夫婦∼江慧儀1 --﹥

  播出時間:3月14日(四) 下午3:45~4:0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環境保護不只是口號,更應該身體力行,不要忽視個人小小的一份心力,因為集合起來就是保護整個地球的大力量了。本集節目要介紹的是一對,在工作上在生活中,都徹底力行環保的夫婦∼江慧儀以及她的先生Peter。他們家的馬桶只是一個水桶,他們用水桶裝排泄物,而排泄物成了他們菜園裡的肥料,吃自己種的菜,自己養的雞,喝自己種的花茶。過著簡單樸實,卻心靈豐富的生活。他們認真思考每一個動作,將會消耗掉多少資源,也希望自己的家,就可以成為一個自行生產和消費的生態循環,減少地球負擔。現在我們就一同去體驗江慧儀夫婦的環保生活。

[本會訊息]本刊特邀專欄作家賈福相教授來台演講 --﹥

  
  講 題:一丘一壑也風流∼漫談人生三境界
  演講者:賈福相 教授
  時 間:2002年3月16日(六) 下午2:30~5:00
  地 點:關渡自然公園自然中心(位置圖
  主 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電子報
      台北市野鳥學會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

  我想參加3/16(六)演講,
  我的姓名:*
  聯絡電話:*
  通訊地址:
  電子郵件:*

  *請於上網連線時,再按"寄出"按鈕。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