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5.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支持地球日,響應雅虎公益勸募
請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協會!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破報
台灣立報
生命力新聞
苦勞網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塔山自然實驗室 

生態關懷者協會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溪流環境協會
台灣綠黨
千里步道
 
  標記紫斑蝶再現身 專家解謎費思量


US413T7小紫斑蝶,胡其偉攝。台灣蝴蝶保育學會提供。

【相關連結】
暖化與棲地破壞 紫斑蝶遷徙恐成絕響

齊心種下白水木 等候紫斑蝶成群降臨

萬餘紫斑蝶北返 中二高封路護送
北大武山東西兩側蝶道 確實存在
斑蝶密碼再獲一筆紀錄,日前民眾於二高關西休息站尋獲一隻標記的紫斑蝶,證實為台灣蝴蝶學會志工4月13日從內湖標放的小紫斑蝶,然而這個發現,是否有助於拼湊出蝴蝶遷移的完整面貌?

蝶會秘書長洪素年表示5月梅雨季,是越冬世代斑蝶生命的尾聲,野外能見到的越冬個體日漸減少,標記再捕獲的機率也隨之降低。然而,本月7日卻從關西休息站傳來好消息,民眾在眾多蝴蝶中發現其中一隻翅膀上竟然有著「密碼」,好奇之下將蝴蝶拍攝下來,並將照片寄給蝶會「解碼」。經確認是蝶會義工謝昀樹於4月13日在台北市內湖區的金面山所標記釋放;牠在將近三週的時間內,從台北盆地北側移動至新竹關西。精采內文

 
 
  書齋:結芒捕魚祭──miladis 6月Ciwidian水璉
作者:黃啟瑞、董景生;圖片:董景生

在Ciwidian族人的祝福下,膠筏推進黃昏的海裡,夜色緩緩降臨,吹拂臉頰的風,由陸上逐漸轉成反向的潮濕水氣,將殘存的溽暑喧囂一吹而散。當暮藹薄紗般掩下,台11線路燈一盞盞彷如長蛇般亮起,偶而的alipanay(螢火蟲)飛過,波濤晃動時,膠筏的縫隙無可避免滲入海水,但沒有預期的可怕,反而像下過雨腳踩操場草地上。船上faki和kaka正逐一檢查馬達油箱與電池電力,3人有一搭沒一搭聊著。faki說過去一點海域就可下網,是點起魚燈的時分。

還記得下午村人漸漸群集海灘,一艘艘膠筏昂首蓄勢待發,迫不及待的畫面。這日是部落舉行miladis(捕魚祭)的前夕,慣例只允許男子們參加,出發前曾仔細聆聽faki的mifetik禱詞,聽懂提及請kafid(海神)庇佑看顧這群pasawali a wawa(朝東方進發的小孩),希望每人此行都能漁獲滿載,祈請平安順利。祭祀完畢,faki拿了瓶米酒及hinaliti'(台灣芒),仔細走向每艘船進行mipolpol(拍拂)。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詹嘉紋

美麗的油桐花;圖片來源:Google

時序進入五月,漫步山林,舉頭放眼皆不難看見俗稱「五月雪」的美麗桐花。桐花季更成為台灣年度觀光盛事,吸引許多遊客漫游花海間。但因褐班病爆發,造成油桐樹大量枯死,今年可能看不見桐花盛開景致。夏季是病毒易孳生的季節,不只油桐樹生病,南投縣也陸續傳出腸病毒病例,目前已有3校5班停課。呼籲家長、照顧者要加強個人衛生,以防家中嬰幼兒、幼童感染。

2010為國際生物多樣性年,目前雖未達到訂定生物多樣性公約時預計的保育目標,但世界各地仍有許多人為此努力。如雪霸國家公園持續在七家灣溪復育國寶級櫻花鉤吻鮭之外,去年首度捕獲二級保育類黃魚鴞後繫放,並首度拍下黃魚鴞育雛的珍貴畫面,代表七家灣生態系逐年健全。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至今已逐漸獲得控制,但也暴露出種種弊端。負責為石油開採安全把關的美國聯邦礦業管理局承認,未嚴格執行油井安全認證的規定,開採石油也沒有取得環評及遵照保護海洋動物法律。造成此一生態浩劫,政府部門難辭其咎。石油雖為美國帶來極大困擾,但在還沒發生災難的地方,各種探勘開採作業仍持續進行。如法國就欲與美國合作,開發巴黎外圍岩層內蘊藏豐富的石油。無止盡的開發讓人憂心,是否真要將地球資源全部榨乾,野心才能稍歇?

【更多今日新聞】
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南港202山林是全民寶貴的公共財
作者:陳信甫(社區規劃師)

有關國家生技園區是否應該開發南港202兵工廠的山林一案,吳院長曾說應該「從長遠而全面的」來考量,我們無不贊同,但是放在地球環境急速惡化的今日,吳院長將經濟發展置於地球存續的議題之上有待商確,試問,當海平面上升淹沒台北市,或者台灣物種逐漸單純化甚至獨剩人類之日,下一個滅絕的物種是誰?誰還需要工作機會?況且要求保護山林的朋友們,並無反經濟,也未曾要求廢止國家生技園區的政策,而只是懇請轉移至已開發的眾多工業區來發展而已,例如鄰近的桃園航空城就表達了高度的意願。

南港202的議題並不是什麼生態與經濟的衝突,更不是什麼「白鷺鷥與生技園區的抉擇」(聯合報990513社論),這是一個環境意識從未深烙人心的明證!維護生態為什麼從來不是全民心中的常識呢?舉例來說,我們個人(或政府)蓋房子不會蓋在他人的土地上,因為在私有財產的保護上,社會上有個基本的常識,當然更衍生法律上的保障;那麼,為什麼當我們開發工業區之時,總是看不見自然裏生存的野生朋友,總是無知而蠻橫的選在牠們的棲息地上?為什麼已開發的工業區那麼多(桃園有六千公頃呢),為什麼看不見山林的重要,執意要再度破壞?精采內文
 
 
 
   
 
  .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詹嘉紋‧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