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3.14








近期活動





活 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 宣特區
遊牧綠人間

編輯室小啟
【新聞掃描志工】環資強力徵求中!
募發票!守護山林、海洋和濕地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推薦瀏覽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社區營造學會

南 方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洪雅書房 


 
  自然人 文:盈握的美麗-石頭彩繪的聯想
作者:葉子

珍稀美麗的礦石為人喜好,愛石者在山巔溪谷裡尋尋覓覓一顆心中的寶物奇 石,但是腳下更多平凡的石頭則視而不見,就好像是大千世界裡無緣的過客,不過再平凡的人物也有為人不知的故事可以述說,一顆石頭亦如是…精采內文

 

 
  專欄作 家:長翅蠟蟬為什麼要排隊?
作者:楊家旺

在婆羅洲熱帶雨林裏,姆魯國家公園(Gunung Mulu National Park)的一條步道上,一位同行伙伴,台北人鵂鶹,正半蹲身子,持相機略微仰角地拍攝一排停在葉背的長翅蠟蟬們(Family Derbidae)。我站在鵂鶹身後,欣賞這一排美麗的昆蟲,牠們的翅,並不收攏平貼於腹部,竟張開,像一把又一把剪子,掛在展示架上。精采內文

 


  自然人 文:阿嬤的阿嬤去的菜市場
作者:kasumi

1916年,阿嬤的阿嬤的菜市場是長的什麼模樣呢?來,看 老照片聽故事: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北國街道的地域振興──日本見學系列之2

作者:munch

在日本滋賀縣長濱市的歷史老街 「北國街道」上,一棟建於1900年的銀行,因為外牆黑色塗裝,被人暱稱為黑壁銀行,由於年久失修,長期閒置在街道。

1988年,黑壁銀行將被出售,準備拆除蓋大樓,當地人惋惜這棟歷史建築將要消失,更驚覺這條充滿歷史風味的老街,如果不再加以保存,可能都將走入消失的 命運。

於是保存團體發起運動,希望募集 資金買下銀行,在市民大力響應下,當地政府也共同出資,買下這棟銀行…精采內文

 



 
  自然書寫:盈握的美麗-石頭彩繪的聯想

作者:葉子

  

石頭,是對「礦石」的通稱。世界上有數不清的各式礦石,不同的質地、色澤和稀有度, 珍貴者如鑽石、黃金,是工業運用的利器也是權勢的象徵,曾創造歷 史上許多驚心動魄的故事。平凡眾多的普通石頭則可用來砌牆築屋、造橋鋪路,提供我們安全穩固的居住空間,它雖然沒有生命,但就像所有生態系中每一個角色一 樣,無論多寡,自有其扮演的角色功能。

珍稀美麗的礦石為人喜好,愛石者在山巔溪谷裡尋尋覓覓一顆心中的寶物奇石,但是腳下 更多平凡的石頭則視而不見,就好像是大千世界裡無緣的過客,不過 再平凡的人物也有為人不知的故事可以述說,一顆石頭亦如是。

我們若視每個天然形成的石頭為一個個體,那麼它可是比地球上的任何生物甚至是物種更 為歷史悠久,實地見證了地球有機的變化過程。它曾在地殼中起起伏 伏度過悠悠歲月,在大海和溪流中滾滾流動的旅行,它曾經陪伴一顆身邊竄起的小樹苗長成參天的巨木,直到樹老頹倒,樹根仍緊緊包覆保護這位相伴一生的好友。 石頭,它平凡嗎?一點也不,每一顆石頭都有它的精彩故事。

我喜歡獨自走在海灘散步聽濤,偶而走在佈滿礫石的海灘上總會低頭看看是否有顆石頭吸 引我的目光,然後彎腰撿起欣賞一番再放回原地,因為我知道即使帶 回去也會因為沒有適當的地方擺放,終究塞在屋裡的某個角落不見天日,不如讓它繼續聽濤看月,安度年歲。

