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6.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支持地球日,響應雅虎公益勸募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生命力新聞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水產出版社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推薦瀏覽

環盟彰化分會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中華鯨豚協會 

溪流環境協會
台灣綠黨
千里步道

世界自然基金會

  救白海豚就是救海洋 林務局及漁業署責無旁貸
台灣近海獨立種群的中華白海豚保育速度夠不夠?成大生命科學系教授王建平表示,民間發起的國民信託方式,認股買溼地,引起大眾的關心,關心越多、研究越多、數據越多,政府好做事;對白海豚保育有加分效果。而白海豚保育的不二法門就是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野保法)劃設保護區,阻止一切開發造成的威脅。

即使劃設重要棲息環境,但海豚是游動的動物,必須要有誘因加以留住,例如食物來源要充足;漁業署漁政組長陳玉琛表示,未來將配合林務局保育組,依據研究資料畫設「漁業資源保護區」以及「禁漁區」,這是根本解決之道。成大生命科學系教授王建平表示,台灣在海洋生態的政策及觀念均相對薄弱,藉由白海豚議題,可趁此教育兒童保育的意義,認知海洋是共享的,不分區域。精采內文

台中港外海的白海豚。圖片:彰化環保聯盟提供。

【相關連結】
誓師養 護地球 為白海豚而戰
人民做主!台灣首宗全民認股救白海豚
英國有海神 台灣盼望媽祖
我們的島:搶救白海豚
  離島圓夢曲:靠近。東嶼坪

作者:潘佳修

如同許多澎湖小島的宿命,東嶼坪也因為種種條件限制,人口銳減、遷移;曾經繁華一時,人來人往的小島,從絢爛歸於平靜。現在,返鄉的遊子、工作假期的志工、島上的人、以及島嶼風光,可以交織出什麼動人景象?

遊子返鄉
多年前,造訪這個小島的珊瑚礁科學研究員陳昭倫與友人,坐臥在島上唯一的廟宇前感嘆的說,這是一個「時間靜止的島嶼」。繁華時期,這裡曾經住了 500多位村民,在民國80幾年小學廢校之後,因為教育等問題,村民更是逐漸外移,現在島上已經不到10個居民,甚至連村長都不住在這裡。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在墨西哥灣的油污染事件所造成的大災難,卻是難以平息。美國聯邦政府漏油應變協調官表示,英國石油目前已可攔截部分從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油井湧出的原油,但是漂浮在海面的漏油將需數個月時間清除,復育棲地則將需要數年之久!

在台灣,也有一群人為了瀕臨絕種的白海豚大聲疾呼。環保團體發起的搶救台灣白海豚棲地保育認股活動,目前約達到4成目標,但還有約6成棲地待認股,明道中學學生得知後,發起舊書拍賣,拍賣款近5萬元,將全數投入每股119元的認股活動,為保衛白海豚棲地盡一份心力。

台灣自然資源豐富,嘉義東石四股沿海就是如此。四股地區緊鄰廣大的溼地,鳥類185種,植物120種,沿海的貝類有34種,如此豐富的沿海生態常被感嘆荒蕪在雜草中。多年來地方人士曾付出奔走爭取完善開發,但目前仍是缺乏完善的整合作整體規劃。

民間再多努力,似乎都只是螳臂檔車?就連事後求償,也是不成比例,六輕營運10年,環保署接獲民眾陳情公害污染案42件,僅裁罰金額770萬元。

史上最大工業意外發生在1984年12月2日,博帕爾市的聯合碳化物印度分公司的毒物外洩事件,官方統計3天內3,500人罹難,但是民間單位調查,至1994年為止,至少25,000人直接或間接接觸有毒物質致死。這是史上最嚴重安全意外,但法院卻以最高刑期2年的「過失致死」判定7名化學工廠負責人有罪,引起印度舉國譁然,發出不平之鳴。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環境前線:到底是誰冷血?誰熱血?
圖片來源:聯合報

