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4.27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全民來認股‧守護白海豚
請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協會!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破報
台灣立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苦勞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海洋台灣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台北市野鳥學會
關渡自然公園
自然生態攝影學會
 
  蘭嶼海蛇蛋現蹤跡 全球首度曝光


因氣候及生存條件良好,蘭嶼海蛇的數量和種類十分豐富;圖片來源:台師大生命科學系提供。

【相關連結】
影像:全球首次海蛇蛋窟大揭密!

神出鬼沒的寂行者

珊瑚礁體檢志工與海蛇的故事
生態資源的育樂功能:以澎湖綠蠵龜生態教育營隊為例
台東蘭嶼海域的潮間帶,估計有上萬隻海蛇,密集度全球數一數二。公視採訪團隊在台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杜銘章引領下,實地前往蘭嶼追蹤臺灣海蛇的現況,並涉險進入位於峭壁30公尺底下、人煙罕至的蘭嶼的海蛇洞,此次更是全球首度拍攝到「海蛇蛋」的蹤跡!

人類對於海蛇的研究尚有許多空白,連研究海蛇25年的杜銘章都只能說出每隻海蛇壽命約10幾年。每隻海蛇每年產卵4顆左右的蛇蛋,產卵地點,位在有淡水的珊瑚礁中;每顆海蛇蛋約5公分,孵化需要4個多月。近幾年,杜銘章推測因為氣候變遷,很可能影響需要持續仰賴淡水生存的海蛇。降雨不穩定,有時缺水、有時暴雨,都會影響海蛇的生存環境。精采內文

 
 
  生態與經濟:榮景可期的自然資本

編譯:林佳瑩、薛郁欣;審校:林群超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這類的自然資產,將會對未來的經濟成長與榮景扮演重要的角色。若是能進一步得加強相關政策的架構,對經濟轉型的過程多加管理,將能創造出深具效率的經濟。TEEB的研究建立在現存的許多國際行動與報告上,例如聯合國的千禧年生態系統評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指出自然本對人類生存與福祉的重要性。

當我們將所有證據拼湊在一起時,我們同時也面臨會反映在政策上的巨大經濟成本。...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詹嘉紋

小朋友也來響應保護白海豚路跑

彰化地區發起「海豚盃」路跑,宣導以環境信託方式,保護瀕臨絕種的中華白海豚,吸引國內外民眾,不分年齡、種族,大家齊為維護生態及環境揮灑汗水。在台北,則有另一群人辦起了市集,推廣用心栽種的在地農產品或環保藝術品,強調回歸自然及綠活的生活概念。事實上,除了肯定民眾願意為了保護環境,從改變己身習慣做起。也開始看見一些企業,願意擔負起社會責任,尋求與環境永續共存的經營方式

個人和企業之外,更需要國家從上而下的力量,提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摩洛哥成為第一個載阿拉伯世界裡,以政府力量帶頭推動環境保護的國家,此承諾將領導國家未來有關永續、環境以及自然資源的法律政策。

國內對建立核能電廠與否仍爭議不斷,而紐約科學院在車諾比事故發生24週年的紀念日上,發表一本新書,指出全世界有近百萬人因為暴露在1986年前蘇聯的車諾比核電廠事故產生的輻射物質而死亡。此事件顯示了核能的潛在危機之一,也是大多數民眾心中的憂慮所在。

【更多今日新聞】
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行動參與:【428國際工殤日】高科技、高污染、高職災 政商一體,毒害全民!

作者: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人民火大行動聯盟、RCA員工關懷協會等20餘個團體

集合時間:2010/04/28 上午 10:00 集合地點:行政院大門口

「妳知不知道,妳個人在本件之求償金額是多少?」
「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生命、在乎的是健康、在乎的是正義,其他我都不在乎!」

這是20年前,全台第一宗跨工殤/環保的RCA污染案,罹癌女工阿窕出庭作證時哽咽著一字一句說出來的...。

美國家電第一品牌RCA家電來台20餘年,留下嚴重污染的土地、水源,造成員工千餘人及附近居民罹癌。據統計,罹癌死亡的RCA員工逾400人,確定罹癌者更逾千人,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高毒性有機溶濟導致勞工及居民飽受肝癌、肺癌、大腸癌、胃癌、骨癌、鼻咽癌、淋巴癌、乳癌、腫瘤等病痛之苦。...精采內文

 
   
  .
 
蘭嶼海蛇蛋現蹤跡 全球首度曝光

本報2010年4月26日台北訊,潘佳修報導

台東蘭嶼海域的潮間帶,估計有上萬隻海蛇,密集度全球數一數二。公視採訪團隊在台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杜銘章引領下,實地前往蘭嶼追蹤臺灣海蛇的現況,並涉險進入位於峭壁30公尺底下、人煙罕至的蘭嶼的海蛇洞,此次更是全球首度拍攝到「海蛇蛋」的蹤跡!這項發現,連國內獨家研究海蛇25年、被稱為「本土蛇類野外生態研究第一人」的杜銘章教授,也大感振奮!公視新聞部與台師大生命科學系攜手合作、以共同推廣生態科普教育為方向,4月26日舉行合作簽約記者會,一同為大眾揭開台灣海蛇神秘的面紗。

海蛇需要淡水 受氣候變遷影響甚鉅
圖片來源:台師大生命科學系提供蘭嶼常見的海蛇屬於闊尾海蛇屬。杜銘章的研究發現闊尾海蛇屬(Laticauda)的三種海蛇-闊帶青斑海蛇、黃唇青斑海蛇以及黑唇青斑海蛇,他們其實需要喝淡水以補充水分的損失,這樣的發現和傳統上認為海蛇都可以直接喝海水,再利用舌頭下的鹽線排除鹽類以保留淡水的認知有相當大的差距。

