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全文版訂閱 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09-13 (全文版)

 
  本日主題: 國家永續發展 除了計畫 更要行動
知性專題 [自然生態-烏來]福山∼福山∼ (上)
環境新聞 [環境政策]國家永續發展 除了計畫 更要行動
[能源議題]澳洲國家公園鈾礦開採無望
[環境政策]傳統製氯技術淘汰後 歐盟將面對庫存汞的問題
[環境政策]布希野火管理政策公聽會上 正反雙方舌戰激烈
[環境政策]軍事行動破壞環境案件 國際刑事法庭起訴的可能性不大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9-13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9-13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9-06
國際環境新聞掃瞄:2002-09-06
專  欄 [南非地球高峰會]由理念到行動:政府應將兆元基金投資永續發展
[我們的島]如果沒有921
[黑潮觀點]海邊游泳
活動訊息 [演講] [活動]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更正啟事
千呼萬喚始出來-線上捐款重新開跑了!
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線上刷卡捐款

[自然生態-烏來]福山∼福山∼ (上) --﹥

作者:王茜穎 (台大自然保育社福山小組)

  福山村在烏福路的盡頭。對我們來說,那意味著從台大校門口騎著ㄅㄨ ㄅㄨ出發,在羅斯福路上吸夠40分鐘台北市最精華的廢棄和煙塵、穿梭在每五百公尺一站的公車夾擊、龐大而變幻莫測的機車陣、心情不好的狂飆駕駛中的夾縫-直到,右轉彎進新烏路。蜿蜒的山路,涼涼的空氣中有著夜探的味道,常常飄著小雨。狂飆上一個半小時,對四個月前的我們來說,簡單說,就像天邊。現在,我們每個禮拜跑上兩次。

  話說我們第一次進到福山村,是今年二月初烏來櫻花季。因緣際會,認識了對福山村很熟悉,而且熱愛福山的劉小蘭小姐,接下了櫻花季福山解說員-第一次的任務。我們住上了一個禮拜。那是我們第一次仔細觀察這個南勢溪源頭的山村。

  四百來個人的福山村,座落在胃溪(哈盆溪),烏鴉溪(札孔溪),懶惰緩慢的溪(大羅蘭溪)三條河的匯聚河邊,南勢溪的上游,那是大台北地區水源的原鄉。環抱它的山系-北插天山系、太平山系、雪山山系,拜水氣匯聚的濕潤,孕育有豐富的森林和活潑的生態相-抹布般飛翔的飛鼠、巨大卻能在山林間穿梭自如的山豬、台灣藍鵲等等。同時,這片山川也是養育過去福山村的泰雅傳奇的命脈,還有未來生活的依歸。

  住在這裡的泰雅族人,是從三個山頭的那一邊慢慢遷移過來的。來自包括南投、桃園、宜蘭等地。現在,村子裡住著四百來個人,大部分是泰雅族人,也有漢人、布農族人、阿美族人等等。有1間警察局、1間教會、50來個小朋友的福山國小(還有幼稚園)、3∼4間小小的雜貨店、5∼6家民宿、3間養鱒場、47部卡拉OK-都沿溪畔旁生活。

  福山村有很恬美的感覺,但是,村裡的狀況並不好。福山的居民,有的是公務員、學校老師、工友職員、警察-都是令人豔羨的職業,是爸爸媽媽最常對小朋友碎碎念的期望。有的開了小雜貨店,那是小朋友跟我們最常流連的地方;有的開了民宿和養鱒場,當然,那需要很大的資本,算是福山的金字塔尖端;更多的人是到外地工作,在溫泉區洗掃、廚工、公路邊的除草算是肥缺、一些工程等零工;有的離家很遠很遠。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辦法有好一點的經濟狀況,有些人還欠了健保局一屁股債。雖然如此,從他們高昂歡樂的卡拉OK歌聲,可以發現他們依然樂天。

