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全文版訂閱 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07-29 (全文版)

 
  本日主題: 冰島放棄國家公園 選擇興建鍊鋁場與水力發電廠
知性專題 [澎湖鷗鳥季]澎湖、燕鷗
環境新聞 [環境政策]普羅迪帶領下的歐盟執委會 環保政績有幾分?
[環境政策]冰島放棄國家公園 選擇興建鍊鋁場與水力發電廠
[生態保育]美國物種保護法律有其價值 灰熊研究團隊提出證據
[生活環境]海灘遊客別理會鯊魚了 要小心的是魟魚和水母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7-29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7-29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7-23
理性關懷 [環境的未來-水資源]臺灣水資源政策之檢討 (三)
專  欄 [南非地球高峰會]環境運動中的反省與培力
[地球日專欄]計算你的生態足跡
活動訊息 [營隊] [活動]
本會訊息 「動物開麥拉」專欄預告
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澎湖鷗鳥季]澎湖、燕鷗 --﹥

作者:鄭謙遜 (澎湖野鳥學會)

玄燕鷗(Anous stolidus Brown Noddy)

體長及展翅:L39、W84cm

野外特徵:嘴、腳黑色,全身大致為暗黑褐色。額至前頭灰白色,頭頂至後頭淡紫灰色,下眼圈有白色細斑;飛行時,尾羽呈楔形;有時展開呈微凹形。

生態習性:分布於全球熱帶海洋島嶼,為海洋性鳥類。在海洋上飛翔緩慢,以軟體動物、小魚和飄浮物為食。澎湖地區為局部普遍夏候鳥。貓嶼為最大棲息地與繁殖地;南鐵鉆嶼、頭巾嶼亦發現繁殖,但數量相當少。北海則偶爾發現數隻,未曾發現繁殖。棲息於海岸、岩壁,繁殖期約在4∼8月份,大都直接產卵於陡峭岩壁的淺窪中,每巢一卵,呈淡乳白色,有棕色及灰色斑點散佈其上。

白眉燕鷗(Sterna anaethetus Bridled Tern)

體長及展翅: L36、W79cm

野外特徵:夏羽:嘴、腳黑色,頭頂至後頭為黑色,前額白色延伸至眼睛上方,過眼線黑色,背部暗褐色。冬羽:背面淡灰褐色有白色羽緣。

生態習性:群棲性,棲息於海洋中島嶼的岩壁、岩礁地帶,以小魚和甲殼類為食。覓食時,多以滑行水面啄食。主要分布於熱帶的海洋島嶼。福建外海島嶼、海南島、菲律賓、琉球群島及基隆外海的彭佳嶼、棉花嶼都有繁殖記錄。

  澎湖地區為普遍夏候鳥,繁殖於南、北海的無人島上。南海以頭巾嶼、後帝仔嶼和貓嶼較多,其中貓嶼為最大繁殖地,數量在3000以上。在北海主要繁殖於北鐵鉆嶼和錠鉤嶼。約五月初到達澎湖,九月中離去。喜築巢於岩堆下的遮蔭處,每巢一卵,為乳白色,上佈棕色細斑。

小燕鷗(Sterna albifrons Little Tern)

體長及展翅:L24、W53cm

野外特徵:夏羽:嘴黃色,末端黑色,腳橘黃,額白色,頭頂至後頸、過眼線黑色,頭至頸部、胸以下白色,背部灰色。冬羽似:夏羽,但嘴、腳黑褐色,頭頂黑色變淡變窄。幼鳥似冬羽,頭頂至後頸、背部有褐色斑。

生態習性:分布於熱帶、溫帶的海岸、河口、沼澤及魚溫。覓食時,常會在空中定點鼓翼,瞄準目標後即俯衝入水捕食。澎湖地區為局部普遍夏候鳥,大都集中在北海一帶的砂洲繁殖。4∼7月為繁殖期,築巢於砂灘地,以灘地上的小珊瑚碎屑累積成巢,或選擇顆粒較小的砂地坐一淺坑即下蛋。每巢產卵2∼3個,卵為乳白色,上佈淺色褐斑,外形較其他燕鷗小且尖,孵化期約三週。以往青螺、山水、險礁、小白沙皆有繁殖,近年北海的澎澎灘為其最大的集體繁殖地,吉貝也有百隻左右繁殖。