闊尾海蛇屬的海蛇還有一項不同於其他海蛇的特性是他們是卵生的,其他的海蛇則是胎生的。卵生的海蛇需上岸找尋隱蔽潮濕的洞穴產卵。當島嶼太小沒有足夠的淡水補充或適當的產卵場,闊尾海蛇屬的海蛇便難以在此建立穩固的族群。蘭嶼除了有良好的珊瑚礁生態系,也有充足的淡水補充,又能提供適當的產卵場,因此其海蛇的種類和數量特別豐富。

圖片來源:台師大生命科學系提供人類對於海蛇的研究尚有許多空白,連研究海蛇25年的杜銘章都只能說出每隻海蛇壽命約10幾年。每隻海蛇每年產卵4顆左右的蛇蛋,產卵地點,位在有淡水的珊瑚礁中;每顆海蛇蛋約5公分,孵化需要4個多月。平時海蛇雖然生活在海水中,但是據觀察這裡的海蛇需要上岸飲用淡水,才能生存。然而近幾年,杜銘章推測因為氣候變遷,很可能影響需要持續仰賴淡水生存的海蛇。降雨不穩定,有時缺水、有時暴雨,都會影響海蛇的生存環境。

深具觀光潛力 需要配套措施

蘭嶼的4種海蛇是闊帶青斑海蛇,黑唇青斑海蛇,黃唇青斑海蛇和飯島氏海蛇,牠們的攻擊性都很弱,飯島氏海蛇更因特化到只以魚卵為食,其毒腺和毒牙已經退化。闊尾海蛇屬的海蛇一般被認為是溫馴的類群。闊尾海蛇屬的海蛇一般被認為是溫馴的類群,杜銘章自己就曾對闊帶青斑海蛇的攻擊行為作了簡單的紀錄和測試,發現73%的個體並不理會人類的存在,牠們在遇到人類時,既不逃離也不游過來,頂多是在吐信探索不久便離開,從沒有一隻蛇有主動攻擊的行為,甚至於有 2%個體在和我初遭遇便轉頭快速逃離。因此杜銘章認為,蘭嶼是全世界難能可貴的觀賞海蛇的地點,極度具有觀光發展潛力。只要做好觀光生態配套措施,與海蛇共游,將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潛水景點。

蘭嶼為何成為海蛇的棲息天堂?當地人為何能跟海蛇和平共處,鮮少被咬傷?海蛇為何是喝淡水、而非海水?全球氣候變遷,又將對海蛇生態帶來什麼危機?這段奇妙的探索,4月26日晚間8點「公視晚間新聞」,將有完整披露。公共電視新聞部經理何國華表示,這次是2分鐘的新聞畫面,年底前將會推出50分鐘的完整海蛇生態的影片,敬請大家拭目以待。


★【影片】:全球首次海蛇蛋窟大揭密!★

Top

  生態與經濟:榮景可期的自然資本

編譯:林佳瑩、薛郁欣;審校:林群超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這類的自然資產,將會對未來的經濟成長與榮景扮演重要的角色。若是能進一步得加強相關政策的架構,對經濟轉型的過程多加管理,將能創造出深具效率的經濟。TEEB的研究建立在現存的許多國際行動與報告上,例如聯合國的千禧年生態系統評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指出自然本對人類生存與福祉的重要性。當我們將所有證據拼湊在一起時,我們同時也面臨會反映在政策上的巨大經濟成本。

維持生物多樣性能為人們帶來許多長遠的利益,提供多樣的食物來源就是其中一種;圖片來源:Wikipedia

政策造成改變

自然資本是個提供人類服務與支持我們經濟的網絡。自然資本對解決許多生態的危機,有巨大的貢獻,這些危機包含氣候變遷、糧食安全、不足的用水。這些危機在被解決的同時,也能消弭貧窮。面對自然資本的議題,沒有一個一體適用的方法,必須因地制宜。但有兩個建議方案,可能可以適用於各種不同的案例。

一、政策回應不該只限於環境政策的範圍,而還需要考量不同層面的政策,例如農林漁業、能源、食物與引水、採堀自然資源的產業、運輸、旅遊和健康政策等等。

二、若是能從廣泛、多元的層面計算國民所得帳,則自然資本的價值將更能反映在決策過程中。單一的政策工具雖然有時有用,但是一個深具彈性與綜合性的政策回應,將會更有效用。

TEEC的研究與分析指出不同模式的政策回應,並描述了現存的工具與措施。就如同前述所言,不同的工具適用於不同的情境,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不過,對每個國家而言,在進行政策評估時,以下的步驟可能會派得上用場。

步驟一:體認生態系統服務與生物多樣性對該國經濟的意義,當務之急是評估生態系統服務會對經濟發展與就業帶來的影響,以及隨之而來的風險與損失。

步驟二:評估當今的政策與改變的可能,要如何調整,才能將自然資本管理得越好。

要有效得管理自然資本,還有漫漫長路要走。但只要踏出第一步,與原點相較,就是進步;圖片來源: Wikipedia

改善的機會

決策者必須決定要怎麼做,才對國內與現存的環境最有利。以下的選項將能幫助決策者做出決定。

管制的重要性

有效的管制措施將能提供一個框架,確保自然資本可以被永續利用,並能成為其他政策的基礎。管制措施不僅限於稅賦與罰款這些市場性的工具,也可以是改變經濟誘因,讓私部門改變行為,以確保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帶來的利益。

