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11.2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數位造林
2009環境手札預售
蝶會2009桌曆
編輯室小啟

1206抗暖化大遊行,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一起上街走走吧!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2008最「冏」的環境新聞 請你來決定!

 

【相關連結】
2008國際「冏」新聞
解讀2007十大環境新聞票選結果
2007環保大代誌 蘇花高、北極冰融「尚大條」

「冏」,時下年輕人的用語,代表很糟糕、很尷尬;但「冏」的原意,其實是光明的意思。今年環境出了哪些「冏」新聞?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舉辦2008十大環境新聞票選活動,邀您一起來投票,選出今年最具代表性的環境「冏」新聞!

「山也BOT、海也BOT」台灣政府拍賣土地之冏,還有哪裡不能BOT?台灣生態豐富,但許多動物無家可歸,好在有人替他們發聲、請願,中華白海豚、諸羅樹蛙、深海珊瑚……,是否令你覺得又冏、又心疼?今年世界多災多難,四川震災、緬甸風災、毒奶風暴,實在「冏」到不知所措;北京奧運引發全球關注中國環境問題,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後續「冏」況,也很值得觀察……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公平貿易 讓消費意識改變世界(上)
FLO公平貿易標章

作者:陳品潔

與好友喝杯咖啡、享受美味的速食時,有沒有想到你的消費正在助長全球化的步伐?如果全球貿易帶給人類的是進步,為何國際間糧食不足、土地貧瘠、環境污染、失業、貧富差距等問題不僅無法獲有效解決,反而江河日下?日復一日,全球化的經濟體系使許多人和環境慢慢失去連結,吃不知道何處生產的食物,用未開發國家生產的日用品;然而我們為這「遠道而來」的農產品和日用品所付出的,都加上了層層廣告費、行銷費及運費,實際投入生產的農民和勞工,卻可能根本無法從中獲得合理的報酬,甚至溫飽、健康都成問題。有沒有可能改變這樣的現況?諸如此類的反省在全球各個角落不斷湧現,逐漸吹起一道訴諸公平、正義、綠色的公平貿易旋風。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誼芩

被過度捕撈的地中海黑鮪魚。圖片來源:European Commission

愛地球,可以從挑選日常用品做起!盡量不使用油漆、油性筆、指甲油、香水、電蚊香、殺蟲劑等揮發性有機物,可以減少對環境傷害。選用有機天然食材,友善地球!有機農漁畜牧台北直售店開賣囉!

巴拿馬籍貨輪晨曦號(Morning Sun)擱淺於台北縣石門外海已超過兩週,立法委員田秋堇昨日邀請相關單位與環保團體,進行實地勘查與意見交流,各界認為海洋油污應變待改進,盼海洋事務小組進行整合。而大西洋黑鮪魚遭濫捕的情況十分嚴重,明後年黑鮪魚捕撈限額將縮減

垃圾也能轉變成賺錢的工具!美國一家工廠研發出把舊輪胎磨成粉末的技術,然後再應用在製造油漆或是其他用品上,可增加彈性和耐用度,甚至還能變成新輪胎,不但為地球做環保,也開創出新的商機。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工作假期:公益旅行與生態工作假期
沙丘已成長逾150公分

作者:陳誼芩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一場撼動自我生命與價值觀的旅行、一段付出勞力、辛勤工作的假期;兩者可以碰撞出什麼火花?又會有何交集? 足跡遍佈多個國家的張瓊齡認為,生態工作假期是公益旅行的一種,但是許多號稱公益旅行,卻不一定符合生態原則。嚴格來說, 公益旅行應該兼顧人文與環境,才不會反而造成傷害。

環境保護,應該納入公益旅行的評估考量;更進一步, 也可以成為公益旅行的主軸,這也就是為何會說「生態工作假期是公益旅行的一種」。無論是公益旅行或是生態工作假期,打開心胸、融入當地文化, 都是不變的原則。精采內文