  福山很遙遠,偶而有些登山客或是兜風的遊客,但並沒有為這個社區帶來太多的幫助,有時比較多的,反而是垃圾,或是,不安。

  對於這樣的情形,有些人開始覺醒。最先是一些民宿業者、地方仕紳、學校老師等。但是,地方派系紛擾,人際關係縱橫複雜,利害關係、合作誠意問題,在櫻花季落幕後,這些「合作」也一併結束。 (2002-09-13)

[台灣新聞-環境政策]國家永續發展 除了計畫 更要行動 --﹥

記者 鄭百評 報導

「國家永續發展行動計畫」研討會(鄭百評 攝影)  昨天各方學者、專家、民間團體、政府官員齊聚一堂,為國家永續發展政策腦力激盪,會中除了討論未來政府在永續發展政策的方向,更將實際編列預算執行,與會者除了希望台灣能在永續發展做出具體成果,呈現在國際舞台上,更多人共同的希望是趕快將想法付諸行動,「去做就對了!」一位與會者大聲地說。

  這場「國家永續發展行動計畫」研討會是由行政院長擔任主委,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主辦,分為兩個場地、8組分頭進行討論,從永續願景、國際環保、國土資源、健康風險、資源與產業、生活與生產、生物多樣性、永續教育討論國家的永續發展政策。會議重點不在宣示永續發展的重要性,而在於如何將政策化為實際行動。行政院政務委員兼永續會執行長 葉俊榮表示,聯合國21世紀議程的4大面向、共分40個章節其實是一個環環相扣的正方體結構,而永續會27位委員分成8個組則是隨國內環境做適度調整。

  民間團體建議,政府所有的政策應依永續發展的原則來制定,在推動國際環保不要因現況而自我設限,應更積極的參與國際環保組織,並強化實質接觸與經驗交流,在國際環保事務人才培育上則需注意延續性與世代交替。企業應認識環保產業為一龐大商機,值得投入發展,政府也應促進企業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行動,而且也應邀請地方政府加入政策討論。在生物多樣性方面,則應訂出具體、可實踐的目標,與民間團體建立共識與伙伴關係,並擴大民間團體的參與。

  在擴大公眾參與上,大部份人都肯定政府的誠意,但仍有與會者認為政府應在決策早期就邀請民間團體加入討論,而不是到最後即將定案才請大家來表示意見,也有人認為這份行動計畫顯然只是整理現有行政部門各自的資料,在思想上仍然沒有跨越與進步,一位媒體記者形容,就像上頭的人叫下屬跳,下面的人跳是跳了,但卻是在原地跳,而不是往前跳。21世紀議程協會秘書長許主峰表示,他將邀請民間團體在最短時間共同商議出民間版的「國家永續發展行動計畫」,傳達民間真正的想法。

[能源議題]澳洲國家公園鈾礦開採無望 --﹥

  澳洲,雪梨,2002-09-06 (ENS)- 自從澳洲原住民清楚地表達反對立場以來,原住民與環保人士即不斷向礦業鉅子Rio Tinto公司施壓,希望該公司放棄在澳洲國家公園中心地帶開採鈾礦的計畫。看來在經過多年的抗爭後,這項在卡卡度國家公園內的雅比路卡(Jabiluka)鈾礦場開發計畫,在未經米拉爾族(Mirrar)的同意下,Rio Tinto公司將不會貿然逕行開挖。

[環境政策]傳統製氯技術淘汰後 歐盟將面對庫存汞的問題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2-09-06 (ENS)- 歐盟執委會發表新報告警告,在逐步淘汰舊式製氯技術的同時,歐盟必須編列3.3億歐元(約3.24億美元)的經費以安全處置過剩的庫存汞。執委會表示,儘管淘汰的時程表尚未定案,但距離最後一家工廠停轉之時,「至少還要十年」。

