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回顧版
 

2010.7.10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破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台灣立報
苦勞網
推薦瀏覽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東亞野生物貿易調查委員會 

千里步道
林木健康服務網
中華鯨豚協會
珊瑚礁學會
看守台灣協會
海洋台灣

 
  環保救國  遇見財團就轉彎?



為了反對國光石化建廠,保留住台灣最大的河口溼地與近海漁業資源,並挽救瀕臨絕種的台灣白海豚,3萬多人響應「全民來認股‧搶救白海豚」行動,募集150多萬股,等於民眾願意花1.8億元將濁水溪口溼地做永久保留。這個數目,還在持續增加當中。

不料,面對民眾真實的心聲,身為國家公僕大總管的行政院長吳敦義,接受媒體訪問時脫口說出,「魚也會轉彎,既然(白海豚)在台中港海堤都能轉彎,何以在彰化就不能轉彎?這也是很多論述中,可當作有趣的課題研究。」毫不掩飾地表達其力挺國光石化的心態。
繼續閱讀

 

  新聞回顧 |環境開發
圓潭陸砂回填 包商盼開放旗山溪採砂
高美濕地 被批擺爛
開發大肚山 恐危百合園
美新規:四大類業者須申報溫室氣體
石油不含甲醛?國光石化健康風險評估遭批「亂來」

 




  新聞回顧 |人類生活

省電燈泡含汞 政府竟未檢測
渣打:建立制度 鼓勵放志工假

曼谷正設法戒除「塑膠癮」

反後龍科技園區 老農下跪

買印尼紙品 國際企業助長破壞雨林
 




 

本週精彩專文

立基於「生命週期分析」之永續工程全觀視野(上)

REDD之後 保護印尼雨林的困境與策略
搶救老建築(1)──高賓閣酒家的歷史風華

我們當前所認識的氣候變遷

跨越萬水千山(下)
受傷的土地 受傷的民主

 




  本週焦點新聞

油井愈鑽愈深 環境品質靠運氣?

中科三期 污染未計背景值 低估健康風險

萬萬股民 留國寶 守住台灣最後溼地

大手小手 見證台灣第一次環境信託

 核四趕工頻出槌 台電不以為意

 



 
  環保救國  遇見財團就轉彎?
面對萬萬股民  吳揆為何不轉彎?

作者:莫聞(環境資訊電子報主編)

馬總統競選時以推動環境信託為政見,也在執政兩周年的國政演說中提及「環保救國」,只不過,舊發展思維跟不上新口號,執政團隊一遇財團就轉彎,以己之心度動物之腹,還以為白海豚也應跟他們一樣,遇見財團就要轉彎。

為了反對國光石化建廠,保留住台灣最大的河口溼地與近海漁業資源,並挽救瀕臨絕種的台灣白海豚,3萬多人響應「全民來認股‧搶救白海豚」行動,募集150多萬股,等於民眾願意花1.8億元將濁水溪口溼地做永久保留。這個數目,還在持續增加當中。

不料,面對民眾真實的心聲,身為國家公僕大總管的行政院長吳敦義,接受媒體訪問時脫口說出,「魚也會轉彎,既然(白海豚)在台中港海堤都能轉彎,何以在彰化就不能轉彎?這也是很多論述中,可當作有趣的課題研究。」毫不掩飾地表達其力挺國光石化的心態。

此話一出引起眾人譁然,網路上一片韃伐,吳揆以非生態專業主動幫白海豚代言的「轉彎說」已成笑柄,自不待言。但筆者以為,此現象背後凸顯執政團隊每每一遇財團開發,思路與說詞大轉特轉,遇見普羅大眾心聲卻毫不退讓的心態,是更為嚴重的根本問題。

執政者比白海豚還會轉彎

以國光石化開發案而論,政府官員與業者每每以「要經濟發展還是環保至上」的二選一來限縮發展的選擇。光論此案的經濟效益,號稱貢獻4% GDP、每年5000億的產值,但翻遍環評專家會議紀錄與專家於媒體上揭櫫的評估,扣除國民健康風險、溫室氣體危害、農漁業損失、生態損失與水資源等外部 成本,是個十足用全民資產倒貼財團私益的虧本生意。至今執政團退卻仍以經濟發展的理由來護航,要求盡速環評,此為「一遇財團就轉彎」的鮮明案例。

民眾如果要跟政府算「轉彎」這筆帳,恐怕罄竹難書。中科三期開發計畫的環評,造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環評無效定讞,環保署認為只要「補作」一部分而非「重作」,國科會明知開發許可因環評失效而喪失效力,仍不願下令停工。這只是眾多案例之其一。

不僅中央,地方政府的轉彎能力也不惶多讓,北市大巨蛋BOT,環評未過即放任廠商以「整地不算動工」之名草率移樹;苗栗縣府劃設竹科竹南基地,願意配合財團投資意願擴大強制徵收範圍,遇不願放棄家產的農民擋路,卻毫不轉彎,把即將收熟的稻田破壞殆盡。

土地徵收條例第3條規定,辦理國防事業、交通事業、公用事業、水利事業、公共衛生及環境保護事業、機關等公共建築、教育學術及文化、社福、國營事業。劃設工業區讓財團進駐,可與以上規定有半點關聯。

環境信託  讓人民成為最大的財團

如果財團說話比較大聲,那就讓自己成為財團吧!

這次行動所運用的環境信託,初始的想法很簡當,我們目睹珍貴的山林海洋受破壞而逝去,常會起心動念:「如果有錢,就要把這塊地買下來好好的保護!」此模式 在英國、日本等國已行之有年,英國國民信託組織已成為最大的民間地主,擁有1/6英國海岸線;日本東京市民為了保存近郊的山林,以「龍貓森林」號召民眾陸 續買6座森林;全球推動環境信託的機構,更已結盟為國際國民信託聯盟(INTO)。

環境信託,就是「信託環境」,也就集資買地後,以契約委任信任的人或組織來管理,讓這片土地在不因任何理由而滅失,而得以永久保存,「Forever, For Everyone」。

有民眾認為,目前國內環境信託的法治基礎尚未健全,7月7日提出的「濁水溪口海埔地公益信託」,雖然內政部承諾民眾一個月內審查完畢,但也有不過的可能,似乎還是受政府的態度所左右?

不妨正面看待這股運動,參與環境信託與認股,相當於全民自己起來當財團,必須比連署、甚至公投等表達意見的方式付出更多心力;可以說,認股,是更有力量的願望表達方式;也是走在當前法規更前端的護土方式。

本報多次提及的聯合國「生態經濟學與生物多樣性」的調查研究,指出將每一份花在生態保育上的投資,「很可能會得到更高投資報酬率與更強勁的經濟增長」。如果執政團隊不懂這一點,就用環境信託的方式來自力救濟吧。

換句話說,全民自己當財團,不只三萬人,還有五萬、十萬。屆時,面對萬萬股民,全民可以大聲的向吳揆說,面對萬萬「股民」,你為什麼不轉彎!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 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 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