 
  論壇:時機歹 再生能源條例還加稅?
大葉大學太陽能路燈。(圖片來源:再生能源網)

作者:柳中明(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立法院快馬加鞭,希望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以法制化再生能源在我國之發展。基本上,風力發電近年來已能提供我國綠色電力,進入整個電網系統中。但是,全民除了看到沿海旋轉中的風車外,並未感受到任何衝擊。也即:不知道自己是否在使用綠色電力,也未付出更高的電費,以支付綠色電力比傳統電力較高的成本。

現在,在全球金融海嘯發生之際,經濟面臨大蕭條,股市崩跌,房市慘淡,人人擔憂是否失業、降薪與無能力消費。立院卻在此刻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其中第七條明定設置「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而所需資金將反映在電費價格中。換言之,全民將承擔各不同政治人物所公開提出之「提高我國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承諾,其所需之額外成本,則將以全民強制分攤的方式,加計在電費當中。精采內文

 
 
 
2008最「冏」的環境新聞 請你來決定!

十大環境新聞票選 見證環境過去與未來

本報2008年11月26日台北訊

「冏」,時下年輕人的用語,代表很糟糕、很尷尬;但「冏」的原意,其實是光明的意思。今年環境出了哪些「冏」新聞?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舉辦2008十大環境新聞票選活動,邀您一起來投票,選出今年最具代表性的環境「冏」新聞!

「山也BOT、海也BOT」台灣政府拍賣土地之冏,還有哪裡不能BOT?台灣生態豐富,但許多動物無家可歸,好在有人替他們發聲、請願,中華白海豚、諸羅樹蛙、深海珊瑚……,是否令你覺得又冏、又心疼?公害污染、經濟建設、開路先「瘋」,今年發生在台灣的環境新聞,峰迴路轉、艱辛坎坷、憂喜參半。

放寬視野,全球環境息息相關,今年世界多災多難,四川震災、緬甸風災、毒奶風暴,實在「冏」到不知所措;北京奧運引發全球關注中國環境問題,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發展生質能源奇招百出,糧荒問題持續擴大,後續「冏」況,也很值得觀察。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2001年起,每年透過回顧當年重要的國內外環境新聞,檢討過去一年發生的環境事件,十大環境新聞票選活動為關心環境的讀者,網羅當年度最受矚目的環境新聞,國內、國外各15則,類別豐富多樣。

主辦單位表示,今年更突破以往單議題式的票選方式,首度嘗試將年度重大環境新聞分類,統整相關議題,進而擴大連結。預計12月30日舉辦記者會公佈票選結果,並廣邀各議題相關之民眾、團體出席參與,促進對話交流機會;當天下午將舉辦2009年環境議題的前瞻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環保團體剖析來年環境新趨勢撰文,展望新環境議題的未來。

票選2008環境「冏」新聞的活動,即日起正式啟動,結合網路媒體、平面媒體、廣電媒體,及各個民間團體共同參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邀請民眾一起來投票,爲環境的過去與未來留下見證。除召開記者會公佈結果,也將發佈於「環境資訊中心」,作為社會各界關注環境議題的重要參考,並提供獨立媒體與公民記者追蹤報導之題材。

活動日期:2008/11/26~2008/12/25
主辦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協辦單位:PeoPo公民新聞、台灣立報、Taiwan News財經文化週刊
電話:02-23021122 分機20-2
傳真:02-23020101

Top

 
 
  生物多樣性:公平貿易 讓消費意識改變世界(上)

