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6.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地球日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推薦瀏覽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看守台灣協會
地球公民協會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生態綠:公平貿易、綠色消費
苦勞網
六足王國:台灣昆蟲
生態工作假期網站
 
  美官方報告 確認氣候變化係人為所致
【相關連結】
極端天災事件連連 直指北美氣候暖化
世界衛生組織:氣候變遷已成人類的最大威脅
澳法官判決新礦開發評估需納入氣候變遷衝擊

美國是目前全球人均排碳量最大的國家,也是唯一未簽署《京都議定書》的工業大國;前任總統布希甚至不承認氣候變化是人類活動造成的。然而新上台的歐巴馬政府16日在公開一份國家級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時,終於同意目前全球範圍內的氣候變化是人為因素導致的,並已影響到了美國人的日常生活。

這份名為《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的報告,是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所領軍,並結合美國13家政府機構及相關大學和研究機構所共同完成,其重點是研究氣候變化對美國的農業、衛生、水資源以及能源部門的影響。精采內文

 
 
  綠眼睛看地球:ㄌㄚ ㄐㄧ 桶 in 北京

作者:廖慧怡(北京大學攻讀城市規劃相關博士)

首先,請大家跟著我正確的念這兩個字:「垃(ㄌㄚ)圾(ㄐㄧ)」。為什麼要這樣慎重呢?因為這是判斷你是不是呆(台)胞的一個方法。開玩笑的,因為要判斷是不是台胞的方法太多了,這只是其中之一。

其實只要是生物,難免多少都會產生廢棄物,只是人類製造得特別多。而且我們人類好像不但生產許多垃圾,還不敢面對垃圾。你家的垃圾桶都擺在哪裡呢?根據我個人的習性,一定會選在角落、不礙事、但是又好丟垃圾的地方。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呂苡榕


位於亞熱帶氣候的台灣,每年夏季遭受颱風威脅,因為與颱風對抗的經驗豐富,成為國際氣象專家執行「追風計畫」的重要基地,未來還要擴展至夏威夷

台電高雄大林廠欲擴充機組,高市環保局估算大林廠使用燃煤機組,如果真的擴充設備,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從現在的一年7百萬噸增加為1千7百萬噸,相當於全高雄市民連續四年不開車不騎車,才能相抵。

6月17日是第15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在這一天揭牌成立,標誌著中國林業系統有了專門的荒漠化科研機構

氣候異常導致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水位下降到空前水平,在不到10年時間裡,幼發拉底河的水量下降了四分之三。很多河邊的野生動物被迫轉移。大群毒蛇開始攻擊伊拉克南部的人和家畜

智利科學家觀測到三起蹊蹺的生態災難。人們認為全球變暖、過度捕撈、污染還有細菌疾病對此有影響,還有生態學家指責礦產公司在智利北部抽排地下水對火烈鳥的棲息地造成了致命破壞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書齋:【好城市】街道和雨水的故事:想像一個海綿城市(下)

作者:廖桂賢

依照歐美傳統的都市法規,任何一個土地開發案的業者,都必須估算開發所產生的雨水逕流和污水排放量,然後建造新的下水道並與城市原本的系統連結。

但隨著都市不斷地蔓延,中央集中式的下水道和污水處理系統得承擔愈來愈龐大的家庭廢水和雨水逕流量,加重了系統的負荷和運作成本;而混在一起的雨污水每每在暴雨時溢流到河中,也造成河流生態的日益惡化。

精采內文

 
  論壇:監院終還樂生公道 持續爭取指定古蹟
芬蘭赫爾辛基的停車格面容許綠草生長,並可讓雨水入滲;攝影:廖桂賢

作者:青年樂生聯盟

樂生保留自救會、IDEA Taiwan、青年樂生聯盟於監察院糾正案聲明

在民國98年6月11日,距離樂生院被列為新文資法第一例暫定古蹟剛好滿三年的日子,監察院依法糾正文建會與文化局多年來對於樂生院古蹟指定工作的推諉怠惰。對樂生院來講,這是一個遲來而微小的正義。

遲來,是因為在這文化機關互踢皮球,恣意曲解法令三年間,院民為了自己的家園奔走,甚至在抗爭現場受傷,最終仍使樂生院九棟建築遭到拆除,大門口也將於今年八月開挖;微小,是因為我們可以預見,在文建會與北縣文化局軟弱怕事、以工程便利為首要目的之施政風格下,仍將會發明千百個荒謬的藉口,拒絕將樂生指定為古蹟。

