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知性版訂閱 新聞版訂閱 新聞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03-20 (全文版)

 
  本日主題: 泰雅長老將共同召開封山記者會
知性專題 [蝴蝶簡介]斑鳳蝶
環境新聞 [生態保育]泰雅長老將共同召開封山記者會
[生活環境]博伊西加斯凱德公司必須縮減95%污染氣體排放
[全球變遷]氣候變遷將使澳洲乾旱地區擴大
[能源議題]歐洲議會推動電力來源透明化政策
[其他]南極發現50萬年以上冰蕊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3-20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3-20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3-14
理性關懷 [生物的未來-生物科技]基因樹 (下)
[環境關懷事件]搶救公立收容所流浪動物連署
專  欄 [專欄作家-趙世民]海研一號採集記 (四)
活動訊息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捐款/財務]感謝 謝蕙蓮小姐 3.19捐款$17,200元
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蝴蝶簡介]斑鳳蝶 Chilasa agestor matsumurae (Fruhstorfer) --﹥

作者:黃行七 (中華蝴蝶保育學會)
攝影:徐有正、黃行七

斑鳳蝶之成蟲/徐有正 攝影  本種為中型鳳蝶科蝴蝶,雌雄成蝶外觀差異不大,前翅黑褐色為底上有灰色斑塊及白色斑點,後翅為紅褐色,同樣也有灰色斑塊及少數白色斑點。其外觀近似青斑蝶類,剛接觸賞蝶的人,非常容易誤判其身份,不過有經驗的人卻可以從翅上淺色斑紋來分辨,青斑蝶通常為淡青色且呈半透明狀,而斑鳳蝶為不透明的灰白色。

斑鳳蝶之幼蟲/黃行七 攝影  分佈全島的低海拔到中海拔山區,本種一年只有一世代,成蟲發生期在三到五月,這段期間錯過,想再看到翩翩蝴蝶,那只有再等一年了。

  斑鳳蝶的寄主植物為多種樟科植物,如紅楠、樟樹和土肉桂等,成蟲出現後不久,大概就可以開始在這些植物上,觀察到它的幼蟲。

上--斑鳳蝶;下--小青斑蝶/徐有正 攝影  由於成蟲出現的時間,剛好遇到春雨綿綿的三月,接著又遇到四、五的梅雨期,一般這種天氣是很少有人從事戶外觀察活動,所以很多人雖然賞蝶數年,卻沒看過這種在發生時期不算稀少的蝴蝶。如果你是住在北部的話,試著找個好天氣,到近郊植被不錯的小山頭,看到它的機會就很大。像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菜公坑山,是筆者每年五月必到的地點,坐在山頭的反經石旁,就可以看到含斑鳳蝶在內的,各種於春季剛羽化的蝴蝶,另外紅楠在本區屬優勢植物,所以想看幼蟲也不是什麼難事。本種成蟲訪花吸蜜,雄蝶有吸水習性,附圖為友人於埔里南山溪畔拍攝的雄蝶吸水畫面。

[台灣新聞-生態保育]泰雅長老將共同召開封山記者會 --﹥

稿源: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

  為免北拉曼山的神木群遭受破壞,北拉曼山泰雅族水田部落的20位長老代表,將於明天(3月21日)上午10:00,在台北市二二八紀念館視聽室,召開以「封山•傳統領域•自然主權」為主題之記者會,同時期待民間團體及個人,可以響應共同連署,支持北拉曼山的封山主張。

  此事起因於3月11日,泰雅部落裡的青年林世偉,擅自打破數十年來對外沈默的部落共識,私自對新聞界公佈飛鼠部落傳統領域裡神木群的位置,此事經大幅報導後,連日來招引大量窺視神木的外來人潮。

