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全文版訂閱 資料檢索2003年生態月曆義賣活動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11-08 (全文版)

 
  本日主題: 華盛頓公約屆滿30週年 穩定的經費來源為主要議題
知性專題 [草山之旅]牧場、戰場和旅遊地的歷史對話(五) 演化中的植被生態系 (下)
環境新聞 [生態保育]華盛頓公約屆滿30週年 穩定的經費來源為主要議題
[生活環境]水泥建築入侵保護區 義大利生態之瘤
[生活環境]興建波多馬克河跨河大橋 恐無益於華府交通問題
[環境政策]阿拉斯加州長不服紅狗礦場裁決結果 已對最高法院提上訴
[土地及水文]美國阿拉斯加發生強震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11-08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11-08
專  欄 [黑潮觀點]翻車魚
讀者投書 [讀者投書]有「生態觀光」的招牌 不一定就是好的
活動訊息 [演講] [徵求]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感謝參與網路釣魚活動及道歉啟事
「動物園家族電子報」開放訂閱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線上刷卡捐款

[草山之旅]牧場、戰場和旅遊地的歷史對話-擎天崗、石梯嶺、頂山步道之旅 (五) --﹥

作者:陳世一

◎演化中的植被生態系 (下)

雙扇蕨  「我們不能從眼前我們可以看到的一切去解釋這片樹林,或許,我們該想想這片土地的過去歷史,它到底曾經長什麼樣子呢?說不定這裡曾是一片森林,可能被人放火燒了,也可能樹都被砍光了,可是,如果這裡曾經是一片森林,地底下應該有許多種樹木的種子才對。」

  女兒迫不及待的說:「我知道了,那些種子在地底下並沒有死,而在等待適當的生長機會,可是,後來這裡牧牛時,牛的蹄不斷踐踏,所以它們也長不出來,長出來的嫩芽也剛好被牛吃掉,所以,一直沒有機會,直到牛群減少後,這些種子才有再度生長的機會。」

  「還差一點點,其實,如果森林大火的話,很多種子也會被燒掉,可是,落到山谷中的山溝的種子則最安全,因為很潮濕,火就燒不到。於是,我們看到的一般森林火燒地被破壞後,第一個到達的植物幾乎都是五節芒,因為它的種子隨風而來,傳播速度和效率都最快,而後,山谷中的山溝則是這片森林的種子貯存所,因為其地勢較低,很多樹木的種子離開樹體後很容易滾落其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豐富的種子庫,而森林復原的任務也時常都是從這裡開始的,因其潮濕而樹木容易生長,等樹木長大後,開花結果,種子再慢慢向山谷和山峰一步步擴張,就形成今天這副模樣。當然,風、動物或鳥類的種子傳播也是同時存在的。」

  女兒點點頭說:「先是草原,然後變成灌叢,然後又有一些芒草和小樹木,然後就成為森林了,這就是植被生態系的演化,我們剛好都可以看到,真好玩。」

  草原和森林間是生態交會帶(或稱生態過渡帶),生物種數較多,競逐活動也較激烈,可惜,很多動物都是晚上活動的,白天無法觀察到;而植物間的競爭則是緩慢而無聲的。

  行進到草原上時,左邊出現了大尖後山如倒蓋臉盆的造形,和從擎天崗上看的山形不太相同,穿越一片森林後不久,山形優美的大尖山出現在左側。

  女兒指著那山問我。

  我說:「那是大尖山,很漂亮吧!從另一面近看更美。尤其那山頂的造形,簡直渾圓的沒稜沒角。」

  「既然山頂是圓的,為什麼要叫大尖山呢?叫大圓山不是更符合地形特徵嗎?」

  「我想,它所謂的尖該是從附近平坦的坡面上凸出的尖,而不是山頂的尖吧!」

  不知不覺中,穿越一片較成熟的森林後,已來到了海拔高度八百六十四公尺的石梯嶺了,往下一望,陡坡下是一片翠綠的大草原,有些人躺在草地上休息。

  走在草原與樹林上下起伏交替的柔和二拍子節奏中,山嶺曲線的綠色旋律波瀾壯闊地綿展開來,假柃木和山菅蘭等草本就像主旋律中的裝飾音,使雄壯的感覺中多了幾許細膩的花俏。(2002-11-08)

