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2009環境議題前瞻座談會
20081218環境手札
編輯室小啟

牛年特刊 請您來稿!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TaiBNET 

濕地保護聯盟

21世紀議程協會

蔬食抗暖化行動聯盟

地球公民協會
 
 
英國興起家庭養雞風潮:新鮮雞蛋、省錢、生活情趣

【相關連結】
為雞說句公道話吧!
英國爆發H5N1型禽流感 15萬9千隻火雞遭撲殺
鴨間稻vs基改稻 好處多更多!

在英國威爾斯的一次農場假期過後,住在愛丁堡的吉兒摩開始覺得自己養雞是個不錯的點子,自此,吉兒摩在自家養了三隻雞。他說,養雞後他沒有後悔過,母雞只有一點脾氣,很好相處,沒有什麼比得上能讓家人吃到新鮮雞蛋的寵物還來的有趣。

很多人當初買雞是為了獲得便宜雞蛋;卻發現牠們很有趣,是個友善的動物。自己養雞的確能省下不少錢,但很多人這麼做的原因是來自其他價值,例如更能讓孩子參與。雞是個獨立、有個性、能觀賞、讓花園生命力更旺盛;牠們提供的不僅是雞蛋而已。精采內文

 
 
  世界遺產巡禮:山岳鐵道達人入門(下)登山鐵道五大基本工法
印度大吉嶺鐵路

作者:蘇昭旭

世界各國登山鐵道都有其風景特色,與地方文化資源,然而在普世價值方面,幾乎都可以查到一些重要的工程數據,這些數據關係到該登山鐵道的特質。除了常見的坡度、海拔最高點、海拔落差以外,以下是一般登山鐵道所關心的數據重點。

人類在19世紀初發明蒸汽火車時,因為推力有限,同時鐵路主要為貨運之故,火車負荷很重。因此當時建造鐵路時選定路線,無不測量選擇山岳間高度較低的凹口,以降低鐵道坡度,好讓火車翻山越嶺通過。而山岳間高度較低的凹口,稱之為「隘口」(pass),非不得已才建造長隧道。例如1867年奧地利通往義大利、高1375m的伯倫納隘口(Brenner Pass),是當時歐洲最高的隘口。 精采內文

 
  論壇:開發不是硬道理

作者:廖桂賢(美國華盛頓大學建成環境博士候選人、美濃農村田野學會顧問)

「土地開發」這件事,在人類社會中一向扮演著正面的角色,而許多民眾和國家政府對「土地開發等於繁榮」這個等式也是深信不疑。無止盡的開發,會讓人類走向永續的未來嗎?在全球環境變遷的趨勢越來越無法準確預測、危機越

來越迫切的今天,我們必須好好省視開發價值觀的時候了。

根深蒂固的開發至上價值觀

5年前的夏天我到土耳其觀光,介於不同城鎮間的是一片又一片空曠的草原,同團一個不過國一的男孩說:「我覺得土耳其很好玩,但是太多荒廢的土地了,應該多多開發才對」。一個小小年紀的台灣小孩,竟對土地使用有著如此「早熟」的看法,想必是耳濡目染的教育結果,也顯示了台灣人對於土地開發這個價值觀的根深蒂固……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藝文界搶救公共媒體大作戰!

主辦單位: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時間:2009年1月9日 星期五中午12點
地點:自由廣場(下大雨改在國家戲劇院入口處)

說明:
97年度立委凍結公視4.5億預算,並附加決議文表示以後公視製播節目都要先報請主管機關核可始可動支,98年的預算也凍結了一半。我們認為此舉並不能達到監督公視的目的,反而助長了藍綠鬥爭的惡習。監督公共媒體有更多元的方式,凍結預算、審核節目,不是替全民監督公視,是替政客監督公視,抑制我們的創作/表演的自由。我們不要這樣的監督,也不要這樣的政客。