 

作者: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最近看到《CSI紐約》在電視上重播的一集,內容是一家廢棄物處理公司的老闆被環保恐怖分子襲擊。看來正直老實的生意人與看似野心權謀的環保分子,符合了好壞分明的形象。

老闆振振有詞地說明電子廢棄物是美國目前成長最快的廢棄物,而這家公司正是為了解決這個棘手的新興垃圾問題而存在。但當調查員剝絲抽繭地追查出真相,原來美國的電子廢棄物大半都輸出到中國一個偏遠的小鎮──貴嶼,用極為廉價的方式讓當地的人民來徒手拆解這些有毒廢棄物,人與環境都長期承受高科技產品殘留的毒物,慘況令人不忍卒睹。嚴肅的環境議題被這部熱門影集置入劇情,真是難能可貴。但可惜的是,最後並沒有讓老闆繩之以法,只有意外傷人的環保人士必須被關入大牢。精采內文

 
 
救白海豚就是救海洋 林務局及漁業署責無旁貸

本報2010年6月9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台灣近海獨立種群的中華白海豚保育速度夠不夠?成大生命科學系教授王建平表示,民間發起的國民信託方式,認股買溼地,引起大眾的關心,關心越多、研究越多、數據越多,政府好做事;對白海豚保育有加分效果。而白海豚保育的不二法門就是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野保法)劃設保護區,阻止一切開發造成的威脅。

白海豚是大型海洋哺乳類動物,無法像陸上的小動物可以圈養,因此無法復育,只能趁現在還有機會時,積極保育。而保護白海豚就是保護棲地、劃設保護區的議題。

科學數據救白海豚 研究須加快腳步

王建平表示目前白海豚面臨環境威脅以及淡水資源不足的問題,而白海豚棲地範圍大,一般認為從苗栗通宵到台南北門都有迴游、覓食以及育幼活動。他強調要以科學說服政府,行政要依據科學證據,「如果無科學證據如何經營管理?」因此相關的研究要加緊腳步,加強種群活動情形、生態資源以及棲息地的調查。

台灣掌理野保法的單位是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長管立豪也說一個種群不到100隻是蠻危險的現象。目前台灣西海岸的白海豚維持在90-100隻之間,這一年來的觀察,未見衰退;但仍需要更進一步的科學研究探討,取得DNA已證實為獨立種群。

此外,冬季白海豚的行蹤始終是個謎,豚洄游到哪裡過冬?有無與其他物種交流?現在只知每年3月左右會出現,在外傘頂洲及新竹苗栗一帶繁殖,但是冬天的白海豚,目前尚未有定論。

有學者建議以GPS追蹤,定位1-2次,應足以了解知道活動範圍以及過冬的地方,因白海豚活動範圍大約在30公尺深海域內,GPS定位沒問題;但有部分學者則基於白海豚安全考量,不認同此作法。

劃設重要棲棲息環境、漁業資源保育區  雙管齊下

林務局委託學者進行調查了解白海豚的活動範圍,年底可望針對白海豚的活動範圍、棲地,歸納出結論,之後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白海豚的「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管立豪表示,期待明年初可進行公告,過程還需經野保法執行委員會審查、民眾說明會以及公告。

即使劃設重要棲息環境,但海豚是游動的動物,必須要有誘因加以留住,例如食物來源要充足;因此劃設「漁業資源保育區」、「禁漁區」,保育魚類資源,進行雙重保護。漁業署漁政組長陳玉琛表示,未來將配合林務局保育組,依據研究資料畫設「漁業資源保護區」以及「禁漁區」,這是根本解決之道。

不只是白海豚  關乎台灣整體海洋生態保育

王建平表示,中華白海豚保育議題凸顯海洋生態保育的現象,很有意義,喚起大眾關心海洋保育工作。目前有關海洋生態的政策及觀念均相對薄弱,他曾聽小學生說「有沒有白海豚和我有什麼關係?」就像台東消失了一個蛙種,對台北的兒童有什麼意義一樣,這種陌生、疏離感普遍存在;藉由此項議題,可趁此教育兒童保育的意義,認知海洋(地球)是共享的,不分區域。

