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6.11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2010「清淨海洋寶貝家園」第一梯次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破報
台灣立報
苦勞網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推薦瀏覽
珊瑚礁學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海洋台灣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台北市野鳥學會
關渡自然公園
自然生態攝影學會
  國光石化 與全民搶水、低估健康風險


大肚攔河堰示意圖

【相關連結】
國光健康風險報告 「Garbage in, Garbage out!」

國光石化開發 中華白海豚生死一線間

國光石化首場專家會議:最大問題在選址錯誤
黑色版國光石化──林進春給社會的面具啟示
國光石化環評專家小組審查連日來馬加鞭,前天才剛舉行「白海豚專家會議」,昨連開兩場「健康風險」、「水資源」專家會議,全都還需要再補件審查,尚無結論。健康風險評估方面,國光石化認為開發後風險都屬「可接受」,雖然會加重雲林麥寮的健康風險,「但貢獻很低」,只要透過管理降低風險。但公衛學者皆有疑慮,認為國光石化明顯低估。

水資源方面,專家指出政府不應、也沒有義務以全民負擔方式開發水源給特定企業使用。昨天審的是國光石化的開發案, 卻由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報告中區用水。而且水利署報告完後,國光突然報告了一個在場所有人都沒有資料的水源開發案, 在大度堰供給用水前,國光要自行在濁水溪私設攔水壩取水,平均每日取水8.84萬噸,豐水期時最高15.5萬噸。精采內文

  海洋日專題:國外海龜多?!談印度海龜保育經驗

 

作者:馮加伶(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

為什麼要保育海龜?

這是我在蘭嶼擔任海龜保育解說志工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海龜的天敵很多,從龜卵孵化的過程就開始危機重重,有些蛇(如:小頭蛇屬的赤背松柏根)會以特化的上頷齒劃破龜卵,再將頭伸入卵皮中吸食;剛孵化出來的小海龜,則是沙灘上的螃蟹、浣熊、蛇、大海中的魚及天空中盤旋的海鳥的食物。直到海龜長大,具有可以對抗洋流游泳能力之後,天敵就只剩下鯊魚了。

啊!還有人類,這才是海龜瀕臨絕種的主因。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詹嘉紋

為慶祝建國百年,行政院要求核四趕工運轉「共襄盛舉」,卻被媒體發現試運轉時發生安全問題:「一號機主控室被燒到全黑」。且意外資訊未在第一時間公佈,全民都被蒙在鼓裡,核安問題堪慮。

魚價上漲、漁量下降,我們的海洋怎麼了?科學家指出,2048年,恐怕會面臨無魚可食的困境。國內環保團體發起另類海洋守護行動,鼓勵民眾在挑選海鮮時,依循永續海鮮543原則,讓民眾了解在日常生活也能影響海洋生物多樣性

海洋廣渺無際,似乎能容萬物,也因此順理成章地成了人類的垃圾場。從海岸到海中央,處處可見垃圾蹤跡。在新竹縣竹北、新豐交界海岸出現另類填海造地景觀,縣環保局估計這片綿延數十公尺的廢棄物,是20年來遭偷倒的累積。

除了垃圾威脅,海洋要面對的麻煩還有石油污染!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懸而未解,對生態造成極大衝擊。海面上,一隻又一隻的野生海鳥全身沾滿油汙,而海底下則是大量被油污包圍的海底生物,恐怕好幾十年都無法恢復原有生態

而針對氣候變遷,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 首次專門的海洋學實地調查行動,將在6月15日出海前往北極,近距離觀察北極的變遷情勢如何影響海洋的化學與生態系


【更多今日新聞】
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漫談環境與健康:真實赤壁──沙塵暴

 

作者:王智昱(義守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

蘇軾眼中的「赤壁」,在千古風流人物-周瑜及孔明等人英雄人物的襯托下,出現一段波瀾壯闊的場景:「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初讀這段文字,除了驚嘆文人下筆的豐厚多姿之外,只覺得以人類的渺小,即使見識如此的場面,恐怕對整個地球而言,也僅只是小小的局部性事件罷了。

然而,拜近代人造衛星科技之賜,從太空中鳥瞰地球,才愕然發現,蘇軾眼中的赤壁場景,竟是在西非塞內加爾河岸邊,在中國北方的蒙古大沙漠,以這麼大規模的方式在進行!差別只在於,捲起的並非是千堆「雪」,而是數以億噸計的「沙塵」!不論是從西非洲不毛之地薩赫勒地帶發跡,或是從蒙古大戈壁捲土而來,從衛星雲圖上看,都只見一片塵沙滾滾在地表涌動,鋪天蓋地,猶如從地獄湧出的黑暗幽魂,完全看不到塵沙下的生靈萬物!精采內文

  論壇:社會責任是什麼?
安藤忠雄

 

一封給安藤忠雄先生的公開信
作者:孫德鴻(台灣建築師)

安藤先生你好,

身為後輩,本來我應該稱你為「尊敬的安藤先生」,你也應該非常習慣類似的敬語,然而我有點猶豫,因為你現在對台灣做的事,讓我不知道該不該這樣這稱呼你,所以先容我保留對你的尊敬,假如安藤先生願意耐心看完本信的話,相信你會諒解。

這幾年在台灣媒體上,常常看到安藤先生要來設計建築物的消息,包含美術館、殯葬設施等,雖然到目前為止並未完成,但是想必會跟你往常的作品一樣精采,讓我非常期待。只不過近日看到新聞,得知你要在澳底那片農地上設計一幢「大地教堂」,讓我突然一陣天旋地轉、心煩欲嘔,心情平復之後得出一個結論,關於澳底開發案(Next Gene 21+)這件事情,安藤先生要不就是徹底被矇蔽,不然就是一個心口不一的人。精采內文

 
  .
 