[環境政策]布希野火管理政策公聽會上 正反雙方舌戰激烈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9-06 (ENS)- 美國眾議院小組委員會今天針對布希提案的新法「健康森林行動計畫」召開聽證會,參加者包括了救火專家、環保人士與政治人物。幾乎所有的發言者皆同意,為了降低發生毀滅性大火的風險,對國有林地施以若干疏伐的措施有其必要性;然而,對於實施疏伐的具體做法,與會者卻鮮有共識。

[環境政策]軍事行動破壞環境案件 國際刑事法庭起訴的可能性不大 --﹥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9-09 (ENS)- 在一份準備提交美國「軍方環境政策協會」的新報告中指出,國際刑事法庭 (ICC)不太可能對軍事行動造成的環境犯罪案件採取起訴行動。對於軍事行動期間造成的環境破壞,新成立的國際刑事法庭是否有可能要求相關軍職人員或行動簽署人負起刑事責任?上述問題正是這份報告所探討的。(編按:國際法庭於今年7月1日成立於海牙,美國並未簽署條約成為會員國)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9-13 --﹥

  • [環境政策]北縣府將要求核一、核二廠核廢料倉庫停工。針對核一、核二廠核廢料倉庫工程案,縣府認為台電公司雖取得特種建築物許可,卻未尊重地方政府施工管理權,消防、防災計畫也未完成備查程序,近期將要求核廢料倉庫立即停工。 (台北 中時)

  • [生活環境]蘆竹平鎮地區11多公頃農地重金屬污染。環保單位調查發現,桃園縣內平鎮、蘆竹地區,共有11公頃多的農地遭銅、鋅、鉻、鎳、鉛等重金屬污染;環保局已採取管制,將農作銷毀並將以2年時間進行農地整治。 (桃園 中華日報)

  • [生活環境]雲林縣打造雲林綠大地公園。雲林縣政府今天邀集台糖公司與鄉鎮市公所研商,計畫在斗六市大學路旁的台糖公司大潭段土地闢建「雲林綠大地」,藉著整合地方資源,共同營造一個國家級綠色公園廣場。 (雲林 中央社)

  • [生物科技]C型肝炎新藥研發有突破。國家衛生研究院透過老藥新用、健康食品萃取,及從國外授權引入等策略,推動國內生技製藥發展,且在C型肝炎、糖尿病及抗癌藥物的研發上,獲得突破性進展。 (台北 工商時報)

  • [生態保育]北縣破獲玳瑁墳場。台北縣農業局在永和破獲一座規模龐大專門製作玳瑁飾品的非法工廠,查獲3000多件各式各樣的玳瑁飾品。 (台北 華視)

  • [生態保育]台灣保育觀念重洋輕本土。政府單位投入龐大經費保育非台灣特有種的櫻鱒,而數量稀少的台灣特有種何氏棘魚卻未列入保育,值得國人省思。 (台東 中央社)

  • [能源議題]經濟部楠梓加工區回收資源績效亮麗。經濟部加工出口區楠梓園區多年來積極推動資源回收作業,成果豐碩,預估今年整體回收效益約可達新台幣600萬元。 (高雄 中央社)

  • [其他]法布爾昆蟲記全集在台推出。遠流出版社今翻譯推出10冊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鉅作「法布爾昆蟲記」全集,希望展現科學文學特色,也能讓國內民眾了解法布爾並進而啟發對昆蟲研究的喜愛。 (台北 中央社)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9-13 --﹥

  • [環境政策]防治大氣污染 北京將實施電採暖優惠政策。北京以低鋒用電每度2毛的優惠政策促使民眾放棄使用燒煤取暖。 (北京 北京青年報)

  • [生活環境]江蘇啟東市加強漁民船廢電池回收管理。啟東500多艘漁船年消耗上百萬顆1號乾電池並常年累月拋入大海,其中汞、鎘、鎳、鉛等重金屬污染海洋生態環境。因此啟東市對出海的每艘漁船由專人負責明確回收廢舊電池任務。 (江蘇 中國環境報)