他感慨說,台灣靠海卻不了解海洋,不希望白海豚成為圖騰(明星物種),而是真正地引發大眾檢討保育態度與對策。例如,四草溼地的魚類每年減少很多,同樣需要關心。

漁業署:與白海豚共存共榮

鯨豚因為是哺乳類動物,而有幸納入野保法。野保法在海洋棲息地方面規範尚有不足之處,主要還是針對陸生動物,因此保育的對象沒有海洋魚類。管立豪指出,台灣長期以來將魚類視為「資源」而非「野生動物」,因此可以任意捕撈。未來即使劃設「漁業資源保育區」,但地方政府的態度才是關鍵;陳玉琛也說,與地方上的漁民充分溝通,是未來的重點工作。

陳玉琛表示,在未劃設漁業資源保育區前,已有常態性收購拖網以及刺網漁船(減少漁船),配合休魚政策,可望降低對白海豚的干擾,也讓漁源能恢復。

此外漁業署也針對違法的近海拖網作業與海巡署聯手合作,加強取締。今年已取締74件,對於連續觸犯者,還可以惡性加重,罰以15萬元。

此外,無論劃設漁業資源保育區或禁漁區,對漁民的衝擊很大,因此與漁民溝通很重要,取得他們的諒解,知道白海豚棲地的重要性,能與之共存,甚至促進產業升級而共榮。

陳玉琛說,漁業不必然需撈捕,也可轉型發展「娛樂漁業」,讓白海豚成為當地特色,吸引民眾來參觀,並發展相關的觀光旅遊產業;「利用白海豚促進經濟」,而漁業署也將扮演協助漁民轉型的角色。

不開發也是一種開發

面對重大開發案,要有科學數據,各方才能對話與互相說服。管立豪說,白海豚保育牽涉層面很廣,需要跨部會合作;除了政府的努力,民眾也要能支持環境保育。他認為開發單位應多辦公聽會,提供完整的資訊給民眾,也要能接受民眾反對開發的聲音。「不開發也是一種開發」,管立豪說,如果有開發案現在環評結論是不予開發,那或許是留給後代子孫機會,未來發展更好的保育技術還有機會開發。「全民要體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不要等到很嚴重了(無法挽回),才懊惱當初沒有保育。」

關於民間團體質疑大度攔河阻斷河川,進一步破壞大肚溪口生態溼地與白海豚棲息環境;水利署水源經營簡任工程師組林元鵬表示,大度攔河堰已經將「河口生態影響」列入評估項目,在每次環評都會提出相關的建議報告。他說之前的開發工程較少針對河口生態進行影響評估,因此資料不足,回溯也有困難,只能朝未來努力。水利署雖表現十足的誠意,但相關的工程不斷改變水文,就是為了供水,追本溯源,該追問的是,誰需要這些水資源?

白海豚保育來得及嗎?重要棲息環境的劃設決生死。行政院揚言國光石化今年要通過,速度恐怕比務實的研究調查來得積極。重要棲息環境的劃設,來得及擋下開發案嗎?民眾不能只看戲,要救白海豚,就要付諸行動,而監督重大開發案的審議過程,發揮公民參與的力量,將有助於白海豚的保護;或是與民間團體一起實現夢想,效法國外的國民信託案例,買下珍貴棲地自主管理,也是另一種公民力量的展現。

※「濁水溪口溼地國民信託」募股行動持續中。進一步資訊,請點選連結

Top

 
離島圓夢曲:靠近。東嶼坪

人島之間

作者:潘佳修

如同許多澎湖小島的宿命,東嶼坪也因為種種條件限制,人口銳減、遷移;曾經繁華一時,人來人往的小島,從絢爛歸於平靜。現在,返鄉的遊子、工作假期的志工、島上的人、以及島嶼風光,可以交織出什麼動人景象?

