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

2004-08-08 (全文版)

 
奇文快遞 [自然人文]享受有機生活•錢與良心
自然書訊 到天涯的盡頭蓋房子--我們在白俄的造屋假期
專  欄 [專欄作家-賈福相]走在黑溪岸上•採莓採到《詩經》的割草歌(中)
寓教於樂 [猜一猜]一群人圍毆一隻火雞
編輯報報 孵一個夢
本會訊息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攝影賞析邀稿自然書寫邀稿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自然人文]享受有機生活•錢與良心 --﹥

作者:妮爾紐曼、喬瑟夫戴格尼斯

錢是不長眼睛的,它自己不會辨別好壞,全都是看用錢者的思維──愛默生

  有時候,小小的建議、抱怨或是不滿,就能引發空前的大革命,對愛米多明妮而言就是如此。80年代初期她在證券公司上班,可以掌握客戶的投資內容,瞭解客戶的個人信念如何影響理財決定。有些客戶要求在投資組合中拿掉所有的煙草公司;有個狂熱的愛鳥人士只買某家造紙廠的股票,因為這家公司不砍樹;還有個客戶要求她不能買軍火類股。

  愛米相當認同這些客戶,身為移民的第二代,社會的公義是她努力追求的目標。十幾歲的時候,爺爺就教她看財務報表,一邊教還一邊咒罵那些企業大老闆只顧圖利自己,可惡至極。後來漸漸長大,愛米見證了人權運動與反越戰風潮,這些思想深刻在心,最後她成了華爾街的股票經紀人。

  愛米知道一般大眾都是依照自己的信念來過生活。1690年代,賓州的貴格會教徒廢除了奴隸制度,誓言不再鼓勵、也不從事「人類買賣」。1980年代,南非的投資人用實際行動表達對「種族隔離」制度的不滿,將所有從中獲利的公司股票賣掉,並進而推動南非的巨變。

  儘管殷鑑不遠,當時還是有很多華爾街人士認為(現在依然是)「社會責任投資」的目標大有問題。今年已經52歲的愛米說:「他們認為把道德議題帶進投資市場是搞錯了地方,然而不管我們喜不喜歡,投資活動確實形塑了我們的世界,而且某些人的『道德標準』早已溶進了大企業的經營理念。說得明白點,就是這些人的『道德標準』在加速全球暖化、造成個人損傷。所有的經營投資都是帶有道德價值的。」

  愛米那時候就知道,「社會責任投資」要能真正起飛,必須先去除最大的障礙:覺得你沒有辦法讓你的錢為你說話。於是在80年代後期,愛米跟兩個同事,彼得欽德和史帝夫萊登寶創立了一項金融指數,名為「多明妮400指數」(Domini 400 Index),並仿照知名指數(比如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模式來運作。

  愛米三人所挑選的企業只有兩類,選股方式如下:(1)首先,只要該企業經營項目不含酒精、煙草、賭博、核能或軍火,都能進入初選名單。然後再用環保指標、企業社會責任、勞資關係以及多樣性等條件來篩選。結果名單出爐,標準普爾500的企業有一半都進了多明妮400指數。(2)然後再找150家楷模企業,用來反映市場的多樣性。雖然這些公司有一些仍然需要再努力,但是只要投資的時候多用點心,你就能夠引導大企業的決策,尤其是那些缺乏理想的公司尤然。一般企業對客戶與股東都十分重視,所以他們一定會絞盡腦汁取悅這兩位衣食父母,身為投資人,你不必大費周章,用體制內的方式就可以改變企業的走向。

  當初愛米他們選股的時候,心裡也在想,不曉得這個指數未來的表現能不能脫穎而出?能不能像標準普爾那麼出色?如果一個公司負責盡職,就不會法律纏身或是捲入弊案,所以照理說這些公司應該都會蒸蒸日上才對。結果果然讓人很滿意,從10年的平均報酬率來看,這樣的選股哲學不會比標準普爾指數遜色。事實上,多明妮400指數的總投資報酬率比標準普爾還要高。

  愛米所提倡的社會責任產業如今是年年茁壯,如今全美有大約180支基金用類似的策略來選股,而且其他國家一樣也有類似的基金。有些基金公司甚至會積極執行持有人的決議,並且支援在地的銀行,要是遇上這種基金,千萬不能放過。如果你是個非常積極的投資人,當然可以跳過共同基金直接購買個股,但是若要對不良企業施加壓力,集合眾人之力會更有效。由於社會責任型基金數量眾多,而且銀彈充足,所以更容易滲透企業,強迫經營者與大眾對話。而愛米說,一旦企業開始與投資人對話,我們就可以進一步要求他們改變經營方式。

