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8.5.22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誠徵志工協助騰逐字稿、中英翻譯與採訪編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地球日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推薦瀏覽

珊瑚礁學會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中華鯨豚協會

溪流環境協會

千里步道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沒有生物多樣性 就沒有農業與糧食

圖片來源:ENS
【相關連結】

生物多樣性大會報告:氣候變遷衝擊鳥類

WWF警告:物種滅絕影響糧食安全

生物多樣性流失 全球損失近95兆新台幣

2008新觀念:農業與生物多樣性息息相關

全球環境治理:國際政治無法逃避的課題

糧價飆漲與糧荒,其實有很大部分是生態惡化的具體反映。今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便是談論「農業與生物多樣性」。如今在氣候變遷、人類衝擊之下,大自然對生態開出了幾張紅牌與黃牌,例如《瀕危鳥類紅皮書》所調查的幾種鳥類,還有授粉的蜜蜂正逐漸減少。沒有了生物多樣性,便沒有農業,也沒有糧食…

目前正在波昂召開「生物多樣性大會」的專家說,世界賴以維生的穀類作物,大約2/3要仰賴昆蟲或其他動物傳播花粉,以結出健康的果實和種子。如今在德國,蜜蜂數量減少25%,美東則減少70%。如果授粉者消失,地球上有許多物種也會跟著滅絕。愛因斯坦說:「如果蜜蜂從地球表面消失,那麼人類將只剩4年可活。沒有蜜蜂,就沒有授粉;沒有授粉,就沒有植物、動物和人類。」精采內文

 
 
  透視中國環境:災難當頭 催生資訊暢通

因四川震災受到傷害的民眾。圖片來源:中外對話

作者:賈鶴鵬(科學與發展網絡中國區域協調員)

四川汶川爆發的8.0級大地震摧毀了數百萬間房屋,已經奪去了4萬多條性命。與此同時,資訊的流通也大為提高。電視台開設了24小時的抗震救災直播報道,各種媒體紛紛刊登多個版面的地震專刊,這一切發生在《政府資訊公開條例》生效12天之後,它們被學者和國際媒體廣泛贊譽為中國在資訊開放方面取得了重大進步。

然而,如果要讓這一條例長效地發揮作用,促進資訊的開放流通(不論這樣的流通是否可以被界定為「透明化」),還需要採取更多的措施,付出更大努力。這不僅僅要求政府方面採取行動,也需要資訊流通過程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得到改善…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波特曼
新任環保署長沈世宏

 


新政府於520就職,新任環保署長沈世宏宣佈將推動包括「溫室氣體減量法」、「能源稅法」、「國土復育法」在內的12項環境立法通過,企業關心的能源稅議題,署長認為應和溫室氣體減量法一起思考,讓高排碳量企業選擇是要徵收能源稅,或是有償核配排放額度。

中國利用生態方法進行土地復育已行之有年,近年逐步獲得綠化成果。青藏鐵路上重要的新興工業城格爾木市自2000年以來種植防風固沙林1500公頃,使得這個沙漠邊緣的城市綠化覆蓋率已達23%;由美籍華裔媒體人John D. Liu所領導的環境教育媒體計畫,記錄黃土高原上長達10年的生態系統功能修復計畫,並希望此成功案例能推廣至其他國家;而中國土壤修復專家赴中國各地200多座礦山調查污染土地及其植被,找出可以高度累積重金屬的植物,強化植物生態修復污染土地的技術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環境日特輯:慶祝世界環境日的80種方法

資料來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

A
Adopt a ‘green’ way of life 採取綠生活方式
Art made of recycled materials 以回收物為材的藝術品
Auctions to benefit an environmental project將拍賣所得贊助環境計畫
Award present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competitions 頒獎給環保競賽
Awareness campaigns 覺醒運動

B
Bicycle parades/races 單車遊行/競賽
Broadcast of public service announcements (TV and Radio) 利用公益廣告宣導(電視與廣播)
Buy a fuel-efficient car 購買燃料效率高的車

精采內文

 
  論壇:失落的土地
這是廟前的廣場,堆置的爐渣大都成粉末狀。圖片來源:晁瑞光  
作者:晁瑞光(台南市社區大學)

由於收到朋友轉寄的信件,又報紙刊登報導,所以我們跑了一趟屏東萬巒鄉成德村的紫微寶殿。單純的想要瞭解幾件事:這裡填放了什麼?長什麼樣子?真的無害嗎?周邊的環境為何?

因為我們在全省各地看到太多不仁不義、欺騙社會大眾的例子!

這個地方位於屏東縣的沿山公路旁,位處自然環境良好的區域,再往東即是山區,旁邊是東港溪的中上游,周邊大部分屬自然環境及果園地貌,除了從橋上丟下去的幾包垃圾外,並沒有什麼污染,而這個區域,又位於豐沛的地下水的水源上游,整體環境而言應屬於環境敏感地帶,因此應該要用更審慎的態度來面對環境的問題…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陳誼芩•網編:黃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