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知性版訂閱 新聞版訂閱 新聞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04-01 (全文版)

 
  本日主題: 減少機車廢棄排放 歐盟訂70%減量目標
知性專題 [鳥類簡介]棕耳鵯
環境新聞 [環境政策]能源特別小組討好業者 排擠環保團體
[環境政策]減少機車廢棄排放 歐盟訂70%減量目標
[土地與水文]強震撼動阿富汗 1,800人罹難
[其他]全球青年論壇開講 為約翰尼斯堡永續發展高峰會揭開序幕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4-01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4-01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3-26
理性關懷 [環境的未來]強烈質疑北市闢建第三掩埋場的必要性
[環境關懷事件]讓保育歸保育,林業歸林業
專  欄 [專欄作家-陳玉峰]「台灣生態暨人文資訊館」已動土
讀者投書 [讀者投書]即將拆除的社口水橋
活動訊息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鳥類簡介]棕耳鵯 Brown-eared Bulbul (Hypsipetes amaurotis) --﹥

作者:楊育昌
攝影:李進興

棕耳鵯/李進興 攝影  台灣地區鵯科鳥類有一種奇特的現象:在平地至低海拔活動的種類,各自分布在不同地區,像是天生有種族之見一般。其中白頭翁主要分布在屏東楓港以北到花蓮以北的弧狀地帶;烏頭翁則在楓港及花蓮以南;今天所要介紹的棕耳鵯,在日本、南韓地區雖然是非常普遍的種類,在台灣則只居住在綠島、蘭嶼、龜山島等邊陲的離島;偶然才可在本島的台東、宜蘭地區發現。

  棕耳鵯是台灣鵯科鳥類中體型最大的種類,身長約在25公分左右;牠們全身主要是灰褐色、頭部深灰色、嘴及腳爪為黑色,外型十分樸素;兩頰至胸部的棕褐色,是牠們的特徵,也是當初命名的依據。

  和牠的表兄弟烏頭翁、白頭翁一樣,棕耳鵯也常在開闊的樹林、樹冠、枯枝上活動;牠們是雜食性的鳥類,食物以植物果實、種子以及小型動物、昆蟲為主。雖然體型及羽色上有差異,但仔細聽其叫聲、觀察其生態,卻不難發現牠們與其他鵯科鳥類間,也有許多相同之處哦!

[環境政策]能源特別小組討好業者 排擠環保團體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3-26 (ENS)- 由布希政府週一公開的數千份文件似乎顯示,去年間公眾對能源政策特別小組刻意忽視環保、公民團體聲音的質疑並非空穴來風。保育團體及民主黨國會議員指責能源業界強勢主導國家的能源政策。

[環境政策]減少機車廢棄排放 歐盟訂70%減量目標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2-03-26 (ENS)- 歐盟執委會今天宣布,新出廠的機車廢棄排放量將在4年內降至目前水準的30-35%。立法調解委員會已同意修改現行法律,將分別於2003年4月、2006年元月,採二階段方式調降一氧化碳及碳氫化合物排放標準。

[土地與水文]強震撼動阿富汗 1,800人罹難 --﹥

  喀布爾,阿富汗,2002-03-26 (ENS)- 阿富汗東北部興都庫什山區昨晚發生強震,直至今晨仍餘震不斷,震幅最高達芮氏規模6.0級。阿富汗臨時政府估計死亡人數達1,800人,目前已計算出1,200具屍體。

[其他]全球青年論壇開講 為約翰尼斯堡永續發展高峰會揭開序幕 --﹥

  丹麥,奧爾胡斯,2002-03-26 (ENS)-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此地舉行「全球青年論壇」,100位青年朋友分別來自60個國家,他們將針對全球化與貧窮、永續發展與人口壓力、乾淨空氣與水源等問題進行討論,這些議題雖然沉重,卻與全人類福祉息息相關。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4-01 --﹥