遊子返鄉

多年前,造訪這個小島的珊瑚礁科學研究員陳昭倫與友人,坐臥在島上唯一的廟宇前感嘆的說,這是一個「時間靜止的島嶼」。繁華時期,這裡曾經住了 500多位村民,在民國80幾年小學廢校之後,因為教育等問題,村民更是逐漸外移,現在島上已經不到10個居民,甚至連村長都不住在這裡。

 

跟其他曾居住在此的島民一樣,呂秀莉小學畢業不久,就離開這個小島。20多年未踏上這片土地的呂秀莉,帶著兩個十幾歲的女兒,鼓起勇氣、重新登島;走訪東嶼坪的小巷、山坡,女兒直稱:「媽媽,你的故鄉好美喔!」。巧的是,因為工作,回到東嶼坪管理遊客中心的富涼,正是她的小學同班同學。兩個人蹲坐在遊客中心前,聊起小學時候的種種。而這個新蓋的遊客中心,其實就是2009年才剛從小學的舊房舍整頓之後的新建築。

島嶼生活

島嶼的年輕人很少,除了像富涼因為遊客中心的工作回來,還有管理發電機的阿彬、負責島上垃圾清運的阿賓,3個年輕人常聚在一起望海閒聊、有時出海抓魚,只是現在抓魚對他們來說只是休閒娛樂了。

而今年70歲的盛伯,則是小時候就住在島上。雖然經營著這裡唯一的民宿,但因為平日只有釣客的生意,不可能依此維生。因此他原本經營的漁船也就繼續著;問他冬天、夏天抓什麼魚,他可是如數家珍。盛伯說,近來魚價高了,但是就是因為魚量減少、變得不好捕捉了;所以,如果有一天這個海沒魚,他就要離開這個小島囉!近來漁業的問題頻傳,連派出所所長都說,最近3個月又發現炸魚事件,可是因為他們配備不足,根本難以抓到這些違法捕魚者。

山坡上有著特殊的「菜宅」景致,顯示出當地以往除了捕魚,也種菜維生。以往人口眾多時,沿著坡地一直到高處,每一個用石頭圍起來的凹處,都有人種著花生、玉米等作物。如今,只剩下山下幾戶人家,零零星星種菜。鳳娟、麥哥一家人就是如此,平日麥哥抓魚,鳳娟就種菜;而鳳娟的媽媽是做酸瓜的高手,志工們在小島上吃的就是出自鳳娟媽媽親手製作,所做出的各式酸瓜料理。

參加工作假期的志工抵達小島的第一餐,就是蚵仔麵線上桌。這裡的蚵仔,不是養殖,而是海洋孕育的禮物。就在小島南方一個廣大的海蝕平台上,有著成千上萬的石蚵。退潮時刻,遠方的身影,原來是阿蓮阿姨,蹲在平台上,用著簡單的工具,熟練敲起一個個蚵殼,快速挖起蚵仔、放到桶子裡。因為蚵仔是較容易取得的食物,蚵仔麵線就成了當地人天天享用的食物。但是阿蓮阿姨說,有時外島的人整船過來,這一大片的蚵仔,兩天就被挖光囉。

工作假期的友善環境

環保團體帶著一群熱愛海洋的志工,用工作假期的方式來到海角天堂。踏上這個島嶼的每一步,用著小心謹慎的態度;生活細節上的「斤斤計較」更是為了小島與這片海洋。工作人員在活動一開始,就將有機可分解的沐浴乳、洗髮精交給來參與的志工們。因為小島並無污水處理設施,所有的水都是直接排入海中,令人擔憂。