作者:陳品潔

與好友喝杯咖啡、享受美味的速食時,有沒有想到你的消費正在助長全球化的步伐?如果全球貿易帶給人類的是進步,為何國際間糧食不足、土地貧瘠、環境污染、失業、貧富差距等問題不僅無法獲有效解決,反而江河日下?日復一日,全球化的經濟體系使許多人和環境慢慢失去連結,吃不知道何處生產的食物,用未開發國家生產的日用品;然而我們為這「遠道而來」的農產品和日用品所付出的,都加上了層層廣告費、行銷費及運費,實際投入生產的農民和勞工,卻無法從中獲得合理的報酬,甚至溫飽、健康都成問題。有沒有可能改變這樣的現況?諸如此類的反省在全球各個角落不斷湧現,逐漸吹起一道訴諸公平、正義、綠色的公平貿易旋風。

咖啡小農。照片來源:生態綠咖啡

一場毒奶粉事件至今仍令人餘悸猶存:一家企業的毒物污染事件,在全球企業的連鎖效應下,竟牽連許多知名品牌的咖啡、奶粉、罐裝飲料及餅乾等產生食品安全疑慮,消費者才驚覺自己可能被毒害十幾年而不自知。原來在全球化下,食品安全的防線是如此脆弱!

不只是食品安全,企業有強大的技術與資金為後盾,在開發中國家僱用奴工生產低成本的食物,轉賣給已開發國家謀取暴利。為了大量生產,採取濫墾與單一作物栽培,大量使用化肥、施灑農藥,並把受到農藥肥料污染的食物經過加工銷售到全世界。短時間內看似產量增加,提升農民收益,但罔顧休生養息的生產模式長期下來,土壤劣質化、周圍的生態系瓦解,卻是對環境和社會整體的破壞。

許多企業收購土地也收購種子的專利權,這些企業美其名為了解決世界飢餓的問題,實際上卻剝削弱勢、壟斷專利、累積財富。以美國孟山都為例,所生產的基改作物污染許多非基因改造的農田,卻主張是小農侵犯他們的專利權,並提出告訴,要求不合理的賠償。再以巴西為例,近半數的耕地掌握在總人口數百分之一的地主手中,近5百萬名農民沒有土地,嚴重貧富不均,但是國民生產毛額(GNP)卻位居全球第8位;每年上萬名貧童餓死,卻是全世界屬一屬二的農產品輸出國。

諸如此類的剝削實例多不勝數。跨國企業只顧營利的經營方式,不只剝削農民的生計,也間接剝削到全世界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同時更是扼殺生態圈的殺手。尤其跨國企業在第三世界的剝削行為,造成整體性破壞的背後還許多成因彼此相輔相成,像是政治動盪、貪腐、過度放牧,以及企業收購農地造成的傳統農耕文化斷層等等種種社會問題,正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形成惡性循環。

跨國企業的壟斷與剝削一直是製造生態問題的毒瘤,這些問題早就不是新聞,只是消費者究竟關不關心?是否想要改變?如果想,那麼改變的力量正在你我的手裡。「公平貿易」正是許多人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努力方向。每個人的決定,包括購買什麼、吃什麼,甚至想怎麼過什麼樣的生活,確實有可能影響社會的動向,甚至是世界的發展。

所謂的公平貿易,主要在確保生產者可以得到合理應得的報酬,讓他們能夠自給自足。在全球化企業的壟斷下,全世界有半數的人口,每天仍靠著不到的2塊美元過活,而且多是卑微的農民。以咖啡為例,「多數的咖啡小農,每磅咖啡只能得到2毛半美元,到零售商手中卻可賣到8美元以上的價格。而公平貿易給小農的價格是每磅1美元26分錢,使他們年薪從500美元增加到平均近2000元。」美國公平貿易組織的一位工作人員說。(明日待續)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愛地球!少用揮發性有機物

摘錄自2008年11月25日聯合晚報台北報導

油漆、油性筆、指甲油、香水、電蚊香、殺蟲劑等這些商品,都是日常用品。不過行政院環保署上午發布警告指出,國人使用這些日常消費性產品,所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就占了全國污染排放總量的1/5。長期吸入除了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外,也可能造成對環境的危害。

