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8.12.2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2008拍賣冏新聞
20081218環境手札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蔬食抗暖化行動聯盟
濕地保護聯盟
 
 
溫減法促「碳交易」進軍國際? 減碳不成變買賣
【相關連結】
溫減沒有時間表? 沈:政策綱領已納入不需入法
環保署長:支持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入法
碳排放權「喬不攏」 溫室氣體減量法審查喊卡

立法院衛生環境及勞工委員會於今、明兩天審議溫室氣體減量法,其中溫減目標年與期程、碳排放配額有償或無償、罰則等條文多所爭議。環保團體指出,目前溫減法版本只著重溫室氣體盤查與碳交易機制,恐將圖利碳交易業者,無法真正達成減量目的。

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台灣雖非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國,及早實施溫室氣體減量法,透過「碳交易」制度,可以跟國際接軌。對沈曾推銷台灣財團到中國種樹,環保團體質疑到其他國家種樹的可行性與可信度,並強烈抨擊:「台灣到其他國家種樹,好的別人享,台灣人自己要忍受污染。」「碳是必要之惡,無法同意將必要之惡的東西當作寶來交易。精采內文

 
 
  生物簡介:無聲無息的入侵者 鉤盲蛇
鉤盲蛇。圖片提供:吳銘書

作者:毛俊傑(國立宜蘭大學自然資源學系)

在一次研究室內大三、大四學生都同時出現的場合中,為了測試這群進入我研究室已經一、兩年學生的專業熟悉度及反應,一時興起的我,問了這群學生一個問題,題目是:請說出如何將鉤盲蛇的半陰莖製作成保存於福馬林中的浸液標本?當時除了部分的研究生以狐疑的眼神看著我之外,多數學生都認真的將蛇類半陰莖製作成標本的過程詳細的描述,卻換來我當掉重修的答案!

雄性有鱗目爬行類動物(包含蛇亞目、蜥蜴亞目及蚓蜥亞目)成對(左右側各一)的半陰莖是重要的分類參考依據之一,由於半陰莖並不會受到食物或是其他生態因子的影響,在某些分類及系統演化的研究中,也將其視為除了骨骼形態及結構之外,另一項重要的分類特徵。而鉤盲蛇屬於有鱗目爬行動物中,目前已知為唯一單性群(全為雌性個體)的蛇類,生殖方式採孤雌生殖,亦即雌性個體的卵細胞,能直接發育為卵後,產出並孵化成幼體,為無性生殖…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易俊宏


童安全有個關鍵因素,是校舍建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3日呼籲世界各地採取行動,修建更多結構安全的學校;因為建築質量不佳,在2008年受到自然災害而造成數以千計的兒童喪生,世界各地都有。以四川震災而言,其他建築沒有倒塌,唯有學校校舍倒塌,死難學生家長質疑腐敗和監管不力導致學校校舍成為豆腐渣工程,是學校校舍建築質量低劣的根本原因,但是四川法院拒絕地震死難學生家長的訴訟

全球化帶來的影響,毒奶粉事件仍有餘悸,現在又傳來中國製電池爆炸事件!台東市傳出金頂電池在使用期限內無預警爆裂,而電池製造商寶僑公司指出,正在進行了解與追查

另外,年關將至,但是受景氣影響,寵物也失寵了。在英國,不少家庭最終決定為了減縮開支而不要自家的寵物,導致大量貓、狗無人照顧。可是保育的工作,只要投入,可以不受景氣影響,還能經營的有亮麗成果;例如在桃園縣,有一對「水筆仔夫婦」,投入了15年來改變生態,目前也成立工作室做後續的推廣活動。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生物多樣性:我們能阻止全球暖化嗎?
綠色和平遠赴北極,調查氣候變化為當地帶來的的影響。圖為一隻海象坐在溶化中的浮冰上,岌岌可危。

作者:吳明進(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

由於人類活動所引起的氣候變化,在近年引起廣泛注意,也成為大氣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2007年發表的第四次評估報告中明確指出,全球平均溫度在過去100年來上升約0.74°C±0.18°C,且陸地上溫度的上升速率遠大於海洋,近10年(1997∼2006)更為顯著,1998年與2005年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暖的年份。  