  • [生活環境]裝修污染致118幼兒染病 專家提醒應通風3月。不少公共場所、家庭、學校在裝修後會殘留下甲醛、苯等揮發性有害物質,專家指出最好通風3個月以上再搬進去住比較好。9日廣州一家幼稚園便因裝修使118幼兒集體感染皮膚炎。 (廣州 南方都市 報)

  • [生態保育]內蒙古重拳出擊打擊非法捕獵販賣百靈鳥。內蒙古森林公安部門近日(孵化期)破獲捕獵販賣百靈鳥案件166起,處理違法人員152人,放飛百靈鳥1萬2千多隻。 (呼和浩特 人民網)

  • [生態保育]豪沃村野豬為虐 廣西林業局批准適當圍捕。 (廣西 新華網)

  • [土地及水文]湖北水資源不豐 乾旱危害加重。「湖北省乾旱發生規律和對策研究」報告指出剛擺脫洪水威脅的千湖之省湖北的水資源其實並不豐厚,乾旱造成的損失日趨嚴重。 (湖北 湖北日報)

  • [其他]能源利益逐漸主導中國外交政策。隨著原油進口量不斷攀升,北京當局透過種種政治手段確保能源供應的安全,資深官員利用私人管道介入能源買賣,中國對石油供應區域國家的外交政策幾乎由能源利益主導。 (臺北 工商時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9-06 --﹥

  • [環境政策]參議院通過法案 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溫度計

  • [環境政策]芝加哥市府控告油漆公司與製鉛業者

  • [生活環境]華府空氣污染嚴重 民間團體擬提告訴

  • [能源議題]核管會公佈最新版安全措施實施要點

  • [生活環境]反恐與天然災害防制工作實為一體兩面

  • [生態保育]保護國際間海龜棲地 參議員提法案

  • [生態保育]外來斑紋貽貝入侵維吉尼亞州

  • [生物科技]重要經濟樹種拉布拉利松(loblolly pine)實施基因改造

國際環境新聞掃瞄:2002-09-06 --﹥

  • [環境政策]泰國:「瀕危物種貿易國際公約」(CITES)調查團體抵泰 將加強查緝老虎私梟

  • [生態保育]象牙海岸:拯救西非瀕危黑猩猩 緊急行動計畫出爐

  • [生態保育]烏干達:國家公園管理當局獲贈2輛新車 協助公園巡守工作

  • [生態保育]挪威:挪威生物學家主張對威鯨「凱哥」(Keiko)執行安樂死

  • [生態保育]加拿大:失怙虎鯨Springer重回家族懷抱

[南非地球高峰會]由理念到行動:政府應將兆元基金投資永續發展 --﹥

作者:謝和霖 (看守台灣助理研究員)

JOHANNESBURG SUMMIT 2002  於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地球高峰會已於9月4日結束,會中通過了「執行計劃」;由於某些國家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而刪除了原草案中的多項具體實施目標與時程表,因而引起環保人士的失望與不滿。不過,這次高峰會所要傳達的主要訊息,仍可從該「執行計劃」透露出來,即大會希望各國不要只是把永續發展當做議題而已,而是要即刻採取行動,扭轉持續惡化的環境;否則地球很難再撐上幾個十年。

  自1992年里約高峰會揭櫫「二十一世紀議程」以來,各國對該議程中所要處理的環境、社會與經濟問題,大多只是掛在嘴邊說說,真正往永續發展前行的國家寥寥可數。十年後的今天,許多國家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為社會與經濟的穩定埋下了變數,而同時人類活動對大自然的衝擊持續上升,現今人類所面臨的危機,絕不祇是經濟蕭條而已。

