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1.2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徵求編輯工作夥伴
徵求放置協會廣宣文件的地點及志工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黑潮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

台灣綠黨

綠色陣線協會  

生態工程入口網
 
  還原「臭水溝」真面貌--板橋湳仔溝三部曲


板橋唯一露天河流:湳仔溝

【相關連結】


我眼中的邱子容─身兼數職的護河鐵娘子

從冬山河、清溪川到中港大排


首爾經驗:清溪川的死亡與再生


巴西:庫里奇巴的生態城市願景

林家花園、南雅夜市、台灣藝術大學,這些地方都與板橋的「水澤文明」習習相關,但板橋和「水」一脈相承的歷史脈絡,卻被人們所遺忘。板橋市唯一一條僅存的露天河流─湳仔溪,被視為「臭水溝」,所以政府要在這條「臭水溝」上,蓋起高架橋……

現在,有一群人們試圖找回板橋失根的過去。由枋橋河流文化協會主辦的「板橋藍帶:湳仔溪城市願景工作坊」重新建構民眾與水的連結,透過實地踏查與分組討論的課程,讓民眾回溯過去、想像未來,並且用自己的聲音主動告訴政府「我們要的是什麼」。

「為什麼到處都在拆高架橋,卻要在板橋又蓋起高架橋?」邱子容這麼說。除了向政府單位遊說之外,他們也積極在社區大學向在地民眾推廣湳仔溝的公共議題,讓社區居民知道板橋是個水澤文明的社會,水澤文明消失,代表過去的記憶也將消失。精彩內文

 
 
  台泥辜家設植物保種中心 打造熱帶植物的諾亞方舟


台灣最大的熱帶活體植物收藏與研究中心

【相關連結】


台灣的植物生態帶-熱帶闊葉林

外來種做大當家台灣原生生態堪憂


保種除外 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

由台泥辜家所成立,台灣最大的熱帶活體植物收藏與研究中心,上週六(19日)在屏東縣泰和農場正式開幕。這座「熱帶植物的諾亞方舟」,構想來自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目前已經收集4千多種活體植株,預計10年後將達到1萬5千種,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熱帶植物庇護所。

因著棲地迅速破壞消失,許多熱帶植物瀕臨滅絕,國際間早已展開多重植物的保種計劃,例如2007年,挪威在極區建造長隧道,希望在全球氣候變遷下 ,留住地球作物的種源,但全球物種最豐富的熱帶植物,卻因種子不耐低溫及乾燥,只能以活體保存。台灣位於熱帶及亞熱帶 的交界處,有極佳的天然資源,期待中心能儘快大量地保育熱帶及亞熱帶植物,永續地球上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精彩內文

 
 
  觀察中國:人們為什麼熱衷於栽楊樹?
圖片來源:中外對話,poorfish攝
作者:蔣高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種植速生的楊樹可能是一有利可圖的綠化辦法。但蔣高明指出,高密度、單一樹種的人工純林對國土生態遺害無窮。

目前,中國轟轟烈烈的造林運動呈現出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幾十年來,大量發展人工純林的傳統不但未有改觀,反而愈演愈烈:原來的「南方杉家浜,北方楊家將」,現已發展到了「東西南北中,全是楊家兵」。如今,楊樹已經南下江南,接近了南嶺。甚至有人還在海南島策劃楊樹育苗基地,試圖將楊樹栽到海南島。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誼芩
美國加州海岸水域的藍鯨

布希的一句話,全球都在看。上周美國總統布希做了一個被稱為「破天荒」的決定─駁回聯邦法院要求海軍保護鯨豚的命令 。國家首領的一句話、一個決定,深深影響並且牽動著整體的環境;政治人物所說過的話、承諾的事,也都必須經過時間的檢驗。
 