我們能阻止暖化嗎?透過氣候數值模式模擬過去和目前之氣候狀態,以及預報未來在不同的溫室氣體的變化情境下氣候變化之研究結果,顯示答案是「不能!」暖化似乎是全世界和臺灣未來的宿命,但是暖化的速度也許可以減緩。只要暖化的速度減緩,生態系統可以慢慢地調整適應,人類社會經濟也可以慢慢地調整適應。暖化速度減緩的關鍵,可能在於避免溫室氣體排放的失控,而這正有賴於全球環境思想的改變和一致行動的決心。精采內文

 
  論壇:公視案違憲

作者:陳耀祥(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學博士、國立台北大學助理教授)

媒體自由(一般稱為新聞自由)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礎,受到憲法第11條言論自由及出版自由的保障,司法院釋字第364號、613號及623號等多號解釋已經再三強調。憲法第44條保障媒體自由的主要理由在於,通訊傳播媒體是形成公共意見之媒介與平台,在自由民主憲政國家,具有監督所有國家公權力機關及政黨的公共功能。媒體自由的意義,不僅於消極防止國家公權力的侵害,也進一步積極課予立法者立法義務,經由各種組織、程序與實體規範的設計,以防止資訊壟斷,確保社會多元意見得以表達與散布,形成公共討論之自由領域。

因為媒體如此重要,所以獨裁政權無不千方百計想掌控媒體,操縱其內容與走向,進行思想管制。因此,通訊傳播媒體的「節目自主」成為媒體自由的保障核心。節目自主是否受到保障,也成為觀察一個國家自由民主程度的重要指標。基於這樣的考量,台灣民主化的過程當中,才有黨政軍退出電子媒體經營,並推動設立公共電視的設計。

相較於商業電視,公共電視不是以營利為目的,而是負有公共服務任務,這是通訊傳播領域中的一種「生存照顧」。為了維持此種任務,避免來自於國家、財團或其他利益團體的干預,立法者必須在法律、財務及經營上致力於維護公共電視的獨立自主。詳細內容

 
 
 
溫減法促「碳交易」進軍國際? 減碳不成變買賣

本報2008年12月24日台北訊,陳誼芩報導

立法院衛生環境及勞工委員會於今(24日)、明(25日)兩天審議溫室氣體減量法(以下簡稱溫減法),其中溫減目標年與期程、碳排放配額有償或無償、罰則等條文多所爭議。國民黨籍立委徐少萍和鍾紹和等人於此會期提出所謂「行政院共識版」,已多獲環保署認同,企圖在此會期闖關。環保團體指出,國民黨溫減法版本只著重溫室氣體盤查與碳交易機制,恐將圖利碳交易業者,無法真正達成減量目的。

由於前一會期對溫減法的審查,諸多條文未達共識,且經環保團體披露,衛環委員會召集人鍾紹和與碳交易業者關係密切,要求應利益迴避、退出審查。至此會期的續審,仍由鍾紹和擔任主席,且與其他國民黨立委提出「行政院共識版」,環保署也傾向支持該版本。今日上午的審查會中,立委田秋堇、黃淑英、林淑芬等紛紛針對國民黨版本中「抵換專案」、「排放額度」等問題提出質疑。

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台灣雖非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國,但為與國際接軌,應及早實施溫室氣體減量法,透過「碳交易」制度,可以跟國際接軌。而「抵換專案」所指即為,在經過查驗機關確認之下,以降低排碳量或增加碳匯量來換取排放額度;例如:企業種樹可抵掉其排放的二氧化碳。沈世宏進一步指出,抵換專案會以國內為優先考量,也可以經由國際認證,在國際登錄機構進行抵換。

日前沈世宏曾經推銷台灣財團到中國大陸種樹,以抵銷排碳量,就是所謂的抵換專案。他強調二氧化碳不只是台灣的問題,更是全球的問題。但環保團體指出,毒奶事件使中國大陸的誠信受到懷疑,也質疑到其他國家種樹的可行性與可信度?林淑芬則強烈抨擊:「台灣到其他國家種樹,好的別人享,台灣人自己要忍受污染。」