活動:
1月9日星期五中午12點,請您一起到自由廣場。告訴政客們,每一個「我」才有資格監督公共媒體。我們拒絕藍綠鬥爭,馬上解凍預算,還我乾淨公共媒體。

發起人: 王小棣、馮光遠、林靖傑、莊益增、吳米森、張鐵志

精采內文

 
 
 
英國興起家庭養雞風潮:新鮮雞蛋、省錢、生活情趣

摘譯自2008年12月28日綜合外電報導;薛郁欣編譯;審校

在英國威爾斯的一次農場假期過後,住在愛丁堡的吉兒摩開始覺得自己養雞是個不錯的點子,自此,吉兒摩在自家養了三隻雞。他說,養雞後他沒有後悔過,母雞只有一點脾氣,很好相處,沒有什麼比得上能讓家人吃到新鮮雞蛋的寵物還來的有趣。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現在英國正流行一股自家養雞熱潮。繁殖業者與運輸業者表示,未來的一年在經濟蕭條、家庭開支壓力之下,自家飼雞將更為盛行。

經濟誘因

報導中說,販售塑膠雞籠(eglu)的英國歐姆雷公司(Omlet UK)在過去一年之內銷售量增長三倍。愛倫與裴姬飼料製造商(Allen and Page)的工作人員表示,過去兩年與最近暴增的交易量都跟飼雞有關。「估計家庭收入短少是個主因,自產雞蛋單位成本僅佔市購雞蛋的一小部份。就目前的環境來說,這是最經濟實惠的方式。」 該公司保守估計,整個英國有50萬個家庭飼雞,而這個數字應該還會突破到將近百萬。

低成本高回饋

有空間的家庭都可以養雞。人們逐漸認識到雞是個非常容易飼養的寵物,不需要陪散步、不用做任何事。牠們很特別,你還能獲得回饋。 平均單隻雞售價12英磅似乎花費很高,但每隻一年能夠生產300顆蛋。養雞協會( Henkeepers Association)指出,雞的維護費很低:只包括飼料與雞舍費用,和一些可出外啄食的空間。

興盛的行業

飼雞生意是少數正在成長的行業。人們利用自家小部份空間,自主生產作物的想法,可從其他例子表現出來。例如,近年來蔬菜種子銷售量也比花卉種子多。其實,英國家庭養雞似乎不僅只是為了自利而已,根據「層架式雞籠雞隻福利信託組織」(Battery Hen Welfare Trust)說明,該機構辦理讓家庭認養(rehome)飼料雞的成功案例,從2007年近3萬隻雞到2008年已經突破6萬隻。

不只是雞蛋

很多人當初買雞是為了獲得便宜雞蛋;卻發現牠們很有趣,是個友善的動物。剛開始,雞籠銷售客群有70%來自城市的家庭,現在已與郊區家庭打平了。飼雞繁殖供應商莫瑞說:「自己養雞每年可省下50英鎊的雞蛋花費。的確能省下不少錢,但很多人這麼做的原因是來自其他價值,例如更能讓孩子參與。雞是個獨立、有個性、能觀賞、讓花園生命力更旺盛;牠們提供的不僅是雞蛋而已。」

【參考資料】英國獨立報報導

Top

 
 
  世界遺產巡禮:山岳鐵道達人入門(下)登山鐵道五大基本工法
 

Top

 
 
  論壇:開發不是硬道理

作者:廖桂賢(美國華盛頓大學建成環境博士候選人、美濃農村田野學會顧問)

「土地開發」這件事,在人類社會中一向扮演著正面的角色,而許多民眾和國家政府對「土地開發等於繁榮」這個等式也是深信不疑。無止盡的開發,會讓人類走向永續的未來嗎?在全球環境變遷的趨勢越來越無法準確預測、危機越

