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全文版訂閱 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09-05 (全文版)

 
  本日主題: 自己的高峰會:森林地區住民需要民主參與機制
環境新聞 [環境政策]自己的高峰會:森林地區住民需要民主參與機制
[能源議題]寶馬推出氫動力汽車 成世界高峰會囑目焦點
[生物科技]饑荒與生物安全疑慮 引爆生技食品爭議
[生態保育]美國高山植物自滅絕邊緣復甦
[其他]高峰會報導:週六的街頭將有遊行示威活動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9-05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9-05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8-30
理性關懷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保]舉手之勞做環保-手是最好的購物袋
專  欄 [南非地球高峰會]人物專訪-葉政務委員俊榮 (二)
讀者投書 [讀者投書]對原住民多些尊重吧
活動訊息 [徵求] [活動] [營隊]
本會訊息 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環境政策]自己的高峰會:森林地區住民需要民主參與機制 --﹥

作者:Nat Quansah 博士

  南非,約翰尼斯堡,2002-08-29 (ENS)- 前天在約翰尼斯堡聖斯蒂斯安學院(St. Stithians College)米爾斯禮堂舉行的「世界永續公聽日:森林、原住民與其他仰賴森林維生的住民」,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森林專家與會。多數與會者痛陳:當前的森林政策決策缺乏原住民及其他森林區住民具實質意義的參與,如此並不符合公平、正義與民主原則。

[能源議題]寶馬推出氫動力汽車 成世界高峰會囑目焦點 --﹥

記者 Lauren Kansley 報導

  南非,約翰尼斯堡,2002-08-29 (ENS)- 持續上漲的燃料價格讓許多人夢想著,如果從甲地移動到乙地,只要在水槽裡倒入幾公升的水那麼簡單就好了。寶馬汽車在約翰尼斯堡沙達頓會議中心外展示了新款「零耗油汽車」,從現場吸引的目光看來,這樣的夢想應該不遠了。

[生物科技]饑荒與生物安全疑慮 引爆生技食品爭議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8-30 (ENS)- 來自美國、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官員本週發表聲明,建議南非洲地區受乾旱與饑荒侵襲的國家不要拒絕基因改造糧食援助。這項聲明係回應莫三比克、尚比亞與辛巴威政府最近的決策,這些國家基於對生物科技的憂慮而決定拒絕美國提供的糧食援助。

[生態保育]美國高山植物自滅絕邊緣復甦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8-30 (ENS)- 數年前仍處於絕種危機的稀有小型高山植物Robbins' cinquefoil,在過去20年來的數量成長了三倍以上。美國魚類暨野生物管理局本週宣布將其自聯邦的「受威脅與瀕危植物名單」中剔除,這對該機構而言,是一項極為罕見的保育成果。

[其他]高峰會報導:週六的街頭將有遊行示威活動 --﹥

  南非,約翰尼斯堡,2002-08-30 (ENS)- 為抗議私人企業權力擴張、跨國公司利用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行公關之實,將有數萬名約翰尼斯堡與來自全球的民眾參加明天舉行的「全球行動日」。在明天的高峰會活動中,至少已有13項遊行活動獲准舉行。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9-05 --﹥

  • [生活環境]高屏溪污染求償敗訴 台灣消保會將上訴。發生於民國89年7月間,高屏溪上游遭非法傾倒有毒廢棄物,嚴重污染大高雄自來水質,引發消費者惶恐。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為近兩萬名消費者,向台灣省自來水公司求償23億8千餘萬元,一審遭駁回,台灣消保會3日舉行記者會表示不服判決結果,將上訴討回公道。 (高雄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台南縣安定鄉垃圾掩埋場興建風波愈演愈烈。立委王昱婷3日要求環保署出面解決爭議,並呼籲縣府立即停工;安定鄉掩埋場設置地點鄰近台南市安南區,市府則應主動召開「縣市協調會報」凝聚共識,俟與當地居民充分溝通並消弭環保爭議後,再行復工。市長許添財3日表態支持安南區民反對安定鄉灰渣掩埋場設置。 (台南 中華日 報)

  • [環境政策]賣場限用塑膠袋 規避仍要受罰。公務機關賣場限用塑膠袋已經實施兩個月,不過依法只能盛裝生鮮蔬果的透明塑膠袋卻反而出現濫用的情況,環保署特別提醒商家,如果沒有盡到充分告知消費者的義務,一旦發現有民眾違規使用賣場提供的透明塑膠袋,賣場的負責人還是要受罰。 (台北 公共電視)