精采內文

 
 
  美官方報告 確認氣候變化係人為所致
摘錄自2009年6月18日科技日報報導

美國政府16日公布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稱,目前全球範圍內的氣候變化是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將是廣泛而深遠的。報告還認為,未來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將取決於今天的選擇。

這份名為《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的報告是在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領導下,由美國13家政府機構及相關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合作完成的,其重點是研究氣候變化對美國的農業、衛生、水資源以及能源部門的影響。這也是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台以來,美國政府部門公布的首個氣候變化評估報告。

報告認為,氣候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在過去50年裡觀察到的氣候變暖,主要應歸咎於人類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這些排放的罪魁禍首是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氣)的燃燒,森林砍伐和農業活動也難辭其咎。

此份報告綜合了各種最新科學評估報告的內容,這些報告總結了氣候變化的已知觀察結果並預測了對美國的影響。同時,該報告也匯總了各個部門(如能源、水利、運輸等)所進行的氣候變化對某些特定區域產生重大影響的國家級評估成果。如,海平面上升將使沿海地區增加侵蝕、風暴潮及水災的風險,尤其是在美國東南部和阿拉斯加部分地區。積雪的減少和過早融雪將改變水供應的時間和數量,加劇西部地區的水資源短缺。

Top

 
 
  綠眼睛看地球:ㄌㄚ ㄐㄧ 桶 in 北京

作者:廖慧怡(北京大學攻讀城市規劃相關博士)

首先,請大家跟著我正確的念這兩個字:「垃(ㄌㄚ)圾(ㄐㄧ)」。為什麼要這樣慎重呢?因為這是判斷你是不是呆(台)胞的一個方法。開玩笑的,因為要判斷是不是台胞的方法太多了,這只是其中之一。

 

 

前一陣子在北京街上發現的高科技資源回收桶

其實只要是生物,難免多少都會產生廢棄物,只是人類製造得特別多。而且我們人類好像不但生產許多垃圾,還不敢面對垃圾。舉幾個例子來說好了。我一向很愛看室內設計雜誌,從小到大居家住所也搬過不下15次,其中更不乏裝潢精美的新公寓;不過不管去到哪個新家,一定會衝出門去買一樣家用必需品──垃圾桶;除非搬家的時候有洗好帶著走。不用懷疑,你在裝潢雜誌上絕對很難看到有垃圾桶的出現,它通常不是被藏在某個櫥櫃中,就是還沒買回來。再看看我們買垃圾桶的地方,除非真的很閒或是非常要求生活品味,又或者是有衝動性購物的嫌疑者,不然我們一般人選擇買垃圾桶的地方是哪呢?五金行、全聯社、家樂福等等賣場吧,而這些地方所陳列的垃圾桶款式,還真是很難讓人說出美麗這兩個字。場景再回到我們自己的家中,你家的垃圾桶都擺在哪裡呢?根據我個人的習性,一定會選在角落、不礙事、但是又好丟垃圾的地方。

  在研究室裡面,大家總是不願意把自己常用的垃圾桶收到自己的座位裡,以維持公共空間的整潔。

如果說在我們自己的生活空間中,垃圾都這麼的不能入眼,那麼戶外呢?過去在學校受設計訓練的時候,街道家具裡面要是漏了垃圾桶這一項,可真算得上是很嚴重的技術性錯誤。要是不幸被發現了,沒被老師罵成豬頭才怪。自從政府這幾年開始實施垃圾不落地後,其實要在戶外空間找到垃圾桶還真的頗有難度。一般來說,在戶外,垃圾桶設置的情況跟家裡有點相反,如果沒有垃圾不落地的政策的話,它一定普遍出現在街道、公園、步道等公共空間裡。為什麼?我們不是嫌垃圾礙眼嗎?喔,那又是另外一種評斷方式了。在「外面」的時候,要方便我們啊!怎麼可以把垃圾桶藏起來呢?所以即便是在實施垃圾不落地之後,一般在車站、公車站牌附近,或是好心的鄰里長在鄰里公園裡面,都可能放置一、兩個戶外垃圾桶,以方便大家進行戶外活動。

在大家的眼裡,「垃圾」總難免與骯髒、不衛生等名詞脫離不了關係,社會賦予這個詞較多的負面價值,也難怪一般人不太能容忍垃圾桶出現在太靠近我們的生活空間之中。直到環保意識的持續升高,好像才給了一些可以回收的垃圾比較正面的評價,稱呼其為資源。這該說是我們人類實在是太現實了嗎?