經驗顯示,市場性工具比管制措施更能有效率得達成環境政策的目標,有些市場性工具可以增加政府歲入,又能管理生態多樣性。例如歐盟排放量交易制度 (EU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然而,這種市場性工具無法適用於每個情境。要使用這種市場性工具,必須以高度的行政管理當基礎,並付出巨額的交易成本。即使如此,一旦遇到政治阻力,整個政策的適用性就可能受到破壞。

改革補貼措施來彌補已造成的環境傷害

調整用於農漁礦業、將近一兆美元的補貼,改用於維護生態系統服務與生物多樣性是當務之急。尤其是要調整那些會影響環境的產業所獲得的補貼金額。研究顯示,用於維護生態系統服務與生物多樣性的補貼應占全球GDP的1%,才能避免氣候變遷的危害,這種危害可能會造成全球GDP流失5%到20%。從本研究的觀點來看,改革補貼措施將曾能更自由得運用公共資金,促進資源有效得運用與適當得成長。不過,在此之前,政府應先承認生態系統服務與生物多樣性的利益。

獎勵服務之供給

為了要刺激生態系統服務的供給,獎勵那些管理與維護這些服務供給的個人與社群是很重要的。經過適度的設計與執行,生態系統服務償付機制 (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PES)將能帶來與分配利益;減少因森林遭移除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Reduction in Emission from Deforestation,REDD-Plus)則能尋求一個調節氣候變遷的雙贏策略。這兩種機制,都是要透過協商來確保生態系統服務能夠持續供給。

支持投資自然資本

對適當的目標自然資本進行投資,將能帶來高投資報酬率的回饋。例如,復育已破壞的地區,將能幫助我們維護原住民的經濟生活與讓他們能持續維持生計。

展望未來

如同前述所言,轉換政策是個困難的任務,首先得有足夠的時間,在過程中學習改變;其次,政策之改變將會付出成本,也會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對,這些都需要克服。因此,要試著將自然資本、經濟活動與社會福祉連結在一起,才能有助於和受影響的人口溝通。此外,改變心態,承認自然資本與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並不為短期的政策成效所宥,是還需努力的部分。許多政策的選擇將會受到跨部門合作和夥伴關係之建立的情況影響。

從各層面創造政策改變

對決策者而言,大部分改變政策的機會限於國內層面,但通常涉及國際合作與條約的政策,反而比較容易實施。當然,在地的管理也會決定自然資本是否能永續利用。

建立夥伴關係

要讓改變能持續進行,人們間的合作至關重要。因為大部分的自然資本是公共財,因此管理自然資本需要政府的參與;而自然資本會影響個人,個人行為模式與消費習慣也會決定全球生態足跡的發展,因此個人與非政府組織也該參與管理自然資本。除了政府與第三部門外,產業的參與將能促成一個更能有效率分配資源的經濟體系。國際組織也扮演重要的角色,透過國際合作的機制,將能促成某些層面的政策發展,尤其是指那些能同時提供當地與全球利益的生態系統之管理。

建立更能有效利用資源的經濟體系

當氣候變遷的威脅日益高升,政府開始朝向低碳經濟的方向發展。應該利用這個機會,發展更能有效率運用資源的經濟,這種經濟可以反映許多自然的價值,例如食物與原物料的供應、乾淨用水的取得方式、各種娛樂和啟發性靈的方式、與文化和心理認同的感受;這也是一種善用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與既存資源的經濟,又不會影響到資源的永續利用。最後,這也是一種被那些承認自然資本價值的社會所支持的經濟。

我們常很難去回答那些跟生態系統服務與生物多樣性有關的大哉問,例如它們對不同社群的影響,我們可以容忍這兩者流失到什麼程度。這份報告要呼籲更多決策者能從更多層面思考現存的挑戰,尋求多方面的解決之道。尋求一個國際與國家層面的政策框架,將能有助於系統性得回應自然資產的價值相關的議題。這將能開啟新的契機,來處理貧窮、發展與成長的問題。同時透過經過良善設計的政策,將能呈現自然的價值,讓消費者、產業界、社區和公民能獲得足夠資訊來做決定。要讓這些願景成真,需要付出許多努力與國際間的通力合作,但根據現存的證據顯示,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未來掌握在我們手上,我們有潛力讓願景變得更為正面、積極。雖然仍有許多不確定性,但許多好的想法已經在手。認知與了解自然的價值,意味著所做的決策將有助於建立一個能永續發展的環境,我們的經濟與社會也將從中受益,我們的子孫也將獲得同樣的利益。

2010年是生物多樣性之年,希望這個議題因為TEEB這份報告受到重視,並創造一個開始「改變」的好機會。


※本文出自2009年環保署「國際環保動態訊息蒐集及趨勢分析」專案計畫,編譯自「TEEB」2009執行報告

Top

 
千人聚首芳苑海岸 為白海豚而跑

繼黑皮盃路跑後 中台灣首次生態主題的體育賽事

本報2010年4月26日彰化訊,吳孟純報導

DSCN3661彰化芳苑普天宮前的廣場上,繼去年(2009)登場的千傘齊開守護彰化海岸、保護中華白海豚的創舉後,事隔半年,昨(25)日有更多民眾再在彰化環保聯盟的號召下,參與「為白海豚而跑」的路跑活動。現場民眾反應熱烈,參與者包括老中青三代、連外國人都響應,其中有數百人當場加入「全民來認股,守護白海豚」的認股行動,以實際作為幫助白海豚守住牠們的家。

