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09.9.1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生命力新聞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推薦瀏覽
Environment News Service (ENS)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生態綠:公平貿易、綠色消費  
東亞野生物貿易調查委員會  
台灣土地倫理協會  
GreenMap System Home綠色生活地圖 
 
  永揚垃圾場調查結果出爐 再度確認斷層通過場址
圖片來源:munch
【相關連結】
環保團體上訴永楊環評造假 意外爆出環保署土基會調查報告爭議
烏山頭水庫掩埋場未營運水質已污染 居民憂心
請問烏山頭是誰的水庫? 政府無所謂、農民悍衛?
烏山頭申列世遺 環盟促重視污染問題
針對永揚垃圾場爭議,環保署15日舉行第4次專家會議;位於台南縣東山鄉嶺南村的垃圾掩埋場預定地,被揭發還評說明書中多處造假,而垃圾場至烏山頭水庫之間,發現至少有五處水池,經研判是由地下水流經斷層碎裂帶湧出而形成。因此,垃圾場滲汙水可能沿著斷層碎裂帶汙染烏山頭水庫。

由於台南縣長蘇煥智曾多次公開承諾,只要證實有斷層通永揚場址,將立即撤銷場址。9日,由台大地質系系主任陳文山領軍進行現場鑑定,確認斷層旁裂隙帶與岩性,至於地下水以及流向還尚待確認;但今年6月環保署土基會調查永揚場址9口地下水監測井,發現汙染值已達監測基準。

詳細內文

 
 
  生物多樣性:從陽明山鴨池的花粉分析看氣候變遷(下)

作者:陳淑華(國立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暨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花粉學研究室)

編按:陽明山國家公園位於台灣之最北端,鴨池位於陽明山小油坑附近海拔760公尺高的山上,可說是低海拔山區尚未被人類活動干擾的極少數湖泊或沼澤之一,且為一貧養湖,有利於化石花粉之保存,是研究古植被變遷和重建古氣候的良好地點。

我們利用一直徑6公分的塑膠筒,於鴨池中心鑽取湖泊沉積物,共得32公分長之湖積物。於實驗室中,每一公分取一樣本,以酸化處理萃取化石花粉,分析不同深度的湖積物內化石花粉之組成。每一樣本至少鑑定1000顆花粉,計算每一種類花粉之百分比,並區分樹種花粉 (arboreal pollen,簡稱AP) 和草本花粉 (non-arboreal pollen,簡稱NAP),以花粉總數做為百分之一百。另外,亦同時鑑定蕨類孢子的種類和數量,並與花粉總數做比較。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呂苡榕

澎湖珊瑚礁

畜牧業其實是導致全球暖化的原因之一,特別是牛排出的甲烷。但目前有科學家發現,只要在牛的飲水中加入大蒜精,就可以大幅減少牛所排出的甲烷。

而全球氣候變暖最多可導致一些國家的總收入減少1/5。報告指出氣候變暖可能每年會給全世界帶來1000億美元到3000億美元的損失。

被列為瀕臨滅絕植物的金花石蒜經過復育,已成功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看到成果,預估國慶日前後將會盛開。

而曾被營建署公告為國家重要濕地的茄萣、永安濕地,目前仍無可避免面臨開發隱憂,為此環保團體將發起兩濕地納入台江國家公園的連署行動。

八八水災已一個月,許多災後重建問題逐漸暴露,例如原住民遷村、安置等面向。許多原住民部落逐漸喊出「部落主體性」,希望外界能尊重當地意見。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離島圓夢曲:海角天堂 未來一步步

作者:吳佳其(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特約記者)

離島圓夢計畫在東嶼坪、西嶼坪的一開始,就以結合生產、生態、生活三生的發展,為國際級永續島的願景規劃。關於發展,在澎湖,最近的議題就是即將於9月26日舉行的博弈公投,對於這個關係到整個澎湖未來是否發展博弈事業,在望安鄉的這兩個離島居民是如何看待的呢?

這段期間的訪談中,有時候會聽到聊到大家的意見,有些人還不是很確定所謂的博弈發展到底會如何做,所謂的配套到底是什麼,另外,也聽到不少反對的聲音,原因不外乎博弈的利益都是在財團身上,漁民們不但沒有收益,還會受到賭場帶來社會治安問題的負面影響,那麼既然發展賭場對小島居民來說不是未來的希望,那適合這裡的發展是什麼呢?

精采內文

  論壇:莫拉克颱風的苦民所苦 激情化與衝突化?!