  「我認為要拯救地球的第一步,就是要懷抱希望,而社會責任型投資就是創造希望的泉源。這是解決人類困境的方法,而這個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為每支共同基金不是一人之作,而是許多的小水滴所匯聚成的大河,每個小水滴在河中都會成為開山移石的力量。」

[自然書訊]到天涯的盡頭蓋房子--我們在白俄的造屋假期 --﹥

引介:熒熒

  這本書的內容是:有6個台灣人,跟70個德國人,一起義務到白俄羅斯,去幫當地人蓋房子。他們說,這叫做勞動度假(Working Holiday)!似乎挺好玩的。

  但昨天,我去參加這本書的新書發表會,卻受到很大的震撼,氣氛有點凝重。

  原本,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我只覺得封面照片很壯觀,主題很特別,圖片既漂亮又有趣,而那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冰天雪地的白俄羅斯(作者說,原文的意思是「白鸛鳥羽翼下的天空」,而不是白俄羅斯),竟裝滿了艷夏風景,還包括穿著比基尼做苦力蓋房子的辣妹。一本書,明明看起來輕鬆浪漫、美麗如畫的,誰知道書的背後,竟然埋藏了那麼大的一樁「陰謀」!

  在會場上,聽他們說,出版這本書,是為了反核、搞社會運動、對抗資本主義。嚇死人了。

  這些在去年SARS陰霾下,千里迢迢去異鄉蓋房子的人,根本不是建築專業人士,有兒童文學作家,有美語老師,有野生動物保育工作者,跟建築沒有一點關係。他們去那裡,是要幫車諾比核能災變的災民,重見新的、自然健康的、無污染的家園。所以,他們要幫忙蓋出一幢幢「會呼吸的房子」。

  事實上,他們在去白俄之前,在SARS還未散播之前,就先在台灣蓋過一次房子──在南投縣信義鄉潭南村一個布農族部落,那同時也是一個典型的921地震災區。他們號召了上百人,在那裡蓋起「黏土木架屋」來,就是那種會呼吸的、恢復傳統工法的、可以節約能源、住起來又很舒適的好房子。

  在他們口中,那種房子,套用最新用語來說,聽起來就像「今之古屋」,很懷舊,像小時後鄉下爺爺奶奶家的土角厝;可是從書中照片看起來,卻像是別墅般的度假小木屋,斜屋頂,兩層樓高還有個小閣樓,每幢都是獨棟的。

  會場上有位來賓,喻肇青,是中原大學建築系的副教授,他提到:建築師蓋房子,是要給人住的,卻往往最忽略屋主的需求和健康。他還說,沒錯,蓋這種健康的房子,需要密集的勞力,而我們總是忘記,人力也是很棒的替代勞力。在勞動的過程中,大家一起揮汗,一起收穫。過程中,大家建立起革命般的同志情感,體會到「流汗必有所得」,看房子從無到有,從虛無到完成,那種成就感,是現代人花一輩子時間做牛做馬賺錢來買房子,都無法體會到的。

  新書發表會之後,再看書時,感覺風景依舊,人物的表情卻彷彿開始產生了變化……

 「到天涯的盡頭蓋房子--我們在白俄的造屋假期」小檔案

  • 書名:到天涯的盡頭蓋房子--我們在白俄的造屋假期

  • 作者:胡湘玲等

  • 初版日期:2004 年 07 月

  • 出版社:野人文化

想多了解這本有趣又發人深思的書嗎?

[專欄作家]走在黑溪岸上•採莓採到《詩經》的割草歌(中) --﹥

作者:賈福相

二、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之,寘彼周行。」

  這是首非常美麗的小令,只有16個字,道出了思念,道出了無奈,有的註釋曾把此詩解釋成「賢者憂不為世用,而感嘆的行為」。也有人解釋是「為旅人作草帽而進行的割草」。卷耳可以煮熟了吃,其花可以戴在髮上當裝飾品,野外並不太多。

   我在採卷耳,採半天,
   還不滿一筐,
   為什麼這樣心不在焉呢?
   如此思念你,唉,
   只有把筐子放在你歸來的路旁,
   你如果看到了,
   會想我吧?