路跑民眾並與北部團體串連,以人體排出「CO2↓」的大型字樣,期望全民能由生活中做好節能減碳,更希望政府能正視高排碳產業對地球的危害。

當年為了保護黑面琵鷺、守護家鄉淨土,七股人誓死反對七輕,環保團體也舉辦了首見的新型態路跑賽「黑皮盃路跑賽」,今年已邁入第十年。如今,七股完整的棲地與豐富的生態,讓黑面琵鷺願意年年到來,吸引民眾來此欣賞如此珍貴的物種,為當地帶來生機與生計,而黑皮盃路跑賽也變成了年度盛會。

物換星移,悲劇主角從天上飛禽換成海中游龍,當年環保團體呼求重視全球僅剩1000隻左右的黑面琵鷺,然2010年的現在,巡游於東台灣海峽的中華白海豚獨立族群(台灣白海豚),數量卻已不到100隻。而於此同時,即可能是壓垮駱駝最後一根稻草的「國光石化」,正要落腳在彰化海岸。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說,「舉辦路跑賽的目的,是讓更多民眾了解特有的台灣白海豚已命在旦夕,未來國光石化將在彰化海岸填海造陸,危及此珍貴稀有潮間帶,而在地蚵農將來可能是無蚵可養,飯碗不保」。

彰化環盟理事長蔡嘉陽表示,「彰化海岸是西海岸最寬廣最具有生態旅遊潛力的潮間帶,參與路跑的選手一邊跑步一邊欣賞美麗的彰化海岸,身體與心靈都能得以淨化與提升,也希望大家共同來保護我們的潮間帶,不要讓國光石化進駐汙染我們的土地」。

小朋友響應路跑 小朋友衝刺

在這次路跑活動中,年齡從1歲到71歲,還包含來自美國、南非與肯亞的外國友人。與全家人一起來參加活動的7歲郭小妹妹說,「路跑很好玩,也能夠保護白海豚,希望明年也能再來跑。」她66歲阿嬤跟著孫子跑完2.2公里後,連不紅氣不喘的說,「白海豚變少應該是海水被污染,在這裡蓋工業區水會不乾淨,千萬譕通!」

斗六鎮揚子高中包了兩輛遊覽車共88人特地北上來報名參加,就讀高二的賴同學說,「地球暖化,生物多樣性越來越低,參加路跑不但可以挑戰自己,也可以拯救白海豚相當有意義,明年若再辦還會再來。」

參加長征組(10.9公里)的美籍選手表示,「我是參加這次路跑才知道有這種白海豚,以及有工廠要蓋在這裡的潮間帶,雖然我沒有台灣國籍,但是我會多拿幾張認股書,讓妻子(台灣國籍)填寫成為認股人,並將這樣的訊息告訴更多的朋友。」

海王子救發蚵超人此次路跑賽前三名皆獲得純手工打造的玻璃海豚獎盃,由平時就熱心於保育與公益的企業台明將公司(台灣玻璃博物館)贊助。活動除了路跑賽還安排海岸生態導覽、小型環保市集以及大家來降溫的CO2↓排字活動,更有「海王子拯救發蚵超人戰勝惡魔財團」的行動劇,另外主辦單位也向各界募集500多個二手物做為摸彩、有獎徵答、趣味競賽與生態保育闖關的獎品。

第一屆白海豚路跑盃在媽祖婆的庇佑下圓滿完成,在這活動中,彰化環盟共募集到有 300多人的認股,蔡嘉陽說,「這次活動相當成功,不但有數百人認股,更讓眾多人知道台灣國寶媽祖魚(台灣白海豚)將會因彰化海岸的開發而滅絕。希望我們熱愛路跑的馬總統能參與認股行動救救白海豚,未來才會有第二屆甚至第三屆的白海豚路跑賽,屆時總統與民眾就可一起為保育白海豚而跑。」

Top

 
 
小農‧綠色‧藝術‧市集 台北地球日繽紛熱鬧

本報2010年4月26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台北地球日。照片提供:伊聖詩假日都會難得的悠閒時光,「逛街消費」可以很綠色!時值地球日40周年的「綠色周末」,結合民間團體、有機小農、創作者以及企業共同舉辦的「綠色藝術市集」,4月24、25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戶外舉行,以有機、環保、藝術、樂活為主軸,提供民眾不一樣的綠色經驗。

422地球日1970年代從美國出發,影響遍及全球,至今屆滿40年。雖然很多單位在地球日舉辦活動,但不見得都符合環境保護精神。甫卸任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董景生即點出,地球日不是拯救地球,而是拯救人類的棲地,讓人類可以在這塊土地永續存在。今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響應美國總部的主題,募集百萬綠行動,已經號召超過3百萬人次承諾願意愛護地球,珍惜自然資源。

台北地球日綠色藝術市集。照片提供:伊聖詩活動贊助單位伊聖詩芳療生活館表示,紐約聯合廣場的綠色市集、加拿大安大略農夫市、東京代代木公園的地球日活動等,都是都會中的農夫市集,吸引樂活族流連忘返。此次「台北地球日──綠色藝術市集」則結合「農夫市集」、「藝術市集」、「NGO地球村」與「綠色影展」等元素,共42個攤位,讓台北都會中的民眾,有不同的體驗。

「農夫市集」部份,集合「248農夫市集」、「合樸農學市集」以及其他優質小農約20個攤位,民眾可以當場購買新鮮無毒的蔬果,還可以與種植農作的農夫們面對面溝通,獲得更多有機種植的訊息。此外,現場還安排一隻小乳牛,由四方鮮奶牧場提供,增添活動的有趣互動性。