國光石化用水哪裡來? 專家審查:不應由全民負擔

本報2010年6月1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國光石化環評火速進行中,前天(9日)才剛舉行「白海豚專家會議」,昨連開兩場「健康風險」、「水資源」專家會議。而且四場專家會議都還需要再補件審查,尚無結論,不知環保署為何急著舉行「專案小組會議」。

昨天的水資源專家會議,審的是國光石化的開發案,卻由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報告中區用水。而且水利署報告完後,國光突然報告了一個在場所有人都沒有資料的水源開發案,在大度堰供給用水前,國光要自行在濁水溪私設攔水壩取水,平均每日取水8.84萬噸,豐水期時最高15.5萬噸。

國光石化總經理曹明說,國光石化2014年營運時,每天要用水5萬噸,2015年用水8萬噸,只跟農田水利會買3萬噸水還不夠,因此要在濁水溪自強大橋上方 700公尺設橡皮壩。

問題是,中科四期審查初期,國科會也提議要將廢水排到自強大橋下,後來有委員出來制止,因為自強大橋下2000公頃泥灘地有農民取水灌溉,後來才要求國科會改排到較遠處的河口。如今國光石化又提要在自強大橋下攔水,這位當初反對中科在自強大橋排水的委員再度跳出來制止國光。

沒有詳細資料,「專家」不知如何當專家

連委員都搞不清楚昨天是水利署、還是國光石化是主角,最後擔任主席的李育明還問:「下次補件相關的問題要由國光、還是水利署回答?」

另外,許多學者抱怨今天提供的資料太少,無從評估國光石化的用水問題,最後決議再開一次審查會。但下次會議主要審查國光石化今天提出的「中期用水計畫(在濁水溪私設攔水壩)」。(記者註:要審查國光用水計畫,理當完整評估初期、中期、長期的用水計畫,包括國光用水開發對當地環境影響、會不會排擠其他用水、水權的公平正義、國光應負擔多少成本等等,為何只審中期用水、不審長期用水?)

工業要用水,水利署急找水

水利署課長簡振源指出,彰化目前民生及農業用水每天用水38萬噸,雲林30萬。新興產業部份,已開發水源47.4萬噸(彰濱工業區3.6,雲林離島工業區 43.8)。未來計畫增加用水72.3萬(彰濱工業區2.2,六輕五期13,中科四期15.5,國光40,二林精機1.6)。

為了供應新興工業用水,計畫增設鳥嘴潭人工湖(日供18)、大度攔河堰(日供59.3萬),湖山水庫完工後與集集共用引水,日供41.6萬,供應民生用水,減緩地層下陷,剩餘水提供產業用水。 

工業缺水全以調用農業用水支應。例如離島工業區,工業局與彰化、雲林簽訂「集集攔河堰工業用水調度使用農業用水契約」,每日調撥最高36.75萬噸。  

中科四期、國光石化未來都要依賴大度堰供水,在大度攔河堰完工前,向彰化水利會調用中科四期每天6.65萬噸、國光石化每天3萬噸。

地球公民協會王敏玲質疑,中部地區搶水太嚴重,水利會一紙公文,每天可調用6萬噸水給中科四期,給國光3萬,「這是調度還是搶劫?」農民有同意嗎?國家要不要繼續用毀農的方式來搶水?   

政府不應以全民負擔方式  開發水源給特定人使用

委員表示,只要政府許可就可開發水源,國光只要政府許可當然可在濁水溪開發水源,那是否大度堰也交給國光石化開發呢?政府不應、也沒有義務以全民負擔方式開發水源給特定企業使用。

委員表示,國光突然提出來的濁水溪自行開發水源計畫,要在自強大橋下攔水,但自強橋下每年11到4月沒有水權,這計畫完成後一年中有六個月不能拿水,這六個月你要如何拿水?這計畫好像不太可行。

地球公民協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表示,全球氣後變遷,烏溪、濁水溪的水源資料要重新考慮,「河川流量足夠就可以引水嗎?濁水溪還有多少基流量?」 如果基流量夠為何還要防風定砂?國光還要取濁水溪的尚有水量,這是這條溪還像一條溪的水量,把水榨乾,濁水還像濁水溪嗎?

