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5.1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生態與工程滿意度調查
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
用消費券救地球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地球日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推薦瀏覽
環境信託網站
觀樹教育基金會
社區營造學會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生態綠:公平貿易 綠色消費
淡江大學水資源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 
六足王國:台灣昆蟲
好燒的京都議定書
 
  自然人文:我的自然調色盤 
木芙蓉花。圖片來源:蔡紹彬

 

作者:林麗琪

每每開始動筆,畫圖就像一段旅程,畫面會走到哪裡,往往依據每天邂逅的生命而發展,因緣際會和巧合為畫面構成決定角色。

今天改變習慣散步的路徑,前往軍艦岩的山徑旁,發現盛開的厚葉石斑木花序被野桐、海桐、野牡丹和芒萁簇擁生長;聖潔細緻的白色花朵裡,有著米黃的新鮮的花藥,開放好幾天的花朵,花粉從褐色變成咖啡色,新開放的米綠色花絲也逐漸帶了粉紅,花朵細膩的變化,隱藏微乎其微的花香。

精采內文

 
 
  綠色影展:情人節快樂之偷吃贖罪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問題探討

 

 

作者:陳怡秀

你/妳曾經外遇過,曾經做出傷害過另一半的事情嗎?如果有人想出一個方法,讓你付一點點錢就能夠讓你彌補自己所犯的過錯,你/妳就可以不再良心不安,繼續逍遙的過著現在的生活,不是很好嗎?

在此特別推薦這一個非常有趣又別具意義的影片與各位分享,這是一部充滿諷刺意味的紀錄片,片中的這兩個年輕人,用了情人來比喻我們與大自然的關係,並且透過很小的活動就引起了媒體效應,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精采內文

 
  自然書訊:收回食物的主權──評介《糧食戰爭》
眩目蛺蝶。圖片來源:楊家旺

作者:編輯室整理

糧食不僅是食物,而且是戰略武器!
全球的糧食高價時代已經到來
人人都將陷入糧食恐慌嗎?
 

在現今的全球化時代,誰在主宰世界糧食貿易體系?
誰從農產品貿易中牟利?
誰主導了食物供應?
世界食物體系是如何破壞人們的健康?

現今是人類生產糧食有史以來最多的時候,但地球上仍有超過10%(即8億)的人處於飢餓狀態,與此同時,也有10億人體重超重,這一對比是如此鮮明:全球性的飢餓和肥胖是一體的兩面。肥胖病流行和全球性飢餓讓上帝的天平無法平衡!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詩經》白話新譯:〈唐風.蟋蟀〉
譯者:賈福相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
無已大康,職思其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

蟋蟀

蟋蟀鑽進房內,一年快結束了,
今天不再行樂,時光不復返啊,
歡樂且勿縱度,想到國難家患,
行樂不要太荒誕,記住賢士良言。

Cricket

When the cricket moves into the house,
Year's end is drawing near.
If you don't enjoy life today,
Time evaporates without a trace.
But don't live life to excess.
Think also of your responsibilities.
Enjoy, but don't be idle.
Remember the golden adages.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我的自然調色盤

作者:林麗琪

編按:自然之美,在人的眼底、在相片裡、在圖畫中,各有何等姿態?一位沒有傲人繪畫經歷、也非藝術科班出身的女子,只因熱愛自然與對繪畫的熱情,用細膩的心情與彩筆,畫出一幅幅精美的植物畫,寫下一篇篇淡雅的生活隨筆,分享自己獨特的自然觀點和生活美學。本週起一連四星期,副刊將轉介林麗琪在《我的自然調色盤》一書中的精彩畫作和文章,邀您在悠閒的假日,細細品味一幅幅調和了心靈和大自然,處處流露出生活真滋味的恬文佳畫!

繪畫的旅程

繪畫的旅程;繪者:林麗琪每每開始動筆,畫圖就像一段旅程,畫面會走到哪裡,往往依據每天邂逅的生命而發展,因緣際會和巧合為畫面構成決定角色。

今天改變習慣散步的路徑,前往軍艦岩的山徑旁,發現盛開的厚葉石斑木花序被野桐、海桐、野牡丹和芒萁簇擁生長;聖潔細緻的白色花朵裡,有著米黃的新鮮的花藥,開放好幾天的花朵,花粉從褐色變成咖啡色,新開放的米綠色花絲也逐漸帶了粉紅,花朵細膩的變化,隱藏微乎其微的花香。

小巧的綠色和咖啡色金龜子忙著享用新鮮的花蕊,長腳金龜雙腳跨在花瓣上,沉迷於黃色的花粉盛宴,芒萁葉上的蝗蟲也來湊熱鬧,銀灰色的螞蟻在葉片上巡邏,蝴蝶也不落人後的伸出吸管盡情吸吮。牠們自在穿梭花間,忙碌來去自然叢林。春天令人悸動的生機,在眼前浮現躍動的畫面。

