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7.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地球日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推薦瀏覽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
地球公民協會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苦勞網
南方電子報
生態工作假期網站
 
  市府移樹蓋「梯田」惹爭議 改「水田」矇混民意

【相關連結】
老樹林•客家情
北市客家公園動工 居民要求「刀下留樹,好郝省錢」
北市客家公園 移樹做假梯田惹爭議
林帶蓋水泥公園爭議多 北市客家政策是開發?

「移樹蓋梯田茶園」引起爭議的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開發案, 昨日市府都審會審查客委會針對樹保會要求的變更設計案。但翻開變更案一看,爭議的「梯田」只是改了名字變成「水田」,「不換湯也不換藥」, 遭批不尊重民間團體、市府、樹保委會三方達成的共識。

前自然步道協會理事長林淑英說, 她在6月接到客委會主委的電話說「決定不要梯田了」,正在高興大家保樹的努力沒有白費,卻看到不換湯也不換藥只換名字的變更案,令她非常難過。 都委林俊興說,若只是為了彰顯公園主題,而刻意將原生樹木移掉,改種代表客家特色的油桐、茶樹,那原欲宣揚客家精神的美意「恐怕打折」。

精采內文

 
  論壇:澎湖即將被財團接收,澎湖的美恐淪為傳說!


作者:澎湖風茹荼

劍湖山集團總經理張錦榮在6月25日表示,劍湖山日前英商湄京集團簽訂合作意向書,準備爭取觀光賭場經營執照;他認為,澎湖博奕公投肯定壓倒性過關,未來將以遊樂園性質經營賭場。

天呀!還沒公投就已經這麼篤定會通過,約也都簽好了!財團都已經準備要接收澎湖了,您要乖乖的等待被接收嗎?還是要勇敢站出來投下「反對票」,守護自己的家園呢?

您還在猶豫嗎?別鬧了!該是我們澎湖人覺醒的時刻了!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呂苡榕


1日新竹縣政府舉辦科學園區三期竹東二重區段徵收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會,會中贊成與反對雙方人馬互相叫陣,混亂中有人被打傷頭部,還有人拿著豬糞準備丟入場,但被警方阻止,憤而倒在自己身上。

同日,苗栗明德水庫舉行汙水處理廠動工儀式,同時縣政也將辦理污水處理廠鄰近的老田寮溪護岸整治工程,工程預計明年完工。

每年秋天台南七股成為黑面琵鷺暫時棲息的地方,未保育瀕臨絕種的黑琵,行政院打算投入30億經費將七股地區納入台江國家公園內,保留黑琵的重要棲地。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2日通報,過去5世紀以來,有超過800種已滅絕,且有近17千種瀕臨絕種。該報告指出國際欲在2010年達到生物多樣性的宣稱不可能實現。

狂牛症感染途徑有可能是經由養殖漁業?美國研究指出很多病死牛被拿去製造養殖魚的飼料,那麼食用這些養殖魚的人可能感染CJDCJD,俗稱人類狂牛症)。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行動參與:反PVC行動!

原油價格不斷攀高,找尋新能源的呼聲不斷高漲。

發起單位:看守台灣協會

  • PVC是什麼?

PVC是聚氯乙烯的簡稱,英文為Polyvinylchloride,被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稱為「毒塑膠」,卻也因為便宜、製造方便,而成為產量僅次於PE的第二大泛用塑膠,廣泛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周遭,嚴重威脅著我們的環境與身體健康。

精采內文

 
  世界文化遺產:重返蒙兀兒帝國歷史(上)
 

作者:吳德朗 (台北印度愛樂中心創辨人)

十三世紀被西方人驚稱為「上帝之鞭」的蒙古人鐵木真,建立了大蒙古國,其七世女系子孫帖木兒,乃突厥化的蒙古貴族。他對伊斯蘭的建築情有獨鍾,和亞歷山大一樣,所到之處均精心挑選傑出的藝術家、工匠與學者隨同出征。

精采內文

 
 
市府移樹蓋「梯田」惹爭議 改「水田」矇混民意

本報2009年7月3日台北訊,實習記者黃慧珊報導

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擁有公館一帶少見的老樹林

「移樹蓋梯田茶園」引起爭議的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開發案,昨(2)日市府都審會審查客委會針對樹保會要求的變更設計案。但翻開變更案一看,爭議的「梯田」只是改了名字變成「水田」,環團和當地民眾痛批,客委會的誠意卻令人質疑,「不換湯也不換藥」,根本不尊重民間團體、市府、樹保委會三方達成的共識。