開發水源成本要特定用水者負擔

委員表示,水源開發是經濟及商業行為,如水利署開發水源給特定事業,水價如何計算應說清楚。

一位委員指出,水利署沒有提出開發水源的財務計畫,大度堰要花幾百億,用全民負擔供應這四個特定用水者,公平嗎?應將財務、收費、投資計畫公開,確保沒有圖利特定開發人。另外,水利署說的節約用水都是節約自來水 重點應加強輔導工業用水節約。

水利署說未來供水工程的成本要算進業者水費。但工業局報告指出,集集攔河堰專管供六輕用水,所有的工程都是全民埋單,而且還排擠附近農田用水,結果六輕的水價多少呢? 工業局說,每度4.1559元。

河川過度取水造成國土保安問題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王佳真表示,中部水資源議題不應只談國光,六輕五期水源從那來?水權核配多少?包括國光、六輕五期、大度堰二階環評都還在進行中,彰雲高比率用地下水,已造成地層下陷。過度取水已造成國土保安問題。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指出,地下水管制區禁止用水,竟然還可以把水給國光。水利會的宗旨是要改善農業生產環境,竟然把水賣給汙染產業。

委員表示,水資源供需已失調,會不會為了調配水資源卻帶起另一個災難?國光不認同海水淡化,大度堰工程要加壓取水,「這是在用電換水」。

需索無度,如何能以供定需?

委員指出,水利署常說要「以供定需」,但前提是供給能力是可以掌握的,現在卻是發現有人來要水但沒水就去找,然後把供水的量拉高。如今國光的未來供水來源大度堰還不確定,怎麼叫以供定需呢?

她表示,有些行為習慣成自然,過去習慣只要水源有事農民先休耕,這行為養成習慣後,一有問暊就會到休耕。如果農業用水多估,應去檢討要不要給農業這麼多水權,否則到後來都搞不清楚農業是否真要用這麼多水。

雲林縣環保局表示,為何農民會抽水地下水,就是因為枯水期時灌溉渠道根本沒水。農田不能沒水灌溉,沒水農民會自己想辦法,造成地層下陷。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2006年就說水資源要做總量管制,但水利署都沒落實。彰雲的水量都分配到那裏去了,希望提出10年枯水期水源調度情形。

政策要水,水利署官員很無奈

水利署中區水資局副局長江明郎無奈表示,國光石化供水是政策,基於政府一體,身為政府一員也要承擔下來,責無旁貸。

※ 本文同步刊載於作者部落格

Top

 
海洋日專題:國外海龜多?!談印度海龜保育經驗

作者:馮加伶(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

這麼美的一個畫面,對海龜而言卻是一輩子的挑戰! 圖片來源:Robert van Dam/ seaturtle.org

她,鼓動如翅膀的鰭,傾其一生飛翔! ──電影「在海裡飛翔」

為什麼要保育海龜?

這是我在蘭嶼擔任海龜保育解說志工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海龜的天敵很多,從龜卵孵化的過程就開始危機重重,有些蛇(如:小頭蛇屬的赤背松柏根)會以特化的上頷齒劃破龜卵,再將頭伸入卵皮中吸食;剛孵化出來的小海龜,則是沙灘上的螃蟹、浣熊、蛇、大海中的魚及天空中盤旋的海鳥的食物。直到海龜長大,具有可以對抗洋流游泳能力之後,天敵就只剩下鯊魚了。啊!還有人類,這才是海龜瀕臨絕種的主因。

索命項鍊。圖片來源:Philip Miller/ seaturtle.org

長期的過度捕捉和利用使海龜族群量急遽減少,海上棲息地及產卵沙灘的破壞、不當漁具漁法的使用也使海龜族群量的恢復相當困難。另外,還有一個厲害的另類殺手,那就是塑膠垃圾!許多丟棄於海中的廢棄魚網會纏繞海龜的四肢,造成行動不變、組織壞死和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死亡;或是塑膠袋或束繩帶等塑膠碎片被海龜誤食,導致消化不良、腸胃道潰爛,甚至毒素累積而死亡。海龜瀕臨絕種是人類造成的,人類當然要負起保育及復育的責任,這種充滿社會正義的回答有時很難說服現實的遊客及民眾。幸好,海龜的外型可愛憨厚受到許多人喜愛和關注,是保育類中的明星物種;在許多單位和熱情民眾的支持下,台灣海龜保育工作的推動也算相對順利。

沙灘上撿到已經死亡的臭青公,其中居然還有兩隻小海龜! 圖片來源: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下海之後,還有重重關卡等著小海龜。 圖片來源: 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

印度的海龜保育現況 生態觀光是助力

1993年,生物學家才注意到有大量欖蠵龜在印度奧里薩省魯希庫利亞河(Rushikulya River, Orissa)出海口附近集體產卵,這種成群集體產卵的獨特現象被稱做arribada。當地的居民則是對此現象習以為常,附近的漁民亦都不會捕殺海龜或是以海龜蛋為食,這也讓此區域成為印度洋欖蠵龜主要的產卵地。從1995年開始,印度野生動物研究機構訓練當地的年輕居民,協助海龜產卵資料的收集及個體標記。近幾年,當地政府準備將產卵地規劃成生態觀光的景點,效法哥斯大黎加、剛果和厄瓜多等國以海龜產卵為觀光賣點,希望能以經濟收益做為甜頭,增加當地居民保育海龜的意願。

