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8.12.3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2009環境議題前瞻座談會
步道遠足趣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蔬食抗暖化行動聯盟
濕地保護聯盟
 
 
在南極惡水中緊盯日本捕鯨船 護鯨船600公里長征紀實
【相關連結】
2008國際回顧:反日本捕鯨行動 保育團體遭打壓
日本捕鯨船整裝待發 護鯨團如影隨形 探索頻道全程紀錄
澳法官裁決日南極捕鯨違反澳法律
ENS評論:美政府對商業捕鯨 舉白旗投降

海洋守護協會(Sea Shepherd Conservation Society)護鯨船26日清晨遭遇日本日新丸號捕鯨船,卻突然遭受強烈南極洲風暴(風速達50-60英里/小時)、大風雪和洶湧大海的侵襲。護鯨船史帝夫厄文號被迫躲到一個大冰山後暫時避難,船長花了超過7個小時才找出路徑脫困。

該船船長也曾在3月7日遭日本海岸警衛隊開了一槍,對方自日新丸號甲板針對史帝夫厄文號船員投擲閃光彈。射彈恰好在瓦特森心臟部位上方爆炸,弄壞了他配戴在防彈背心下的反偷獵鯨魚徽章…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消失中的白色大地 全球暖化之下的南北極

作者:張隆盛(財團法人牽成永續發展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北極是一塊大的浮冰,近年來已大幅度縮減,據統計,北極地區的海冰在去(2007)年減少了23%,依這個速度,悲觀的預估,在今後的20年內,到了2030年之前,北極可能夏天無冰。

而南極的狀況呢?在南極,拉森冰棚在短短的兩年內幾乎已全部崩解;最大的羅斯冰棚也已在2000年崩下一塊面積大約是台灣2/3大的冰山;原本大部分冰封的格陵蘭沿岸的冰也已大量消失。

北極是被陸地包圍的海洋,北極冰帽平均不到10英尺。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於2006年出版的「難以忽視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指出,北極冰帽就像一面大鏡子,反射大部分不斷產生的太陽輻射。當一部分冰塊融化,能反射來自太陽的熱量急遽減少,遼闊的大海因而吸收大部分的熱能,而使得海水溫度上升。暖化的海水又讓冰塊邊緣增加融化的壓力,冰層因而加速融化。因此,北極地區氣溫上升的幅度比任何其他地方都要厲害。

不斷上升的氣溫,使北極浮冰日益單薄,環繞北冰洋的凍土層顯得脆弱。這些改變,已對當地居民造成實質的生活影響。例如凍原可供汽車行駛日數減少,據調查,阿拉斯加可供汽車行駛天數下降到每年少於80天;凍土融化也造成滑坡現象,導致大樓坍塌…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高美鈴

秋日的墾丁

幾則南台灣新聞,最南端是關於台灣第一座國家公園的消息:墾丁國家公園已滿25歲,從元旦起舉辦25周年慶系列活動。同時也會將復育多年的梅花鹿野放。相較於生態保育好消息,高雄縣大發工業區連續多起不明氣體外洩事件,高縣府在遍尋不著元凶之下,只好將潮寮國中、國小全校師生移散至他處上課

台南縣史無前例,開始受理日據時代戶口名簿種族為「熟」的平地山胞,補登記為平地原住民,只是若依原住民身分法,平埔族並不具有原住民族身分,無法受到法律保障,台南縣府作為雖僅淪為宣示性,至少是一引人思考的創舉。

新年大掃除,免不了垃圾滿籮筐,未來廢棄物回收利用將更多元,立院已三讀通過資源回收再利用法修法,只要是「可得最佳整體環境效益」的廢棄物利用,即可不再受「再使用」優於「再生利用」的規定

在中國,頒布「野生動物保護法」已20年,至今更啟動「動物保護法」研究項目,首家動物保護法研究機構西北政法大學動物保護法研究中心也於同日正式掛牌成立。人權尚待進步,但富起來的中國開始關心起非我族類,也是好事一樁。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搶救公視 守護我們的島
保育澎湖東西嶼坪的珍貴海洋生態,發展生態旅遊,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正在推動的工作計畫之一。

作者:潘翰聲(台灣綠黨秘書長)

今年剩沒幾天,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節目本週照例是年度環境新聞回顧,這個專題也會在每年總統必到的NGO環境論壇上播放,至少讓總統可以瞭解台灣環境的處境;而國內電子媒體只有公視能剪得出來,因為像週一上午環保署通過新三輕環評這般大事,也還是只有公視到場。十年來「我們的島」已是國內環境報導第一品牌,前年停播危機就引發廣大觀眾群出面搶救,而公視未來的命運正繫於被立法院凍結的預算。

公視不只超越兩黨對峙的鴻溝,還能獨立擺脫商業污染。我們推動保護台北松山菸廠老樹、以第二座森林公園取代第二顆巨蛋的運動,曾經有一家「民間」電視台收視率不錯的新聞性節目,持續跟拍3個月剪出2支專輯,卻在預告片播出後幾小時內被緊急抽掉,畢竟開發商正是全台最大廣告金主,難免有所顧忌,於是「我們的島」的「獨家」報導未被搶下…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陳誼芩、易俊宏•網編:高美鈴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