  • [生活環境]花蓮地區31日下午發生規模6.8強震,震央位置在花蓮縣東北方近海區域。中央氣象局預估未來2週台灣地區仍會有規模五以上的餘震,呼籲民眾提高警覺 (台北 東森新聞網)

  • [生活環境]郝龍斌盼儘快興建苗縣焚化爐。環保署長郝龍斌30日率員視察苗栗縣垃圾處理問題及溪流汙染。竹南反焚化爐民眾上百人到場表達心聲。郝強調苗栗圾垃問題嚴重,關鍵在於缺焚化爐,必須儘快興建,但環保署對地點無預設立場 (苗栗 聯合報)

  • [環境政策]行政院組織調整方向底定,行政院將設海洋事務部等18個業務機關,其中環境資源部預定由環保署與內政部、經濟部部分單位合併,整合生態保育與國土資源規劃、管理有關業務。全案將由研考會研擬「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近期進行朝野協商,提報行政院院會,4月底前送立法院審議,2004年5月20日下任總統就職與新內閣組成時生效 (台北 中時電子報)

  • [環境政策]經濟部擬向工業用水戶徵收旱災準備金。為解決旱季期間工業用水與農業用水爭奪水資源的爭議,經濟部水利署長黃金山30日透露,水利署已積極研議將以減免稅負方式,獎勵科學園區廠商投資循環用水與節水設施;另外,經濟部本週也將開會研討設立「旱災準備金」機制,極有可能對用水嚴重的工業廠商徵收準備金,以符合受益者付費的公平原則 (台中 中時電子報)

  • [土地與水文]杜絕盜濫採砂石,屏縣擬設土石銀行。為徹底解決盜濫採砂石問題,內政部長余政憲與屏東縣長蘇嘉全研商之後,決定在10天之內召開跨部會協調會,研議若沒有安全顧慮,是否開放高屏溪採石;另外,提供內政部位於高樹、枋寮的堤防新生地設置「土石銀行」,進行砂石量供需的調解,再加上先進的數位衛星定位系統,確實掌控砂石料源及去處,盜濫採砂石情況獲得改善 (屏東 台灣新生報)

  • [土地與水文]農委會訂定土石流災害防救計畫。為達成指揮、督導及協調各級機關執行各項土石流災害預防、緊急應變措施及災後復原重建的目標,農委會已訂定「土石流災害防救業務計畫」,並行文各相關單位及縣市政府依據計畫規定辦理相關事宜,以便在颱風季節來臨時能從容因應。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4-01 --﹥

  • [生活環境]南水北調工程動工,環保再現危機。中國已經規劃四十餘年的「南水北調」工程,終於將在今年正式動工,由於整個工程規劃龐大而且複雜,引起一些中外專家質疑其成效,甚至中共官員也坦承,該工程將造成大陸環境生態上的不利;另外,工程將牽動數十萬人的移民,也是這項世紀計畫的一大隱憂 (台北 中時理財網)

  • [生活環境]中國海洋污染去年損失超過百億人民幣。根據3月30日發佈的2001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和《中國海洋災害公報》,赤潮是目前中國海域生態造成危害的各種海洋災害中最嚴重的一種,造成全年經濟損失約10億元 (北京 鳳凰網)

  • [生態保育]保護生態:大興安嶺嫩江源頭停止一切採金活動 (黑龍江 華聲)

  • [生態保育]大陸四大淡水名魚之首的野生黃河鯉魚,近年來由於過度捕撈、水質污染和黃河斷流的影響,資源正急劇減少。黃河鯉魚、淞江鱸魚、興凱湖白魚及松花江鮭魚並稱大陸四大淡水名魚 (台北 中央社)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3-26 --﹥

