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3.2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遊牧綠人間

編輯室小啟
【新聞掃描志工】環資強力徵求中!
募發票!守護山林、海洋和濕地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推薦瀏覽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社區營造學會

南 方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洪雅書房 


 
  苗栗灣寶的貴客─小白額雁
作者:丁昶升;攝影:洪江波

春暖花開,候鳥北颺。苗栗後龍灣寶社區的農地裡,2010年三月十七日來了兩隻小白額雁,今年春天台灣候鳥遷徙才初開序幕,就有重量級鳥明星登場。

精采內文

 

 
  專欄作 家:一隻紅螢頂著大鹿角
作者:楊家旺

牠那美如大鹿角的觸鬚,第一眼看見就讓我聯想到已滅絕的愛爾蘭巨鹿(Megaloceros giganteus),這是一種約一萬年前已滅絕的生物。牠那巨大的鹿角,兩角邊端的跨度達4公尺,且重量有40公斤重,而這樣一對又大又重的鹿角,竟是 由一顆約2公斤的小頭所支撐的。或許是這個原因,產生了有許多人帶有直覺感的看法,認為牠的滅絕是因那愈演化愈大的鹿角所造成的無法負荷所造成的。精采內文

 


  自然書寫:啡嚐不可雜貨店
作者:福熊

不久前,友人很神祕地跟我說: 「你知道嗎?屏東市有一家非去不可的咖啡雜貨店。」
「咖啡雜貨店?那是什麼東西啊?」
「老闆開雜貨店,而且兼賣咖啡。」
「是喔!很複合式的經營嘛!」
「主人很愛畫畫,店裡到處擺滿了他的作品,還有令人害羞的那一種。」
「這麼狂野喔?(興奮貌)趕快約個時間去瞧瞧吧!」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古川町的生活美學──日本見學系列之4

作者:munch

古川町有什麼美麗?

在行前搜尋資料,一位網友用著失望的口氣,寫下對古川町的感受。

這句話,我同意!當看過諸多名城、長街、大河、古屋的日本街町,相對這些本質良好的區域,古川町的條件,還真的遜色不少。

但是,心裡高興,就是因為這樣的相對遜色,條件差的古川町,也能做出這番成就,台灣有望…精采內文
 



 
  苗栗灣寶的貴客─小白額雁
作者:丁昶升;攝影:洪江波

小白額雁

春暖花開,候鳥北颺。苗栗後龍灣寶社區的農地裡,2010年三月十七日來了兩隻小白額雁,今年春天台灣候鳥遷徙才初開序 幕,就有重量級鳥明星登場。

每年由北方飛至台灣度冬的雁鴨數量很多,但體型較大、外觀上近似鵝的「雁屬」鴨種則十分罕見,主要出現的有豆雁、白額 雁、鴻雁、小白額雁與灰雁。這五種大鴨的度冬區域,都未包括台灣在內,只在天候轉差影響飛行,或者候鳥迷途時,牠們才有機會駕臨寶島。即使將這五種的出現 狀況全部合計,一年中的次數也是屈指可算罷。因此只要某地傳出大雁抵達,都將成為極為轟動的生態消息,尋訪者絡繹不絕。而觀察五種大雁的過往記錄,小白額 雁出現機會僅高於灰雁,可說是稀罕中更稀罕的珍寶了。

小白額雁體長59公分,額頭至嘴基為白及成鳥有個明顯白眼圈,都是容易與其它大雁辨識的特徵。繁殖在亞歐大陸北極圈內苔 原及凍原上,冬季主要遷至中國華北至華南地區及歐洲南部。牠在台灣的少見,也與其族群數量稀少有關。根據方偉宏先生著作「台灣受脅鳥類圖鑑」記載,推估目 前全球數量在25000至30000隻之間,且有逐年下降趨勢。因此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將小白額雁名列VU(易危 Vulerable)級物種,提醒世人其所面臨的族群危機。

以往台灣小白額雁記錄,多半來自宜蘭及台北兩地,這是強大北方冷氣團南下時,對遷徙候鳥造成干擾,在東北季風迎風面地帶 產生的停棲效應。這回灣寶小白額雁,是苗栗的首筆記錄,相當難能可貴之外,亦透露出另種值得關注訊息。台灣是西太平洋上距離亞洲陸地最近的一個大島,在東 亞候鳥遷徙路徑上地位重要,每年無數鳥類南來北往於此地。瀕臨海濱的濕地、河口、魚塭或者農田,由於地緣關係,經常成為候鳥暫時歇腳、補充體力甚至緊急避 難時的首選。近海的灣寶,除有著大片田園外,長期以來亦積極推廣從事有機農業,土地肥沃程度高於一般農地;這裡的人們勤奮和藹,也知道親切善待野生動物。

