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6.4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2010「清淨海洋寶貝家園」第一梯次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破報
台灣立報
苦勞網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推薦瀏覽
珊瑚礁學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海洋台灣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台北市野鳥學會
關渡自然公園
自然生態攝影學會
  迎接海洋日 從澎湖東嶼坪開始


參與生態工作假期的志工們在東嶼坪進行淨灘

【相關連結】
世界海洋日 全球海洋向人類求救

首批海洋志工 紀錄氣候變遷下珊瑚礁的衰退與警訊

工作假期清除廢棄物 海角樂園重現美景
小島另類體驗 慢遊守望漁村和海洋
6月8日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海洋日,為響應這個世界性關切海洋的節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6月3日正式展開全台珊瑚礁總體檢行動。今年第一場,在澎湖望安鄉的東西嶼坪。共有近30位來自各地的志工以4天3夜工作假期的方式參與淨灘與珊瑚礁總體檢行動,期待藉由這項行動,能夠再現海洋的美好與海岸的清淨。

只有2個大安森林公園大小的東嶼坪,位在澎湖南邊,島的對面是西嶼坪,兩島相隔僅800公尺。東嶼坪屬於望安鄉的三級離島,與望安鄉距離約10公里,在觀光發展上是未開發的處女地,島上設籍的居民現在也僅存不到10位。因此,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在2008年開始關注這個小島的發展,希望藉由環境的監測、文化的深耕,保護這個美麗的小島,希望能避免不當開發及觀光的消耗。精采內文

  世界遺產巡禮:氣候變遷如何衝擊澳大利亞的世界遺產

 

作者:王鑫(台灣大學地理系教授)

澳洲的自然地理

澳洲是全球最乾燥的大陸,2006年起聖嬰現象的影響擴大,導致降雨大幅減少,各大城市普遍缺水。近年來,乾旱惡化,東岸地區屢傳森林大火;2009年,由於縱火案,東岸地區的森林和部分民宅受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火災侵襲。此外,氣候變遷現象也嚴重影響澳洲的生態系統,生物區系的移動十分明顯。

澳洲的世界遺產

澳洲地大物博,在聯合國世界遺產公約中,共登錄17項世界遺產,包括世界文化遺產有:皇家展覽館與卡爾頓園林、雪梨歌劇院,世界自然遺產有:哺乳類化石遺址、弗雷澤島、澳大利亞岡瓦納雨林、大堡礁、藍山國家公園、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豪勳爵島、麥誇里島、波奴魯魯國家公園、鯊魚灣、澳大利亞東部雨林保護區,以及複合遺產有:卡卡度國家公園、塔斯馬尼亞荒野、烏魯魯-卡塔丘塔國家公園與蔚藍德拉湖群…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詹嘉紋

即使可能引發沙塵暴、搶走農業用水,將水壩建在車籠埔斷層上、污染地下水及自來水品質,「大安大甲溪水源聯合運用輸水工程」仍在昨日通過環評。后里農民憂心若開發持續,將會陷該地於險境。中科三期工程越溪取水,而中科四期則為設置人工濕地,以「恐延誤廠商期程」和「意象與中科不符」為由,欲徵收保留了台灣農村演進的歷史痕跡的相思寮。環團律師指出建議環評委員應實地考察,才能判斷其是否有保存價值。

工業偷排廢水讓人跳腳,但你知道嗎?垃圾轉運站也是排廢水的兇手。台北縣環保局16處垃圾轉運站,新莊市、三重市、蘆洲市3處位於行水區,廢水直接排進河裡,造成當地水域仍屬中度到嚴重污染。對此,環保局的處理方法是先「儲流」,但蒐集的廢水最後要哪去?沒人知道。

英國石油公司(BP)以「鑽泥」和「吸油垃圾彈」來處理墨西哥灣漏油宣告失敗後,現又計畫要在低位海下立管截油系統(LMRP)上裝置油蓋帽,將漏出的石油和天然氣吸入油管中。但民間認為這只是暫時的替代方案。相對石油引發的危機,「可持續資源管理國際小組」指出,當前的化石燃料和糧食生產及消費模式正使淡水供應變得枯竭、具有經濟價值的生態系統惡化。由此看來,石化已是夕陽產業,如何開發替代能源,才是尋求永續發展之道。


【更多今日新聞】
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生存永遠是環境保護的初衷
綠建築代表:北投圖書館;圖片來源:http://blog.roodo.com/childrenculturestudy/archives/2504546.html

 

作者:傅恩過(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撇開政治、名人八卦外,不經意發現最近多數談話性節目、新聞專題圍繞兩個大方向,其一是如何賺大錢,除了個人層次的財運、投資外,總體層次就是未來經濟產業政策,特別是兩岸經濟,簽訂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A擱發」嗎?

另外一個方向也是談未來,甚至是更全面、全球的層次上來談,氣候極端的變遷,及其影響的糧食、水資源、疾病衛生、環境甚至於生存問題,從極地冰山的融解、移動,對洋流、海平面的影響,賴於生存的土地、物種消失,極端氣候帶來的災禍與資源匱乏。

兩種的「未來」似有交集、卻無共識點,恰恰是所有環保議題面臨的困境。精采內文

 
  .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