30th ISTS會場旁的沙灘。圖片來源: 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海龜砂畫。圖片來源: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

海龜收容與救護 團結力量大

2010年的4月,因為海龜,我們前往印度參加第30屆國際海龜研討會,與來自美國、英國、厄瓜多、斯里蘭卡、義大利、馬來西亞、希臘等34個國家、超過300位與會者,瞭解各國的海龜保育現況和經驗學習。許多較早推動海龜保育的國家,紛紛將保育重點從產卵沙灘,擴展到海上棲息地的調查和海龜收容中心的設置。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有非營利組織設置的海龜醫院,專門照料擱淺海龜、舉辦教育宣導活動、讓社區民眾參與海龜的日常照料;地中海區域的海龜救護中心,除提供海龜生物學家和獸醫師實習機會,還致力推動海龜救護互聯網的建置,並擬由資深獸醫師和海龜生物學家駐站定期分享擱淺救護案例,希望增加收容海龜的治癒率。

海龜保育在台灣 教育宣導不停歇

自1995年,澎湖縣望安鄉綠蠵龜產卵沙灘被劃設成保護區後,沙灘上產卵母龜的研究工作和針對遊客、當地居民的教育宣導工作從未間斷;近幾年,更致力於海龜擱淺及疾病通報系統的推動和舉辦海洋保育觀念推廣的講座,希望可以藉著海龜讓更多人知道海洋生態系的重要。今年是綠蠵龜產卵保護區成立的第15週年,在農委會和澎湖縣政府的支持下,跟著海龜產卵季開始,系列活動陸續登場,包括為期2天的學術研討會、野放收容海龜、保護區淨灘及兒童彩繪海龜蛋等活動,歡迎有興趣的民眾或是各級學校老師一同參與。

海龜洄游路徑追蹤。圖片提供:海洋生態暨保育研究室

Top

  核四走火 原能會說法環團傻眼

立報2010年6月11日台北訊,呂苡榕報導

為了慶祝建國百年,行政院要求核四趕工運轉「共襄盛舉」,卻被媒體發現試運轉時發生安全問題。爭議多時的核四今年3月31日,龍門電廠一號機不斷電系統有意外,控制室部分盤面喪失電力。

掩蓋意外  媒體踢爆

根據媒體報導「一號機主控室被燒到全黑」,由於核四預計明年商轉,安全問題卻令人擔憂,且意外資訊未在第一時間公佈,全民都被蒙在鼓裡。核安問題堪慮,立委和環保團體10日召開記者會,要求營運前必須找國際驗收公司審核,不能輕言運轉。

週刊報導指出,3月31日核四一號機控制室下午發生電線走火事件,不斷電系統設備嚴重損毀,電容器有3/4被燒毀,下游60多個分電盤故障,週刊提供的照片中,控制室幾乎全黑。目前台電預計年底填裝燃料棒,環保團體質疑,萬一試轉期發生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台電表示,這次損壞的電容器為瑞士Gutor委託義大利廠商所生產,事件發生後,已送回原廠家檢測,因負載升高燒毀的儀電設備也送回美國英維思查驗。

對於使用這款電容器的還有興達與大潭等電廠,台電指出,未來將一併列入檢討查驗對象。台電強調,核一、核二、核三電廠並未使用這款電容器。

盲目趕工  設備出包

由於行政院長吳敦義期待核四能趕上明年建國100年共襄盛舉,因此經濟部要求核四趕工,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委員林宗堯指出,其實核四內部並沒有整廠試運轉時程計畫,也沒能力編定,更無任何根據預定商轉日期,現在卻為了趕在建國100年商轉,反而讓核四盲目趕工。

環保團體指出,發生如此嚴重的事故,台電卻在隔天才接獲通知,並未公諸社會。台灣環保聯盟秘書長李卓翰說,核四這麼專業的東西,外界卻無從得知任何資訊,只能相信專家,毫無監督機制。整個核四從設計到安全系統全都有問題,發生事故,居然還得透過媒體才知道。

立委田秋堇痛批,核四廠距離雙北市這麼近,萬一出事,大家都逃不掉,台灣的政治經濟也會立即瓦解。她表示,核子災害的相關賠償金過低,最高理賠僅 42億,換算美金不過1億3千萬,但美國三浬島核災造成的損失,初步估計就已達到50億美金,她呼籲台電營運前應提高賠償金額,保障人民生計安全。

官員糊塗  安全堪慮

核四廠發生火災,原能會回應,只是機房溫度過高,目前只有通風系統,尚未安裝冷氣設備,高溫導致短路,不如週刊所言的失火,也沒燒到全黑。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崔愫欣認為,台灣的工程品質早已不可信賴,不但淹過水也曾起火,她要求政府和台電應比照高鐵公司,找國際級驗收公司徹底清查,否則北市、新北市上百萬條人命堪慮。

當記者問到在正式運轉狀態下,主控室發生問題,將影響核四廠哪些層面,原能會回應,正式運轉時,主控室若短路,反應爐將停止運作。環保團體驚訝表示,一個核電廠反應爐動不動停止運作,這樣正常嗎?

