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6.1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2010海洋日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破報
台灣立報
苦勞網
全民監督政府資訊公開
推薦瀏覽

世界自然基金會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環盟彰化分會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中華鯨豚協會 

溪流環境協會
台灣綠黨
千里步道
  讓保育工作進入市場? 「綠色發展機制」話題發酵
為了減緩生物多樣性流失的情況,國際間有部分人士提出「市場導向」的構想──「綠色發展機制」,試圖導入商業資金來挹注保育工作;不過,也有人認為此構想過分天真,並不看好。

依照京都議定書架構下的「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植林、再生能源等投資,可經公證單位換算成碳抵換額度,此額度可透過市場機制,販售給需要「碳抵減」的機構。近日在聯合國會議上引起話題的「綠色發展機制」(Green Development Mechanism,GDM),正是比照機制CDM的產物。有關人士說,透過GDM,預期可調動私部門約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用來投入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精采內文

圖片提供:中央研究院珊瑚礁演化生態暨遺傳研究室

【相關連結】
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 成功或失敗?
社會責任投資:讓錢為環境和群眾說話
金融機構必須負上環境責任
造林減碳機制未必嘉惠非洲
  生物多樣性:2010生物多樣性保育在台灣(上)

作者:林穆琳

全球生物多樣性嚴重消失,《生物多樣性公約》因此在2002年提出了「2010 年生物多樣性目標」(2010 Biodiversity Target),規定各締約國應於2010年前顯著減緩生物多樣性流失的頹勢,並於2004年第七屆大會更進一步提出七大關鍵領域及11項工作目標。我國雖非聯合國一員,仍然主動採取行動,早在2001年即啟動「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組成橫跨22個部會的推動分組,進行相關保育工作。今年2010年目標已屆,且來檢視我國保育成績如何?

【關鍵領域一】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組成部分

目標一:促進生態系多樣性的保育

要防止生物多樣性流失,劃設保護區是一個關鍵手段。我國自1970年代起,陸續劃設了85個保護區系統。近年來「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更進一步強化了保護區系統的建構,包括林務局串連保護區成為「中央山脈保育廊道」、新劃設雲林湖本八色鳥及嘉義縣鼇鼓兩處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由內政部營建署成立的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台江國家公園,也為我國在海洋保護區的缺口做了補強;未來還將陸續規劃綠島及蘭嶼為國家公園。此外,內政部城鄉發展分署公告75處國家重要溼地,來降低開發壓力,都是近年來朝野一片隆隆開發聲中可貴的成績。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中國人的三大節日之一「端午節」,週三就到了!環保團體,創意結合民俗節慶與環保議題,希望大家不要再漠視這不到100隻的白海豚存亡。環團在端午節前夕仿效屈原投江的悲憤,以跳海向馬英九總統死諫,希望馬總統不要聽信小人讒言,以為提高GDP和就業率是必須要靠高汙染、高排碳、高耗能的石化產業。石化業的問題遺禍千年。1984年印度波帕爾市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農藥廠氫化物外洩事件先後造成1.5萬人死亡,釀成人類歷來最嚴重的化學災難。印度法庭花了25年,7日才以「疏忽致死」的罪名,將印度子公司7名前高級職員定罪。石化業製造塑膠,人類製造垃圾,飄洋過海。法國探險研究員在北大西洋待了8個月之後,他們眼中的北大西洋看起來宛如大型垃圾桶,塑膠和保麗龍廢物飄得又遠又廣,令人憂心。

近日鋒面降雨,台南地區雨勢不斷,水庫水位持續上升。嘉南農田水利會長楊明風今天表示,以 6月梅雨季雨量及即將到來的颱風豪雨季來看,嘉南平原二期稻作應可全面供灌。但是,在屏東縣卻不是這樣幸運。大雨不歇,又遇漲潮,地勢低漥的佳冬鄉羌園、大同村等沿海地區雨水無法排洩,台17線、內館路及武丁路都積水30公分以上,直到下午雨勢變小及退潮,積水才消退。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白海豚的生與死-白海豚,海豚媽媽不要妳們了

作者:munch

whidop010

【最懂白海豚的人,遺棄了牠們!】

對於周蓮香老師,終究是失望了!

