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全文版訂閱 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08-04 (全文版)

 
自然書寫 [自然書寫]東亞家蝠-校園篇
老樹巡禮 [老樹巡禮]樹林-柑園街榕樹
專  欄 [專欄作家-賈福相]我的「朋友」湯姆琳 (下)
寓教於樂 [開懷篇]誰難看?
[開懷篇]花枝意麵 
本會訊息 「動物開麥拉」專欄預告
攝影賞析邀稿自然書寫邀稿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信用卡定期定額捐款

[自然書寫]東亞家蝠-校園篇 --﹥

作者:葉春良

  『老師∼ 』 (通常那個師字音節會拖的特別長)老實說通常聽到孩子這樣說時,一定就是有求於你。

  晨會時,當我不專心開會而埋首在文不對題,彷如文字拼圖的怪怪作文時,一個孩子探頭探腦的跑進圖書室要問我問題,「老師,蝙蝠吃什麼?」,放下手邊的工作,離開開會的圖書館,此時我心中大喊不妙「該不會…?」沒多久前孩子在操場撿到一隻還是黃口的小麻雀,一堆人七嘴八舌的跑到辦公室來要我救救牠,老實說那時也不好真的說實話,即使是活著的成年大麻雀都會養不活,這種小麻雀夭折率肯定更高,捧著心跳和體溫頗高的小麻雀,先問在哪兒撿到的,跑去小朋友說的地方,也沒看見著急的大麻雀,就連最近的樹或房子也看不出有鳥巢的樣子。為了不傷孩子的心,只好收下,事後倒是讓我傷心好久,因為真的養不活,什麼小蟲、麵包蟲、飯粒都使上了,不吃就是不吃。折騰了一夜,第二天只見閉上雙眼死的不太安詳的小麻雀,只好悄悄的埋在我家的菜園中,還要跟小朋友說送去給鳥醫院了,要他們放心,小小鳥一定會出院的(也真的出院了,但也上天堂了)。有了這段慘痛的經驗,我都說,以後遇到野生動物的小寶寶,就讓牠留在原地好了,牠的爸媽可能一時不小心遺忘在路上,就好像你們走失一樣,如果小寶寶夠乖,爸媽一定會回來找,你們撿回來反而讓牠們的爸媽會放棄尋找,這忙根本沒幫成!可是,這群小鬼,一定又忘了,總以為老師有個動物醫院,只要找我就對了,所以這回真的又抱出個小蝙蝠,唉呀呀…苦啊!

  一樣,依照往例,先問哪來的。這個高高壯壯的小女生說,早上他們家拉很久沒拉的大鐵門,一下子從收鐵門的鐵箱中就掉出了(應該說飛出)一堆蝙蝠,裡面這隻直直掉到地面上,我仔細端詳了一下,似乎沒有什麼大外傷,哪耳朵還像天線般咕嚕咕嚕的轉,如果沒看錯,應該就是常見的東亞家蝠,心想不是保育類的而且也很常見,至少比較舒坦些,如果真的死了至少也沒那麼罪惡…,心裡還在嘀咕著,先跟小朋友說是什麼蝙蝠好了,再來解答小朋友的疑惑:「這隻叫東亞家蝠,蝙蝠吃小蟲的,特別是會飛的蟲子,所以你家附近一定有支路燈,晚上常常有蟲子在燈附近飛來飛去對不對,你晚上一定會看見燈附近有影子晃來晃去,可能就是牠的爸爸媽媽喔。」我模仿的福爾摩斯的口吻對孩子說。小朋友直點頭,眼睛就好像漫畫似的水汪汪。

  接著我翻翻小蝙蝠的外觀,覺得應該只是撞暈而已,而且依照體型應該也不算是小蝙蝠了,所以就好像醫生是要開處方一般,跟小朋友說:「應該是摔到腦袋了,有可能是腦震盪,放學前我先幫你保管,為了不讓其他小朋友打擾牠,也要讓牠睡個好覺,因為蝙蝠都是白天睡覺的,所以你不要跟其他小朋友說,也不要讓其他小朋友來打擾牠,可以嗎?」小朋友點頭如搗蒜,先一溜煙回教室了,留下手拿著包著蝙蝠毛巾的我在那兒。

  後來呢?其實毛巾解開來,放在辦公室,過了兩節,飛了。這回我到覺得是圓滿結局,如果真讓小朋友領回去,還不知道要怎麼折騰。至於飛了的蝙蝠,也只好實話實說-小蝙蝠不喜歡住醫院,要趕快出院嘍!

