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外來種寵物網路問卷調查

2004-01-15 (全文版)

 
  本日主題: 愛爾蘭計畫在擴大後的歐盟中優先推動環境政策
環境新聞 [生態保育]動物製品貿易將可能使狂牛病散佈全球
[環境政策]愛爾蘭計畫在擴大後的歐盟中優先推動環境政策
[環境政策]美國環保人士指出 在奧勒岡州實施除害伐的做法過於極端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4-01-15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1-15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1-12
專  欄 [宗教與自然-生態神學]生態神學之環境講章五:地球倫理-面對環境危機
[走山的人]走進霧台古茶布安 一個好美好美的地方 (上)
活動訊息 [活動]
本會訊息 年度新聞票選即將截止 只剩了二天
2002環境資訊年鑑-啟動環境之鑰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生態保育]動物製品貿易將可能使狂牛病散佈全球 --﹥

  義大利,羅馬,2004-01-12 (ENS)-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今天表示,2003年12月於美國發現其境內首例狂牛病例,凸顯出各國應該加強對此一致命疾病的控管措施。該組織警告,在在全球性的動物飼料及動物製品貿易之下,受感染的物質有「明顯的風險」會將散佈到世界各地。

[環境政策]愛爾蘭計畫在擴大後的歐盟中優先推動環境政策 --﹥

  比利時,布魯塞爾,2004-01-12 (ENS)- 一名愛爾蘭官員今天表示,愛爾蘭期望能在擔任歐盟新任的理事會主席期間,就一些重要的環境政策法案迅速達成協議。愛爾蘭將自1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擔任歐洲聯盟的主席一職,這一段時期也會是歐盟東擴的歷史性時期,此次擴大將加入10個新會員國,將成員國總數增加到25個國家。

[環境政策]美國環保人士指出 在奧勒岡州實施除害伐的做法過於極端 --﹥

  美國,奧勒岡州,梅德佛得,2004-01-12 (ENS)- 2002年由閃電所引起的比思奇大火(Biscuit Fire)是奧勒岡史上最大規模的森林大火其中之一。現在美國林務局發表了一份除害伐(salvage logging)的草案,但是環保人士指出此種措施將會是另一次同樣規模的災難。目前公眾進行評論的期限已經延長15天,在1月20日之前都歡迎提出任何建議。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4-01-15 --﹥

  • [環境政策]建蘇花高》林佳龍:收到公文 儘速決定復工 。花蓮縣政府委託3家民調中心辦理的蘇花高速公路興建案民意調查顯示,高達7成7民眾贊成興建。行政院發言人林佳龍表示,將尊重地方民意,俟花蓮縣政府正式建議興建的公文送抵行政院,行政院將儘速做成恢復動工的決策。 (花蓮 聯合報)

  • [環境政策]洄瀾夢想聯盟:蘇花高民調設計以興建為導向。針對花蓮縣政府今天公佈蘇花高速公路興建案民意調查的結果,採取反對興建立場的花蓮洄瀾夢想聯盟認為,民調問卷內容設計是以興建為導向,無法真實表達花蓮真正的需求,且縣府委託舉辦的公意論壇和民調過程僅一個月,時間過於倉促,無法讓民眾詳細瞭解問題。 (花蓮 中央 社)

  • [環境政策]殺山豬 首次違反者不罰。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正條文草案,凡原住民獵捕、宰殺野生動物,應經主管機關核准,未經許可違法捕殺者,處新台幣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鍰;首次違反者,則不罰。 (台北 中國時報)

  • [生活環境]西螺一豆皮工廠漏油污染農田 環保局開罰單。雲林縣西螺鎮舊頂埤灌溉大排14日傳出遭烏黑的重油污染,環保局前往調查,發現是一家豆皮工廠的輸送燃燒用油管線破裂,導致重油外洩,業者雖然配合除污,但是污染農田事實俱在,環保局開出罰單並要求負起善後責任。 (雲林 中央社)