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說,目前開發單位提出的計畫書裡,要遷移的樹量、樹種、移植地點都標示不清;爭議最大的「梯田」居然也只是改個名稱變「水田」。針對跨堤平台的部分,他希望能將規模盡量縮小,可以改成跨堤通道,盡量減少對原地生態的影響。另外,他也質疑連結園區到公館水岸新世界的自行車道是否真的有必要。

前自然步道協會理事長林淑英說,她在6月接到客委會主委的電話說「決定不要梯田了」,正在高興大家保樹的努力沒有白費,卻看到不換湯也不換藥只換名字的變更案,令她非常難過。

針對窪地處移樹填土做自行車道的部分,開發單位在新規劃中把自行車道架高,並解釋如此對原本地形改變小也不會影響樹木。但陳情團體說,自行車道雖然架高了,但只要有人有車,還是會影響到樹冠生態。跨堤的目的只是要打破堤防讓市民體驗河岸之美,沒必要從園區中間開過影響生態。

他們建議,自行車道可以建在人車都較少的水源快速道路那面,該處位在園區邊界,不會擾動生態。都委張樞直言,「不跨堤其實對市民沒什麼影響,但都市綠地的消失卻是影響甚大。另外,自行車道的安全性,包含路寬、人車道分別、和斜坡設計,都令人有疑慮。」

聽完各界陳情,許多都委都表示希望開發設計能朝向「人與自然區塊切割」,將主要活動集中在兒童交通博物館建築體周圍。都委林俊興說,若只是為了彰顯公園主題,而刻意將原生樹木移掉,改種代表客家特色的油桐、茶樹,原欲宣揚客家精神的美意「恐怕打折」。

根據台北市樹保委員會6月6日的決議,此案的樹木移植數量不得多於開發單位所提的87株,而跨堤平台應增加綠化,並以減量、輕化、少擾動為原則,且指定區域不宜動工。陳情團體表示將持續監督,並要求開發單位應盡快螢橋國中舉辦聽證會,在變更設計過程中納入民眾參與。

Top

 
 
  行動:澎湖即將被財團接收,澎湖的美恐淪為傳說!

作者:澎湖風茹荼

劍湖山集團總經理張錦榮在6月25日表示,劍湖山日前英商湄京集團簽訂合作意向書,準備爭取觀光賭場經營執照;他認為,澎湖博奕公投肯定壓倒性過關,未來將以遊樂園性質經營賭場。

天呀!還沒公投就已經這麼篤定會通過,約也都簽好了!財團都已經準備要接收澎湖了,您要乖乖的等待被接收嗎?還是要勇敢站出來投下「反對票」,守護自己的家園呢?

您還在猶豫嗎?別鬧了!該是我們澎湖人覺醒的時刻了!

公投的遊戲規則已經變了,現在只要有三個人投票,兩個人同意,就算通過了,這是今年〈離島建設條例〉通過的,背後的動機大家心理明白,不需贅述。我們只能感慨,當企業集團與政府形成利益共同體時,有誰會真正關心平民老百姓呢?面對龐大的財團,我們就像小蝦米對抗大鯨魚一樣,但千萬別忘記,至少我們每個人手中都還有一張公投票,不是嗎?您只要站出來投下「反對票」,只要反對票多一票,財團就進不來了!所以,您的一票就關係著澎湖的未來是要被集團接收統治,還是要留下美好的家園!我們必須用這張公投票,來表達出我們堅定反對的決心!這是最好的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澎湖的未來掌握在我們每個澎湖人的手上!

願天佑澎湖!

Top

 
 
  竹東徵地說明會 流血衝突

摘錄自2009年7月2日自由時報報導

新竹縣政府1日舉行科學園區三期竹東二重區段徵收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會,會中贊成與反對兩方人馬爆發激烈衝突,兩方互相以言語叫罵衍生成肢體拉扯,混亂中有人被打傷頭部,還有人拿著豬糞準備丟入場,但被警方阻止,憤而倒在自己身上。

「我不願接受徵收」、「還我耕作權」,200多名反對徵收的民眾手持標語,拉起白布條抗議徵收,部分地主抱怨,指他們的土地臨馬路、是高價格的土地;有的希望保留耕地,繼續從事農務;有些則希望納入保留不徵收的區塊,避免拆屋。

