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特刊
  2009.1.27

廣宣特區

用消費券救地球

三重社區大學
20081218環境手札
921災後重建資料庫
編輯室小啟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自然步道協會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TaiBNET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生命力新聞
關渡自然公園
綠色和平(香港)
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牛賀年】守護河川遇到牛

作者:張錫塒 (環境資訊協會候補理事)

遇到早起的農民牽牛出來散步2008年對身為河川志工的我來說,充滿著空前的挫敗及失落感,因為河川污染的問題(例如:台北縣部份工業區的廢水污染等等…)以及提報給公部門疑問(例如:淡水河死魚)也沒獲得確切的回覆,整個環境的監督似乎走到了一個瓶頸,所以我們也只好朝著環境教育及河川夏令營等相關活動著手;至於在整個協會會務的參與,我和幾位河川志工倒是希望多貢獻一些我們監督河川等環境時,在社區的一些實務經驗。

而今年我和河川志工們參與了獨木舟協會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合辦的基隆河河川志工巡守課程培訓,藉由划基隆河各河段,去瞭解基隆河各河段的特色,並認識環境、生態等熱點,用一種有別於陸路在河川上的巡守,更親近河川,也更認識河川,更藉由影像及文字的記錄向公部門發聲;另外,和幾位河川志工也參與了松山社區大學健康城市的河川夏令營,讓小學生從河川支流的生態關察及枯葉作畫親近河川,然後再由河川主流段的水質檢測及河川故事,讓小朋友更認識被高聳堤防阻絕的河川;至於河川教育的部份,我們在下半年到台北縣平溪國中幫七、八年級的同學上河川水資源的課程,希望身在基隆河上游還保有著原始風貌的河段,能喚起在地學校對社區旁的基隆河有更多的認識及關心。

獨木舟課程說到在2008年與牛相關的經驗,我想最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9月前往調查台北縣平溪東勢村興建水庫時和牛的一段奇遇;那是一個晴朗的早晨,我和河川志工前往台北縣平溪鄉的東勢村做田野調查,由於早上七點多就到了東勢村,在產業道路旁竟然沒發現半個人影,我和河川志工們索性就下東勢格溪去欣賞一下河川的自然風貌,結果沒想到這個充滿自然景色的溪流,竟然在溪流的兩岸也充滿著水泥的堤防,我們在失望之餘回到了旭東橋附近,竟然遇見一位牽著水牛在散步的老伯,我們拿起了相機猛拍那頭水牛,當然也順道詢問老伯有關興建平溪水庫的事,而他還告訴我們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那就是早上十點在東勢村的活動中心有興建平溪水庫的座談會,我和志工們在參與了這場座談會之後,也把相關訊息交給了環境資訊中心的編輯,把平溪興建水庫的這則環境新聞登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所以,能有這個參與座談會的機會,還真得感謝那位老伯和水牛。 精采內文

 
 
  【牛專題】科學•食品加工業篇

作者:廖靜蕙

2009年一開始,「牛轉乾坤」之聲不絕於耳,好像牛能帶來莫大的運氣似的。想想人類對於牛的依賴程度有多高,一頭牛可以耕田、搬運、生產牛乳;死後將它解體,製作成各式牛排、肉塊、碎肉,端上我們的餐桌;骨頭可以熬湯、磨成粉添加於動物飼料中;牛皮還能用來製作成民生用品。看看你身上有哪些地方正披戴著牛製品?全身都「有用」的牛,如果能改變運氣,應該第一個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吧? 牛的身後事

人類對於牛隻的依賴成如此之高,因此照顧牛隻上,原應更謹慎。但隨著密集的飼養環境以及低成本的飼料,使得牛隻生活在骯髒的環境,備受疾病感染威脅。為了人類各項需要,牛隻被侷限在人類的農場,密集飼養為產生肉、蛋、奶、毛皮或勞役目的的動物,牠們被稱為農場動物或經濟動物以區隔身分。牠們有五官大腦、知覺複雜而能思考,卻每天成群地面對被屠殺的恐懼及疼痛。