在北京,因為不像台灣實施垃圾不落地政策,所以普遍還是可以看到垃圾桶欣欣向榮出現在街頭巷尾。在繁華的街道或地區,通常都會遵循道路設計的習慣,每50到100公尺出現一個垃圾桶以服務社會大眾。目前北京已經開始做了一段不算短時間的垃圾分類推廣,整個中國也有商店限用塑膠袋的規定。但是普遍來說,會被回收的物品大概只有紙類的紙箱、舊書報雜誌,以及保特瓶等等較具有經濟價值的物品。在垃圾減量的環境管理上,很大的困境出在分類的內容與回收物品的標準不清楚、不嚴格;當然更不要說垃圾落地、隨手扔還是很多人的壞習慣。偶爾友人還會開玩笑說:「這裡可是中國耶!」雖然說要入境隨俗是沒錯啦,但……只能說社會風情真的不太一樣就是了。

不過不管用哪一種處理方式,既然人類無法不製造垃圾,那麼要降低垃圾的總量才是解決廢棄物處理的有效方式之一。或許是因為在開發中國家的關係,很多的弱勢還是會以資源回收的方式作為生存工具。在北京依靠資源回收產業的拾荒者,約從1998年的8.2萬人左右增加至目前的13萬人以上(周燕芳等,2008)。

根據研究者統計拾荒者每年至少給北京市減少150~200萬噸的垃圾。因此,在北京的資源回收業可說是頗為興盛。曾經累積了近30個礦泉水小水桶拿去扔,放在社區的垃圾箱旁,才離開10分鐘左右回來全部不見了。所以應該可以這麼說,北京的戶外垃圾桶,就算是資源回收桶,看到的也多是一般垃圾,在感慨大家不分類的同時,其實還是要謝謝這些回收的人;他們在掙錢的同時,無意間也降低了我們的資源浪費。

市政府跟區政府真的都有在推廣分類喔!連光碟回收都有;值錢的總是先被拿走,也能算是一種初步處理吧。

「眼不見為淨」可能是我們多數人的天性/本能,因此不只是生活中的各式各樣小方盒空間,我們不見容自己製造的垃圾,連在戶外空間,我們也不願意跟垃圾接近。當然,這或許也是基於環境衛生與安全的考量,但總歸是那句話:地球真的只有一個。今天看不到這些垃圾跟垃圾桶,不表示垃圾問題不存在。最根本的核心問題,還是出在我們製造太多廢棄物了。

【參考資料】

  • 周燕芳、熊惠波、王婷(2008)。北京市垃圾拾荒者的貢獻及其管理對策研究。內蒙古環境科學,第20卷第4期(2008.08)。

  • 路鵬、余長康、張勁松 (2008)。北京市垃圾填埋場的運行現狀及發展方向。環境衛生工程,第16 卷第1 期(2008.02)。

  • 中國環保網。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燒的合理性,2007.09.19。

  • 浙江在線。北京市垃圾焚燒環保標準年內公佈,2007.06.13。

※本文轉載自沙發上看地球

Top

 
 
  直搗颱風眼 台「追風計畫」揚國際

摘錄自2009年6月17日TVBS報導

平均每年被4個颱風侵襲,損失超過170億的台灣,因為與颱風對抗的經驗豐富,成為國際氣象專家執行「追風計畫」的重要基地;所謂的追風計畫,有別於過去氣象局,利用衛星監測颱風行徑,而是直接搭上氣象偵察機,載著科學家,前進颱風眼,「國家地理頻道」專程來台,完整記錄追風過程!