  • [環境政策]市府決定停建和平島污水廠焚化爐。基隆市和平島污水廠工程內,原本計劃在廠區內興建一座焚化爐,但因地方人士反對,及經市政府評估後,做成了最新的決定,原本計劃設置在廠區內的焚化爐將不興建了,市政府也將運用這筆經費來整修損壞嚴重的海堤。 (基隆 台灣新生報)

  • [環境政策]非法露天燃燒稻草 可處5000至10萬元罰鍰。針對部分媒體報導露天燃燒稻草管制出現大轉彎,環保署14日澄清表示,露天燃燒稻草仍屬禁止的空氣污染行為,違反者可處5千元至10萬元的罰鍰,民眾千萬不要以身試法。 (台北 東森新聞)

  • [全球變遷]廣東返台民眾 下周一起發燒追蹤。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長蘇益仁13日晚表示,廣東地區未來二至三周可能爆發SARS疫情,衛生署決定,19日起,廣東入境民眾返台後第3天,衛生單位將主動打電話追蹤身體健康,這項措施將持續兩周。 (台北 聯合 報)

  • [生活環境]水荒!石門水位低於嚴重下限。今年才一開始,台灣的民眾立刻面臨水荒,尤其是石門水庫1月14日的水位已經低於嚴重下限,所以水利署不排除1月中旬針對石門水庫供水區實施第二階段的限水措施,同時也會擴大全台農業休耕範圍。至少5月底前,民眾不至於沒水可用。 (桃竹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在靶場落彈區倒有害廢棄物 3嫌落網。根據新竹縣環保局的調查,陸軍新豐鄉坑子口靶場的落彈區,被非法業者傾倒廢棄物有2年之久,獲利至少2至3億元。在現場被逮捕的載運司機為徐健桓、潘孝忠以及鄭源盛等3人,並將3人依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移送法辦。 (新竹 東森新聞)

  • [生活環境]新店大香山 捕獸器夾傷貓狗。新店市地區最近遭不肖人士放置捕獸器,造成多起貓、狗遭夾傷事件,有熱心民眾在附近貼告示警告,呼籲加害人不要這麼殘忍,學會尊重以人道方式對待動物。 (新店 聯合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1-15 --﹥

  • [全球變遷]訪大陸避開果子狸等野生動物。美國疾病預防管制局CDC今天針對中國出現第二起可疑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病例發佈通告指出,如果到中國旅行,宜避免到販賣活動物的市場和接觸果子狸等野生動物。 (中國 中央社)

  • [全球變遷]殺貍階段性成果:銷毀野生動物4513隻。撲殺果子貍的行動已取得階段性的勝利:截至到1月10日,全省衛生監督部門聯合農業、工商等部門查獲銷毀果子貍及其他貍類3945只。除了禁果子貍等野生動物,衛監部門重申:餐飲單位合法飼養禽畜的,飼養場所應離餐飲單位25米以上。 (廣州 廣州日報)

  • [土地及水文]渭河污水導致三門峽水庫污染嚴重 水變成醬油色 。近日在黃河三門峽水庫發現,水庫泄水呈濃黑的醬油色,水面上還不時泛起白色泡沫。水庫管理人員說,進入1月份,黃河來水減少,而中游渭河、汾河沿岸一些污染企業排污量不減,加劇了黃河污染。 (鄭州 大河報)

  • [能源議題]胡錦濤要求制定能源發展戰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不久前分析中國經濟形勢時,對關係中國大陸石油安全的「麻六甲困局」極為關注,要求有關部門積極採取措施,制定新的石油能源發展戰略,確保大陸能源安全。 (北京 中央 社)

  • [環境政策]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草案今年將提交人大審議 。野生動物保護法自1989年3月1日施行至今,已有15年時間。在去年3月舉行的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共有127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4件議案,建議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 (北京 華聲報)