作者:林月珠(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專任講師)

長長的颱風尾,攤開剪不斷理還亂的八八絲愁。看山看水,莫忘鳥瞰土石流之湍意。斷橋又斷路,扮留一層濃濃哀息﹗內閣總辭而人民闌珊,竊以一文之綴花,執白素小筆,再繪莫拉克台瘋。

政大公企中心於2009年9月2日舉行論壇,主題為「大學的社會參與──防災救災計畫」,與會的政大講座教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錢致榕在演講中指出,八八水災發生時,台灣社會很多能量都消耗在「誰要下台」,媒體、政府,整個社會「濫情」又「理盲」,大家都指責別人,亂罵一通,該做的事都無法做。而這份「濫情」與「理盲」,首拜莫拉克新聞台之賜!

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部落的朋友們,我們自己來作災後土地調查!

發起團體:台灣原住民族部落重建行動聯盟

災區原住民部落的朋友們:

目前大家正在等待政府的「安全性鑑定」,來決定部落土地是否還堪居住使用,這樣對部落未來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調查,部落主體不能缺席、等著被別人決定。誰最熟悉部落的環境?就部落歷來所傳承的經驗與知識,我們應該要自主性的、有尊嚴地表達部落的看法。這不是別人的,是我們自己的未來!

因此,我們部落有權做決定,政府專家的意見應該提供給我們參考,他們要做到資訊公開,把他們鑑定的依據、理由與建議,用令人清楚明白的方式告訴我們,好讓我們可以和部落傳承的知識對照判斷,一起做出對部落最好的決定!

精采內文

 
 
  永揚垃圾場調查結果出爐 再度確認斷層通過場址

針對台南縣東山鄉永揚垃圾場爭議(註1),環保署15日舉行第4次專家會議。依7月第3次會議結論,請顧問公司打兩個孔做地質探查,一個在北勢坑斷層西邊以45度角打斜深及70公尺,要打穿砂層帶。另一個斷層東側,同樣以45度打斜35公尺,要打穿斷層面。今天會議是報告地質調查結果。

陳文山現場鑑定

技師報告出爐後,台大地質系系主任陳文山,於9月9日下午與技師王豐仁、環保團體到現場共同鑑定調查結果。發現地層的兩個面,二重溪層、崁下寮層中間有約10公尺的崩塌看不出來,陳文山最後取中間線做為擠壓帶。

前環盟理事長陳椒華認為,技師繪的斷層線通過垃圾場汙水廠右方並不精確,之前多次自力調查,在周遭發現多處兩個斷層的擠壓帶,陳椒華認為斷層線應往左直接切過垃圾場。另外她也懷疑垃圾場土堤就是二重溪層(二重溪層的地質滲水性好,如做垃圾場汙水容易滲漏),但陳文山認為是回填土。

陳文山表示,重點不在斷層線,重點在破碎帶有多寬,這才是影響地下水流速以及流向的關鍵。他說這見仁見智,要到專家會議中再討論。

專家會議再度證實北勢坑斷層通過永場場址

力碩公司調查報告顯示,製作1/1000場址平面地質圖,證實北勢坑斷層通過永揚場址右方汙水處理場東南角落。(也就是北勢坑斷層以南到北偏東10度方向,從永揚場址東北側向南延伸,通過汙水廠東側邊坡且延伸到場址東南側)。另從鑽探岩心研判,北勢坑斷層傾角為79度高角度向西傾斜。

台南縣長蘇煥智曾多次公開承諾,只要證實有斷層通過永揚場址,他立即撤銷垃圾場設置許可。月前台南縣舉行環評大會時,環保團體向蘇煥智提起這個調查結果,但蘇表示他沒看過這份報告,如果有,請大家提供給他。

龜重溪護溪協會洪龍鳳要求環保署將這份地質調查報告送蘇煥智。環保署綜計處長葉俊宏當場答應。

斷層旁裂隙帶確認

確認斷層通過永揚場址後,最關鍵的是要釐清斷層裂隙帶。今日在場專家依北勢坑斷層線位置,分別訂出「主斷層帶」寬度,約在BH2-14米到22米位置(就是沿著斷層線周遭平面約10米)。另訂出「緊臨斷層的破碎帶」寬度,約在BH1-48米到58米位置(通過場址,約7到8米深)。

岩性確認

垃圾場及附近地質是砂岩、或泥岩事關重大,因為泥岩透水性差,如果在泥岩附近蓋垃圾場,垃圾滲出水比較不容易滲漏。反之砂岩透水性佳,容易滲水,附近不宜蓋垃圾場,否則如場址附近有斷層碎裂帶時,垃圾場滲出水就會到處流竄。

顧問公司的岩性調查結果,場址西半側是崁下寮層(以粉砂質泥岩為主,間夾砂、泥岩互層);東半側是二重溪層(以砂岩為主,間夾砂、泥岩薄互層)。今日界定的「緊臨斷層的破碎帶」位置還是有很多砂。