一直覺得,以海豚媽媽自居,應該比任何人都愛海豚。一直假設,國光石化引述她的報告,太多的扭曲解釋在其中。但是,環保署今日的白海豚專家會議,一字一句由她親口說出,不假他人之口,終究瞭解,海豚媽媽不愛白海豚。甚至,最後在因應方案上的成立基金會、擴大研究調查,現場學者都疑問,她是倒底是愛白海豚,還是愛研究。難過!不只是白海豚危險,而是最能救牠的人,終於放手。

周蓮香報告
在會中,整份調查報告,重點在彰化海域的觀察,只是證明國光石化及工業港的開發區域,就是王功海岸、大城濕地一帶,白海豚出沒極少,甚至在她「繞圈」、「覓食」、「遊走」、「社交」的分類上,只是「遊走」行為居多,所以彰化一帶,至多是個「重要的通過區域」。

於是,在白海豚觀察的熱區圖上,所謂白海豚族群穩定的海域(熱區),北方位於苗南到彰北,南方位於雲林到外傘頂洲,剛好跳過要開發的彰南海域,提供國光石化不在白海豚熱區開發的理由。精采內文

 
 
讓生態保育進入市場? 「綠色發展機制」話題發酵

以市場為基礎的保育機制 正反評價兩極

本報2010年6月15日綜合外電報導,康家瑜編譯,莫聞審校

為了減緩生物多樣性流失的情況,國際間有部分人士提出「市場導向」的構想──「綠色發展機制」,試圖導入商業資金來挹注保育工作;不過,也有人認為此構想過分天真,並不看好。

依照京都議定書架構下的「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植林、再生能源等投資,可經公證單位換算成碳抵換額度,此額度可透過市場機制,販售給需要「碳抵減」的機構。近日在聯合國會議上引起話題的「綠色發展機制」(Green Development Mechanism,GDM),正是比照機制CDM的產物。有關人士說,透過GDM,預期可調動私部門約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用來投入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

上(5)月24-28日在肯亞奈洛比舉行的第三次「生物多樣性公約履約工作小組」 (Working Group on Review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會議中,非政府組織「地球心」(Earth Mind)提出此項動議,根據其構想,到2020年時,透過「綠色發展機制」(Green Development Mechanism,GDM),每年高達50億美元的資金可以直接流入第一線的保育工作。

GDM的宗旨之一在於停止繼續破壞森林和濕地,這兩者通常是利潤豐厚的採掘產業標的。透過此構想,有意保護森林、溼地、海岸或珊瑚礁的社區、組織或政府,可以規劃為期10年的永續利用計畫。

地球心成員沃希斯(Francis Vorhies)指出,該保育計畫經過獨立審計將獲得認證,而計畫中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地」將可放到市場出售 。

沃希斯表示,此任務是「促進永續工作的整合...這是一個以市場為基礎,為保育工作籌集資金的做法。這筆錢也會大量投資良性的發展(good development)。」

沃希斯認為,此機制不僅可保護未開發地帶。GDM同時也可應用於任何能保護和提高生物多樣性的事物,包括永續養牛場、有機農場、社區經營的水族館熱帶魚繁殖、甚至因此有「保護溼地的住宅開發」誕生。

而預期的買家會是誰?可能是希望能夠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公司,或想購買熱帶雨林或珊瑚礁的公眾,他們相信土地可以得到妥善管理和保護,沃希斯說。

「如果全球前500的公司願意付出年收益的1%用於保護工作,那即是每年產生 25億美元可使用。」沃希斯如此認為。

冀望市場機制? 太天真!

不過,設立於巴拉圭的全球森林聯盟(Global Forest Coalition)並不認同。其成員洛弗拉(Simone Lovera)則稱這種買賣「很天真」。

如果這種生物多樣性的企業利益存在,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工作「打一開始就不會有經費問題。」她說,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創建一個類比據京都議定書「清潔發展機制」的金融制度,本身就是個問題。

像今年在4月19-22日在玻利維亞科恰班巴(Cochabamba)舉行的「世界人民氣候變遷與地球母親國際會議」上,以市場為基礎的氣候變遷解決方案就受到許多拉美國家和民間社群堅決反對。

洛弗拉也批評GDM明顯忽略「提及原住民、婦女、農民或當地社區的需求和權利。」

沃希斯則回應洛弗拉說,這樣的想法並不正確,GDM不只是保育,也顧及在地居民公平的共享利益和永續利用。「我們希望投資於地景的守護,給當地居民資源,使他們能夠持續守護土地。」

對於有爭議的土地權利,GDM不可能處理:「必須有明確的所有權,而且要非常明確誰負責管理這片土地,否則會被市場拒絕。」沃希斯說。 

對於清潔發展機制在氣候變化的成效上,沃希斯說,此機制至少「動員了250億美元的資金」,國際上並從中學到很多經驗。

他認為,企業和公眾都願意投資於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但缺乏強而有力的保證,使他們相信投入的資金會就會有良好的管理。GDM將需要認證許可和懲處罰則,以提供這些保證。

原住民:確保土地使用權  才能受益

第10屆生物多樣性締約國大會將於10月18日至29日在日本日本名古屋召開,包括GDM等討論構想都將提交到大會上討論。

對於林林總總的保育方案,菲律賓「特波提巴基金會」(Tebtebba Foundation) 原住民運動者卡里諾(Joji Cariño) 指出,如果國家可以確保支持土地使用權和私有財產權,原住民就能受益。但是,「沒有這些權利的確保,我們都只是在說空話,也可能只是另一種形式的土地掠奪罷了。」

※ 參考資料:IPS報導

 

Top

 
生物多樣性:2010生物多樣性保育在台灣(上)

作者:林穆琳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圖片來源:內政部營建署全球生物多樣性嚴重消失,《生物多樣性公約》因此在2002年提出了「2010 年生物多樣性目標」(2010 Biodiversity Target),規定各締約國應於2010年前顯著減緩生物多樣性流失的頹勢,並於2004年第七屆大會更進一步提出七大關鍵領域及11項工作目標。我國雖非聯合國一員,仍然主動採取行動,早在2001年即啟動「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組成橫跨22個部會的推動分組,進行相關保育工作。今年2010年目標已屆,且來檢視我國保育成績如何?