面對立委與環保團體的質疑,原能會表示,國外電廠通常5、6年即可完成,但核四廠卻蓋了十多年,中間的曲折就像一個小孩小時候發燒導致智能不足,需要花很多心力照顧,這種比喻讓現場團體十分錯愕。

Top

 

  永續海鮮543 用餐桌守護海洋

本報2010年6月11日台北訊,潘佳修報導

魚價上漲、漁量下降,我們的海洋怎麼了?科學家指出,2048年,我們恐怕會面臨無魚可食的困境。荒野保護協會響應海洋日,邀請學學文創行政主廚林德賢、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陳麗淑,共同發起海洋日餐桌上的海洋守護行動,鼓勵民眾在挑選海鮮時,依循永續海鮮543選擇原則聰明選魚,讓民眾了解在日常生活也能影響海洋生物多樣性。

漁業資源衰退

長期投入海洋教育與研究的陳麗淑,以女性與學者的雙重身分表示,依據《漁業年報》2008年的統計資料,我國漁業生產總量約為134.5萬噸,產值約為 921.05億元,一年消費約79萬公噸水產品,其中每人平均食用34公斤(漁業署2008),海鮮原本就是家常便飯之一。

根據Worm博士等人2006年在Science雜誌上的報告,在2050年90%的魚都面臨資源崩潰的狀況。但是如果政府只想到促進漁村經濟繁榮,鼓勵大家多吃魚,漁民只想到如何可以更快速有效地捕到更多的魚,而消費者也只想吃廉價的高檔海鮮料理,卻未考慮到魚的種類和來源是否符合環保及永續,那麼再過個4、50年下來,海裡就可能什麼都沒有了。

陳麗淑指出,台灣民眾普遍不知道海鮮文化有什麼問題,如東港的「鮪魚季」和花蓮的「曼波魚季」,漁業資源衰退的問題在台灣也已經發生了,東港的黑鮪也創下歷年來最低。此外,賣場大量進口的海鮮也使得台灣成為國際海洋資源消耗的幫凶。」她更以一個女性身份呼籲臺灣的主婦、主夫(煮婦、煮夫)、美食家及海鮮餐廳,該是一起來關心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海鮮選擇543

荒野保護協會鼓勵民眾在挑選海鮮時,依循永續海鮮543選擇原則聰明選魚。海鮮選擇543原則是一個簡單認識海洋真相以及挑選海鮮的大方向,利用簡明的條件與行動指標,讓民眾可以在吃海鮮之時也可以做到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保存,例如:不食用珊瑚礁魚類、多食用當令當季產量大的海產。

該會理事長林耀國表示:「海洋生物就和陸地上的野生動物一樣,需要被好好重視,並非只是被當做『食物』對待!」因此他認為民眾雖然無法立即做到不食用魚類,但是依循海鮮選擇543原則聰明選擇海鮮,將會是因應海洋魚類消失的可能解決機會。

 

飲食文化的改變

學學文創一口一口學食堂行政主廚林德賢表示,家常魚也可以高級又營養,例如用當季盛產的台灣鯛以及海洋生態底層的文蛤就可做出好料理。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也表示:「世界海洋日要談的是一種飲食文化的改變,因為魚法進步使得吃魚變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也同時快速的消耗我們的海洋資源。我們不只要慢慢吃,更要吃當季與在地的魚類,重新在吃魚的過程裡,也向大自然學習生物生長的原則。」

相關訊息,可見荒野保護協建置的海洋日網站。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也整理了海洋議題主題頁面,歡迎關心海洋的民眾,上網查詢。

 

Top


 
  垃圾海岸綿延新豐 滿佈廢棄物

摘錄自2010年6月10日自由時報報導

新竹縣新豐、竹北交界海岸出現另類填海造地景觀,縣環保局粗估這裡長達20年被偷倒廢棄物,海岸線被傾覆的垃圾外推約1、20公尺遠。

9日早上11點,環保署督察總隊、土壤污染基金會和縣環保局局長施堅仁等,在縣議員何淦銘和周邊住戶、漁民帶領下,帶著民國83年的航照圖,到場現勘。

施堅仁說,現場有看到一些建築廢土、爐渣,以及用太空包包裝、內藏疑似來自金屬表面處理業所生的污泥。實際被偷倒的量、面積有多少?必須進一步丈量才能確定,初步計畫將在1個月內開挖採樣送交化驗,等相關報告出爐,確定有無毒害後才能進一步採取對策。

但在昨天會勘後,他已責成所屬立刻封路,讓所有大車無法再進入偷倒,也將請警方加強查緝,並請地方民眾幫忙留意且提供檢舉。

環保局表示,經由航照圖比對當年的海岸線和今天的狀況,再參酌當地居民的說法,研判當地被偷倒已有20年。

Top

 

 
  墨西哥灣大浩劫 海鳥、魚群「油」膩膩

摘錄自2010年6月10日TVBS報導

美國漏油範圍越擴越大,對墨西灣的生態造成巨大浩劫,恐怕好幾十年都無法恢復原有的生態,不但一隻又一隻的野生海鳥全身沾滿油汙,潛水人員再度潛到油汙底下,發現大量海底生物,已經被黑壓壓的油汙包圍,生態遭到嚴重破壞,也有媒體首度公布,近距離拍到當時鑽油平台爆炸的駭人景象。