友善對待這個無污染的小島,就是希望不要因為外來者破壞了這裡的生態環境,也許我們無法做到零污染,但至少我們可以降低我們的影響。

因為生活產生垃圾,垃圾分類更是必要;工作人員貼心的將垃圾桶分為3個,最後還會將這些垃圾一起帶回馬公做處理。工作人員並告訴大家,我們要實施零廚餘方案,除了避免造成食物浪費,也是要讓大家感受小島物資有限的生活。

有感而發

每個來到島上的志工,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從事資訊產業的光弘表示,剛到島上時,還一直打電話回公司關心工作;漸漸的,感受到島上閑適的腳步,後來乾脆把手機丟在一旁,索性不管了。

教職退休的美菊姐踏上海蝕平台,有感而發的說,她的家鄉也是在海邊,可都沒見過這些生物;在退潮後的海蝕平台,卻看到好多以前沒見過的生物,是最令她感動的。

第二次來東嶼坪的至威則說,去年來參與活動,對他的人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在這裡感受到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於是回去後,就從擁擠的台北市區搬到可以騎車兜風的大園了。

為小島注入活力

帶著兩艘獨木舟旅行的張祖德,是一個愛上澎湖,一住就是16年的人。祖德喜歡用獨木舟來認識澎湖的小島,他發現,小島上阿公、阿嬤煮的食物,才真正是無與倫比的道地口味。然而,一個個的小島逐漸凋零,卻是他心頭的痛;也因此他鼓勵大家常來探望這些小島,因為也許哪一天這些島嶼突然就變成無人島了。他期望的表示,希望有更多人踏上澎湖的小島,為小島注入新的生命力。

資深潛水教練張天明,也住澎湖30多年了。他覺得東嶼坪很美,當初一看到這個島,就覺得應該要納入世界遺產。但是,他驚訝的發現,連澎湖80%在地人,卻沒去過離島!大家實在應該要多出去看看,才會知道自己的家鄉有多美。他建議,沒住的房子更要多利用、或是出租,如此才不會荒廢。外來的訪客,更應該要用「如果是我家,我要怎麼對待這裡」的心態來看待小島,才會認真保護、珍惜這裡的美好一切。

 

島嶼被大海圍繞,有人飄洋過海走向一座更大的島;也有人不畏風浪,乘著小船造訪這一度被世人遺忘的島嶼;在這一來一往的互動,島上的人與海上來的人,都有了各自的感動與反思。一座時間靜止的島嶼要如何甦醒與愛護,需要大家更多的關懷與用心參與。

【延伸閱讀】

嶼坪國小整型記
海角天堂 未來一步步
生態工作假期專欄
生態工作假期官網

Top

 

  墨灣油災清理需耗時數月 復育棲地則需數年

摘譯自2010年6月7日,ENS美國,華盛頓特區報導;謝雯凱編譯;蔡麗伶審校

英國石油目前已可攔截部分從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油井湧出的原油,但是漂浮在海面的漏油將需數個月時間清除,復育棲地則將需要數年之久,美國聯邦政府漏油應變協調官做出以上表示。

白宮7日舉行記者會,擔任此次國家級事故指揮官的美國巡防上將艾倫(Thad Allen)說:「目前,我們每天攔截15000桶原油。然而在油井被封住的那天之後,我們仍需要至少4到6周來處理原油。」

艾倫上將表示,尚無法得知究竟有多少原油仍從破裂的油井口溢漏,因為「還未確定洩漏流速是多少。」

5月27日,國家事故指揮部的流速技術小組使用3種不同方法,確認出流速介於每天12000至25000桶這個不小的範圍之間。

艾倫上將表示,美國在墨西哥灣130英里的海岸線整個沿線都會受到影響,但這並不代表整體情況,因為原油對海岸的影響可能「侵入到非常深遠的沼澤區」。

他說指揮團隊將會「嚴加監督英國石油」以確保停止讓石油流進墨西哥灣裡,修復損害,並且賠償生計遭受損失的民眾。 

「防堵漏油的程序進行得相當順利」艾倫說道。技術人員並對抽取上來的漏油進行加熱,防止其形成冰晶,這種冰晶被稱作可燃冰,可能會阻塞住抽取作業。

英國石油將會逐步關閉截油罩上的閥門,迫使更多原油進入吸油管,抽取到海面上的「發現者企業號」(Discoverer Enterprise)鑽油船。艾倫上將表示若需要,英國石油將會自北海拉來另一艘船來處理生產出來的更大量原油。