【關鍵領域一】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組成部分

目標一:促進生態系多樣性的保育

要防止生物多樣性流失,劃設保護區是一個關鍵手段。我國自1970年代起,陸續劃設了85個保護區系統。近年來「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更進一步強化了保護區系統的建構,包括林務局串連保護區成為「中央山脈保育廊道」、新劃設雲林湖本八色鳥及嘉義縣鼇鼓兩處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由內政部營建署成立的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台江國家公園,也為我國在海洋保護區的缺口做了補強;未來還將陸續規劃綠島及蘭嶼為國家公園。此外,內政部城鄉發展分署公告75處國家重要溼地,來降低開發壓力,都是近年來朝野一片隆隆開發聲中可貴的成績。

 中央山脈保育廊道;圖片來源:農委會林務局 台灣植群圖;資料提供:林務局

由林務局及多個研究團隊進行調查,並以五千分之一比例尺所繪製完成3,247幅之現生天然植群圖集。圖片來源:林務局目標二:促進物種多樣性的保育

作為國內最高的保育機關,林務局結合多個研究團隊,調查完成了台灣天然植群圖,完整呈現全台灣完整的植群分布。並且更新本土保育類野生名錄共計185種,以促進物種的保育。

為整合我國生物多樣性資訊,國科會則建置了「台灣生物多樣性國家資訊網」(TaiBNET)及「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TaiBIF),蒐集了近700位專家名錄及51211種物名錄資料庫,並配合「國家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整合國內生物標本(超過50萬筆)、物種基本解說、英文版的生物誌、空間分布、入侵種資料、國內研究文獻3萬多篇。此外,國科會與特生中心也編撰多種生物誌,匯整各類生物的資料。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首頁目標三:促進基因多樣性的保育

為有效保育本土基因多樣性與各類種原,農委會農試所「國家種原作物中心」利用種子庫、田間保存、組織培養等方式,共蒐集了全台作物種原約7.7萬種。此外透過外交部協助,正式加入全球「種子庫備分保存種原計畫」,將台灣特有的水稻及雜糧、蔬菜等15種作物合計12639份種子材料,送到挪威的斯瓦爾巴(Svalbard)全種子庫備份保存。

農委會林試所則在台北、福山及恆春的熱帶植物園,闢有「林木種原庫」,共保存了196種林木種子,培育保存植物超過2000種;並建置母樹資料庫及編撰種子目錄,提供造林育苗、試驗研究、域外保育及國際種子交換用。農委會水試所則籌建「國家水產生物種原庫」、畜試所則也已保育畜禽種原17個物種、63個品種品系,並設置生殖細胞冷凍保存庫、DNA冷凍保存庫與種原資訊庫。

此外林務局也與中研院、特生中心、台北市立動物園和自然科學博物館合作,成立各椎動物與無椎動物遺傳物質冷凍庫;農委會家衛所則建置「獸醫微生物種原庫存管理系統」,將各種獸醫微生物、病毒及細胞種原等,予以收集、保存、管理並提供分讓。

台灣一葉蘭早在1920年代獲得國際大獎而深受歐美人士喜愛,趨使國人大量採集外銷,野外原生族群已難見其蹤影。林務局在1992年劃設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並經由無菌播種繁殖技術,大量生產種苗,以利當地農民進行商業生產。【關鍵領域二】促進永續利用

目標四:促進永續利用與消費

生物多樣性不僅要針對野生物種及棲地的保育,促進生物資源的永續利用更是關鍵。為永續保育並利用本土稀有植物,國內相關單位陸續開發原生植物種苗繁殖培育技術,例如農委會林試所找到枝葉能提煉紫杉醇(抗癌成分)的紅豆杉品種,取代過去取樹皮的生產方式。台大學者發展的台灣一葉蘭組織培養、特生中心研究出牛樟芝段木培養等,皆有助大幅減少野外物種的消耗,同時還提升了農民的收益。

此外農糧署修訂「微生物肥料」管理相關法規,以確保肥料施用不會影響土壤健康。為避免基因轉殖作物對自然生態與人畜健康產生衝擊,衛生署也公告最新的基因改造食品參考檢驗方式評估報告,來加強基因轉殖生物安全管理。

