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3.10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消費券捐助社運團體
台北世貿亞太潛水展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地球日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推薦瀏覽
環境信託網站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台灣生物多樣性入口網TaiBIF
自然生態攝影學會
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台灣環境行動網
生態關懷者協會
 
 
跨國開發在第三世界引起人民疑慮
瓜地馬拉受污染的湖泊。攝影:Nathan Einbinder
【相關連結】
公民力量大勝利 秘魯安地斯居民歡慶成功否決採礦計畫
違民意 祕魯同意開放4倍銅採礦權給礦業公司
伐木公司入侵家園 馬來西亞原住民封路抗爭
世界社會論壇:保育亞馬遜雨林 禁止人為破壞

跨國集團在中南美洲、東南亞等第三世界國家的開發計畫,以引起當地住民越來越多的疑慮。繼先前秘魯民眾公投反對傳統領域開發計畫、在瓜地馬拉,人民領袖拉馬茲尼主教(Alvaro Ramazzini)與一群社區領導人日前也對政府提出要求,希望在兩年內暫停發放採礦許可。

拉馬茲尼和許多地方及國際組織領袖認為,目前的礦業法並沒有適當的徵詢當地居民意見,未符合國際勞工組織公約第169號協定(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s Convention 169)中提到的,必須保證原住民對其傳統領域有掌控其發展形式的權力。

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外來種生物對生物多樣性的衝擊(上)

大花咸豐草入侵極為嚴重,低海拔原野地均可見其蔓延;圖片提供:陳超仁。

作者:陳超仁

人類是生態系的成員之一,與生態系之各物種共用地球資源。各種生物及生態現象不僅促進地球生態系之平衡,其所形成之維生作用,並提供人類及萬物生存不可或缺之物質。生態系之穩定有賴多樣性之生物,發揮其各司之功能,因此生物多樣性之維持實係地球生態及環境穩定之根本;物種的遺傳多樣性愈豐富,對環境變動的適應能力就愈強。而生物多樣性之內涵極為廣泛,簡言之,包括基因(gene)、物種(species)與生態系(ecosystem)三種層次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為地球生物圈內生命演化之基石,因為地球上具有各種不同的生命現象,致使地球與其他死寂的星球顯得不同。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就是人類對各類生物的管理和利用,它包括了野生物種的保育、生物資源的永續利用、生態系的復育與自然環境的改善。生物資源的有效保護和管理,不僅能確保生物的生存,也能維持其被利用的潛能,而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這不但符合當代人的利益,也能滿足後代人的需要與發展……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易俊宏

佛羅里達州一種瀕危的花,發現於沼澤與濕松地中;攝影:Coastlander

公民社會的深化是推動社會改革、落實主權在民的行動;但是有許多議題仍有待溝通、合作,例如基隆市野鳥學會召開會員代表大會,重申反對台電公司要在北縣瑞芳深澳番仔澳灣興建卸煤碼頭的立場;而在美國,則是正廣大徵招「國民科學家」來協助科學家觀察氣候變遷對動植物種行為的影響

在台灣,時常看到農田中央建立起豪華的「農舍」,這誠然是發歸的漏洞所致,但是現在賦改會達成了共識,未來農地蓋別墅要課地價稅

拼經濟不是殺雞取卵,大量開發往往將珍貴資產無視或忽略,例如二林中科基地潛藏考古資產的訊息,只聞中科基地動工開發前景可期、卻不見任何人出面關切文化資產價值。而實際上,藉由永續利用的趨勢,綠色經濟其實大有可為,中國浙江引入戰略合作夥伴,欲打造為綠色經濟強省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變形島嶼 貪婪消蝕走味…

作者:邱文彥(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

澎湖縣政府消費券大摸彩特別獎無人島「險礁嶼」島主日前揭曉,但卻傳出幸運男童和家屬無福消受。澎湖以島嶼贏得全國目光,堪稱最具創意。但每次看到險礁日漸消蝕­的照片,心裡就是一陣痛。

