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4.1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破報
台灣立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苦勞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看守台灣協會

新世代青年團

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
生態綠:公平貿易、綠色消費
台灣綠黨
 
 
大城溼地不保護 國際國民信託專家:shame!
【相關連結】
石化產業當道 溼地日成「無溼地日」?
國光石化二階環評 300多項調查不足 退回補件
彰化海岸溼地的愛與死
推動國民信託 英國有海神 台灣盼望媽祖

位於灣西海岸北起魚寮溪、南至濁水溪的彰化大城溼地,在國際專家的眼中是無價之寶,卻是國光石化(八輕)填海造地設廠的基地。來台訪問的「國際國民信託聯盟」(INTO)專家奧利佛•莫里斯(Oliver Maurice)指出,若是在英國,這塊濕地早就列入最高階保育,台灣沒有保護下來是shame(可恥)。

莫里斯道:「這樣的河口溼地在英國至少也是SSSI(Site of Special Scientific Interest,具有特殊科學研究旨趣的場址),而彰化海岸這麼重要的河口泥灘地,如果是在英國,早就是保育最高位階的自然保留區(Nature Reserve),台灣政府真的很shame,沒盡到保護責任。」精采內文

 
 
  社論:我們的未來被標了價

作者:企鵝

國際國民信託聯盟「會員發展及服務部門」負責人表奧利佛•莫里斯(Oliver Maurice),於上週(12日)在彰化參訪海岸溼地時,彰化大城溼地是否被政府列入國家重要溼地仍懸而未決,但這片溼地早已不是第一次受到國際性關注。2000年初,台灣水鳥研究群於彰化發現來自阿拉斯加的濱鷸,而同時亦於彰化地海岸地區發現來自蘇俄、日本、大陸、南韓、澳洲及紐西蘭等地的水鳥於度冬、繁殖與過境。在台灣自已尚未承認這片溼地的價值時,其它生物的選擇是不會說謊的。

而去(2009)年美國鳥類學者 Dr. Lanctot Richard 應特有生物研究中心之邀來台參與沿海溼地與水鳥保育研討會時,他以很簡單的比喻形容了現在環境開發及所造成的影響,已不是單純的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國家的事。「當濱鷸出現,已經將台灣與阿拉斯加的關係給連結起來,在阿拉斯加的所有作為將會影響台灣,而相對的,台灣的作為也將會影響阿拉斯加。」…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古蹟修復的難題

採訪、撰稿:林燕如;攝影、剪輯:陳忠峰

建築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冷硬的構造中,藏著一個個歷史故事。

台北賓館的空間設計上,也反映了日本強烈的殖民優越感。1868年日本推動明治維新,崇尚歐洲文化,在建築工法上深受西方影響,像是希臘的雙柱、羅馬的拱圈,歐式的斜屋頂等等。日本政府不光是模仿硬體建設,也嚮往歐洲貴族般的社交生活,台北賓館也擁有歐式大庭園和戶外陽台,經過歲月遞嬗,到了今天,台北賓館也還是擔負著公共社交的任務,成為歷屆元首招待外賓的最佳場所。

早期缺少古蹟維護的思維下,對建築物的態度,也大多採取重新粉刷、上漆的做法,因此台北賓館許多華麗精緻的維多利亞風格,都被覆蓋在一道道的油漆中。…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反對生存環境的水源被污染,地方人士勇敢站出來。友達、華映兩家映管大廠爭取廢水由竹縣霄裡溪改排至桃園縣老街溪,4月1日生效;桃園龍潭鄉長葉發海則在桃園有線電視上刊登堅決反對廣告。嚇得兩家工廠廢水還是排到新埔霄裡溪,卻引起新埔鎮代會主席王增基憤怒,揚言將帶鎮民到排水口灌水泥。

食品安全很重要,苗栗婆媳中毒案,引發各界關注。衛生署疾病管制局17日證實,71歲婆婆確實因肉毒桿菌中毒。44歲媳婦的檢體尚等待檢驗,預計動物實驗結果今天出爐。疾管局副局長林頂表示,微生物檢驗約需兩到三周。

世界各地災害不斷,上週青海強震,受到高原氣候的影響,現在不時還會下起冰雹,救援行動不斷被突如其來的冰雹打亂,讓受困在廢墟之中的人生還機會更加渺茫。 截至17日下午,已經造成1484死、1萬2088傷。冰島艾雅法拉火山爆發,產生的高聳火山灰遍及歐洲北部大部分地區,造成8個歐洲國家航班癱瘓。艾雅法拉是冰島的一個小型冰川,高度1,666公尺。此次的爆發是由3月初的一系列地震,以及3月20日的一個小型爆發所引發。

2048年無魚可吃?邵廣昭敲海洋警鐘。學者邵廣昭更進一步為紀錄片「魚線的盡頭」開設講座,呼籲人類重視海洋版「不願面對的真相」。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園區的利益-富豪的圈地資本主義

作者:munch

台灣的土地開發,讓國土規劃越來越像文字的宣示遊戲,四大區域,二十多個生活圈,變成選舉的政治籌碼,提供各種官場座位。真正國土的核心,脫離生活區域的範疇,越來越向園區傾斜,一個個劃設出來的園區,如同一個聚焦中心,國家興亡全在園區。

在政府不斷歌頌「園區經濟」,成為帶動台灣經濟的火車頭之時,事隔多年才赫然發現,原來一切榮景,建立在土地污染,工人剝削與城鄉差異之上,所謂的經濟奇蹟,真實是血汗經濟。 如果細細省思,走了半世紀的「園區經濟」,真正創造了什麼?唯一可見的是,創造少數脫拉斯化的大財團。

園區經濟的問題,從未被徹底被反省思考,甚至依舊成為政府、財團的共生遊戲,不斷複製、不斷滋生。到現今,政府上上下下都在搞園區,國科會的科學園區、縣市政府的工業園區、豪宅特區、林務局的森林園區、觀光局的休閒園區、甚至文建會也有文創園區,還有重建委外的慈善園區。

台灣無異邁入一個園區化社會,透過封閉特權的園區,國家與財團關起門開始狂舞。精彩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潘佳修•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