需再確認有無地下水以及流向

斷層破碎帶會影響地下水流速及流向,下一次會議專家們應提出觀測水位的方法,以釐清永揚場址地下水是否豐沛、地下水流向及流速、是否流向烏山頭水庫。

場址周遭地下水疑受汙染

另外,今年6月環保署土基會調查永揚場址9口地下水監測井,發現汙染值已達監測基準。立委田秋堇本人、以及立委黃偉哲、李俊毅辦公室代表、環保團體,拜會環保署土基會執行秘書蔡鴻德,要求儘速再調查永揚場址外南側地下水井是否也遭汙染。蔡鴻德當場同意儘速安排檢測。

(註1)位於台南縣東山鄉嶺南村的永揚垃圾掩埋場預定地,90年通過環評,後來業者被揭發環評說明書中多處造假。環保團體調查發現,垃圾場往南沿著北勢坑斷層到烏山頭水庫之間,發現至少有五處水池。

水池形成的原因,研判是地下水流經斷層碎裂帶湧出而形成湖泊。垃圾場滲汙水可能沿著斷層碎裂帶汙染烏山頭水庫。

事後永揚業者以800萬元委託「成大衛星資訊研究中心」做地下水及微地震監測。台南環盟指控這份報告不實,包括錯誤判斷場址無斷層通過、誤導場址屬南化泥岩層、隱瞞地下水流速事證等等。

環保團體今年3月中向教育部、環保署舉發台南縣永揚垃圾場預定地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造假、成大接受業者委託做出不實報告。

環保署決舉行專家會議,主要釐清三項爭議:1.永揚場址地質(是否為南化泥岩層)2.滲水性(地下水流速)3.永揚場址是否位於斷層。

回內文

※ 本文同步刊載於作者部落格

Top

 
 
  生物多樣性:從陽明山鴨池的花粉分析看氣候變遷(下)

作者:陳淑華(國立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暨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花粉學研究室)

編按:陽明山國家公園位於台灣之最北端,鴨池位於陽明山小油坑附近海拔760公尺高的山上,可說是低海拔山區尚未被人類活動干擾的極少數湖泊或沼澤之一,且為一貧養湖,有利於化石花粉之保存,是研究古植被變遷和重建古氣候的良好地點。

我們利用一直徑6公分的塑膠筒,於鴨池中心鑽取湖泊沉積物,共得32公分長之湖積物。於實驗室中,每一公分取一樣本,以酸化處理萃取化石花粉,分析不同深度的湖積物內化石花粉之組成。每一樣本至少鑑定1000顆花粉,計算每一種類花粉之百分比,並區分樹種花粉 (arboreal pollen,簡稱AP) 和草本花粉 (non-arboreal pollen,簡稱NAP),以花粉總數做為百分之一百。另外,亦同時鑑定蕨類孢子的種類和數量,並與花粉總數做比較。將這些資料用繪圖軟體 (Tilia Graph Software) 製成花粉圖譜 (見下圖),並經碳十四定年後,分析沉積物中不同年代花粉和蕨類孢子的組成變化,以此做為指標,看陽明山地區近1300年來之氣候變遷。此外我們也分析了地層中矽藻的組成變化和有機碳、有機氮與δ13C之變化,來瞭解當地周圍環境之變遷。

鴨池地下花粉分析之花粉圖譜。將1350年的地層依群聚分析分為五個時期 (I~V)。花粉總數設為100%,則蕨類孢子之百分比為花粉總數的相對豐度。

每一地層中,若樹種花粉增加,表示森林擴張,亦即林線上升,代表氣候變暖;反之,若草本花粉增加,表示森林萎縮,亦即林線下降,代表氣候變冷。此外,若蕨類孢子增加,表示氣候變得潮濕,反之若蕨類孢子減少,表示氣候變得較乾躁。在此值得注意的是,紅楠和大葉楠是陽明山地區的優勢樹種,同屬於樟科植物,它們的花粉外壁很薄,不易在地層中保留,亦經不起實驗過程中的酸化作用,無法在樣本中保留,因此我們無法看出樟科植物的消長,但仍然可以看到樹種花粉和草本花粉之間的波動,而洞悉森林和草原之間的消長。