248農夫市集創辦人楊儒門即說,此次農夫市集鎖定年輕族群,而會場中的牛是為了吸引小朋友加入。楊儒門說,「帶牛來有人會覺得好有趣,但有人可能會覺得殘忍;這樣犧牲牛是為了讓小朋友知道牛奶從何而來,不是來自超市裡的紙盒或瓶瓶罐罐。」這頭牛有專人照顧,負責「把屎把尿」以及餵食新鮮的牧草,證明牧場管理確實符合動物福利。

楊儒門也表示,都市中的農夫市集,提供綠色消費的管道。此次攤位有些冰淇淋、冰棒、果醬的攤位是為了吸引「年輕客層」。一般的媽媽婆婆容易溝通,因為每天都接觸這些農產品;而對年輕一族,則透過休閒食品,與生產者直接對話,了解為何要製作無添加、簡單的產品,影響年輕族群在讀書之餘也關心台灣的土地,調整對待環境的心態。

活動也開闢「NGO地球村」主題,集合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主婦聯盟等NGO組織,提供民眾最新環保議題。有民眾特地帶了一袋發票來捐給環保團體,或現場連署美牛公投。

「綠色影展」則搶先播出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血色海灣」精采花絮,與導演訪談。另外著名的《極地熊寶貝》、《±2℃》、《牛糞傳奇》、《唱歌吧!》等綠色環境紀錄片都將在現場播出。而《牛糞傳奇》片中主角Vandana Shiva也即將於4月30日第二屆亞太綠人會議訪台。

本次活動由台北當代藝術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伊聖詩芳療生活館協辦與贊助,將提供台北民眾更多的綠色資訊,並搶先播出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血色海灣」精采花絮。現場也舉辦寶特瓶藝術創作大賽,鼓勵民眾回收寶特瓶運動。除了台北場,5月也將於台中勤美誠品綠園道舉辦,預計將有100多個攤位。

Top

 
 
  打造友善環境的公益平台 伊聖詩期待與客戶共創綠色消費

體認芳療事業與環境息息相關 深耕環保議題

本報2010年4月2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伊聖詩芳療生活館辦公室門口擺置當代本土藝術家的創作,它們不是以畫布著畫後裱框的作品,細看之後,原來是在木板上作畫。這些木板或木頭,不是昂貴的木材,大多取自於大自然或人為費置的木頭。漂流木、舊課桌椅,甚至碗粿之挑擔。昏暗的燈光、香味、栽植,有如進入雨林。

雨、林,正是芳療事業體重要元素之一,伊聖詩執行副總經理黃禹銘說,精油來自植物,而植物受雨量影響,雨量決定精油品質。這些都和生態、自然環境相關,也影響伊聖詩對環境保護的認知。

伊聖詩2001年開始即設定企業核心理念必須符合環保原則,第一份宣傳品即以再生紙印製,第一份產品目錄中和消費者對話的文案,即定調「只賣產品不賣包裝」。伊聖詩是進口商,有別於歐洲系美妝品重視包裝,改走加拿大簡約風格,一開始,公司也曾自問台灣消費者經得起這樣的包裝嗎?9年來證明,消費者是可以改變的。包裝以價制量,設計成禮盒,可當收納盒或重複使用,熟客甚至在門市會主動向新客人解釋這項設計的好處。黃禹銘說,這樣,有需要的人才會買,真正地減少不必的包裝造成的浪費與廢棄物,源頭減量。

體認到環境對芳療事業的重要性,伊聖詩積極投入環保議題的深耕,以各種形式影響人們體認環境議題的重要性。為了符合「碳中和」的概念,該公司 2005年在紐西蘭尼爾森湖國家公園種樹,而雖然在台灣找地種樹不容易,但2009年終於找到在陽明山紗帽山後開始種樹,並且租地種植符合友善環境的農作物。

黃禹銘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以有機、友善環境的方式耕種。他先問農友,這塊土地作大產值以及最高價格,心裡算出價格,於是和農友交涉,期待不要使用化肥、不要灑農藥耕種,甚至不需要擔心產量。農友甚感驚訝,並表示不可能,黃禹銘遂說,如果你願意這麼做,我就付你多少錢,這筆金額正是將最大產值乘以最高價錢的數字。因此談成這筆交易,現在伊聖詩的員工有時間便到田裡幫忙,最近員工們幫忙插秧、種田,有員工便分享終於體會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不敢再浪費盤中飧了!

2010年即將登場的台北地球日綠色藝術市集,是伊聖詩實踐企業公民責任的方式,也成了伊聖詩的公益品牌。今年是第三年舉辦。2007年第一次以藝術節的方式,黃禹銘說台灣人生活壓力上,表現出集體焦慮,應該為民眾創造美的經驗。當台北愛樂交響樂團演奏韋瓦第的四季時,現場以調香方式,隨著四季變化飄散著分屬春夏秋冬的氣味。

黃禹銘說,氣味關於一個人的記憶,有時候和路人擦肩而過,不經意的交會往往因氣味留下記憶。2008年便以「尋找新味道」調香比賽,並進一步結合愛地球的理念,舉辦綠色藝術市集。此外,不忘關懷偏遠地區學童的需求,以「種子計劃」提供東埔國小電腦及投影設備。「很難想像2008年還有開機需要10分鐘的電腦!」愛地球的黃禹銘,不忘對人深切的關懷。

2009年,農夫市集也加入了。為了尋找志同道合、友善環境的有機農友,黃禹銘不惜收集名單,並按名單親自登門拜訪,邀請農友加入市集。一開始,有些理想性較高的團體,不喜歡與企業打交道,對黃禹銘抱持著懷疑態度,隨著綠色藝術市集舉辦的主題以及伊聖詩低調的行事風格,終於得到多個信譽卓著的團體與農園加入。