艾倫解釋:「需要繼續維持生產是因為要減輕井口承受的壓力。」此舉目標是維持讓原油從豎管吸取上來,而不要在壓力下受力進到海床下的地質構造,又在其他地方噴出。

英國石油公司另打算於6月中旬增設一個強化生產的系統,將與當地現有的截油罩同時運作。

在7月上旬,當地颶風應會更趨於強勁,英國石油期望能設置固定的系統設施。依據氣象預報預測,今年的大西洋颶風季節將非常活躍。

最終的解決對策是在減壓井,目標訂於8月完成。預計將會完全阻止原油與天然氣流出油井。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www.ens-newswire.com/ens/jun2010/2010-06-07-01.html

 

Top

  明道拍賣舊書 搶救白海豚

摘錄自2010年6月8日自由時報烏日報導

環保團體發起的搶救台灣白海豚棲地保育認股活動,目前約達到4成目標,但還有約6成棲地待認股,明道中學學生得知後,發起舊書拍賣,拍賣款近5萬元,將全數投入每股119元的認股活動,為保衛白海豚棲地盡一份心力。

國三的陳姿攸說,這種俗稱台灣媽祖魚的白海豚全球僅剩約百隻,但牠們在西海岸的棲地,可能因石化工業開發破壞,她盼盡一己之力扭轉頹勢,從親友處收集350冊書籍,拍賣上千元當認股基金。校方表示,全校共募集2823冊,姿攸佔了8分之1強。

明道中學文化創意處主任林雯琪說,活動有多重涵義,包括喚起學生保育意識、鼓勵閱讀,透過二手書買賣,讓學生更珍惜資源,這次拍賣款項近5萬元,約可認股460股的白海豚棲地。

發起團體之一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蔡嘉揚說,雖有民眾質疑「政府真的會把地賣給保育團體而不賣石化公司?」但他相信凝聚更多關注就可成功,若能達到「1萬人認1股」效力,政府也會感受壓力。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等單位為了保護白海豚棲地,籌劃環境信託推動保育認股,第1階段預計保護200公頃白海豚洄游廊道,切割200萬股招募認股意願書,依官網揭示目前約有1萬2000人參與,還有140萬股等待認股,主辦單位強調日後提出信託申請並完成程序才會開始募集資金。

Top



 
  嘉義東石 四股沿海生態豐富亟待開發

摘錄自2010年6月8日今日新聞嘉縣報導

嘉義縣東石鄉西北沿海擁有廣大濕地的四股,動植物生態豐富且多樣,緊鄰著名的景點鰲鼓溼地,雖然腹地廣大又生態豐富,但開發的腳步卻遠不及七股鹽田,為求開創東石沿海的景觀開發,地方社團期盼整合資源加強推動。

四股地區緊鄰廣大的溼地,根據在地社團及學術單位的調查,有紀錄的鳥類有185種以上,植物達120種以上,沿海的貝類有34種,如此豐富的沿海生態常被感嘆荒蕪在雜草中。

為求開創東石沿海的景觀開發,多年來地方人士曾付出奔走爭取完善開發,但目前仍是缺乏完善的整合作整體規劃。

Top

 

  六輕公害 僅罰14次770萬

摘錄自2010年6月8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環保署7日公布統計資料顯示,六輕營運10年,環保署接獲民眾陳情公害污染案42件,僅裁罰金額770萬元;環團批評,裁罰金額與業者利益根本不成比例。

台灣環保聯盟前會長陳椒華質疑,六輕營運10年後,環保署才針對六輕危害民眾健康及環境的情況進行總體檢,結果還未出爐,卻急著同時提案擴建「六輕五期」,立場傾向開發,無視環境污染問題。