【相關新聞】

法官裁定海軍應降低聲納影響 布希破天荒駁回


水資源開發法案 國會首度推翻布希否決


不拚高污染經濟 謝長廷:讓台灣與世界進步力量接軌


拜會荒野 馬:將多培養藍營環保意識與行動


南韓學者踢爆:清溪川奇蹟是場政治秀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還原「臭水溝」真面貌──湳仔溝三部曲
本報2008年1月21日台北訊,陳誼芩報導

提到板橋,你會想到什麼?林家花園、南雅夜市,還是台灣藝術大學?這些地方都與板橋的「水澤文明」習習相關,但板橋和「水」一脈相承的歷史脈絡,卻被人們所遺忘。板橋市唯一一條僅存的露天河流─湳仔溪,被視為「臭水溝」,所以政府要在這條「臭水溝」上,蓋起高架橋……

現在,有一群人們試圖找回板橋失根的過去。由枋橋河流文化協會舉主辦的「板橋藍帶:湳仔溪城市願景工作坊」試圖重新建構民眾與水的連結,透過實地踏查與分組討論的課程,讓民眾回溯過去、想像未來,並且用自己的聲音主動告訴政府「我們要的是什麼」。

 

話說從頭:被遺忘的歷史古城 被忽視的河流文明

走入板橋,高樓大廈林立,每棟建築物彷彿在比高似的,高還要更高;號稱四鐵共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快還要更快。快速追求現代化的發展,讓人們忙得忘了板橋古城的歷史,就連林家花園的存在都顯得突兀;「因為失去連結」─古蹟與歷史的連結、歷史與河流的連結、河流與人的連結。

「板橋的文明發展史,就是河流的使用史,四汴頭、新埔、後埔、浮州、江子翠(港仔嘴)、以及板橋本身,這些地名都與河流相關」板橋社區大學環境課程講師王肇台談起板橋河流的歷史演變,早年到此開墾的漢人,引大漢溪和公館溝的水來灌溉農田。乾隆年間,林成祖建造大安圳,引大嵙溪(今大漢溪)水灌溉田地、水田遍佈,形成農業型態的社會。(註一)

到了1853年道光年間,林本源家族從大溪到板橋建「弼益館」做為收稻租之用,1855年板橋建城。早期的路運不發達,貨物往來多靠水運,現在的湳仔溝,真正的舊稱是「湳仔港」,是進出板橋城主要的港口(舊址在今聖若望教堂附近),行水區河道寬100多公尺、深約3.6公尺,堪稱當時的「快速道路」。

進入日據時期,縱貫鐵路從新莊遷線至板橋,航運功能逐漸沒落;1960年代後期政府將板橋定位為輕工業都市,工廠紛紛進駐;1968年華江橋通車後,人口大量湧入,農田快速消失;隨著轉型成工商業社會,灌溉需求減少,人口聚集、污水排放增加,溝渠水圳失去灌溉的任務,開始被鋼筋水泥等人造建物覆蓋,成為城市的排水溝。(註一)

當務之急:莫讓道路工程成為河流殺手

如今,舊時的灌溉溝渠大多都已成了馬路底下不見天日的排水溝,只剩下湳仔溝是唯一一條僅存的露天河流。王肇台形容每次到湳仔溝,河水的顏色都不一樣,紅、灰、黑、黃、紫等,這是一條嚴重污染的河川。

但它悲慘的命運還不只如此,台北縣政府規劃的特二號快速道路,連接五股交流道(北一高)與土城交流道(北二高),其中板橋段要在湳仔溝的左岸蓋起高架橋,到時它將成為「讓人更難以親近的河流。」在板橋社大講師王肇台、台灣土地倫理發展協會秘書長陳健一、大觀國中教師邱子容等人的多方奔走下,與板橋市公所、台北縣政府、經建會積極接洽,希望可以找出折衷方案,讓特二號快速道路改道。

「為什麼到處都在拆高架橋,卻要在板橋又蓋起高架橋?」邱子容這麼說。除了向政府單位遊說之外,他們也積極在社區大學向在地民眾推廣湳仔溝的公共議題,讓社區居民知道板橋是個水澤文明的社會,水澤文明消失,代表過去的記憶也將消失。「當民眾不知道這些歷史,河流成為排水溝、似乎理所當然,在上面蓋起高架橋,也沒什麼不好。」邱子容也提到,但當民眾知道瞭解了過去的歷史,以及湳仔溝未來發展的可能,大多能接受保留湳仔溪的想法。