蒼燕鷗(Sterna sumatrana Black-naped Tern) 

體長及展翅:L30、W61cm

野外特徵:全身大致白色,嘴、腳黑色,過眼線延伸至後頭均為黑色。冬、夏羽無變化。幼鳥似成鳥但頭上黑色較淡,背面有黑褐色斑紋。

生態習性:主要分布於熱帶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島嶼,在海上捕魚為食。澎湖地區為普遍夏候鳥,但族群數量不多。廣佈於澎湖南、北海無人島的岩礁上。常見小群停棲於沙上休息或佇立在較高的岩礁、岩壁上,俟機衝入水面捕魚。繁殖期為5∼9月,通常直接下卵於岩礁上,亦有以細小珊瑚碎屑為巢材或築巢於小礫石堆中。每巢卵1∼2個,卵為乳白色,上佈淺色與深色褐斑。

紅燕鷗(Sterna dougallii Roseate Tern)

體長及展翅:L31、W76cm

野外特徵:夏羽:嘴腳朱紅色,嘴末端黑色,頭頂至頸後為黑色,背部淡灰色,頭至頸部,胸以下白色,但繁殖初期,胸前稍沾玫瑰紅色。停棲時,尾羽較翼羽長。冬羽:大致似夏羽,但嘴黑色,腳暗褐色,額、頭頂白色有黑色縱紋;幼鳥額、頭黑色,夾雜白色縱紋;背灰沾褐色斑。

生態習性:棲息於海岸、島嶼、岩礁,以小魚為食。集體繁殖於有草的旱地上,或有遮蔭的露岩旁。每巢產卵1∼2個,卵呈淡褐色,散佈暗褐色粗斑。

  本種主要分布於熱帶及小部分的溫帶地區。華南福建沿岸、菲律賓、琉球群島及蘭嶼(1933)都有繁殖記錄。澎湖地區為普遍夏候鳥,繁殖於南、北海的無人島上。北海以雞善嶼和小白沙嶼為最大棲息地,繁殖期為6月初至8月中。南海主要繁殖於後袋仔嶼。

鳳頭燕鷗(Thalasseus bergii Greater Crested Tern) 

體長及展翅:L45、W127cm

野外特徵:夏羽:嘴黃,腳黑色,頭頂至後頸黑色,後頭有羽冠。前額、頭、頸至胸以下大致為白色,背部鼠灰色。冬羽:大致似夏羽,但頭頂變白有黑色細紋。

生態習性:分布於太平洋、印度洋的沿岸、島嶼。基隆嶼早期有繁殖記錄(1858)。通常出現在海岸岩礁、河口地帶、港口。飛行時,振翅動作較其他小型燕鷗慢,並常發出嘶啞不連續的嘎聲。築巢於有草的旱地上,環境與紅燕鷗相似,每巢一卵。

  澎湖地區為局部普遍夏候鳥,目前只知南鐵鉆嶼、頭巾嶼有100∼200隻群集繁殖;每年五月初可於吉貝西北的離岸沙洲觀察到近200隻族群;此外,7月中旬以後,北海的毛司嶼會出現200∼300隻,退潮時即遷移至活龍灘,其中大部份是亞成鳥。

[環境政策]普羅迪帶領下的歐盟執委會 環保政績有幾分?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2-07-23 (ENS)- 歐盟政府的執行部門──歐盟執委會,係由義大利籍主席羅曼諾•普羅迪加上他所領導的20名執委所組成。歐洲主要環保組織今天以「八大綠色組織」(Green 8)之名發表一份聯合評論報告,審查普羅迪領軍的執委會在前半任期內的環境政策。

[環境政策]冰島放棄國家公園 選擇興建鍊鋁場與水力發電廠 --﹥

  冰島,雷克雅維克,2002-07-23 (ENS)- 世界最大鋁業公司Alcoa有限公司、冰島政府、以及冰島國營電力公司Landsvirkjun已完成簽約動作,將在冰島東部興建大型鍊鋁廠與水力發電廠。這項契約於上週五(7/19)簽訂後,立即引起保育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譴責。

[生態保育]美國物種保護法律有其價值 灰熊研究團隊提出證據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7-23 (ENS)- 一份新發表的報告主張,在美國緯度較低的48個州,聯邦與州法律所提供的保護對灰熊生存極為重要。這份報告可作為立法強化聯邦瀕危物種法案的支持論點,並可用來駁斥那些應減少灰熊保護措施的主張。