為避免野生物因非法貿易而瀕絕,農委會林務局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之輸出入規定,嚴格辦理相輸出入案件之審核,海關與地方政府也加強查保育野生動物產製品,法務部調查局則不斷提升野生物產製品鑑識與查驗技術,以利管制野生物非法貿易。

高雄關稅局於2009年8月查獲走私出口保育類食蛇龜1255隻,創查獲保育類動物新紀錄。圖片來源:財務部在永續漁業方面,農委會漁業署長期收集漁業資源資料,監測資源變化狀況;並公告25處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護區,獎勵休漁,同時建立漁獲統計資料庫。為減少非法漁撈,要求捕撈鮪旗鯊類之延繩釣漁船,全數安裝衛星通訊監控系統,以隨時監控作業漁船動態。漁業署還培訓遠洋漁業漁船觀察員,隨遠洋漁船進行生物資源及獲觀察研究。自2001起,已建立「鯨鯊漁獲通報制度」,逐年減少鯨漁獲配額,2008年起則完全禁止捕捉。

我國漁業署對鯨鯊保育管理大事紀;圖片來源:農委會漁業署社區對環境的態度是影響多樣性維護永續利用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林務局推動「社區林業」計畫,至今已有744個社區或團體加入。不僅有助於凝聚社區的力量,並可建構人與土地的倫理關係。農委會水保局則推動「農村新風貌計畫」,希望能建設兼顧產業、人文、自然生態及地區特色之新風貌農村,並選定18個社區,進行生態社區示範計畫。內政部營建署補助推動「生態社區示範計畫」,期望透過社區能結合生態設計、生態建築、永續設計、綠色產品、替代能源及社區建築實務等不同層面的工作。此外文建會亦積極鼓勵社區將環保生態納入社區發展評量。

【關鍵領域三】查明生物多樣性的威脅

目標五:降低棲地喪失、劣化及水資源非永續利用

開發及污染一向是造成生物多樣性迅速衰退的主因,各部會近年來加強將生態保育概念融入業務當中,例如環保署2009年調查全國污染農地並予以公告管制面積達460公頃,其中已完改善者為349公頃。環保署還同時發展「環境資訊系統」,水利署也建立了「河川情勢調查資料庫管理系統」,以一覽國內水陸域環境概況。

此外針對道路開發破壞棲地問題,交通部高工局已評定高速公路沿線遭劣化環境的優先復育順序和復育對策。農委會水保局也提出了工程進行中生態檢核評估作業機制。一旦落實,將可成為國內工程開發的典範。

沙氏變色蜥;圖片來源:林務局目標六:控制入侵種的威脅

因應國內嚴重的外來入侵種問題,我國成立了「控制入侵種威脅諮詢委員會」,展開跨部會的監測及防治工作。目前該委員會已選定10種外來入侵種作為防除重點,21種需加強管理防治,56種列為高風險清單。

放大鏡下的刺桐釉小蜂,雌雄蟲的外型不一樣,雌蟲顏色較深,體型較雄蟲大,雄蟲體型較小有白色斑紋。為進一步防範與管理外來種入侵,海關及防檢局不僅加強查緝走私;林務局也完成外來入侵植物普查達28500公頃,以調查與防治外來入侵種,目前仍持續中。此外並建置外來入侵植物資料庫、外來入侵植物管理資訊系統及新歸化種物通報機制。特生中心則調查確認了美洲闊苞菊、翼莖闊苞菊、貓腥草在台灣的主要分布地區。

在實質防治行動上,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成功將紅火蟻圍堵於桃園縣及台北部分鄉鎮,並佈設超過85000個監測站。林務局鼓勵嘉義水上鄉村民捕捉沙氏變色蜥,共收購約9萬隻。2009年各縣市政府也投入了約9千萬元的收購費,以防治小花蔓澤蘭的蔓延。林務局、林試所、學界則針對刺桐釉小蜂進行研究及防治,已大幅降低其危害(下期待續)。

※ 編按:為喚起全球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視,聯合國特地將今年訂為「國際生物多樣性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Biodiversity);即日起至6月30日,國內亦有一場「2010台灣生物多樣性成果展」於台北植物園展開,歡迎關心生物多樣性的朋友前往參觀!