枋橋河流文化協會向台北縣工務局提出三個改道的替代方案,都被工務單位駁回,陳健一認為台灣因為政治因素,政策決定只有四年的眼光,沒有長遠的考量;技術官僚的本位主義加上四年的民意代表、四年的行政團隊,讓台灣的政策作了很多錯誤的決定。

「為什麼新莊中港大排可以整治成為一條乾淨的親水河廊?我們卻無法保有板橋的百年河道湳仔溪?」邱子容要求比照中港大排,召開數場公聽會,將民眾的聲音納入政策考量,因為代議政治的民意不代表市民的民意。

未來想像:許湳仔溝一個美麗新願景

「保留湳仔溪,可以做什麼?」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在工作坊中,邱子容和景觀設計師何其昌分享了國內外許多經驗,引發民眾對於湳仔溪未來不同的想像。

邱子容提到「去高架橋化已成為工業文明的城市嘗試錯誤後的覺醒」,當選南韓總統的李明博,在擔任首爾市長任內拆除清川溪上的高架橋,重現河川原貌;浮世繪中著名的日本橋在東京奧運期間,也被蓋上高架橋,現在預計花3100億台幣讓它重見天日;「那我們的城市遠見和主體性是什麼?」

「如果我們的生活環境已經很棒了,何需高架橋帶你到別的地方?」要如何讓生活環境變更棒?民眾提出了多元的看法。

一名住在浮洲地區的居民表示,台灣藝術大學座落在板橋市浮洲地區,但附近違章建築亂蓋、生活環境髒亂,是最沒有藝術氣息的地方。他希望藉由正在推動的「板橋浮洲榮工廠地及週邊地區都市更新規劃案」,以板橋大學為基地,建構大學城,帶動附近生活機能,並且由學校向外延伸綠地至湳仔溪畔,他也建議未來周邊發展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主,讓學生有發揮所學的空間。

也有民眾提出水岸城市的構想,以湳仔溪為主軸,畫出休閒區、商業區、生態區和住宅區,各區有不同的主題規劃,卻又可以共存共榮;還有民眾建議透過湳仔溪串流歷史古蹟,並且多留下自然素材,不要太多人工水泥;也有民眾建議可以規劃文化路徑、生活路徑與單車路徑,串連湳仔溝畔的觀光資源,讓外地人知道板橋不止有林家花園。

一名曾住在浮洲里的居民談起小時候的回憶,趁溪水褪去時,與母親牽手涉水而過,到板橋中央戲院看電影,她說「那是我與母親的回憶、與湳仔溝的回憶」,用湳仔溝重新架構板橋古城的印象,才是板橋人的驕傲與希望。

註1、王肇台; 《板橋「公館街」下的「公館溝」》

Top

 
  台泥辜家設植物保種中心 打造熱帶植物的諾亞方舟
本報2008年1月19日屏東訊,倪宏坤報導

李遠哲聞嗅威武山茶由台泥辜家所成立,台灣最大的熱帶活體植物收藏與研究中心,上週六(19日)在屏東縣泰和農場正式開幕。這座「熱帶植物的諾亞方舟」,構想來自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目前已經收集4千多種活體植株,預計10年後將達到1萬5千種,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熱帶植物庇護所。

該中心名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開幕式當天,台泥企業董事長辜成允、保種中心榮譽董事長辜嚴倬雲、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現任正副院長翁啟惠與王惠鈞、聯合大學校長曾志朗、農委會副主委李健全、屏東縣長曹啟鴻,以及國內多所大學與博物館植物學者,連同國際植物園保育協會代表共同參與,《科學人》雜誌更邀請數十位讀者一起參觀,在解說與學習中,一同見證台灣成立世界級熱帶植物保種中心的誕生。