但另一派贊成區段徵收的民眾則手持紅布條,「土地長期閒置,政府加油」、「支持全面區段徵收」,兩方人馬在二重國小大禮堂內劍拔弩張,贊成派認為園區三期徵收案已爭議近20年,問題懸而未決,土地受編定限制,難以買賣和利用,也不是辦法,盼獲得解決。

縣府地政處指出,縣府辦理「擬定竹東鎮(工研院附近地區)細部計畫案」,因該案計畫人口修正,依環境影響評估法規定,應就申請變更部分,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會在聽取民眾意見處理回應後,仍依程序順利完成。

民眾如對案子仍有意見,可到環保署網站的環評開發論壇表達意見或填寫發言單,在16日前送交地政處測量科彙整。

Top

 
 
  明德水庫污水處理廠 動工

摘錄自2009年7月2日自由時報報導

頭屋鄉明德水庫特定區系統污水處理廠1日動工,這座苗栗縣第一個動工的民生污水處理廠,預計明年底完工,可兼顧水源、水質保護,維護好山好水的天然環境,有助於推展明德水庫觀光休閒。

廠區位於台13線旁,規劃設置有管理中心、進流抽水站、氧化渠及進流分水井、2級沉澱池、消毒池、污泥處理系統等。

明德水庫是苗栗地區重要水源地之一,兼具公共給水及灌溉功能,縣府積極推動明德水庫觀光休閒發展,為避免觀光人潮污染水源,規劃設置污水下水道系統,獲內政部營建署補助2億1千多萬元。

因特定區內並無工廠,污水下水道系統只蒐集一般家庭廢污水,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符合排放標準後,再排放到水庫大壩下方的老田寮溪。

縣府另向水利署第二河川局爭取補助2千8百多萬元,辦理污水處理廠鄰近的老田寮溪護岸整治工程,也一併動工,預計一起在明年底完工。

動土儀式由縣長劉政鴻、立委徐耀昌、頭屋鄉長徐月蘭、鄉代會主席陳謝秋香、縣議員孫素娥及多名村長、鄉代共同焚香祈福。

Top

 
 
  七股潟湖保護區 黑面琵鷺棲息地

摘錄自2009年7月1日公共電視報導

頂著又黑又寬的嘴巴,一大群黑面琵鷺看起來密密麻麻,數量非常可觀,光是在台南這個七股潟湖保護區,就有700百多隻的黑面琵鷺,珍貴的黑面琵鷺棲息地現在將成為台灣第八座國家公園,台江國家公園裡的一部分,行政院宣布,投入30億元的經費,打造台灣第八座國家公園,預計在十年後完工,把這整片美麗的自然生態景觀,和歷史人文結合在一起

目前規劃的台江公園範圍分為兩個部分,陸域範圍從七股潟湖,黑面琵鷺棲息地,曾文溪鹿耳門溪,到台南市的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和鹽水溪,而海域部分,則包含澎湖東吉嶼到鹿耳門的海域部分,總面積陸地占5300公頃,加上海域34000公頃,台江公園預計總面積高達四萬公頃

和台灣其他七處高山海岸組成的國家公園最不同的地方,在於台江公園有人文歷史,國際級溼地,和鹽業等傳統文化,未來不論是全家大小騎著單車沿海岸線前進,欣賞美麗的夕陽,或是參與代表台灣文化的曬鹽產業,每一寸台江國家公園的土地,都能見證歷史,也帶來無限觀光商機。

Top

 
 
  地球800多種物種已消失 1萬7千種瀕臨絕種

摘錄自2009年7月2日路透社報導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2日通報,過去5世紀以來,有超過800種已滅絕,且有近1萬7千種瀕臨絕種。

詳細報告顯示,國際社會將達不到在2010年加強生物多樣性的目標。該目標是多國政府在2002年達成的共識,將維持生命物種的多樣性。

報告編輯魏耶(Jean-Christpphe Vie)表示,這份分析報告,是根據聯盟去年發表「緊急名單」時的數據。報告並且分析金融和生態危機之間的關連性。魏耶在瑞士接受電話訪問時說:「我們不是要在自然和經濟之間做抉擇,只是要將自然生態提升到該做選擇時的同等程度。」

他說:「工作是重要的,但不是那些損害自然的工作。我們已造成太多傷害,看看我們所處的景況。」新分析報告顯示,自西元1500年至今,有869種物種已經滅絕,或無法在野生環境中見到。目前有290種物種被視為嚴重瀕臨絕種,最後可能將從地球上消失。

Top

 
 