險礁位於白沙鄉北方,「吉貝沙尾」之南,原本形貌圓滿,是一座由白砂、貝殼和珊瑚碎屑構成的白色砂島,漂浮海面若隱若現,猶如仙境。島上藍頂小木屋「八釐米蔚藍­」因拍攝偶像劇「原味的夏天」而聲名大噪。但自從風景區建一座碼頭後,整個島逐漸變形,北岸嚴重侵蝕,剩南半三角沙灘。

事實上,到達險礁大多數的船艇和遊客至今還是喜歡往常的搶灘方式,由船上一躍到夏天海水清涼、軟綿綿的沙灘登岸,碼頭使用率不高。即便有碼頭需求,也應仿澳洲大­堡礁「綠島」採棧橋的設計,在水陸之際挑空,讓沿岸漂沙自由運動,避免產生突堤效應,以維繫漂沙的平衡和海岸形貌。我們不解,當年險礁為什麼要建碼頭?難道沒有改善之設計,甚至認錯拆除的可能嗎?精采內文

 
 
  跨國開發在第三世界引起人民疑慮

摘譯自2009年3月5日ENS瓜地馬拉,瓜地馬拉市報導;楊璧如編譯;莫聞審校

位於瓜地馬拉礦區附近的Tailings湖受污染,因為利用氰化物等化學物質從土壤中提煉黃金;圖片來源:Nathan Einbinder

在瓜地馬拉,人民對國外掌控的天然資源開發及大型發展計畫有越來越多疑慮,人民領袖拉馬茲尼主教(Alvaro Ramazzini)與一群社區領導人日前對政府提出要求,希望在兩年內暫停發放採礦許可。

拉馬茲尼和許多地方及國際組織領袖認為,目前的礦業法並沒有適當的徵詢當地居民意見,未符合國際勞工組織公約第169號協定(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s Convention 169)中提到的,必須保證原住民對其傳統領域有掌控其發展形式的權力。

根據瓜地馬拉能源和礦業部表示,截至2006年12月止,一共發出365件採礦許可,以及尚有百餘件正在申請中。

國際樂施會(Oxfam International)國際報告指出,瓜地馬拉國土至少有10%的土地已經被移交給跨國公司作為礦產的探勘及開採之用。

Paulina Osorio 出生的村莊已淹沒在Chixoy大霸中,她的雙親遭瓜地馬拉軍隊殺害時她年僅九歲;攝影:Erik Johnson ;圖片提供:International Rivers Network在瓜地馬拉全國,多項大型水壩、礦場、高速公路及水泥廠計畫正在進行中,當局卻往往未與當地佔多數的馬雅人民商量,或是得到他們的支持。拉馬茲尼主教指出,儘管這些計畫承諾提供許多就業機會及農村服務,但其開發模式往往使得社區分裂、破壞環境,並會導致貧窮與不平等更為惡化。

瓜地馬拉當局指出,目前該國正面臨能源危機,繼礦業之後,水力發電站將是最熱門的大型開發計畫。。

根據一個環境組織表示,這些新的水利計畫,背後的動機是想將電力賣給鄰國,這樣一來,受惠的僅是特定利益團體以及國外公司。

Top

 
 
  生物多樣性:外來種生物對生物多樣性的衝擊(上)

作者:陳超仁

人類是生態系的成員之一,與生態系之各物種共用地球資源。各種生物及生態現象不僅促進地球生態系之平衡,其所形成之維生作用,並提供人類及萬物生存不可或缺之物質。生態系之穩定有賴多樣性之生物,發揮其各司之功能,因此生物多樣性之維持實係地球生態及環境穩定之根本;物種的遺傳多樣性愈豐富,對環境變動的適應能力就愈強。而生物多樣性之內涵極為廣泛,簡言之,包括基因(gene)、物種(species)與生態系(ecosystem)三種層次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為地球生物圈內生命演化之基石,因為地球上具有各種不同的生命現象,致使地球與其他死寂的星球顯得不同。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就是人類對各類生物的管理和利用,它包括了野生物種的保育、生物資源的永續利用、生態系的復育與自然環境的改善。生物資源的有效保護和管理,不僅能確保生物的生存,也能維持其被利用的潛能,而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這不但符合當代人的利益,也能滿足後代人的需要與發展。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食、衣、住、行、育、樂都和生物脫離不了關係,而人類每天的活動,從農業的勞動生產力到工業的文明,從氣候的調節到土壤的穩定,從傳統文明到醫藥科技,無一能與生物多樣性的議題脫離得了關係,但我們卻常常忽略了與其他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忘記了珍惜自己身邊最有價值的寶貴財產。
人類之生存不可脫離生物多樣性,嚴肅的看待這個生命價值的議題。通常生物多樣性對人類主要價值區分如下:

一、文化、倫理與美學價值:生物多樣性是人類性靈發展的重要元素,由於人類本性樂於親近各種具有生命的生物,亦即所謂的「親生命」天性,在渴望接近與欣賞大自然所創造之地景與生命現象中,因人類與自然的互動而發展出文明、藝術與美學。
二、科學與教育價值:生物多樣性所呈現豐富的生命現象與過程,不但提供人類研究生命科學重要的素材與靈感,對於教育與啟發後代之科學研究知識更具有重要價值。
三、經濟價值:人類除了直接從大自然中取得許多賴以維生的物質外,亦將各種生物資源大量商品化,且透過經濟體系進行交易活動,舉凡食品、醫藥、花卉、建材及文明生活所需之基本原料等均具有使用價值,故人類的許多經濟活動均需靠多樣化的生物資源提供物質來源。
四、生態價值:存在於各種生態系中的每一物種均具有特定的生態功能,並影響生態系的整體運作與完整性。完整的生態系可發揮完善與高品質的生態功能,如調節微氣候、清淨水質、提供氧氣、清除污染、製造沃土、水、養分與大氣循環及植物授粉等,而這些都是人類無法自行完成,而亟需生態系提供之服務。

生物多樣性消失的原因與後果

人類的慾望無窮無盡,隨著人口的急遽增加,目前人類消耗使用近半數土地的生物產物,以及超過一半的可用淡水,人類活動直接增加各項動植物利用的數量,相對的遺傳基因的多樣性亦遭部份消滅,整個生態系統的惡化接踵而至,導致人類賴以維生的自然資源匱乏,惡性循環的結果,終將使人類的未來走上滅亡。

生物多樣性快速喪失已是國際間最大生態環境災難之重要議題之一。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雖然多樣且複雜,主要可大致歸成數類:

一、棲息地流失(Habitat loss)
二、引進外來物種(Introduced species)
三、人口成長(Population growth)
四、污染(Pollution)
五、過度利用(Over-consumption)

以上因素,國際上素以「河馬(HIPPO)困境」稱之,這些造成生命多樣性喪失的因素,與人口增加及土地利用不當有極大的關連。若再就更深的層次,以較長期的尺度而言,地球環境因人為活動造成劇烈的變遷,如全球暖化、臭氧層破洞、環境污染(空氣、水、土壤)、熱帶雨林消失等,其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具有長期與潛在的威脅。

生物多樣性喪失與自然資源(如土地、水、空氣、海洋等)的濫用與移用關係密切,其中生物多樣性面臨最嚴重的威脅是棲地的消失、破壞、縮減、污染與地景破碎等,而這些破壞則起因於人口增加、自然資源利用不當、社會消費與生產型態轉變、市場機制失靈、政府或制度未能整合等。其次,野生物種之採伐捕殺與外來物種之引進,會造成某些物種族群變小或危害原生物種的生存,導致基因流失、物種滅絕,乃至生態系統功能喪失。另外,農業生產系統同質化、人工培育經濟禽畜與作物,亦導致基因窄化與流失。凡此種種,生物多樣性將因人類的各種活動而快速流失,而其所造成之損害與影響,亦因生物多樣性的多重價值而難以估計並且無法彌補。