李家維表示,因著棲地迅速破壞消失,許多熱帶植物瀕臨滅絕,國際間早已展開多重植物的保種計劃,例如英國在2000年啟動「千禧年種子銀行」計劃(Millennium Seed Bank Project),預計蒐集25,000種野生植物種子,保存於低溫、乾燥狀態;2007年,挪威在極區建造長隧道,希望在全球氣候變遷下,留住地球作物的種源;但全球物種最豐富的熱帶植物,卻因種子不耐低溫及乾燥,只能以活體保存。台灣位於熱帶及亞熱帶的交界處,有極佳的天然資源,當李家維提出熱帶植物異地活種保存計劃時,獲得辜成允及辜嚴倬雲的全力支持,旋即成立保種中心,期能儘快大量的保育熱帶及亞熱帶植物,永續地球上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李家維解說珍稀蘭科植物收藏保種中心目前已經收集4,601種活體植株,5年後將擁有亞洲最豐富的活體植物蒐藏、10年後將達到1萬5千種,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熱帶植物庇護所,並期待於20年後保存3萬種熱帶植物。

目前保種中心僅有溫室設置,各種珍稀的熱帶植物不斷由世界各地經由募集或捐贈得來,當李家維於開幕儀式上一一細數這些珍貴植物的生態特性與保存價值時,辜成允也於一旁十分肯定的表示,目前5公頃的溫室收藏與栽培只是第一步,沒有合適的棲地就沒有永續的保種,創造棲地便是勢在必行的下一步。台泥企業目前已經通過新台幣億元以上的5年計畫,未來會將園區擴大到20公頃以上。

保種中心將以異地植物活體保存、學術研究為基礎,透過與國際學術交流,實際參與世界熱帶植物保育計畫。目前全世界只有兩個世界級的植物保種區,分別在英國皇家學院邱園(Kew Royal Botanic Garden)與美國密蘇里植物園(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但都只保育溫帶植物,雖然台灣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擁有登錄2,100種植物的植物園,墾丁國家公園等地也有熱帶植物林,但李家維說,這些地方都強調「參觀」性質,保種中心則是鎖定「保種」目的。

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王俊能老師帶領博士後研究員們參觀保種中心,非常欣喜的表示,這片園地將成為台灣熱帶植物研究的重要中心。許多大專院校內都有因研究需要而自世界各地採集來的珍貴熱帶植株,但常常因階段性研究結束,植物乏人照料死亡,相當可惜;藉著與保種中心合作,台灣的熱帶植物活體收藏有了永續研發的契機。

保種中心熱帶植物蒐藏獲得林業試驗所、台灣農業試驗所、香蕉研究所及許多學者專家的熱情協助,在過去短短1年的籌備期間,顧問群探訪了150個以上的國際植物栽培所,將多樣、稀有的熱帶植物陸續遷移至保種中心;目前已有4家企業於經費上支持保種中心,並有許多熱心民眾和專家提供種苗,目前園區已收藏有全台僅剩20株的伊藤式觀音座蓮、消失多年剛被發現的威武山茶,甚至去年底才鑑別出的新蘭屬──擬囊唇蘭,以及珍貴的拖鞋蘭王、后等。

溫室中巨大的鹿角蕨收藏「這裡原本是辜振甫不要的地。」辜嚴倬雲說。保種中心座落的泰和農場原是片種植著瓊麻和甘蔗的畸零地,生前醉心國民外交的辜振甫對這塊地根本不屑一顧,只由辜嚴倬雲女士耐心經營,保種中心以辜嚴倬雲為名,便是感念她52年來的費心經營,並無條件大力支持李家維與辜成允的熱帶植物方舟夢。李遠哲於致詞時更說,台灣的神木是當年開發山林時留來的「不成材」木頭,雖然泰和農場當年沒有得到辜老的青睞,但它現在已經成為熱帶植物種源保存的祝福!