颱風的中心是颱風眼,包圍在颱風眼周圍的環狀雲區,叫做「眼牆」,又叫做螺旋雨帶,這一區的風雨是最大的,追風計劃的秘密武器,就是「大氣偵測探空儀」,投入暴風中後,儀器就可以將暴風內部結構的重要資訊,傳遞給科學家。

追風計劃從台灣出發,接下來要前進美國夏威夷,因為夏威夷是美國最年輕的一州,也是氣象計劃的理想基地,吳博士要在這裡,和來自美國與法國的氣象專家,分享獵風經驗,徹底解開颱風之謎。

Top

 
 
  世大林電廠擴充機組 環保團體:污染先減半
摘錄自2009年6月17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台電大林電廠申請設備更新,高雄市政府認為大林電廠是以此為名行擴建之實,高市環保局估算大林廠使用燃煤機組,如果真的擴充設備,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從現在的一年7百萬噸增加為1千7百萬噸,相當於全高雄市民連續四年不開車不騎車,才能相抵。高雄市政府因此反對大林電廠擴充機組。

包括地球公民協會等環保團體以及學者參與座談會,與會學者專家對於高雄市的空污防治表達憂心,他們認為高雄市的空污負荷已經是全台灣最高的,大林電廠擴充機組卻又選擇污染量最高的燃煤機組,與會者要求大林電廠更新設備至少要做到污染減半以及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否則就是進一步毒害高雄居民。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說,如果台電「四座機組」闖關成功,姑且不談增加1千萬公噸的二氧化碳,單單懸浮微粒,就會增加兩倍以上,而這些發電廠「濾袋」無法過濾的細小懸浮微粒,對人的呼吸道、肺部傷害很大,甚至也會影響心臟、血管,難怪高雄人的平均壽命比台北人短個三歲左右。

Top

 
 
  中國林業系統成立首個荒漠化科研機構
摘錄自2009年6月17日新華網北京報導

今年6月17日是第15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在這一天揭牌成立,標誌著中國林業系統有了專門的荒漠化科研機構。

荒漠化是一個全球性環境問題,目前正以每年5萬至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中國荒漠化和沙化危害嚴重,荒漠化土地占國土總面積的27.46%,經過多年治理,目前中國荒漠化和沙化整體擴張趨勢已得到初步遏制。

Top

 
 
  氣候異常引發旱災 伊拉克上演「狂蛇之災」
摘錄自2009年6月15日國際在線報導

據《獨立報》6月15日報道,由於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水位下降到空前水平,導致夾在兩條大河之間的伊拉克大部分農村地區陷入酷熱和干旱之中,很多河邊的野生動物被迫轉移。大群毒蛇開始攻擊伊拉克南部的人和家畜,目前已經造成6人死亡,13人中毒。

此次蛇災是由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水位大幅下降造成的。數千年來,這兩條大河一直哺育著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生命,伊拉克干旱的土地變成了沃土。可是最近由於土耳其、敘利亞以及伊朗建造堤壩蓄水灌溉農田,導致伊拉克境內的河流水位迅速下降。僅在幼發拉底河上,土耳其就建造了5座大壩,敘利亞建立了2座。

伊拉克境內河流水位下降非常明顯。在不到10年時間裡,幼發拉底河的水量下降了四分之三。水量減少毀掉了伊拉克大量農田,由於沙漠化日益嚴重,巴格達經常發生沙塵暴。水資源的減少,也導致了野生動物活動異常。但由於美國領導的伊拉克戰爭以及隨后的暴力事件不斷升級,掩蓋了伊拉克的氣候劇變。

Top

 
 
  智利連發動物死亡生態災難
摘錄自2009年6月15日人民網報導

近來,智利科學家觀測到三起蹊蹺的生態災難,過去幾個月裡已經有數百隻企鵝、無數沙丁魚以及約2000隻火烈鳥的雛鳥死亡。

三月份在南部智利的偏遠海灘發現了大約1200隻企鵝遺體,接下來就是成噸的沙丁魚密集地在附近海邊死亡,散發的惡臭迫使當地不得不關閉學校,動用軍隊來鏟除沙灘上的腐蝕物。

在更遠的智利北部,上千隻稀有的安第斯火烈鳥放棄了牠們在阿塔卡瑪沙漠鹽湖裡的窠臼,2000個鳥蛋也無法正常孵化,3個月之后全部死亡。這個情況在四月份的一個檢查中才被發現。

盡管有許多說法,但是沒人確切地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三起看似沒有關聯的生態慘案。不過人們認為全球變暖、過度捕撈、污染還有細菌疾病對此有影響,還有生態學家指責礦產公司在智利北部抽排地下水對火烈鳥的棲息地造成了致命破壞。