環保署空保處長楊慶熙表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揮發性有機物包括苯、甲苯、甲醛、烷類及烴類等物質,這類物質一旦暴露到空氣中,就會迅速從液體或固體變成氣體。 揮發性高的消費產品,會散發環境荷爾蒙,長期吸入對人體會造成不良的影響,醫學研究顯示,某些揮發性消費品可能導致不孕症發生。

楊慶熙指出,民眾宜儘量避免使用揮發性有機物含量較高的產品應該改以天然、水性產品,取代使用高含量的揮發性有機物產品,以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至大氣中。

由於政府即將發放消費券,以刺激消費。環保署上午也特別呼籲民眾拿到消費券後,儘量購買有環保標章的消費性商品,以減少對環境的衝擊。

Top

 
 
 
有機農漁畜牧台北直售店 開賣

摘錄自2008年11月25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台灣第1家由農漁畜牧建構的直營展售店「天和鮮物」,日前在台北市開幕,民眾可輕鬆在店內選購各種健康、有機的台灣本土蔬菜肉品,不擔心買到黑心商品,甚至可到附設餐廳用餐,標榜從農場到餐桌都有機天然。

在台北市區甫開張的「天和鮮物」共有400坪賣場,裡頭陳設生鮮蔬菜區、生鮮肉品區外,還有輕食餐廳,「天和鮮物」行銷經理黃麗娟表示,店內的食材各有來歷,包括嘉義縣的天和綠色農場、澎湖的海洋漁場、台中縣人道飼養的養豬場、台南縣有機農場等。

黃麗娟解釋,農場的蔬菜作物都遵循德國有機認證規範,利用生物防治法避開蔬果的天敵,加上獨家配方的肥料土壤,並飼養海藻雞和海藻鵝在農場活動,整個農場生氣蓬勃,自成健康的生態體系;農場的豬隻與雞群都是從小吃海藻、有機玉米等天然飼料長大。

天和鮮物電話:(02)2351-6268,地址:台北市北平東路30號1樓,營業時間:10:00~20:00。

Top

 
 
  海洋油污應變待改進 田秋堇盼海洋事務小組進行整合

本報2008年11月26日台北訊,易俊宏報導

巴拿馬籍貨輪晨曦號(Morning Sun)擱淺於台北縣石門外海已超過兩週,船艙破裂造成的漏油事件,嚴重衝擊海岸生態。立法委員田秋堇於昨(25)日邀請相關單位與環保團體,進行實地勘查與意見交流。雖然與以往的貨輪擱淺漏油事件相比,這次的應變效率已有進步,但是在資源整合與風險評估方面,還有成長空間。田秋堇與各界代表都期待,目前任務編組的海洋事務推動小組,能在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領軍的領軍下,在未來能有卓越表現。

環保署水保處處長陳咸亨在簡報時表示,現已採行相關防護措施及檢測,以供求償評估,但被環保團體質疑,仍有許多模糊地帶。環保署目前確認海岸線污染範圍約3公里,而船體燃油預計在10日可抽取完畢,而岸際殘油清除初步完成還需7天,細部完成還需要30天。但是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批評環保署應變標準「不合格」,因為在海岸油污緊急應變的分級,是以載油量為標準,完全沒有把出事地點的環境成本考量進去,尤其這次漏油事件就發生在核一廠冷凝器的入水口左近,因此風險管理有待加強。

在水質檢測方面,環保團體跟政府單位對於檢測認知也大相逕庭。首先在檢測頻率方面,陳咸亨表示在案發第1周時,檢測頻率是每天1次,接下來到目前則是每週3次。方儉則批評,就算水質的檢測值合格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重油會乳化沉降,加上該處有洋流作用,2天1次的樣本數太少,而且油污進入核電廠冷凝器的風險極大,因此檢測頻率1個小時1次,或半個小時1次都不為過。