[老樹巡禮]樹林-柑園街榕樹 --﹥

編號:北28∥樹種:榕∥高/公尺:10∥直徑:3.5∥年齡:250∥地點:樹林鎮柑園街二段30-1號  「榕樹下」這首老歌對於一般人而言,是一場浪漫的綺想,但對於樹林市柑園街居民來說,那可是真真實實的生活感受!這棵老榕樹已經有250年的樹齡了,10公尺高、3.5公尺寬的高壯身材,還有那寬達20公尺的樹冠,連同它身旁的2棵好同伴,站在這一堆老榕樹下,才能真正體會出什麼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在早年的農業時期,這樣3棵老樹所匯聚的寬廣樹蔭,是聚集辛勞農民休憩最好保證;也因為人群的聚集,凝聚了商機,小販就接二連三的做起生意來了,久而久之,當地人就稱此地為「榕樹下」。調皮的小孩可管不了這麼多,放了學,樹上就是它們的世界,從左邊一路攀爬到右邊;爬樹靈活的像猴子一樣,可是這一帶小朋友共同的特色。

  當年柑園路在拓建時,原本位於老樹下的小土地公廟,因為擋住了道路的拓建,而被拆除後在現址重建。道路的拓建漸漸的改變了老樹週邊的生活狀態,一片片綠油油的原野,日漸被一幢幢的住宅所取代。但影響最大的是施工單位在泥土地上鋪了一層厚厚的柏油,從此之後老樹就逐漸的凋零,原本遮天的綠蔭,如今已不復當年;而榕樹下聚集的人群也日益減少,而今只剩下二家以「榕樹下」為名的小吃店而已。

[專欄作家]我的「朋友」湯姆琳 (下) --﹥

作者:賈福相

  為求贖的心情去訓練忍耐,忍受的結果而得到快樂,是一件不合邏輯的過程,超出了數學常規,這會不會把人工智力的電腦氣死?

  章魚不是魚,而是一種軟體動物。它們的親屬包括魷魚和烏賊。與九孔和牡蠣也比較接近些,在所有無脊椎動物中,它們可能是最聰明的。它們的腦子發達,它們的「巨大神經」自從1936年被發現後,而成了神經系統研究人員的寶藏。它們眼睛的構造幾乎和脊椎動物的眼睛相等,在動物教學中,我們常把章魚的眼的切片來考驗學生。

  2個月相處,我知道湯姆琳已成了我的朋友,我關心她、想念她,為了她生活的舒適,我會做很多辛勞的事情而不抱怨。她對我的感情,我永遠也不會知道。其實,知道與否都是多餘的。

  同一年夏天,我有機會看了羅斯博士剛獲得國際金像獎的科學影片。影片的內容是寄居蟹與章魚的關係。在地中海或英、法海濱,有一種寄居蟹,總是想盡辦法與一種小海葵同居。在實驗室中,寄居蟹們會耐心地、不停地用它們的足趾、用它們的鉗鋏,按摩花一樣的海葵,有時要半大之久,才把海葵們說服,而自願地讓蟹們移送到蟹的寄居殼上。這些厚顏的、不休的求侶行為就連「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的寶玉也會動心吧。

  寄居蟹與海葵的同居,對海葵來說,既然有車可乘,又可吃一點蟹的殘羹,自然是有益無害的。但蟹呢?花了這麼人的心思,得到的報償是什麼?