偶 然發現‧創意無限

半年多前我在田園裡整地除草,準備種下一季的蔬菜,發現土裡的石頭還真不少,於是花 了一番功夫把較大顆的石塊揀起,順手把他們鋪在走道上,還可避免 行走田間的泥濘,其中便發現一些造型圓滑平順的石頭很適合作畫,靈機於此啟動,便將這些石頭洗刷乾淨待乾之後,用壓克力顏料在上面畫些簡單的圖案,一塊原 本不起眼的石頭竟然有趣了起來,畫了一些擺放在客廳,就成為家中的視覺焦點,家人和朋友也對我的作品給予讚譽,讓我對石頭彩繪產生濃厚興趣,投入與石頭和 顏料的對話中。

說是對話一點也沒錯,撿來的石頭有大有小,型態各異,我通常是先選一顆石頭把賞一番 之後,才決定想畫什麼。例如扁圓直徑約五公分的石頭像什麼呢?兩 面刷上黃綠混合的顏料,用細筆在中心處點上一些黑色的芝麻點,石頭窄邊處塗上褐色的外緣,於是這塊石頭變身成了一片鮮綠的奇異果。

橢圓形的呢?像人的臉形,那麼就來畫個臉譜吧!上網搜尋一下臉譜的圖案,這才發現國 劇的臉譜竟然那麼多樣,人物各有其代表的圖騰樣貌,在選擇喜歡的 圖案時,又多了一些知識的吸收,而那顆石頭也成了栩栩如生的京劇角色。

平 凡石頭‧生活藝術

除了型態完整的石頭之外,不規則狀的石頭便是發揮創意的挑戰,當紅的阿嬤花布、時下 的刺青圖騰、可愛的卡通圖案、幸運草、油桐花,只要你用心觀察, 耐心作畫,無論是否曾經學過美術,相信都能帶給你許多的樂趣。如何將一塊如白紙的原石,經過巧思繪畫而成為一方與眾不同的彩石,正是彩繪石頭中最有樂趣的 部分。我最喜歡的一件作品取自一塊不圓滿又有許多裂痕的石頭,它一直躺在桌角等待我的青睞,但是我始終不知如何下手,甚至打算放回田裡,但再仔細端詳之 後,我拿起筆來將裂痕所形成的區域塗上不同的色塊,這時後也還沒有明確的想法,接下來先在一個色塊中劃上簡單的腳丫曲線,接著就是眼睛、耳朵、嘴巴、星 星、太陽、月亮、航行的船、尋愛的女子等,一個個圖案未經規劃,自然的就畫了上去,好像是這顆石頭告訴我要這麼畫的,我只是順著它的意塗上顏色罷了!我想 這就是與石頭對話的最佳註解。

朋友見我畫的作品總問我以前學過畫畫嗎?我想起以前問過一位美術系的教授,我問她該 如何學畫畫,她的回答很理所當然:「拿起筆來畫就是啦!」,當時 對於這種見山還是山的回答不甚理解,因為我從來沒有認真畫過一幅畫,而且自認為毫無繪畫天分,但是當我拿起筆開始從簡單到複雜的圖案,從抽象到寫實的創 作,我深信其實無關乎天分,而是在於願不願意嘗試,有沒有在當下認真的畫,因為並非要成為藝術家,作品的美醜沒有定論,只要自己喜歡,那就是最美的作品 了。

因為創作的需要,有了尋石的動機,只是迴異一般人尋找美石的需求,我看中意的是能夠 與我對話的普通石頭。溪床上、田梗裡、海岸邊,處處皆有我關注的 目標,不求大也不求多,只要夠畫就好。我為每一顆石頭標記相遇的地點,這樣就清楚的記得它來至何方,同時也將曾經去過那個地方的記憶和它做了永久的連結。

彩繪石頭在創作的過程和成品展現上和其他平面繪畫有不同之處,由於石頭表面非二度空 間,面積也很有限(除非是大幅巨作),比較適合小品的畫作,或是 一些抽象的圖案,而其材質也不像一般畫紙具吸水性,因此無法表現水墨畫的渲染效果,不過因為石頭可清洗,所以若是畫的不理想,將之刷洗後又可以重新作畫, 所以算是一種很環保的創作材料。