  • [環境政策]海洋事務部業務 研考會、交通部意見分歧。研考會規劃的海洋事務部,擬將航政、港務、海上觀光列入業務範圍,引起交通部官員反對。官員指出,像美、加、韓、中等國海洋事務機關的管轄範圍都是以海洋資源、海洋環保為主,商船運輸及商港管理還是由交通或運輸部主管,如將航政與港務納入海洋事務部,將不利政府推動的全球運籌中心、自由貿易港區、海空聯港與國際物流業務。 (台北 工商時報)

  • [土地及水文]台南縣「南瀛濱海國家風景區推動委員會」3日正式成立。委員會執行長陳俊安提出黑面琵鷺、海洋等「S4」南縣濱海四項觀光資源,將爭取民間投資,擴展遊憩多元化。 (台南 台灣新生報)

  • [土地及水文]嘉義縣將向中央爭取白水湖開發列重大投資計畫。嘉義縣東石鄉白水湖遊憩區開發案,原本是為了解決沿海地區地層下陷問題而提出,卻因時空背景及中央態度不明而擱置;嘉義縣長陳明文3日表示,如果能將白水湖開發為全台第一座平原水庫示範區,應可向行政院經建會爭取列入國家重大投資計畫辦理。 (嘉義 中央社)

  • [生物科技]IBM在台設立亞洲首座生物科技研發中心。配合政府國發計畫「兩兆雙星」產業政策,IBM 在亞洲首座生物科技研發中心今天在南港軟體園區正式成立,IBM預計將在3年內投資逾300萬美元。 (台北 中央社)

  • [其他]高雄縣本洲工業區將爭取設置環保科技園區。 (高雄 多維新聞網)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9-05 --﹥

  • [環境政策]朱鎔基在地球高峰會宣佈 中國已核准《京都議定書》。 (約翰尼斯堡 中新社)

  • [生活環境]亞洲最大露天煤礦將變森林公園。88年開採歷史的遼寧省撫順市東西長6.6公里、南北寬2公里、200多公尺深的西露天煤礦是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目前正進行環境整治,最終將把它建成森林公園。 (撫順 中國水利報)

  • [生活環境]昆明市民願治理滇池承擔經濟損失。歷時1年的調查顯示有86.2%的昆明市民願治理滇池承擔相關經濟損失。滇池污染導致工業用水、生活用水、水資源流失及漁業、旅遊、地質等方面的經濟損失達710.28億元,相當於每個昆明市民每年減少670元的經濟收入。 (昆明 中國青年報)

  • [生活環境]深圳整頓採石場促水土保持。水務、國土、安全生產監督、環保、公安等部門聯合對深圳市64家採石場與10家磚廠綜合整治情況進行大規模檢查,涉及安全生產責任制、採面臺階開採、防洪設施、複墾綠化以及創建文明採礦活動等。 (深圳 中國 水利報)

  • [生活環境]茂名建成中國最大水煤漿生產線 環保發電煙塵銳減。應用水煤漿節油代油用於發電的環保專案:茂名熱電廠年產50萬噸水煤漿的生產線開始運作。其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61.7%,排放濃度降低45%;煙塵排放量降低81%,煙塵濃度降低72%。 (廣東 華南新聞)

  • [生活環境]專家建議盡快實施讓農民用小水電代柴燒飯的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 (北京 人民日報)

  • [土地及水文]新疆發現最大泥火山群 36個正噴發。新疆大學發現了位於天山北坡山前丘陵地帶目前中國發現規模最大一處泥火山群。科學學院副院長熊黑鋼說。泥火山口集中在白楊溝鎮附近不到0.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 (新疆 新華社)

  • [土地及水文]首次全程調查揭開世界第一大峽谷神秘面紗。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首次全程網路式地質調查已圓滿結束,為大峽谷地區基礎地質研究、資源潛力評價以及生態環境保護與評價提供珍貴資料。 (鄭州 中新網)

  • [土地及水文]中國未來工業用水存在不足隱憂。中國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坦承,由於受大陸水資源條件限制,未來十年間大陸工業取水量年均增長率將不宜超過1.2﹪,可能影響大陸部份工業的發展。許多城鎮的飲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被迫棄用。 (台北 台灣新生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8-30 --﹥