目擊者:「大約早上10點,連續15分鐘,你可以聽到超大的聲響。」巨大的爆炸聲,一波接著一波,油台很快就撐不住,即將沉入大海,此時卻還有工人受困在平台上,等待救援。鑽油平台工人:「我一直想我們死定了。」

被燒垮的平台,最後終於沉入海底,墨西哥灣的生態浩劫也從此刻開始,漏油汙染越擴越大,美國政府每天都出動上百人力,分坐42艘船,到外海尋找被油汙波及的野生海鳥。不料當局下達禁令「不得接近」,這1、2個星期,有無數野生海鳥遭到波及,呼吸相當困難。

跟著潛水人員到油汙底下看看,海面下20公尺,從水底往上看,油汙幾乎籠罩整個水面,隨便伸手一抓,還可以摸到一團一團漂在水中的濃稠油汙。礁岩生態學家:「這玩意(油汙)黏在你手上,像是黏土和膠的混合物,根本洗不掉,你先必須把油汙層刮掉。」

Top

  NASA將赴北冰洋 研究氣候變遷衝擊

本報2010年6月11日綜合外電報導;謝雯凱編譯;蔡麗伶審校

ICESCAPE計畫的Logo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 首次專門的海洋學實地調查行動,將在6月15日出海前往北極,近距離觀察北極的變遷情勢如何影響海洋的化學與生態系,而這些變化在全球氣候變遷中十分重要。

這項「氣候對北極太平洋環境生態系之衝擊」任務,簡稱為ICESCAPE,將調查氣候變遷對於楚科奇海(Chukchi sea)與波弗特海(Beaufort sea),其生態與生物地球化學所造成的衝擊。其中一個研究重點放在北極區域的改變可能會如何改變海洋自大氣中吸收碳的能力。二氧化碳這種溫室氣體是全球暖化的主要成因。

要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有賴於是否能詳細了解碳循環在世界不同區域如何運作。NASA的地球科學計畫使用衛星觀測進行全球地球系統(global Earth system)研究。確認地球的生態與化學是如何受到自然過程與人為所影響,是這項研究的一個重點部份。

不像其他的海洋,北冰洋幾乎完全陸封,使得它成為一處理想地點,來研究正在發生中的氣候變遷對海洋生態系之影響。這些影響已經很嚴重,包括海冰覆蓋率下降、酸化,以及吸收到更多的太陽輻射。這些變化很可能以我們尚未充分了解的途徑,改變這個環境的物理、生物地球化學與生態。衛星遙測技術亦提供了一些資訊,得以深入ICESCAPE預計要探究的這些變動。

「北極的海洋生態系已在最近幾年劇烈改變,而且它的變化比世界其他的海洋還要更快、更多。」ICESCAPE首席學家,史丹佛大學的凱文‧阿里歌 (Kevin Arrigo)表示:「北極減少的海冰必然是造成改變的一個理由,但這不代表全部狀況。如果我們要能夠預期此區域未來的發展狀況,我們必須弄清楚,例如說,此地未來將會增多的營養鹽要從何處補充。」

「我們開始暸解北極海冰的融化和氣候變遷有怎麼的關係。但不幸的是,我們對於這些變遷即將對北極海洋生物的影響所知甚微。」

2009年,一項使用NASA衛星資料的研究顯示出,北極海冰在2004年至2008年間已大幅變薄,而較古老的厚冰層減退的面積相當於阿拉斯加陸域的面積(譯註:約151.9萬平方公里)。

若需了解有關此計劃的更多資訊,請參閱計畫網站 http://www.espo.nasa.gov/icescape

※ 參考資料:NASA新聞稿英國電信報

Top

 
漫談環境與健康:真實赤壁──沙塵暴

作者:王智昱(義守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

圖片來源:news.yninfo.com蘇軾眼中的「赤壁」,在千古風流人物-周瑜及孔明等人英雄人物的襯托下,出現一段波瀾壯闊的場景:「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初讀這段文字,除了驚嘆文人下筆的豐厚多姿之外,只覺得以人類的渺小,即使見識如此的場面,恐怕對整個地球而言,也僅只是小小的局部性事件罷了。

然而,拜近代人造衛星科技之賜,從太空中鳥瞰地球,才愕然發現,蘇軾眼中的赤壁場景,竟是在西非塞內加爾河岸邊,在中國北方的蒙古大沙漠,以這麼大規模的方式在進行!差別只在於,捲起的並非是千堆「雪」,而是數以億噸計的「沙塵」!不論是從西非洲不毛之地薩赫勒地帶發跡,或是從蒙古大戈壁捲土而來,從衛星雲圖上看,都只見一片塵沙滾滾在地表涌動,鋪天蓋地,猶如從地獄湧出的黑暗幽魂,完全看不到塵沙下的生靈萬物!