當作品上完色並漆上透明漆之後,這顆石頭從此有了嶄新的面貌,你可以把他擺放在家中 任何一處當作藝術品來欣賞,也可以放在書案上陪伴你工作和讀書, 我在電腦桌上就放了幾塊色彩鮮豔的作品,不但有美化桌面的效果,而且螢幕或書看久了,將視線轉移到這些作品上,更有舒緩情緒的作用,還可以隨時拿來把玩欣 賞,無須擔心損壞它,喜愛寫書法的人不妨拿它來當紙鎮,美觀又實用,還有一個好處是創作成本很便宜,一塊石頭,幾罐顏料,幾隻筆便可以隨意發揮,真沒想到 一塊原本普通的石頭竟也可以成為多功能的生活藝術品。

當我在欣賞這些彩繪石頭時還有一個聯想;即使它現在被我們畫上顏色而失去了原色,不 過本體還是存在的,只要不被刻意的破壞,終有一天它又會和天地為 伍,或者有一天他會跟它的同伴或身邊的小樹苗說:「很久很久以前,我曾經化身為一隻青蛙喔~」。

※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 落 格

Top

 


 
  專欄作家:長翅蠟蟬為什麼要排隊?
作者:楊家旺

在婆羅洲熱帶雨林裏,姆魯國家公園(Gunung Mulu National Park)的一條步道上,一位同行伙伴,台北人鵂鶹,正半蹲身子,持相機略微仰角地拍攝一排停在葉背的長翅蠟蟬們(Family Derbidae)。我站在鵂鶹身後,欣賞這一排美麗的昆蟲,牠們的翅,並不收攏平貼於腹部,竟張開,像一把又一把剪子,掛在展示架上。

牠們為何群聚在葉背(而非葉面)?又為何排成一列(而非單獨一隻)?

如果說地球上的生命是由上帝所創造的。我同意。因為上帝既然無所不能,祂為什麼不可 以是演化呢?演化,型塑了地球上繽紛的生命,創造了豐富的生物多 樣性。

於是,許多生物的行為與現象,總被演化論所詮釋。這些行為與現象之所以存在,之所以 歷經生命長河而存在,必有其能在「自然選汰」下,得以「適者生 存」的原因。不然,早該滅絕了。

可是,真的不能單單只是為了美,而非為了生存而存在某一行為,或某一現象嗎?活著, 一定要那麼辛苦?時時刻刻為生存而奮鬥嗎?不能有一點點,小小的 悠閒嗎?我的問題不是對人類發問(雖然我也想問問一些人),我是對著那一長列美麗的長翅蠟蟬們而問的。當然,牠們並沒有回答我。我望著牠們,那排成一列的 樣子,有一種優雅的氣質,有一種美,有一種讓我捨不得只拍了幾張照片就離開的衝動。我於是讓自己多呆了一會兒,和牠們聊聊天。

我問牠們:「您們為何要在葉背排成一長列?這代表了什麼生存上的策略?」其中一隻長 翅蠟蟬終於開始和我對話了,牠似乎有些不滿我的用詞:「策略?你 們人類在電影院門口排一長列等著看3D電影【阿凡達】意謂著什麼生存策略?在台中市一中街那幾家排隊老是排很長的小吃攤,你何不問問那些人,這到底有什麼 演化上的優勢?或生存上的策略?」牠停頓了一下,似乎等著要我接話,但我一時想不到怎麼回應,牠便接著說:「算了,你還是沿著步道繼續走,走到鹿洞 (Deer Cave),去問那些黃昏時一隊又一隊飛出的蝙蝠吧!幾百萬隻的蝙蝠在黃昏時, 如一陣又一陣的黑色濃煙,竄出鹿洞,飄上天際,化歸於無。你可以問牠們,這又是什麼生存策略?」

是的,旅遊行程上說,這一天的目的地是鹿洞,約有兩百萬隻蝙蝠棲息在鹿洞裏,因此這 裏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備受矚目與保護。我們一伙人,在黃昏前 先進鹿洞裏繞了一圈,許許多多蝙蝠倒掛在洞頂,發出略微刺耳的叫聲。黃昏前,我們走出鹿洞,在洞口外的涼亭裏等著黃昏的蝙蝠飛出,但運氣似乎不佳,天濛濛 地,下著雨,我們擔心蝙蝠會不會不想在雨天飛出鹿洞去覓食。這擔心是多餘的,蝙蝠終於飛出了鹿洞,不過,據說數量少了些,但在我看來仍是極為壯觀的。每隔 約十來秒就會有一群蝙蝠從鹿洞裏,黑煙一般,竄出,飄向天際,而後化歸於無;而後,又一陣黑煙,又化歸於無;然後,又一陣黑煙,又一陣,又一陣……