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蒐藏統計表(2008/1/19)

內容(科)

世界原生種數

台灣原生種數

保種中心現有原生種與交配種數

25,000

338

2,490

1,400

25

75

芭蕉

50

2

15

赫蕉

200

0

11

竹芋

550

1

11

棕櫚

2,600

7

20

天南星

3,700

35

187

鳳梨

2,400

0

146

山茶

520

38

510

藦蘿

2,900

8

185

苦苣苔

3,200

18

410

蕨類植物

12,000

679

251

其它

 

 

290

Top

 
  觀察中國:人們為什麼熱衷於栽楊樹?
作者:蔣高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種植速生的楊樹可能是一有利可圖的綠化辦法。但蔣高明指出,高密度、單一樹種的人工純林對國土生態遺害無窮。

目前,我國轟轟烈烈的造林運動呈現出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幾十年來,大量發展人工純林的傳統不但未有改觀,反而愈演愈烈:原來的「南方杉家浜,北方楊家將」,現已發展到了「東西南北中,全是楊家兵」。如今,楊樹已經南下江南,接近了南嶺。甚至有人還在海南島策劃楊樹育苗基地,試圖將楊樹栽到海南島。

只要驅車繞山東一圈,就會發現該省到處都是楊樹幼樹、幼林,很難見到多樣化的鄉土樹種。北方甚至江南各地的公路和鐵路兩側,也以楊樹居多,楊樹中又以「107」、「108」或三倍體毛白楊之類的「人造品種」居多。

者小時候,山東鄉村的本地樹如楸樹、楓楊、側柏、白蠟、國槐、榆樹、苦楝、梧桐、板栗、核桃、皂角、香椿、臭椿、合歡、垂柳、旱柳、紫穗槐等等,都是隨處可見的,而今幾乎被清一色的楊樹所取代了,而這個變化幾乎是一夜晚之間就完成的。記得筆者大學畢業(1985)那年,農民們將河道兩側好端端的森林整體砍伐了,從此栽楊樹至今。

那麼,為什麼人們喜歡栽楊樹呢?利益使然。楊樹消費的終端在城市,現在蔓延到城鎮這一級。人們對楊樹的使用,不是利用其整體木材,而是將其剝成一層層的薄皮(厚約2~3毫米)使用。將楊樹木皮再貼到高密度板上,製造所謂的人造板材,用於城鎮大規模裝修或製作粗陋的傢俱。因為市場巨大,由此出現了一系列產業,即種植-砍伐-運輸-銷售-加工-再銷售-裝修。在華北某市,僅木材加工廠就有幾百家。這種木材加工過程造成大量環境污染,化學黏合劑如尿素醛樹脂膠製作的木材會釋放劇毒的甲醛,長期接觸該類黏合劑嚴重威脅工人們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由於有很好的去向,楊樹價格一路上揚,目前市場價格高達1300-1400元/立方米,接近了名貴木材如楸樹和香椿的價格,後者1700-1800元/立方米。因楸樹和香椿不能剝皮使用,只能做木材,其用途反而不如楊樹大。有了這種畸形消費,全國上下大種楊樹就不難理解了。

有人說,楊樹長得快(華北地區7-10年可以成材),且用途大,老百姓喜歡,多發展不是很好嗎?殊不知,長得快「爛」得也快。人造板材是「驢糞球表面光」,做家俱五六年就壞,用做裝修材料亦然。因為價格便宜,扔掉了誰也不心疼。全國上下出現裝修熱,消耗了大量沙子、水泥、磚頭、石膏、石頭不說,楊樹人造板材裝修產品因其粗糙,堅持不了幾年,很快就將那些大量的不可再生資源或部分再生資源浪費掉了。楊樹壽命短,木材品質差,製作的成品壽命短,難以固定日益增加的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相反,那些固定在優質木材中的碳,用其製作的家俱或者建築材料,能夠堅持數百年,可起到很好的碳固定作用。