[生活環境]海灘遊客別理會鯊魚了 要小心的是魟魚和水母 --﹥

  美國,加州,長堤,2002-07-23 (ENS)- 美國加州大學長堤分校生物科學副教授克里斯多夫•羅威表示,在溫暖的月份裡,水母及魟魚是加州海灘遊客的頭號威脅,而鯊魚則排名第三,威脅性遠不及前兩者。羅威為海洋生物學家,專門研究鯊魚、魟魚與鰩魚。他表示在較為溫暖的月份,這些海洋生物通常會更接近海岸。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7-29  --﹥

  • [生態保育]保育團體 前進地球高峰會。聯合國即將在八月底於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辦十年一度的地球高峰會,台灣的民間團體也將組團參加,保育團體昨天草擬了2002台灣環境自然宣言,將發動各協會連署,並赴地球高峰會中發表。負責草擬這項宣言的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表示,宣言草案將包括建議行政院設立自然保育的專責機關,並公開短、中、長期目標,有效執行保育政策及推重生物多樣性方案。 (台北 聯合新聞網)

  • [生態保育]美濃黃蝶祭 客家禮俗結合生態婚禮。為了表達生態復育的決心,美濃黃蝶祭特別舉辦了一場熱鬧的生態婚禮,結合客家禮俗來傳達保育的概念。黃蝶婚禮宛如一場森林祭典,象徵後代生生不息。 (高雄 民視新聞)

  • [生態保育]金門舉行海洋生態之旅關懷海域資源。 (金門 中央社)

  • [生活環境]肥料工廠惡臭撲鼻 居民抗議。台南縣佳里鎮的一家有機肥料工廠,因為加工過程產生惡臭,今天聚集了一百多位民眾上門抗議,和工廠老板前立委謝錦川發生口角,由於現場味道實在太臭,連維持秩序的警察,都戴上口罩。經過協調,達成初步共識。短期內先把臭味解決,民眾則說,沒有解決的話會再到環保局抗議。 (台南佳里 民視新聞)

  • [生活環境]巴拿馬油輪 蘭嶼外海擱淺。一艘滿載廿五萬噸原油的巴拿馬籍油輪因機械故障,目前擱淺在蘭嶼東南東方外海。由於這是近年來在我國領海擱淺油輪中載油量最大的,環保署已成立應變中心,並協調海巡署分別從台東及高雄出動三艘船到現場。目前雖尚無漏油之虞,但環保署將持續監控。 (聯合新聞網)

  • [生活環境]補給船不明原因傾斜漏油 高雄港緊急應變。一艘專門來回高雄烏坵間的補給船,27日凌晨2時30分左右在高雄港13號碼頭,被發現船身嚴重傾斜,還有部分油料漏出,港務局緊急派員防止油污擴散,並進一步了解船身傾斜的原因。 (高雄 東森新聞報)

  • [生活環境]工廠油槽破裂 雲縣環局防污十面圍堵。雲林縣大將工業區同慶纖維公司廿七日上午發生重油桶破裂,廠方進行回收時,剩餘的重油被傾盆大雨沖進新虎尾溪內。環保局緊急協調近十個單位協助處理、封閉沿線所有水閘門,並自海陸空分頭監控,經過廿四小時搶救,尚未發現嚴重的污染情形。 (雲林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澎湖籌建掩埋場 爆發爭議。事先未知會當地居民,澎湖縣環保局擬於馬公市興仁里興建小型垃圾掩埋場,廿七日引爆四十多名里民齊聚縣府大門口抗議,民眾痛陳黑箱作業,破壞水源地,一定堅持到底。 (澎湖 中時電子報)

  • [水資源]曾文南化水庫聯通九十五年前完成。 (台南 中華日報)

  • [環境政策]平地景觀造林 鄉親「以森相許」。林務局及中國報系共同舉辦的「以森相許-平地景觀造林說明會」,27日在總統故鄉官田舉行。 (台南 中時電子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7-29 --﹥

  • [環境政策]為綠色奧運淨化空氣 北京提前實施歐2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北京市將從8月1日起提前執行國家機動車排放標准第二階段排放限值(相當於歐2標準),比在全國實施的時間提前了2年多。 (北京 人民日報)