針對碳交易制度,立委黃淑英說:「碳是必要之惡,無法同意將必要之惡的東西當作寶來交易。」他也進一步表示,目前溫室氣體是無償核配,應該由政府統一經營,並且保留部份給新興行業,部份有償配售。黃淑英強調,企業體減量應回歸政府,不該任由企業進行交易;為鼓勵企業積極減碳,得由政府購回,由政府控制釋出和收回,才能得以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環保署則表示,溫室氣體若不透過拍賣進行標售,無法決定價格。

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表示,根據環保署資料,前30大企業集團碳排放量即佔工業部門總量9成,前三大為台電、中鋼和台塑,若採無償核配,國內封閉市場形成大企業寡佔而無法交易,兩岸清潔發展機制將是最大贏家;如果國民黨版本通過,沒有減量目標和部門減量時程,只授權行政院訂定,溫減法等於是空包彈,而碳交易業者將是最大贏家,且高污染財團將繼續「污染在台灣,種樹到大陸」,屆時台灣將變成中國的離島工業區。

環保團體發表對溫室氣體減量法的共同聲明中指出,由國民黨立委提出的「行政院共識版」溫減法中,特別強調「海峽兩岸」合作執行抵換專案。目前國內倡議「海峽兩岸碳資產管理」的有立法院前副院長鍾榮吉擔任理事長的「海峽兩岸清潔發展機制協會」和副總統蕭萬長創辦的「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環保團體質疑,此法條是回應沈世宏先前提的「在中國種樹,抵減二氧化碳的概念」,還是受到穿梭在兩岸「碳資產」生意的政界人士壓力?

「碳交易」關係全民利益,而目前的溫減法若通過,可能造成「大污染卻可以大獲利」的情況。田秋堇要求環保署先召開公聽會,廣邀各界參與,針對此案進行討論。而溫室氣體減量的基準不明確,無法有效計算,他認為能源稅和碳稅才是具有公信力的計算基準,因此也進一步呼籲儘速通過審查能源稅條例。

環保團體對《溫室氣體減量法》的共同聲明

Top

 
 
  生物簡介:無聲無息的入侵者 鉤盲蛇

作者:毛俊傑(國立宜蘭大學自然資源學系)

鉤盲蛇。圖片提供:吳銘書在一次研究室內大三、大四學生都同時出現的場合中,為了測試這群進入我研究室已經一、兩年學生的專業熟悉度及反應,一時興起的我,問了這群學生一個問題,題目是:請說出如何將鉤盲蛇的半陰莖製作成保存於福馬林中的浸液標本?當時除了部分的研究生以狐疑的眼神看著我之外,多數學生都認真的將蛇類半陰莖製作成標本的過程詳細的描述,卻換來我當掉重修的答案!

雄性有鱗目爬行類動物(包含蛇亞目、蜥蜴亞目及蚓蜥亞目)成對(左右側各一)的半陰莖是重要的分類參考依據之一,由於半陰莖並不會受到食物或是其他生態因子的影響,在某些分類及系統演化的研究中,也將其視為除了骨骼形態及結構之外,另一項重要的分類特徵。而鉤盲蛇屬於有鱗目爬行動物中,目前已知為唯一單性群(全為雌性個體)的蛇類,生殖方式採孤雌生殖,亦即雌性個體的卵細胞,能直接發育為卵後,產出並孵化成幼體,為無性生殖!

此種特殊且有效率的繁衍後代的方式,使得鉤盲蛇至今已成為多個地區的入侵種生物,已知入侵的地區包括:非洲、阿拉伯、伊朗、澳洲、印度周邊及太平洋的島嶼、墨西哥及美國的夏威夷及佛羅里達等地。入侵及擴散的方式,推測為部分個體躲藏於農、園藝產品及資材,隨著貨物的進出口,運送往世界各地,因這些意外輸出的個體,無須雌雄配對即可繁殖,因此成功的在許多地區延續後代!

白梅花蛇右側製備保存的半陰莖標本。圖片提供:毛俊傑雖然孤雌生殖是一種有效率的生殖方式,但是因為不經過雌雄個體的遺傳物質交換及重新排列組合,因此後代遺傳變異程度非常低!