除了農夫市集,在創意市集創作者的尋找也不馬虎。黃禹銘鎖定目標為綠色、使用回收材料或有環保功能的產品為主。黃禹銘強調做好4R,即減量 (Reduction)、重複使用 (Reuse)、回收 (Recycling)、最後才是再生 (Regeneration),製成新的原料及產品。2010年即以廢棄的寶特瓶為主題,民眾帶著家中的寶特瓶,現場將有專人教導製作美麗的寶特瓶花,並將請裝置藝術家創作,最後所有的這些寶特瓶將回收壓製成新的原料,製作成環保袋、餐具袋。黃禹銘表示,自從政府不再貼補寶特瓶回收之後,寶特瓶變形成嚴重的問題。

黃禹銘說行銷設計並不難,重要的是概念。而當他認定環境議題的重要性,便從員工的教育訓練做起。2007年12月邀請荒野保護協會的講師以一整天的時間,從台灣自然生態之美,談到環境現況,深深地震撼了每位工作人員。當工作人員具備環境議題的概念,在門市專櫃便能影響顧客,這有如丟入湖泊的小石頭,引起陣陣漣漪。2008年時,每個月以不同的環境主題結合環保贈品吸引顧客的注意,如三月講「酸雨」,母親節談「綠色母親」,贈品則有環保餐具、水壺,有一個月講有機農業,贈品就是池上米,如此居心,就是要顧客一起來愛地球。

2008年地球日,伊聖詩在全台門市專櫃,推「關燈一天」,引起不少百貨業者的共鳴。當天很多客人都問,燈是不是壞了?門市員工藉此機會告知,關燈的原由以及地球日的精神。

黃禹銘說自己受「Ben & Jerry's」影響很大,他們不但早在1990年代即將企業公民責任報告放到網路上,每家店都盡量使用太陽能、蓋生態池之綠建築,從原料採購實踐公平交易與環保精神。而伊聖詩愛地球,也從2008年地球日到2009年地球月,今年共擴大為「地球季」,將422地球日、510公平交易日與605國際環境日串聯起來。最好是天天都愛地球,伊聖詩的努力,為「愛地球」下了最好的注解。

自然環境、氣候變遷對於精油生產關係如斯緊密。最近冰島火山爆發,影響了歐洲當地的生活,農產品首當期衝,短期內或許看不出對於伊聖詩產品的影響,但黃禹銘以2005年歐洲大水,連布拉格廣場都淹大水為例,這場大雨導致法國花田歉收,當年的「有機玫瑰花茶」產量受損。另外,讓黃禹銘很自豪的伊聖詩蜂蜜,「來自紐西蘭特約蜂農,不會餵蜜蜂蔗糖水,雖然這會增加蜂蜜產量,但成分不同。收成時會留一些蜂蜜給小蜜蜂過冬,而不是一把刀割開蜂蠟全部取走。」他稱為「愛心蜂蜜」,也因蜜蜂消失之謎、以及氣候變遷干擾開花時序,蜂蜜減產20%。氣候變遷,伊聖詩先知道!

今年的「華盛頓公約」(CITES)大會,已將巴西花梨木(Aniba rosaeodora Ducke)、維拉木(Bulnesia sarmientoi)列入附錄二貿易管制名單,禁令也將於5月19日生效。黃禹銘表示2007年即注意到此現象,並針對所有產品確認。花梨木屬於木材精油,大多取自於家具業剩餘的木材廢料,加以萃取。然而知道是產自巴西的花梨木,便不再進口,而改以芳樟精油替代。

Top

 
 
  【地球日40週年】阿拉伯世界誕生第一個國家級地球章程 就在摩洛哥
   

摘譯自2010年4月22日ENS摩洛哥,拉巴特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為了慶祝世界地球日40週年,摩洛哥22日頒布了一項前所未有,有關環境與永續發展的國家章程,是阿拉伯世界中第一個做出此種承諾的國家。

該章程將領導國家未來有關永續、環境以及自然資源的法律政策。

由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Mohammed VI)所主導的國家環境與永續發展章程,經歷了全國性的公眾諮詢程序後,將成為國家環境法的制定框架。

拉希德王子(Prince Moulay Rachid)以及穆罕默德六世環保基金會主席漢斯娜公主(Princess Lalla Hasna)主持了世界地球日的慶祝活動。

慶祝活動突顯了5則環保領域國際公約的簽署。

摩洛哥內閣部長提出了一系列將來的環保計劃,包括:恢復因為森林過度開發造成的沙漠化現象、設置人工魚礁以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使用掩埋地點所產生的沼氣來生產清淨的能源,停用塑膠袋並且設立生態學校。

漢斯娜公主也在稍後舉行了慶祝晚宴。出席的貴賓包括法國生態、能源與永續發展部長博洛(Jean-Louis Borloo)、外國的市長、摩洛哥政府部長以及其他官員。

今年3月,漢斯娜公主造訪了美國華府,向與會者介紹拉巴特(Rabat)是地球日40周年的慶祝活動的首要城市。

她說摩洛哥最近投資了90億美元在太陽能方面,表明該國正在致力於可再生能源的管理,建設綠色經濟。

漢斯娜公主說,預計摩洛哥全國在2020年以前,將有42%的能源來自可再生能源。此一主要的太陽能計畫每年將減少37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國王穆罕默德六世還發起了一項在2015年以前,種植1百萬顆棕櫚樹的計畫。