  • [其他]重慶出土化石群 顯示當地曾是大熊貓樂園。 (重慶 重慶晚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4-01-12 --﹥

  • [生態保育]保育人士提出訴訟 企圖阻止海軍興建機場

  • [生態保育]阿特蒙的風力發電機造成鳥類死亡 保育人士提出告訴

  • [生態保育]保護禿鷹棲地 保育人士企圖藉由訴訟阻止大熊湖發展方案

  • [生活環境]研究顯示 不當的飲水供給及衛生會阻礙兒童成長

  • [生物科技]《科學》月刊指出透過研究粒腺體DNA(mtDNA)的變異 可以解釋古代人類遷徙過程

  • [土地及水文]美國地質調查學會(USGS)聘請艾普蓋特(Dr. David Applegate)為新任地震科學顧問

  • [其他]美國太空總署指出「熱塔效應」會使颶風更為強勁

  • [其他]研究指出 種族因素會影響哮喘病童對過敏原之反應

[宗教與自然-生態神學]生態神學之環境講章五:地球倫理-面對環境危機 --﹥

作者:羅斯頓 (Holmes Rolston III)
譯者:陳慈美 (生態關懷者協會)

  尊重並看顧環境,是我們去慶祝上帝的創造的一個好機會;這是一種正面的信息。但是,逐漸惡化的環境卻以巨大的威脅方式呈現。若我們繼續以不關心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也許,我們就應該以懼怕作為開始──或者,體認到人類自身的利益,其實是與我們生活的環境、一個能夠持續的生態圈、一個可以居住的地球來作為開始。要在一個已經生病的環境中享有豐盛生命和健全的經濟體系是不可能的。前幾個世紀裡,評論家因人類與上帝疏離而抱怨。當我們由20世紀進入21世紀,評論家又因人類與地球疏離而抱怨,這兩者其實是相互關聯的。

  若以整個地球的歷史來看,道德性物種的智人(Homo sapiens),數十萬年前才出現在地球上,甚至遲至20世紀後期,才藉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獲得重建及改造(也包含破壞)我們自己的地球家園的巨大能力。面對進入第3個千年的新世紀,人類目前所面臨的4個最關鍵性的問題,就是:和平、人口、發展、和環境。這4個領域全都糾結在一起。人類想得到最大發展的渴望,驅使人口不斷增長,導致環境急速破壞,也點燃戰爭的強大火力。人類如果無法彼此和平相處,也就無法與大自然和平共存,反之亦然。剝削他人的人,很自然地也會去剝削大自然──動物、植物、物種、生態系、以及地球本身,環境責任其實正是位於新的千年世代(the new millennium)最核心的巨大挑戰。

  「我們在地球上做了什麼好事?」(“What on Earth are we doing?”)是我們在這新的世紀開始時很好的講題。一共可以分成3個副題:1.我們為什麼生活在地球上?(1. What are we on Earth for?)2.地球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2. What on Earth is going on?)3.我們在地球上應該做什麼?(3. What on Earth ought we to do?)

  上帝給第一對始祖的命令是:「要生養眾多,使你們的後代遍滿世界,控制大地。」(創世紀1:28)是的,這裡談到目前幾乎是惡名昭彰的「控制」的經文,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把這段經文放在上下文的脈絡來看。或許,與這段舊約經文對應的新約經文就是記載在登山寶訓的:「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聖經裡所講的溫柔,代表人能夠以自我約束的心態來使用權力,並以尊重和仁愛作為規範來運用。

  經文裡緊接著有第2個誡命:「主 上帝把那人安置在伊甸園,叫他耕種,看守園子。」(創世紀2:15)經文中的「耕種」(till)這兩個字,也可以翻譯成「服事」(serve)。因此,前面經文所提及的「控制」,其實是涵蓋了「看顧大地」(Caring for creation)的實質內涵,只有在公義和慈愛的前題下,我們才有可能承受應許之地(以及地球)。值得注意的是,當人類的罪惡帶給大地一個悲劇性的審判時,創世紀裡頭竟然也記載著第一個「瀕危物種法案」(Endangered Species Project)──挪亞和他的方舟!