關於台灣的鉤盲蛇,根據我整理了過去的一些記錄,發現牠廣泛的分布在台灣本島低海拔地區及離島,如金門、馬祖、澎湖、蘭嶼及綠島等地,但無從確認這些分布地區的族群,是否為自然存在或人為意外引入。此種蛇長得像蚯蚓,顏色大小亦相仿,又經常躲藏於土中,因此有人又稱其為蚯蚓蛇,但仔細觀察牠,可以發現牠在頭部有兩個不明顯且隱藏於鱗片下方黑色的眼點,體表滿布略為扇形的鱗片,且不同於一般蛇類體背部與腹部鱗片形狀差異明顯,鉤盲蛇的背部與腹部的鱗片形態極為相似,但是與其他蛇類相同的是,鉤盲蛇同樣也具有分叉的舌頭,會像一般蛇類一樣吐舌信來探知周邊狀況,同樣也具有良好的游泳能力,不因眼盲而受溺!

這種有趣的小蛇以螞蟻、白蟻及其卵為食,時常可在鄰近住家周邊的花園、苗圃土壤中或白蟻蛀食的朽木中可發現其蹤跡,因不會對人或環境產生立即的傷害或明顯的影響,因此常被一般人所忽略。當被人抓取時除了會試圖逃跑,快速扭動身驅,尋找可供鑽入的縫隙之外,也會以角質化的尾末端戳人,以尋求逃跑的機會。

下次當您在整理花園、菜園或挖蚯蚓準備去釣魚的過程中,若發現這種台灣最迷你的蛇時,千萬別害怕!牠如同台灣多數的蛇一樣,並不會主動靠近並攻擊人,事實上牠也沒有這樣的能力,保持適當的距離觀察是一種對雙方都好的會面與接觸方式!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聯合國促建安全校舍抵禦自然災害

摘錄自2008年12月24日BBC中文網報導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星期二(23日)呼籲世界各地採取行動,修建更多結構安全的學校。由於建築質量糟糕,2008年的自然災害造成數以千計的兒童喪生,世界各地都有。

自然災害毀校舍

自然災害今年造成大量學生死亡的最嚴重事件發生在中國。5月12日,四川地震造成數以千計中小學生死亡。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表聲明說,四川省和甘肅省分別有1萬2千和6,500所學校被地震毀壞。四川大地震重災區之一綿竹富新二小的校舍在地震中被夷為平地,共有126名學生遇難。

學生家長一直質疑,為什麼地震發生時富新鎮的其他建築沒有倒塌,唯有學校校舍倒塌?死難學生家長質疑腐敗和監管不力導致學校校舍成為豆腐渣工程,是學校校舍建築質量低劣的根本原因。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說,5月3日緬甸遭到颶風襲擊,這場自然災害令4千多所學校遭到破壞,需要重建或修復。在巴基斯坦,10月29日發生的地震破壞了俾路支地區400多所學校,波及3萬多兒童。聲明說,由於建築質量低劣,90多名師生在海地11月7日發生的學校校舍倒塌事件中死亡。颶風和熱帶風暴在8月和9月更破壞了近1千所海地學校。

修建安全校舍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教育主管懷特說,不管是建築質量低劣,還是自然災害造成,學校校舍倒塌不可避免地會給學生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他說,學校建築必須安全,學生才能安心學習,結構安全的學校不僅在災難時可以挽救師生的性命,還能在自然災害發生時充當社區居民的臨時避難所。

兒童基金會聲明說,如果學校建築結構設計完善,修建過程得到監管並得到定期維護,學校校舍不可能僅僅因為自然災害就倒塌。

Top

 
 
 
四川法院拒絕地震死難學生家長訴訟

摘錄自2008年12月23日BBC中文網報導

中國四川德陽中級法院拒絕受理四川地震死難學生的家長提出的一項索賠訴訟。據報,這些家長代表的遇難學生是四川大地震重災區之一綿竹富新二小的學生。

富新二小的校舍在地震中被夷為平地,126名學生遇難。學生家長一直質疑,為什麼地震發生時富新鎮的其他建築沒有倒塌,唯有學校校舍倒塌?死難學生父母說,腐敗和監管不力導致學校校舍成為豆腐渣工程。他們要求政府道歉及賠償。