心情的維他命

心情的維他命;繪者:林麗琪懸鉤子是心情的維他命,早晨到山野品嚐幾顆,情緒會變得開朗起來。近日的好陽光,將懸鉤子的果實陸續催熟,野果呈橘黃、橘紅、酒紅的色澤,採摘成熟的果子像孫悟空偷採人蔘果般輕觸即落,品嚐懸鉤子晶瑩剔透的果實,有股類似草莓水果糖酸甜的滋味。

喜歡與懸鉤子一起叢生的五節芒,如刀刃般的葉緣守護著美味的果實,讓蟲兒先行吸吮甜潤的果汁,人們倘若採得太貪心、急躁,也會遭到懸鉤子葉背棘刺的處罰。

因日照和環境的影響,每一顆果實的甜度和香氣不同,四月中旬果期已進入尾聲,過度成熟的懸鉤子帶有發酵後的酒味;就像每一年釀造的葡萄酒品質稍有差異,與產地環境和採收果實的成熟度有關。此時的梅子也成熟了,較為青澀、硬度較高的六分熟梅子適合作脆梅,成熟度已足、果肉較為飽滿的果子,都以釀成紫蘇梅、梅酒為主。
 

 

《我的自然調色盤》小檔案

作者:林麗琪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4月24日

 

※ 本文轉載自《我的自然調色盤》

Top

 
 
  綠色影展:情人節快樂之偷吃贖罪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問題探討

作者:陳怡秀

你/妳曾經外遇過,曾經做出傷害過另一半的事情嗎?如果有人想出一個方法,讓你付一點點錢就能夠讓你彌補自己所犯的過錯,你/妳就可以不再良心不安,繼續逍遙的過著現在的生活,不是很好嗎?

在此特別推薦這一個非常有趣又別具意義的影片與各位分享,這是一部充滿諷刺意味的紀錄片,片中的這兩個年輕人,用了情人來比喻我們與大自然的關係,並且透過很小的活動就引起了媒體效應,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影片所傳遞的中心思想,不論是用在情人之間或人與環境之間都一樣,想用錢去贖罪是行不通的,已經造成的傷害,是無法透過做其他好事來抵消掉。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造成傷害,若是傷害已經造成就必須面對並且處理這個事件,才是唯一個解決之道。

若以這個想法做衍生性的評論,類似影片所嘲諷的碳補償措施的觀念,也在社會上其他的議題中層出不窮的出現。以最熱門的企業社會責任來說,有許多企業利用基金會或是CSR的形象來跟社會大眾宣成他們是具有社會責任的公司,並經由捐贈慈善機構金錢或是鼓勵社會大眾或其他企業做好事,來中和並抵消他們所犯的過錯,這種形態的CSR其實根本就是種模糊焦點的作法,藉著CSR的名義讓社會大眾忽略掉他們企業所造成的社會問題,也往往是對真正問題視而不見鴕鳥心態,誤認為只要花錢就能夠由他人來代替你改善社會而不用自己負責。

於是許多宣稱奉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公司,在生產製造過程中所造成的汙染並沒有減少,企業內部的組織文化沒有改善,對於上下游及合作廠商的剝削也依舊持續著,但他們只不過在賺了大錢之後,捐一些零頭出來,或是把較不能夠為社會大眾所接受的環節外包出去,讓其他人扮黑臉,就能夠扳回顏面成為人們口中的慈善家這不是比碳補償條例更加可笑。

更糟的是,就像影片所說的,因為人們誤認為對自己所犯的過錯可以有補償之道,反而對於做壞事不再良心不安,而讓情況變得更糟,這也是企業社會責任在推動時常見的負面效應,此舉會讓社會大眾誤以為擁有CSR部門的企業就是具有良心的企業也會負起自己的責任,於是就不再透過立法的途徑而去制衡企業或是監視形象良好企業的一舉一動,也讓不肖企業有了更多轉移焦點的藉口和機會,使企業主把CSR思考的焦點轉移到能吸引大眾注意的公關性質的活動中,而不去改善人們容易忽略的基本面,這就是典型的負面效應。

回到CSR的本質,一間真正用心在做CSR的企業,絕對不會是大家在媒體上所常看到的捐錢或辦公益活動的企業,反而是一些低調但是做事實在的企業,因為CSR並不是一項嘩眾取寵、一夕可及的概念,而是必須透過一點一滴的實踐去累積起來的。並且因為每間的組織狀況不同,個別企業中的CSR將不會有固定的標準規則可以依循,需要具備堅定的目標和足夠的毅力去不斷的修正問題才能夠 找出符合自己企業的CSR形式。

CSR的根本精神應該是在組織中和生產中以致於其周邊的衍生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都盡可能做到無害於他人並有益於社會,而資訊透明化(不是選擇性公開),並且在組織內建立監督及查核機制更是CSR不可或缺的要素,除此之外,主事者還必須認清CSR永遠沒有所謂達到目標或是完美的一天,而只可能是一個里程碑一個里程碑不斷往前。唯有在這樣的概念之下去談CSR,其意義和價值才能彰顯出來,否則CSR即可能被操作成另外一種形式的公關工具而已,但在台灣或國外,能了解CSR本質的企業又有幾家呢?