如此的令人驚心動魄的畫面,就是沙塵暴。當我們由衛星上的觀點,沉降回到地面後,仍會對為如此大規模自然現象而驚悚不已!

沙塵暴的威力究竟有多大?舉個例子,每年,薩赫勒的沙塵暴都會將大約5-10億噸的塵沙,捲入到4千米的高空大氣層中,隨氣流在全球飄浮。這個塵沙的量,大概是一般大型火山噴發火山灰的30倍左右。如此大量的塵沙進入地球大氣,難怪對人類的健康、環境,甚至於經濟行為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對大部分台灣人而言,談到西非大規模的沙塵暴,感覺也許沒那麼深刻;然而跟我們生活上會有關連的,大概是中國大陸的沙塵暴了。中國的西北、華北、東北以及外蒙古地區,有著浩瀚連天的沙漠及沙地,面積可達100萬平方公里以上,是沙塵暴最常發生的地方。以季節來說,春夏之交的四、五月是沙塵暴最活躍的季節。因為此時冷暖空氣活動最為活躍,易刮強風,而午後至傍晚又是一日中空氣最不穩定的時刻;只要地面溫度夠高造就沙塵因熱空氣上升的條件,在加上強風颳吹,沙塵就極容易被捲入空中。以11級風力為例,粗沙(直徑0.5-1毫米)會飛離地面幾十釐米,細沙(直徑0.125-0.25毫米)則可被刮起2公尺高,粉沙(直徑0.05-0.005毫米)可上升達到1.5公里的高空,而黏粒之類(直徑<0.005毫米)則可升高到12公里的高空,順著氣流,開始跨洲界的旅行。

在中國北方產生的沙塵,經過千山萬水,飄洋過海來到台灣,強度當然跟沙塵暴的發源地相差甚多;雖然如此,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之大,對國人健康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儘管能飛行數千公里來到台灣的沙塵顆粒都不大(平均直徑大概在2.5微米以下),但對於人們脆弱的氣管而言,影響仍然是分巨大。一般而言,直徑在4 微米以下的顆粒,就可以隨呼吸氣流運動,因此有機會進入到肺部氣體交換區,讓肺部產生某些機能異常的現象。而直徑在2.5微米以下的沙塵,對人體的危害是最大的。依據紐約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人體暴露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Morton Lippmann的說法,如果微小顆粒讓肺泡發炎,釋放出有害的細胞因子,可能對老年人、兒童、心血管疾病、流感及哮喘病患者帶來危害。

沙塵本身的大小,已經會對人體產生影響,更遑論這些不遠千里跨國而來的浮塵雲團所攜帶的各類微生物,對人體所可能造成的傷害了。依據文獻報導,細菌和真菌都可以附著到浮塵上、隨著風力的擴散,在沙塵所及之處,引起民眾過敏反應和各種疾病;尤其是氣喘,這可能是最容易因沙塵暴而惡化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很不巧的,這也正是台灣人的痛-兒童氣喘的發生率一直居高不下。

位於大陸東南,海角一隅,台灣這個原應「與陸無爭」的寶島,卻也難逃北方高壓下的沙塵暴侵擾,實在是再無辜不過了!話說回來,我們卻也應有防範之道,才不會讓沙塵暴影響了身體健康。

政府為國人健康把關,制訂放「沙塵暴假」的規範,目前在全世界只有韓國有相關的規定,因此算是走在世界的前端。一般呼吸道系統容易受到影響的民眾,還有老人跟小孩,在發生沙塵暴的期間,最好是避免外出。尤其是季節交替之際,溫濕度變化大,原本就很容易因發過敏、氣喘等疾病;若再加上沙塵暴來襲,空氣中懸浮微粒濃度大量升高時,有過敏體質的人容易誘發過敏反應,要特別小心。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家裡打開空調,或使用空氣濾清器,以避免與沙塵接觸的機會。非要外出,就乖乖戴上口罩或是護目鏡吧!還有一點,別用手揉眼睛喔,這樣就可以減少發生過敏的機會。

總之,在關心這大自然無邊力量的展現之際,也要把我們自己保護得健健康康的,這才是大天地互依共榮之道!

Top

  論壇:社會責任是什麼?

一封給安藤忠雄先生的公開信

作者:孫德鴻(台灣建築師)

安藤先生你好,

身為後輩,本來我應該稱你為「尊敬的安藤先生」,你也應該非常習慣類似的敬語,然而我有點猶豫,因為你現在對台灣做的事,讓我不知道該不該這樣這稱呼你,所以先容我保留對你的尊敬,假如安藤先生願意耐心看完本信的話,相信你會諒解。

這幾年在台灣媒體上,常常看到安藤先生要來設計建築物的消息,包含美術館、殯葬設施等,雖然到目前為止並未完成,但是想必會跟你往常的作品一樣精采,讓我非常期待。只不過近日看到新聞,得知你要在澳底那片農地上設計一幢「大地教堂」,讓我突然一陣天旋地轉、心煩欲嘔,心情平復之後得出一個結論,關於澳底開發案(Next Gene 21+)這件事情,安藤先生要不就是徹底被矇蔽,不然就是一個心口不一的人。