在今年五月的四川大地震中,有大約7萬人喪生。但中國政府到現在也沒有單獨公布地震中的學生死亡數字,只是說地震中有大約7,000個教室被毀。

BBC中文部早些時候曾向學生家長代表律師詢問有關詳情,但他說接受境外媒體採訪需要請示他的上級批准。由此可見,法院拒絕受理死難學生家長索賠案表明中國當局仍對震後死難學生家長提出的任何抗議極度敏感。

據美聯社報道說,這組大約60名學生家長在12月1日向法院提出針對富新鎮、富新二小校長、綿竹市教育局和校舍建築公司的法律訴訟。

美聯社還援引死難學生家長代表桑軍的話說,法院的一名法官告訴他們,中央政府向各法院下達的一份內部文件規定不得受理這類訴訟。許多家長說,當局為了讓他們閉嘴還進行威脅恐嚇和金錢利誘。

今年9月,一名中國政府科學家承認最近幾年許多地方一窩蜂似地興建學校校舍有可能忽略了建築質量,從而導致地震中許多校舍倒塌。

儘管,中國政府在四川地震後發誓要調查及嚴懲豆腐渣工程,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人因此受到法律追究。據學生家長代表稱,如果四川各級法院均不受理他們的訴訟的話,他們打算在元旦過後進京上訪。

Top

 
 
 
中國製金頂電池 突然爆裂

摘錄自2008年12月24日自由時報導

中國製鹼性電池竟發生爆裂意外!台東市一名退休黃姓公務人員22日下午,家中客廳突然聽到一聲爆裂聲,隨後發出連續7秒鐘的雜聲,一查竟是使用許久的時鐘電池爆裂,白色牆面也出現燒焦痕跡。

黃男指出,時鐘需以4顆3號電池供電,電池是在附近的賣場購入,4顆鹼性電池是同時放入時鐘內,爆裂事件中,僅有一顆燒燙且噴出內容物。經查,該批電池產於中國,同次購入未開封的電池有效期限至2013年。

生產金頂電池的寶僑公司指出,希望到消費者家中了解取回電池檢測,但昨天消費者未答應,金頂願意賠償消費者時鐘、電池、牆面熏黑等損失。至於中國製電池品質問題,金頂強調,中國廠生產的金頂電池,獲得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9001認證。

Top

 
 
 
經濟蕭條貓狗失寵

摘錄自2008年12月23日BBC中文網報導

英國照顧流浪貓、狗的慈善機構最近表示,由於經濟下滑,不少家庭最終決定為了減縮開支而不要自家的寵物,導致大量貓、狗無人照顧。

位於倫敦的動物保護機構「Battersea貓狗之家」(Battersea Dogs & Cats Home)表示,該機構歷史上第一次照看寵物滿負荷,原因就是他們收容了大量流浪貓、狗。

據《泰晤士報》(The Times)報導,英國最大的關注犬類福利的慈善機構“狗信託會”(The Dogs Trust)也發出同樣的擔憂。

動物保護組織通常在耶誕節過後工作量加大,因為有些人收到新奇寵物作為聖誕禮物,但對照顧寵物又沒什麼興趣,因此就送去慈善機構。然而,今年這股勢頭提早到來了一個多月。

「Battersea貓狗之家」今年比去年多收養了1,095條流浪狗,其中80%屬於迷路狗無人認領。該機構將此主要歸咎於經濟蕭條,因為囊中羞澀,一旦寵物丟失,主人們也不怎麼積極尋找。

「Battersea貓狗之家」的行政負責人楊•巴羅(Jan Barlow)呼籲,如果主人不再有經濟能力照顧自己的寵物,他們應當同相關的動物保護組織或者本地的動物援救中心聯繫,而不是把貓、狗一扔了之或者任由其流浪。
與此同時,由於經濟原因,現在要勸說人們收養寵物也更難。「狗信託會」表示,通常他們在三個月之內就能為流浪狗找到新家,而現在則要花六個月的時間。

