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資料檢索

2004-10-03 (全文版)

 
視聽嚮宴 [綠色影展]麥胖報告(Super Size Me, 2004)
奇文快遞 [自然人文]新疆紀行(五)冒著沙塵暴進入沙漠古城
專  欄 [專欄作家-企鵝]鳥故事•矩陣的背後
寓教於樂 [猜一猜]蜜蜂停在日曆上
編輯報報 也算個鳥故事
本會訊息 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最新的「2003環境資訊年鑑」熱騰騰上市!
攝影賞析邀稿自然書寫邀稿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綠色影展]麥胖報告(Super Size Me, 2004) --﹥

引介:陳香松
圖片提供:春暉國際數位多媒體公司

  今年3月,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的一份報告提出,過胖問題嚴然已經迅速取代菸害,成了可被預防的致命原因之第一名。現今37%的美國青少年與孩童有體脂肪過高的問題,肥胖已經成了一種流行性疾病。電視報導中,兩名女孩控訴McDonald,指稱其所供應的食物令人體重驟增,進而影響身心失衡以及人際關係不睦。一個明顯但又不這麼切確直接的線索是,這兩名女孩試圖仿傚對菸草工業的訴訟,以獲得賠償。

  導演Morgan Spurlock依據對該案作成的有關「個人責任vs.企業責任」之決議,引發〈Super Size Me〉拍攝動機,前後費時不到7個星期便完成本片,並膺獲2004年日舞影展紀錄片類最佳導演獎。McDonald在本片上映一個月半後,停止了Super Size餐點的促銷,並推出Go Active Adult Happy Meals套餐,當然這跟片子有否關係,沒人能說個準。

  本片之敘述主線是導演Morgan Spurlock身體力行,強迫自己連續30天,一天三餐,只吃McDonald的任何食物和飲料,誓言菜單上的每一道食物至少要吃一遍,且運動量必須控制在不超過美國人平均每日2500步之內。光是Morgan Spurlock所居住的曼哈頓,便有83家McDonald,顯然不是什麼艱難的任務。為了讓整個實驗過程取信於人且證據確鑿,於拍攝之初,Morgan Spurlock便委託了三名醫師(心臟、腸胃、營養),為他的身體健康狀況背書。絲毫不令人意外,一個月後,Morgan Spurlock體重增加了30磅、高血壓,膽固醇上升了65個百分點、肝臟呈現中毒反應、胸口鬱痛,性能力下降,其中一名醫師甚至言明,長期食用McDonald的垃圾食物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於此同時,Morgan Spurlock遍訪美國20個城市,包括擁有最多肥胖人口的休斯頓,訪問了各行各業的人,包括外科手術醫生、飲食專家、相關學者、律師、運動教練、高級主管、立法委員、垃圾食物耽溺者等等。同時,揭露了學校營養午餐的經營者早已向飲食企業體Sodexho妥協的事實、逐漸被刪減的體育課程之時數與經費的問題、來自食品工業的說客在國會裡面運作的情形、Ronald McDonald在孩童的心目中比Jesus Christ還要知名……但顯然地,以噴霧效果處理了諸多肥胖屁股的主人的面部輪廓之後,Morgan Spurlock還是無法解釋Big Mac狂熱份子Don Gorske為什麼看起來總是不夠痴肥的詭異模樣。

  我無意也不想質疑在商業電視台(MTV、FOX、ESPN…)打混12年的Morgan Spurlock,在本片中反McDonald的意圖與膽識,然而不得不揭示出隱藏在這所有影像背後所代表的西方新興中產階級的價值觀(特徵:無菸但偶爾哈草,品酒但不酗酒,擁有汽車但更喜歡腳踏車、刈草車或步行,性喜自然、素食和瑜伽,住郊區,上健身房,沒事堆堆肥與做環保),當然這是途經修正主義的迂迴路徑來到當代,全民健康保險保障了普羅大眾的健康生活,飲食當然也要被嚴格管控與監督,這才能符合健保的總體精神。只是本片除了立基於令人可疑的健康至上論之外,似乎再也不能為我們回答別的問題了,譬如為什麼總是那麼湊巧地,所有速食連鎖企業都符合居住在都市中的低薪勞工階層的生活開銷與步調?