來越迫切的今天,我們必須好好省視開發價值觀的時候了。

根深蒂固的開發至上價值觀

5年前的夏天我到土耳其觀光,介於不同城鎮間的是一片又一片空曠的草原,同團一個不過國一的男孩說:「我覺得土耳其很好玩,但是太多荒廢的土地了,應該多多開發才對」。一個小小年紀的台灣小孩,竟對土地使用有著如此「早熟」的看法,想必是耳濡目染的教育結果,也顯示了台灣人對於土地開發這個價值觀的根深蒂固。

儘管台灣已是個土地極度開發的國家,「更進一步的開發」仍然是普遍的價值觀,因為不斷地「除舊佈新」是「進步」的象徵。媒體也不斷地協助推廣這樣的價值觀,例如,杜拜近十年來瘋狂地土地開發被當成典範地報導著,一位友人造訪了杜拜,親臨杜拜的各樣大規模豪華建設,竟然為台灣建設的「舉步不前」而感到辛酸。但台灣應該向杜拜學習嗎?人們看到的是杜拜的進步和興興向榮,卻看不到杜拜明明是個不適合大舉開發的沙漠的事實,也看不到這些開發背後消耗的龐大資源。因為杜拜的富裕,短期內可以用錢來克服許多自然環境的限制,但這爆起的繁榮可能永續嗎?還是有如沙漠中的海市蜃樓,只會曇花一現?容我大膽地預測,這個盲目開發的城市很快將會因為資源的耗竭,成為人去樓空的鬼城。

生活富裕的台灣,卻一直脫離不了發展中國家的心態,開發至上的價值觀,讓台灣人本能地羨慕著其他城市大舉開發的「魄力」,因此,若一個政府沒有顯著的開發建設的政績,就會被評為沒有建樹。如果,台灣人的下一代,對於沒有房子聳立於上的土地的認知是浪費資源,或是無用之地,如果,連社會中堅份子都堅信只有不斷地開發建設,國家才會進步,那麼台灣將永遠走不出生活品質低落、環境惡化的灰色之島命運。

忠實呈現開發精神的農村再生條例

最近在立法院已經通過一讀的農村再生條例,其精神忠實地反映了台灣的短視近利、開發至上的價值觀。其中,法案第三章是關於「農村土地活化」的相關條文,規範所謂「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的執行方式,若不是主觀認定許多農村的土地是「死」的,何須「活化」?法案若通過,許多打著「土地活化」之名的「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充其量不過是建築開發計畫而已。

許多人直覺地認為,農村和農地本身哪裡有什麼價值存在?不過是沒有地盡其利的土地,唯有加諸以硬體建築、改善表面的景觀,才會創造經濟價值,幫助農村走向繁榮。不但主政者這麼想,不少居住在農村地區的人們,因為物質生活遠比不上城市,也總企盼著農村可以慢慢發展最終成為繁榮的都市,以改進生活,但誰說生活的改善,一定得靠地方的硬體開發?

從落後的農村到繁榮的城市,這種線性發展的思考邏輯,或許來自我們地理教育的影響。一元化的地理課本告訴我們,許多繁榮的城市最初始於漁村或農村,然後慢慢繁榮壯大;但,沒有培養我們獨立思考的教育,並未教我們思考,為什麼只有少數聚落得以成為繁榮的大城市?為什麼有些城市興起後又衰敗?即使是背誦式的教育,也沒有告訴我們農村和農業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於是,許多人以為只要鄉村加以投資建設,必然有繁榮的遠景,問題是,台灣甚至地球的有限資源能夠支持多少建構在物質上的繁榮?