包籜矢竹;圖片來源:公視我們的島昆蘭樹;圖片來源:林務局台灣山林悠遊網

由地下花粉分析結果,鑑定出76種花粉。其中樹種花粉以昆蘭樹最為優勢,其他尚有青剛櫟屬、灰木屬和松屬等,草本花粉以禾本科的花粉為主,此包含了芒屬和包籜矢竹的花粉 (此二者皆屬禾本科,且由花粉形態無法區分之),其他尚有因陳蒿、莧屬和莎草科等。經由碳十四定年得知,鴨池大約於1350 年前 (唐朝貞觀之治) 形成,由當時迄今,沉積物中樹種花粉和草本花粉的百分比有明顯變動,表示鴨池周圍的森林和草原之間有明顯的消長。由群聚分析結果,可將此1350年分為五個時期。

第一時期發生於1350~1150 年前,此二百年間樹種花粉的百分比 (最多達花粉總量的76%) 高於草本花粉,也比現今的樹種花粉量多,表示當時的森林面積可能比現今大,陽明山的林線也比現今為高,氣候比現今溫暖。此外,蕨類孢子的數量很高,可達花粉總量的2.5倍,表示當時的氣候相當潮濕。

第二時期發生於1150~950 年前,樹種花粉的量下降,但蕨類孢子的量仍多,表示這兩百年間為冷濕的氣候。第三時期發生於950~750 年前,樹種花粉的量又再上升,蕨類孢子的量減少,指示陽明山地區當時又有了兩百年溫暖的氣候,濕度則與今日相似。第四時期發生於750~210 年前,樹種花粉的量降到有史以來的最低點,蕨類孢子的量又高到花粉總量的2.5 倍,表示在這五百多年的長時間裡,陽明山地區又濕又冷,森林萎縮草原擴張。第五時期發生於於210 年前至今,樹種花粉的量又再增加,蕨類孢子的量則減少,此時期為乾暖的氣候。

中國從事研究過去氣候變遷的人比我們多,他們有豐富的歷史資料,也有記錄較齊全的文獻。竺可楨 (1973) 依考古資料、物候記錄及歷史文獻完成中國近五千年來的氣候變遷史,成為科學史上很重要之資料。我們將陽明山鴨池地下花粉分析之結果與西方國家和鄰近的中國比較,發現陽明山的第一時期(1350~1150 年前)相當於中國隋唐時代的暖期;第二時期 (1150~950 年前) 相當於南宋時代的冷期;第三時期(950~750 年前) 相當於南宋後期至元初的暖期,亦即西方國家的中世紀暖期 (Medieval Warm Period);第四時期 (750~210 年前) 相當於清朝初年的冷期,亦即世界有名的小冰期 (Little Ice Age);第五時期(210 年前至今) 則相當於二十世紀溫暖期。由鴨池的花粉資料可知,木本和草本花粉的組成變化和氣候變遷有密切關係,因此可以做為氣候變遷的指標。此結果與由中國大陸或歐洲大陸所得到的結論甚為相同,表示台灣之氣候變遷與歐亞大陸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30年前,國外曾有專家預測地球會有一個新冰期的來臨,但是,現在全球卻處於全球暖化的恐懼中。的確,累積過去的氣候變遷資料可能可以分析出一些氣候變遷的趨勢,過去人類也的確做了許多研究,不過,顯然我們對研究作得尚不夠多,要以累積尚不怎麼多的研究結果,就去猜測全球的未來變化,確實尚有許多不足。尤其國內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專家並不多,累積的資料也十分有限,國內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飲水加大蒜精 牛少放甲烷

摘錄自2009年9月15日民視報導

溫室效應有20%,來自畜牧業,特別是牛排出的甲烷,有科學家發現,只要在牛喝的水當中,添加大蒜精,就可以大幅減少牛身上排出,對環境有害的物質。

很難想像,可愛的牛竟然是造成地球溫室效應的元兇之一,因為,只要牛兒反芻打嗝或放屁,空氣裡就充滿了甲烷,製造牛飼料的過程,也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為了地球著想,專家想出了這招解決辦法,在牛喝的水裡添加大蒜精,減少牛消化系統中、會產生甲烷的細菌。

牛的第一個胃是用來消化牧草的,而牧草在牛的胃裡發酵時,會產生甲烷,其中有80%會透過牛的打嗝,散發到空氣中,不過,加了大蒜精的水會影響乳牛的乳品質,目前,這也是環保專家們所遇到最大的難題。

專家警告,未來的100年地球會增加攝氏4.5度,如果,全球年產量高達150萬噸的大蒜,會有助於畜牧業的碳中和,也肯定將有效遏止地球暖化

Top

 
 
  多國經濟將因氣候變暖損失二成

摘錄自2009年9月14日BBC報導

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氣候變暖最多可導致一些國家的總收入減少1/5。這份報告是由聯合國支持的氣候變化研究和評估機構做出的。