「狗信託會」同時為狗主人們提供省錢良方,比如給狗喂乾糧,而不是罐頭食品等等。此外有關人士認為,今年4月推出的一個要求當地政府負責迷路寵物的新法案同樣可能促使主人不知去何處找尋自己的迷途寵物。因為之前,警察局主要負責這一事務,因此有人丟失寵物就會去本地警察局查找。

Top

 
 
  水筆仔夫婦 15年改變生態

摘錄自2008年12月23日自由時報觀音報導

桃園縣觀音文化工作陣成員謝健山、莊春菊夫婦,15年前在觀音、新屋鄉交界處的新屋溪口復育水筆仔後,生態日漸豐富,台灣10種招潮蟹中,這裡就有6種,其中兩種還相當稀有。

謝健山說,新屋溪口早年有水筆仔的屏障,茂密的木麻黃防風林,極盛時間有上百公尺寬,一路往海灘方向延展過去,水筆仔消失後,防風林也跟著不見,國土流失、海岸線後退,林中軍事碉堡陸續沈入海中,現在的防風林,僅剩靠內陸的最後一整排,消失的陸地寬達百餘公尺。

經過15年的努力,水筆仔已從新屋溪口一路往上游延伸,形成長約一公里的茂密林帶,成功阻止國土繼續流失,再加上海洋漂來的海茄苳也在這裡落地生根,新屋溪口也形成新竹以北、唯一一處水筆仔、海茄苳的混生林,和新竹新豐、淡水關渡的水筆仔純林大異其趣。

謝健山、莊春菊現已成立馬鞍藤工作室,希望能為地方生態盡更多的心力。

Top

 
  生物多樣性:我們能阻止全球暖化嗎?

作者:吳明進(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

保育澎湖東西嶼坪的珍貴海洋生態,發展生態旅遊,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正在推動的工作計畫之一。由於人類活動造成地球氣候系統改變所引起的氣候變化,在近年引起廣泛注意,也成為大氣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這其中大氣溫室氣體增加所造成的全球暖化更是全球關注的焦點。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2007年發表的第四次評估報告中明確指出,全球平均溫度在過去100年來上升約0.74°C±0.18°C,且陸地上溫度的上升速率遠大於海洋,近10年(1997∼2006)更為顯著,1998年與2005年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暖的年份。

因全球溫度上升導致各地發生異常現象,如海洋異常增暖、冰河融解、海平面上升、極區海冰厚度減少後退以及北半球雪蓋面積減少。這些現象的發生,證明了全球暖化確實正在進行,並也預告其將對環境生態產生嚴重的衝擊。分析氣象局測站資料發現,過去的一百年(1897~1999)間,台灣地區溫度也是顯著增加,上升趨勢約為1.0~1.4°C/百年,且夏季溫度的上升趨勢比冬季還高。

科學界對全球暖化的研究,除了可利用以往所累積的資料來進行分析,以探討全球氣候變遷的特性之外,也可透過氣候數值模式,模擬過去和目前的氣候狀態,以了解氣候變遷的機制,並且透過模擬在不同溫室氣體濃度情境下的氣候變化,來展望未來。在IPCC幾次的評估報告中,就假設了幾種不同的溫室氣體的排放情境(SRES),可以2個向度表示,一是經濟導向(以下以A為代稱)或環境導向(以下以B為代稱),二是各自為政(以下以2為代稱)或全球一致行動(以下以1為代稱)。不同的排放情境,將導致不同的溫室氣體變化情境,也將對全球氣候帶來不同程度的衝擊。

舉例來說,B1為全球一致講求環保、且嚴格管制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的排放,則大氣溫室氣體濃度會在2050年左右達到最高值後持平(二氧化碳濃度為500ppm),預測全球平均溫度在2050年將比目前高1.2°C,在2100年將比目前高2°C。A1為全球競相追求經濟發展,而完全放任溫室氣體的排放,則二氧化碳濃度會在2050年左右達到工業革命前2倍的560ppm,在2100年左右達到工業革命前的3倍。預測全球平均溫度在2050年將比目前高2°C,到了2100年將比目前高5°C。