生物多樣性保育之國際趨勢

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院與史密斯研究院舉行「生物多樣性國家論壇」時,多位著名的生物學家發表聲明:「物種滅絕危機對人類文明造成的威脅僅次於核戰」。據估計,目前世界上每天有一百種以上的物種在滅絕,滅種的速率是自然滅絕速率的一萬倍以上。倘若此種惡化的趨勢再不改善,到了2050年,世界上將有四分之一以上的物種消失,我們的子孫將難以生存。

面臨生物多樣性喪失所導致可能即將來臨的第六次大滅絕,國際社會遂熱烈地展開具體行動,1992年6月5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舉行的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UN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亦即「地球高峰會議」) 期間,與會各國領袖同時簽署了一份「生物多樣性公約」,這份公約在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到2008年締約的國家或經濟共同體已達191個,堪稱全球最大的保育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透過締約國的努力,來推動並落實公約的3大目標:保育生物多樣性、永續利用其組成及公平合理的分享由利用生物多樣性遺傳資源所產生的利益。

這份公約是環境保育與開發的里程碑,它第一次全面地嘗試解決全球生物多樣性和永續利用生物資源的問題。「生物多樣性公約」確信保育並永續使用生物多樣性,可以滿足現今和後世人口對糧食、健康和其他的需求,基於倫理、經濟利益和人類的生存,公約意識到各國對其生物資源擁有主權,同時各國也有責任保育它自己的生物多樣性,及以永續的方式利用它自己的生物資源,公約也暗示,最令後代子孫遺憾的,莫過於我們這一代對環境的影響導致了無法挽回的生物多樣性消失,例如:大量的物種滅絕。

大花咸豐草入侵極為嚴重,低海拔原野地均可見其蔓延;圖片提供:陳超仁。

  • 大花咸豐草入侵極為嚴重,低海拔原野地均可見其蔓延;圖片提供:陳超仁。 外來種生物之管理規定

引進外來物種(Introduced species)是生物多樣性消失之重要原因之一,外來生物的引入途徑可區分為非蓄意及蓄意引入,非蓄意引入途徑複雜,如伴隨著運輸工具、貨品或合法輸入之動植物而引入,或是隨農畜產品而來的病菌與昆蟲,故難以防範;蓄意引入則通常與人類的利益有關,包括合法引進或非法走私用於育種、養殖、生物防治、科學研究、娛樂及觀賞等目的。

最近外來種生物的問題成為熱門話題,因外來種生物對生物多樣性之影響極大,因此「生物多樣性公約」中之第8條亦特別提到,每一締約國應盡可能並酌情「防止引進、控制或消除那些威脅到生態系統、生境或物種的外來物種」。在國內與外來種生物管理相關之法規包含: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野生動物保育法、動物保護法、植物防疫檢疫法、海關緝私條例及國家公園法等,各法規之相關規定略述如下:

一、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

  • 為維護動物及人體健康之需要,中央主管機關得訂定檢疫物之檢疫條件及公告外國動物傳染病之疫區與非疫區,以禁止或管理檢疫物之輸出入。(第33條)

  • 私運未依本條例規定申請檢疫之檢疫物,及來自國外之車、船或航空器所載之殘留肉類及其製品,不得攜帶著陸;著陸者,應予銷燬。(第38條之1)

  • 違反第33條規定,擅自輸入禁止輸入之檢疫物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新臺幣十五萬元以下罰金。前項禁止輸入之檢疫物,沒入之。(第41條)

二、野生動物保育法

  • 野生動物之活體及保育類野生動物之產製品,非經中央主管機關之同意,不得輸入或輸出。(第24條)

  • 為文化、衛生、生態保護或政策需要,中央主管機關得洽請貿易主管機關依貿易法之規定,公告禁止野生動物或其產製品輸入或輸出。(第26條)

  • 申請首次輸入非臺灣地區原產之野生動物物種者,應檢附有關資料,並提出對國內動植物影響評估報告,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後,始得輸入。(第27條)

  • 野生動物經飼養者,非經主管機關之同意,不得釋放。前項野生動物之物種,由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第32條)

三、動物保護法

  • 飼主飼養之動物,除得送交動物收容處所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收容處理外,不得棄養。(第5條第3項)