我只記得在每一陣冒出的黑煙般的蝙蝠群升空時發出驚呼,卻忘了問牠們,幾千上萬隻蝙 蝠一起出洞,升空,而後飄散,有什麼適於生存的策略嗎?也許, 美,並不需要什麼策略,成千上萬隻蝙蝠從我眼界上空掠過時,我感受到一種壯闊之美,美到不需要問,也不想問有什麼生存策略。因為,即使有什麼生存策略,有 什麼演化上的適存優勢,也絲毫不會影響這壯闊的美不是嗎?

那時刻,我只想仰望天際,等待一陣又一陣掠過上空的蝙蝠,我只想在每一陣蝙輻構成的 濃煙飄過眼前時,單純而興奮地大聲驚呼,光是大聲驚呼就是一種享 受的感覺了。先別管演化如何塑造這一奇景,也別急於尋找這一奇景在演化上的詮釋。只需要單純期待一陣蝠煙飄過,讚歎,然後還會有另一陣蝠煙飄過,再讚歎。 讓這一陣又一陣的濃密蝠煙去嗆您的美感,嗆到您被這壯闊之美所包圍,所窒息。

Top

 



 
  自然人文:阿嬤的阿嬤去的菜市場

作者:kasumi

過年到,穿新衣戴新帽,恭喜大家好運到!2010年1 月,迎接金虎年的春節前夕,年味何處尋呢?

到標榜24小時營業的大賣場、全年無休24小時營業的7-11、宅在家中按著滑鼠宅配年菜?還是到因應年節相繼開張的年貨大街去人擠人呢。

要感受「年味」當然得到菜市場。農曆春節前夕走訪阿嬤的百貨公司-菜市場,過年要用的、吃的、穿的一應俱全,出門採購僅需備足「銀兩」便可搞定。

但1916年,阿嬤的阿嬤的菜市場是長的什麼模樣呢?來,看老照片聽故事:


1916年的菜市場模樣,引用自珍藏灣裡街百年影像-廿世紀善化影像老照片輯

出生於1907年已經103歲善化耆老孫江淮爺爺描述:日治時代灣裡街(今善化鎮)市場只有一個,很熱鬧,就在慶安宮(康熙37年,西元1698年 所建,目前為國定三級古蹟)前的廣場,他回憶的說:他讀公學校時每天都會經過那裡。

菜市場主是山海交會的集中地,以農產品為主,又叫做「蕃薯籤市」(在稻米尚未普及之前,蕃薯籤是一般民眾的主食)。鄰近玉井、大內、山上、安定、麻 豆均會挑各地生產品到灣裡街(善化鎮)販賣,如麻豆的芥菜醃(鹹菜)、小新營的鹹瓜、內庄的芒果......。

他提到當時菜市場的樣貌:店面3、4間,集中於慶安宮兩旁,廟前出去左右兩旁是一些點心攤,有兩三攤賣魚、賣肉的攤位。

訪談時他說:卡早(台語)賣魚的小販,需要在晚上12點出門,用「走」的走到現今北門那裡去購買魚貨,然後挑滿整擔的魚貨於清晨前走回善化。那時候 除了日本的鹹魚之外,虱目魚為大宗(吳郭魚上未問市呢)。那時候的虱目魚都是在「海」抓的,也有遠洋的土魠魚。

至於豬肉,那時候生活很困苦,一般都是需要祭祀的重要節日民眾才會購買。這也是老一輩人都有的深刻體驗-那即是逢年過節才能有機會一嘗「肉」味。

市場外面右手邊有3、4間簳仔店,賣罐頭吃食。賣衣服、帽子、襪子的雜貨則在左手邊、也有兩三間布店,以前布店只賣白布、黑布及棉紗等兩三樣,質料 比較不好比較粗。大都來自日本,都只是簡單需要的布料......。市場的點心攤或簳仔店也不多,過去經濟不好,很少人會在外面吃食,如果非要在外吃一 餐,大多以湯麵為主,就是簡簡單單的豆芽菜麵......。