由於全球只有一個大氣,對於大尺度氣候變化的模擬須涵蓋全球,因此必須使用複雜之「海氣陸耦合模式系統」(一種包括所有大氣、海洋、陸地過程的完整全球氣候模式),進行溫室氣體依比例逐步增加、所謂漸進式模擬實驗。這種全球氣候變化模擬由於計算資源的限制,通常只能就大範圍作低解析度(200~300公里)的模擬。一個地區(如台北市)的氣候變遷衝擊評估卻需要高解析度的資訊,因而需要進一步進行區域氣候的模擬。區域氣候的模擬,可採取區域氣候模式(氣候模式只涵蓋有限區域,但可以有更高解析度)嵌接於全球氣候模式下進行。這種將尺度由大而小的降尺度模擬研究,顯示出區域模式比大尺度模式在區域氣候預報有更高的技術。打個比方,全球氣候模擬就等於是製作隨時間改變的大尺度、低解析度的世界地圖,台灣區域氣候模擬則等於製作同步隨時間改變的小尺度、高解析度台灣地圖;涵蓋範圍小,但精確度較高。

台灣位於東亞季風區,面積狹小且地形高聳複雜,造成區域氣候在時間、空間上的複雜度,而全球尺度的模擬結果,台灣常常只佔了一個點,完全沒有代表性。因此針對區域氣候變化之模擬,必須進一步使用區域氣候模式連結於全球尺度模式,來做降尺度模擬。

為了評估全球溫室氣體的增加對東亞及台灣區域氣候的影響,我們使用美國環境預報中心發展的區域波譜模式(NCEP/RSM-CVS,一種小尺度的區域模式),並結合德國氣候研究中心(DKRZ, Deutsche Klima Rechen Zentrum)使用歐洲中心與德國漢堡大學發展的大氣海洋全球模式(ECHAM-4-OPYC,一種大尺度的全球模式)所得到的數據資料,就1990∼2000年、2040∼2050年A2(放任溫室氣體排放)、B2 (管制溫室氣體排放)情境,以及2090∼2100年在A2、B2情境之下,來進行全球尺度模擬輸出之降尺度模擬。區域氣候模擬的解析度,東亞為45公里(RSMCVS1),台灣地區為15公里(RSMCVS2)。由於篇幅限制,本文只討論溫度的變化。溫度變化的趨勢各月類似,本文以夏季7月為例說明。

未來東亞將持續暖化                      


圖一、RSMCVS模擬的東亞地區7月月平均溫度:
圖Ⅰ為1990-2000年,圖
Ⅱ為2040-2050年,圖Ⅲ為Ⅱ減Ⅰ,Ⅳ為2090-2100年,Ⅴ 為

圖一顯示 RSMCVS1-A2模擬的東亞地區1990∼2000年、2040∼2050年、2090∼2100年7月平均溫度,及 2040∼2050年和2090∼2100年與1990∼2000年之7月平均溫度差。顯然2040∼2050年及2090∼2100年溫度分佈與1990∼2000年特徵相似但升高了。首先從2040∼2050年來看,東亞地區世紀中的溫度較1990∼2000年高,增溫在高緯度的陸地地區尤其顯著,低緯海洋地區較不顯著。此暖化現象將持續至世紀末,且增溫程度大幅增加。高緯度的陸地尤其顯著。顯示東亞地區夏季在繼續暖化中,至世紀末可能失控。

減少排放可以減緩暖化    


圖二、RSMCVS模擬在不同的溫室氣體情境下東亞地區7月月平均溫度(B2-A2),
左圖為2040-2050年,右圖為2090-2100年。

圖二顯示RSMCVS1模擬的在B2與A2二種不同的溫室氣體情境下,東亞地區7月月平均溫度在 2040∼2050年與2090∼2100年的差異。從圖可見本世紀中東亞地區7月的平均溫度,在B2情境下較A2情境下低,且在陸地地區差異較為顯著。這個特徵在世紀末將較世紀中更為顯著;顯示出有效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應該有助於抑制本世紀溫度的增加,尤其是中高緯度的陸地地區。

台灣也是一樣


圖三、RSMCVS2模擬的在不同的溫室氣體情境下台灣地區11年逐月月平均溫度 
左圖是1990-2000年與2040-2050年,右圖為1990-2000年與2090-2100年。
 紅線為1990-2000年,綠線為B2情境,藍線為A2情境。