該報告還說,投資幫助一些國家來應付氣候變暖會降低損失。

包括保險公司、管理諮詢公司、歐盟和聯合國在內的評估機構所作出的報告對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18個不同地區進行了考察,並統計出如果需要應付氣候變暖的耗資額。

報告說,在圭亞那,氣溫升高可以導致洪災,到2030年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會降低19%。同樣到那時,美國佛羅里達州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颶風影響而損失數百億美元。

該報告的一個重點還指出,為了防止乾旱而建水庫以及為了應對風暴而建造更堅實的樓房等措施會至少降低部分經濟損失。

瑞士再保險公司的持續以及新增風險管理負責人布萊斯奇表示,"如果現在投資建設設施會相對物有所值。也就是說,現在建造一個大壩要比將來應付洪災的耗資要少很多。"

氣候變暖可能每年會給全世界帶來1000億美元到3000億美元的損失,那麼發達國家願意為這個耗資貢獻出多少資金可能將會決定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成功與否。

Top

 
 
  金花石蒜綻放 布洛灣復育有成

摘錄自2009年9月15日自由時報秀林報導

被列為瀕臨滅絕植物的金花石蒜,太魯閣國家公園布洛灣台地復育8年開始看到成果,現已逐漸綻放,預估國慶日前後將會盛開,美麗的花朵將讓布洛灣增色不少。

太管處指出,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植物保育等級,台灣本土種的金花石蒜,已被列為嚴重瀕臨滅絕植物,如以實際或潛在的開發破壞情形推論,在10年或3世代內,族群數量可能會減少80%,亟需復育和維護,太管處自90年起即開始在布洛灣復育迄今。

布洛灣台地復育的地點在下台地的斜坡上,目前已有少數開始綻放,花朵相當豔麗,預估國慶日前後會完全盛開,太管處呼籲遊客,金花石蒜具有毒性,不要任意採摘,且會影響它的生長,希望大家一起保護瀕臨滅絕的珍貴本土花種。

太管處說,布洛灣台地原以台灣百合最著名,但因罹病取消百合花季,因此布洛灣台地人員格外注意金花石蒜的復育成果,看到它在山谷中逐漸綻放,總算鬆了一口氣。

Top

 
 
  茄萣永安濕地 環團連署納入台江國家公園

摘錄自2009年9月15日自由時報高雄報導

茄萣、永安濕地雖被營建署公告為國家重要濕地,但仍無可避免面臨開發隱憂,環保團體發起將兩濕地納入台江國家公園連署行動。

茄萣鄉生態文化協會理事長鄭和泰表示,台江國家公園目前納入的內陸濕地,僅以台南市西北區濕地為主,包含四草、七股濕地,若能納入南側的高縣茄萣(竹滬)、永安濕地,台江國家公園將更具規模、完整。況且,此2處濕地生態豐富,且為鳥類重要棲息地,兼具觀光、休憩價值,不僅是海陸交界的緩衝區,更能發揮滯洪功能。

他說,茄萣濕地被高雄縣府劃設為遊艇產業專區,目前面臨道路闢建及後續開發破壞的處境;永安濕地則因台電公司要發展太陽能光電系統,及後續的氣化複循環發電系統(IGCC)、煤倉等計畫,同樣遭受自然生態不可回復的威脅。

發起連署行動的環保團體,包括高雄野鳥學會、地球公民協會、社團法人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和高縣茄萣鄉生態文化協會。

 Top

 
 
  上山、下山 尋找一條通往祖靈地的路

本報2009年9月15日台北訊,呂苡榕報導

八八水災後台灣社會學季刊舉辦「體檢原鄉部落的災後重建」論壇,由第一線重建組織者以及台北的學者、社運組織者共同討論目前災區部落的困境。

下山

八八水災後高屏地區原住民部落被土石流淹沒,失去親人和身家財產,大水讓原住民成了災民。但原住民基層教師協會的秘書長瑪達拉•達努巴克說,原住民已經當災民幾十年了。

災民走下直昇機後,被分送到不同的安置點,通訊不易,往往一整天好幾個安置點都在核對名單,但名單仍是錯誤百出,分不清誰生誰死。親人下落不明的焦慮感,加上營區入夜後一片黑暗,毫無隱私和安全感的空間,使災民緊繃的心情並沒有因為下山而放鬆。

大學時學習心理諮商的達努巴克說,災後8天是關鍵時期,只要這8天穩定住受難者的心情,未來出現創傷症候群的比例將不會太高。原本達努巴克希望能找來旗山教會的牧師為災民禱告,但旗山教會也成為臨時安置所之一,牧師根本分不了身。

八八水災後辭去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一職,前往災區擔任志工的林津如說,災區裡受難者面對無止境的表格,災民害怕表格沒有完成,未來會領不到補助,只是這些倉促之下完成的表格,卻成為後來政府拿來制定政策的依據。