非營利組織地球日網絡(Earth Day Network)總裁羅傑斯(Kathleen Rogers)在華府指出,「摩洛哥位於非洲與中東的十字路口,正引領這些區域朝向實行開創性的環保,她激勵了數百萬民眾,在地球日以及日後作出個人對環境的承諾。」

漢斯娜公主是國王穆罕默德六世與拉希德王子的姐妹。從她童年開始,漢斯娜公主一直對社會與文化活動很感興趣,特別是對於摩洛哥的環境議題。

1999年,她在摩洛哥發起了一個票選最美麗乾淨海灘的全國性環保運動。

為了支持她的工作,穆罕默德六世環保基金會創建於2001年。

漢斯娜公主於2002年設立了青年環境記者獎,另外,她也在2003年起,為每年的6月5日聯合國環境日設立了一個攝影獎。

上週六(4月17日)的地球日慶典中,公主在拉巴特的奧戴亞斯(Oudayas)濱海藝術中心主持了一場生態空間的正式啟用典禮。她參觀了沿著波瑞格瑞格河(Bouregreg)河岸道路的展示空間,該處裝有一面太陽能板、一座風車以及一輛摩洛哥國家氣象局的空氣品質監測車。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apr2010/2010-04-22-01.html

Top

 
 
  紐約科學院新書:車諾比輻射造成近百萬人死亡

摘譯自2010年4月26日ENS美國,紐約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伶審校

紐約科學院26日在車諾比事故發生24週年的紀念日上,發表一本新書指出,全世界有近百萬人因為暴露在1986年前蘇聯的車諾比核電廠事故產生的輻射物質而死亡。

這本名為《車諾比災變對人與環境的影響(Chernobyl: Consequences of the Catastrophe for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的新書,是由莫斯科環境政策中心的雅布羅科夫(Alexey Yablokov)以及白俄羅斯明斯克輻射安全研究所的涅斯傑連科(Vassily Nesterenko)與涅斯傑連科(Alexey Nesterenko)所合著。

作者檢視了5000多篇發表的文章與報告,其中大多數是以斯拉夫語所撰寫,且從未以英文發表過。

「沒有一個國家的人民能夠完全放心,以為他們可以得到保護而不受輻射污染的威脅,一個核子反應爐就可以污染半個地球,」他們說,「車諾比事故的後遺症影響了整個北半球」

他們的研究結果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所估計的大有出入,根據這些機構表示,在災變現場大約83萬負責滅火與清理善後的工作人員中,只有31人死亡。 

該書認為,直到2005年為止,有11.2萬至12.5萬名當時在場處理的人員死亡。

「在車諾比災變24週年之際,我們現在知道它所造成的後果遠比許多學者所知的嚴重,」本書的編輯毒理學醫師薛曼(Janette Sherman)說。

藉由大量的資料統計後,作者估計在1986年至2004年間,全球因為車諾比事故的死亡人數,已經增加至98.5萬人。

相對的,2005年時WHO與IAEA所估計的死亡人數大約是9000人,另外約有20萬人因此生病。

1986年4月26日,車諾比核變廠的4號反應器發生了兩起爆炸,將反應器與圍阻體的頂端炸開並且使反應爐心暴露在外。產生的大火將輻射塵吹進大氣層,散佈在前蘇聯西部的廣大區域、歐洲並橫跨整個北半球。烏克蘭、白俄羅斯與俄羅斯的大面積區域被疏散。

雅布羅科夫和其他共同作者發現,受損反應爐所放射出的輻射量,從原先預估的5千萬居里,可能大幅增加200倍至100億居里,強度超過落在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數百倍。

這本書中檢視了許多有關車諾比地區疾病發生率升高的文獻。其中包括了嬰幼兒的死亡、出生缺陷以及各樣呼吸、消化、肌肉骨骼、神經、內分泌、生殖、血液、泌尿、心血管、遺傳、免疫與其他系統的疾病,也包括良性與惡性腫瘤。

除了對人類的不利影響,根據有關牲畜、田鼠、鳥類、魚類、植物、樹木、細菌、病毒與其他物種的基礎研究指出,許多物種也已被輻射污染。

在前蘇聯高度污染區域所生產的食品,已經運到世界各地,並被消費者所購買,使許多其他國家的人民也受影響。其中有一些,但不是全部的受污染食品被檢測了出來而沒有出貨。

作者們警告說,土壤,植物,水在高度污染的地區仍含有相當程度的放射性化學物質,並會繼續危害人類長達數十年。

車諾比事故對健康的影響在美國少有研究,作者們只發現一項在90年代初期,有關輻射與公共衛生計畫的研究,指出在車諾比事故後的數年內,康乃狄克州兒童的甲狀腺癌發生率增加了一倍。

甲狀腺是對放射性碘高度敏感的腺體,在此同一期間,前蘇聯兒童的甲狀腺癌發生率也正好飆升。

全世界現有435座核子反應爐,其中有104個在美國。

紐約科學院指出,當包括美國等一些國家的大型企業正試圖建造更多核子反應爐,並且延長老舊反應器的使用年限時,我們沒有對東歐車諾比事故所造成的影響研究投以足夠多的關注。

該學院在聲明中說,「IAEA與聯合國的相關機構(例如車諾比論壇報告)的官方討論中,大量淡化或忽視了許多東歐科學文獻的數據,而未包括這些數據的結果使得評估結果出現了偏差。」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apr2010/2010-04-26-01.html

Top

 
 
  行動參與:【428國際工殤日】高科技、高污染、高職災 政商一體,毒害全民!