  • 中央主管機關得指定公告禁止飼養、輸出或輸入之動物。(第8條)

  • 違反第五條第三項規定棄養動物,致有破壞生態之虞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第29條第1項第1款)

四、植物防疫檢疫法

  • 中央主管機關得公告禁止特定植物或植物產品,自特定國家、地區輸入或轉運國內。(第14條)
    下列物品,非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不得輸入或轉運:

  • 1.有害生物。2.土壤。3.附著土壤之植物。4.前三款物品所使用之包裝、容器。(第15條 )

  • 輸入植物或植物產品經檢疫結果,證明有有害生物存在,植物檢疫機關應通知輸入人或其代理人,限期將該植物或植物產品連同其包裝、容器予以消毒、銷燬或退運。逾期未辦理或有緊急處置必要時,由植物檢疫機關逕予處置;其費用由輸入人負擔。(第19條)

  • 過境植物或植物產品有感染或散布有害生物之虞者,植物檢疫機關得施行檢疫,並採行其他安全措施。(第19條之1)

  • 來自國外之車、船、航空器所載殘留之植物或植物產品,不得攜帶著陸。(19條之2)

五、海關緝私條例

  • 易生危險之扣押物,得毀棄之。(第20條第3項)

六、國家公園法

  • 特別景觀區或生態保護區內,為應特殊需要,經國家公園管理處之許可,得為左列行為:
    1.引進外來動、植物。
    2.採集標本。
    3.使用農藥。(第17條)

(下週待續)

※ 本文轉載自由林務局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之《外來種防治教育專刊:植物篇》一書。

Top

 
 
  基隆野鳥學會 反卸煤碼頭

摘錄自2009年3月9日聯合報基隆報導

基隆市野鳥學會8日召開會員代表大會,重申反對台電公司要在北縣瑞芳深澳番仔澳灣興建卸煤碼頭立場,並將在3月29日上午9時起到下午3時將在八斗子潮境公司與多個團體,合辦「護海灣、救台灣」嘉年華會。

市長張通榮、議長張芳麗、市議員呂美玲等人8日受邀致詞時,都認為在番仔澳灣興建卸煤碼頭,勢必破壞海洋生態,更會影響海科館未來的營運,他們異口同聲反對興建卸煤碼頭,以維護當地的海洋環境及生態。

Top

 
 
  美國民眾志願參與研究 協助追蹤氣候變遷的季節影響

摘譯自2009年3月4日ENS美國,亞利桑那州,土桑報導;施宏燕編譯;莫聞審校

美國地質調查員Jake Weltzin和亞利桑那大學研究生Lisa Benton正在調查阿勒頗松樹,一種在Tucson地區常見的物種;攝影:T. Crimmins ;圖片提供:UA美國正廣大徵招「國民科學家」來協助科學家觀察氣候變遷對動植物種行為的影響。

這些自願者將接受一項任務,研究動植物的季節性週期──包括植物何時開始落葉、開花、果熟以及動物的繁殖、遷徙與冬眠──這些都是生物氣象學的範疇。

這個邀請自願者參與觀察季節性事件的國家計畫,是由政府、學術單位與國民科學家所組成名為美國國家生物氣象學網絡(USA-National Phenology Network, USA-NPN)。

USA-NPN控管計畫將會製造大量可用數據給科學家與大眾。在2009年,此計畫提供簡易使用的方法來探知近200種植物的生命週期,隔年將開始觀控動物。

科學家與資源管理專家將利用這些觀察結果追蹤氣候變遷對地球生物系統的影響。這些觀測將由衛星分析後產生遙感數據與天氣數據,再仔細與生態學研究相比對。

USA-NPN所蒐集的數據將協助資源管理專家預測野火與花粉產期、探測並管控外來侵入物種、監控旱期以及評估各種動植物種在氣候變遷下的脆弱程度。

佛羅里達州一種瀕危的花,發現於沼澤與濕松地中;攝影:Coastlander該組織同時在佛羅里達也設立了一個研究中心,讓民眾、學生與研究專家能追蹤氣候變遷對佛羅里達本地動植物的季節效應。這個中心設於南佛羅里達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生態學研究區內,由乾燥高地與柏樹濕地環繞,廣大的棲地範圍提供理想的水文影響分析,這是佛羅里達州關鍵的環境影響因子。