世界正因資源匱乏而沉淪

  自1992年到2001年間,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9%,其所造成的溫室效應,已使現今世界各地的乾旱與洪患的次數與強度加劇;而溫室效應所造成的海平面上升,更是威脅著世界各地沿海居民的生存。而自1980年代起至今,天然林面積急劇萎縮,其損失面積相當於一個印度的面積(編按:印度面積為329萬平方公里,相當於91個台灣大小)。

  工業國家的木材需求,造成發展中國家的非法伐木,不但加快了溫室效應的腳步,也造成了生物的滅絕,更使得依賴森林中生物多樣性生存的原住民生計受到威脅;森林消失所導致的水土保持之破壞,與氣候變遷導致的降雨不均,加上水資源管理的不善,使得某些地區的居民飽受洪水與土石流的威脅,而某些地區又由於數年乾旱而缺糧,尤其是非洲缺水國家的人民,原直接依賴土地維生,當土地成為一片荒瘠,手邊又無餘錢,如何不飢荒?全球的貧富差距如何不擴大?

  現今世界的景象是,工業國家自第三世界巧取豪奪資源而創造了財富,卻留下當地民眾獨自面對資源耗竭後的貧困生計。賴大地維生的第三世界子民知道,這個世界正因資源匱乏而慢慢沉淪,而工業國家的人民則因地域區隔與都市生活的不虞匱乏,而依然過著過度消費的生活,並因工業的大量生產與成本外部化,而廣泛地污染了寶貴的土地,破壞自然生態,使得後代子孫連要求自給自足的機會都成枉然。

  這世界的相互依存度遠高過我們的想像,我們所作所為的影響層面也超過我們的想像。永續發展對我們不應只是口號,而是應以之為中心的思考原則,來發展出經濟、社會與環境的整合政策,並即刻採取行動。日前陳總統提出希望籌措兆元台幣的基金來振興產業,仍不脫舊政府經濟掛帥的思維。我國經濟問題相對於環境問題可說是小巫見大巫,政府不應以放大鏡將經濟問題擴大,而長期忽略其他正威脅國人生存的問題,更不應等聯合國會議結論出來後才亦步亦趨,甚至敷衍了事。這兆元基金若能投資於永續發展上,則我國才能步上永續發展之途。

[我們的島]如果沒有921 --﹥

作者:張岱屏

  有一些社區,在九二一的三年之後,還是跟之前一樣… 
  但是,也有一些社區,三年之後,卻萌發了新的生機。 
  一樣的九二一,為什麼,有不一樣的結局? 

  埔里鎮的桃米里在九二一之前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小山村,當地人稱為『挑米坑』,為什麼叫『挑米坑』呢?原來,在南投埔里的南方有一做挑米山,在很久以前,埔里對外交通還不方便的時候,埔里的人要挑米到水里去賣,都要經過挑米山這個地方,而山腳下這個休息歇腳的地方,就叫『挑米坑』。 

  挑米坑最主要的產業是種植麻竹筍,過去竹筍極盛的時期,挑米坑一天的產量就有一百多公噸。然而,五、六年前竹筍加工廠紛紛外移,農會停止收購之後,產量滑落到一天四、五公噸,挑米坑像許多其他的農村一樣,年輕人口外流,老一輩也不知未來該何去何從。而作為埔里邊緣區域的桃米里更承擔了邊陲地區的宿命,成為埔里垃圾場、廢土場的所在地。

  然而,九二一地震,卻改寫了桃米里的命運。 

  九二一地震時,桃米里有六成的房屋倒塌,災情嚴重。當時桃米里里長黃金俊主動找新故鄉基金會合作,希望能為社區的重建找到一個方向。在災民的安置工作告一段落之後,新故鄉與當地居民開始重建的第一步,不是大興土木,而是從「護溪」開始。「桃米溪是我們經濟的命脈嘛,我們靠這條河流依附生存。」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廖先生說。透過護溪的活動,漸漸將社區居民組織起來,此時新故鄉也委請外地的老師開設一系列課程,推動農業轉型的工作。

