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4.1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2010 全國NGO環境會議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生命力新聞

破報
台灣立報
水產出版社
苦勞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崔媽媽基金會
勞工陣線

珊瑚礁學會

東亞野生物貿易調查委員會
塔山自然實驗室
綠色陣線協會
 
 
拒買海豹、海狗產品 拒絕殘酷獵殺

被獵殺的海豹,有近97%是不到3個月的海豹寶寶;圖片版權:HSI/R. Aldworth

【相關連結】
終結悲劇!俄羅斯頒布禁獵小海豹禁令
歐盟禁止海豹產品交易
加拿大「調整」海豹捕獵法規 以規避歐盟貿易禁令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血色海灣》在台播映 重現海豚殺戮現場

台灣許多人吃海豹油、海狗油,吃了對身體有什麼效果還不知道,但卻讓美麗的海豹、海狗,活生生被打昏剝皮,鮮血染紅雪白大地。 「沒有消費、就不會有殘殺」,法令不彰、商人的殘忍貪婪無法禁絕,但你的拒絕消費,卻可以改變海豹的命運。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舉行記者會,公佈由加拿大環保團體拍攝的海豹獵殺影片。研究會指出,2003~2009年間,台灣從加拿大輸入海洋哺乳類油脂(海豹油)43萬公斤,名列全球第4大,占加國輸出量4%。若以近7年加拿大獵殺的海豹數量300萬隻計,估計台灣消費者近7年來等於間接屠殺了12萬隻美麗而無辜的海豹、海狗。精采內文

 
 
  離島圓夢曲:海水酸化 溶蝕2兆珊瑚產值

作者:陳昭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根據2003年的估計全球珊瑚礁每年的淨收益(net benefit per year)約298億美金(9,834億新台幣)。其中觀光休閒約佔96億美金(3,168億新台幣 ),海岸保護90億美金(2,970億新台幣),漁業57億美金(1,881億新台幣 ),生物多樣性為55億美金(1,815億新台幣 )。

所謂數字會說話,從這些經濟價值的統計就可以很清楚知道珊瑚礁生態系是非常值錢的「金雞母」!只要好好的保護她,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生出金雞蛋。這也是為什麼對許多擁有珊瑚礁的國家,例如澳洲和太平洋島國,在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威脅下,珊瑚礁的保育與適應性管理已是國家整體經濟戰略非常重要的一環。

反觀台灣管轄的海洋領土範圍之內,雖然從北方三島到位於南中國海的太平島,都有豐富的珊瑚礁生態系的存在,但我們從來都沒任何一項評估可以告訴民眾,台灣擁有的珊瑚礁的經濟潛能值多少?在漁業的經濟貢獻是多少?在觀光旅遊是多少?在海岸保護值多少?…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紀∣播報員:詹嘉紋
日本和歌山的小漁村太地町捕殺海豚現場。照片來源:Campaign Whale

上網不只能聊MSN、打線上遊戲,還能響應環保、愛地球!繼第一波地球日有機棉T愛心拍賣於日前結束後,由於網友反應熱烈,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再度推出第二波及第三波義賣,讓更多民眾有機會投入地球日活動,響應生活綠行動。

擁有友善、有自我意志形象的海豚,一向廣受人們喜愛,除了受訓表演,還要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慾!榮獲奧斯卡獎的紀錄片《血色海灣》在台播映,揭露了日本政府與當地漁民聯手打造海豚王國,合法化捕鯨行為的真相。鯨豚的鮮血染紅了碧藍海水,高雄林園圳的灌溉水則屢遭墨黑的廢水污染,嚴重影響稻作生態,農民集體陳情,盼政府早日揪出元兇。

《京都議定書》亦將於2012年年底到期,2009年底達成的《哥本哈根協議》也無約束力,各國代表於德國波昂再度展開氣候談判會議,目標放在制訂一個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上。但會議從一開始就陷入口水戰之中,已簽署《哥本哈根協定》的國家,和沒有簽署協定的國家,還沒上談判桌彼此就先展開攻詰。國際間能否在今年即時達成氣候協議,以接替2012年過期《京都議定書》,結果並不樂觀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專欄作家:蘭嶼飛魚、澎湖青灣與海洋保護區的迷思
圖片來源:blog.roodo.com/jackylai/arc hives/547378.html

作者:希‧馬告怡淖(漢名:陳昭倫;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保護蘭嶼飛魚,議會通過取締越區搶捕」對台北人而言,這只是一則小小不起眼的台東地方新聞。但是卻是蘭嶼人作為台灣進步的海洋民族最偉大的宣告。這是讓一位擁有蘭嶼李哥所諭賜蘭嶼名的漢人,最感到驕傲的地方。