  • [生活環境]砷毒有可能導致動脈疾病

  • [生活環境]環保署提案將部份危險廢棄物作為發電燃料

  • [生活環境]運用高靈敏監測儀追蹤污染物質流向

  • [環境政策]布希正逐漸削弱法令對空氣品質的保障

  • [環境政策]法院裁定逆轉 美國管制蝦類進口權限受限

  • [環境政策]預算不足 「智慧型發展」方案受波及

  • [能源議題]核電廠安全措施有重大疏漏

  • [其他]截至目前為止 2002年龍捲風較往年少

[環境的未來]強烈質疑北市闢建第三掩埋場的必要性 --﹥

作者:劉志堅 (看守台灣協會理事)

  台北市政府現正進行其第三垃圾掩埋場(在內湖與汐止交界的水尾潭山區谷地)的環境影響評估。地方居民及台北縣汐止地區居民咸表反對、抗爭,對垃圾處理經驗豐富、經費充裕的台北市,仍繼續要在其境內那麼漂亮、珍貴的上游山谷興建掩埋場,實在感到遺憾與不解。

  今年是國際生態觀光年,台灣各縣市也正在大力倡議保護生態資源,前幾日才在台灣南部北大武山區發現成片的原生台灣杉巨木群落,而這內湖後山(內溝)谷地,是一個緊鄰陽明山國家公園、自然生態資源豐富的「台北後花園」,竟要予破壞掉、「把它作掉」,是可忍孰不可忍?

  首先,我們表示強烈反對本計畫。最主要原因是,本計畫場址是一個生態資源豐富的山谷,本計畫的影響是一種「不可回復的」影響。在生態資源越來越珍貴、越受重視的今日,把一個緊鄰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近自然原生谷地破壞掉,孰可忍?另一個原因是,本計畫應有很具競爭性的替代方案:源頭減量、有機物堆肥化、及資源回收等,若台北市政府強力推動上述替代方案案,台北市不應用垃圾把自己圍起來。

  很遺憾的,本計畫的環評報告,又是提出「零方案」,這是很違背環評原則與專業倫理的。中興工程顧問社曾為台北市規畫及監造第一座內湖焚化廠,記得當時,該社的報告中估計焚化後的灰碴量是以百分之十推估,事實上焚化廠實際操作後,所排出的灰碴量高達20 ~ 25 %,該社也一直強調不會排出戴奧辛,但今天證實與其評估有所出入。今天,該社還順著台北市決策高層的意思,把這美麗的山谷地說成「資源回收生態園區」,說甚麼「零掩埋」、「全回收」,一派美麗的謊言,以蒙敝台北市全體市民及環評委員。

  以台灣最好的污染控制及操作實務,都抵不上選擇「正確區位」的重要性。污染控制及操作實務的一些事項,儘管在環評說明書及規畫報告寫得很詳盡,都只是文字遊戲,實際上僅能「努力去減輕」而已。在靜風時,筆者曾在台北市基隆路上,聞到木柵福德坑掩埋場的味道。原則上,比較好的對策,仍是源頭減量、有機物堆肥化、及資源回收等替代方案。

  記得早在民國七十六年時,為爭取闢建木柵福德坑垃圾場時,台北市政府官員曾經說過,「希望這是台北市闢建的最後一個垃圾場」,十餘年後的今天,台北市要再強力遊說闢建第三垃圾掩埋場,我們不要再受蒙敝了。(2002.3.25)

[環境關懷事件]讓保育歸保育,林業歸林業 --﹥

作者:李根政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生態教育委員會召集人)

  近日,多位森林學者論述林業政策,其觀點主要有三:

  其一、部分保育人士,一味地要求政府立法,全面禁止砍伐木材,包括人工林在內。

  其二、因應國際木材市場限制出境的情勢,及國際輿論要求各國的木材使用要有一定的自給率,如果現在不能未雨綢繆,培育人工經濟林,以因應未來需求…。同時使用熱帶材以鄰為壑,勢必引起國際保育人士的抗議等…

  其三、強調柳杉疏伐的正當性,聲稱早期培育的柳杉林,應早作妥善規劃利用,以免浪費大自然資源,暴殄天物。

  對於這些觀點,回應如下:

  一、天然林具有的水保功能及生態多樣性當然優於人工林,因此,在現今國土災難頻仍之際,保育團體向來主張應立法全面禁伐殘存23%的天然林,但從未主張連人工林也全面禁伐。去年,在一人一信救森林保家園的六大訴求中,更建議政府將全國山地分為「保育地」、「經濟地」兩大系統。土地分類之保育地為水土保持、自然生界安身立命之地,嚴禁任何形式的開發,已遭破壞之地區應循自然演替重歸平衡;經濟地則依據生態法則、環境條件暨重新進行「林業生產」、耕地及居住地的規劃,依據安全承載量,建構兼顧厚生與保安的山地產業,學習原住民生態智慧,強化台灣在地球的生態暨環境責任。因此,張上鎮為文指稱:「部分保育人士,一味地要求政府立法,全面禁止砍伐木材,包括人工林在內。」是刻意抹黑,意圖誤導大眾。

  二、台灣的林業向來就是在摧毀原始林,培育人工林經濟林,五十年來林業單位造林超過113萬公頃,現存人工林地尚有57萬公頃(含15萬公頃竹林)。因此,台灣的問題不在於有無人工經濟林,而在於歷來的經濟營林完全沒有任何經濟效益。我們同意在森林資源日漸匱乏的趨勢,台灣確實需要面對未來國際木材市場的供應緊縮問題,然而,我們要問的是全台龐大的林業官僚和森林系學者,投入無數國家資源,營林五十年,只換得殘破的國土,而木材自給率仍不及1%,誰該檢討、誰該負責?

  三、今年二月,林務局宣稱北部一萬五千公頃林地,三千萬棵柳杉得了黑心病,將砍除。植樹節當天經保育團體揭發「柳杉黑心不是病,而是一種品種的特徵」。然而,至今官方從未正面回應,學者明知其嚴重的認知錯誤,也不敢直言。保育團體主張柳杉現階段應停止任何形式的砍伐,原因如下:柳杉造林是一個歷史的錯誤,然而砍樹容易、種樹難,已然成林的柳杉對水土保持仍有相當之功效,一旦進行疏伐等措施,勢力攪動坡地,勢必會衝擊到水土的保持。再者,以長時間來看,現存的柳杉林,既是水土不服,最後必然會老化、生病死亡,如果沒有人工的撫育、疏伐等干擾,林下的天然植被將會逐漸將取代柳杉,最後形成天然林。柳杉如果沒有造成危害,何需砍除?在林地未分類、未做任何環境影響評估前,任意處分(不管是皆伐或疏伐)林地,都可能衝擊到日益加深的水土災難。更何況,目前柳杉砍伐的工錢遠高於賣價,砍下來也不符經濟效益。

  近年來,從棲蘭檜木的保護到倡議立法禁伐天然林等討論,我們看到的是政府和人民無法釐清「生態保育、國土保安、經濟營林」之間的分野,甚至有掛羊頭賣狗肉的情形。至今,台灣多數森林相關學者及機構,高舉保育旗幟,骨子卻是經濟營林的思維,例如退輔會的森林開發處,後來改為森林保育處,但做的還是伐木營林,將原始檜木林改造為單一人工林的事,至今他們仍堅稱是在做保育,保育團體最憂心者莫過於此。

  因此,民間籲請政府依據環境條件、森林類型與生態特徵、立地風險等因素,即刻進行林地分類之調查規劃,由林業單位彙聚森林學者營林之專長,在林地分類後的經濟林地內進行永續營林,經營出可用之材,真正提高台灣的木材自給率,為危機時之木材供應未雨綢繆。然受限於地理條件以全球資源有限的情形下,即使提高了木材的自給率也不可能無限滿足消費的需求,因此,國民也應節制木材、紙類等的消費,善盡地球村一份子的責任。

[專欄作家]「台灣生態暨人文資訊館」已動土 --﹥

作家:陳玉峰 (靜宜大學生態所所長)

敬愛的朋友們:您好!