  • [環境政策]中國禁止進口工業殘渣、廢機電品等貨物。日前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海關總署、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聯合發佈公告第四批及第五批禁止進口貨物目錄,包括含重金屬之礦灰及殘查、廢機電產品等。 (上海環境報)

  • [環境政策]陝西:不拿環保當回事黨紀政紀來處分。陝西省紀檢、監察部門對各級政府、環保部門、企事業單位等在該省範圍內發生環境違法違紀行為,除行政處罰外,並給予相對應的黨紀、政紀處分。 (陝西 人民日報)

  • [生態保育]西藏拉魯濕地保護工程動工。拉魯濕地是特有城市市區內大規模的天然濕地,因建設和放牧等人為活動,造成面積縮減、物種減少。日前多次聯合執法已控制破壞行為,7月23日開始圍牆、沈砂池等保護工程。 (新疆 人民日報)

  • [生態保育]考察團:讓紅樹林升格為省級保護區。廣東省政協委員考察團至珠海市琪澳島紅樹林保護區考察後,建議將珠海紅樹林升格為省級保護區。 (廣東 廣州日報)

  • [生活環境]天氣突降10攝氏度 武漢東湖水域大片魚群死亡。連日來,武漢地區氣溫由攝氏40度以上突降至30度以下,讓本己富營養化的武漢東湖水域魚群大面積死亡,湖水受到嚴重污染。 (武漢 新華社)

  • [土地與水文]朱鎔基:做好防汛工作 加強生態建設。朱鎔基7月24日至27日到嫩江、松花江流域考察防汛工作,指出已進入主汛期,應做好各項準備,並確實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力度,從根本上防範和治理水患。 (黑龍江 大洋網)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7-23 --﹥

  • [環境政策]美國拒絕支付聯合國家庭計畫基金

  • [環境政策]爭議性火災管理措施獲參議院通過

  • [環境政策]法院下令:舊金山灣區運輸系統乘客數必須提升

  • [環境政策]內政部考慮禁止輸入鱧魚

  • [生態保育]城市擴張恐會危及保留區內的野生物

  • [生態保育]鯊魚鰭檢驗法可確認鯊魚種類

  • [生態保育]防堵亞洲鯉魚入侵 導電柵欄可能有效

  • [土地及水文]63座水壩列入2002年度拆除名單

[環境的未來-水資源]臺灣水資源政策之檢討 (三) --﹥

作者:李玲玲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系教授)、楊育昌

2. 臺灣水資源之需求

  根據經濟部水資源局(現改制為經濟部水利署)統計1982至1997年的各標的用水量,顯示農業用水逐漸減少,工業用水量無明顯變化,生活用水卻是逐年增加,16年間用水量幾乎加倍成長,增加了13.5億立方公尺,平均每年增加約5.6%,遠超過人口成長的速率,顯示國人用水習慣日趨浪費。而1997至2000年生活用水量成長的速度更快,同時工業用水量也持續增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工業用水總量中僅有約19∼20%是由自來水供應,其餘約80%的工業用水均是自行取水;而其中又以抽取地下水佔大部份。因此實際的用水量變化,以及地下水的抽取量極難估算。

  但就各標的用水之水源分配而言,1993年工業用水總量為1684.5百萬立方公尺,其中自來水供應量為19.18%,其餘的80.82%工業用水均是自行取水;而其中又以抽取地下水佔大部份。近年來水質惡化不但增加業者的淨水支出、影響生產力,無形中增加了旱季的缺水成本;同時也和已開發國家一樣,都市化及工業化之下,公共及工業用水需求量迅速增加,影響原本農業及生用水的分配。缺水時期這些標的用水需求結構與水權現狀之分配不一致,便容易產生用水上的糾紛。

三、 臺灣的水資源問題

  由以上水資源供需變遷之分析,可總結我國當前水資源維護與永續利用所需面對的問題包括:

  1.水文資料之確實掌握:要達到水資源永續利用的目標,就必須掌握各項水資源的供給面與需求面的實際資料與狀況。包括降雨模式與河川水文變化與預測、各類水源的供水量的變動、各類用水的水量與來源、地下水存量、補注量與超抽量、管線漏水率等等。當這些資料有相當的不準度與不確定性時,很難達到水資源的有效利用與供需平衡,缺水的預警系統與因應策略也無法妥善建立。