  吃養殖魚可能罹患狂牛症

摘錄自2009年7月2日中國時報報導

讓人聞之色變的人類變型庫賈氏症(CJD,俗稱人類狂牛症)禍源可能是養殖魚?三位美國科學家擔心,人類可能吃了遭狂牛症汙染的養殖魚而罹患CJD。

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大學神經學專家教授費蘭德博士(Robert P. Friedland)主持的研究發表於六月號的《阿茲海默氏症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該報告對食用養殖魚類的安全性提出質疑。他指出,很多病死牛被拿去製造養殖魚的飼料,那麼食用這些養殖魚的人可能感染CJD。費蘭德與兩位同事呼籲政府當局立法,禁止餵食養殖魚這些由牛肉或牛骨製成的飼料,直到這類飼料的安全獲得保證為止。

面對狂牛症、禽流感、口蹄疫、豬流感等威脅,許多人開始轉而吃魚,不過費蘭德卻擔心,一旦吃了遭汙染飼料的養殖魚,人體可能吸收壞的「普恩蛋白」,因而罹患狂牛症。

Top

 
 

 

  論壇:反PVC行動!

發起單位:看守台灣協會

  • PVC是什麼?

PVC是聚氯乙烯的簡稱,英文為Polyvinylchloride,被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稱為「毒塑膠」,卻也因為便宜、製造方便,而成為產量僅次於PE的第二大泛用塑膠,廣泛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周遭,嚴重威脅著我們的環境與身體健康。

PVC是五大泛用塑膠(PE、PVC、PP、PS、ABS)中唯一的含氯塑膠。由於含氯的緣故,使其可藉由塑化劑的添加,而改變柔軟度。不添加任何塑化劑的PVC,像水管那麼硬,但添加了塑化劑的PVC,可像保鮮膜那麼軟。因此,一般依PVC的柔軟度,將PVC區分成軟質PVC與硬質PVC。也由於這個特性,降低了其終端產品的生產技術門檻與成本,讓生產者可以很方便地製造柔軟度不同的各種產品。

除了塑化劑外,PVC的熱安定性是很差的。為了避免PVC產品在太陽或高溫下的裂解,還必須添加安定劑,通常為鉛、鎘、鋅等重金屬。因此,PVC並不只是PVC,還含有一些對健康與環境有害的塑化劑與安定劑;完全不添加任何東西的PVC本身雖不毒,但也沒有用處。

是故,國際綠色和平組織之所以會稱PVC為「毒塑膠」,不是指不含任何添加劑的PVC本身而言,但也不光指含有添加劑的PVC產品而言,而是因為其整個生命週期,從原料開採、製造使用、到廢棄的所有階段,皆會對環境與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 PVC的危害

PVC的整個生命週期--從搖籃到墳墓--都與毒性物質有關。從原料的氯、生產過程的中間產物EDC(二氯乙烷)、到由EDC製成的VCM(氯乙烯,是用來聚合形成PVC的單體);然後是PVC合成後要製成各種產品時所需添加的安定劑(如鉛、鎘)與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如DEHP)、以及廢棄後燃燒產生的鹽酸與世紀之毒戴奧辛,個個都是來頭不小的有害物質。甚者,我國許多知名的污染事件,都可以與PVC可以扯上關係。為了少數集團的石化王國美夢,台灣已不知付出多少代價。

然而,這種對環境與健康有重大影響的黑心材質,仍在全球大行其道,實在是人類的恥辱;這也反映出人類心中的無知與貪欲--起先是對所發明材質之危害的無知,其後是為了牟利而不擇手段的貪念。

  • 採取行動

雖然PVC廣泛應用於各種產品,但大部分的產品都可找到技術與市場均相當成熟的替代材質,而且一般這些替代材質對環境或使用者的危害均小於PVC,比如泛用塑膠中的PE、PP,即可取代大部分的PVC產品。更何況,PVC製的許多產品,是不必要的,可完全避免使用的。因此,淘汰PVC是完全可行的。

以下,是你可以採取的行動:

  1. 請加入我們的【反PVC行動電子郵件寄發名單】,大家一起來行動:請寄一封信到我們的信箱:twwatch@ms31.hinet.net,主旨為【我要加入反PVC行動網】,我們將每月寄送1~4次關於反PVC行動的信件,請你一起來參與我們發起的網路消費者行動。