  • [生活環境]研究顯示:煙霧污染持續威脅民眾健康

  • [生活環境]每人平均海鮮食品消費量降低

  • [環境政策]俄亥俄州托利多市同意改善下水道系統

  • [環境政策]布希擬成立緊急救火基金

  • [能源議題]紐約州電力公司提倡使用電動車輛

  • [能源議題]硝酸鹽會改變湖中砷污染物質的作用方式

  • [生態保育]密西根湖發現外來入侵魚種

  • [生態保育]印雜誌要砍多少樹? 新網站有計算程式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保]舉手之勞做環保-手是最好的購物袋 --﹥

作者:陳瑞賓

  在台灣,不論是到傳統市場或超級市場買菜、去便利商店買罐飲料、在餐飲店買個麵、便當,在路邊攤買個水煎包、蔥油餅,到書店買支筆、買本漫畫、雜誌,在百貨公司買件衣服、飾品……等,不論購買任何東西,幾乎都會拿個塑膠袋來裝。

  根據台灣超商所開出的發票來估計,每天至少就要用掉400萬個塑膠袋。如果再加上超市、量販店和傳統市場……等,每天所使用的塑膠袋,可能超過上千萬個。一天1,000萬,兩天2,000萬,十天就上億,光台灣一年至少就要消耗掉36億個塑膠袋!你能夠想像這樣子的畫面嗎?

  這麼多裝完東西的塑膠袋最後都到那裡去了呢?其中,有一大部份都成了垃圾袋。許多人家根本不買垃圾袋,把購物所得到的塑膠袋拿來當做垃圾袋。只要有垃圾就用大小不一的塑膠袋包起來,無形之中垃圾的包數也增加了。隨手的方便,在無心之中製造了更多的垃圾。環保署至今仍未將塑膠袋列為公告回收的項目,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塑膠袋的數量太大,而回收的成本實在太高。

  也因為塑膠袋實在是太方便了!以至於沒有人肯放棄使用。雖然,有些業者也曾嘗試不提供塑膠袋,贈送顧客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但是,最後卻敵不過顧客每日的抱怨,屈服於大多數人的意見。業者無奈地表示,我們只能做到不讓消資者無限制地拿取塑膠袋。也有人評估改用紙袋的作法,可惜也因為成本過高,以及消費者的習慣,實在難以實行。雖然也有業者開發出可以被光或生物所分解的塑膠袋,但是由於必須在特定的環境下才會緩慢地分解,面對國內多數不見天日的掩埋現況,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焚燒,似乎是消滅塑膠袋的唯一方法了。但是,面對許多二次公害的問題,例如戴奧辛及許多有毒的化學物質…等的產生,實在令人頭痛不已。

  因此,減少塑膠袋的使用,是當下最可行的辦法。對於業者而言,可以採取被動的態度,不要主動給予客人塑膠袋。或是如萬客隆等,直接提供購物車而不額外提供塑膠袋。當然,如果顧客要額外花費來購買塑膠袋,也可達到良好的效果。在國外,確實有許多超市採取這種做法。

  此外,推廣消費者使用購物袋時,也要盡量避免在上面猛打廣告,設計優雅得體的線條、圖畫來吸引民眾索取使用。配合一些贈品或回饋的優惠活動,來鼓勵那些使用自備購物袋的顧客,同時也可讓他們感覺到這樣做是一件有意義也有價值的事。

  真的!舉手之勞做環保!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塑膠袋,即使是額外包裝的紙袋也一樣。十塊錢的飲料,可以拿在手上喝。麵包並不需要一個一個分開來裝,然後再一起裝在一個塑膠袋裡。書、文具,只要放到隨身的手提包或背袋。帶著保鮮盒去買菜,你會發現更容易引起老闆或鄰居的注意與好奇,往往因此有更多意外的收穫!而且也可以省下回家後再重新處理生鮮食品的時間。

  養成攜帶購物袋的習慣,更可以減少塑膠袋的使用量。選擇一個最不傷害地球的方式來帶走心愛物品,而不是留下萬年的垃圾給子孫,是你我共同的責任。

[南非地球高峰會]人物專訪-葉政務委員俊榮 (二) --﹥

採訪整理:江嘉萍
聯合採訪:鄭百評、江嘉萍

前往里約-台灣環保團體聯合會

人物專訪-葉政務委員俊榮(鄭百評 攝影)  1992年是繼1972年之後20年的重大會議,選擇在巴西舉行,當時最先知道此訊息的是民間團體。於是,民間團體便組成「台灣環保團體聯合會」,主要成員來自13個民間團體,同時,他們也以民間團體的身份向聯合國提出申請,前往與會。