海洋保護區的劃設已成為全世界保育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最為主流的想法。美國前總統布希在下台前將中太平洋海域的珊瑚礁劃設成為美國最大的海洋保護區。而就在前幾天英國也在其印度洋特區的查格斯環礁群(Chagos)宣布全印度洋最大的保護區。這樣大動作的召告全世界的用意除了在保育上有正面的提升。但是,海洋保護區真的越大越好嗎?還是越多越好呢?真實狀況並不此的樂觀。

根據2006年科學雜誌(Science)上的整合分析顯示,全世界只有18%的珊瑚礁位於所謂的海洋保護區之內,而也只有1.6%的珊瑚礁受到適當的保護,而只有0.1%不受到偷捕的威脅。可見許多的海洋保護區都成為跟許多陸地上國家公園一樣只是「紙公園」(paper park)。而2006年在現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研究更指出,海洋保護區不在於大或小,許多政府部門的劃設都是失敗,而只有當地社區(local community)的實際參與保護區的經營,才是海洋保護能夠成功的關鍵。在台灣,我們也一樣沈醉在設立海洋保護區的迷思中...精彩內文
 

 
 
 
拒買海豹、海狗產品 拒絕殘酷獵殺

本報2010年4月1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你或許以為自己只是吃一顆膠囊,卻沒想到參與了殺戮。

加拿大每年被獵殺的海豹中,有將近97%是出生還不到3個月的海豹寶寶,其中許多海豹出生後連固體食物都還沒吃過,甚至也不曾下水游泳。圖片版權:HSI/R. Aldworth

台灣許多人吃海豹油、海狗油,吃了對身體有什麼效果還不知道,但卻讓美麗的海豹、海狗,活生生被打昏剝皮,鮮血染紅雪白大地。「沒有消費、就不會有殘殺」,法令不彰、商人的殘忍貪婪無法禁絕,但你的拒絕消費,卻可以改變海豹的命運。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舉行記者會,公佈由加拿大環保團體拍攝的海豹獵殺影片,據了解加拿大今年獵殺海豹的配額達38萬隻。近年來歐美各國抵制殘忍的毛皮產製品,商人便轉而研發宣稱可以養生保健的海豹、海狗油、海狗鞭,而且把目標市場轉向亞洲。

研究會指出,2003~2009年間,台灣從加拿大輸入海洋哺乳類油脂(海豹油)43萬公斤,名列全球第4大,占加國輸出量4 %。若以近7年加拿大獵殺的海豹數量300萬隻計,估計台灣消費者近7年來等於間接屠殺了12萬隻美麗而無辜的海豹、海狗。

記者會現場播放的加拿大獵殺海豹的影片,在場多數人都無法看完全片。每年被獵殺的海豹97%出生還不到3個月,絕大部分不滿1個月,海豹寶寶出生後連固體食物都還沒吃過,也還不曾下水游泳,就被打昏、還有意識時即被活生生剝皮。

研究會要求農委會及經濟部國貿局,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6條及貿易法第11規定,儘速公告禁止海豹、海狗產製品輸入。不過因為海豹並不在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名錄內,無法禁止貿易。

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反對大規模、商業化的海豹屠殺。每年3月初春,懷孕的豎琴海豹會聚集在加拿大東部紐芬蘭省與拉不拉多省的海岸,或在聖勞倫斯灣至東魁北克的海岸,產下渾身雪白、毛茸茸的海豹寶寶,被稱為「白袍」(whitecoats)。大約12至14天後,雪白的毛開始褪色,出現銀色毛皮,此時稱為「夾克」(ragged Jackets);大約19天左右,白毛完全褪除,變成銀灰色的「披頭」(beater)。

由於加拿大已禁止「白袍」海豹毛皮交易,商業獵捕以「披頭」海豹為主。雖然牠們比白袍「大」幾天,不過都還是海豹寶寶。獵殺季通常在四月開始,獵人以敲打、射擊、活剝等方式屠殺海豹。

雖然加拿大政府已立法要求人道獵殺海豹,但官方坦承獵捕過程中沒有被檢查是否昏厥的海豹高達87%。另有研究發現,83%的海豹在被剝皮時還有反應。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表示,因為雪地浮冰很滑,海豹被打後會跑, 「根本不可能以人道方式獵捕。」

歐美已禁止海豹、海狗產製品交易,商人相中亞洲市場,以廣告誇大海豹、海狗油、海豹鞭的療效,以增加銷售量。在2003~2009年間,加拿大海洋哺乳類油脂量共有74%輸出到亞洲國家,第一名是韓國占42%,其次為中國26%、台灣4%。

全球暖化,冰層覆蓋不足,科學家已發現許多海豹找不到地方生產小海豹,海豹生存已不易,呼籲台灣民眾,拒絕海豹、海狗產製品,牠們就可以活下來。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相關連結: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官網
◆觀看影片:讓牠們悠游!請拒用海豹、海狗產製品
◆Q&A讓牠們悠游!請拒用海豹、海狗產製品
連署:加入拒用任何海豹、海狗產製品!同時要求農委會及經濟部國貿局,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6條及貿易法第11規定,儘速公告禁止殘酷血腥的海豹、海狗產製品輸入。