而在水質檢測的範圍與樣本採集方面,則是不夠周延完善。雖然緊急應變小組的資料顯示,水質都在安全範圍內,但是負責調查生態影響的海洋大學卻指出,用來採集中底層生物樣本的器具,還是有油污現象,而金山區漁會總幹事蔡崑輝也表示,漁民在監測地點以外的範圍發現油汙擴散。對此,緊急小組當場確認地點並進行補救措施,同時表示,當初在考量監測點時,對洋流的掌握情形不夠完善。

在生態衝擊的資料整合上也出現落差。核電廠都會建立周圍的生態資料庫,以掌握核能發電對環境的影響,而這些資料恰巧可以用來比對油污事故的前後差異,以進行求償。但是這次接受應變小組所託,協助生態調查的海洋大學,卻尚未從台電方面得到任何資料;與會的核一廠副廠長當場表示,在24號才得知要提供相關資料,已經進行處理。田秋堇對此相當詫異,因為事故已發生超過兩週,而既有的資料竟然還沒整合到位。

沿海安全也出現漏洞。田秋堇指出,攔油索直到漏油事件發生後10小時才進行佈置,「為什麼不能在船隻近岸航行時,就進行監控,非要等到船撞上來了,才在緊急應變?」對此,交通部航政司科長鄭堅中回應,商船不須通報,而且在碼頭周圍才會進行監控。田秋堇因此打趣的說,要進攻台灣很簡單,只要偽裝成商船,然後不在碼頭靠岸即可。海洋大學副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教授廖正信則進一步指出,日本視沿海為國土的延伸,以往有學生在海上實作時,稍為靠近就會有直升機與艦艇進行監控,而台灣則需要多加借鏡。

而資訊公開方面,則是需要改善。相關的新聞與公告,除了環保署的片面資料,相關單位皆未能發佈消息,包括事件發生所在地的「石門鄉公所」、台北縣政府相關資訊窗口「台北縣政府資訊服務站」與「台北縣環保局」、觀光事務主管機關「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管理處」、漁民權益之窗「漁業署漁業資訊服務網」、負責船難的機關「基隆港務局」,均未公告相關訊息。緊急應變小組表示,確有疏失,並且研擬將會議紀錄也能藉由網路發布,讓關心該事件的民眾也能獲知相關訊息。

在船隻解體的技術方面還有待評估,以符合在地居民的期待。金山區漁會總幹事蔡崑輝表示,當地的觀光漁業及近海漁業相當發達,但是從以往的案例來看,直接在灘上進行船隻的解體移除,難免會有碎屑鐵片遺留、危及觀光客與漁民。因此希望應變小組能將船隻移往外海再進行解體作業。緊急應變小組則表示,會將需求納入參考,但需要請專家做相關的鑑定及評估,約要2週後方能回覆。

在這次的貨輪擱淺事件中,田秋堇整體而言相當肯定應變小組的因應效率,但是許多囿於部門間的權責分工,或是受限於法令規範的部份,還有賴海洋事務推動小組的資源整合。

Top

 
 
  大西洋明後年黑鮪魚捕撈限額將縮減

摘錄自2008年11月25日中廣新聞報導

由於大西洋黑鮪魚遭濫捕的情況十分嚴重,國際鮪魚保護機構「大西洋鮪魚保護國際委員會」,就東大西洋及地中海的黑鮪魚捕撈限額,達成了協議,2009年的捕撈額度是22,000千噸,2010年的捕撈額度則是19,950噸,都比目前的額度,減少約兩成左右。

黑鮪魚是脂肪含量豐富的頂級鮪魚,也是日本人相當愛吃的魚類,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大西洋海域的黑鮪魚,捕撈之後大多送到日本,因此這次限額減少,勢必將影響日本市場。

此外,這次年會為了抵制非法捕撈,決定建立「觀察員制度」,如果會員國被發現沒有切實遵守規定,將採取暫時凍結,或削減捕撈配額等制裁措施。

Top

 
 