三、采薇:「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

  薇是一種可以吃的野菜,窮人家常常到山上採做為糧食,以補家用,她真正想的是去山頭幽會,採薇是藉口。就像我女兒們十六歲的時候,常說要去圖書館,而實則是與男友見面。

   我要去南山採薇了,
   很久不見他,放心不下,
   到了山頭,看到他了,
   我的心就平安了。

  數年前有一位作家從美國寫信給我,告訴我她在我的一篇短文中讀到我旅行時,常帶的一本書是《詩經》,於是也買了一本,但看來看去一點也不喜歡。我回信時抄給她一段《論語》,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我告訴她,興、觀、群和怨,我體會不深,也不贊成什麼事父事君,但我真是喜歡詩中鳥獸草木的名字,和由這些名字興起的真性情。樹木花草在古人生活中都有靈魂,都有尊敬,人與自然,淳淳樸樸,渾然一體,許多戀歌都是由花草而興,因為花草是生活的一部分。讀《詩經》也常常使我想起老家的風俗習慣,詩中用語,有不少是地方土話,小時候也採過桑,採過野菜,也去水邊割過草,《詩經》中很多歌謠的山水人情對我非常親近。

四、采蕭:「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一個女子說:「他外出採蕭去了,整整一天沒有見面,彷彿三年了。」字短情長,親密的程度,只有真正愛過的人才瞭解。蕭是荻的一種,燃起來,冒白煙。有一種香味,有時用在祭祀和禱告,詩中是不是在對神明許願,祝福她的愛人?

五、采苓:「采苓采苓,首陽之顛。人之為言。苟亦無信。舍旃舍旃,苟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

  這首〈采苓〉的詩非常特別。很像是朋友間勸導的話,大意是說,你要去首陽山頂採苓嗎?苓是生在溼地呀,不會在山頭上,別人對你撒謊,可千萬不要相信,但也不要生氣,日子久了謊言會不攻自破呀。邶風〈簡兮〉一章曾說:「山有榛,隰有苓。」就是說榛樹生在山上,苓生在溼地。苓是一種藥,非常貴重。這首詩可能有群育的功用吧。(待續)

[猜一猜]一群人圍毆一隻火雞 --﹥

1.一群人圍毆一隻火雞(猜一日用品)
答案:打火機(雞)。

2.把熱狗放入冷凍庫,會變成?(猜一食品)
答案:果(狗)凍。

3.哪種水果會說話?
答案:葡萄柚(點名時會喊「有!」)

4.雞、狗、豬、牛,誰是高手?
答案:豬(「珠」算高手)

[編輯報報]孵一個夢 --﹥

值日生:小編

  親手打造自己的家,是不少人的夢想。早些年,人們有塊地,呼朋引伴自己蓋起房子,誰也不必「歹勢」欠誰人情,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新居落成,全是左鄰右舍的功績。一起犁田也好,一起收割也好,一起歡慶哀喪也好,藉著團體勞動,對社區鄰里和家鄉斯土的感情由然而生。

  而個人主義盛行的年代,這種「胼手胝足」的滿足和成就感,依然發揮無比的力量。「在天涯的盡頭蓋房子」,記錄了跨越國界的共通理想,在逐漸成形中的點滴軌跡。熒熒的推介文章簡潔輕巧,自顯出其目睹夢想成真的酣暢喜悅。

  工作假期是夢想的真正身體力行,國外已行之有年,各國志工們到南美、到紐西蘭、各第三世界國家……勞動「出操」,「累」此不疲;而在國內首次舉辦的生態工作假期,也將在下星期日展開,藉由協力設置人工溼地的活動,既能融入當地文化、增加人際交流,也同時達到為環境盡分心力的理想。

  當然,結合志工和假期的形式,不拘於此。小編的同學正在為寒假至印度垂死之家服務而招兵買馬。一個朋友每年固定在暑假搬一箱書到泰北教當地的小朋友。也有好好一個台灣醫生不當跑到非洲行醫餵蚊子的……這些人履踐了自己理想,又同時燃起他人夢想的燭光,似為這快速轉動的世界,投下緩緩而升的星火。見證或參與,小編直想為眾人喝采,且深感榮耀。

攝影賞析邀稿 --﹥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附上200-500字左右的文稿(word檔案格式或純文字格式),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照片請使用像素400*400以上之JPG格式檔案,圖檔過大時,我們會視情況調整大小。編排上以一篇文稿搭配一幅照片為原則,但也會尊重作者之創作考量。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自然書寫邀稿 --﹥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