  因為擔憂神木的曝光將成為一場生態災難,也擔心未經規範的人潮將打亂部落的生活。所以,為了讓北拉曼山的神木群保持盎然生機,為了讓飛鼠部落生生不息。因此部落長老已於3月12日決議,在未經飛鼠部落完整規劃前,飛鼠部落傳統領域即日起封山。並將於明天舉行記者會。

[生活環境]博伊西加斯凱德公司必須縮減95%污染氣體排放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3-14 (ENS)- 美國紙製品及營建木材業大廠博伊西加斯凱德(Boise Cascade)公司與聯邦政府達成和解,為清淨空氣法案實施以來首宗訴訟前調解案。依據調解內容,該公司設在奧勒岡、華盛頓、路易斯安那及愛德荷各州8家夾板及塑合板製造廠,必須縮減95%的有害氣體排放。

[全球變遷]氣候變遷將使澳洲乾旱地區擴大 --﹥

  澳洲,伯斯,2002-03-14 (ENS)- 澳洲西南地區乾燥異常的氣候長達27年,澳洲政府科學家表示,長期乾旱可能體現了未來全國在溫室效應下的具體狀況。他們正著手研究未來的氣候變化,是否會使澳洲西部西南地區降雨量持續減少。

[能源議題]歐洲議會推動電力來源透明化政策 --﹥

  法國,史特拉斯堡,2002-03-14 (ENS)- 歐洲議會投票通過一項草案,電力公司必須將生產電力的燃料組成成分、會產生何種污染與廢料等資料對外公開,電力業者對此紛表不同。同時,歐洲議會綠黨成員(Green MEPs)與環保人士對此結果表示歡迎,認為這是「一大起步」,有助於在大型電力公司與消費者及環境權益之間取得平衡。

[其他]南極發現50萬年以上冰蕊 --﹥

  英國,劍橋,2002-03-14 (ENS)- 從南極東部冰原深處鑽出50萬年以上的冰蕊,據信是目前年代最久遠的。依據英國考察隊提供的消息,這項跨國合作的「歐洲南極冰蕊取樣計畫」,在協和圓丘(Dome Concordia)鑽取出的冰蕊,年代應在53萬年左右。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3-20 --﹥

  • [生活環境]環保署公佈「購物用塑膠袋及塑膠類(含保麗龍)免洗餐具限制使用辦法」,環保團體抨擊,塑膠袋、免洗餐具變成有償取代,反而變成紙類,生化製品污染,要努力做的是從源頭全部禁用。而規定中,「拆封不可復原且以商品形式包裝,並陳列貨架供消費者選購者不在此限」與「限制使用塑膠袋厚度未達0.1公釐」部分也引起爭議 (台北 中央社)

  • [生活環境]苗栗縣後龍溪出海口今天發現有大批死魚,初步估計有上千斤之多,環保局不排除上游工廠排放污水所致,已經採取檢體進一步化驗 (苗栗 中央社)

  • [生活環境]第三波中國沙塵暴造成影響:北部的萬里和陽明山在18日晚上和19號凌晨的空氣懸浮微粒最高濃度為平常的5倍,中南部則是平常的2倍以上 (台北 中央社)

  • [環境政策]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郭清江今天在台南縣政府提出「僱用在地人參與地方公共建設」的計畫,透過學者專家規劃以及當地人民受訓參與,防治土石流發生 (台南 中央社)

  • [環境政策]行政院環保署所提出的「台灣地區河川流域及海洋經營管理方案第一期計畫」,經行政院經建會委員會議討論,未來優先運用該計畫進行污染整治的河川,從原先的兩條改為九條,經費也從原先的十五億元增加為三十億元 (台南 中央社)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3-20 --﹥

  • [生活環境]本月中旬南海市小塘鎮二甲苯泄漏事件控制追蹤,經南海市環保局的北江最新水取樣報告表明北江質未受到污染 (廣州 新華社)

  • [生活環境]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院製成”環保110”水污染過程監測技術,加強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 (中國 東方新聞)

  • [生活環境]甘肅省森林生態旅游蔚為風潮 (甘肅 人民網)