加上同一個部落的人,不一定會被放在一個安置點,因此發放物資,彼此聯絡以確認生還清單,幾乎耗費一整天的力氣,更不用提部落如何凝聚共識。林津如表示,外界不斷告訴原住民該怎麼做,這個好、那個好,結果原住民完全處於被決定的狀態。政府跳過「安置」這段緩衝期直接從救災邁入重建,但是驚魂未定的災民怎樣好好思考他們手中的選項,「沒有選擇的選擇還是選擇嗎?」

好不容易原住民喊出「部落共識」,外界立刻排山倒海的要求原住民趕快有共識,林津如說,社區營造也要好幾年才會累積一點共識,部落有辦法在十天半個月裡馬上得出共識嗎?

中原大學景觀系教授喻肇青表示,921時,房子雖然倒下,但許多民眾趁著怪手開挖時衝進去撿回一些物品;八八水災連房子也沖走了,一個充滿記憶的房子,象徵的是一個人的存在感,對災民來說就像自己的存在也消失了一般,心理陷入一種「真空狀態」。

921當時,政府提出社區重建的概念,這一次則將它改為「家園重建」,家園重建是其他經濟或文化重建的基礎,當年許多專業人士與災民共同討論、相互補位,重建的不僅是有形的房子,更有無形的凝聚力。但八八水災卻缺乏了可以讓災民凝聚共識的「安頓時期」,倉卒行事只會讓未來衍生更多社會問題。

以慈善之名

面對政府與慈善團體聯手丟出的「重建套餐」,達努巴克表示,他們只希望能重回祖靈地,在這個前提上共同思考重建方向。那瑪夏鄉民族村的村長曾經告訴他,對於目前狀況他有幾個想法,首先族人一定要在一起,因為分散在各地的族人,讓社福單位光是確認名單就幾乎癱瘓;另外他們希望能有一塊接近那瑪夏的土地讓他們重建;最後就是當山上的路開通後,讓他們回去收拾作物,因為在平地他們需要錢。

與會者小八參與了郭台銘12日在甲仙鄉公所與小民村民的意見交流。小八表示,整場對談讓她感覺「鴻海把慈善當投資」。郭台銘的重建計畫與慈濟大愛村綁在一起,雖然他表示願意技術移轉讓原住民學習如何栽種有機作物,同時保證收購他們的作物,但卻也希望鄉公所能提供願意前往高雄杉林的月眉台糖農場的名單,因為鴻海必須先確認未來的勞動力有多少才能合乎效益。

另一方面,郭台銘也表示,如果不願意當農人他也能夠提供小工廠,但前提是部落必須確定內部意願和提供名單。面對這樣的提案,心情尚未安頓好的災民似乎必須馬上決定下半輩子要成為農人或工人。面對郭台銘的提議,村民沒多大的反應,因為小林村民並不喜歡慈濟提出的方案,他們想和紅十字會慢慢討論,因此郭台銘的介入其實某種程度擾亂了內部的步調。

論壇當天,開南大學觀光與餐飲旅館系教授陳永龍才剛從高雄趕回來,他表示,天災之後隨即而來的是人禍,12號當天馬英九再度前往三地門,開完座談會之後接著是原住民歌舞表演,為了長官要來巡視,非得把原本既定的行程延後。

除此之外,還有各大慈善機構相互爭取重建地盤,原本應該蓋中繼屋,卻因為慈善團體的介入而卡住。以台東嘉蘭村為例,災情爆發後三大慈善團體進入希望能幫忙重建,重建計畫最後由世界展望會主持。當雙方對「永久居住」抱持著不同的想像,而災民聚落的主體性尚未出現時,急迫的時間很容易讓部落被其他外力牽著走。

A sa kunumah(我們一起回家吧)

林淑雅表示,國際上在處理重大災難時,除非政府已表明所有可能選項皆無法實行,否則不能輕易做出「遷村」的決定。另外必須在資訊公開的前提上進行充分討論。林淑雅進一歩表示,所謂的資訊公開必須是對方能夠理解的表達方式,而非單純的告知。

另外災民必須有司法庇護,也就是面對遷村決議災民並不滿意時,隨時能有司法力量介入。而當災民是原住民時,政府更有責任要保護原住民本身的文化與傳統生活方式。而慈善團體與NGO介入幫助受災戶時,也必須謹守以上原則,與災民站在一起監督政府。

