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回顧版
 

2008.5.2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徵求「生態工程入口網站」專案執行 。
誠徵志工協助「澎湖東西嶼坪生態旅遊推廣計畫」與「生態工程網站」。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地球日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推薦瀏覽

珊瑚礁學會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中華鯨豚協會

溪流環境協會

千里步道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社論:面對國際糧荒: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之反思

台灣加入WTO後,農地休耕面積年年屢創新高

作者:李永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候補理事、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聯合國及生物多樣性公約組織(Convention on Biodiversity,CBD)都會在全球各地熱烈慶祝這個重要的節日,每年也都會倡議不同主題來提醒世人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涵,並藉以推動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永續利用及公平分享三大目標。

2008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生物多樣性與農業」,這個主題警示人類,隨著不可替代的物種以驚人的速度滅絕,人類正遭受毀滅性的損失。為解決此問題的所有努力,都應把農業作為出發點。當前的作物及家畜狀況是人類生存及生活的寫照,但所傳達的訊息讓人不得不嚴肅面對──據估計,全球約1/5的家畜品種有滅種之虞,平均每個月有一種家畜絕跡…精彩內文

 
  新聞回顧 | 四川震災
因四川震災受到傷害的民眾。圖片來源:中外對話

綠色和平協助清除四川地震災區的環境隱患


迎戰堰塞湖 放空61座水庫


紫坪鋪水庫因救災 使石油類污染超標


防堵疫情 地震重災區青川縣集中捕殺犬隻


四川大地震 中國重點文物遭受空前浩劫

 
  新聞回顧 | 糧食
重要的糧食作物-玉米。圖片來源:USDA

舒緩米荒 日將釋出150萬噸美國米


全球缺糧 美每年糟蹋27.5%食物


物種滅絕將影響糧食安全


西非國家商討應對食品危機


美國恢復對朝鮮糧食援助

 
  本週精彩專文

有機的難關


紅火蟻防疫戰 我們打贏了嗎?


廈門水環境介紹(下)


中國災難當頭 催生資訊暢通


日本菟絲子入侵大台北

紅入侵火蟻(Solenopsis invicta) 的工蟻階級的攻擊先以大顎咬住入侵者,並以腹部末端的螫針將毒液注入攻擊物體體內。

 
  本週焦點新聞




全球暖化30年 自然生態大幅變動


「九萬」就職 諸多環境政策待整頓


爽身粉導致卵巢癌 女性自保:少用


沒有生物多樣性 就沒有農業與糧食


發展有機農業 挽救生態與糧荒

 
 
  社論:面對國際糧荒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之反思
作者:李永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候補理事、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聯合國及生物多樣性公約組織(Convention on Biodiversity,CBD)都會在全球各地熱烈慶祝這個重要的節日,每年也都會倡議不同主題來提醒世人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涵,並藉以推動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永續利用及公平分享三大目標。

2008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生物多樣性與農業」,這個主題警示人類,隨著不可替代的物種以驚人的速度滅絕,人類正遭受毀滅性的損失。為解決此問題的所有努力,都應把農業作為出發點。當前的作物及家畜狀況是人類生存及生活的寫照,但所傳達的訊息讓人不得不嚴肅面對──據估計,全球約1/5的家畜品種有滅種之虞,平均每個月有一種家畜絕跡。

另一方面,全球各地生產的糧食作物,都指出了農民有能力從生態系獲得營養食物,而其成功的立足點便是生物多樣性。然而生物多樣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喪失,過去50年來,人類改變生態系速度之快、範圍之廣,超過歷史上其他時代,這些改變對生態系及所有生命所依賴的生態系服務造成影響。因此,人類面臨的重要挑戰是如何在快速消失中的生物多樣性之綜合影響下,為日益增加的人口提供糧食。

不幸的是,氣候變化使這一情況更加複雜,氣溫和降雨起伏不定,給作物造成巨大破壞,導致稻米、小麥、玉米等基本主食的價格再攀新高,全球糧食儲備量處於歷史的新低。由於氣候變化,靠雨水灌溉的農業產量到2020 年可能減少50%--糧食短絀儼然已成為全球面臨的最大危機。

為因應國際糧食短絀及糧食價格飆漲,農委會宣布新的因應措施,計畫將實施已久的休耕補償制度作重大的改變,調降長期休耕的土地給付;原本一年兩次休耕補助降為一次。農委會希望藉此逐年活化8萬公頃休耕地,種植飼料玉米或其它糧食作物,一方面抑制飆高的糧價,另一方面對抗糧食危機。

2002年台灣加入WTO後,政府開放糧食進口、鼓勵休耕,此政策就當時的時空背景而言,有其正面的意義,例如可調節糧食供需、避免生產過剩;可穩定糧價、避免穀賤傷農,減少因供需失調而產生的社會成本;休耕後的農田可涵養地力,讓土地獲得生息,同時增加田園綠色景觀,甚至可穩定農民所得,維持農民基本生活所需。

政府鼓勵休耕,條件是必須種植綠肥但休耕如果沒有妥適的配套機制可能弊病叢生,例如休耕補助提高土地成本,不利務農者取得耕作土地;轉作如果未進行專區化考量,綠肥作物將影響鄰地,而立即翻耕未能補充土地肥力,造成土地裸露。更重要的是,休耕政策如果沒有配合國土規劃,不僅造成農田景觀破壞,農村文化流失,更可能造成農村生態破壞,生物多樣性消失。

當初政府鼓勵休耕,1公頃給付45000元,一年就高達22萬公頃休耕。如今為了減緩糧食危機的壓力,政府調降休耕補助,和當初為了因應糧食進口而鼓勵休耕的時勢大不同,但如果配套措施不明確,和復耕相比之下,由於油價上漲使得肥料及運費上漲,再加上須先負擔生產費用及人力成本,如果投資報酬相差不多,可能影響農民復耕意願。

除了休耕/復耕配套措施必須審慎研擬外,各縣市應儘速根據縣市的區域土地使用及發展現況,進行農地資源空間規劃與管理,將農地分為續耕或復耕的農地或其它類別的土地,在適宜保留為耕地的農地,除了續耕復耕外,也可以推動相關新興作物,使新興作物朝向多樣化及精緻化,以輔導農民轉型從事生產高經濟作物或生質能作物,一方面增加農民收益,一方面有助於解決糧食危機及能源問題。

的確,面對糧荒及地球暖化的嚴峻挑戰,世界各國更須加快協調努力的腳步,才能有效落實《生物多樣性公約》的三大目標。在紀念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當下,我們必須瞭解到維護物種及基因多樣性等功能的生態系,不僅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也與世界各地的生命存續息息相關。

要完全恢復地球的生物多樣性,或許已不可能,但如果能以更積極且更永續的方式推動農業發展、檢討休耕/復耕政策,或許才有可能減緩氣候變化對農業的衝擊,並減緩國際糧荒、抑制糧價飆漲;也惟有此才能落實生物多樣性三大目標,進而確保地球共同的未來。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陳誼芩•網編:黃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