  「基督教生態學?」(Christian Ecology?)這個問題會引出「科學與信仰」(science and faith)這個更為廣泛的問題。生物學和宗教這兩門學科通常不是很容易結合在一起。近些年來,倒是在對於地球這顆奇妙的星球發出深刻讚歎方面,這兩門學科都有著相同的立場。除了智人(Homo sapiens)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物種能夠以科學或宗教的方式來對待地球,人類不但學習自然史,同時也從靈性的向度建立起對待大地應有的責任。不論我們喜不喜歡,我們必須學習如何打點自己,並學習如何經營我們的文化,以及如何管理維繫文化的自然環境。在全球化、環境化的時代(a planetary, environmental age),人類的靈性必須要以一種全新的洞見和深度,將自然和恩典結合在一起。

  地球是唯一「適合生命」(right for life)的星球,倫理學關心的問題,則是這星球上「對待生命的權利」(right to life)。從最深沉的意義來看,生命是所有現象中最為珍貴的,因為,遠在35億年前生命開始出現之後,它便以盎然豐盛的生命力不停地繁衍。科學並不是倫理學,倫理學也不是科學,但是,它們彼此需要對方。特別在環境科學和環境倫理這兩門學科更是如此,因為,在這裡事實「是」(is)什麼以及「應該」(ought)做什麼,絕對是息息相關的。

  我們若賺得全世界,最終卻失去它,有什麼益處呢?──我們在經濟上賺得世界,把土地圈入自己的領域、舖設地表以供利用、耕種作物期待豐收,但是,我們卻在科學上、美學上、休閒上、宗教上失去世界,我們失去的是承載著自然史的奇妙世界,也失去了那超越人類卻又支撐著人類的全然野性的領域(a realm of integral wildness that transcends and supports us)──或許,在這場交易中,我們是否甚至失去了自己的靈魂?地球是供應一切的根基(providing ground),在地球上生命史詩正是依存在恆久的毀滅之上(the life epic is lived on in the midst of its perpetual perishing),生命來臨並朝向更高的層次奮鬥前往(life arriving and struggling through to something higher)。尊重生命(respect for life)與敬畏生命(reverence for life)兩者之間有時候並不是那麼容易區分。假如有所謂的聖地,或是所謂的應許之地,那必定是這顆充滿生之希望的地球。

[走山的人]走進霧台古茶布安 一個好美好美的地方 (上) --﹥

作者:思樂柏
攝影:思樂柏

  晴朗的11月底,和友人一起來到屏東霧台的原住民部落。車子行經山地門文化園區後,忽地,一隻波浪狀飛行的白鶺鴒出現在座車前方,彷彿特意配合車速為我們導航一般,驚喜中,蜿蜒在翠綠山谷中的柏油路段,引領我們到達這個依山傍水的清境部落─好茶村。

  由於青壯人口嚴重流失,加上大眾運輸並不完善,令村子顯得格外幽靜,看著一幢幢無人出入的水泥磚屋,不禁以為自己到了某個化外之地,直到商家的卡拉OK唱出那魯灣的歌聲,我才逐漸回神。

  這裡是1977年才開始遷移整建的魯凱部落「新好茶」,而我們真正想造訪的目的地,則是古稱「古茶布安」的舊好茶,遷村前魯凱族人已在此居住了六、七百年,而唯一抵訪的方式是樸素地步行。