只是台灣的現況卻是,政府告訴原住民哪個地方可以重建,卻沒有以「部落」為單位去規劃,部落重件不僅僅只是家戶、坪數這些數字,更有原住民生活的內涵。原住民的生活與「土地」息息相關,將土地與建築分開的思考邏輯怎能重建原住民理想的家園?面對這一切林淑雅認為,各界應該要支持原住民展開「公民不服從」。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所長王增勇表示,偶而一次災難,其實突顯的是原住民結構性的問題。災後不只是上山、下山,災區目前最需要的,也不是哪個慈善團體端出最完善的重建方案。而是陪著自己的親人安穩的睡上一晚,在慢慢思考未來的方向,面對外界以慈善之名所加諸的一切,思考如何找到一條重回祖靈地的路。

Topp

 
  離島圓夢曲:海角天堂 未來一步步

作者:吳佳其(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特約記者)

離島圓夢計畫在東嶼坪、西嶼坪的一開始,就以結合生產、生態、生活三生的發展,為國際級永續島的願景規劃。關於發展,在澎湖,最近的議題就是即將於9月26日舉行的博弈公投,對於這個關係到整個澎湖未來是否發展博弈事業,在望安鄉的這兩個離島居民是如何看待的呢?

西嶼坪東嶼坪

這段期間的訪談中,有時候會聽到聊到大家的意見,有些人還不是很確定所謂的博弈發展到底會如何做,所謂的配套到底是什麼,另外,也聽到不少反對的聲音,原因不外乎博弈的利益都是在財團身上,漁民們不但沒有收益,還會受到賭場帶來社會治安問題的負面影響,那麼既然發展賭場對小島居民來說不是未來的希望,那適合這裡的發展是什麼呢?

東嶼坪、西嶼坪的居民早期均以漁業為主,在60,70年代,繁榮的漁業加上簡單的農業,已可在島上養活數百人,然而由於早期無港,漁船出入不便以及孩童教育問題,人口開始逐漸外移,目前兩個島上的實際居住不到十戶人家,另外尚有回到附近海域捕魚的船隻,會進港整補、休息。要讓島嶼能夠永續,文化能持續下去,首要條件就是島上有人居住,要有人能在這裡生活,必須要有產業。

晚上漁船海上作業,收起漁網,整理漁獲在島上能提供的就業機會,除了漁業,很少數的花生、地瓜籤、酸瓜等農產品,還有顧發電機、顧廟、賣飲料涼水的小店、提供前來磯釣的釣客們的簡單吃住服務,這些產業除了因應當地人需求而產生外,漁業、農業、旅遊都是利用生態環境的資源進行生產,要能有人類持續活動,表示這些資源必須能永續利用。然而現階段在資源利用層面仍有很多問題。

在認識漁業的過程中,不斷聽到漁民面對的問題,在80年代後,不復曾經魚抓不完的盛況,漁業資源急速枯竭,加上油價不斷上漲,使得許多漁民生計面臨考驗,目前嚴重的毒電炸魚,不但大小通殺,也破壞了魚類棲息環境,還有大陸漁船越界用滾輪式拖網,將海底珊瑚礁碾平後,也同樣毀壞了魚類棲息地,在沒有適當管理政策下,積極捕撈以及破壞性漁法的使用,都是漁業資源不斷減少的重要原因。

島上的農業發展,則是遇到土地所有權問題,由於土地繼承,常造成多人持有,擁有土地的面積變成狹小零散,在這樣的條件下,整合的困難,是有意返鄉的青年必須面對的問題。

西嶼坪在人口外流後,田已少耕種生態旅遊的部分,環境資訊協會以生態工作假期的方式,帶領志工到島上旅遊,同時服務社區,進行淨灘及珊瑚礁總體檢的環境監測工作,今年已是第二年,除了旅遊的食宿能真正創造利益給當地外,未來也還要再努力嘗試讓當地社區及居民有更多的參與,能常態性經營,並能讓發展不損及保存現有島嶼的風貌。

在這個區域的自然環境資源,有不同的使用者,居民在此區域生活,從事漁業、農業;旅遊業者取用的是自然及人文景觀,民間團體、研究單位希望能將環境資源有效保育供永續利用,好多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一點一點的在海角天堂中進行著工作,沒人知道這樣的發展過程會是如何,可肯定的是這些權益關係人密不可分的關係,在這其中也發現,在不同團體中連結溝通想法的重要性,因為,大家的希望-能在這個區域內好好利用生態資源,進行生產,永續生活是一致的。

【相關閱讀】
再見天堂的美好;2009澎湖生態工作假期 媒體報導

Top

  論壇:莫拉克颱風的苦民所苦 激情化與衝突化?!