智利國家林業部會在六月中旬發布調查報告,他們懷疑是全球變暖導致了乾熱天氣,迫使火烈鳥避居到海拔更高、更為涼爽的地方築巢。這個說法已經從一個此前的發現那裡得到了佐 證,這個夏天在智利北部的安第斯山脈已經有火烈鳥在海拔13000英尺的高度築巢了,而通常這種鳥類只在海拔約6500英尺的高度築巢,很少在極高的山上棲居。

Top

 
  書齋:【好城市】街道和雨水的故事:想像一個海綿城市(下)

作者:廖桂賢

自然排水系統不單是一套單一的工程系統,而是一連串減少雨水涇流的策略;在屋頂上種植低矮的植栽,不僅能減少涇流量,還能淨化雨水、淨化都市空氣,並減輕都市熱島效應;攝影:廖桂賢依照歐美傳統的都市法規,任何一個土地開發案依照歐美傳統的都市法規,任何一個土地開發案的業者,都必須估算開發所產生的雨水逕流和污水排放量,然後建造新的下水道並與城市原本的系統連結。

但隨著都市不斷地蔓延,中央集中式的下水道和污水處理系統得承擔愈來愈龐大的家庭廢水和雨水逕流量,加重了系統的負荷和運作成本;而混在一起的雨污水每每在暴雨時溢流到河中,也造成河流生態的日益惡化。

雨水慢慢流,街道排水新革命

於是,歐美城市一方面開始思考如何減少雨水逕流,另一方面也檢討中央集中排水的做法,改以分散式、現地處理方式來減輕下水道系統的負擔。

歐美城市處理雨水逕流的新做法,顛覆了傳統「盡快將水排除」的排水觀念,而是設法將雨水留在基地,在需要維持乾爽的道路旁打造一系列「生態草溝」(bio-swale)。

也就是透水、種有植栽的低窪區域,將逕流導入這個區域以滲進土壤,一方面讓雨水的入滲補注都市區域的地下水,另一方面也免除了工程排水管道的需求。

至於逕流的污染,則藉由土壤過濾和植物對特定污染物的吸收來淨化水質。

這些不仰賴傳統工程,反而藉用入滲等自然機制處理雨水逕流的做法,一般稱為「永續性都市排水法」(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或「自然排水」(natural drainage)。

鋪上薄土,種上花草,綠屋頂即將成形!攝影:廖桂賢自然排水法和傳統最大的不同是,不再完全著重於「事後」的處理(指雨水逕流產生後再來處理),而是在源頭就減少逕流發生的機會,因此自然排水系統不是一套單一的工程系統。

除了生態草溝外,還包括一連串減少雨水逕流的措施:例如,在建築物地下室設置儲水池,或在屋簷下放置雨水蒐集桶截留雨水,並拿來澆花、沖馬桶……

另一個排水革新觀念是,減少城市中無法滲水的鋪面。

我們其實可以找到很多讓城市表面喘口氣的機會,像是人行步道或車流量較小的街道、停車場等比較沒有污染的地方,可以改用透水性佳的鋪面。

也可以用「綠屋頂」(green roof)取代傳統屋頂,在屋頂鋪上淺淺的土壤並種植低矮的植栽,不但能儲存、淨化雨水,還可以淨化空氣,減輕都市熱島效應。

讓我們再度想像如海綿般會吸水、保水的森林。從小處著眼,善用自然滲水、淨水的機制,我們可以將原本硬梆梆、不透水的水泥叢林變成一個海綿城市!

效率不是唯一考量,台灣要排水?還是保水?

在歐美國家漸漸屏棄傳統排水觀念時,台灣還執著興建以效率為唯一考量的排水系統,尤其是近來,許多不曾淹水的鄉下地方開始發生水患,紛紛要求政府興建排水工程。

難道納稅人的血汗錢真得花在落伍、不管用、又不永續的水泥工程上嗎?

對台灣而言,即使不提雨水逕流帶來的污染問題,用雨水下水道排水也非解決水患問題的良藥。

讓我們看看台北市的經驗:雖然雨水下水道普及率如此之高,但颱風、豪雨後仍然無法避免都市大淹水。

都市絕不能完全仰賴雨水下水道免除水患,因為採取中央集中式的排水系統設計,一旦疏於維護,系統某部分堵塞或雨量過大、過猛時,一個環節出錯,整個系統就會崩潰,反而造成更大的災害,2001年的納莉水災就是最好的例證。