  其實McDonald的議題不僅僅是食物而已,也許Franny Armstrong在1997年的片子 〈McLibel: Two Worlds Collide〉可以回答更多的疑問,在本片中McDonald對兩名倫敦的環保行動份子提出誹謗控訴,起因於兩人在McDonald店門外散播關於不實廣告、剝削員工與兒童、虐待動物、摧毀亞馬遜熱帶雨林、導致第三世界國家的貧窮問題等等的宣傳品。這場英國史上最漫長的審判,被告Helen Steel和Dave Morris在沒有辯護律師的情況下,讓McDonald付出了1.6億英磅的代價,也代表著McDonald壓制言論自由的時代結束了。儘管Helen和Dave最終敗訴,法官的判決中仍然指出許多對McDonald不利的論點。

  現實中,McDonald已經不再只是消費食物的連鎖企業體,而是文化意義的生產與再生產的機器,那裡有兒童的遊樂間、青少年的同儕派對、狹閉的情人雅座、全家人共聚的回憶點滴(這點Morgan Spurlock是無法否認的),結合廣告無限擴散的愉悅效應,總有那麼小小的一瞬間,在你心深處的私密角落烙下她的金字拱門印記──在Ron English (注) 的畫作下,金字拱門是撒旦的戟子。

注:Ron English,美國90年代極受爭議的通俗藝術家,以專門繪製大型看板、宣揚反偶像崇拜思想而聞名。

[自然人文]新疆紀行(五)冒著沙塵暴進入沙漠古城 --﹥

作者:趙中麒

  8月14日,啟程往和闐,途中經過英吉莎,一個以出產手工打造小刀聞名的小鎮。據說當一位維族姑娘看上哪一位小伙子,就會贈以英吉莎小刀,若小伙子接受了,就表示接受這位姑娘的感情。

  我們看到老師父專注的以挫刀在小刀刀柄上,刻出伊斯蘭式的花紋,完全無視身旁的觀光客與此起彼落的快門聲。另外有一些年輕人,正聚精會神的學習如何打磨刀刃,當我們表示希望照相時,這些年輕人自信又開懷的展示他們的工藝。或許正是這份對自己民族工藝的堅持與信心,才讓英吉莎小刀變成遠近馳名、眾觀光客矚目的焦點。

  到了和闐已是晚上9點多,雖然因為時差,夜尚未降臨,不過因為由喀什到和闐超過500公里的路程,途中碰到公安路檢的刁難、河水沖斷路基而緊急換成大巴士,以及莫名的沙塵暴,每個人的臉上都顯現疲意,都只想好好洗個澡休息一下。

  到達賓館時,先在櫃檯處詢問一下前往約特干、瑪利克瓦特、贊摩寺等古城遺址,以及下一個城市庫爾勒的交通,那位漢族女士趁機說服我們包用他妹夫的車子,原因是「維族人很壞,你跟他講多少錢包一台車,最後還會惡意加錢,而且維族人語言不通,他講的你聽不懂,水平又不高,帶著你亂跑,會出問題。」說著,一位維族服務員經過,但漢族女士不但沒有噤聲,反而故意拉大嗓門。

  「這樣講,讓那位經過的維族服務員如何自處?維漢衝突到底是漢族引起的,還是維族引起的?」心中不禁對這漢族女士的優越感感到厭惡。只是因為她妹夫包車價格的確比較便宜,為了節省旅費,只好依她建議。只期待她妹夫不要像她一樣;但後來證明,結果是令人失望的。

  正當大夥在盥洗的時候,我和毛主席到街上買些水果。交談中,我感覺到他也對剛剛那位漢族女士有所不滿。我放膽問他:「你們真的認為疆獨運動份子是暴亂份子?」

  「就我個人而言,我只認為他們是政治上的異議者。」他回答道。

約特千遺址  這樣的說法簡直和時下多元文化主義所強調的承認與寬容不分軒輊。讓人訝異的是,這樣的說法竟是出自一位從小在民族主義至上、國家主權至上教育下成長的人。「如果多一些像你這樣的人,或許就不會有維漢衝突了。」我拍拍他的肩膀。

  在和闐的第二天,一行人開始古城遺址的巡禮。第一站是約特干遺址,相傳那是西元3到8世紀時于闐國遺址之一。我們興匆匆跑到遺址所在地約特干村,卻只看到一塊說明碑。原來遺址早已隨著歷史遞嬗以及國家覆滅而深埋於地底。雖然沒找到遺址,但在約特干村,又經歷一次維族人的熱情與好客。當我們找不著約特干遺址而問路時,每一位維族人都熱心回答,雖然完全不懂他們說什麼,只能從他們的手勢判斷方位。

瑪利克瓦特古城  瑪利克瓦特古城,據說是漢代于闐國國都,南依崑崙山,西接浩瀚黃沙。我們四人分別乘驢車與馬車,冒著沙塵暴進入沙漠中的古城遺址。其實所謂的遺址,只是一座頹圮的石城,或著講白一些,就是一堆還沒完全風化的石堆,實在很難想像這兒曾是漢代有名的于闐國國都。(待續)

[專欄作家]鳥故事•矩陣的背後 --﹥

作者:企鵝

  我拿著滑鼠與數據打架,鍵盤敲敲打打是用來呈現我與數據搏鬥後的結果,背後的誘因是一群繡眼畫眉,在觀察牠們恩愛與打架數十餘天後,我開始動手整理這段期間的結果。矩陣可以清楚表明位階的高低,而圖形可以呈現出在那一個時期後關係的轉變。所有的故事其實都躲藏在矩陣與圖表背後,只是看不看得懂而己。