綠黨召集人潘翰聲說,從六輕一至四期總體檢可以看出台塑是否會完成以往對環評的承諾,因此在一至四期總體檢沒完成前,環署不該進行第五期計畫環評。

環保署回應,六輕五期是開發計畫,但六輕一至四期為監督層面,沒有程序不合的問題。環保署綜合計畫處長葉俊宏表示,六輕營運10年總體評鑑報告,無論正反影響,都會納進評估範圍,預計年底前出爐。

Top

 
  輕判史上最大工業意外 印度輿論不平

摘錄自2010年6月8日大紀元報導

印度媒體8日對前一天地方法院判處涉及1984年,一化學工廠毒物外洩事件的8名主管2年有期徒刑的判決表示憤怒,該事件已經造成25,000人死亡,餘 毒至今仍未根除。

據法新社報導,《快報》、《時代》及NDTV電視台聚焦在這份判決的「寬容」,真正的「大魚」,聯合碳化物公司美國母公司的前董事 長安德森(Warren Anderson)卻因為不在境內而逍遙法外,現在住在紐約的郊區。

法院判處其餘7名印度主管2年有期徒刑。他們在7日的判決後獲得保釋,據信漫長的上訴過程才剛要開始。印度平面媒體以沈痛的標題「印度之恥」(《今日郵報》)、「遲來、被拒絕的正義」(《印度時報》)表示憤怒。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全球事務部負責人高漢( Audrey Gaughran)說,印度僱主現在已被判刑,但潛逃在外的被告卻可以躲過制裁。

檢查官認為,工廠有設計上的瑕疵,並且公然使用刑事過失的 操作手段,忽略商業考量。

新出爐的判決多少影響了一個計畫中的法案,執政的國大黨提出一法案,欲減輕在印度營運的美國核能公司所應負的意外責任,法案將設置1億1千萬的意外災害民事賠償上限,並豁免設備供應商的責任。平面媒體《印度》評論,應該從這類工業安全意外中學到災害調查、究責、賠償、處罰的教訓。

1984年12月2日,博帕爾(Bhopal)市的聯合碳化物印度分公司發生毒物外洩事件,官方統計3天內3,500人罹難,但據民間單位的調查,截至1994年為止,至少25,000人直接或間接接觸有毒物質致死。這起意外也是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工業安全意外,但法院卻以最高刑期2年的「過失致死」判定7名化學工廠負責人有罪,引起印度舉國譁然,發出不平之鳴。

1999年買下聯合的陶氏化學公司(Dow Chemical)堅稱,聯合碳化物公司20年前曾賠償印度政府4億7千萬美元,當年的庭外和解已清償所有債務。

Top

  論壇:環境前線:到底是誰冷血?誰熱血?

作者: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洋華工會及聲援團體5月8日前往行政院抗議,要求政府馬上成立跨部會小組、禁止黑心企業赴大陸及海外投資。最近看到《CSI紐約》在電視上重播的一集,內容是一家廢棄物處理公司的老闆被環保恐怖分子襲擊。看來正直老實的生意人與看似野心權謀的環保分子,符合了好壞分明的形象。

老闆振振有詞地說明電子廢棄物是美國目前成長最快的廢棄物,而這家公司正是為了解決這個棘手的新興垃圾問題而存在。但當調查員剝絲抽繭地追查出真相,原來美國的電子廢棄物大半都輸出到中國一個偏遠的小鎮──貴嶼,用極為廉價的方式讓當地的人民來徒手拆解這些有毒廢棄物,人與環境都長期承受高科技產品殘留的毒物,慘況令人不忍卒睹。嚴肅的環境議題被這部熱門影集置入劇情,真是難能可貴。但可惜的是,最後並沒有讓老闆繩之以法,只有意外傷人的環保人士必須被關入大牢。