總部設於土桑(Tucson)亞利桑那大學的USA-NPN研究計畫包括了美國地質調查局(the U.S. Geological Survey)、威斯康辛-密爾瓦基大學、亞利桑納大學、美國漁業暨野生動物局(the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以及野生生物協會(Wildlife Society)的共同合作。其最主要的子計畫BudBurst,目前正進行第二季的植物氣象學觀測。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mar2009/2009-03-04-093.asp 

Top

 
 
  田橋仔得多繳稅了!農地蓋別墅要課地價稅

摘錄自2009年3月9日中廣新聞報導

賦改會達成共識,2011年起,擁有多筆土地和房子的「田橋仔」,將會被課更高的房屋稅和地價稅。

賦改會檢討土地房屋稅的中長期方案,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裁示,將從2011年開始實施,相關措施包括:都會地區自用住宅面積,目前是3公畝、大約91坪的門檻,限縮到2公畝、60坪,超過60坪的豪宅就算自用,地價稅也不能再用千分之2的優惠稅率;田橋仔如果擁有多筆土地和房屋,適用的地價稅和房屋稅率也要調高;農舍目前免徵地價稅,但如果沒有農業用途,甚至在農地上蓋別墅,一律要課地價稅;住家現值不到10萬元免繳房屋稅,一律核實認定。財政部次長張盛和預估,每年可以多收160億稅收。

張盛和說,高所得者的房屋土地稅提高,但地價稅的部分,只有2.78%的納稅人受到影響,房屋稅的部分有9.35%的人受到影響,稅率會比目前提高0.5%到1%不等,絕大多數的納稅人不受影響。

Top

 
 
  二林中科基地 潛藏考古資產

摘錄自2009年3月9日聯合報報導

大陸家電下鄉挽回台灣面板製造業生機,中科彰化二林基地2009年夏季動工開發前景可期,地方寄望中科帶來經濟利益,卻不見任何人出面關切廣闊蔗園底下,可能潛藏著同樣珍貴的文化遺產。

高鐵穿過八卦山脈芬園鄉山區、草屯芳苑線東西向快速公路鑿穿員林鎮林厝山區,開山施工時都曾挖到先民貝塚、石器等古文物,在國家重大建設的大纛下,這些頗具史學、地質學參考價值的遺址只是驚鴻一瞥,就匆匆埋沒在時代的巨輪下。

二林是彰化縣唯一仍沿用平埔族語的地名,早在明清兩朝代漢人移民入墾彰化平原之前,這裡是平埔族群巴布薩、洪雅等族人逐鹿草澤、安居立命之地,只是在日人據台築造濁水溪堤防之前,他們的足跡被連年山洪暴發一再沖刷,已埋沒在這塊土地底下了。前些年,地政人員在二林地區辦理農地重劃,還經常挖出貝幣、石器及骨骸,中科看中的台糖農場大部未經過大規模的挖掘,原始農地底下是否同樣埋藏著平埔族乃至漢人早期移民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無人能斷定。

Top

 
 
  浙江省:引入戰略合作夥伴 打造綠色經濟強省

摘錄自2009年3月9日人民網北京報導

浙江省與中國節能投資公司日前在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由中國節能投資公司投入20億元人民幣,通過建立節能減排合作機制、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共同推進大型建築節能改造、新能源開發利用、迴圈經濟示範園區及環境治理和資源綜合利用專案示範點建設等合作專案。

浙江省省長呂祖善表示,浙江是經濟強省和能源消費大省,又是一個資源小省,一次能源的96.7%依靠外部調入,全省能源消費總量呈較快剛性增長,保護環境和節能降耗任務十分艱巨。浙江省與中國節能投資公司加強合作,對於推進浙江省完成節能降耗任務、優化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起著重要作用。