一條鬧街好幾家餐廳,有的門庭若市、有的卻門可羅雀,手藝差別外還有許多不可言喻之奧妙在其中。小白額雁選擇灣寶作為臨 時旅棧,也反應出類似的深層意義。此外稀有候鳥停留在政府公告之IBA(重要野鳥棲地)以外地點,亦顯示即使不是一般認定的溼地環境,很多空曠地帶對候鳥 仍然具備十足的運用效益,因此不是以人的眼光畫分區塊,野生動物就會乖乖依循遵守,對野鳥保育的視野需要大幅修正。

目前台灣西部沿海平原地帶,已有許多高耗能、高汙染產業,仍覺得數量不夠,持續推動設置。經濟掛帥時代,追逐近利的思維 充斥當道,不但方寸之地無意留給遠途而至的候鳥,連住民世居多年的土地田園,都要給它徵收開發成工業區。對於號稱高度民主素養、國民智識增長、保育觀念提 升的現代台灣,絕對是一大諷刺。

 


 
  專欄作家:一隻紅螢頂著大鹿角
作者:楊家旺

第一次看見這隻頂著大鹿角的紅螢,是徐基東在2008年3月於三義關刀山拍到的照片。他所拍到的這種紅螢,美麗的大鹿角正好被陽光照射,鹿角的形影 就這麼映在綠色的葉片上,顯得格外優雅。他分享這張照片給我時,說他極喜歡自己拍到的這張紅螢照片,他稱牠為「麋鹿甲蟲」。我回信給他,說,如果我來命中 文名,應該會叫牠「櫛角紅螢」,因為一些長著類似觸角的昆蟲,都被以「櫛角XX」來命名,比方說:斑櫛角叩頭蟲(Pectocera babai)、 大細櫛角蟲(Callirhipis miwai)、赤腹櫛角螢(Vesta impressicollis)。

一段時間後,徐基東在某一個寒流來襲的夜晚,開始了他尋找這隻「麋鹿甲蟲」真實身份的網路旅程。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後,他覺得在TaiBNET(台 灣物種名錄)網站上,鄭明倫資料提供的扇角碩紅螢(Macrolycus flabellatus)就中文名稱來看,很可能正是此螢的 真實身份。當然,這隻紅螢的真實身份如何,也許在那個寒冷夜晚,數小時的過程裏,已顯得其次了,因為徐基東在網路上追尋牠身份的過程,他已有了更多額外的 收穫了。

2010年2月9日,我在台東利嘉林道上,遇見了這隻頂著鹿角的紅螢。牠的觸角依然美麗。我想,這鹿角狀的觸鬚,不止吸引雌蟲,也很吸引我的目光。 我很擔心自己的相機還來不及按下快門,牠便會飛走。因此,在遠遠處,我就開始每一步都小心地前進,同時每移一步便按下一次快門。事實也真是如此,我確實沒 太多機會、太多時間從各個角度拍下牠美麗的身影。牠,匆匆飛走了。

牠那美如大鹿角的觸鬚,第一眼看見就讓我聯想到已滅絕的愛爾蘭巨鹿(Megaloceros giganteus),這是一種約 一萬年前已滅絕的生物。牠那巨大的鹿角,兩角邊端的跨度達4公尺,且重量有40公斤重,而這樣一對又大又重的鹿角,竟是由一顆約2公斤的小頭所支撐的。或 許是這個原因,產生了有許多人帶有直覺感的看法,認為牠的滅絕是因那愈演化愈大的鹿角所造成的無法負荷所造成的。我會說這看法是直覺的,乃因這對大鹿角之 大之美之令人印象深刻,註定要引起各種的聯想,都避免不了和這對鹿角相關了。不過,我不同意愛爾蘭巨鹿的滅絕原因是由鹿角愈演化愈大造成的。演化,並非直 線前進式的改變。演化,是一種自然選擇的結果,是一種適者生存的修正。也就是說,如果鹿角大而無當,那麼,自然選擇就會偏好小一些的鹿角,也就是說,大到 不足以負荷的巨鹿,會不適合生存,基因也就相對擁有較少的機會得以傳衍。因此,在性擇偏好超巨大鹿角的同時,天擇壓抑了超巨大鹿角的發展,鹿角的大小便得 到了應有的平衡,不致造成整個族群的滅絕。當然,另有說法是人類過度獵捕造成的滅絕,這當然是可能的,不過,這種可能性於現代人肯定比一萬年前的人類多上 一萬倍。我倒認為一萬年前的人類,是明白如何讓可以作為食物的動物永續生存的(因為如此才能讓人類自己永續生存,這一點,遠古的人比現代人還清楚。)還有 一種說法是天災造成的,我傾向這一說法,畢竟,自然力量之巨大,往往令愈大型的生物難以承受。