※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火柴人之書
※ 影片連結請點此

Top

 
 
  自然書訊: 收回食物的主權──評介《糧食戰爭》

作者:編輯室整理

糧食不僅是食物,而且是戰略武器!
全球的糧食高價時代已經到來
人人都將陷入糧食恐慌嗎?

在現今的全球化時代,誰在主宰世界糧食貿易體系?
誰從農產品貿易中牟利?
誰主導了食物供應?
世界食物體系是如何破壞人們的健康?

現今是人類生產糧食有史以來最多的時候,但地球上仍有超過10%(即8億)的人處於飢餓狀態,與此同時,也有10億人體重超重,這一對比是如此鮮明:全球性的飢餓和肥胖是一體的兩面。肥胖病流行和全球性飢餓讓上帝的天平無法平衡!

在《糧食戰爭》中,作者將世界糧食體系比喻成一個沙漏狀,上下兩端分別是廣大的生產者(農民)和消費者,但溝通兩端的卻是中間細細的部份:食品企業,以市場力量宰制了無能為力的生產者和消費者。

本書以農田裡的選擇為起點,穿越世界食物體系的縱深,最終討論我們盤中食物的選擇。在本書中,作者觀察由農村社區、企業、政府、消費者、行動份子和社會運動所形成的食物體系。這個由不同群體的選擇加總所形成的體系,造成了許多飽食終日的人和許多食不裹腹的人。食物體系的兩端是肥胖和窮困兩個極端的人,而食物體系的建築師則成了少數超級富有的一群。有時候,選擇造就了新的方法,讓人們更自由,更緊密地與別人聯繫起來,與周圍的世界緊密聯繫起來。而有時候,選擇只是更加淒涼。

作者調查農民自殺問題和破壞全球農村社區的力量。城市人很難看到農村潛在的暴力事件,但是,不管是肉體暴力還是經濟暴力,都對農村社區產生巨大的影響。在城市,我們可以看到農村的荒廢透過移民對城市形成的破壞。

貿易協定的歷史與食物援助、開發與不滿有著密切的關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食物體系的演化過程。食物體系的設計是為了食物的重分配,以保證系統本身的穩定,卻沒有考慮過世界上最貧困人口的需要。書中提到這些企業如何利用種族、科學和發展的觀點,進入了政府權力中心,繼而進一步控制了生命的最重要的源頭:種子。在此過程中,企業改寫了國家的歷史,讓人們相信沒有其他選擇。

本書建議我們:要收回我們的主權,我們不應只做個消費者,我們還可以建立起新的食物體系,改寫權力關係對糧食種植者和消費者的雙重剝削。當然,沒人能擔保追求不同生活方式的努力最終可以獲得成功,但除非踏出嘗試的腳步,否則我們注定失敗。


《糧食戰爭》小檔案

作者:拉吉.帕特爾
譯者:葉家興、謝伯讓、高薏涵、謝佩妏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09年4月1日

Top

 
 
 

專欄作家:《詩經》白話新譯:〈唐風.蟋蟀〉

譯者:賈福相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
無已大康,職思其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歲聿其逝。今我不樂,日月其邁。
無已大康,職思其外。好樂無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車其休。今我不樂,日月其慆。
無已大康,職思其憂。好樂無荒,良士休休。

蟋蟀

蟋蟀鑽進房內,一年快結束了,
今天不再行樂,時光不復返啊,
歡樂且勿縱度,想到國難家患,
行樂不要太荒誕,記住賢士良言。

蟋蟀鑽進房內,一年又近尾聲了,
今天不再行樂,時光太匆匆啊,
歡樂且無縱度,勿忘家患國難,
人生不要太荒誕,記住賢士良言。

蟋蟀鑽進房內,車馬也休息了,
今天不再行樂,時光不停止啊,
歡樂且無縱度,工作要盡職守,
行樂不可太荒誕,記住賢士良言。

Cricket

When the cricket moves into the house,
Year's end is drawing near.
If you don't enjoy life today,
Time evaporates without a trace.
But don't live life to excess.
Think also of your responsibilities.
Enjoy, but don't be idle.
Remember the golden adages.

When the cricket moves into the house,
Year's end is drawing near.
If you don't enjoy life today,
Days, months will not return.
But don't live life to excess.
Think also of your patriotic duty.
Enjoy, but don't be idle.
Remember the golden rules.

When the cricket moves into the house,
Horses and wagons are at rest.
If you don't enjoy life today,
Days, months will fly by.
But don't live life to excess.
Think also of your duty to others.
Enjoy, but don't be idle.
A good person maintains a balance.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 、呂苡榕
•副刊特約編輯:黃德宗•網編:高美鈴、呂苡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