  民國八十九年五月,新故鄉基金會委託集集特有生物中心秘書彭國棟到桃米里作生態調查,彭國棟說:「我進這個社區做了三四個月的勘查,那這樣一調查不得了你知道嗎,在那麼一個才十八平方公里的小社區裡面,我們竟然發現很多種蛙類、鳥類、蜻蜓,以台灣29種蛙類裡面來講,光是在桃米里就發現了十九種,所以桃米還保存了很好的棲地、很好的自然資源,這在台灣是非常珍貴的。」彭國棟接著在社區裡面開設一系列生態教育的課程,教導社區居民認識青蛙、蜻蜓以及各種植物,居民也在這個時候發現,原來挑米坑有這麼多寶藏。而生態村的雛形也在此時慢慢勾勒出來。

  現在到桃米坑,你可以看到居民就地取材,利用竹子搭建的河邊自然步道,別具特色的水生植物園區、栽培本土樹種的苗圃、由廢耕的芋頭田營造的生態池,這些都是桃米居民兩年自主營造的成果。不過,要經營一個生態村這樣還不夠,專業的生態知識才是永續經營的保障。在彭秘書的規劃下,桃米里有一套獨步全台灣的解說員認證制度。要成為桃米里的生態解說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通過筆試、戶外考試、幻燈片考試等重重的考驗,一年多來桃米里只有九位解說員通過認證,在最近的一次植物解說員認證考試中,二、三十位學員中最後只有四位通過認證,考試老師彭國棟說:「桃米生態村要有一定的水準,解說員的專業很重要,可不能給人家一踢館館就垮下來了。」 

  如今,挑米坑的媽媽從家庭主婦變成蜻蜓專家,竹筍工廠的老闆也成了青蛙解說員、筍農變成了民宿老闆……一連串的改變,正在桃米里發生!

  「以前種麻竹筍比較辛苦,現在經營民宿人比較不會那麼辛苦,而且認識很多人;做這個生態產業對桃米里整個村的人都很好,不要想太多,最起碼有飯好吃,不用到外面求生。」現在經營民宿的損農官家億說。

  「我覺得我很幸運的是,因為九二一讓我有了另一個新的不同的生活。因為以前只有家庭,但是現在不是啊,我可以面對很多不同的人!」蜻蜓組組長劉媽媽說。

  因為九二一,桃米里有了一連串的改變。三年來,桃米里的經驗在重建區劃下了一個”綠色的驚嘆號”。然而,這樣的驚嘆號是否能擴散到更多更多,仍然在重建(重見)的路途上,尋找方向的社區呢?

[黑潮觀點]海邊游泳 --﹥

作者:廖鴻基

  炎炎夏日,冷氣房、電腦前工作了一整天後,終於酷陽西斜,該是出門活動活動筋骨的時候了。曝曬終日的地表還氤氳散熱,跑步呢,幾步路就一身糊嗒嗒汗水,這個季節跑步並不合宜;游泳嘛,這季節的游泳池仿如在菜市場游泳像是在大型公共浴塘裡泡澡。

  海邊游泳好了,海裡頭戲水寬闊自在多了。當然,野外游泳安全顧慮得特別周到。

  這天微浪,脈湧和緩擁推,是個適合海邊游泳的海況。

  戴上蛙鏡越過一波浪峰後,我憋氣彎了個身潛下海床。花蓮海床陡降,就在拍岸浪濤破碎處都有將近三公尺深。身體俯貼海床,這是海邊游泳的樂趣之一,我耳膜上叮叮錚錚響著灘緣千百顆卵礫受浪滾動發出的碰撞聲,這聲音和空氣裡聽覺不同,空氣裡的聲音感覺隔著距離,如隔鞋搔癢,海水傳聲快而直接,這叮叮錚錚如千百顆卵礫紛紛在耳膜舞台上輕盈舞蕩。