  當春芽在每一寸土地上綻放生機的季節來臨,忍不住要捎給朋友們一項訊息,「台灣生態暨人文資訊館」已於3月5日動土,全國第一所生態學研究所亦已進行第二屆招生中,而且,本校即將於92學年度設置大學部生態學系,目前亦正規劃細節方案。

  2002年3月2∼3日,來自新竹尖石鄉水田部落的友人,邀請生態所師生調查鳥嘴山腹的神木群,讓我有機會再度返回自然原鄉,也因我的堅持,我們紮營在巨檜下,聆聽一場山林的盛饗,回想起自1976年我投入台灣的綠色海洋迄今,26個年頭飄逝,我見證了國土生靈太多悲劇,體悟了台灣生界的根源道理,也無可奈何的走上街頭,螳臂擋車般控訴國土不幸的業障,我徹底了然台灣天災地變的問題,更明白文化結構的缺陷,同時,隨著年歲增長,我放棄時下短線抄作的慣習,開辦自然文化長遠的基業,也就是台灣生態系所,另類的次生演替,期待為台灣新造一線生機。

  鳥嘴山腰的闊葉林美的讓所有的感覺眩暈,眼前的林木以和弦的秩序交錯,千年、百年、數十年齡級的族群,競相吐納生命力,我何其奢望能讓朋友們感染這林內,台灣真正文化的活水源頭,而且,如童騃欠缺心機的渴望,渴望台灣人得以感受天然林加持靈魂的奧妙。眼線擒得住的林木,年齡相加至少超過數萬年,數萬年生生死死卻從來沈默,那種力道,也只有沈默能解。

  我就是要告訴您,在這片天然國度內,台灣的所有病變多能痊癒,心病更易解除,生態學系所就是建立在如是沃土上。在此天堂,所有的知識、執著都能放下,且心智飛揚得無以復加,心念可以在無窮動態中,分分秒秒安住,安住在所有的高度流動與變化,是謂禪定、自如。

  話回紅塵。伐木一世紀,結局是土石橫流、旱澇相煎,1990年之後大地全面反撲;柳杉造林近百年,成本數兆,如今林務局卻公布黑心爛木必須伐除?我們花了十餘年的街頭運動,原始林木不見得保得住,只贏得今人普遍贊同不砍樹,產、官、學、利益團體卻蛻變為假借種樹使壞,把次生林成片砍光光,種上小苗領取補助謂之「全民造林」,誤以為砍檳榔種土肉桂就可防止土石流,凡此,都屬有良心的做錯事,有善意的做壞事,積小善行大惡,只因大多數人無知;而少數人蓄意無知,只為搶劫子孫的未來財,剝奪台灣微若游絲的希望。

  我們估計,今後必須花費大約10年時間或更漫長,始可緩慢導引不要亂種樹的偏差,種錯樹比不種更悽慘。事實上,1981年我做了一個研究,證實任何土地上,每平方公尺在40天內,可以長出約1萬株種苗;低海拔地區平均5∼10年,可長出次生林,根本不需要人類逞強、逞能,土地公(自然、大地)真的比人會種樹。

  太多的錯誤觀念來自教育,更多的所謂本土,其實是反本土、反生態、反公義、反世代、反良知的偏見,而且,童年的教育是根本,一旦植入錯誤的板模,一輩子很難改變。生態學系、所,就是要廣植台灣人的善根,真正結合價值哲學與生態學的草根與全球觀。

  歡迎朋友惠賜意見,任何建議請擲生態所網站,因為我們刻正規劃至少20∼30年的制度設計。還有,在此向大家報告『台灣生態暨人文資訊館』的募款狀況,迄2002年3月18日為止,計有803筆捐款,總金額為18,048,645元,距離原先設定的3,000萬元目標,只差11,951,355元。

