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8.1.2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徵求放置協會廣宣文件的地點及志工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徵求:專職執行編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台灣綠黨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水藻可煉生質油! 科學家20年研究鹹魚翻身

藻類可能成為低碳時代的新解藥嗎? 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相關連結】

拿來吃還是拿來開車? 生質燃料風吹出穀物爭霸戰

生質燃料需求量大可能使窮國糧價高漲

小兵立大功——神奇的海藻

台灣學者:微細藻吸附CO2減量排放具有相當高效能

遍生於溪畔岩石的褐藻,是許多釣客們腳下「滑溜溜」的回憶,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的 微生物學家卻發現,這些不起眼的褐藻含有油脂,可提煉成生質燃料。高油價時代,各 方紛紛提出以生質能替代石化燃料的方案,然而,搶種燃料作物的結果,卻有與民爭 糧、砍伐雨林的疑慮。科學家發現藻類的新用途,能否化解這個衝突?

在1980年前後,美國曾有一批科學家致力研究如何將藻類油脂轉為生質柴油,他們的研 究在20年來乏人問津,最近,則開始吸引了美國政府、學界與業界的注意。此外,藻類 科技的另一個用途,是在燃燒化石燃料過程中,將二氧化碳廢氣回收利用。美國能源部 的構想,是在發電廠周圍設置佔地數頃的大型藻類養殖槽。整個系統會將發電廠排放的 氣體導入槽中,回收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廢氣。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前進南極

作者:柯金源、張岱屏(公共電視記者)

南極是全球平均溫度最低,風力最強,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陸極地,為了解全球氣候暖化的影響層面,以及紀錄台灣人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過程,公共電視新聞部首度前進南極,全程紀錄登山隊員,在惡劣的極地中,攀登南極洲最高峰的艱辛歷程,並用鏡頭見證白色大地的風華與挑戰。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波特曼

 


新牛津美語字典2007年度詞彙是「Locavore」,意思為「吃在地食物」,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2006年度詞彙則是「碳中和」,其熱度顯然隨著隨著全球暖化議題持續升溫,三不五時在新聞中出現。現在辦理國際比賽、會議、長途飛機旅行、拍電影與釣魚,都必需考慮到對溫室氣體排放量作出補償,或許不久的將來便能在台灣有成功案例。

【相關新聞】

世界創舉 邁阿密舉辦碳中和釣魚錦標賽

阿布達比碳中和、無車城市計劃 布希預先聽取簡報

2010年冬季奧運 溫哥華承諾無碳奧運

挪威設定嚴格碳中和目標 生活方式將受影響

要求蝙蝠俠為溫室氣體做補償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李育琴、彭郁娟、陳誼芩•網編:孫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