  2.供給面的開發、管理與規劃:以往以開發水庫為主的開源方式不但對環境產生相當大的衝擊,同時也不足以因應用水需求的變化。其他替代的開源方式,如海水淡化、用水回收再利用,水庫淤積狀況之改善,以增加水庫之蓄積能力等必須納入評估規劃與思考。此外集水區的保護以改善水源污染與淤積的問題,也是增加水資源的重要工作。

  3.需求面的管理與規劃:用水者付費、受限者得償、破壞者受罰是水資源政策的基本原則。然而臺灣地區水價長期偏低,無法確實反應水資源開發的各項環境社會與經濟成本,影響到民眾不重視節約用水,業界回收廢水再利用比例遲遲無法升高,自來水公司因為虧損而無法適當地汰換管線、減低漏水率,所形成水資源的浪費,使得水資源的供應更為吃緊。而污染、超抽地下水源的狀況無法充分掌握與管制,進一步的影響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此外,各類用水的合理分配、規劃與產業發展之規劃息息相關,若產業的發展不考慮臺灣整體水資源時空分布的限制,而政府也無適當而具體的增加水源的措施,則缺水的問題會持續發生。

  其他如水資源相關管理機構眾多,造成事權無法統一;相關單位未能充分溝通整體考量臺灣地質水文的特色、土地利用的適切性、水土保持、水資源供需、生物多樣性維護、產業發展與社會公平等相互關聯的議題,往往只考量單一目標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合理的水資源政策無法充分落實等狀況,都會讓水資源供需的問題無法有效解決。

[南非地球高峰會]環境運動中的反省與培力 --﹥

作者:賴偉傑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JOHANNESBURG SUMMIT 2002  地球高峰會議就將在八月底在南非召開,回頭看看台灣,在一片拼經濟聲中,政府反應異常低調,而且各部會各自為政,只當作去旁聽一個國際會議的心情去準備,直到環保團體與立法院永續會聯袂要求行政院必須正視,官方才指派由葉俊榮政務委員擔任召集人,協調整合產、官、學、非政府組織去參與這個可能影響深遠的國際「永續發展」新秩序的會議。

  在資訊不足與曖昧的氛圍下,有媒體強烈質疑「NGO不見了」。這樣的質疑很好,但卻流於表面。如果整個社會對NGO關注的指標是養廉,那反而是縱容,因為任何一個財團法人,都能輕易達到這個門檻;如果指標是對政府的批判與否,那非常好,因為NGO本來就是永遠的反對力量,但不同於政黨口水式的批評,而在於揭露結構性問題,組織弱勢群眾的集體發聲,促成弱勢者與弱勢者間的體諒、學習、聲援、結盟,以形成社會改革的力量。

  以環保團體為例,雖然台灣的環境問題錯綜複雜,但是個人認為不應分類為水資源、多樣性、能源、全球暖化等分法,而是像國家環境資訊統計的真偽、回饋金買賣環境、職業NGO壟斷資源分配不公、環境與就業問題、生態旅遊的迷思、全球化的全面影響、環境資源債券化等等環境運動的癥結以及運動的外在環境變遷等點上。參與環保運動那麼多年,已經不太願意說自己是「環保」人士,因為那有太多的「乾淨」「清潔」「整齊」「秩序」,以及更多國際社會利益的爭奪下建構出來的「環保說法」與因應對策。因此,運動團體間的徹底反省、互相體諒、認清敵人、分工合作,毋寧是更重要的課題。

  有人說的好,「即興式的短淺批判,使官方也就即興式的短淺回應」,當全台政黨、媒體、輿論在扣應文化的調教下,已都是箇中翹楚,因而台灣社會的民間聲音,就必需成為社會批判文化中的一種社會積累,因為台灣「非政府組織」的問題從來不在有或沒有,而在於是誰的非政府組織,站在什麼樣的立場,組織了哪些群眾,提出了什麼樣的看法。

  並不是非官方就是進步的,環保團體間的互相觀念碰撞,不同運動議題團體的交流對話與結盟,甚至促成進步立法部門、進步媒體記者與環保團體的有機合作模式等,都是一種民間發聲力量的培力,比較有趣也比較要緊。社會的良心不在養廉,而在對弱勢階級壓迫的堅定批判。台灣民間社會需要全面培力,而不是旁觀NGO打分數,批判很好,質疑也很好,但加入會更好。