高密度、單一樹種的人工純林對國土生態遺害無窮。有人用「綠色荒漠」來形容人工純林的問題:其一,地表覆蓋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差;其二,生物多樣性極差,生產力下降,我國享有人工林面積世界第一的美譽,但我國人工林生長量全球倒數,這正是由於人工純林本身的生態學問題造成的;第三,土地生產力不能維持、不斷衰減,需要像經營農田那些大量施肥和打藥;第四,生態系統脆弱,極易感染病蟲害,導致大面積損失;第五,景觀單調,一些風景區以及公路、鐵路沿線的人工楊樹林在景觀上毫無美感可言。

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二戰」以後也發展了很多楊樹、柳杉等速生林,但那是特定時期出現的現象,是以「木材栽培業」的方式經營的,與我們現在的做法有本質區別,更何況當前義大利、法國的楊樹栽培業已經衰退,並沒造成災難。如義大利楊樹造林即使在20世紀50∼60年代的鼎盛時期,也只是局限在波河平原一帶,楊樹林不超過該國森林總面積的2.5%。現在,義大利986萬公頃森林中,天然半天然狀態的森林高達98.6%。

日本早在30年前就致力於對人工純林天然化改造,近來又進一步強調大力推進複層林作業、天然林保護和擇伐作業,提高森林品質,以確保森林多種功能的長期有效發揮。這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在國外,除了商品林,很難發現有成行成排栽植的人工純林。而目前我國造林人工痕跡異常明顯,有些甚至像軍人站隊那樣要求整整齊齊。不是按照森林的自然規律辦事,而是完全按照人的意志,迎合低俗的市場需求。整齊化一的楊樹「橫行」天下,就說明我們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綜合功能缺乏考慮。

強烈呼籲國家在森林經營上多考慮鄉土樹種,增加生物多樣性。在考慮速生以獲得木材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那些緩生而經久耐用的優良木材,逐步改變楊樹「一統天下「的局面,充分發揮森林生態系統應有的功能。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8年1月8日。
◎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法官裁定海軍應降低聲納影響 布希破天荒駁回
摘譯自2008年1月16日ENS美國華府報導;吳萃慧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加州海岸水域的藍鯨美國布希總統15日做了一項破天荒的決定--豁免聯邦法院要求海軍保護鯨豚的命令!聯邦法庭日前下令,美國海軍在南加州外海進行聲納演練時,要將對鯨豚的傷害減到最小。因為科學家們表示,用來偵測潛水艇的海軍聲納,對海洋哺乳動物來說是傷害性的猛爆聲響,有可能殺死牠們。

接獲該項法官裁示文件的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表示,該會將在24小時內採取行動,針對布希的豁免令向聯邦上訴法院第九巡迴審判庭提起上訴。

美國海軍部長溫特(Donald Winter)16日表示:「海軍使用主動聲納時已採用了29種緩和方法,並將持續使用這些作法,而這些作法都是經過聯邦核可的。」

如今這個議題正轉變成一項行政與司法部門的鬥爭。

前述提及的豁免命令,是布希在前往中東訪問途中簽署的。布希簽署的是海軍豁免於《海岸地區管理法》(Coastal Zone Management Act)的備忘錄,同時間,並允許了另一項針對《國家環境政策法案》(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的「緊急」豁免令。上述兩項法律是法庭3日發佈裁決書的基礎,該項裁決由聯邦地方法庭法官庫波(Florence-Marie Cooper)所簽署的,要求海軍在名為SOCIAL的海軍演習中,必須監控高強度中頻聲納的操作,並避開海洋哺乳動物。

布希在豁免備忘錄中指出,商業部長(Secretary of Commerce)已於11日發出正式書函,要求海軍在演習中使用中頻主動聲納時能夠不必遵守這項法令。

Top

 
 
  水資源開發法案 國會首度推翻布希否決
摘錄自2007年11月10日世界日報報導

美國參院8日以79對14的超過3分之2多數票,推翻布希對「水資源開發法案」的否決。34名共和黨參議員投票反對布希的立場。這是布希自2001年擔任總統以來,國會首次推翻總統對法案的否決。

