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9.6.1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地球公民協會
生態工作假期網站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苦勞網
綠色和平(香港) 
台灣生態學會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珊瑚礁學會
 
  天然氣公司公司捐2900萬 保育加拿大候鳥
【相關連結】
保護候鳥 美投入2300萬美元
氣候暖化 候鳥的麻煩大了!
東亞-澳洲 遷徙線上 水鳥遷徙景觀不再
暖化腳步快 長途遷徙的候鳥追趕不及

目前正值數百萬候鳥從南方避寒地北飛到加拿大哺育下一代,該國天然氣龍頭業者TransCanada宣佈,將支持一項保護全國各地重要鳥類棲息地的行動,5年內捐贈金額達100萬加幣,約合2900萬台幣。

此經費將用來協助協助建構「加拿大重要鳥類棲地守護者網絡」(Important Bird Area Caretakers Network)。透過此行動,在全國各地的社區內建立一個志願守護者網點。志願守護者可以個人或團體的名義,藉由調查鳥類數量,造鳥巢,設置標誌,消除外來侵入物種,種植天然牧草,和推廣野生動物的價值,來保護重要鳥類棲地。

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棲地、猩猩與病毒(上)

作者:陳貞志

妹妹是一隻雌性紅毛猩猩,而且現在正是花樣年華的年齡,飼主陳先生在妹妹一歲時向高雄巿寵物商購買(當時還沒有野生動物保育法),從此妹妹就住在飼主台南家裡長達18年。

某天,飼主輾轉經由台南巿政府聯絡我們,告知妹妹已經15天沒有進食,而且非常虛弱,找了在地的寵物獸醫師進行治療,但因獸醫師不了解紅毛猩猩,也無法進行診療,當然更無法改善妹妹病情。

我們到達時,妹妹就躺在大鐡籠裡,15天沒有進食的她已經相當虛弱,了解相關的病程狀況後,我們開始進行一系列的理學檢查,包含聽診、觸診、體溫、黏膜顏色......,並採了血液以進行血液學檢查。通常對於成年紅毛猩猩,因為其危險性我們無法直接進行診療、採血及注射等工作,但是一部份因為妹妹較為溫馴,另一部份則是因為她太虛弱了,所以她對於我們的這些診療處置並未有太多的反應。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易俊宏


時序進入夏天,但是氣候變遷卻仍帶來許多災害消息:風雹災害再肆虐,中國大陸安徽省傳出15人死、百萬人受災的消息。為了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綠色交通的概念持續提倡,為了抗議汽車文化,14日從英國到墨西哥,許多人以裸體騎單車的方式,向社會與政府表達其訴求、同時為單車爭取路權。

在台灣,菸害防治法甫上路半年,吸菸空間受到許多限制,而在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則傳出持續限制菸草產品的相關規定,例如香菸內的尼古丁含量、外包裝的警語及行銷方式等等。

科學園區的經濟神話逐漸幻滅的同時,台灣還需要多少只有片面觀點的開發計畫?中科四期二林園區,持續引發引爆土地徵收適法性爭議,其中包括徵收土地是否符合公益、國土使用的合理性等,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

此外,在國際合作方面,聯合國決議協助俄羅斯舉辦2014的冬季奧運會,同時也期待該活動成為更環保的奧林匹克運動會 。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環境教育法推動環境教育課程方向之建議
原油價格不斷攀高,找尋新能源的呼聲不斷高漲。

作者:高銘志(比利時天主教荷語魯汶大學能源環境法博士候選人;中研院法律所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人員)

本文將以身為環境法研究者及未來潛在環境教育者之雙重身份,針對近來於立法院審議之環境教育法未來通過後之教學方向,提供一些淺見。

環境教育法之核心具體執行措施,在要求機關、學校及一定規模以上事業之學生或員工,每年應接受一定時數之環境教育課程。針對此類「強制」教育,或者類似道德教育之方向,實際上之教材及課程規劃,宜十分謹慎。否則恐將淪為形式「教條宣導」,受教者易認為事不關己,僅是純粹虛應故事地回應法律規定之要求而已。過去公民道德教育教條教育之啟示,也應是我們推動環境教育必須注意之殷鑑。為避免此一缺失,本文認為在教學規劃與教材研擬上,須十分審慎,並考量下列兩大方向:

精采內文

 
  書齋 :【好城市】幾乎人人都有自行車的城市

作者: 廖桂賢

台灣這幾年掀起了一股自行車熱,許多人在電影的推波助瀾下,紛紛跨上鐵馬環島去。 在愈來愈汽車化的台灣環境中,騎自行車開始成為熱門的休閒活動固然可喜,但若要讓騎自行車這件事,達到對環境保護有實質意義與貢獻,非得讓自行車成為日常的交通工具才行。

該如何讓自行車成為交通運輸的一部分,歐洲有太多的城市可以提供好教材;其中,有將近四成市民用自行車來通勤的哥本哈根,就是最好的範本。

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呂苡榕•網編:陳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