  浪流如風底搖籃湧動不息,放掉陸岸的僵硬身體隨浪流漂動,俯貼海床的身子竟然輕盈如葉片飄起,如空中的紙飛機被風牽著走。浪湧將我往岸上推,我俯視海床上如飛翔巡視水域大片累卵疆土。岸緣的卵礫受浪不停翻滾,篩選再篩選、滔洗再滔洗,卵礫一顆顆如淨了身潔淨參差,石紋如絲、如斑、如瀑紛飛,石色繽紛,黑澤、灰漬、白光、綠泥、紅粉……全都浸淫在沉藍光絲裡漂搖……這個世界裡我的情緒順著流水平靜,我的身體梳過水流飄成藍光底漫飛的夢。

  上衝勁道漸漸疲乏,我的身子像射出的箭緣著海床滑行到了強弩之末。衝向陸岸滑翔到了一個沉靜高點,無聲的高潮點。回流的浪沒讓這場夢有醒轉的機會,夢絲牽扯立刻又拉我滑翔回到海裡。

  如此往復不息,如陸岸與海洋間一場沉靜的擺蕩,一場不息、不醒的夢。

  干擾這場夢的是水母,牠們透明果凍似的,形形樣樣,有標準香菇型,長鬚型,含著果核的方塊組合,長條的,立體堆疊的……牠們都是長刺的玫瑰,牠們一點也不畏怯如我這麼一條大魚飛靠過來,碰上了就螫。其實也不打緊,水裡看過牠們的美麗換皮膚上的一點刺疼仍然值得。即使上岸後腫癢個幾天,也都會是邂逅這場美麗的一點紀念。另個干擾的是需要呼吸,沒辦法,飛翔個一趟就得浮出水面換氣。

  換個玩法,俯貼在海床上兩手攀住一顆大石塊不再飛翔,海流上推,石塊為支點,身子旋轉,兩腳自然漂向灘岸如風尾彎腰的芒草;離岸回流的潮浪來了,身子順流一百八十度半圈逆轉,頭朝灘岸兩腳漂向大海。身體成了海床上的「水流指北針」,轉來轉去都是頭部逆流,轉來轉去最後終是身子與海岸線垂直。我俯貼在水底想著,膠筏在大浪時若要衝浪上岸,掌舵者得隨時讓筏身與海岸線保持垂直,若不小心筏身打橫,沒兩下筏子就翻了。我想我會是一艘好船。想想不對,好船應該始終浮著不會俯貼在海床上。

  每次到七星潭海灣游泳好像都會因不同海況而有新鮮、新奇的樂趣,應驗了「海洋總是不停給人驚奇」這句話。上岸後,陽光還掛在西天山嶺,泡過海水的身子感覺這年的暑熱好像已經過去,灘上卵礫乾燥留著日曬暖和,身子俯貼在卵礫灘上,熱烘烘的舒暖感從上、從下、從天地罩裹著我泡過涼水的體溫,我近乎奢侈的,貪婪的享受灘上溫暖的擱淺。我想,會不會這是海豚擱淺的原因之一。

  側過臉望著海灣盡頭鬱藍聳立的清水斷崖,我想,如果花蓮沒有這片海,我還會喜歡這裡嗎?我也想,如果台灣沒有這片海,還稱得上是寶島嗎?

  晚上,住在北部和南部的朋友先後打電話來,我和他們聊起傍晚海灣裡游泳的事。意外的是,他們先是對海邊游泳這件事表示驚訝,然後對於能夠這樣被海浪玩表示羨慕。是嗎?我腦子一時轉不過來,他們沒有海嗎?他們不到海邊游泳嗎?

