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9.2.2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20081218環境手札
步道趴趴走部落格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推薦瀏覽
台灣地球日
自然步道協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台灣綠黨 
永續公共工程入口網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
地球公民協會
青蛙小站
 
  美國黑猩猩攻擊事件 凸顯寵物買賣風險與道德
賭光輸光、為國爭光 「賭博共和國」成立
【相關連結】
寵物龜成風 危及印尼保育類烏龜
中國近30年來經濟發展引致了大量外來物種的入侵
合法進口活生動物 將美國置於險地
放生棄養嚴重 陽明山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恐遭劫

美國加州一隻15歲的黑猩猩嚴重咬傷飼主友人,造成臉部等處大量出血。該猩猩曾出演電視廣告,在社區內十分受歡迎,牠會自己喝馬桶內的水或洗澡穿衣,還會在餐桌上用餐,甚至從玻璃杯中啜飲酒。崔維斯的攻擊讓人震驚,也警醒我們正視外來種寵物。

在美國飼養外來種動物並沒有受到周全的規範。那些不是飼養大型貓科動物者,並不需要有飼養執照。而且美國聯邦政府也沒有權限進入你家調查是否有老虎或獅子。美國人道協會表示,在美國的老虎有5000至7000隻,已經和全世界野生的數量差不多,其中僅有少於10%是在專業動物園和禁獵區……

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臺灣外來植物現況的研究(二)外來植物大多成為歸化種

馬櫻丹,圖片來源:《外來種防治教育專刊》

作者:吳姍樺(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臺灣為跨越北迴歸線的太平洋西岸沿岸島嶼,北部屬亞熱帶氣候,南部為熱帶氣候。年均溫攝氏22~25度,年降雨量3000公厘。主島面積35800平方公里,多為高度500~3952公尺的山峰,丘陵佔據臺灣三分之二的面積;其餘則為海拔0~300公尺的西部平原組成人口居住的主要地區。劇烈的地形差異加上由熱帶低地至高山變化的氣候,形成各式各樣的棲地。目前,50%的島嶼由針葉及闊葉林覆蓋,已發表4216種原生及歸化植物,在1389屬和233科之下。主要的物種為草本(2776),接著是木本(588)、灌木(426)、藤本(248)及蕨類(177)。在原生種中約有1041種是臺灣特有種,以菊科和禾本科為主。

臺灣有2300萬人居住,平均人口密度是640人/平方公里。道路(0.56公里/平方公里)及鐵路(0.07公里/平方公里)組成密集的網絡,可能與歷史事件一樣造成外來植物的多樣性。臺灣的新移民約是在300~400年前跟著中國大陸的移民遷入。到了1874年,臺灣三分之一的土地發展成農田且人口數接近五十萬人。1874年後的120年之間,西部平原的城市發展已趨完成;約在1949年,最大且最後的移民潮遷入了將近150萬中國人,西部平原都市化的結果,低海拔闊葉林僅存在丘陵或山區,平原上僅剩零星散布的次生林。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易俊宏

生活居家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毒素?!圖片提供:GLORIA DAWSON

氣候變遷方面,最近有幾個研究報告相繼提出,國內部分,有經建會委託研究,指出本世紀末台灣海域會上升50公分,國內學者指出,170餘萬人將受影響。至於國際消息,於北京召開的「乾旱與極端溫度」國際研討會,學者們則紛紛提出建言,包括:進行更為積極的備災規劃、推廣使用更加節水的措施等。然而在中國、緬甸附近卻傳出森林火災的消息,已延燒進入中國境內40多個小時、面積達250多公頃。

家用清潔劑毒不毒?美國的環保團體要求各大企業需要公布成份內容,以對消費者負責,但是潔產品同業公會在回應訴訟案時卻表示:「這起訴訟案件無事實根據且缺乏法律效力,訴訟聲明並不受到州法律的支持。」

今晚不妨安排時間,到戶外來看看鹿林慧星吧!這顆由國人命名的慧星,現在正好就在土星附近,是最佳的觀賞時刻喔!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農村,該是什麼樣子的呢?──聽實習農夫說《農村再生條例》
本月16日,林明賢大哥及吳音寧小姐前來苑裡,為苑裡的農民說明《農村再生條例》;攝影:江進富。

作者:蔡嘉恆(「有機稻場」實習農夫)

在去年年底,立法院一讀通過了《農村再生條例》。預計花費10年共計1500億的經費——後來加碼到2000億——來「再生」農村。這個看似好消息的條例,實習­農夫在讀過條文及一些相關評論之後,卻感到相當的驚嚇。以下,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看《農村再生條例》的內容。

如果縣市政府覺得你的房子「妨礙整體景觀、衛生或土地利用」,他可以限期要求你改善。如果不改善,縣市政府會幫你改。然後,你要出錢……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網編:易俊宏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