(麵條加上少許的豆芽菜再淋上蒜頭醬油即是簡簡單單的豆芽菜麵,完完全全是現代版的「輕食」,現在台南縣內菜市場仍有多處販賣)(引用代書筆、商人 風:百歲人瑞孫江淮先生訪問記錄一書)


今善化第一零售市場一角

我想像走動於1916年菜市場的身影,隨著「節氣」順應自然的農耕生活,百年來傳承珍貴的菜 市場文化至今。雖然,1916年菜市場沒有五顏六色鐵製的大陽傘,但是運用天然素材-竹子,搭起既簡單又俐落的竹製大遮棚、配上竹製的小攤位,真的讓人感 覺好美、好優雅的生活市集,也讓我有福氣能夠一窺百年前菜市場。

備註:由陳文成基金會舉辦「第一屆『閱讀台灣‧探索自己』徵文比賽」活動,共推薦50本書。 其中由遠流出版的代書筆、商人風:百歲人瑞孫江淮先生訪問記錄一書則為推薦的書單之一。

參考網站

※ 本文轉載自小地方新 聞網

Top

 



 
  自然人文:北國街道的地域振興──日本見學系列之2
作者:munch

一切從一家 銀行開始。

在日本滋賀縣長濱市的歷史老街「北國街道」上,一棟建於1900年 的銀行,因為外牆黑色塗裝,被人暱稱為黑壁銀行,由於年久失修,長期閒置在街道。

1988年,黑壁銀行將被出售,準備拆除蓋大樓,當地人惋惜這棟歷 史建築將要消失,更驚覺這條充滿歷史風味的老街,如果不再加以保存,可能都將走入消失的命運。

於是保存團體發起運動,希望募集資金買下銀行,在市民大力響應下, 當地政府也共同出資,買下這棟銀行。

搶救回來的銀行,開始進行整修,但是修好的銀行能做什麼,又成為新 的苦惱。

更重要是,當地人都期待,這項搶救行動,不只是搶救一家老銀行,而是面臨沒落的舊市區中心,能夠透過改造,找出新的機會。

 

在日本,舊市區的地域振興觀念,成為挽救一些曾經繁榮卻走向沒落的舊市 區,希望透過共識與再造,找回老市區新春天再造行動。

黑壁銀行成為北國街道地域振興的起點,從挽救一棟老銀行,喚回居民對家鄉的感覺,再不斷溝通 形成共識的進行改造。

搶救組織轉型為社造組織,成立一個黑壁株式會社(公司),將黑壁銀行命名為黑壁一號館,在館 內設立玻璃工藝,引入新的藝術作為動力,並且開始和居民溝通,尋找傳統的記憶,讓老店有新的風貌,推動整條街道的改造。

理念相同的店家,紛紛加入黑壁公司,並依順序以黑壁幾號館命名,標示地域振興的推動進程。十 多年下來,許多店家紛紛加入黑壁公司,黑壁公司已有十八號館加盟,未加入者也保持相通理念,成為街道保存的一分子。

當北國街道重新建立自己的風格,鄰近的街道也開始加入地域振興的行動,雖然不是全體都能理念 一致,但是找回長濱市的光榮,從一家銀行,一條街、一塊區域,逐漸向外擴散。

其實改造的過程相當緩慢,歷經二十年的時光,一步步形成現今的樣貌,它絕非趕工的建造,而是 在形成共識上,保護留下來的古老事物,以及讓新造的事物,融入集體的氛圍中。

環繞區域的感受,是一種時光的累積,從數百年數十年、到數年的建物與空間,在新舊並容下,都 朝一種和諧不突兀的方向發展,於是街道時光不是斷裂,而是一種延續累積中,呈現一種住民的集體心願。

北國街道很美,但是並非全無危機,漸增的觀光人潮,試驗著居民緩慢求進的步履,更重要是如何 再擴大區域,找出更多附近街町的特色,讓振興的區域不限於少數街道,都成為北國街道區域振興的挑戰。

在台灣,有許多老街或舊市區,或許不如日本動輒數百年或上百年的歷史建築聳立街道,但是如何 找到一間具有特色的建物,喚起居民的共同記憶,推動漫長的再造工作,也許北國街道能夠提供一些啟示。

※ 本文同步刊載於作者部落格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葉人豪、詹子慧、潘佳修
‧副刊特約編輯:廖靜蕙‧網編:彭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