[地球日專欄]計算你的生態足跡 --﹥

作者:李永展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系教授、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Earth Day 2002  「生態足跡」概念是基於以下想法:只要有任何物質或能源被消費,就必須要從一個或數個生態系中提供一些土地,這些土地負責提供與這些消費有關的資源或廢棄物分解功能。因此,若要決定足以支持某種消費模式所需的土地面積大小,我們必須估算每一項消費類別所對應的土地使用。因為要從準備、維持、到丟棄各個環節來評估數以千計的消費項目根本不可行,所以我們就把計算範圍限制在選擇幾個主要的分類與個別的項目上。

  估算某個特定人口的生態足跡是個多面向的過程,這個方法的基本研究架構將在下面加以解說。我們的描述雖然多與資源消費有關,但相同的邏輯也可運用在許多廢棄物生產與處理的說明上:

  首先我們從區域或國家統計資料來估算在特定項目中平均每個人的年消費量,我們只需把總消費量除以總人口數即可,這比實際去衡量個人或家庭的消費量簡單多了!許多初步評估所需的資料已經可以從全國的統計圖表中取得,例如能源、食物或林業的產量與消費量等。在許多分類項目中,全國的統計數字同時包括了產量與貿易數據,由此可評估各項分類經過貿易修正過的消費:

  經過貿易修正過的消費量=產量+進口量-出口量

  下一步則是估算每項主要消費項目(i)中,平均每人所佔用的土地面積(aa)。我們的算法是將該項目的平均年消費量('c' , 單位為公斤/每人,可由前一段的做法算出)除以該項目的平均年產量('p', 單位為 公斤/公頃)

aai= ci /pi

  當然,還有許多消費項目(如衣物與傢俱)「包含」(embody)了許多投入單項,我們也發現估算這些重要投入項目所挪用的面積是有用的,就此而言,生態足跡的計算比它的基本概念要更複雜且有趣。

  然後,只要將每人平均消費各項服務或財貨(n)所挪用的生態系面積(aai)加總,我們就可以算出平均每人的總生態足跡('ef ')(平均每人的生態足跡):

ef= aai

  最後,我們將平均每人的足跡乘上人口總數(N),就得到該特定人口的生態足跡(EFp)

EFp=N(ef)

  有些情況下使用的總面積可以從全國統計資料中找到,我們可以直接將該面積除以人口數,以計算平均每人的足跡。

  大部份的足跡估算是以全國的年平均消費量和全球的土地收成為基礎,這是為了便於在「一般情況」下,對區域或國家作比較而發展出來的標準化過程(在許多國家逐漸依賴多邊貿易並挪用全球公有地的情況下,這是相當實際的方法)。然而,要作到更精緻或更詳細的分析,以區域的或地方的消費與生產統計資料為計算基礎是必要的。

  只要有充份的資料,一些地方性消費單位如地方自治體、家庭、甚至是個人的生態足跡都能正確地被估算出來。例如,有時以地方特定資料所估出的生態足跡與以國家平均消費量與全球生產量為基礎的「初估」(first approximation)相比較,會讓我們發現許多有趣的事;這樣的比較顯示出區域消費模式的不同、生產力與管理方式對地方性足跡大小的影響。它們可幫助我們在計算時再次確認並消除資料的差距、錯誤與顯見的矛盾。

  生態足跡的計算是基於兩個簡單的事實:

  1、我們可以保留大部份消費的資源及大部份產生的廢棄物;

  2、這些資源及廢棄物大部份都可以轉換成可提供這些功能的生物生產性土地(biological productive land)。

  生態足跡的計算方式明確地指出某個國家或地區使用了多少自然資源,然而,這些足跡並不是一片連續的土地;由於國際貿易的關係,人們使用的土地與水域面積分散在全球各個角落,這些需要很多研究來決定其確定的位置。

  生態足跡所計算的這些區塊是利用提供人類消費生態服務的全球平均生產力加總而成,這些生態足跡的資料都可以和其本國的「可取得的生物容受力」(available biological capacity)(意指每個國家皆依賴生態容受力以維持本身)比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使用的計算方式都假設所需的土地面積是做永續性使用,但事實並非如此,尤其是高度工業化國家所計算的生態足跡都被低估,因此在考慮「永續性因子」(亦即將計算生態足跡時之「永續性使用」假設條件去除,而將非永續性使用部份亦加以計算,並以因子加權方式表示。)的影響後,我們可以發現生態足跡變得更大。

你的腳ㄚ子有多大?