Top

 
  離島圓夢曲:海水酸化 溶蝕2兆珊瑚產值

作者:陳昭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從2007年底起,我開始以「氣候變遷下珊瑚礁生態系的明天」這類的題目到處演講,從大學通識課講到行天宮的長青大學。有一個問題是我一天到晚被問到:你一天到晚告訴人家氣候變遷下珊瑚礁會於本世紀末消失,要我們保護台灣珊瑚礁, 那台灣的珊瑚礁到底值多少錢呢?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可是很難回答。

淺海珊瑚 海中熱帶雨林
生長在熱帶與亞熱帶淺海海域的珊瑚礁所形成的生態系,常被譽為「海洋的熱帶雨林」。因為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複雜的生態連結與色彩繽紛的三度空間結構,不僅讓珊瑚礁成為人們進行海洋旅遊的熱點,也是漁業生產提供人類社會蛋白質主要的來源。

這些由一個小小「珊瑚蟲」發展出來巨大生物結構體,能提供我們的生態服務功能,可說是無限的巨大。根據估計,全世界大約15%的人口數(約5億人)是生活在距珊瑚礁生態系100公里範圍內的區域。珊瑚礁的興亡,脩關這些人的生存(包括台灣人在內)。因此,說珊瑚礁是牽動人類文明發展的生態系,一點都不為過!

但是,過去5百年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中,過度的漁業捕撈、污染和沿岸棲地的破壞,已大大的摧毀了地球上許多海域的珊瑚礁。而近兩百年來氣候急速的變遷,更加成了這些人為迫害因子的效應,已讓珊瑚礁成為第一個,因為氣候變遷而受害的生態系,進而可能於本世紀末消失於地球。

要保護珊瑚礁,除了教育民眾去了解珊瑚礁的重要性、欣賞珊瑚礁生物多樣性的奧祕和去參與保育行動的推動之外,更重的要是讓社會和執政的政府機關,了解這樣重要的生態系對我們的「價值」有多少,才能有機會扭轉對珊瑚礁保護的政策。

經濟濳值 不易回答
在台灣管轄的海洋領土範圍之內,雖然從北方三島到位於南中國海的太平島,都有豐富的珊瑚礁生態系的存在,但是我們從來都沒任何一項評估可以告訴民眾,台灣擁有的珊瑚礁的經濟潛能值多少?在漁業的經濟貢獻是多少?在觀光旅遊是多少?在海岸保護值多少?每每有學生或是朋友問到這個問題,就是一個被冠上所謂珊瑚專家很冏的時候!

雖然台灣的經濟部國貿局、內政部的營建署、農委會林務局和漁業署等,沒有辦法給個答案,但是從國際上發表的資料,我們或許可以找到許多驚人的數字。

像由國際保育(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海岸價值中心(Coastal Ocean Value Centre)、世界資源中心(World Resource Institute)、美國大氣與海洋署(NOAA)以及國際珊瑚礁聯盟(International Coral Reef Initiative)在2008年合著的「珊瑚礁、紅樹林與海草的經濟價值」報告中就有詳細的數字(www.conservation.org/MMAS)。這些經濟價值主要從珊瑚礁生態系所提供的生態服務(Ecological service),包括觀光、漁業、海岸保護、以及二氧化碳的吸收等四大面向去計算。

這些數字同常是以「10億」(billion)美元當單位,再轉換成台幣的話(乘上33),就會成為「兆」為單位。以下我就整理一些和台灣鄰近的國家珊瑚礁的經濟潛能與價值:

全球:
1. 根據2003年的估計全球珊瑚礁每年的淨收益(net benefit per year)約298億美金(9,834億新台幣)。其中觀光休閒約佔96億美金(3,168億新台幣 ),海岸保護90億美金(2,970億新台幣),漁業57億美金(1,881億新台幣 ),生物多樣性為55億美金(1,815億新台幣 )。
2. 2006年的整合分析報告,全世界的濕地每年每公畝的平均價值超過2800元美元(92,400元新台幣)
3. 2007年的分析指出全球整體海岸生態系,包括自然與被人工改造的生態系,其整體的生態服務與生產價值總加起來,為25兆7830億美元(850兆8,390億新台幣)