[生態保育]華盛頓公約屆滿30週年 穩定的經費來源為主要議題 --﹥

  智利,聖地牙哥,2002-11-04 (ENS)- 來自全球160個「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又稱華盛頓公約)締約國的代表們在此展開集會,就野生物保育及推行工作所需經費問題進行討論;在接下來11天的會期中,共有147項待決議的提案,其中由5個非洲國家共同提出的解除國際象牙貿易禁令提案,預料獲得大會通過的可能性極高。

[生活環境]水泥建築入侵保護區 義大利生態之瘤 --﹥

記者 Corinne Colette 報導

  義大利,羅馬,2002-11-04 (ENS)- 拜得天獨厚的海灘與山地景緻、再加上藝術與文化氣息濃厚的城市之賜,義大利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觀光客。然而,觀光業如同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提升了人們對義大利自然美景價值的重視;另一方面,它也助長了不法商人在保護區內違法開發的誘因。這些組織犯罪的內幕仍鮮為人知。

[生活環境]興建波多馬克河跨河大橋 恐無益於華府交通問題 --﹥

記者 J.R. Pegg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11-04 (ENS)- 由美國數個環保團體委託進行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兩項橫跨波多馬克河、分別將北維吉尼亞與馬里蘭州蒙哥馬利郡、福瑞德里克郡連接的跨河大橋建設方案,並無助於解決華府都會區的交通擁塞問題。這項研究發現,無論採取哪個方案,都會使城市擴張、交通與污染問題更加嚴重。

[環境政策]阿拉斯加州長不服紅狗礦場裁決結果 已對最高法院提上訴 --﹥

  美國,阿拉斯加州,朱諾,2002-11-04 (ENS)- 由於認為美國第九巡迴法庭最近一項有關阿拉斯加「紅狗」(Red Dog)礦區空氣品質許可的裁決,已嚴重侵害州政府當局的職權,州長諾里斯(Tony Knowles)已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紅狗礦區屬Teck Cominco公司所有,為世界規模最大的一處鋅礦場。諾里斯表示,若依照環保署的法令,該礦場必須花上數百萬美元的費用,此舉不僅無助於環境改善,亦有損國會賦予州政府的職權。

[土地及水文]美國阿拉斯加發生強震 --﹥

  美國,阿拉斯加州,費爾班克斯,2002-11-04 (ENS)- 根據位於費爾班克斯的「阿拉斯加地震資訊中心」提供的資料顯示,在費爾班克斯南方92英哩處的阿拉斯加中部地區昨日在當地時間1時12分之時發生芮氏規模7.9的強震。這是美國歷來最大規模的地震之一,昨天的地震在阿拉斯加全境都可感受的到,整個北美大陸也可感受到其餘波盪漾。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11-08 --﹥

  • [生活環境]環保署海岸地區清潔計畫在台南地區執行。環保署每年均針對垃圾污染嚴重的海岸線進行「海岸地區清潔計畫」,透過衛星航照圖安排淨灘路線,今年選在台南市、花蓮縣和桃園縣。今年在台南地區自鹽水溪出海口至鹿耳門溪出海口全長約3公里海岸線,共清出100多輛卡車的垃圾,只是淨灘過後,民眾任意丟棄垃圾,在四草大橋下又出現零星的垃圾。 (台南 中華日報)

  • [生活環境]2萬公頃蔗田將改景觀與造林。為執行「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復育造林計畫,行政院經建會最近協調農委會調整造林政策,將收回違規濫墾、超限利用的林地;並要求台糖公司休耕2萬公頃蔗田,進行景觀或經濟造林。 (台北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宜蘭污水下水道工程開跑。宜蘭縣將整建污水下水道計畫納入縣府重大施政,依照宜蘭、羅東2大生活圈,劃分興建宜蘭及羅東地區水資源回收中心;其中宜蘭地區水資源回收中心工程6日由縣政府辦理公告發包,總經費92億元。 (宜蘭 聯合報)

