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回顧版
 

2009.2.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TEIA社大開課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
 
  社論:用公共保育服務工作救失業、拼經濟
作者:徐銘謙(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擴大公共工程的政府特別投資,常常助長破壞自然環境的速度,幾年幾百億的數字令人膽顫心驚,這種公共建設往往以救經濟之名,迴避正常程序的環境影響評估,缺乏審慎的把關機制,令人擔憂;年前馬總統又提出要在各地推動小型工程,這類工程因為小型,所以更不需評估,又因為經費充足,發包程序簡便,規劃粗糙,不但加速破壞環境,更常成為綁樁的政治工具,主要鞏固了「恩庇—侍從」(Patron-Client)關係的地方派系,實際上也很難真正發揮雇用在地、吸納失業人口的作用。精彩內文

 
  新聞回顧 | 世界濕地日


位於印度的燃煤電廠。在京都議定書下印度並無溫室氣體排放限制。圖片提供:Gujarat Urja Vikas Nigam Ltd。

 
  牛年回顧 | 願地球牛轉錢坤!



牛專題•立石鐵臣篇

歷史牛影•桃園復興鄉•1974

【牛小說】匿名的伙伴:牛墟筆記系列

 
 

本週精彩專文

布農神話裡的植物

布農•圍著小米作息

世界遺產巡禮 世界文化遺產對台灣的意義(下)

 
  本週焦點新聞



世界經濟論壇:尋求促進經濟復甦的環保策略


世界社會論壇:保育亞馬遜雨林 禁止人為破壞

化妝品成分毒害環境與健康 加拿大要限用

暖化失控 海洋酸化重創漁業

 
 
  社論:用公共保育服務工作救失業、拼經濟
作者:徐銘謙(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消費券不是兼顧環境與經濟的良方舊曆年過去,新的一年展開,有些人吃過尾牙,卻喝不到春酒,初五鞭炮聲中熱鬧開工,許多人卻沒有重回工作的喜悅。年過完了,人人有獎的消費券花光了,而2008年12月超過5%的失業率,預計年後還會創新高,馬政府年前宣示要繼續擴大內需、擴大公共建設投資、搶救問題企業、還要營運正常的愛心企業承諾不解雇,顯示政府拼經濟的邏輯,就是砸錢救企業財團,然後企業會釋出就業機會,接著砸錢給民眾消費去買企業產品,以強化上述拼經濟的迴圈。

然而在此邏輯下,企業財團或許體質本身經營不善,或是製造污染、破壞環境,但無論如何通通不能倒,甚且民眾還要用加重未來賦稅負擔的消費券,去購買那些破壞環境生產過剩出來的非必要消費品,以維持建立在虛幻的自我消耗的消費榮景上的扭曲怪圈。從馬政府救經濟的邏輯推導下去,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原本即相對富裕的企業財團,受薪階級辛苦納稅去救企業,分得的卻是這套經濟體系下的餅乾碎屑,辛苦守著朝夕不保的工作、或等著奇蹟似的就業機會與消費券,還以為天上掉下來的是禮物。

擴大公共工程的政府特別投資,常常助長破壞自然環境的速度,幾年幾百億的數字令人膽顫心驚,這種公共建設往往以救經濟之名,迴避正常程序的環境影響評估,缺乏審慎的把關機制,令人擔憂;年前馬總統又提出要在各地推動小型工程,這類工程因為小型,所以更不需評估,又因為經費充足,發包程序簡便,規劃粗糙,不但加速破壞環境,更常成為綁樁的政治工具,主要鞏固了「恩庇—侍從」(Patron-Client)關係的地方派系,實際上也很難真正發揮雇用在地、吸納失業人口的作用。

以資本門公共投資的救經濟思維往往與環境保育對立,而救企業才能救失業的邏輯實際上又與社會公平對立。眼前的經濟危機到底應該如何解決呢?

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羅斯福總統推出「新政」,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緊急保障工作法案」,政府在每個州成立「公民保育團」,召募了345萬名18至25歲來自失業家庭的年輕人,從事建造國家公園、國家森林的基礎設施、防止土壤侵蝕、種植樹木、防制野火以及水利設施等保育事業,政府發給每人每月30美元,其中25美元是由國家直接寄給家庭,因而幫助了超過1,200萬戶失業家庭。同時又雇用25,000個專業技術工作者帶領公民保育團,增加勞工的就業機會,並推動週休二日,鼓勵民眾休閒,帶動休閒產業發展。

最近南韓政府也推出以環境保護為主軸的「綠色新政」,可見拼經濟並非得站到環保的對立面。建議馬政府應重點發展能夠兼顧保育、經濟與休閒,同時能解決就業與消費的擴大公共服務就業,政府加強與民間第三部門合作,開創更多保育與社區服務的就業機會,將社會安全網跟擴大就業緊密結合。以提供分散式的就業機會,鼓勵人們留在家鄉、走入鄉土、重新認識臺灣土地,投入保育人力,這樣的拼經濟才能留給子孫後代可長可久的豐富自然與文化遺產。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陳誼芩、易俊宏•網編:高美鈴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