東南亞與太平洋:
1. 由健康珊瑚礁所生產出的淨收益每年每平方公里約23100-27000美元( 762,300-891,000新台幣)。這包括觀光、漁業、海岸保護等產出。
2. 澳洲大保礁在觀光、漁業、海岸保護等產值高達37億美金(1221億新台義)。休閒利用價值(recreational use value)約在美年7億到16億美金。
3. 菲律賓由觀光、漁業、海岸保護等所計算出珊瑚礁每年的淨收益約11億美元(3630億新台億);由過去20年的產值經10%的折換,南中國海珊瑚礁所生產的淨現值(Net present value, NPV)約4億4千9百萬美元(148億1700百萬新台幣)。
4. 在菲律賓阿波島(Apo Island)的研究顯示,花費75,000美金(2,475,000新台幣)保護一平方公里的珊瑚礁可以創造出每年31,900美金(10,527,000 新台幣 )漁業和113,000美元(37,290,000 新台幣 )的觀光回饋。
5. 越南月灣海洋保護區(Hon Mun Marine Protected Area)每年由珊瑚礁保護回饋給當地漁業與養殖的現值約為2百萬美元(6千6百萬新台幣),而2004年的估計,整體月灣珊瑚礁的保育價值由在地與國外觀光客產生的總值約為250,000美元(8,250,000新台幣)。

全球珊瑚礁面積約283,000平方公里,只約佔全海洋面積的0.2%。其經濟產值之高,這些數字很清楚告訴我們了。

但是,當珊瑚礁因為人為或是自然因素衰退或是消失於地球,所產生的經濟損失:
全球:

如果以50年加上3%的打折,因「珊瑚白化」造成全球經濟的淨現值損失,約在200億美金到840億美金(6,600-27,720億新台幣)。其中觀光產業的淨值損失最高,為100到400億美元,其次是漁業的 70到230億,生物多樣性的60到220億。

東南亞與太平洋:
1. 珊瑚白化造成澳洲經濟淨現值損失約284億美金。2004 年的估計,大堡礁因為氣候變遷在過去19年間的淨現值損失為25到60億美元。
2. 整體東南亞(不包括日本)的珊瑚礁,因珊瑚白化所造成的經濟淨現值損失約380億美金。日本為70億美金。
3. 菲律賓在過去20年,因為珊瑚礁衰退所損失的經濟淨現值損失,約12億美金。

所謂數字會說話,從這些經濟價值的統計就可以很清楚知道珊瑚礁生態系是非常值錢的「金雞母」!只要好好的保護她,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生出金雞蛋。這也是為什麼對許多擁有珊瑚礁的國家,例如澳洲和太平洋島國,在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威脅下,珊瑚礁的保育與適應性管理已是國家整體經濟戰略非常重要的一環。

可是,看看這些數字,身為所謂珊瑚專家的我,不得不要反過來問我們自己,那台灣呢?到底台灣的珊瑚礁如果健康的話,其經濟產值是多少呢?每年的漁業、觀光、海岸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淨現值是多少呢?

菲、越比台重視珊瑚礁
過去這50年來,「台灣經濟奇績」的蹂躪之下,包括過度漁業捕撈、海洋污染、棲地破壞、超限觀光利用以及氣候變遷影響下,到底台灣的珊瑚礁折損的淨現值是多少呢?作為一個一天到晚跟別人驕傲的宣揚台灣經濟奇蹟的管理者們,會不會很汗顏?連在台灣人眼裡所謂落後國家的菲律賓和越南,都對珊瑚礁斤斤計較算得這麼清楚,而我們連自家門前的金雞母能生多少蛋,到底還有幾隻剩下都不知道。

連美麗多樣的珊瑚礁生態的經濟價值估計是如此的忽略,更不用講其他的森林、河流、灘地、岩礁和深海等生態系,一直已來被政府管理者當成「荒地」不斷的砍伐、填土、倒垃圾和開發成高污染的工業區。放著台灣擁有的天然資產,不去照顧,我們又如何能和民眾談保育呢?

【參考資料】
Economic Values of Coral Reefs, Mangroves, and Seagrasses:A Global Compilation, 2008

【延伸閱讀】
沈澱±2℃的長考》陳昭倫 10-Mar-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保育海中亞馬遜 箭已上弦》林思吟 15-Jun-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本文轉載自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愛地球不能停 公益拍賣接二連三

環境中心電子報2010年4月13日台北訊,詹嘉紋報導

第一波地球日有機棉T愛心拍賣於日前結束,由於網友反應熱烈,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再度推出第二波及第三波義賣活動,讓更多民眾有機會投入地球日活動。

首波一元起標的拍賣結束後,最高得標價錢為710元,20件有機棉T-shirt共為地球日活動募得約1萬3千餘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常務理事許心欣對這樣的結果表示樂觀,她說:「我們需要創造更多機會,讓關心環境的人能夠Show出他們對地球日的支持,所以我們還會進行下一波公益拍賣。」

第二波公益拍賣即日起於Yahoo!奇摩拍賣公益平台開拍,拍賣品為能展現綠色時尚,又能支持有機農業的地球日有機棉紀念T恤4件;而未來將推出的第三波拍賣品更豐富:

1. 名模也愛地球日:林志玲親筆簽名,愛地球環境手札1本。

2. 書中自有「綠巨人」:
(1) 對全球氣候及台灣環境問題有深刻剖析,並獲得台灣卓越新聞獎肯定的《台灣減碳紀事》2本;
(2) 榮獲誠品4月選書,以細膩文筆寫下自然與人生節奏的【跟著節氣去旅行】2本。

3. 本土碳權100噸:由瑞士南極碳資產管理公司(South Pole Carbon Asset Management Ltd., Switzerland)與嘉南農田水利會捐贈,個人可透過購買碳權的方式抵銷補償日常生活的碳排放。

許心欣說:「所有拍賣品的提供與賣出都是基於對地球的情感、對環境及未來的關懷。除了透過公益拍賣,也歡迎捐款支持地球日推展經費。只要捐款1,000元予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推動地球日活動,便由企業相對捐贈有機棉紀念T恤一件。」

這樣的環保公益募款活動顯示,透過電腦和網際網路,我們能做的不只是聊MSN、打線上遊戲,還能響應環保、愛地球!

想為地球付出心力,還可以參加捐款地球日滿千送T恤活動、Yahoo!公益拍賣百萬綠行動等方案。

相關連結:
2010地球日響應活動

Top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血色海灣》在台播映 重現海豚殺戮現場

本報2010年4月1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日本和歌山的小漁村太地町捕殺海豚現場。照片來源:Campaign Whale2010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以日本太地町漁灣屠殺海豚為背景的紀錄片《血色海灣》即將於5月7日上映;13日試映會上,發行片商黃茂昌表示,日本至今尚未能放映本片,邀請在台灣的日人觀看本片,一起改變海豚的命運。

日本和歌山的小漁村太地町(Taiji),每年有2300 萬頭海豚被日本漁民捕殺。太地町漁民堅稱這是當地的文化。然而,他們卻不願意讓媒體進入當地了解現況,跟蹤,甚至毆打媒體。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使得這片美麗的海灣變成祕地?而日本政府透過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IWC)欲使日本捕鯨行為合法化,另一方面又以海豚肉冒充鯨魚肉。

《血色海灣》透過海洋哺乳類動物專家李察‧歐貝瑞的引導,呈現友善、有自我意志的海豚在媒體型塑下,擄獲了眾人的喜愛,因此創造了海豚表演的龐大商機,卻帶給海豚囚禁的命運。而全世界最大的海豚供應商,來自日本太地町這個小漁村,為了維繫全球海洋世界的利益,每天捕撈數千隻的海豚,除了少數雀屏中選,其餘多數慘遭屠殺的命運。

漁民堅持海豚和人類搶食魚源,是「害魚」,人人皆得以殺之,並堅稱吃海豚肉是日本文化。事實上,海洋污染所產生的汞,進入食物鏈,已導致海豚身上過多的汞元素。而數量可觀的海豚肉,每天藉由變裝為其他鯨豚肉後進入市場。日本政府鼓勵國民吃海豚肉,甚至多年來將之置入小學生的營養午餐。這會不會成為另一個「水俁症」?

本片不惜違法,結合高科技,有如執行不可能的任務等方式,揭露日本政府與當地漁民聯手打造海豚王國的方式,在國際間更以收買加勒比海國家,支持其在IWC的提案,合法化日本捕鯨行為。而體型嬌小的海豚,未能列為IWC保育對象,李察‧歐貝瑞對此大表不滿。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也表示本片呼應了珍古德博士一直以來宣揚的理念:「惟有了解、才會關心;惟有關心、才會行動;惟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此片雖獲得2010年奧斯卡最佳記錄片,但日本至今仍未能上映。對此,台灣發行片商黃茂昌表示,為了鼓勵居住台灣的日本朋友能觀賞本片,擬提供試映會,期待讓更多日本人知道發生在太地町的事。

※ 電影官網:http://thecovemovie.com/

Top

 
 
  廢水污染灌溉水 稻米罹稻熱病

摘錄自2010年4月13日自由時報林園報導

林園圳灌溉水黑得像墨汁,引發稻熱病恐影響結穗品質,農民氣炸,希望灌溉設施與日俱進,實施排灌分離,高雄農田水利會大寮工作站指出,污染肇因於不肖人士偷排廢水,已加強管制。

農民朱茂恩表示,灌溉水遭污染幾乎成了常態,沒有排灌分離,上游工業、家庭廢水混著灌溉水進入農田,油罐車偷倒則雪上加霜,農民只好鑿井抽取地下水,卻顧慮地層下陷,不敢大量使用。