  「當時民間團體和政府部門分別組團,前往里約參與盛會,並且各自在當地租了一個攤位,民間團體的攤位號碼比較前面(號碼是300多號),政府部門則比較後面(號碼是500多號)。在某種程度上彼此有互別苗頭的意味存在。我記得當時民間團體掛起請全球朋友跟我們一起廢核四、反核四的訴求,並在租來的攤位上擺置三罐農藥,而且也掛了很多公害抗爭的照片。基本上,那時候民間團體與政府部門是各自各自的,彼此並不尋求協調,例如民間團體在經費部分也不尋求補助、或是議題資訊部分也不交流的交換等,完全民間走民間的,官方走官方的。」葉俊榮提到1992年里約地球高峰會時的情景說道。

  從1992年的時代背景來看,當時民間團體是較具批判式、反省式的,因此在議題的處理方面幾乎都是與政府採取對立的,至少在政策層面上是不同。再加上當時較受爭議性的環境議題便是核能,因此,民間團體與政府部門幾乎是截然不同的立場。「這種情形和許多國家如出一轍,在當年與會的各國中,日本民間團體也是站在批判的角度,批判的原因是,他們認為他們的法律還是不進步;中國大陸則沒有批判;香港也沒有那麼強的批判。這些國家的民間團體會採用批判的態度,大多是因為有重大政策上的爭議,很多都是因為牽涉到核能,所以例如台灣的民間與政府便是在核能議題上有不同的見解。」葉俊榮如此說道。

  「在1992年之前,台灣如果有環保方面的論述,大多來自於解嚴之後對於本土化的要求;在1992年之後,國際的力量進來了。以現在的情形而言,民間團體與政府在能源議題上並沒有多大的對立,政府都已經要推動非核家園了,不再像以前一樣。今天的環境議題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時的大規模設廠爭議很多,例如六輕、五輕等,而今天的情形重大的設廠爭議已經沒有像以前那麼多。」葉俊榮政委將當時與現今的局勢做一對照後表示。

前往里約-官方團的成立

人物專訪-葉政務委員俊榮(鄭百評 攝影)  「那時主要是簽署幾個公約,例如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Agenda 21、森林原則和里約原則等5大原則。那時由於我們並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所以根本沒有辦法締約。」葉俊榮提及。「1992年舉行里約地球高峰會的訊息,是由民間團體最先得知,然後,在透過各種管道,讓政府部門能夠知道。因此,在1992年時,民間團體扮演著資訊提供、資訊促進的功能,促成台灣政府部門前往參與。雖然官方得知訊息較晚,然而官方團的成立,也是意義重大,雖然無法參加官方會議,但即使是參與民間的會議,對於官方早日接觸大環境、在議題的瞭解及掌握,也是有幫忙的。」

  在1992年時,政府部門的步伐比民間團體還要慢的;然而,在2002年,政府部門的步伐是否已經與民間團體同步? (2002-09-05)

[讀者投書]對原住民多些尊重吧 --﹥

作者:鄭廷斌 (看守台灣助理研究員)

  筆者長期從事登山活動,經常有與原住民相處的機會,近日上山勘察又與原住民有較為貼心直接的對話,一些話在心裡實在是不吐不快。

  從過去日據時期的所謂討伐「蕃人」、強迫遷村、集中管理,到後來國民政府時期將原住民傳統居住場所及獵場的山林,強行納歸入林務局及退輔會的管理,自日據時期以迄國民政府的山林、原住民政策,可說是剝削山林,迫害原住民的一頁血淚史。原住民千萬年來與山林相安無事,卻在近數十年來國民政府的砍伐檜木,及官民「協力」的濫墾濫伐下,帶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水旱災、土石流等大自然反撲,而原住民在忍受近一世紀的的家破人亡後,也發出了從「還我土地運動」到今天的「傳統領域、自然主權」的一波波怒吼。