作者: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人民火大行動聯盟、RCA員工關懷協會等20餘個團體

集合時間:2010/04/28  上午 10:00
集合地點:行政院大門口

「妳知不知道,妳個人在本件之求償金額是多少?」
「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生命、在乎的是健康、在乎的是正義,其他我都不在乎!」

這是20年前,全台第一宗跨工殤/環保的RCA污染案, 罹癌女工阿窕出庭作證時哽咽著一字一句說出來的...。 美國家電第一品牌RCA家電來台20餘年,留下嚴重污染的土地、 水源,造成員工千餘人及附近居民罹癌。據統計,罹癌死亡的RCA員工逾400人,確定罹癌者更逾千人, 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高毒性有機溶濟導致勞工及居民飽受肝癌、 肺癌、大腸癌、胃癌、骨癌、鼻咽癌、淋巴癌、乳癌、腫瘤等病痛之苦。

20年前的RCA案尚未解決, 再看到從去年到今年吵得沸沸揚揚的中科友達投資案, 及近日爆出的台塑仁武污染案,我們在在看到,為扶植特定產業,從土地、水,乃至勞工、居民、漁民、農民健康, 政權總與資本站在一起,不顧反彈強力剝奪!我們身處的生活環境( 吸的空氣、喝的水、吃的菜...)及工作環境,早已充滿各種工業之毒,這種象徵進步之毒, 正一步步危害我們及下一代的健康。

據衛生署及勞研所公佈的國人及勞工前三大死因中, 癌症都位居首位,每天與毒共存,怎不罹癌?

昨日RCA,今日中科/台塑,明日洋華/勝華..., 下一個會不會是你?

今年428國際工殤日,我們要突顯「工殤」不只是勞工因工傷亡, 舉凡因資本(工業)發展而造成對勞工、居民、農民、漁民的毒/危害,都是工殤!

當天,我們的訴求如下:

1.立即修法!工業使用物質全面強制通報、資訊全面透明, 工人工會就地監督!

官方目前對於全台工業使用物質材料所知無幾,既未追蹤流向、 更無能預防風險!我們要求立即修法,針對作業環境所使用之化學、 幅射等可能長期危害勞工健康的物質,強制雇主定期將物質名稱、 成分、用途、用量、對健康之危害,及從事相關作業之員工姓名、 職位、工作內容、接觸方式等資料,通報主管機關,並保存至少五十年。 工會與勞工都應有直接取得作業環境物質資料之權利,就地監督環境安全。

2.嚴懲黑心企業!針對罔顧勞工健康、污染環境的企業, 禁止海外投資、取消租稅優惠!

官方用各種租稅優惠鼓勵企業投資、扶植資本家「根留台灣」, 卻無視企業壓榨勞工生命健康,更從廠內污染到廠外, 危害農漁業生存、「毒留台灣」,官資一體甜頭全享、壞事做盡,還要將毒掌伸向海外。我們要求官方啟動黑名單機制, 停止提供這些黑心廠商貸款和租稅優惠、禁止海外投資!

3.專案調查!主管機關應以專案調查台灣光電、半導體、 積體電路等高科技產業廠商及其供應商的勞安環境,並公佈調查報告!

RCA公司留下罹癌工人在台抗爭訴訟十多年, 今日高科技產業仍挾著國家的偏袒溺愛,用商業機密夾帶毒物污染流竄全台,工人每天在廠內接觸的清潔劑、 蝕刻液、顯影劑等物質,連官方都無能清查成分、更不了解該產業從業人員的健康情形! 我們要求行政院馬上以專案調查全台光電、半導體、積體電路等高科技產業廠商及其供應商,掌握現場使用的化學、 輻射等物質,了解工人在作業環境的暴露情形,積極測定作業環境風險、普查產業從業人員的健康資料, 並限期公布調查報告及因應對策。

4.重啟RCA案行政院跨部會專案小組, 針對受害者每年定期健檢追蹤,給予醫療補助及職病照顧!

數百名罹癌的RCA桃園廠前員工, 至今仍在台北地方法院進行訴訟;然而政府如今只記得推面板晶圓登陸, 全然不顧這群經歷積體電路技術引進之初的工傷者生存問題!RCA員工關懷協會曾爭取行政院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 要求國家提供罹病工人醫療與生活照顧,但該小組已暫停多年無具體運作。我們要求官方不能卸責, 立即重啟RCA 案跨部會專案小組,提供每年健檢與追蹤,給予職病工人醫療補助與職災給付等。

如果每個職災地點,都能種一株木棉樹....

木棉樹又名英雄樹,木棉花鮮血般的意像彷如工殤血淚,花落後成就了新葉生生不息、棉絮製衣保暖的歷程, 更直指經濟奇蹟背後的「無名英雄」,就是數十萬工作傷亡的勞工!

木棉花是台灣工殤的象徵。4月28日國際工殤日, 全世界有168個國家在這一天同時展開對職災傷亡工人的追思行動 。1986年,加拿大率先訂立428為全國工殤日,之後西班牙、 泰國、葡萄牙紛紛跟進,台灣經工傷協會在「職災勞工保護法」增訂428為國際工殤日, 以木棉花行動與全世界勞工團體展開國際連線行動,追悼工殤者,保護勞動者。

※ 發起單位: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人民火大行動聯盟、RCA員工關懷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反中科熱血青年聯盟、相思寮後援會、全國自主勞工聯盟、 洋華光電產業工會、看守台灣協會、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台北市產業總工會、台北市環保局工會、 台灣倉運聯、日日春關懷協會、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台北市停車管理處工會、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基層勞動家長協會、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法律扶助基金會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潘佳修‧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