[營隊]大雪山森林生態攝影研習營 --﹥

  時 間:7月30-31日
  地 點:台中縣和平鄉
  報 名:即日起至額滿為止
  主 辦:農委會林務局、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
  聯絡人:顏惠珠 電話: 02-25772152
      E-mail: csnp@ms24.hinet.net

  森林孕育著許多的生物,隨著四季的更迭、氣候的轉變,隨時隨地變化著多樣的自然景致和生命樂章,透過細心的觀察,將自然之美紀錄下來,不但能獲得創作的喜悅,增進對自然的尊敬與保護之心,還能藉由影像傳播的方式,達到環境教育和自然保育的目的。

  由林務局與自然生態攝影學會規劃辦理的生態攝影研習營,將帶領大眾領會台灣不同的森林生態系,用鏡頭紀錄台灣最動人的自然影像。

[活動]飛羽、鳴禽與童玩製作 --﹥

  時 間:8月5-9日(每日一梯次)
  地 點:台北鳥會會館 (台北市復興南路2段160巷3號1樓)
  對 象:國小學生,每梯次25人止
  費 用:會員900元,非會員1000元
  主 辦: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 02-23259190

  結合鳥類影像、聲音,輔以深入淺出的鳥類生態解說,讓孩子透過現代科技可以充分認識鳥類生態,如大冠鷲、藪鳥、頭烏線、白尾鴝、冠羽畫眉等。另外,課程中也安排孩子們自己動手做『絹印』及『鳥類紙浮雕製作』課程,在老師的指導之下,讓孩子們以DIY的方式,透過絹印及剪貼,刻畫飛禽的美好影像!在有趣的童玩製作過程中,可啟發孩子們的想像天地,並加深對於自然之美的記憶度。

[活動]南非地球高峰會永續發展短文、口頭禪與繪畫比賽 --﹥

  收 件:即日起至8月10日(六)
  獎 勵︰各組別均設特優、優等各一名,佳作三名,
      均可獲圖書禮券及獎狀
  指 導: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
  主 辦:台灣21世紀議程協會、亞太環境社會學會

  「永續發展」是指在滿足當代的需要,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要的發展。永續發展教育是指經由教育過程,達到環境、社會及經濟的永續發展,使每個人都擁有適切的環境素養和正確的環境行為,從而導致「萬物並生而不悖」的天人合一景象。今年八月在南非所舉辦的地球高峰會,將各國的政府與非政府組織齊聚一堂,共同討論攸關人民福祉、環境健康、經濟發展與國家永續生存的重要課題。此一短文、口頭禪與繪畫比賽即結合全球對南非地球高峰會的關注,以及臺灣永續發展教育的推廣,期許能將永續發展概念深植於國人心中,對於未來各項環保社會議題的推動俾使助力,並且能向國際團體展現出台灣民眾對全球性議題的關切。

[本會訊息]「動物開麥拉」專欄預告 --﹥

推薦:陳瑞賓 (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還記得十幾年前考上動物系的時候,原本自信滿滿的想著,等到上台自我介紹時,只要說出我是第一志願考進來的,一定會獲得大家熱切的歡迎。還在腦中勾勒著大家鼓掌的畫面時,第一位上去了…「我是北X女中某某班,我是第一志願考進來…」心裡想著,嗯,沒關係…。第二位上去了…「我也是北X女中,我是剛那位的隔壁班…」嗯,又是一陣熱烈的鼓掌…接連二十幾位了,沒想到還是「我是XX高中,我也是第一志願考進動物系的」掌聲越來越稀疏,好像習以為常了…嗯,奇怪,怎麼這個冷門,又不知道畢業後能幹嘛的科系,怎麼會有那麼多人熱切的想讀呢?研究動物真的這麼吸引人嗎?

  「動物開麥拉」專欄初次將介紹動物讀物-「動物勉強學堂」。作者張東君小姐正是這麼一位從小為了搶救床下的毛毛蟲不惜跟父母翻臉的動物小姐。雖然,場景搬到了日本京都大學,半夜拿著手電筒追蹤青蛙被情侶誤會追打、在公園林子裡被警察誤會成流浪漢、長腳的蛇…。想多了解研究動物的樂趣與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嗎?敬請期待「動物勉強學堂」!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