當一頭牛被殺之後,首先便是包裝成牛排、肉塊;切剩的肉渣蒐集起來,加上脂肪,混合做成碎牛肉,進入食物配銷系統。牛皮在割除後,被賣給皮革鞣製公司,用來製作牛皮沙發、棒球手套、牛皮鑰匙包、玩具、書包、公事包、牛皮筆袋、皮鞋、皮箱、皮帶、錶帶、坐墊、裝潢材料、衣物、足球等產品,是價值最高的副產品。而從肉類處理加工廠出來的東西,包括了內臟(如腸子、不可食用的器官)、頭、骨、血及其他廢棄物等,全部都進入油脂提煉廠。油脂提煉廠把這些本來沒人要的廢物變成有用且有利可圖的商品,如肥皂、黏著劑、人造象牙、明膠、鞋油、釦子、香水,以及小提琴的琴弦。 精采內文

 
 
  【牛專題】人文•地名篇

作者:廖靜蕙

牛是農業時代重要的主角,加上其體型輪廓在視覺上辨識度高,在台灣很多地方喜歡以牛命名喔!這反應了以農為主的農村景觀。牛對於台灣社會象徵著堅忍實幹、沉默老實等正面的意義與價值,是友善的夥伴,以牛為地方命名,感覺是不是很親切呢?看看有哪些牛地名你聽過,例如台北大稻埕的牛埔仔街?還有這一串地名,牛埔、牛埔仔、牛埔厝、牛稠、大牛稠、牛稠仔、牛稠埔、牛稠嶺、牛稠頂、牛稠溪、牛稠港、下牛稠、赤牛稠、牛欄、牛欄埔、牛欄河、大牛欄……都是與繫牛場有關連的古地名;另外,牛眠、牛埔、牛角坡、牛頭山、刣牛坑、牛氳堀、牛寮、牛角溝、牛舌埔、牛挑灣……你都能望字生義嗎?以下舉幾個以牛命名的地方,測試一下你的「牛常識」,或許你也可以加入考察牛地方的專家行列喔!

牛山

位於花蓮縣的水璉村,台省道11號公路27公里處附近的海岸線,原本是海邊一處牧牛草原區,因特殊海流與海灣地形,形成一個美麗的海灣,與鄰近的原始林區形成了新興的旅遊勝地。本意是指此地原來為放牧牛隻的地方,邦乍語唸法為「Huting」,因此附近又有人稱為「呼庭」。 精采內文

 
 
  【牛小說】匿名的伙伴:牛墟筆記(四) 一九七八、八、六北港

作者:丘延亮

「有沒有牛仔子?牛仔子,有沒有?牽來,牽來。有人要買,這隻……可以啦,試看看,你出多少錢?」

幾個戴斗笠,掮客模樣的漢子,在人堆裡頭亂竄,見到小牛就不由分說,牽了就往後頭帶,一邊和牛主交頭接耳的論斤兩。

這時,河灘上已停了十幾輛卡車,牛山牛海,牛隻們茫然地站著,很遲鈍的樣子,人們聚來聚去,緊張地口沫橫飛。

穿條子襯衫的,一把把那隻緊挨著牠母親腹側的淺棕色小牛拽了過去,拉了牠的主人往後疾跑:「這麼大的,還吃什麼奶!」

後面,圍了一大圈興奮的人群,推拉著不想擠進人圈去的小牛。叼著煙猛吸,或者疾疾的咀嚼一嘴的檳榔,腥褐色漿液泛了一唇,臉上尤其的脹紅了。

「唉,唉,排隊,排隊,先來的先掛號!」

有人半開玩笑的在嚷嚷。

人群當中圍了兩個不會講台語的買客,每人腋下緊夾了一個臌臌的黑色公事包。起先不見得有誰留心到他們,不一會兒功夫,他們就買了三條小牛,還在東揀西挑。消息就一下傳開了。

送牛上門的可真不少,兩三個漢子爭先恐後,熱心的權充義務翻譯。兩位老鄉對這樣的場面直咬牙,咬了好一陣耳朵,決定暫時按兵不動。

不動也不成,越來越多的人,喊老兄的喊老兄,拍肩膀的拍肩膀,有的把牛直推到他們跟前,有的抓著手要拉他們過去。他們只好分頭對付。

「他是牛主,這隻小牛只要八千五百元,你看多漂亮,保證好養,力氣大,肉又多,怎麼樣?出個價出個價,你多少敢買,不要緊啦,出個價,他不會講國語啦,出多少,我替你殺價…」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 、易俊宏
    春節特刊主編:黃苑蓉•網編:彭瑞祥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