高雄農田水利會大寮工作站站長王允杉表示,最大污染原因就是油罐車偷倒,偷倒者神出鬼沒,只有儘速構築污水下水道才能解決。

縣議員王耀裕接獲農民集體陳情,要求縣府儘速揪出元凶。

Top

 
 
  氣候談判重啟 原班人馬再度上陣

摘譯自2010年4月9日ENS德國,波昂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示威者在波昂氣候會議場外以鏟碎玻璃來表達抗議(圖片提供:德國監測Simone Ackermann)各國政府的氣候談判代表們在4月9日於德國波昂開啟了一場三天一輪的正式會議。這是去年12月哥本哈根峰會中,達成了沒有約束力的政治性哥本哈根協議之後,各國代表首次的正式會議。由於京都議定書將在2012年底到期,因此聯合國與許多國家的目標,都放在制定一個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

當代表們進入大廳時,通過了由環保團體所運來的4噸重玻璃碎片,這些碎片象徵著破碎的國際氣候協議,環保團體希望代表們好好回到工作位置。

將玻璃碎片運來並放在會議廳外的團體TckTckTck夥伴、德國監測(Germanwatch)、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以及樂施會(Oxfam)指出,4噸的玻璃代表攝氏4度,攝氏4度是全球將因為哥本哈根協議失敗,所能忍受不致毀滅的升溫上限。

但是第一天的波昂會談中顯示,各國政府間存在有很深的歧見。

美國與中國不同意由韓國所提出,有關於是否要在今年重新起草談判草案的提案。中國代表蘇偉表示,基礎工作已經包含在原本的草案中,但美國代表潘興(Jonathan Pershing)表示,此草案包括了超過100頁的備註條款,表示其中尚很多爭議。

哥本哈根協議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爭議。

這份在去年12月由美國、中國、印度、巴西與南非領導人所制定的協議,並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它並沒有經過表決,僅只是一份簡單的備註。

雖然歐盟與全世界194個國家中的111個都表示支持哥本哈根協議,委內瑞拉代表薩勒諾(Claudia Salerno)在9日仍對波昂會議的代表們說,這份協議根本稱不上真正的協議。

大多數的科學家、政府以及非政府組織都同意,要避免災難性的氣候變化,全球溫度上升的幅度不能超過工業革命前的水準攝氏2度以上。

在哥本哈根會議時,委內瑞拉與其他發展中國家都表示,他們無法接受協議草案,因為它缺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遠大目標。

非洲代表團說,波昂會議中的發展中國家代表對哥本哈根協議普遍的看法是「由少數人所操弄的黑箱作業」,用剛果共和國的說法就是「托西姆帕努姆帕努(Tosi Mpanu Mpanu)」。

在哥本哈根協議之下,有75個會員國承諾,將依據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在2020年以前減少或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這些國家的排放量在能源的使用上,佔全球的80%。

NFCCC執行秘書德布爾(Yvo de Boer)說:「今年年底將會在墨西哥舉辦氣候會議,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來加速國家、區域以及國際間限制排放量成長的行動,並且準備面對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必然衝擊。」

全世界的多邊發展銀行(MDBs)和國際貨幣基金(IMF)領袖9日在盧森堡的歐洲投資銀行舉行會議,制定了有關支持永續全球復甦的方案,並且同意哥本哈根協議是一個動以財政措施來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動機會。

在周日的波昂會談結束之後,下一次的氣候談判會議是主要經濟體能源和氣候論壇(Major Economies Forum on Energy and Climate),將會4月18至19日於美國華府的國務院召開。

國務院的聲明指出,「此論壇的目的在於促進主要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之間坦誠的對話,使得氣候變遷與乾淨能源挑戰的會議能有所進展,促進開發具體措施,並且統整合資企業,在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提高提高乾淨能源供應量。」

主要經濟體論壇的17個主要成員是:澳洲,巴西,加拿大,中國,歐盟,法國,德國,印度,印尼,意大利,日本,韓國,墨西哥,俄羅斯,南非,英國,和美國。

玻利維亞政府即將於4月19至22日,在科恰班巴(Cochabamba)召開世界人民氣候變化與地球母親權利會議(World People's Conference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Rights of Mother Earth)。組織這次會議的人說,這次會議的目的是讓民間社會和政府的代表,圍繞著共同且公正的要求,以便提供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談新的動力和方向。

玻利維亞會議有17個工作小組,負責對一些議題提出建議。例如:碳交易的風險、京都議定書、森林、農業和糧食主權。

另一輪由UNFCCC在波昂所舉辦的官方談判會期排定在5月份。

Top

 
 
  京都協議 在崩解邊緣

低碳生活部落格2010年4月13日台北訊,張楊乾報導

在去年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後,聯合國所召開新一輪氣候會談(AWG-LCA9/KP11),上周在波昂召開三天會議,170多國代表集會所達成的結論,僅是在今年要再多召開兩場至少一星期以上的會議。即將卸任聯合國氣候公約秘書長的德布爾(Yvo de Boer)會後建議國際社會,由於今年已經不太可能達成新的氣候協議,各國政府不如該開始集會討論,如何處理在2012年過期的《京都議定書》(*1)。