  • [環境政策]工業局提倡工業用水回收 解決缺水壓力。為長期解決工業用水可能面臨的供水壓力,水利署已推動工業用水回收率提升,工業局也計畫從92年起再投入2千多萬元,擴大原有的水回收再利用計畫,初期將選定用水量大、回收用水空間大及有節水需求的產業,預計全年輔導200家相關工廠。 (台北 民視)

  • [土地及水文]基隆河分洪疏濬 九份居民擔心走山。基隆河員山子分洪疏浚工程計畫正在進行,但瑞芳鎮公所擔心分洪疏浚工程雖然可以解決汐止地區的淹水問題,但可能會造成九份山區走山的危險。九份小鎮地質敏感,已被農委會列為土石流區域,鎮公所呼籲需協調施工方式,重視危險性。 (台北 民視)

  • [生態保育]墾丁陸蟹過馬路下海產卵 生態廊道救出輪下魂。墾丁國家公園陸蟹種類豐富,如毛足圓軸蟹、凶狠圓軸蟹及紫地蟹等皆為珍貴陸蟹品種,每年5月至9月底的產卵季節,陸蟹會在晚上過馬路,下海產卵傳宗接代,但卻有不少陸蟹不幸被車輛輾斃,故墾管處考慮構築一條生態廊道,作為蟹類族專用道。 (屏東恆春 東森新聞)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11-08 --﹥

  • [生活環境]重慶環保局防污出新招 電子眼緊盯排污口。今年底到明年,市環保局將為重慶市重污染企業的排污口裝上電子儀器──在線裝置,24小時全天候監測企業排污。由日本協力銀行提供的“中日環保模範城市項目”日元貸款,近日在重慶、貴陽、青島三個城市同時啟動。貸款主要幫助三個城市完善大氣污染等排污監測。為配合此項目啟動落實,目前,市環保局已完成全市重點污染企業排污口調查和規整。 (重慶 重慶晨報)

  • [生活環境]昆明環保局接到2075起投訴 直指環保"軟肋"。截至今年10月31日,昆明市環保局設置的環保熱線共受理市民投訴2075起。投訴情況分析表明,除頭號污染源──油煙污染外,噪聲污染成為危害公民健康的又一大環境公害。 (昆明 滇池晨報)

  • [生活環境]萍鄉電廠實現廢水“零”排放。廢水“零”排放工程是將主廠房汽機、鍋爐等主設備的冷卻水回收進行二次利用。 (江西萍鄉 上海環境報)

  • [生活環境]部分污水凈化可成純凈水 "生化廁所"亮相。武漢最近開始採用生化廁所。普通廁所需用98噸的自來水稀釋2噸的糞便。而中國668個大城市中,有300多城市缺水。新的生化廁所,只要一次性注入39噸自來水,就可以不再用任何水源,微生物分解後形成的污水,經初步處理,就可用來沖洗廁所。部分污水作深度淨化後,還能達到純淨水標準。 (武漢 上海環境報)

  • [生活環境]山西省洗衣行業刮起“綠旋風”。中國將逐步淘汰非環保型的開放式乾洗機,改用環保型封閉式乾洗機。過去使用的開放式乾洗機因對主要乾洗劑四氯乙烯缺乏有效的處理,將逐漸淡出市場。 (山西 新華社)

  • [生態保育]浙江省蒼南利用衛星資料保護古樹名木。經過對古樹名木近半年的普查與實地核實,蒼南縣目前已為630棵百年以上古樹和國家保護的珍稀名木全部建立了檔案,並對每一棵古樹落實了監管和保護措施。 (浙江蒼南 浙江日報)

  • [生態保育]資源破壞得到遏制 嶗山景區生態景觀漸豐。開採山石、偷伐林木等嚴重破壞景區資源的問題,近年來在中國著名的嶗山風景名勝區得到有效遏制,加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景區的生態景觀變得日趨豐富。嶗山景區近年來還完成了古樹名木調查,建立起了古樹名木管護網絡,並建立污水處理工程。 (青島 新華網)

  • [生態保育]廣西原林業局一管理站站長發"野生"財被判刑12年。廣西原林業局一站長因販賣許可證而被判刑。 (廣西 中國新聞社)