  羅斯的電影證明了原來這些同居的海葵是保鑣的,與寄居蟹的生死大事有關。寄居蟹最大的敵人是章魚,而章魚最怕的就是海葵的毒刺。只要有了同居的海葵,寄居蟹們就可任意地走來走去,而章魚就會望之而生畏,一見面就落荒而逃。

  夏天快要結束了。一個星期日的上午,吃罷早餐,我照例去看湯姆琳,她已不在了。池蓋上的水泥磚種人取走,湯姆琳逃亡了。

  在海岸上我找到了她。她已遍體鱗傷,死去多時了。她可能是掙扎著去找海,離開水池20呎,已經可以看到海了,但她所有的力量已用盡,死時,她在想些什麼?

  我也不知道當時我在想些什麼,到今天我還是不明白,我仍然可以想任何我要想的,因為我活著,而湯姆琳呢?

  一只桶,盛了湯姆琳的屍體;一把鋤,我向研究所北邊的杉木林中走去。研究所很靜,有人去了教堂,有人還睡著星期天才可以睡的懶覺,也有人在海港泛舟。星期天早晨是不適合工作的。

  星期天早晨是出葬的時間。

  我把湯姆琳埋在一棵大樹旁,她的左邊是座10呎高的鰻頭形的花崗石,有很多次我曾坐在這塊石頭上讀報紙、寫情書、作白日夢。

  我作了一個十字架,寫著「我的朋友湯姆琳」。兩年後,這個十字架不見了。

  研究費申請書我已看完了兩遍。匆匆地作了結論,給了最高的評語,我要衛生署全力支持這個計劃,並指出3年的研究費才20萬,這是非常節儉的。而研究的成果,不但對「老年病」有貢獻,連帶的,也會幫助我們了解章魚的生理。

  我對這件研究計劃的審核完全客觀嗎?天下又哪有完全客觀的事?但是我對我評語的信心很大,信心與湯姆琳有關嗎?

[開懷篇]誰難看?  --﹥

  一對夫妻在動物園…

  當他們參觀到大狒狒的柵欄,隨著眾人圍著大狒狒。 

  老婆:「真奇怪,愈難看的動物愈多人看。」 

  老公:「噓∼不要叫這麼大聲,大家都在看妳!」

[開懷篇]花枝意麵  --﹥

  有一天晚上,小明到夜市吃宵夜…

  走著走著,他看到有間店的招牌上寫著「花枝意麵」,於是心裡就想說:「叫碗來吃吃看吧?」 

  吃到一半小明發現意麵裡面根本沒有花枝,覺得被騙了!

  於是,小明想了很久之後就問老闆娘:「老闆娘,我的花枝意麵怎麼沒『花枝』呢?」

  誰知道,老闆娘回答:「『花枝』是我的名字啦!」 

[本會訊息]「動物開麥拉」專欄預告 --﹥

推薦:陳瑞賓 (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還記得十幾年前考上動物系的時候,原本自信滿滿的想著,等到上台自我介紹時,只要說出我是第一志願考進來的,一定會獲得大家熱切的歡迎。還在腦中勾勒著大家鼓掌的畫面時,第一位上去了…「我是北X女中某某班,我是第一志願考進來…」心裡想著,嗯,沒關係…。第二位上去了…「我也是北X女中,我是剛那位的隔壁班…」嗯,又是一陣熱烈的鼓掌…接連二十幾位了,沒想到還是「我是XX高中,我也是第一志願考進動物系的」掌聲越來越稀疏,好像習以為常了…嗯,奇怪,怎麼這個冷門,又不知道畢業後能幹嘛的科系,怎麼會有那麼多人熱切的想讀呢?研究動物真的這麼吸引人嗎?

  「動物開麥拉」專欄初次將介紹動物讀物-「動物勉強學堂」。作者張東君小姐正是這麼一位從小為了搶救床下的毛毛蟲不惜跟父母翻臉的動物小姐。雖然,場景搬到了日本京都大學,半夜拿著手電筒追蹤青蛙被情侶誤會追打、在公園林子裡被警察誤會成流浪漢、長腳的蛇…。想多了解研究動物的樂趣與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嗎?敬請期待「動物勉強學堂」!

攝影賞析邀稿 --﹥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請搭配500-1000字左右的文稿,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

自然書寫邀稿 --﹥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