昆蟲的觸角多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即嗅覺功能。我想,照片中這隻紅螢這對美麗如鹿角的觸鬚,大概是為了能夠更敏感,在更遠距離外,找到情人的特殊構造 吧。不過,我也擔心,如果人擇作為捕捉牠們的壓力時,觸鬚愈大愈美的紅螢,將成為愈可能被淘汰的對象。如此一來,牠們的基因便愈難以傳衍。在這種情況下, 牠們的演化方向便傾向愈來愈小的觸鬚了。原來,人類好養美麗昆蟲的行為,也產生了一種人擇的壓力,造成了強大的演化力量。而這種力量,很可能造成某一種昆 蟲的滅絕也說不定。

Top

 



 
  自然書寫:啡嚐不可雜貨店

作者:福熊

不久前,友人很神祕地跟我說: 「你知道嗎?屏東市有一家非去不可的咖啡雜貨店。」
「咖啡雜貨店?那是什麼東西啊?」
「老闆開雜貨店,而且兼賣咖啡。」
「是喔! 很複合式的經營嘛!」
「主人很愛畫畫,店裡到處擺滿了他的作品,還有令人害羞的那一種。」
「這麼狂野喔?(興奮貌)趕快約個時間去瞧瞧 吧!」

到了現場,乍看之下有點失望。原以為是如連鎖咖啡廳般有著新穎裝潢,或具有小資情調的個性商店。現實是約莫五十歲上下的中年老闆守著一間較為陳舊的 雜貨店,外頭擺著流動咖啡攤,大概是以為多角跨界能夠多賺點錢。

層架上擺著一般的瓶瓶罐罐,生活用品一應俱全。青箭口香糖與威士比,明星花露水與寶島牌香菸,配上磨石子地板,時間彷彿停留在七零、八零年代,傳統 到一個境界。但仔細一看,會發現,處處暗藏玄機,意外驚呼連連。

這是......龐德先生嗎?007情報員從金門高粱與醇品紅茶之間探出頭來,而且他的左側臉頰還微微抽搐,感覺像是豆豆先生客串全民大悶鍋的演 員。(連生前契約也擺在後頭,真是生活化且自由自在地佈置風格啊!)

那邊,斜倘在滅飛蚊香旁的是達文西的名畫「蒙娜麗莎」(為什麼我總覺得她是陳漢典假扮的呢?)在走道上逛著,感受真的相當奇妙。大量混搭、相互違和 感、強烈地存在,我該怎麼訴說我的感受呢?老闆的隨性令我詞窮了。

但這還不是最令人驚奇的,一群半裸睡衣女郎在層架的最上方窺視著我們啊~啊~啊!(請問主編,需要打馬塞克嗎?XD)

走到前頭,對於臨摹捷克大師慕夏的作品壓在一堆毛巾上,已經習以為常了。在這個場域裡,藝術與生活沒有絲毫的分界,雜貨店就是畫室,工作場所就是藝 術品的展示空間。老闆所臨摩的作品範圍多元,時間跨度從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到新藝術運動(慕夏),從立體派(畢卡索)到當代雜誌廣告,對一位素人畫家 來說,算是相當勤學。

在我舉起相機拍攝時,老闆突然拿出一塊畫布,說:「你一定要拍這一張!」或許是遇到知音(因為我們不停地拍他的作品),他一邊擦拭灰塵,一邊強調這 是最新力作,打算參加比賽。確實是畫得不錯!人體輪廓比以前準確,使用平塗技法抹上一層層的色塊,有種早期手繪電影看板的趣味,或者是某羅曼史的封面 (「黑寡婦的復仇」之類的XD)。

