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6.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破報
台灣立報
苦勞網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推薦瀏覽

世界自然基金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中華鯨豚協會

珊瑚礁學會

海洋台灣

台北市野鳥學會

關渡自然公園

  關注2010海洋日:海洋‧生命之所繫
海洋,佔地球表面積71%,不僅地球生命起源之地,人類的發展也都倚賴著海洋而生。海洋所釋放出的氧氣比全球森林所釋出的總合還要多,海洋在調節全球氣候也扮演不容忽視的角色;此外,海洋也是數十億人所需動物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海洋價值連城,但目前尚未能看到全面性、整體性的海洋經濟價值評估;就漁產方面,聯合國估計,全球漁業從業者近2億人口,提供全世界所消費蛋白質總量的16%,估計價值為820億美元。但在台灣,西海岸線人工化的比例高達9成以上,杉原海岸、七星潭等地的BOT計畫,也讓東岸的沿海生態資源面臨不永續的觀光壓力。來自工業開發與填海造陸,對生存於台灣近海的中華白海豚,造成僅存不到100頭的危機,進入滅絕倒數。精采內文

澳洲大堡礁。圖片取自聯合國網站

【相關連結】
全民來認股、守護白海豚

全台珊瑚礁總體檢

軟絲復育、清淨海洋寶貝家園
海洋自然保育宣導紀實
  海洋日專題:過度捕撈 嚴重影響海洋生物多樣性

作者: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

全球之漁產量早已在1990年代起即已迅速衰退。造成的原因已公認為受人為因素的:(1)過漁及誤捕,(2)棲地破壞,(3)污染,及(4)外來入侵種的影響最大;自然因素之(5)氣候變遷。氣候變遷所造成的衝擊雖尚在積極探究中,但受人為活動而更為加劇及調適能力減弱的問題則更應即早面對。而罪魁禍首究竟是過漁、棲地破壞、污染、入侵種之人為因子,或是氣候變遷之自然因子,甚至是魚類資源本身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變動常不易釐清,或係交互作用的結果,以致於管理者、生產者與消費者均容易各自卸責。政府常會怪罪氣候變遷、漁民怪罪污染、消費者則只想要買便宜或高檔海鮮,缺乏正確的海洋生態保育觀念。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為海洋生物多樣性請命:澳洲與斐濟的海洋保育經驗

作者:March

墨西哥紅樹林海洋是孕育生命之母,地球表面有70%是海洋。但儘管海洋如此浩瀚寬廣,卻也承受不住人們的予取予求。 脆弱的海岸線遭受的傷害之嚴重,遠超乎你我想像。以紅樹林為例,它除了孕育出多樣性的生態,對人類而言更是一座寶庫,是具經濟價值的魚類、甲殼類的育苗地區,也是一座天然屏障,能守護土地免於潮水沖刷、確保沿海低窪地區免於風暴襲擊。聯合國《全球多樣性展望》提出警告,從1980年代至2005年間,地球上消失的紅樹林廣達3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25年之間,地球失去了1/5的紅樹林。近年紅樹林的消失速度雖然日趨減緩,但情況依然讓人擔憂。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全球化的過度捕撈、鬆散的法令導致漁產銳減,漁業也因而崩解。今天是世界海洋日,為了友善海洋,澳洲捕蝦業爭取永續漁業認證。斯潘賽灣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西洋帝王蝦,對當地漁民來說,年產值高於4000萬澳幣。斯潘賽灣的漁民卻了解,未來要有一個穩定的產業,現在就必須維持環境永續。近年海洋垃圾的問題嚴重,軟絲、小丑魚等海洋生物可以產卵、成長的空間越來越少。在基隆番仔澳灣,經過淨灘統計發現,海上來自中國的垃圾量越來越多。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6月6日發起「清淨海洋寶貝家園暨小丑魚放流」活動,安排課程讓民眾了解軟絲產房布設過程及成效,並邀請民眾一起編制竹叢。

重大海洋污染事件:墨西哥灣受損油井大量外洩石油。近日英國石油公司遏止外洩石油的行動24小時之內回收6000桶石油,算是回收石油獲得初步成功。由於氣候暖化孟加拉灣海水上漲,威脅紅樹林,也威脅鄰近國家孟加拉的三達班,孟加拉虎保護區。

上月26日,嘉義縣朴子溪東石段出現大批魚屍,環保局反應慢吞吞。近日有記者向環保局長李健育提到此事,環保局才動起來,雇工清理魚屍;而朴子溪畔當天早上,朴子市公所正積極舉辦災害防救演習。同樣是公部門,辦事態度與效率高下立判!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書齋:生薑變鳥 misaayam──10月 Lidaw里漏

作者:黃啟瑞、董景生;攝影:黃啟瑞

Mirecok 祭典結束隔天,里漏部落的sikawasay(巫師)阿嬤們,來到村子東口土地公廟前的水泥小方場,幾個陪伴阿嬤前來的家人,散坐階梯談笑,部落儀式總難明確約定時間,端靠彼此長年的熟習默契,村民們三兩陸續到達,領頭wina(巫師團體裡的媽媽階級)環顧看了看,輕輕喊聲ta(走吧),一瞬間大夥安靜了下來。

正確來說,今天的儀式叫talaomah(到田裡),儀式開始時,阿嬤脫下鞋子,赤著腳掌不踏到土地,腳下墊著預備好的生薑葉片。長達10來天的 mirecok(巫師祭儀)結束,今天是解禁步驟的第一日,所有人約好來到土地公廟,往東望去是一片遼闊的田園莊稼,解禁儀式還有第2和第3日,由部落核心漸次往野外逐步擴展,不過仍稱為talaoma,talaomah第二天來到阿美文化村,那兒臨近花蓮溪出海口,平時為部落男子們撒網捕魚,或割採林投之處,對里漏村民而言,是屬於男子活動的野外地界,到了第3日,大夥走得更遠,集合處遠到花蓮觀光漁港碼頭的北側海邊。精采內文

  論壇:莫拉克颱風、全球暖化和《±2℃》
圖片來源:聯合報

 

作者:張智北(台大大氣系國科會研究講座教授、世界氣象組織熱帶氣象委員)

照柳教授的統計邏輯,「除非具有足夠的證據可以否認 H0 (二手煙導致腸病毒的說法),否則只好接受它」,用滅門慘案來宣傳禁煙:那如果老闆戒煙後餐廳還有人中毒,如果發現很多二手煙更厲害的餐廳沒人死過,人家還相信我們二手煙有害的宣傳嗎?美國最近相信暖化是嚴重威脅的人變少了,就是因為這種原因。(請參考我先前在中時發表,原標題為「抵抗全球暖化面臨的新威脅」的原文。

柳教授說他是「先有直覺的判斷」。我從他「颱風愈來愈怪」等等的說法,也同意。因為他很多是從報刊上看來的。但我還是很敬佩他,至少他知之為知之 (承認「缺乏直接證據」,寄望「未來說不定就有人可以證明」)。這比有些不知道自己其實不懂的科學家好得多。因為後者上了報刊以後又會誤導前者。如此循環反饋,在媒體上激盪共振。在台灣重視人際關係的文化裡,內行專家只能相互苦笑,更不願出聲了。精采內文

 
  .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