作者:約翰 • 維達論,請點此連結

※本文與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不要石化亡國 環團效法屈原 跳海為濁水溪請命

本報2010 年6月14日彰化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因亡國抑鬱而跳汨羅江而亡,因為楚襄王聽信小人讒言不察納屈原的忠言而埋下亡國之禍。環保團體在端午節前夕仿效屈原投江的悲憤,以跳海向馬英九總統死諫,希望馬總統不要聽信小人讒言,以為提高GDP和就業率是必須要靠高汙染、高排碳、高耗能的石化產業。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表示,在台灣母親之河濁水溪口北岸開發4000公頃的國光石化。不但讓台灣的米倉彰化雲林重要農漁產暴露極高的污染風險,也讓鄰近鄉鎮和全國人民增加罹癌的風險,同時也讓台灣瀕臨絕種的中華白海豚族群因為覓食棲地消失與迴游廊道阻隔,導致滅絕的命運。

今天上午,蔡嘉陽與媽祖魚保育聯盟成員在彰化王功漁港外海,從漁船膠筏上跳入濁水溪口海域,為彰化海岸請命,籲請政府為了台灣永續發展,停止擴張石化產業而破壞台灣最重要的農漁糧食生產區,以及保護瀕臨絕種白海豚,守護白海豚的生存也是保障人類健康的生活。

蔡嘉陽表示,希望在端午節前夕喚起馬總統和國人緬懷屈原的精神,重新思考台灣的產業發展方向,應該在彰化發展高優質、高附加價值的農漁產業和高水準的生態觀光旅遊、環境教育,才是台灣永續發展的基礎,否則持續擴張石化業將是石化亡國的開始。

※ 本文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Top

  毒氣殺萬人 印度花25年才定罪

摘錄自2010年6月8日聯合報報導

1984年印度波帕爾市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農藥廠氫化物外洩事件先後造成1.5萬人死亡,釀成人類歷來最嚴重的化學災難。印度法庭7日以「疏忽致死」的罪名,將印度子公司7名前高級職員定罪。

法官並未當場宣布刑期。許多被定罪的當事人已年逾7旬,最重可能面臨2年有期徒刑。法官另以相同的罪名將該公司定罪,不過這家公司已經不存在。

大批倖存者及其家屬群集於印度中部的波帕爾市,高呼抗議口號。他們認為,法官判定的罪名太輕,而且事發至今已超過25年,開審已23年,司法正義來得太晚。印度法院效率極為低落,導致審判牛步化。

1984年12月3日清晨,聯合碳化物公司經營的一座殺蟲劑工廠逸出大約40噸致命的異氰酸甲酯。據官方數據,毒氣造成3500人立即喪生,因吸入毒氣或飲用遭汙染水源,數周內死亡人數增為1萬5250人。
社運團體指出,多年來持續有人因毒氣後遺症喪命,死亡總人數高達2萬5000人。這座工廠事發後關閉,聯合碳化物公司與印度政府並未清除廠區內有毒化學劑。

印度中央調查局最初提控的被告共計12名個人及相關公司,法官7日將8名涉案農藥廠印度籍職員當中的7人判處罪名成立,另外一人已亡故,同案被控的聯合碳化物公司老闆安德森早已棄保潛逃,該公司代表也從未出庭應訊。被告仍可提起上訴,依照印度司法體系牛步化狀況,這些高齡被告可能還會有人在此案定讞前就已老死,根本不用坐牢。

印度首席大法官沙哈去年發表報告指出,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積案如山,即使平均每宗案件只花5分鐘高速審理,積壓的7、8萬宗案件加上不斷有新案,至少要花 466年才能審完。這些案件中至少600個是超過20年的陳年舊案。

Top



 
  研究員:北大西洋宛如垃圾海

摘錄自2010年6月12日法新社巴黎報導

法國探險研究員在北大西洋待了8個月之後,他們眼中的北大西洋看起來宛如大型垃圾桶,塑膠和保麗龍廢物飄得又遠又廣。

研究員去年10月從不列塔尼(Brittany)港口Trinite-sur-Mer出發,每天至少都會看到4、5件垃圾,4月航行到百慕達(Bermuda)附近藻海(SargasoSea)的時候,還撞見一連串名副其實的漂浮垃圾景觀。

研究團隊今天返航上岸後數小時,27歲的赭弗里奧(Yann Geffriaud)說:「在15分鐘之內,我們看到這一路上最多的垃圾。」他說:「這真是非常令人震驚。在汪洋大海中,每5分鐘就出現10到20件垃圾!」

「垃圾觀察」(Watch the Waste)組織創始人赭弗里奧說,95%的海上垃圾都是塑膠品,從牙膏管、噴霧劑容器到水瓶,無奇不有。」他說:「既然我們不可能把整個海面清乾淨,最簡單可行的就是喚醒大眾注意。」

Top

 

  持續降雨 嘉南二期稻供灌無虞

摘錄自2010年6月14日中央社報導

鋒面降雨,台南地區雨勢不斷,水庫水位持續上升。嘉南農田水利會長楊明風今天表示,以 6月梅雨季雨量及即將到來的颱風豪雨季來看,嘉南平原二期稻作應可全面供灌。

南區水資源局 2日決議,嘉南平原二期稻作將於21日及7月6日展開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供灌,面積共約 2萬5000公頃,兩階段用水總量約 3億公噸。