這一張很跳tone的作品也是老闆指定拍攝的,在一群半裸睡衣女郎之中,顯得相當清新。曾有顧客想出錢購買這張,但老闆捨不得割愛得意作品。可能這 是學畫初期的重要紀念,或農家樂主題使老闆回憶起童年。

說實在的,對一般民眾來說,這老闆的行徑引人側目,甚至可能退避生畏。但身為藝術教育工作者,卻很佩服他做自己的決心與愛好繪畫的精神。謝老闆學畫 六、七年,先拜師學習素描,再進而接觸油畫。因為喜愛品嚐咖啡,也鑽研咖啡沖泡技術,弄個小攤位。平時據守小商店,收銀台前就是他閒暇作畫的空間,像洪通 般執著,像顏回般知足,陶醉在個人的世界。

「啡嚐不可」雜貨店老闆的個人資料(因為沒有招牌,這店名也是私人猜測的XD)
謝齊威(08)752-9035 ; 0918-134-388

地址:屏東市復興路158號(復興路和廣東南路的路口,從夜市陸橋下來,往糖廠,下了陸橋第二個紅綠燈底下,台糖附近)。

※ 本文轉載自小地方新 聞網

Top

 



 
  自然人文:古川町的生活美學──日本見學系列之4
作者:munch


日本這個擁有兩千年歷史的國家,隨便一座廟宇、老街就是百年千年歷史,再加上明治維新後,大大小小的洋建築,許多地區都有深厚的歷史紋理。當開始想 要進行社區再造,就像打開寶庫挑件古物,輕輕拂去灰塵就耀眼驚人。

在日本太多社區進行再造,仿如很容易找到一個施力的起點,一條老街、一道護城河、或是一個老行業,一旦喚起記憶,重新整理,大概都能做出成效。

日本行,一路走、一路看,許多地方的保存與再造,不是一小棟、一小間的留存,而是一條街、一個區塊的整體再造,那種要做就全部做的氣魄,相當嚇人。

於是,想到自己的國家,心情開始悶,台灣怎麼辦?

千年歷史的日本,他們事事珍惜,相對四百年歷史的台灣,能留的歷史物件已經不多,再碰上專拆古屋古物的政府,如何成就台灣的社區再造。

悶!真的很悶,本質差一截、後世不珍惜,已經面貌全非的社區,如何再造生機?

直到,踏入古川町,心裡開始笑了!

大笑!!

古川町有什麼美麗?

在行前搜尋資料,一位網友用著失望的口氣,寫下對古川町的感受。

這句話,我同意!當看過諸多名城、長街、大河、古屋的日本街町,相對這些本質良好的區域,古川町的條件,還真的遜色不少。

但是,心裡高興,就是因為這樣的相對遜色,條件差的古川町,也能做出這番成就,台灣有望!

這也是古川町,成為台灣社造典範之所在,如果相較其他動不動就千年歷史、一街老屋的街町,要比社造條件,還真懸殊的讓人不知如何仿效。但是古川町, 太多的相似存在其間,一樣曾有的困境,一樣破壞的面貌,如果古川町能走出一片天,台灣為何不能?

古川町,不算是歷史名城的城下町,1589年增島城建立,奠立古川町的街市風貌,直到1615年一國一城政策下,增島城拆毀,短短二十年間,並未給 古川町留下太多豪宅、名寺。

進入現代時期,古川町也同樣面臨老屋拆除重建,人口移往都市的問題,它和台灣農村小鄉鎮一樣,有著追求發展中,新舊建築雜亂,環境面臨污染的問題。

1958年古川町觀光協會成立,一開始以古川祭為主體,推動觀光振興,但是隨後這樣的想法開始修正,轉為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以及提升對鄉土保護的 共識。

1965年,推動瀨戶川的整理工作,讓一條有髒又臭的古老渠道,恢復潔淨的面貌,那樣的信念,不只是清理水道,而是徹底生活習慣的改變,不再有人往 水道排放污水,甚至一起放養錦鯉,目的在於考驗居民,能不能保持水質,讓錦鯉存活。

瀨戶川的再造,成為一個起點,有了美麗的渠道,居民開始注意街道,他們希望古川町整體景觀能夠保存,不要再繼續破壞下去,在1970年代就透過「古 川町市街地景觀保存自治條例」的制訂,阻止古川町的不當開發。