  原住民天性豪爽、熱情好客、沒有心機,但是這些優點卻成為漢人巧取豪奪的致命傷,不論是政府機器侵占其傳統領域。平地人利用人頭或以不合理的方式侵占、承租土地,甚至一些學者教授利用原住民成就其學問事業,而今天原住民已淪為低階層的勞工、挑夫及苦力,甚至比外勞還不如,雖說今天的法律對原住民的保障已有些許的改善,但整體看來,憲法所保障的「平等」,依然只是一個唬人的笑話而已。每次一有山難、山林火災或林務單位的入山調查,以及一般民眾的登山健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利用原住民過人的體力、及山林知識來達成任務,而事過境遷,他們又迅速的被社會大眾所遺忘。

  平地人至山上墾植及旅遊,遇有狀況尚有路可退,而山地則為原住民的身家性命之所繫。今天的國家公園在保育上的確是有它的一定成果,但這些傳統上為原住民居住及獵區所在的國家公園,是否有考慮、照顧到原住民的生計呢?

  以預備成立的「馬告檜木國家公園」為例,政府是否有確實的在各鄉鎮真正和當地的原住民溝通協調,聽取其心聲及瞭解其困境與所需呢?所謂的「共管」,政府有確實的計劃培訓當地的原住民,提供其一定的保障及工作機會嗎?所謂「計劃中的一定比例原住民公務員」,那可能只是一些空降部隊及一些不能代表原住民的原住民,政府若真有誠意為何不先在玉山、雪霸及太魯閣先實施共管,及做出些可讓人信服的成果出來,而非畫一個看不見的大餅。

  原住民要的只是一個真正的尊重、了解,彼此互相體諒學習,這事實上也是各族群及當今政治所需學習的,而只可惜這些學校教的最基本道理,就是有太多人學不會,不要說原住民憤慨,連我這個漢人都看不下去。

[徵求]台灣森林百景網路票選活動開始作品徵件 --﹥

  時 間:即日起至9月15日止
  地 點:網路
  主 題:森林景觀、森林植物、森林動物
  主 辦:農委會林務局、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

  台灣森林有多美呢?森林百景網路票選活動將帶領大家一起來發現台灣森林之美!

  相信已有很多人走訪台灣各地的森林,觸及到她最美的那一面並留下記錄為之珍藏!何不藉此機會展現出來?與大家分享!!

[活動]就是自然JUST NATURAL-黃一峰暨荒野自然藝術創作家聯展 --﹥

  時 間:9月14日-10月5日
  地 點:太平洋文化基金會藝術中心 (台北市重慶南路3段38號B1)
  展出者:黃一峰 (自然創作家)
  主 辦:太平洋文化基金會 02-23377155轉121、
      荒野保護協會

  在環保意識抬頭的今日,有關生態方面的自然創作蔚為風潮。落葉、枯枝種子、果莢....這些常見的自然物如何幻化成充滿自然意境的藝術作品呢?其實,大自然給予人們的種種記憶,原本就深藏在你我心中;只要發揮心靈深處對大自然關愛的心與想像力,水溝邊的一顆小石頭、公園裡的枯枝落葉、甚至是行道樹飄落下的種子,都可以引領我們發揮想像,作為自然創作的素材。邀請所有喜愛自然的朋友一起重拾自然的美好,尋回熱愛自然的赤子之心。

[營隊]2002年MOA自然農法推廣志工培訓營 --﹥

  時 間:10月12-13日
  地 點:中興大學農業試驗場 (台中縣霧峰鄉吉峰西路68號)
  報 名:至9/30日止
  主 辦: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
  聯絡人:李美雲 電話: 02-27814164轉252
      E-mail: tammy03122001@yahoo.com.tw

  「MOA自然農法」的理念與作為上,建立起人(產業)與土地之間和諧共存的關係,其企圖發展出一套兼顧自然生態環境的農業生產方式,應予有效推廣,以促成具有土地倫理觀的農業活動和政策,達成保育自然生態的目的。簡言之,本階段推廣志工培訓的目的如下:

  1. 正確引導消費者對於「有機農業」與有機農產品的認識。

  2. 加強宣導與落實「有機農產品驗證制度」。

  3. 發展「農村導覽員」的養成機制,賦予農業旅遊深厚多元的意義與功能。

  4. 培養田野調查的基礎能力,建構未來「農村讀書會」的雛型,進而發展出結合在地農村青年的團隊,形塑一個自發性農村運動的蘊釀空間。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