  他們說,除了小時候曾經去過海水浴場游泳,他們離開海邊已經很遠。第一個理由是海邊不乾淨、海水不乾淨;第二個理由是怕海。

  掛了電話後,想了想,台灣能夠游泳的海邊或能夠在海邊游泳的人好像剩下不多。

本文原刊載於台灣日報副刊<非台北觀點>

[演講]關渡的螃蟹生態講座 --﹥

  時 間:9月14日(六) 下午2:30-4:00
  地 點:關渡自然公園 (台北市北投區關渡路55號)
  講 者:許財
  主 辦:關渡自然公園 02-28587417

  在「關渡的螃蟹」講座中,許財老師將介紹最近颱風後出現在關渡濕地的字紋弓蟹的迴游性生態,將透過精采的蟹類幻燈片,帶您進入關渡螃蟹家族的世界,機會難得,請勿錯過喔!(免費參加)

[活動]922國際無車日/2002臺北腳踏車節 --﹥

  時 間:9月22日(日) 上午7:30-下午2:00
  地 點:台北市 (林蔭大道-大佳河濱公園)
  主 辦:臺北市政府交通局、財團法人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

  為響應國際無車日,推動大眾運輸優先觀念,鼓勵民眾使用大眾運輸工具並利用步行、腳踏車等接駁,改善空氣污染,促進都市永續發展,臺北市政府交通局於去(90)年9月29日原訂舉辦「929無車日/台北巨龍-起跑奔騰」活動,後因917納莉風災之影響而取消。 

  今(91)年9月22日適逢星期假日及本市公共腳踏車設置兩週年,交通局訂於當日舉辦「922國際無車日/2002臺北腳踏車節」活動,希望透過市民共同參與腳踏車騎乘及慢跑等活動,讓市民思考如果我們的都市汽車、機車少一些,都市的環境變化與提昇,改變市民運具選擇的觀念。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如果沒有921 --﹥

  播出時間:9月16日(一) 首播晚間10:00-11:00
       9月17日(二) 重播上午10:00-11:00
  播出頻道:公視

封面故事 【如果沒有921】

  九二一至今三年了,然而,重建的腳步有快有慢。有的社區三年來沒什麼改變,有的社區卻呈現出一番完全不同的桃米社區是埔里鎮南邊一個小山村,因為位於埔里邊陲,成為垃圾場與廢土場的當然之地。地震三年之後,桃米里卻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態村」、發展生態旅遊的好所在,原本的農民成為生態解說員,這個轉變是怎麼達成的?

  桃米坑的阿伯說:「如果沒有九二一的話,桃米可能還是跟以前一樣,因為九二一,我們才有了不一樣的生活。」 

看守台灣 【大滅蚊】

  在台灣絕跡了四十年的登革熱, 十五年前卻因為解嚴而敗部復活。隨著年初乾旱以及隨之而來的春雨, 登革熱病媒蚊今年又在高雄地區蔓延開來....... 

[本會訊息]更正啟事 --﹥

  本刊9月9日環境新聞【保護海洋須遠從內陸著手】,文中提及「稱為『從污水到淨水』的行動計畫」,原翻譯有誤,正確翻譯應為「稱為『從溪流到海洋』的行動計畫」,特此更正。

[本會訊息]千呼萬喚始出來-線上捐款重新開跑了! --﹥

  許多關心協會的朋友,常向我們反映捐款的繁複與不便,為解決這問題,這段時間來,協會投入了大量行政能量,以提供關懷協會的朋友一個方便安全的捐款管道!在長達數月的公文往返與溝通協調中,工作人員嘗盡了商業競爭下的種種辛酸,只因協會是「公益團體」,並非政府單位,亦無企業、金主或知名人物在背後支持。 

  事實上,協會主要是仰賴捐款的支持,才能不斷提供豐富的環境資訊與可隨時查詢的資料庫;而電子報發刊兩年以來,已促使更多的公部門、媒體與民眾關注環境保護與自然保育的事務。我們珍惜這難得的成果,同時亟需您的點滴支持,讓工作人員在付出心血投注公益時,仍能維持基本所需,才有更多的能量持續推動公共議題。請跟我們一起為推動環境資訊交流,建立人與自然合諧的關係而努力。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