甚麼樣的行為必須入罪呢?在現代社會的商業邏輯下,財團向銀行超額借貸不還仍可以當個大老闆,但一般人欠債還不了就叫卡奴;高科技工廠排放廢氣廢水無法可管,一般人開車排放廢氣要開罰單;跨國輸出有毒廢棄物殘害人命與環境難以追究,但是抗議人士卻要因違反社會秩序受罰;當這個社會寧願重視秩序卻輕忽基本的生命權與環境權、重視商業利益甚於公共利益,就是一個失衡的社會,讓個人與弱勢必須在法律之外,以非常手段來推動改變,正宣告社會秩序對於此類問題的無能為力。

高科技業的危害

這讓我想到5月26日才剛發生的抗議事件。政大邀請HTC行銷長王景弘以「HTC的品牌之路」為題發表演說,抗議人士上台要求王景弘承諾不製造血汗手機,雙方爆發激烈拉扯,有人認為這樣無理鬧場抗議是件丟臉的事,但批評的人卻沒看到,本來是台灣之光的高科技業,逐漸曝露出的嚴重後遺症,如果無公眾監督,繼續讓產業為所欲為,才可能是件真正讓台灣丟臉的事。

高科技業一直給人清潔工業的假象,許多人對高科技污染還依然處於渾然不覺的情況下,不僅僅是在美國,包含台灣在內的所有富裕國家民眾,在享受高科技產品的便利時,可能從未想到高科技工廠卻有著低環保標準,不但在生產過程中的廢氣與廢水破壞環境,數年之後要被淘汰廢棄時,更變成地球上難以想像的災難。台灣可以繼續以身為國際分工體系末端的電子代工廠,以經濟利益為榮,卻不能不去正視高科技污染對土壤、水源等生態環境及人們的身體健康已經構成危害的事實。

勞工問題震撼彈

除環境問題之外,高科技業不斷爆發的勞工問題,也在社會上投下一顆顆的震撼彈,高獲利的經濟效益與現代化的產業外表,進入科學園區成為台灣年輕人找工作的熱門目標。社會大眾看到的,是在年終時企業特意高調宣傳的豪華尾牙,工程師成為人人欽羨的對象,看不到的是生產線上犧牲健康的代價,看不到供應鏈上游廠商連該給的加班費都不願意給,甚至還非法雇用童工。不論是宏碁、友達還是宏達電,想要脫離代工成為品牌的努力值得肯定,但品牌絕不只是空泛的行銷,品牌代表的是這家公司的價值觀與形象,換句話說也就是人的品格。

當蘋果、戴爾、惠普受不了國際輿論譴責,已對富士康工廠連續自殺展開調查,HTC卻始終不動如山,不肯面對洋華電子發生的勞資爭議,科學園區的進駐廠商始終不願誠實提報製成原料的化學成分,保障居民健康風險,這樣傳達出的品牌精神會是甚麼?

我相信大眾在使用這些光鮮亮麗的高科技產品時,沒有誰會希望是在剝削勞工或是污染環境的情況下生產而成,但要避免這些情況發生,我們要仰賴的絕不僅是企業的自律而已,而政府在此早已缺席。

最近台灣針對高科技業問題成立的公眾監督行動,在取名上十分有創意,關心中部科學園區對當地農業及環境影響的年輕人,稱為「反中科熱血青年」;反對高科技血汗工廠的,稱為「高科技冷血青年」;當污染在國外時還能說不知道真相,當污染發生在自己生長的土地上時,你還能無視嗎?當大眾知道這些高科技產品大量生產賺取高額利潤,卻建立在壓榨本國與外國勞工的情況下,還能繼續無動於衷嗎?到底是誰冷血?誰熱血?當抗議者被認為是搞破壞的一群,被認為缺乏人性,就像影集中的形象,那對此毫無自覺與改善意願的台灣品牌以及冷漠大眾,又該是甚麼樣的形象?

*本文引用自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