  • [環境政策]北京今起刮四到五級風,環保局將在四級風時對各工地進行督察。對大風中繼續施工,揚塵處理不力的單位最高將給予10萬人民幣的處罰 (中國 人民網)

  • [環境政策]中國國家環保局部署今年7項重點工作 (河南 新華社)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3-14 --﹥

  • [生活環境]貧窮國家居住問題新對策 伊朗裔美籍建築師將協助塞內加爾打造樣板「生態城鎮」 具備低成本而不失現代性、善用太陽能和風能等特色(Planet Ark)

  • [環境政策]前副總統高爾重回政壇 痛批布希刪減環境預算(Planet Ark)

  • [環境政策]加州民主黨參議員芭芭拉•巴克塞爾爆內幕 環保署內部檔案顯示環境執法人員編制逐年縮減 反污染執法成效堪慮(Planet Ark)

  • [環境政策]眾議院舉行聽證會 期在軍事演練與環境保護間求取平衡(MSNBC)

  • [生態保育]失怙殺人鯨出現於西雅圖外海 國家海洋漁業局已派遣科學小組前往 暫將持續密切觀察(Tidepool)

  • [全球變遷]將二氧化碳貯存海中可緩和溫室效應 能源部擬於夏威夷考艾島外海進行實驗 環保團體憂慮海洋生態受威脅(TheHawaiiChannel.com)

  • [土地及水文]克拉瑪斯流域水權爭議突顯法律不合時宜 國會呼籲改革瀕危物種法案(Tidepool)

  • [土地及水文]維吉尼亞州旱象持續6月仍無緩和跡象 州長通令各部門儘速提因應對策以減少用水量(Earth Vision)

[生物的未來-生物科技]基因樹 (下) --﹥

  基因樹木與野生樹木雜交後所形成的威脅超乎想像。許多農業作物的品種就與數千年前原始野生種非常不同了,但是在樹木的情況並非如此。基因樹木很容易就變得有侵略性,生長快速、柔軟、低木質素、又能抵抗一般害蟲的樹木,能輕易地像野葛一般蔓延,進入國家公園和森林中,造成永久性的環境變化。

  如果林業公司在自己的土地上種植基因樹,大眾也應該反對嗎?山巒協會在此的反對理由和反對任何造林的理由是相同的。簡單的說,人造林並非森林,而這樣的區別在以基因樹所造出的樹林中更是明顯。例如,基因松樹可能不會結出「沒有用」的松果,基因樹或許能抵抗除草劑,所以所以生長時無須與林下的灌木競爭。這種樹或許自己能產生殺蟲劑,所以與它相依為命的昆蟲,可能會被毒害。

  結果就是一座寂靜的森林,林下沒有花栗鼠與蛇,樹梢上也沒有鳥叫聲傳出,空中也不再有猛禽盤旋著。很明顯的,一片這樣的樹林並不等於森林。更糟的是,由於樹木壽命長久而且無法嚴密的觀察,所以造成的危害將不會侷限於私人土地範圍裡,而林木「生育控制」的方式與結果比起人類的更不可靠。就算是基因工程也無法保證基因樹不會開花授粉,而松樹的花粉能隨風飄揚到數百公里之外。

  大眾應該反對公有土地上林木的基因「改良」嗎?山巒協會相信,不能憑企業的宣傳花招來判斷,並且申請專利的基因也不會比自然的更好。大眾更應該避免以一個基因的功能來做決定,因為一旦數百個不同的基因(其中大部分都受到所謂「私人產物」的保護),散布到公有土地上時,這些基因意外組合的結果,將是無法預期的。基因樹木對於其他國家也會造成危險,特別是對此缺乏有效管制的開發中國家。

  基於以上理由,在美國國內與國際都必須採取行動,在全世界禁止基因樹的發展與種植。這項禁令至少要持續到,有效的公共討論體系、公正的科學評估與與符合公眾利益的規定(當然要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目標)出現為止。