  廢輪胎磨粉有「錢」途 可製耐久漆、防紫外線塑膠

摘錄自2008年11月25日東森新聞報導

垃圾也能轉變成賺錢的工具,美國一家工廠,就成功的為舊輪胎找到新出路,研發出把舊輪胎磨成粉末的技術,然後再應用在製造油漆或是其他用品上,可增加彈性和耐用度,甚至還能變成新輪胎,不但為地球做環保,也開創出新的商機。

首先將輪胎輾成小碎塊,然後再用液態氮急速冷凍,讓輪胎變得極為脆弱,再用大型機器磨成粉末,這些來自廢輪胎的粉末,就成為最耐用的新原料,業者西亞隆說,「使用輪胎粉末的產品,會具有橡膠的特性,會具有彈性,而且防撞,同時還能防紫外線、防臭氧。」

這些輪胎磨成的黑色粉末可以製成耐久漆、防紫外線的塑膠,或是具有彈性的接著劑,當然還可以再度還原成輪胎。由於輪胎主要原料--合成橡膠的價格,老是隨著石油價格起伏,因此廢棄輪胎成功再利用,不但替地球減少垃圾,也替企業節省一大筆開支。

Top

 
 
  工作假期:公益旅行與生態工作假期

作者:陳誼芩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編按: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從2007年起,連續兩年在台南七股舉辦四天三夜的護沙生態工作假期。其中一名志工──張瓊齡,是促成護沙工作假期的「媒人」,成功的媒合擁有在地資源的北門社區大學,以及長期舉辦生態工作假期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張瓊齡同時也是公益旅行的行動者和工作假期的參與者,此篇文章即是透過與她的談話,討論公益旅行與工作假期的結合。

談起七股生態工作假期的因緣際會,張瓊齡擁有多次從事公益旅行的經驗,她的朋友、當時任職於台南縣北門社區大學的主任鄭秀娟,希望可以將公益旅行的做法導入漁村發展任務中,因此她找到引入生態工作假期概念與方法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作為合辦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的開端。

工作假期起源於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和德國青年組成工作隊,重建遭受破壞的農場;之後,世界興起一股工作假期的風潮。不同國家舉辦的工作假期,除了任務不同之外,風格也因國情而異。例如:日本強調集體行動;英國則採責任制、較具彈性。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在台灣舉辦的生態工作假期,秉持符合當地需求的原則,適時適度引入志工,一方面讓志工在勞動過程中,體驗大自然的美好、學習與土地相處;另一方面,也達到改善環境的目的。

生態工作假期,簡言之,就是一種在假期中勞動,做出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而公益旅行的起源較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開始反省為什麼會有戰爭,發現戰爭是因為不同種族、國家的人民,彼此不了解而導致衝突;因此,基督教會發起各國青年進行文化交流,藉著了解對方的文化化解衝突(引用自公益旅行 幫助他人 自我成長)。演變至今,就成了蔚為風行的公益旅行。

許多人在工作中的假期或人生階段轉換時期,藉由公益旅行,重新探索自我價值與生命的意義。公益旅行的類型有許多種,多為醫療義診、人道關懷,公益旅行也由不同單位所舉辦,有國內或國際民間團體、政府部門、學校發起,號召志工參加,也有個人向外國的團體申請,自行前往參加。

不論服務形式與申請方式的不同,公益旅行的確提供志工另外一種視野,面對不同族群的人、面對自己未來的人生。不少志工去了一趟公益旅行後,改變了自己的生涯規劃;但也有人對公益旅行提出反思,在形成一股熱潮後,更該停下來思考,從事公益旅行的動機,並評估自己的能力,是否真能為當地有所助益。

一場撼動自我生命與價值觀的旅行、一段付出勞力、辛勤工作的假期;兩者可以碰撞出什麼火花?又會有何交集?足跡遍佈多個國家的張瓊齡認為,生態工作假期是公益旅行的一種,但是許多號稱公益旅行,卻不一定符合生態原則。嚴格來說,公益旅行應該兼顧人文與環境,才不會反而造成傷害。

