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7.13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南方電子報
苦勞網
破報
台灣立報
生命力新聞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推薦瀏覽
綠色陣線協會
生態綠:公平貿易、綠色消費
環境信託網站
千里步道
世界保護區大會主題網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台北市野鳥學會
關渡自然公園
  世界級演化活教材 清水斷崖成物種分界線


照片提供:太管處

蘇花海岸清水斷崖不但是世界級的地質景觀,更可能是影響台灣生物多樣化的重要地理屏障;學者先是發現,台灣特有的保育類褐樹蛙,在宜藍、花蓮呈現不同系群,進一步又發現兩縣有更多物種差異,有可能是蘇花海岸形成的地理區隔所造成,屬於國際上難得的現象。

師大生科系教授林思民示,地理阻隔效應是促成物種種化與遺傳分歧的重要因素,以往的研究大多著眼於台灣本島的分化,很少針對蘇花海岸──尤其是清水斷崖與立霧溪這段劇烈的地形屏障,進行小尺度的探討。管理當局計畫深化研究後,把成果推向國際舞台,爭取此的為世界自然遺產。 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開發蘇花高 必衝擊生態
太魯閣國家公園生態效益:103億
褐樹蛙小檔案
為愛奮力鼓動鳴囊
 

生物多樣性:從中國電子廢棄物污染看生產者延伸責任(上)

作者:賴芸(綠色和平)

編按:今年是國際生物多樣性年,為維續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大自政府、小至民間團體和個人,皆是保育要角。國際保育組織「綠色和平」,向以明確的訴求、積極的行動著稱。其反對行動通常基於嚴謹的調查基礎,因而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本文即邀請中國綠色和平有毒物質項目主任賴芸深入當地調查後現身說法,看看科技文明背後的真實代價。

電子產品越來越成為人們不可離棄的日用消耗品,越來越多人甚至擁有多部手機和電腦。當人們正享受不斷推陳出新,改良了一代又一代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時,我們卻還沒有足夠的意識──也許您手中的電子產品在淘汰之後,將危害到發展中國家的工人健康和當地的環境。 高速的更新也意味著高速的廢棄,歐洲每年產生的電子垃圾升幅達3~5%,是總體垃圾量增幅的3倍。

在未來5年,預計發展中國家也會製造比現在多三倍的電子垃圾。在發達國家,電腦的平均壽命下降了4年,由1997年的6年縮減至2005年的2年,手機壽命更少於2年。 2004年,在沒有回收計畫下,全球共出售超過1.83億台電腦和超過6.74億部手機,並有有二千萬至五千萬噸的電子廢物產生。截至今年,全世界將有 30億的電子產品被丟棄。然而時至今日,各國政府及民間卻始終還沒能夠將這一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電子垃圾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和工人健康受損依舊在日以繼夜的上演著。這些並非危言聳聽,而是真真實實的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潘佳修

除了民間發起國民信託認股,18位中研院士也展開連署,反國光石化設廠。只欠一個「環評大會」就定案的國光石化設廠案,學界展開大串聯,因為他們相信,一旦設廠,生態污
染與大量的水資源浪費,恐怕也會遠遠超過創造的就業機會。苗栗縣「擴大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暨周邊特定區」徵地案,網路上串聯反對擴大徵地,逾200團體連署、5200人連署,連署案持續發燒。地主對這樁爭議案意見兩極,反對者要求停工,贊成者要求趕快施工;藍綠民代也壁壘分明。

冰島火山爆發,對人類的影響如何?農民看冰島火山灰則是好壞參半。住在Raudafell的農民說,火山灰讓土壤保持溫暖,因此促進草地生長,「就好像在土地上撒了鉀肥和磷肥一樣。」但這並不完全是好的,「物種組成已經有些改變,而且有些已經消失。」火山灰的影響還很難講。北極熊、海象、海獺和其他瀕臨絕種的物種,將因為俄國的決策而受惠了。俄國擬定在2020年前,將國家保育區擴增為國土的3%,擴增範圍大小有如瑞士。此決定達成了保護生態多樣性的國際義務。

上週末,三重社區大學舉辦為期3天的「三重藝文祭」,園區展覽融合眷村、傳統文化影像、「夜市」等,讓民眾瞭解在地文化的多元面向。邀請到獨立樂團拷秋勤、客家歌手謝宇威、董事長樂團等搖滾開唱,在獨特的創作中展現對台灣的情感及社會現狀的抒發,唱出了這塊土地的草根心聲。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都市更新下的社會正義──中壢大觀園的陪伴歷程

作者:黃姿綺(中原大學景觀系三年級學生)

「都市更新」是這陣子被大家討論的沸揚揚的政策之一,由於政策決定的快速卻又倉促,在專業者的眼光裡。「都市更新」似乎出了很多紕漏。更因此,讓「都市更新」在成果的執行上多了很多特殊的個案,而在眾多因素的前提之下。我們思考著,是否可以回歸到「都市更新」的本質以及策略上來做更進一步的檢討並尋求足以彌補這些紕漏的解決方案。

首先,「都市更新」在本質上,若是以增加人們在生活空間品質為前提的話,對於相關規範的法律當中,我們覺得「日照權」可算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但礙於法規與法條上的基本限制,還是讓人覺得有不合情理之處。 舉個例來說:依據國內現行建築法規,每個住宅區的民眾都有享受太陽照射的權利,而且冬至每天至少要照的到太陽1小時以上。

然而這項法規,只限於21公尺或7層樓以上的建築物,才需檢討法規適用性!然而低層建築物的日照權,即出現法規漏洞。也就是說如果你家隔壁新的建築物,低於6層樓,就算它擋到你的日照,很抱歉,不受法規限制,你拿他沒輒。(by Whiteorion/獵物星座整理報導)。在這個日照權的案例上,我們知道法律的層面上其實有進步的機會。精采內文

  .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