  • [土地及水文]確保冬季送水安全 引黃濟津採取應急措施。為保證冬季冰期安全送水到天津,河北省將在整個引黃濟津調水期嚴格調水,採取七項應急措施,力保進入河北的6.6億噸水有3.5億入天津。 (天津 中國新聞網)

[黑潮觀點]翻車魚 --﹥

作者:廖鴻基

  不曉得什麼原因(亟待研究),今年花蓮翻車魚捕獲量比往年平均捕獲量高出約六倍(往年平均漁獲量約2,000尾,今年約12,000尾)。

  翻車魚正式名稱為翻車魨,漁人常見其翻躺在水面如在作日光浴而以「翻車」名其狀;因主食水母也被稱作「蜇魚」(水母魚,「蜇」河洛音似「鐵」);因肉色雪白、肉質清嫩饕客美其名為「干貝魚」;因魚形似一般魚體斷了後尾部半截,討海人直呼為「魚截」(「截」河洛音似「過」);又因卵圓體形及裙狀假尾鰭魚體莞爾可愛,而被稱為「曼波」。

  盛產之後,今年花蓮漁業單位結合觀光單位為促銷翻車魚漁產舉辦了一場「翻車魚盛宴」活動,隨之又因為「翻車」名被饕客認為不吉利(吃了恐怕發生翻車意外),所以漁業單位再舉辦一場「為翻車魚更名、徵名」活動。

  以活動行銷地方漁產嘉惠漁業、餐飲業及觀光業的用心用力應該給予掌聲,然而,這現象是否也意謂著--長久以來我們對於漁類資源的使用一直停留在食物層級(低層次使用)思考--這現象也提供我們一個進一步探討的機會--我們對於漁類資源的使用除了食用外是否還有其他可能?

  翻車魚隨著黑潮洄游靠岸,屬於大洋性洄游魚類。靠岸後的翻車魚喜歡在深水海灣停留,於是,台灣東岸海域常見其蹤影,尤其是花蓮七星潭海灣的捕獲記錄相當豐盛。無論往年捕獲量約2,000尾或今年的盛產量12,000尾,這記錄都有可能是世界級的海洋資產。我們坐擁如此珍貴的海洋資產卻僅止耗用於食物層級,實在說是有點暴殄天物。

  翻車魚魚體特殊,魚形可愛(常見於海洋圖畫、海洋塑像及海洋玩偶),可說先天具備成為海洋標誌的海洋動物之一,當然,如此特色也使牠具備條件成為海洋代表性動物明星。翻車魚的形體及生態特色,極有可能成為台灣繼鯨豚之後,海洋教育中讓民眾因為喜愛而願意接觸海洋、認識海洋、關懷海洋的橋樑角色。如此深具魅力的魚種,若僅用來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慾及讚揚牠的美味,是可惜了點。雖然翻車魚不是保育類動物也沒有數量匱乏的直接證據,但這種模樣的動物若全然僅以食物層級來看待與利用,可惜的程度無異於烹煮國王企鵝或是推出無尾熊大餐。

  以永續漁業或責任漁業的觀點,我們是否試著將翻車魚漁獲分成三等份--一份用於食用,一份用於生態研究、教育觀賞,另一份放牠們繼續洄游及繁衍--如此的話,一來物盡其用,二來累積台灣魚類學術研究成績,三者讓台灣民眾得到機會進一步認識海洋生物及親近海洋,四者,確保翻車魚資源生生不息,最重要的是開啟台灣對魚類資源使用的另一種可能,也就是台灣對海洋資源使用觀點上的提昇及突破。這效益可能不僅止於雙贏、三贏……

  也許會問一個最現實的問題--漁民的生計問題。

  事實上,漁產和農產都有其量與價的供需調節機制,盛產或豐收並不一定對生產者最為有利。藉由量的節制讓魚獲產生合理的價格是個可行的方法。量少價高,漁民並不一定因而短少收入。何況,以該種漁產生生不息的長遠眼光來看,細水長流的選擇應當比洪汎式的暴利更有智慧。不僅得用心用力,要促成這樣的結果至少得政府、學界及漁業相關業者協調、溝通來達成共識及共同努力,包括「三等份」的意見只是一個概略例子,這些都有待學者專家評估出一個現實可行及合理的資源使用比例,要促成這件美事非得盡心盡力不可。