  我們感恩、感懷所有的捐款人士,也希望廣結善緣,不只捐出善念,更盼望朋友們或子弟,得以加盟,前來報考生態系、所,共同為後代子孫,當代集體的善,盡一份我們的天責。捐款方面,我們一本初衷,也就是「國民信託」理念:「一萬個人每人捐一塊錢,比一個人捐一萬塊錢,效果大一萬倍。」已經捐款的人,不要再捐,但若能鼓勵親朋好友認知台灣問題,說服他們捐輸,則更感激不盡。

  捐款帳戶:私立靜宜大學台灣生態暨人文資訊館基金專戶

  郵政劃撥帳號:22359996

  PS:若您需要利用「銀行」匯款,煩請來電知會,謝謝。
   連絡電話:04-26328001轉6000;6001;6051,梁美慧小姐
  凡此教育捐款,可抵最高所得稅額,抵稅收據將由靜宜大學開立。

  我個人年紀愈大,愈懂得感恩,心思也愈趨柔軟。馬達加斯加原住民有個神話。造化之初,天上、地面各住著一個神,天上佈滿雲彩、繁星、月亮與太陽,地面擁有河川、動植物的種種錦繡,天神垂涎地面的沃野與樣相,地神覬覦天上的美麗與無窮,於是戰爭發生了,天神派遣雷電豪雨打擊地面,地神祭出高山搶攻天上,打了天悠地久、不分勝負,於是兩神和解,辦法是造人,地神用泥土創造形體,天神則賦予生命。然而,當人死後,兩神又爭吵,最後議決,形骸歸諸土地,生命由天神回收。

  也就是說,人是天地和解的產物,天、地、人應該合一。(2002.3.19)

[讀者投書]即將拆除的社口水橋 --﹥

  水橋,顧名思義,是一座專供水行走的橋樑。

  清水早期興建的水橋中僅存的一座就位於中華路的清秀橋旁。鹿寮排水溝上,目前將因特一號道路的施工而被拆除。這是一座由水利局主辦,同發營造廠承辦,於民國四十二年二月竣工的社口水橋。

  四十二年完工至今,已近五十年了,五十年內歷經數不清的颱風、豪雨、大水,社口水橋依舊屹立不搖。多年前,社口水橋不再送水了,而被舖上鐵板當成過路的小橋,拍下它,就是一張農田水利灌溉系統在清水的歷史檔案。(2002.3.30)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新莊牡丹心 --﹥

  播出時間:4月1日(一) 下午3:45~4:0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有句話說,貧困是開發中國家最大的問題,而公害卻是先進國家獨享的奢侈品,水源地是今日新莊市民,重要的自然生態及人文精神的指標,它不只是新莊市公所二十多年來積極保育的目標,也有昔日築道引水的人文歷史價值,對市民來說,它更具有飲水思源的深刻意義,如今水源地保護最大的壓力,來自上游地區不肖業者亂倒垃圾,不只因為燒垃圾引發了森林大火,一旦遇上大雨,還會挾帶大量垃圾沖往下游,到底情況如何,現在就讓我們到新莊水源地去看一看。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鷹揚八卦保育起飛 --﹥

  播出時間:4月2日(二) 下午3:45~4:0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每年的三月初到三月中旬,是八卦山賞鷹季的高潮,每天數百隻到上千隻的灰面鷲飛聚八卦山上空,尋找食物及棲息的樹林,這自然界中的奇觀,是安居在福爾摩莎的我們,每年不能錯過的壯觀場面。十年前為賞鷹而起的「鷹揚八卦」,活動才展開一年,過去鷹群過境面臨的獵捕問題,完全消失了,被保育界形容是環境教育最成功的案例;而活動時動員義工數百名,更令國際人士印象深刻。現在,就請您和我們跟著「鷹揚八卦」一起賞鷹去吧!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知性版範例訂閱 ★新聞版範例訂閱 ★目錄版範例訂閱

  對於知性版與新聞版的服務,您的想法是...
  

  姓名: 電子郵件:

  *請於上網連線時,再按"寄出"按鈕。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