不過,嘉南平原二期稻作尚有約 1萬5000公頃尚未決定是否供灌,這些稻作用水量約1億2000萬公噸。

楊明風說,水庫水位持續上升,曾文水庫及烏山頭水庫有效蓄水總量已達2億2000萬公噸;水利會認為,7月6日當天,兩水庫蓄水總量若還有1億9000萬公噸,嘉南二期稻作應可全面供灌,以當前水庫蓄水量及進水量來看,應該沒問題,但仍待南區水資源局開會決定。

Top

 
  大雨遇漲潮 屏東佳冬鄉又淹水

摘錄自2010年6月14日聯合報屏東報導

屏東縣昨天上午大雨不歇,又遇漲潮,地勢低漥的佳冬鄉羌園、大同村等沿海地區雨水無法排洩,台17線、內館路及武丁路都積水30公分以上,直到下午雨勢變小及退潮,積水才消退。

縣水利處長謝勝信說,羌園、大同村一帶地勢本來就低漥,水利署投下10餘億元,陸續發包排水工程,也採取截流等措施,這些工程完竣後,頻傳水患的情形就可紓解。

羌園、大同兩村的台17線等道路,昨天近中午時刻,在雨勢最大時,都積水達30公分以上,佳冬鄉長賴清華緊急啟動抽水馬達,把積水排入排水圳,但因海水漲潮,水閘門緊閉以免海水倒灌,無法大量排出,直到下午退潮及打開水閘門後,積水很快就消退。

Top

  論壇:白海豚的生與死-白海豚,海豚媽媽不要妳們了

作者:munch

whidop010

【最懂白海豚的人,遺棄了牠們!】

對於周蓮香老師,終究是失望了!

一直覺得,以海豚媽媽自居,應該比任何人都愛海豚。

一直假設,國光石化引述她的報告,太多的扭曲解釋在其中。

但是,環保署今日的白海豚專家會議,一字一句由她親口說出,不假他人之口,終究瞭解,海豚媽媽不愛白海豚。甚至,最後在因應方案上的成立基金會、擴大研究調查,現場學者都疑問,她是倒底是愛白海豚,還是愛研究。

難過!不只是白海豚危險,而是最能救牠的人,終於放手。

【當白海豚熱區在彰化斷裂,除了現象,誰來說明為什麼?】

周蓮香報告

在會中,整份調查報告,重點在彰化海域的觀察,只是證明國光石化及工業港的開發區域,就是王功海岸、大城濕地一帶,白海豚出沒極少,甚至在她「繞圈」、「覓食」、「遊走」、「社交」的分類上,只是「遊走」行為居多,所以彰化一帶,至多是個「重要的通過區域」。

於是,在白海豚觀察的熱區圖上,所謂白海豚族群穩定的海域(熱區),北方位於苗南到彰北,南方位於雲林到外傘頂洲,剛好跳過要開發的彰南海域,提供國光石化不在白海豚熱區開發的理由。

因為白海豚只通過,國光石化及工業港的問題,就是會不會造成南北通道的阻斷,讓南北兩群海豚無法互通,進而造成族群的滅絕。原本想以800公尺寬的隔離水道,作為白海豚的通行區域,但是發現水道內有污水排放,甚至有連結橋樑的海上橋墩,以香港的經驗,白海豚不可能通過這種水道。於是在今日,周蓮香改口,以上一份六輕海域研究案,認為白海豚能繞過工業區外緣,繼續南北通行,於是做出「不會完全阻斷南北交流」的推論。

但是這個「不會完全阻斷南北交流」的推論,還必須考慮工業港最外緣,堤頭的水深,以及來往的船舶,也會影響白海豚的通行,所以必須有因應方案,就是以食魚誘餌或聲音引導,訓練誘導白海豚通過工業區。

整個報告,從族群分佈得出彰南僅是通行假說,再以麥寮為例假設白海豚能游過外緣深水域,如果有困難就以人工訓練解決,形成一套「通道--不妨礙--加以訓練」的研究推論。

這一套說法,內容和去年工業局代表的立院公聽會報告完全一樣,唯一的差別是,原本讓白海豚通過隔離水道,在外界置疑隔離水道800公尺寬,白海豚不會通過,要通過就要有1500公尺寬。此說一出,國光石化跳腳要建一條跨海大橋,嚴重增加投資預算,於是今天專家會議,從隔離水道「向內走」版本,巧妙變成繞過堤頭「向外走」版本。

【鄭先佑教授仔細閱讀研究報告,提出專業疑問,擔心不足研究方法導出錯誤結論。】

學者的質疑

周蓮香的報告,引來現場參與討論的專家質疑,鄭先佑教授針對研究方法上,調查時段、調查地點、調查頻率到調查方法,都懷疑這樣的樣本數,能不能建構堅實的科學推論,甚至在這樣充滿各種危險因子的推論下,對於物種保育,是不是做到不會因缺失而造成遺憾的「禁漏原則」。