剛落幕的新一輪氣候會談,從一開始就陷入口水戰之中,已簽署《哥本哈根協定》的國家,和沒有簽署協定的國家,還沒上談判桌彼此就先展開攻詰。美國氣候特使史登(Todd Stern)在會前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時,明確表達美國將優先對已簽《哥本哈根協定》的國家展開氣候金援,並已拒絕對玻利維亞及厄瓜多爾等未簽約國,各自約新台幣一千萬的援助(*2),此舉立即引來玻利維亞的代表索隆(Pablo Solon)在會中大力的反彈。雖然美國代表潘興(Jonathon Pershing)緊急在波昂滅火,澄清美國並無此預設立場,但彼此的不信任更深。

不信任感加重

而玻利維亞也非省油的燈,該國與委內瑞拉等未簽《哥本哈根協定》的國家,持續在會中反對在聯合國氣候公約的議程之下,討論《哥本哈根協定》(*3);而中國與印度等國,也不間斷地針對目前已開發國家所提出的減碳目標,表達不滿。而三天會議,就在協定簽署國和未簽署國彼此針峰相對下(*4),僅達成今年將會多召開兩場至少一星期長的會議的結論(*5)。

即將在6月卸任的氣候公約秘書長德布爾,對國際間能否在今年即時達成氣候協議,以接替2012年過期《京都議定書》感到悲觀。他認為,由於美國很明確不想加入《京都議定書》的協商,因此在年底坎昆氣候會議(COP16)上,非常有可能會有兩份談判文件交付討論。

德布爾說,各國除繼續協商新氣候協議外,的確該開始討論若談判繼續蹉跎,國際社會應如何處理議定書過期的問題。

公約展延急迫

即將在2012年過期的《京都議定書》,之前曾花了八年的時間,才通過各國國會的批准。而全球原預計在去年哥本哈根氣候會議(COP15)上,能達成新協議後交由各國審視;但最後國際間並沒有達成共識,僅由中美等五國提出《哥本哈根氣候協定》,作為主要排放國的政治承諾。

目前共有122國簽署《哥本哈根協定》,5國明確拒簽(*6)。協定簽署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佔全球溫室氣體總量的83.79%。台灣也在波昂氣候會談前表達支持《哥本哈根協定》,提出的減碳目標是在2020年回到 2005年的排放量,約等同依沒有任何減碳政策的排放成長,減碳30%-45%(*7)。

除了聯合國所主導召開的會議外,全球下一次集會討論氣候議題,將會是由美國主導在本周六、日兩天,召集全球主要的排碳大國,在華盛頓舉辦主要經濟體能源與氣候論壇(MEF)。

【參考資料】
(*1)Guardian 11-Apr-10 Climate change talks yield small chance of global treaty by John Vidal
(*2)Reuters 10-Apr-10 U.S., Demark cut climate aid after summit: Bolivia by Alister Doyle and Gerard Wynn
(*3)Bloomberg 9-Apr-10 Venezuela, Bolivia Urge UN to Set Aside Copenhagen Climate Pact by Ben Sills
(*4)AFP 10-Apr-10 Procedure battles dominate future of UN climate talks by Richard Ingham
(*5)Reuters 11-Apr-10 New climate talks set for 2010; gloom for treaty by Alister Doyle and Gerard Wynn
(*6)USCAN 4-Apr-10 Who's On Board With The Copenhagen Accord
(*7)行政院網站 8-Apr-10 吳院長聽取「支持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哥本哈根協議之函文」報告

【延伸閱讀】
哥本哈根會議 為愚蠢年代揭幕》趙家緯 21-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哥本哈根協議 爭議中產出》張楊乾 20-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 本文轉載自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

Top

 
  蘭嶼飛魚、澎湖青灣與海洋保護區的迷思

作者:希‧馬告怡淖(漢名:陳昭倫;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保護蘭嶼飛魚,議會通過取締越區搶捕」對台北人而言,這只是ㄧ則小小不起眼的台東地方新聞。但是卻是蘭嶼人作為台灣進步的海洋民族最偉大的宣告。這也讓ㄧ位擁有蘭嶼李哥所諭賜蘭嶼名的漢人,最感到驕傲的地方。