  也許,這比替翻車魚重新命名來得困難許多,但肯定會有意義多了。

編按:黑潮專欄從2001年3月23日開始刊登至今,已將近20個月,累積了50幾篇的文章。現在,黑潮的作者群們,提出了暫時封筆的要求,今天,11月8日,所刊出的文章,即是黑潮專欄的最後一篇。套句老話,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當然,我們更期待,屬於黑潮的觀點,能夠早日復出。同時,為了讓來自海洋的訊息,能夠持續發聲,帶給讀者不同的觀點與想法,我們未來將開闢一個新的作家專欄,定期刊載廖鴻基老師的文章,請大夥拭目以待囉!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

本文原刊載於【台灣日報副刊<非台北觀點>】

[讀者投書]有「生態觀光」的招牌 不一定就是好的 --﹥

作者:劉吉川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

迴響

  拜讀李永展教授「誰能承載觀光產業」及李炳欣先生的「畚箕湖人,不要漏氣」,心中產生許多共鳴。本人延續此議題,表達對政府部門生態旅遊發展的看法。

  觀光意謂一種休閒行為現象,也可以是一種產業經濟行為,切入方向不同,解讀就不一樣,判斷也就不同。前者是持著消費的立場,後者則是存在生產與供給的立場,更重要的是還有第三、第四種等的多種立場,這是觀光之所以很複雜的原因之一。

產業間的互斥與政府的整合

  一個國家或地區觀光事業要能興盛發展,是需要許多種產業與行業,一起協力地投入,才會有一定的成效。包括有交通運輸業、旅行社與行銷部門、導覽服務、餐飲業、住宿業、在地特產品生產與銷售業、經營單位、環保單位、建管單位,自然資源管理單位、當地社區發展協會或自然文史保育團體等。這些相關的單位或團體均有各自的任務與目標,當他們運作時表面上對當地觀光發展是有正面的助益,實質上極有可能相互牽扯或背離的,例如交通的發展與道路景觀保育,是有衝突的可能。目前政府部門在此方面的整合能力,尚有許多再努力的空間。

  每個國家、每個地區當要發展觀光時,均需體認當地「整體環境」是什麼,套一個遊憩學界的名詞-提供的「體驗」是什麼。當地的軟、硬體建設均需環繞著強化此種「體驗」的維持,這種「整體環境」的形塑是與當地的自然特色和傳統的文化、生活習性,有密切關係,沒有這種傳統與習性,觀光產業是無法成為一種「文化再生的消費型態」。

生態觀光是台灣發展的萬靈丹?

  近幾年政府呼應世界的潮流,想要應用生態觀光在經濟發展上有一些著墨,這種以利用優良、自然的環境及豐富人文特色為訴求的生態旅遊,常被許多政府部門或政治人物所引用,似乎讓人誤認為生態觀光是台灣發展的萬靈丹。

  姑且不論生態觀光的本質是什麼,許多國家公園與國家風景區在推動生態觀光時,首先努力的竟然是改善可及性,包括道路的拓寬與改善、停車場興建、透過媒體宣傳尚未完全發展的據點是多麼純樸、原始。實質上,對於當地發展觀光的根基卻只願意敷衍、草率了事,而不願意深入經營。例如,當地居民如何參與規劃、當地社區對永續發展的理解與實踐的能力、生態旅遊服務的人力資源培訓、當地自然資源調查、規劃經營管理、自然與人文環境的監測工作等,均是當地居民目前不足的技能。

  當地操作生態旅遊組織的建立,發展生態旅遊據點週遭的產業再活化的機制等,均是目前涉及生態觀光的政府部門需要多努力的標的,否則一昧提昇風光明媚地點的可及性及舉辦一系列推廣生態旅遊活動,只是加速毀壞上天與祖先留下給這一代的資產,以及寵壞當地居民追尋更多的短期金錢收益。