  過於描述性的文字並無法達到足夠科學性量化的標準,不過普通鳥故事的闡述卻無需任何的統計分析因子存在,這是十分值得慶幸的地方。兩種截然不同的故事所依賴的都是同一個矩陣,彼此間在我看來都無法跨進彼此所擁有的殿堂;演員們演出了同一齣戲碼,我卻要寫出二種不同的觀後心得,麻煩的是我,輕鬆的是牠們。

  行為的意義是什麼?這其實是一種主觀地由人類語言來描述動物肢體動作的論述。或許可以將以「習性」二字代稱,但卻又不得不承認每一種生物行為都會有其脫出常理認定的軌道之時,於是「偏好」與「傾向」可以用來代表無法精準預測的結果,而「統計」有時其實只是用來證明二者之間相似度如何?有無顯著差異存在。

  萬餘筆堆成的數據山,化成紙可以放滿一格櫃子,化成檔案可以用到幾張磁片。每一筆資料彼此獨立卻又緊密相連,各自有其不可取代性也集合成一種龐大而繁雜的莫名壓力。為了表示我對於牠們的尊重,在我微弱知識能力範圍內,將會努力地壓榨出所有數據可能呈現的任何結果。

  對我來說,這是對於他們的一種負責與尊重,也是自認為鳥故事杜撰者應做的本分之一。

【註】

   牠們是一群繡眼畫眉,牠們的代號分別是「橙」、「白」、「淺綠」、「深粉」、「淺藍」、「淺粉」、「紅」、「黑」以及「黃」。學術點來說,這是一種動物行為學實驗觀察;白話點來說,這是我觀察牠們吵架與恩愛的故事。

[猜一猜]蜜蜂停在日曆上 --﹥

1.一隻蜜蜂停在日曆上,猜一成語:
 答案:風(蜂)和日麗(曆)

2.沒有尾巴的熊叫無尾熊,很難溝通的熊叫什麼熊?
 答案:歹參詳(台語)

3.若要送花給敵人,送什麼花最好?
 答案:龜殼花

4.在動物教室裡面,有小貓、小狗、小雞三個學生,老師最喜歡先叫誰起來背書?
 答案:小狗,因為汪汪仙貝(先背)

5.一片大草原,猜一種花?
 答案:梅花(沒花)

6.續上題,又是一片大草原,猜一種花?
 答案:野梅花(也沒花)

[編輯報報]也算個鳥故事 --﹥

值日生:莫聞

  最近有一次機會回到母校閒晃,那是大雨剛過的時節,學校傍著終南山腳,ㄜ…,是指南山腳,另外一面依著景美溪上游支流,整個校區霧氣氤蘊的,想想過去在這裡混了7、8年的光陰,心裡不禁泛起一股類「鄉愁」的情愫、以及沒經過大時代變動卻有幸一品「歸鄉」韻的「虛榮」。

  閒話打住。且說漫步河濱長堤,下過雨的草場積了大大小小的水窪,吸引10幾隻白鷺鷥在水窪邊流連、覓食、嬉戲。見獵心喜,拿起數位相機猛拍,嫌鏡頭伸得不夠遠,想往前走,一望前路滿是泥淖,還有穿在身上忍痛敗家買下的名牌褲,心怯了…。恨自己這已經都市化了的身體、水泥化的四肢、半資產階級化的腦袋,面對那一點點連探險都稱不上的小嘗試,竟也如此躊躇起來。我,怎麼了?

  就這麼,一場雨後散步和鳥的邂逅,引起了一場茶壺裡的小小風暴。

  不像企鵝先生那麼會說故事。大部分是自己一個人碎碎唸。但好歹也算是個鳥故事吧?!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攝影賞析邀稿 --﹥

  「攝影賞析」是我們繼「自然書寫」之後,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

  這回,我們期望藉由「以影像為主體」的「生態攝影作品賞析」,引導讀者進入攝影者拍攝時的生態觀察現場與生態情境之中,讓讀者得以更生活化的方式瞭解豐富多采的生態現象,且靜心感受身歷其境的驚喜吧。

  歡迎各界投稿,並附上200-500字左右的文稿(word檔案格式或純文字格式),敘訴拍攝時的週邊生態環境與心得。照片請使用像素400*400以上之JPG格式檔案,圖檔過大時,我們會視情況調整大小。編排上以一篇文稿搭配一幅照片為原則,但也會尊重作者之創作考量。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自然書寫邀稿 --﹥

  自然書寫是我們在週日開的一個專欄,想來大家都有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安靜的、沉潛的、活潑的、會心的、輕快愉悅的、充滿無限慰藉的,無論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概或與大化同一的自在,更或是充滿無限驚奇與驚喜的發現...說說你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故事吧,歡迎大家的投稿。

投稿作品一經刊登,視同授權本會在註明作者姓名及來源的情況下做非營利使用,但作者事先聲明者除外!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