  2. 請告訴你的親朋好友,關於PVC的危害,並一起來加入我們的行動。

  3. 清查生活周遭的PVC用品,並且從此拒買與拒用。

  4. 要求百貨業、零售業與量販店業者不要銷售PVC製品與包裝。

  5. 要求醫院不要使用PVC醫療用品。

  6. 協助自己的工作場所(公司、學校、醫院、工廠、政府機關),擬定無毒的採購計畫,將PVC產品從採購清單上淘汰。

  7. 教育你自己,讓自己具備更多關於PVC危害的知識,以讓行動更有力量。

Top

  專欄:重返蒙兀兒帝國歷史(上)

作者:吳德朗 (台北印度愛樂中心創辨人)

撒馬爾汗於2001年列為世界遺產;圖片來源:UNESCO 十三世紀被西方人驚稱為「上帝之鞭」的蒙古人鐵木真,建立了大蒙古國,其七世女系子孫帖木兒,乃突厥化的蒙古貴族。他對伊斯蘭的建築情有獨鍾,和亞歷山大一樣,所到之處均精心挑選傑出的藝術家、工匠與學者隨同出征。

奠定一世的帝國

撒馬爾罕內的清真寺尖塔;圖片來源:Wiki帖木兒定都撒馬爾罕(Samarkand),利用蘊藏豐富礦石資源如大理石、花崗石等建築材料建造精緻的清真寺等建築。撒馬爾罕又是古時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商賈雲集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被譽為「富庶之城」。撒馬爾罕成了中亞伊斯蘭文化的重心,是波斯文學藝術的黃金時期,後來被稱為「帖木兒文藝復興」。 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撒馬爾罕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蒙兀兒王朝的興衰

印度在十世紀前後,大小王國林立,一盤散沙。穆罕默德的興起,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不斷地從西北邊境乘虛而入。當舊的入侵政權尚未站穩時,又遭逢一批新的入侵者,周而復始,持續了幾百年,其範圍約在德里區域,因此稱「德里蘇丹國」(西元1206~1526)。巴布爾在西元1526年以12000人的部隊南下,打敗了蘇丹國洛迪王朝,攻進德里;在大清真寺裡加冕為「印度斯坦皇帝」,仍以德里為首都,開創了蒙兀兒王朝,結束了印度第一個穆斯林政權320年的統治。

泰姬瑪哈陵;圖片來源:UNESCO 1530 年,胡馬雍繼位。1540年胡馬雍在曲女城戰役中,為比哈爾邦阿富汗酋長舍爾沙擊敗,流亡波斯和阿富汗,蒙兀兒王朝在印度的統治暫告中斷。1555年,胡馬雍重征印度平原,佔領德里和亞格拉,恢復了蒙兀兒王朝在印度的統治。1556年,阿克巴(Akbar偉大之意)繼位,採取寬容的宗教政策,改革內政,廢了印度教的朝聖稅、人頭稅等德政,並以身作則,納印度教徒為妾,並要求後代子孫尊為古訓,取悅民心,擴大了蒙兀兒王朝統治印度的正當性。

傳到賈汗吉和沙.賈汗在位時代,蒙兀兒王朝國勢日盛,從皇帝到貴族,每年從國外進口奇珍異寶,只供玩賞。沙.賈汗在德里、阿格拉、拉合爾大興土木,建造花園、城堡、宮殿和清真寺。並傾全國之力,為亡妻打造舉世聞名的「泰姬瑪哈陵」,除了愛和追思外,其好大喜功的奢糜作風,也為帝國解體種下惡果。沙•賈汗的宮殿; 圖片來源:Wiki

直到十八世紀,印度的土邦為爭奪領土和資源,永無休止的相互征戰,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為自身的利益與虎謀皮,向殖民帝國買軍火或請求保護,不惜引狼入室。動亂不安的蒙兀兒皇朝,不僅無能為力,還經常變成土邦挾持的傀儡,幾乎是滿清末年的寫照。

1739年伊朗入侵,占據白沙瓦,直搗德里,皇帝穆罕默德.沙投降。阿富汗人更不遑多讓,在1748年起十年之內,打帶跑入侵搶劫了12次。兵禍不斷,國庫虛空,蒙兀兒王朝名存實亡。

1764年,蒙兀兒皇帝沙.阿拉姆二世,在布克薩爾戰役中,投降英國東印度公司,蒙兀兒王朝淪為英國殖民者的附庸,荀言殘喘延續到1858年,1859年末代皇帝被流放緬甸,客死異鄉。(下期待續)

  本文摘錄自中華世界遺產協會出版之世界遺產雜誌第一期
  本文不適合網站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呂苡榕•網編:李盈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