蔡嘉陽教授則直接以在地調查的經驗,置疑周蓮香團隊在廣大濕地後的堤坊上,能夠看到什麼,並且以搭乘相同調查船走的航線,認為離岸太遠的航程,根本看不到白海豚,怎麼可以就推論彰南海域,不是白海豚熱區。

中研院陳章波老師,對這套「通道--不妨礙--加以訓練」的假說,指責是在不穩定的研究結論上,推演下一個結論,這種每個階段都不紮實,有待釐清的研究,怎麼可以作為結論,當成國光石化與白海豚的衝突解決方案,他說「如果失敗是什麼結果?要開發單位說明並做成記錄。」

【白海豚的安危,不是通道,而是濕地環境的破壞。】

生態鍊的思維

靜靜的聆聽,心中感覺會議陷在報告內容的爭辯上,其實都忽略一個問題的本質,保護的不只是白海豚,而是海岸生態鍊。

周蓮香報告因為受國光石化委託,重點放在白海豚與國光石化的關係,甚至從「只是通過」,將問題巧妙轉為擋不擋路的問題,但是忽略掉重要的環境因素,尤其一個濕地提供養分,營造豐富海洋的生態鍊思維,這也是蔡嘉陽一直呼籲保護濕地的重要性。

國光石化對白海豚的影響,絕不能只簡化到擋不擋路,甚至也不能以觀察所得,白海豚在大城濕地外,只有通過、極少覓食,來推論大城濕地不重要。研究者必須更深入說明,濕地與海域的關係,濕地形成的養分,提供何種魚類生存繁殖,而這些魚類提供白海豚什麼食源,或者說如果大城濕地消失,對這條濕地-海洋的生態鍊,影響到什麼程度?對白海豚的危害有多高?

這也是回答會議中,許多漁業代表的質疑或栽贓,「白海豚吃光魚!」,一旦瞭解濕地被破壞,造成海洋營養源中斷,再加上工業區的污染,一旦魚群減少,漁民更加劇捕魚,就可以知道海裡無魚,原因不是白海豚吃光魚,而是白海豚與漁民都是受害者,共同的問題是工業開發,關心白海豚,也是關心漁業資源,保護濕地不只為白海豚,也是為漁業資源。這是簡單常識,但是更精細的研究,需要跨領域整合,絕非單一海豚觀測或行為研究,就能做出定論。

另外,在周蓮香研究中,隱瞞一個事實,調查團隊發現的重要事實,報告中完全沒有提出,就是「台灣西部各大河口是白海豚重要的育雛場所。」當周蓮香引用國外資料,以生育力極低來形容白海豚生態,三年左右生一胎,一輩子可能生八隻,其實已經不清楚這是常態?還是因為食源與環境問題,造成的異態?更重要是研究團隊觀測發現,白海豚育雛區域位於河口區域,國光石化所在就是台灣大河濁水溪的河口,南岸已有麥寮工業區,北岸再建國光石化,這樣河口區域的開發,對白海豚影響,尤其育雛區域的破壞,是不是讓低生育率的白海豚,在物種繁衍上更加艱辛。

這也是整個研究案的基本問題,「為國光石化開發找解決方案」,而不是「為白海豚復育找最佳方式」。那樣的情形,就像眾人霸凌白海豚,從工業污染、棲地破壞,過渡漁撈等等問題,周蓮香報告只是想證明國光石化對於白海豚,不是「致命的一擊」。

這也是最讓人難過的地方,這常因應國光石化開發的專家會議,範疇只是開發會不會影響白海豚?有影響如何解決?根本不是積極正面找尋白海豚生機的會議。

【國光石化董事長陳寶郎,提出走廊不通的繞路說,甚至要訓練海豚走馬路。】

白海豚紀念館

國光石化當然可以為私利,只想做影響研究,但是職司物種保育的農委會林務局,就必須有更進步的作法,幾年來同樣委託周蓮香做白海豚調查,就不應該侷限在國光石化開發的衝突上,而是更該納入不同學者,有更大的研究計畫,澈底釐清白海豚的生活史,以及生活棲地,甚至陸域到海域的生態鍊影響。就如同國寶魚櫻花勾吻鮭的研究,花下鉅資,不只是物種族群的復育,更重要是棲地與環境的調查,才有可能讓瀕危的物種獲得保護。

這樣的調查工作,不能只是白海豚行為調查,更應該擴大不同學術領域參與,以中心編制,合作研究食源魚類、研究濕地環境,研究河海生態,甚至研究西部海底水文,都是必須參與調查,建立白海豚的完整資訊。當然前題是,如果我們覺得白海豚重要,國家也把牠當成重要生態國寶來對待,整個生態調查案必須建立。

目前,林務局朝向劃設「生物重要棲地」,其實這種宣示性的保育等級,強度不如「保護區」,除了宣示意義,對於開發也無法嚴格禁止。對於白海豚迫在眉睫的危機,真的有點緩不濟急。