  樸素地走著。是的,就這麼走著便是我喜愛的運動,也是我與大地溝通的方法。一直在找尋一股支持自己走下去的力量,至於走到哪裡?發現什麼?倒不是挺重要。

  由登山口進入,小心翼翼地經過一處會隨雨季變換水道的水源碎石區,看到的是原住民的園子,小米、芋頭、樹豆和因應四季而生長的果樹,順著地勢在小徑兩側鋪展開來,勤勉的農人以簡易的碎石塊在陡坡上堆疊出一畦畦的旱田,不放棄任何可耕作的農地。長年山居生活的堅毅性格刻劃在伊娜和阿瑪們滿佈縐紋的臉上。

  過了農地,便進入正式的登山路徑,一路亞熱帶植株漫生,或草或木,或高或低。未及膝高的玉葉金花,其白色萼片特別醒目,點綴在步道兩旁;雞血藤及猿尾藤等攀爬植物則懸掛於相思樹梢;而果實正由綠轉紅的野生咖啡樹,錯落在陽光充裕的林地之間,地上還留有白鼻心或飛鼠採食過後的遺跡。順手從地上拾起猿尾藤如螺旋槳構造的翅果,令它隨風飄落,別有一番韻律感。友人一路講述所發現的植物,並不時停下拍照、觀察,從他行徑看得出來,這裡似乎是座寶庫。

  接著的陡上,我一路不語,喘哪!由新好茶到舊好茶,分別是從海拔300公尺來到近1000公尺的高度,在5、6公里的距離內要走完這700公尺的落差也算挑戰,雖然揮汗如雨,卻同時也享受了淋漓盡致的快意。

  來到昔日採石場下方,視野一片開闊,映入眼前的是滿山的王爺葵,和煦的陽光下,橘黃的花瓣反映出更加陽光的色澤,在這片花海中,心暖得都醉了。

[活動]2004年共譜蕨類狂想曲 --﹥

  時 間:2月7日(六) 上午9:00-下午3:00
  地 點:溪州山自然步道
  集 合:上午8:50台大校門口
  報 名:即日起
  主 辦: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
  聯 絡:翁秀毓 02-23638959
      Email: nature.trail@msa.hinet.net

  位於三峽鎮溪谷里大豹溪上游的滿月圓森林遊樂區,是一處以瀑布、森林著稱的森林遊樂區,原有「北溪頭」之美稱。自導式步道依山逐階而建,形成一環形步道,從園區售票口沿蚋仔溪上溯而行,林蔭茂密。在本園區之溪谷地區,可見大蓬萊鐵角蕨、叢葉鐵角蕨、尖葉鐵角蕨、觀音三叉蕨、臺灣鳳尾蕨等蕨類;而道路兩旁邊坡,觸目可見穿著飛蝴蝶的假毛蕨、如掛簾般的東方狗脊蕨、短柄卵果蕨;森林底層,廣葉鋸齒雙蓋蕨綠得發亮、稀毛蕨葉緣如剪刀剪過般平整、鳥巢蕨如朵朵花般著生樹幹…..各有特色,種類多樣。

[活動]花蓮地質考察 --﹥

  時 間:2月6-8日(五-日)
  地 點:花蓮縣市/瑞穗等地
  報 名:即日起
  主 辦:台北市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
  聯 絡:馬小姐 02-23661011
      E-mail: tnature@ms48.hinet.net

  台灣地處於歐亞大陸板塊與太平洋海板塊折衝交會點,受到板塊擠壓作用的影響。使得我們生活中潛伏著許多危機,如地震、山崩等等。也因為如此,使得台灣的地質環境呈現出複雜多變的面貌,其中又以花東地區首當其衝。這次花蓮地質考察,特別安排水泥礦場的參觀及蛇紋岩的開採,讓我們實際體驗自然礦產的開採及採礦對環境的影響。

[本會訊息]年度新聞票選即將截止 只剩二天 --﹥

  2003年度環境新聞票選活動將於1月16日截止,目前已進入倒數第四天,敬請把握機會前往投票。

  特別提醒您,為確保您投下的票都是有效的,投票前必須先至右上方的欄位填入電子報訂閱信箱並設定「密碼」,否則,您將無法投票。

前往投票!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