  同意以上的論點會讓你成為盧得分子(Luddite譯註)嗎?這是我們的對手所做出的不公平描述。山巒協會並不反對基因科學出現在實驗室研究或是醫學應用上。山巒協會對於基因研究的政策是要求進行更多的研究,並且將研究目標放在解決基因工程對健康與環境問題上的長期影響,而不要受到企業秘密條款的保護。山巒協會相信基因技術,應該屬於實驗室的,受限制的,而不應被釋放到野外。(譯註:19世紀工業革命初期,英國有些人因擔心失業而到處搗毀機器,時稱Luddite)。

 
我們還必須指出,相較於歐洲和日本等高度文明國家,美國人平均用紙量是他們的兩倍。我們不應該讓基因工程技術去做一些「低科技」就可以達成的事情,例如對垃圾郵件增收郵遞費用。

  山巒協會所反對的許多活動背後,例如在公有土地上伐木、都市擴張等,都隱藏了強烈的經濟動機,基因工程的造林業也有著同樣的動機。這其中不僅牽涉了土地和商業上的權利問題,還涉及基因密碼的專利問題,使得地球上的基因資產變成私有化,而這樣的現象正在發生。山巒協會長久以來的任務,就是反對這樣的利益,並且也為了自然的存續、未來子孫得以享受自然、並從自然得到啟示的權利而奮鬥。

[環境關懷事件]搶救公立收容所流浪動物連署 --﹥

  2002年2月花蓮縣公立收容所連日發生管理人員失職,未執行正常餵食工作,狗斷糧斷水最後啃食同伴之慘狀,這並非個案,這類慘況每天都在全台大部分公立收容所不斷上演!

  動保法通過將近四年了,政府每年花好幾億元在公立收容所上;但大多數收容所卻變成狗的煉獄,讓狗經歷種種恐懼、痛苦的折磨至死!身心交瘁、飢渴難耐的狗大半餓死、病死。沒死的也被逼上絕境,吃同伴死屍果腹。

  行政院農委會每年皆編列數百萬元預算執行公立動物收容所評鑑計劃,故其對全台公立收容所惡劣情況瞭若指掌,但卻縱容地方主管機關知法犯法,拿納稅人的錢虐待流浪犬;沉默其實無異於和惡者共謀,我們有義務記住這些見證,積極拿出行動--全民連署,向政府表達抗議和要求!

  我們認為,政府主管機關應改變將流浪動物當作廢棄物處理之心態,動物收容所應設立在交通方便、環境優良的地方,而非目前屈居於偏僻垃圾掩埋場的窘境,以提高民眾前往意願;同時,必須具備動物庇護所之功能,讓原本在街頭流離失所的動物在此獲得身、心安全保障;更進一步,以推動認、領養工作,及推廣動物保護教育為目的,提昇全民動物福利觀念。

我們的訴求 (以下都是針對台灣的公立收容所)

1.完整公開行政院農委會防檢局九十年度公立動物收容所評鑑報告書內容。「所內管理與動物福祉」排名情況惡劣的收容所,需嚴查其經費編列與使用狀況,並具體懲處失職人員。

2.連續兩年「所內管理與動物福祉」均為情況惡劣的收容所,立即勒令關閉,並且停止捕犬作業。僅九十年度評鑑劣等的收容所,限期具體改善,並追蹤改善成果,否則亦勒令關閉,停止捕犬。

3.公立收容所開放公辦民營,並由中央主管機關與民間動保人士、專家學者共同研擬公辦民營施行辦法,由合格動保團體負責管理。

4.徹底清查並公開全台公立收容所位置,並且要求公立收容所於正常上班時間須開放民眾探訪,接受民眾共同監督。

5.每年公立動物收容所評鑑成績與犬隻管理情形、安樂死作業發包過程一切公開透明化,並且邀集民間動保人士及專家學者共同組成常設監督小組,了解基層執行單位運作情形並及時提供協助。