這顯示,共和黨國會議員在遇到與自己政治前途相關的撥款問題時,不會理睬總統的立場。而布希在經歷多年由共和黨控制的友好國會之後,遭遇到民主黨控制國會的敵意。

「水資源開發法案」要求撥款230億元,資助陸軍工程兵團的數百項水利工程計劃,包括堤壩、污水處理廠、海濱恢復工程等對地方及其議員非常重要的計畫,以及援助遭受卡翠納風災的墨西哥灣地區和佛羅里達大沼澤區的恢復工程。

布希批評該法案花費過多,而且夾帶有許多毫無必要的小計畫。布希發言人波瑞諾說,布希總統對預算很負責任,而國會花錢大手大腳。她說:「總統維護納稅人的利益。我們知道國會議員會支持他們選區的計劃。這不是對預算的負責態度。」

眾院於6日以361對54的多數票,推翻布希對「水資源開發法案」的否決。參眾兩院的表決都達到推翻總統否決所需的3分之2多數票。

Top

 
 
  不拚高污染經濟 謝長廷:讓台灣與世界進步力量接軌
本報2007年10月26日台北訊,李育琴報導

謝長廷出席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成立大會民進黨2008總統候選人謝長廷昨(25)日出席「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成立大會時,發表其對台灣環境永續經營的期待。他表示,過去曾提出的「和解共生」理念,即涵蓋了人類與萬物、自然生態的共生,希望台灣未來為地球增加一份進步的力量。他也反對讓台灣回到過去為求經濟發展,成為高污染的世界工廠的角色,期望未來台灣成為高生活品質的國家。

謝長廷表示,台灣土地佔全球萬分之3,但台灣的生物多樣性卻佔了地球的1%。他說:「這是我們的資產。」台灣有資格、有能力做好,因此應以此與世界進步的力量接軌。他還表示:「我們要讓全世界的人知道,台灣不能消失,台灣是世界進步運動的重鎮。」

謝長廷進一步說明,他不特別強調拚經濟的原因,是因為追求更多的錢、佔用更多的資源是生物的本能,若過份強調拚經濟,鼓勵年輕人賺錢,會扭曲其價值觀。謝長廷以王建民和莊佳蓉為例,指出應鼓勵年輕人追求理想和夢想,追求環境永續,最後一定會賺到錢。

嘉義東山水泥化海岸(圖片提供: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齊柏林攝)謝長廷不認同追求國家GDP 9~10%成長率的見解。他指出,若台灣太自私,只關心賺錢,不關心永續經營,台灣只會回到過去世界工廠的角色。過去GDP 9%、10%的經濟榮景,也是台灣環境污染最嚴重的時候,戴奧辛、多氯聯苯公害污染不斷發生。

他期望台灣未來能朝高生活品質的國家邁進,串連北中南的溼地走廊、成立「溼地銀行」委託NGO認養,進行有系統的整合管理,是他認為身為海洋國家的台灣所應發展、保護的。他說:「台灣是海洋國家,應讓我們的水很安全、很乾淨、很美麗。」

台灣曾經讓葡萄牙人譽為美麗之島「福爾摩沙」,不過在攝影師齊柏林的鏡頭下,台灣已經不再美麗。根據營建署的衛星遙測資料顯示,台灣天然海岸線的消失速度驚人,目前台灣包含外島,天然海岸僅佔44.66%,多數海岸被水泥化海港與填海造陸的工業區和垃圾掩埋場所取代。從高空看到的台灣地景,看到的是台灣的感動與傷痛。

基金會董事長賀陳旦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成立的目的,即為恢復台灣環境生機投注具體行動。基金會董事長賀陳旦表示,在面對台灣土地過度開發的真相之後,我們應該找對方法,這些方法不是口號,過去有很多成功的例子,相信可以讓現在執行工作的人參考。他指出,政府推動的生態工法已經灑下種子,而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是個結合工程專業、溝通平台、環境監督的團體,希望能讓台灣環境恢復行動開始起跑。賀陳旦藉此時刻,呼籲各界給台灣土地一個機會。