到了1981年,重新修復後瀨川旁具有特色的「白壁土造」酒莊倉庫,營造水道的美麗景致。更重要是,在此時也開始思考,只是透過法條阻止町中的不當 開發,其實無助整體景觀的恢復,於是設立「街道景觀設計獎」,鼓勵居民在整修房子之時,能夠附合古川町傳統街町的特色。

於是,格子窗,有著雲紋印記的斗拱,構成古川町的整體景觀,雖然不是整齊畫一,但是已經可見居民對於整體景觀的重視。

從渠道到街道,古川町為一萬六千多位居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空間,這些做為不是一心朝向觀光,而是以生活品質為優先考慮。就像拆掉礙眼的天橋,為 老人、孩童打造適宜緩步的地下通道,二端出入口有廁所,外觀也絕對配合景觀。

生活空間打造完成,接著就是尋找歷史榮耀,古川町不似其他名地,隨便就有一長掛的戰國故事,或是何種百選勝景。

但是,古川町以出名的古川祭,以及早期飛驒國的木匠光采,他們分別興建「匠之會館」與「祭典會館」二座博物館,來彰顯古川町的歷史榮耀。

匠之會館以木匠文化為主題,展示各式工具、作品,並且設計許多砌木,提供實際組合,體會匠師的巧妙智慧。更重要是,整棟會館就是飛驒木匠的精心創 作,由匠師們自行施工,發揮絕學蓋出一棟木造建築。

祭典會館則是陳列古川祭的種種物件,包括見送幕、縮小版的屋台,以及展示人形木偶的操作原理。會館的設計也是配合街町景觀,放棄高聳的建築,以地下 化的方式,讓整個建築藏身於地下,不會成為整體景觀的破壞者。

從起動到運行,古川町像一列火車,渡過起步時的艱難,後面就有股動力向前飛奔,當這股動力形成,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驅策每個人都為這個地方盡一些 力。

在社區中,分有許多組織,從環境整理、遊客導覽、祭典運作、木匠工藝,甚至教育照顧,古川町的每位居民都參與社區事物,小到討論自動販賣機能不能放 進社區,大到新建築的型式與位置,每個人都有對社區的想法與意見。

打造良好生活環境,古川町的堅持理念,這也是一年高達一百多萬觀光人次,古川町卻沒有整條街都是店鋪的商業氣息,多數居民依舊務農、工作,一切如 舊,只是享受著美好的家園空間。

古川町一路走來,看似一路順遂,其實也歷經四十年光 陰,其間不是沒有雜音或挫折,但是一旦目標明確,進程可以等待,可以溝通,卻不會中斷,這也是古川町給人最大的迷魅,它算不上日本最美,卻在不美中營造出 驚人氣韻,處處細心,處處有著時間沈澱的厚度。

古川町一路走來,獲獎無數,它的信念可以接受政府部門的協助,但是絕不接受指導擺佈,因為這是居民的家園,只有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要過什麼樣的 生活?社區營造可以時光漫長細細修整,甚至一改再改,但是絕不會毫無想法的魯莽建設。

到現今,古川町依然有著危機,市町合併的政策,2004年讓古川丁從農業區的吉原郡,併入都會區的飛驒市,這也是現今稱為飛驒(市)古川(町)的原 因,一旦開始走向觀光導向,古川町擔心生活空間的營造美學,會不會產生質變。

再加上村坂有造、田中吉久幾位早期重要推手的交棒或調職,考驗著這股愛鄉的信念,是否已經內化成為生活態度,在世代交替後,依然保持原有信念。

另外,優質的生活環境,還是偏向適宜有些年紀的養生村型態,如何讓在地的年輕人,覺得在優質景觀與歷史榮耀之外,也能成為一個好玩的空間,也考驗古 川町的居民智慧。

古川町,一個讓台灣能夠產生信心的地方,起步點的相似,從雜亂到整齊再到優質,古川町展示一種劣勢中扭轉局勢的力量,那不是政府的再生投資,而是居 民一點一滴愛鄉心情的累積。

在台灣有些地方和古川町條件相似,也開始向前運行,創造屬於台灣榮耀的古川町。

古川町,原本還真不美的地方,走過四十年,依然能夠創造迷人魅力,台灣有望,心中不禁大笑!

※ 本文同步刊載於作者部落格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葉人豪、詹子慧、潘佳修
‧副刊特約編輯:廖靜蕙‧網編:彭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