從水患治理的角度而言,台灣都市人口密度高、不透水性也愈高,現階段也許還是必須利用雨水下水道來協助排除過剩的雨量,但我們也可以開始善用自然機制,設計自然排水系統來分擔雨水下水道的工作。

想像一下,當颱風暴雨來臨時,若我們的城市可以像海綿般地吸水,河流水位升高的速度就不會那麼快,水患威脅也可以降低。

從減少逕流污染的角度而言,盡速採取自然排水的策略也是必要的,因為既然台灣的污水處理廠並不處理雨水逕流,我們更需要利用自然的力量來淨化逕流,避免對河川生態造成更多負擔。

再說,自然排水讓雨水滲入土壤,更是補注台灣都市地下水的好機會。

芬蘭赫爾辛基的停車格面容許綠草生長,並可讓雨水入滲;攝影:廖桂賢 自然排水這個名詞雖然仍帶著「排水」的字眼,但觀念上其實較接近蓄水和儲水。

此外,將雨水蓄留下來,在逕流發生的地方(問題發生的源頭)進行處理,遠比把所有問題集中起來,再搬運到十萬八千里之外去處理的傳統做法符合經濟效益。

大自然賜給台灣豐沛的雨水,但我們卻是一邊飽受水災之苦,一邊又極度缺乏水資源,在叫渴的同時卻又把從天而降的水往外排,顯見我們在水資源管理上的矛盾。

台灣的水環境管理的確有許多先天上的困難,但最大的障礙卻是來自觀念本身──排水,正是一個需要檢討和突破的觀念。

歐美正在矯正過去所犯的錯誤,台灣卻不用追隨著他們的腳步犯錯,許多尚未建雨水下水道或其他排水工程的地方還有機會,可以好好打造一個先進、永續的雨水處理系統。

想像這樣一個海綿城市,一個可以吸水、保水的城市。

台灣的城市可以學習自然排水的原則,以「儲水」取代「排水」,一方面可儲蓄水資源,另一方面可減低水患的威脅,不是一舉兩得嗎?

 

《好城市 怎樣都要住下來》小檔案

作者:廖桂賢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04日

※本文轉載自野人出版社出版之《好城市,怎樣都要住下來》一書,不適用CC授權條款,請勿任意轉載。

Top

  社論:監院終還樂生公道 持續爭取指定古蹟
作者:青年樂生聯盟

樂生保留自救會、IDEA Taiwan、青年樂生聯盟於監察院糾正案聲明

在民國98年6月11日,距離樂生院被列為新文資法第一例暫定古蹟剛好滿三年的日子,監察院依法糾正文建會與文化局多年來對於樂生院古蹟指定工作的推諉怠惰。對樂生院來講,這是一個遲來而微小的正義。

遲來,是因為在這文化機關互踢皮球,恣意曲解法令三年間,院民為了自己的家園奔走,甚至在抗爭現場受傷,最終仍使樂生院九棟建築遭到拆除,大門口也將於今年八月開挖;微小,是因為我們可以預見,在文建會與北縣文化局軟弱怕事、以工程便利為首要目的之施政風格下,仍將會發明千百個荒謬的藉口,拒絕將樂生指定為古蹟。

監察院能還給樂生院的,甚至也無法稱之為遲來的正義,只是一個肯定與證明。證明樂生保留自救會多年來主張的院區文化資產價值確實存在,證明民間團體對公部門的指責與憤怒並非空穴來風,這是一個來自公部門的歷史文件,在官僚無誠意的道歉之外,我們終於為樂生院多年來遭受的敷衍、推託與委屈留下永遠的證據。

然而留下證據之外,正義終究要靠弱勢者舉起自己的雙手來爭取,我們了解文建會與文化局並不會單憑一紙監察院的糾正文便從此依法行政,台灣的工程霸權更是一處連監察權都無法穿透的所在,樂生院民、樂生院命運多舛的建築物與脆弱的前門山坡不會因為監察院的諍言便安享天年,在此懇請各位朋友與我們一同關注樂生院未來的命運,別讓這份遲來的正義,又消逝在官僚的「訝異」與推託之中。

樂生保留自救會今後將秉持四年來的精神,以監察院之法律意見為後盾,繼續爭取樂生院民醫療生存權益,與更完善的保存設計方案,期望這座帶給台灣社會諸多啟示的山頭,能夠在文化資產保存法定地位的守護之下,永遠平安而富有生機。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呂苡榕•網編:呂苡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