生態觀光只能侷限於小區域、小規模且分散式的發展

  生態觀光是觀光發展過程中,省思大眾觀光發展所產生的種種弊病-非經濟永續性、非環境共生、非社會公平性,而提出一種永續性的觀光發展手段。就執行實務層面,生態觀光只能侷限於小區域、小規模的且分散式的發展,讓想要凸顯地方特色的低密度開發的地區,有一個較健全的經濟體系。它不能保證所帶來的觀光經濟效益是最大的,但能為當地的生活品質與文化尊嚴帶來正面的貢獻。

  政府想要協助偏遠地區發展生態觀光絕不是砸下大量經費,快速地完成幾個硬體設備就能呈現。它必須與當地居民合作、尊重當地的意見,整合現世代的需求與未來世代的需求,協助當地社區建構一個有未來性的觀光景點。

  最近從環境電子報得知,觀光局所轄的阿里山國家級風景區在推動生態觀光時,均有背離生態觀光的本質,茂林國家級風景區亦有類似的情形。這二個國家級風景區均以富有壯麗的山川和豐富的原住民族特色,並以推動生態觀光為其設立的重要宗旨。

  然而檢視其業務的執行,似乎不離大眾觀光發展的手法:改善交通的可及性-促銷活動-導入人潮-順應遊客人潮的需求-大量的硬體建設以滿足人潮的需求-失去原有的自然與人文特色。

  我們在此不得不試問,這是有品味的遊客想要見到的嗎?這是熱愛自己故鄉的原住民想要見到的嗎?這是坐擁人民稅金使用權的公僕想要見到的嗎?(2002-11-8)

[演講]牧場講堂-中華傳統動物針灸介紹以及現場示範 --﹥

  時 間:11月8日(五) 晚上9:00-11:00
  地 點:茶&咖啡牧場咖啡館 (台北市和平東路1段159-1號)
  講 師:仁愛醫院朱建光醫師
  費 用:$200元/每人
  主 辦:茶&咖啡牧場咖啡館 02-23578699

  中國自商朝以來,即以藥草及針灸等傳統療法為動物治病,稱為中獸醫學,至今,針灸在貓狗上的醫療仍佔有一定的功效。各位關心自己寶貝的飼主想要了解小動物的針灸,可不要錯過。

  大型犬髖關節毛病CHD基本介紹以及依年齡醫療方式,此類疾病常發生在大型犬隻,尤其是拉不拉多、黃金獵犬、狼犬這幾種犬種身上,如何預防以及如何治療這是大型犬主人需要了解的知識。

  歡迎攜朋帶狗來參加!

[徵求]荒野保護協會保育部專員乙名 --﹥

  時 間:即日起至11月15日止
  地 點: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1段113號 
  主 辦:荒野保護協會 
  聯 絡:保育部 電話: 02-29303193轉22
      E-mail: mayfly@sow.org.tw

  邀請願意和我們一起打拼的伙伴,投入下列三種工作類型之一(請說明興趣、專長):

  1. 保育專案的擬定、協調統整、監控執行和預算、結案檢討等(Conservationist)。

  2. 保育企畫,議題倡議,公關媒體,募款活動,青年培訓,研討會(Campaigner)。

  3. 保育政策,擅與立法、行政部門溝通,緊盯法案、施政政策、預算,處理保育個案議題(lobbist)。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失根的產業 --﹥

  播出時間:11月11日(一) 晚間 10:00-11:00 首播
       11月12日(二) 上午 10:00-11:00 重播
  播出頻道: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失根的產業 

  在台灣的花卉市場,以切花、盆花為兩大主力,除了供應國內市場外,蘭、菊等花卉也外銷日韓等國,花卉市場產值高達一百多億台幣。

【人與自然】誰來午餐?

  標榜著全程零污染的環保便當,營運至今仍然處在虧損的狀態,環保便當到底能不能在忙碌的現代生活裡面漸露頭角呢?

【看守台灣】最脆弱的敵人 

  一個在台灣本島絕跡了四十年的傳染病,因為民國76年的解嚴, 又再度肆虐台灣,而負責傳播這個疾病的是斑蚊。

[本會訊息]感謝參與網路釣魚活動及道歉啟事 --﹥

  因統計程式的瑕疵,導致問卷無法真實呈現您的寶貴意見,因此將重新進行調查,得獎名單將延至11月14日(四)公布,造成不便之處,懇請見諒。期待您持續的支持與建議。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