看不到的土地價值:生態系統服務

開發至上的價值觀最大的謬誤,就在於看不到那些被認為未地盡其利的土地的真正價值。從農地和都市中的「閒置」用地,到雜亂無章的荒地和河川高灘地,都被認為是沒有經濟效率的土地利用模式,但其實這些綠地是支持生態多樣性上重要的一環,默默地創造著「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的價值。

生態系統服務是在生態保育科學、生態經濟學中已經發展了將近十多年的概念。生態系統服務不是什麼新的產業,而是指各種生態系統一直默默替人類提供的服務,例如農、林、漁產等就是生態系統所提供的服務或財貨。這些大自然所提供的具體事物不難理解,但那些人們看不到的自然機制,像是綠地在淨化空氣、潔淨水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滯洪等服務,都被人們忽略了。這些服務一直以來由生態系統無償提供給我們,又沒有進入經濟成長的計算公式中,因此,我們將之視為理所當然,甚至根本不知道大自然默默地替我們工作,不斷地以昂貴的科學技術來取代免費的生態系統服務。

因此,從生態系統服務的角度來看,這些沒有被開發建設佔領的土地,可以說是價值連城,尤其是對台灣這個已經極度開發的島國而言,特別是在糧食自己率越來越低的情況下,為了國家整體安全和永續發展,更得設法讓現有的農地和綠地免於開發的威脅。今天,政府又更進一步地試圖將農地變建地,等於是白白將價值連城的土地給浪費了,實在是用19世紀的觀念來建設21世紀的國家的愚蠢施政。

期待一個適可而止的價值觀

開發不是必然的罪惡,畢竟人們需要居住生存的地方,但是,開發不能毫無節制,尤其是面臨空前環境危機的今天,更該思考聰明的土地使用模式,經濟效率不能成為唯一考量。我們需要更多的綠地和農地,來淨化人類活動所產生的髒空氣和髒水、來讓生存空間已經縮減的動植物有個棲身之所、來確保國家有穩定的糧食供給—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價值觀,來看待那些所謂「閒置」、「待開發」的土地。

很多人以為,在經濟和環境之間找到平衡困難重重,於是在「如何兼顧開發成長和環境保護」的兩難中打轉,基本上仍是陷在開發至上的泥沼,問錯了問題。很多人以為,環保人士只會抗議卻不提出出解決方案,那是因為,人們以為解決方案在於新科技和新技術上,但真正的解決方案其實在於人們的價值觀,在於人類社會(尤其是開發中和已開發國家)如何學習適可而止,學習如何留得青山在,以免將來沒材燒。

畢竟,土地開發不是硬道理,人類的安居樂業才是。

Top

 
 
  行動參與:藝文界搶救公共媒體大作戰!

我們不能再沉默 每一個創作者/表演者 一起來捍衛你的舞台
主辦單位: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時間:2009年1月9日 星期五中午12點
地點:自由廣場(下大雨改在國家戲劇院入口處)

說明:
97年度立委凍結公視4.5億預算,並附加決議文表示以後公視製播節目都要先報請主管機關核可始可動支,98年的預算也凍結了一半。我們認為此舉並不能達到監督公視的目的,反而助長了藍綠鬥爭的惡習。監督公共媒體有更多元的方式,凍結預算、審核節目,不是替全民監督公視,是替政客監督公視,抑制我們的創作/表演的自由。我們不要這樣的監督,也不要這樣的政客。

活動:
1月9日星期五中午12點,請您一起到自由廣場。告訴政客們,每一個「我」才有資格監督公共媒體。我們拒絕藍綠鬥爭,馬上解凍預算,還我乾淨公共媒體。

備註:
我們會製作專屬您的大名牌,由你自己拿著自己的 名字出席。如不克出席,但願意做牌子的,也請給我們一個回應。

發起人:
王小棣、馮光遠、林靖傑、莊益增、吳米森、張鐵志

參與者:
蔡明亮、林正盛、李康生、魏德聖、楊力州、陳懷恩、萬仁、鈕承澤、戴立忍、夾子小應、雷光夏、陳界仁、陳俊志、鴻鴻、馮光遠、王榮裕、周美玲、林育賢、邱坤良、蕭青陽、林生祥 、曾文珍、湯湘竹、王耿瑜等百位影像、藝術、音樂、劇場、文學界人士將一起站出來,大聲呼籲:政治退出、全民監督:還給我們一個乾淨的公共媒體。

更多訊息請上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網編:易俊宏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