還記得這幾年你在台灣的演講嗎?場場座無虛席,一票難求,我因為生性疏懶不喜歡湊熱鬧,所以一場也沒去,可是我有很多學生是你的擁護者,他們聽完回來都有跟我提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你不只一次提到的「社會責任」,這點我非常贊同,幸好有安藤先生登高一呼,否則那麼多情緒高漲的粉絲擠在一起,最後聽到的可能只是彼此的喘息聲而已。

如今有點諷刺,我不禁開始懷疑你所謂的「社會責任」到底是什麼?因為即將在澳底動工的這間教堂,顯然就是蓋在農地上。依照台灣法令,農地只能興建農舍,也就是農用住宅,原本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農村地區住宅供應不足的問題,而且得由具備農民身分的人申請,任何拿農舍的名義當幌子,實際上是他種用途的房子,我都稱之為「假農舍」。「假農舍」對於農村土地的殺傷力,我在「建築師與農舍」一文早已闡明,由於政府選擇性的犧牲農業,導致三農(農村、農業、農民)問題陷入困境,主管單位無力思索因應之道,竟用開放農地興建農舍的方式,企圖讓休、廢耕的農地重新具備經濟價值,提供農民快速出脫土地的管道,結果是真農民越來越少,「假農舍」越來越多。而安藤先生這幢以農舍之名行觀光教堂之實的案子,正是眾多「假農舍」的案例之一,對農村土地的破壞跟某些荒謬的都市計畫不相上下,只是蠺食與鯨吞的差別而已。安藤先生並非我國國民,每次來台皆在前呼後擁的高規格陣仗中渡過,自然無法體會台灣農業的潛在危機,情有可原,但是貴國的農業概況,安藤先生不能不知。

日本在二十年前的「綜合糧食自給率」跟今天的台灣差不多,也是30%左右,只可惜台灣人警覺性不夠,不像貴國人民,為了避免重演戰後昭和時期的缺糧恐慌,在接下來的20年中不斷努力追趕,終於在前年重返40%,去年甚至來到41%,同時境外農業方面也頗有斬獲,在非洲地區擁有的良田總量,在亞洲國家當中繼續名列前茅,然而貴國人民並未因此而滿足,推廣米食的動作從未間斷,道理很簡單,因為你們清楚知道糧食安全永遠是國家安全的重要課題,失去了糧食掌控權的國家,只能任人宰割,而足夠的農地面積正是糧食安全的基本前提,所以農地當然不能任意非法使用,這點相信安藤先生也會贊成,只是您聽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嗎?貴國也是個愛好「論語」的國家,你不希望發生在日本的事情,為何可以發生在台灣?在日本可以不經過土地變更的方式,就直接把一幢教堂蓋在農地上嗎?明明是教堂,在日本可以假藉農舍的名義申請嗎?

台灣確實有不少建築師,只圖獲得發揮創意的機會,不問後果,這其實不難理解,因為近百年的外來統治,確實已經賦予台灣人民相當程度的難民性格,一切將就即可,不要過度講究,能拿的快拿,可以帶走的趕快帶走,但也並非人人如此,澳底一案的土地議題開始發酵之後,確實有不少參與該案的本國建築師開始認真反省,連有些正在進行的「假農舍」案也因此喊停,證明了本國仍有可喚醒之人,不知道安藤先生屬於前者還是後者?

你可能會覺得只是一幢教堂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那你可能就太天真了,就如我之前所提到的,你在台灣的知名度,已經高到可以選總統了,你的行為不管對錯,都會被學習、都會被模仿,連蓋「假農舍」這種消耗子孫未來的行為,也會因此而被除罪化,這樣真的符合你所謂的「社會責任」嗎?

115年前,貴國近衞師團前來接收台灣時,由於畏懼獅球嶺砲台掌控港嘴的威力,所以繞道從澳底登陸,隨後攻克基隆、台北,一路血腥南下,開啟了50 年殖民統治的序幕,摧毀了台灣住民自決的一線生機,也嚴重干擾了台灣自有國格的健全發展,如今一樣在澳底,你的建築行為似乎正在複製著類似的暴力影響,嚴重扭曲了台灣建築學子的基本心態,順便扮演農地殺手,不知身為建築界表率的安藤先生會不會覺得不安?

我心目中的安藤先生應該是個言如其行的人,既然你能說出「建築人要有社會責任感」這樣的話,請你自己要先做到,如果今日之前的你完全不知道上述的爭議,那麼現在你應該知道了,希望接下來安藤先生能夠用你的方法跟管道蒐集資料,查明我所說的一切是否屬實,假如你要蓋教堂的基地並非農地,而是經過合法程序變更完成的建築用地,那麼我會用公開信的方式跟你致歉,如果確實是農地,那我希望安藤先生能夠提出合理的說明與解決方式,以安藤先生的高度,認錯雖然難堪,但絕對無損你的價值與尊嚴,說不定還會招來更多粉絲為你勇於認錯的勇氣鼓掌,屆時我會再次寫信跟你致謝,而且信中一開頭我會稱你為:令人尊敬的安藤先生。

孫德鴻
台灣建築師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十三行以外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網編:詹嘉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