作者:林月珠(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專任講師)

長長的颱風尾,攤開剪不斷理還亂的八八絲愁。看山看水,莫忘鳥瞰土石流之湍意。斷橋又斷路,扮留一層濃濃哀息﹗內閣總辭而人民闌珊,竊以一文之綴花,執白素小筆,再繪莫拉克台瘋。

政大公企中心於2009年9月2日舉行論壇,主題為「大學的社會參與──防災救災計畫」,與會的政大講座教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錢致榕在演講中指出,八八水災發生時,台灣社會很多能量都消耗在「誰要下台」,媒體、政府,整個社會「濫情」又「理盲」,大家都指責別人,亂罵一通,該做的事都無法做。而這份「濫情」與「理盲」,首拜莫拉克新聞台之賜!

人類面對重大事件的反應方式,多元又異質,有呼天搶地、痛哭流涕、驚嚇恐慌、冷靜沉著、靜觀其變、呆若木雞、稍安勿躁…,這些反應都是可見的。其中痛哭流涕的行為反應,在歷時較長的事件時期裡,或因疲倦、或因處理生活起居等,而有非喧嚎之時。但是,莫拉克新聞台卻在諸多反應中,專挑呼天搶地的鏡頭,不斷重複播放,鋪陳為整日的新聞內容。不時型塑著激情化的調性:好似災民除了驚恐哭泣外,便無冷靜沉著、平和互持的一面。此將形塑的社會化:碰到這種事就是要痛哭流涕,除了這種單項行為反應外,似無他法。大傳這般「濫情」的社會化,如何承擔文以載道的生命教育。

人類面對重大事件的處理方式,多向又歧異,尤其事件的時間空間幅度較大時,有劍及履及、三思後行、顧東忘西、過與不及…,這些反應都是可見的。然而,莫拉克新聞台卻在諸多反應中,專挑過與不及的部份,不斷重複播放,鋪陳為整日的新聞經緯。不時形塑著衝突化的調性:例如災民與政府之間、政治人物與政治人物之間、災民與災民之間、救助者與被救助者之間。此將形塑的社會化:碰到這種事情就是要交相指責,除了這種單項行為反應外,似無他法。大傳這般「理盲」的社會化,如何承擔苦民所苦的身心安頓。

莫拉克新聞台帶給台灣的社會化-激情化與衝突化的莫拉克台瘋?!

原該是昨天的老天賞賜-山河大地,何時成了今天的呼籲-心靈環保?最後又成為明天的奢望-悲智雙運?

Top

  行動參與:部落的朋友們,我們自己來作災後土地調查!

發起團體:台灣原住民族部落重建行動聯盟

災區原住民部落的朋友們:

目前大家正在等待政府的「安全性鑑定」,來決定部落土地是否還堪居住使用,這樣對部落未來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調查,部落主體不能缺席、等著被別人決定。誰最熟悉部落的環境?就部落歷來所傳承的經驗與知識,我們應該要自主性的、有尊嚴地表達部落的看法。這不是別人的,是我們自己的未來!

因此,我們部落有權做決定,政府專家的意見應該提供給我們參考,他們要做到資訊公開,把他們鑑定的依據、理由與建議,用令人清楚明白的方式告訴我們,好讓我們可以和部落傳承的知識對照判斷,一起做出對部落最好的決定!

此時,我們部落也應該來做自己的調查報告,派代表參加政府專家或自行辦理的鑑定勘察,大家來聚會討論,把最好的經驗與知識拿出來交流,尋求共識。

為了幫助大家進行這個調查,並且做記錄、整理,與簡單、清楚、明白的表達,我們設計了調查表供大家使用,盼望能幫助大家很快地做出部落自主的災後土地調查。

建議可以先做一次快速、初步的調查,好讓我們有能力因應政府所可能近期(依據9月初的說法,是要在3周內完成)發佈的「安全性鑑定」結果。之後,調查應該繼續進行,最好是一個部落繪製地圖的長期工作,不斷地深入,重新瞭解、學習、尊重、傳承部落土地及曾經為祂付出過的人、經驗和智慧。

需推舉出調查負責人及小組成員,負責調查、保管及運用,資料所有權屬於部落。

下載「部落自主災後土地調查表」請點選這裡。

鼓勵大家手繪部落地圖。若需要各種現代地圖作參考或底圖,可透過下列管道,或請中心幫忙提供。

  1. 到鄉公所索取行政區域圖。

  2. 台灣行政區域圖,可下載行政區域圖紙本影像檔。

  3. 谷歌地圖

  4. 你的地圖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重建行動聯盟、台灣師範大學原住民族研究發展中心  敬啟

聯絡資料:台灣原住民族部落重建行動聯盟;0985-0729269(暫用)、台灣師範大學原住民族研究發展中心;0911-267921(暫用)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呂苡榕 網編:詹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