Top

 
 
 
拜會荒野 馬:將多培養藍營環保意識與行動
本報2007年11月8日台北訊

11月7日馬英九到訪荒野。圖片來源﹕荒野保護協會昨日( 7 )下午,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前往目前台灣最活躍的生態保育團體「荒野保護協會」拜會,由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林耀國率同常務理事等8人與之對談。

荒野於會中表示,過去台灣的環保運動,民間團體多與綠營立委或民代合作,然而藍營「卻幾乎都沒有一個委員站出來」支持環境議題,因此呼籲馬英九先生,應多培養藍營夥伴環境保護意識,因為,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絕對息息相關。

馬英九說,前來拜會是因為荒野是個有公信力的環保組織外,更想藉此來請益相關的環境課題。荒野林耀國理事長首先回應,現在為了因應全球暖化,全世界都開始動了起來,然而,台灣卻仍無任何具體作為,故呼籲馬團隊應以永續發展之觀點提出相關產業、交通、能源結構等政策;而馬英九則回應,包括「溫室氣體減量法」皆已訂定明確減量目標與期程,然而現在卻仍在立院遲未通過。此外,馬英九也回應台灣本來政府就應該帶頭推動節能省電,「以身作則才有用」。

接著,馬英九主動回應蘇花高時表示,蘇花高要不要蓋目前還在環境差異分析階段,當然要尊重其結果,但若真要蓋從動工到完工,只少還有10年的時間,「重點是這段期間花蓮人的生活品質如何提升」。因此,他也呼應環保團體所提,應先注重花蓮在地的觀光、產業、文化特色等要如何發揮。

對此,長期關注東部環境的廖惠慶也贊同馬英九所提,但也回應「許多小的工程幾乎都沒人監督,破壞更是恐怖」。她認為,台灣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國土規劃不明,因此,請馬團隊應優先推動攸關台灣國土保育的上位計畫「國土三法」(國土復育條例、海岸法、國土計畫法),並加速推動政府組織再造中「環境資源部」的成立。

張菁砡常務理事認為,荒野長期在環境教育扎根,目前民間投入環教力量豐富,卻不見政府投入對等的力氣;前任理事長李偉文說「連主管環境教育的教育部的環保小組都還是臨時編制,而現在環境教育法等相關法案也還在立法院中出不來」。

最後,秘書長施純榮則表示,過去幾年參與環境議題的過程中,發現「會站出來支持環境運動的,大多是綠營的,而藍營包括立委、民代支持環保團體的卻幾乎都沒有」。對此,馬英九則回應「這部分我們確實要多多培養」。

Top

 
 
  南韓學者踢爆:清溪川奇蹟是場政治秀
摘錄自3月19日民生報台北報導

「南韓人引以為傲的首爾市清溪川,其實是一條沒有生命的人工排水道!」當各界紛紛前往首爾取經,當年參與清溪川整治工程規畫的首爾大學景觀系教授金晟均,卻拋出如此令人意外的評論。「這是一件相當政治導向的景觀工程!」金晟均說,拆橋是很有突破性的觀念和作法,也掀起都市水岸復興的風潮,改變政治人物與民眾的價值觀;但整個河川整治過程完全盯著「2年3個月」的目標火速前進,原本1年才能審查通過的環境影響評估,2個月就過關,根本沒有時間思考河川生態和永續經營等問題。

金晟均表示,現在清溪川80%的水都是靠電力馬達從漢江抽來的,水面寬度只有河面的五分之一,水深也僅40公分深,流速極緩,每秒僅25公分,很擔心夏天河水變臭;此外,為了不影響清溪川底下的首爾地鐵系統,河床下方和兩側都舖上不透水層,防止滲漏,百分之百人工化、水泥化,因此不可能有魚蝦等自然生態。 而且為了「養」這條人工排水道,每年要花費台幣2億元。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網編:陳誼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