她舉出例子說明,許多人在公益旅行的過程中,往往忽略環境的面向,一不注意,甚至還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例如,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沒有處理醫療廢棄物的系統,若醫療團隊自行攜帶醫療器材前往義診,卻沒有做好後續的妥善處理,很有可能反而造成其他傷害。

環境保護,應該納入公益旅行的評估考量;更進一步,也可以成為公益旅行的主軸,這也就是為何會說「生態工作假期是公益旅行的一種」。無論是公益旅行或是生態工作假期,打開心胸、融入當地文化,都是不變的原則,志工應該做好事前功課,瞭解當地的生活條件與特殊文化,並評估自己是否可以接受,接著就是拋開侷限,盡情體會不同的假期和旅行!

後記:本年度工作假期專欄暫告一段落,從一開始多數人不解「工作」與「假期」這兩個互斥的字眼怎麼會湊在一起,一直到今日,台灣各地已可看各式各樣不同的工作假期活動型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也開始落實當初推動工作假期的原意,將志工保育行動導入至環境信託地的棲地管理協助上。我們期待2009年,能與讀者們有更多的經驗分享,也歡迎大家持續支持。有關本會工作假期訊息,請見網站

Top

 
 
  論壇:時機歹 再生能源條例還加稅?

作者:柳中明(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立法院快馬加鞭,希望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以法制化再生能源在我國之發展。基本上,風力發電近年來已能提供我國綠色電力,進入整個電網系統中。但是,全民除了看到沿海旋轉中的風車外,並未感受到任何衝擊。也即:不知道自己是否在使用綠色電力,也未付出更高的電費,以支付綠色電力比傳統電力較高的成本。

現在,在全球金融海嘯發生之際,經濟面臨大蕭條,股市崩跌,房市慘淡,人人擔憂是否失業、降薪與無能力消費。立院卻在此刻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其中第七條明定設置「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而所需資金將反映在電費價格中。換言之,全民將承擔各不同政治人物所公開提出之「提高我國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承諾,其所需之額外成本,則將以全民強制分攤的方式,加計在電費當中。

個人長期支持發展再生能源,建議積極抑制我國溫室氣體排放,但絕對不贊成在不景氣中,以變相加稅的方式,加重民眾的負擔。這將更壓抑民眾的消費能力,使得全國的經濟緊縮進入更加惡化的狀態,如此則可能嚴重影響未來更多綠色電力的設置規劃。

依個人觀察,目前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僅將有利於現有已投資於相關建設的業者,卻不利於我國長期綠色電力的發展。此乃標準之「殺雞取卵」實例。

在此,要提出美國、日本、荷蘭等各先進國長期推動,以及中國上海都已在推動的「綠色電力自願購買」方案。

依行政院於今年六月提出之「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希望於2025年提高綠色電力達發電系統的8%,顯然其總發電量並不會太高。因此,可以將成本、減少碳排放的價值與企業綠色形象等,加在一般電價之上。然後,鼓勵企業自願購買,並提供相關之配套。

如「溫室氣體減量法」通過後,政府將訂定各企業排放額度,與推動碳排放交易。此時,讓各企業所購買得綠色電力之碳排放減少部份,都可使用於其中。如此,綠色電力將是各企業搶購的商品,而非是一般老百姓沉重的負擔。事實上,國外訂定綠色電價遠高於一般電價的20%至80%,如此所取得的充裕資金才可能積極協助我國綠色電力的發展。

此外,當所有便利商店,都強調其連續24小時所使用的均為無碳排放的綠電時,其對全民正面衝擊會如何?對於提升我國整體形象,又會如何?希望,立委們趕緊修改現在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將「綠色電力自願購買」方案,正式納入。

最後,整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主要在談綠色電力,所以實應正名為「綠色電力發展條例」。

※本文原載於11月22日 聯合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網編:陳誼芩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