6.捕犬作業及收容所營運應由目前的執行單位--清潔隊完全移轉由農政單位負責。

搶救公立收容所流浪動物行動聯盟
 ◎ 聯盟持續募集中,歡迎機關團體共同努力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中華民國疼惜生命協會、全國教師會生態教育委員會、台北市野鳥協會、台南市流浪動物關懷協會、台中市世界聯合保護動物協會、台南縣關懷流浪動物協會、台灣流浪動物福利聯盟、台灣生態研究中心、台灣二十一世紀議程協會、台灣大學愛犬社、台灣大學懷生社、世界聯合保護動物協會、世界關懷台灣流浪動物聯盟、花蓮縣保護動物協會、花蓮文化環境創造協會、花蓮日出環境小組、花蓮環保工作促進會、東吳大學搖尾巴社、珍古德協會、南台灣社區博物館工作小組、看守台灣協會、荒野協會花蓮分會、流浪動物之家基金會、高雄市關懷流浪動物協會、高雄縣流浪動物保育協會、高雄市柴山會、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淡江大學關懷動物社、黑潮文教基金會、新竹市保護動物協會、新竹市紅項圈流浪動物協會、新象社區交流協會、臺灣動物收容所觀察工作室、綠黨、環保聯盟花蓮分會、關懷生命協會、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以上名單截至3/13止)

『衝破煉獄,還牠一個庇護所』連署書

  集結十萬民意 阻止政府拿納稅人的錢虐待流浪動物,連署書簽滿後,請傳真或寄回「關懷生命協會」105台北市寶清街17號6樓之1,E -mail:lcatwn@ms15.hinet.net 網址:www.lca.org.tw,連絡我們:齊淑英、空寂法師;關懷生命協會電話:02-27534922,傳真:02-27634892

[專欄作家/科博館科普專欄]海研一號採集記 (四) --﹥

作者:趙世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攝影:趙世民

圖7. 住在深海海綿體內的蝦子。  海膽堆中還擠了一些蝦蟹類(圖7)和海星,這一網還是我最豐收。

  「老師,海膽體內這一圈圈的東西是什麼?好像體內沒有什麼內臟!」一個學生拿了一個擠破的海膽走了過來。

  「哦!這是牠的腸子,也是最主要的內臟,它被腸繫膜黏住,懸在膽殼上。」

  海膽除了內臟外,最明顯的可能就是生殖腺,一簇簇像小葡萄般黏在膽殼上,可惜現在不是生殖季,看不到生殖腺,當生殖季一到,飽滿的生殖腺一條條黏在膽殼上,幾乎塞滿膽殼。對海膽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吃和生殖,膽殼內一條長而螺旋的腸子就是為吃和生殖準備。

圖9. 學生在整理剛撈起的各種奇特標本。  「老師,岩礁地區淺海海膽主要以海藻為食,這些深海的海膽吃什麼?」

  「深海的海膽是屬於雜食性,大多以沈積的底泥為食,或以其他動物屍體為食,屬於食垃圾者,你看牠的腸子中全是灰黑色的細泥,就知道牠主要是吸收泥沙中的有機物。」

  「從海圖上來看,這個海域大多是這種底質,加上拖上來的上百顆海膽,我們可以推測牠應該是此區的優勢種生物。」說完,我在船走過的路線劃一條直線,寫上「歪形海膽豐富」。

  我非常訝異這裡的歪形海膽這麼多,內心有許多感慨…。

圖8. 將淺海礁岩的海膽剖開,黃色的都是卵子。  20年前,墾丁淺海也是滿地海膽,但是因為我們開始吃牠的生殖腺(精巢及卵巢(圖8)),大肆捕捉,不到20年,海膽被我們抓得變成稀有動物。我和其他老師只好作人工復育及放流,但努力了3年,族群始終無法恢復。原因是當牠們好不容易長大,準備生小孩時,又被老饕抓來開腸破肚,吃牠們即將受精的小生命。