Top

 
  論壇:變形島嶼 貪婪消蝕走味…
作者:邱文彥(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

澎湖縣政府消費券大摸彩特別獎無人島「險礁嶼」島主日前揭曉,但卻傳出幸運男童和家屬無福消受。澎湖以島嶼贏得全國目光,堪稱最具創意。但每次看到險礁日漸消蝕的照片,心裡就是一陣痛。

險礁位於白沙鄉北方,「吉貝沙尾」之南,原本形貌圓滿,是一座由白砂、貝殼和珊瑚碎屑構成的白色砂島,漂浮海面若隱若現,猶如仙境。島上藍頂小木屋「八釐米蔚藍」因拍攝偶像劇「原味的夏天」而聲名大噪。但自從風景區建一座碼頭後,整個島逐漸變形,北岸嚴重侵蝕,剩南半三角沙灘。

事實上,到達險礁大多數的船艇和遊客至今還是喜歡往常的搶灘方式,由船上一躍到夏天海水清涼、軟綿綿的沙灘登岸,碼頭使用率不高。即便有碼頭需求,也應仿澳洲大堡礁「綠島」採棧橋的設計,在水陸之際挑空,讓沿岸漂沙自由運動,避免產生突堤效應,以維繫漂沙的平衡和海岸形貌。我們不解,當年險礁為什麼要建碼頭?難道沒有改善之設計,甚至認錯拆除的可能嗎?

類似的「變形」案例比比皆是。雲嘉外海的外傘頂洲日據時代曾建燈塔,民國五十年代島上還住有千人,自成聚落,捕魚養蚵,猶如世外桃源。但數十餘年來沿岸大型連綿的人工結構物影響,使其面積大幅縮減,沙量銳減,同時每年以六、七十公尺的速度,向西南漂移,由雲林流浪到嘉義。如果有一天沙洲屏障頓失,加上全球暖化、海面上升的威脅,恐使東石、鰲股、布袋等低窪地區暴潮水患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最近調查顯示,外傘頂洲是極危物種「台灣中華白海豚」最重要的棲地之一,但居然還是已經­核發礦權或可供申請開採砂石的「礦區」。面對生態、環境和防災有諸多重要性的沙洲,以及寸寸消逝的國土,相關當局有否有效保護對策?開發與保育之間能否激發全新­的思維?

台南七股海岸也見證了人工結構物對於沙岸平衡致命的衝擊。將軍漁港擴建的防波堤猶如龐然大物,加上青山漁港與下游連綿的突堤及消波塊,阻斷漂沙南下,使馬沙溝景色不再,防風林崩垮,沙丘幾近消失。縣府被迫以沙包緊急搶救,但效果可能有限;清理潟湖淤沙回填又可能擾動生態,不無顧慮。令人不禁要問:我們還需要不斷擴建漁港嗎?當年突兀、誇張的設計,有無改善餘地?

台灣的島洲灘礁不斷變形消蝕,也反映了時空背景下人們思維的變遷。對於使用效率不高、產生負面效果的人工設施,可否減量、縮短,甚至拆除?式微漁港不一定只千篇一律地轉型為觀光遊憩,能否改作人工潟湖來復育珊瑚礁、海草床、魚苗和海洋生物?或透過社區營造,改作為學童浮潛游泳場所或社區經營的生態解說中心?還是視為國家共同資資產,由漁政轉隸其他機關,考慮發展其他較佳用途?

島嶼被國際上視為人類重要的共同資產,攸關國家主權和諸多權益,但也面臨侵蝕與海面上升的嚴峻挑戰。島嶼變「形」,人則要變「心」,以一改過去的貪婪、無知或怠惰。從永續的角度,將來人與海應有何種對待關係,島嶼應該有何積極的保護政策,甚或形塑一種海洋與島嶼的新論述與新倫理,我們有必要重新思考,審慎負責地研議「島嶼保育」和「海岸再造」緊迫的新挑戰。

※本文原載於2009年3月4日聯合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網編:易俊宏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