圖三顯示 RSMCVS2模擬的1990~2000年、2040~2050年與2090~2100年在不同的溫室氣體情境下,台灣地區11年來逐月月平均溫度變化。由圖可見台灣地區在B2與A2二種不同的溫室氣體情境下,未來一百年皆有暖化趨勢存在。在台灣地區,到世紀中,溫室氣體排放控管減緩暖化的效果並不顯著。然而至本世紀末效果就突顯出來了。溫室氣體排放的控管,可以有效抑制台灣地區暖化,平均最高可以減少1°C的增溫。

從模擬結果看來,也許只是幾度氣溫的上升,但這幾度氣溫的改變,對陸域生態而言,表示棲地條件改變,物種需往高緯度或高山遷徙,生存面臨更大困境。在海洋生態方面,氣溫上升海水溫度跟著升高,造成魚群遷徙或死亡;二氧化碳增多使海水酸化,也將造成魚種、珊瑚礁棲地的改變;而海水溫度升高體積膨脹,加上極區與高山冰原冰川融解,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窪地區,造成國土流失。此外暖化使得蚊子不過冬、花開無時序、暴雨乾旱氣候兩極化,都對公共衛生、農糧生產、國土保安造成衝擊,更將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存。

我們能阻止暖化嗎?透過氣候數值模式模擬過去和目前之氣候狀態,以及預報未來在不同的溫室氣體的變化情境下氣候變化之研究結果,顯示答案是「不能!」暖化似乎是全世界和臺灣未來的宿命,但是暖化的速度也許可以減緩。只要暖化的速度減緩,生態系統可以慢慢地調整適應,人類社會經濟也可以慢慢地調整適應。暖化速度減緩的關鍵,可能在於避免溫室氣體排放的失控,而這正有賴於全球環境思想的改變和一致行動的決心。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論壇:公視案違憲

作者:陳耀祥(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學博士、國立台北大學助理教授)

因為公視預算補助的問題,中國國民黨立委與公視公開槓上,雙方火力日益激烈,真是開了眼界。這已經不是藍綠鬥爭,而是政治公然插手公視經營的問題。

媒體自由(一般稱為新聞自由)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礎,受到憲法第11條言論自由及出版自由的保障,司法院釋字第364號、613號及623號等多號解釋已經再三強調。憲法第44條保障媒體自由的主要理由在於,通訊傳播媒體是形成公共意見之媒介與平台,在自由民主憲政國家,具有監督所有國家公權力機關及政黨的公共功能。媒體自由的意義,不僅於消極防止國家公權力的侵害,也進一步積極課予立法者立法義務,經由各種組織、程序與實體規範的設計,以防止資訊壟斷,確保社會多元意見得以表達與散布,形成公共討論之自由領域。

因為媒體如此重要,所以獨裁政權無不千方百計想掌控媒體,操縱其內容與走向,進行思想管制。因此,通訊傳播媒體的「節目自主」成為媒體自由的保障核心。節目自主是否受到保障,也成為觀察一個國家自由民主程度的重要指標。基於這樣的考量,台灣民主化的過程當中,才有黨政軍退出電子媒體經營,並推動設立公共電視的設計。

相較於商業電視,公共電視不是以營利為目的,而是負有公共服務任務,這是通訊傳播領域中的一種「生存照顧」。為了維持此種任務,避免來自於國家、財團或其他利益團體的干預,立法者必須在法律、財務及經營上致力於維護公共電視的獨立自主。我國在設立公共電視時,因為國情有異,無法像英國的BBC、德國的公廣機構或日本的NHK等向閱聽人徵收「收視費」,因此,在財務保障上,除公視須自籌財源之外,也需要國家提供一定的文化補助。這種預算補助是為了維護公視的獨立自主,履行前述憲法義務所為的制度設計,絕對不是提供國家或政黨干預公視節目的機會。

現在,政黨或政客若想藉由預算補助介入公視的節目經營,就已經明顯違憲。惡例一開,不僅台灣的媒體環境倒退至戒嚴時期,政府也將成為國際譴責的對象。不可不慎!

※本文轉載自12月23日自由時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陳誼芩、易俊宏•網編:高美鈴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