圖10. 住在深海珊瑚上的長腕陽燧足。  海膽吃光了,人類的惡夢也開始降臨。淺海海膽主要吃海藻,藻類失去了天敵,大量生長,搶走了珊瑚附著的岩石,珊瑚的幼蟲找不到家,珊瑚礁開始消失。誰也沒料到,當我們一口一口吃海膽壽司的同時,也一口一口在吞噬珊瑚礁。

  比起淺海礁岩區的海膽,這裡的可幸福多了,體型碩大,數量依然如此豐富,每年更可如期舉行集團婚禮,將精子和卵子排到海水中受精。我對於這次無禮的造訪,干擾了牠們的生活,頗覺歉然。

圖12. 隨網撈起的各種廢棄物。  在每次拖網中,除了奇特的深海生命(圖9、10、11)之外,總有許多廢棄物(圖12),啤酒瓶、咖啡罐和各種塑膠製品,這些廢棄物沉在海底,百年千年不壞,我們撈了又丟,丟了又撈,沒完沒了。我心理想著,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漁民在載回一船船豐收的魚蝦時,也順手撈回一袋袋的垃圾,那我們的海洋就有希望了。

圖13.破海膽創作的人面。  「老師!送給你!」一個海洋大學的學生捧了一個海膽殼走上前來。他把一個破損海膽的內臟掏乾淨,在艙內的冷氣口風乾,膽殼原先破了一個大洞,好似人嘴,他又挖了2個眼睛,活像一個人面(圖13),效果和南洋地區的原住民用椰子殼雕刻的人面差不多,挺有創意的,恰好海膽是我研究的動物,欣然收下。

  原以為第二網可以拖到更多棘皮動物,但網內空無一物,原因是網具沒有碰到海床。可能是為了節省時間,我們想測試少了300公尺的纜繩是否奏效,但結果證明是偷懶不得的。

圖11. 一隻深海寄居蟹鑽在海葵體內,只露出一個大螯和幾隻紅色的腳。手指狀的突起都是海葵。  下午3點,船緩緩駛回高雄港,海面平得像鏡子。入港的航道上,可以清楚看到中山大學紅色的海洋科學院靜靜躺在山腳,山腰的研究生宿舍也清晰可見。1984到1986年間,我曾在這裡度過2年研究生的歲月,吹著海風,觀柴山的落日,聽西子灣的濤聲,如夢似幻。

  多年沒回學校了,這裡有我多位師長,二十多年前,中山甫創校,他們每一位都是年輕的歸國學人,滿懷理想和抱負來指導我們,亦師亦友。在此驚鴻一瞥,祝福他們健康快樂,研究順利。南中山,北台大,願母校校運昌隆,雙雄爭鋒。

編按:本文前2篇文稿2月6日的(上)集及2月20日的(下)集,標示錯誤,應當是為(一)、(二)集,特此更正並致歉。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身體力行做環保∼游林阿束(1) --﹥

  播出時間:3月21日(四) 下午3:45~4:0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環保工作的實行不分年齡,這一點在慈濟的環保志工行列中,最能夠清楚的見到。80歲的游林阿束,利用每天早上到菜市場買菜的機會,回收路邊或店家的紙箱;附近居民知道了,主動的將回收物送到她家裡;女兒們看到媽媽努力做環保,也跟著一起做。游林阿束認為環保能救大地,立志後半輩子都將以環保為志業,她的身體力行,深深影響了身邊的環境和朋友。現在,就請您跟著我們一起去走訪游林阿束的環保工作。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知性版範例訂閱 ★新聞版範例訂閱 ★目錄版範例訂閱

  對於知性版與新聞版的服務,您的想法是...
  

  姓名: 電子郵件:

  *請於上網連線時,再按"寄出"按鈕。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