海洋保護區的劃設已成為全世界保育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最為主流的想法。美國前總統布希在下台前將中太平洋海域的珊瑚礁劃設成為美國最大的海洋保護區。而就在前幾天英國也在其印度洋特區的查格斯環礁群(Chagos)宣布全印度洋最大的保護區。這樣大動作的召告全世界的用意除了在保育上有正面的提升,對於未來這兩個接近無人居住的島嶼和環礁海域執法上,特別是外國遠洋漁船的偷捕(poaching)與洗魚(fish laundry)的管制,有了法制的基礎。另外,在海洋主權的延伸上,其政治的效應不可言諭。不管是美國中太平洋的保護區或是英國的查格斯群礁,都是這兩個大國海外領土延伸的象徵。

理論上,海洋保護區的劃設,只要經過科學設計與執法上的落實,可以同時在物種保育、多樣性維持與海洋漁業持續明智使用三者之間取得最大公約數。加勒比海巴哈馬群島的研究顯示,禁採區(no-take area)的設立,不僅保護食物鏈中主要大型掠食性與草食性魚類的多樣性,而且因為這些可以控制藻類滋生的物種的存在,讓珊瑚幼苗的入填增加,其回饋效應也維持珊瑚的健康與生態系的健全。漁民也可以因為保護區得設立而持續享有保護之後,過多的魚類游出保護區的「滿溢效應」(spill-over)所帶來的高經濟魚類與無脊椎動物的產出。而觀光經營的業者可因為保護區的劃設,漂亮多樣的珊瑚礁生態維持與奇異珍稀動植物的發現,吸引海洋遊憩的觀光客,得到因「實踐保育」而得到高附加價值的觀光回饋。 在菲律賓阿波島(Apo Island)的研究顯示,花費75,000美金(2,475,000新台幣)保護ㄧ平方公里的珊瑚礁可以創造出每年31,900美金(10,527,000 新台幣 )漁業和113,000美元(37,290,000 新台幣 )的觀光回饋。

以上的理論和實例都在全世界各地發生。但是,海洋保護區真的越大越好嗎?還是越多越好呢?真實狀況並不此的樂觀。根據2006年科學雜誌(Science)上的整合分析顯示,全世界只有18%的珊瑚礁位於所謂的海洋保護區之內,而也只有1.6%的珊瑚礁受到適當的保護,而只有0.1%不受到偷捕的威脅。可見許多的海洋保護區都成為跟許多陸地上國家公園一樣只是「紙公園」(paper park)。而2006年在現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研究更指出,海洋保護區不在於大或小,許多政府部門的劃設都是失敗,而只有當地社區(local community)的實際參與保護區的經營,才是海洋保護能夠成功的關鍵。

在台灣我們也ㄧ樣沈醉在設立海洋保護區的迷思中。國家公園的系統、農委會漁業署或是地方政府的系統在過去三十年來,因為不同的保育目的在台灣所管轄的海域設立超過三十五個近似於海洋保護區或是所謂的海洋資源保育區。但是,綜觀台灣海域的漁業資源枯竭和海岸過度利用等等的事實,台灣海洋保護區的設立是失敗的。以澎湖在2005年設立的青灣漁業資源保護區為例,其活珊瑚瑚的覆蓋面積由原來2001年80.9%跌到2008年只有16%,而且珊瑚礁總體檢的結果顯示,其境內大型的珊瑚礁魚類早在2001年之前就已枯竭,雖然2001看似完整的珊瑚群聚,其實只在等待壓倒駱駝的多根稻草,包括青灣周邊海域箱網養殖與建築工程所傾倒入青灣的廢土所帶來的污染,無法禁絕的偷捕行為。最後食珊瑚螺的大量滋生,扮演最後為珊瑚送葬的角色。因此,儘管禁採區在2005年設立,根本也挽回不青灣過去活珊瑚高達80%覆蓋率的榮景。許多在台北辦公大樓冷氣室,看著谷哥地球所劃出來的紙上海洋保護區失敗的例子,真的不勝枚舉。

相反的,蘭嶼保護飛魚行政命令的頒布其實是實踐了社區參與海洋保護最佳的例子。蘭嶼人長期以來對台灣政府的保育措施極具抵抗,從早年核廢場和國家公園的劃設,蘭嶼人不信任台灣政府的態度相當堅持。飛魚與蘭嶼人千年演化出的互助關係令人讚歎。飛魚作為蘭嶼人傳統與海共生的主要蛋白質來源,不僅是蘭嶼鄉親以手划拼板舟捕魚,全魚食用的傳統堅持,更為蘭嶼傳統文化傳承寫下許多動人史詩與傳奇。但是,台灣各地前往捕抓飛魚的大型動漁船只取飛魚卵,同時與蘭嶼人競爭傳統海域的使用權,過去糾紛不斷。這次行政命令的頒布,不僅保護了蘭嶼人與海共生的文化傳統,同時喚醒台灣南島語族作為ㄧ個海洋民族,正視其傳統海洋主權的原力,更重要的,破除了台灣海洋保護區設立的迷思。

蘭嶼的飛魚,加油!加油!加油!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潘佳修‧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