2012年,政府將整合水利、林務局、國家公園等單位,設立環境資源部,以台灣的研究調查,陸域生態相當完熟,反而是海域生態,仍是有待發現,重要的白海豚在2002年才有正式觀測記錄,其實都說明海洋生態調查的不足。

如果在此時,對於白海豚不能投注更大關注及援救,就算成立海洋資源部,有了更多經費與人力,到時對於奈不住環境破壞的白海豚,可能只需要蓋間白海豚紀念館,說明這個物種曾經出現台灣海域。

【學者,不該是研究做的多,而是透過研究,更瞭解世界說出真相,蔡嘉陽是真正的人間學者。】

生態學者的偉大

台灣有很多生態學者,但是讓人尊敬,不是做了多少研究,而是對於物種的愛護。任何一位生態學者都清楚,棲地是物種保護的根基,白海豚的問題,不是游不游的過國光石化,而是在西海岸棲地不斷破壞、惡化下,如何保護物種棲地,形成生態多樣性的問題。

像珍古德很多感人的生態學者,生態研究到最終,不是執著在覓食、繁殖的行為研究,而是挺身而出,疾呼棲地保護的重要,甚至成為一位傳道家,從紮實的生態研究,開始宣告萬物共生的自然思維,她的對象不再是專業學生,而是遺忘自然美好的世界大眾。

周蓮香老師以前是愛海豚的!十年前她投身鯨豚救援,第一隻援救成功花紋海豚阿通伯野放,開創台灣保育歷史,在野放現場官員都想沾光,開始冗長演講,已經離池等待野放的阿通伯,陽光曝曬下顯得緊張,在現場的周蓮香急得跳腳,那樣急切的神情,她是愛海豚的。

但是到現今,不到百頭的白海豚,面臨重大危機,國光石化會不會成為致命影響,全國關注,周蓮香的報告成為重要依據,但是尚未紮實的物種分佈研究,導向一連串通過、訓練的結論,讓國光石化有藉口,沒有重大影響,能夠訓練解決的結論。

周蓮香遺忘了愛海豚的心,她拿國光石化經費做研究,結論成為決定白海豚生與死的重要依據,國光石化需要學者背書。在她的結論,可以不必從保護棲地觀念,反對一切工業開發,但是對於研究呈現的不確定數據,她可以提出「延緩開發、加強調查」的負責說法,畢竟在生態學界,也想清楚白海豚的迴游路線、時段、覓食區域、繁殖區域,以及和附近環境系統的依存關係。但是在一切仍不清楚下,做出「不會完全阻斷南北交流」的推論,其實丟棄了所有背景資料的調查,直接導向一個結果。

現在的周教授,還愛海豚嗎?

【義工媽媽張育憬帶著國小孩童,在西門町自發的搶救白海豚。】

誰來愛白海豚

當國光石化想以公益捐,成立白海豚基金會保育白海豚,通過開發案的心態,陳寶郎董事長那種「走廊不能走,就去外面繞馬路」的說法,顯示開發者的狂傲,這樣的基金會能夠善盡多少保育之責,未來拿人錢財、仰人鼻息的基金會執行者,有能有多大的自由空間。

全國大家都關心白海豚,當國小義工媽媽張育憬帶著國小孩童,在西門町為白海豚募股,路過的行人看見白海豚,第一個訝異是台灣有這樣可愛的生物!接著聽到牠們的危機,每個人都露出愁容。

全國都愛白海豚,如果不是更多的全國民眾,一致發起行動,要求政府要出面展現實際行動,保育白海豚。在目前的審查制度下,只能依賴更多瞭解問題的生態學者,成為社會的導師,說明白海豚的危機,要求有著重大影響疑慮的國光石化,在白海豚生態調查清楚前,應該暫緩開發。

蔡嘉陽教授要求重視濕地,王建平教授呼籲即早劃設保護區,鄭先佑強調生態保護不能不顧風險,陳章波研究員要求從棲地思考,陳昭倫研究員提出國際關注,甚至國際學者也來函要求政府慎思開發的破壞.......,更多的生態學者出面為白海豚說話,個個專精生態研究調查,但是此時他們都是愛白海豚的人,為保護自然環境而行動,希望還有更多研究海洋生態的學者,能夠挺身出面說出海洋保護的重要與實情。

【白海豚的生與死,人類決定!】

很希望更多人知道白海豚的悲歡,並切有所行動,其實白海豚悠游西海岸,牠們毫不知情命運被人類決定,牠們只能在不斷被破壞的棲地上,無奈的躲避再躲避,直到無法容身的一天,全數滅絕!

看看牠,會愛上牠的,他和我們孩子一樣,應該快樂活在世間。

觀賞影片:白海豚之歌 

【聽!農村舞裝青年阿達,吟唱白海豚之歌。】

救救白海豚吧!別再冷漠!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漂浪。島嶼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