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版
  2010.7.18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遊牧綠(蒙古,中文版)
破報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生命力新聞
推薦瀏覽
生態綠:公平貿易、綠色消費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中外對話
綠色陣線協會
環境信託網站
中華鯨豚協會
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蛙蛙世界學習網 
台灣綠黨


【道歉啟事】本期副刊因誤植內碼,致發報程式出錯,特此重發,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享綠生活:我愛二手物──紐西蘭二手店大發現(上)


紐西蘭二手店

作者、攝影:葉子

夏末的紐西蘭,天天天藍、陽光熱情,我停駐奧克蘭拜訪移民於此多年的好友。 我和好友在大學時代,時常混跡台中的大小夜市,她總是知道哪個夜市的東山鴨頭好吃,哪家店的木瓜牛奶料好又便宜。移民異國多年,看家本領不減,哪裡可以買到批發商價格的衣服,哪家肉店的牛腱比較好吃,哪家麵包店什麼時候可以買到最便宜的價格,總是瞭如指掌。

在好友家過了一段道地的旅居生活,我還突發奇想地去學鉤毛衣,雖然紐西蘭是個盛產羊毛的國家,但是一般商店的毛線價格並不便宜,好友建議去二手倉庫找找。於是展開了二手店尋寶的旅程,還意外發現紐西蘭的二手店非常發達又有趣,是內行人尋寶的好去處。精采內文

 


  專欄作家:化身枯枝的蜘蛛

作者:楊家旺

數位相機變得普及之前,我想,應該很少人會以傳統相機去拍攝蜘蛛這種小生物吧!等到數位相機變得普及,每按一下快門不必花費一張底片的錢,且可透過液晶螢幕立即檢視拍攝結果,還有,無論傻瓜相機或單眼相機都能輕易操作近拍功能時,拍攝蜘蛛的人口便得到了迅速成長的動力了。

當然,只有數位相機利於拍攝蜘蛛這種小生物是不足以形成強大驅動力的,還要有可供比對身份的蜘蛛圖鑑。而台灣的蜘蛛圖鑑,容易被一般民眾購買到手的,有3本。這3本蜘蛛圖鑑讓我覺得最有趣之處在於它們的出版時間,在半年左右的時間內,像是約好似的,同時出現在書店的架上。當然,從構思出版一本蜘蛛圖鑑,到出現在書局的架上,耗時肯定超過半年。因此,這3本圖鑑大概不是約好的,而是不約而同地,在一個短暫時間裏,交會。

精采內文

 

 自然人文:黏土

作者:胡慕情(環境記者)

 

因為後龍科技園區認識灣寶這個地方,不知不覺已經一年多。起初對灣寶的議題沒辦法放太多心思,畢竟當時烽火四起,除了松菸老樹移植事件、還有樂生以及急如星火的農再條例。後龍科技園區一案,不若其他環評案充滿中央介入的氛圍,區委會與環評會快速而明確地把案子退回專案小組,讓人放鬆許多,因而一直沒有急著到當地拜訪。

因緣際會,去年夏天,好友組成的老林家樂團團員的大學學長,和一群喜愛攝影、生態的朋友要到灣寶居民波哥家中拜訪,知道老林家樂團創作的歌曲偏向環保與社運議題,邀請她們到波哥家中演出;有空,所以當了跟班。車子駛入庄內不久,大夥迷路了,那是曾南下採訪的小豬姐的形容所致-真是大片而完整的田地啊-無法分辨方向,在綿延連續的完整農田路間。

精采內文

  自然書寫:莫怨蒼天變了心──森林土壤的哀歌(中)


 

作者:邱志郁(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孔徑的生成

土壤構造──孔隙,維繫土壤健全機能的優雅情懷,卻存在脆弱的體質。過度踩踏之類的人為活動,會造成森林土壤喪失構造,退化成類似公園緻密、缺乏孔隙構造的土壤。

森林土壤,不僅止於提供漫步時的飄然想像,更攸關生活上切身的水源供需與國土保安。仔細檢視森林的土壤層次結構,在地表上堆積著枯枝敗葉的腐植層,緊接著是深色、含有高量有機質的土壤表層,然後是色澤較淺、有機物含量較少的底土層,更下方則是初步風化的岩石碎屑。

森林的各個土層中,包括枯枝落葉堆積、小動物挖掘、樹根腐爛,構成大小不等、形狀互異的各種孔洞管道。精采內文

 
 
享綠生活:我愛二手物──紐西蘭二手店大發現(上)

作者、攝影:葉子

因為想學編織,意外發現逛紐西蘭二手店的樂趣,不但買到好些便宜的毛線,也略盡棉薄的行善。而在旅途中完成的六頂帽子、三雙襪子和三條圍巾,全都送給家人與剛認識的新朋友,織起一段又一段的溫暖人情......

夏末的紐西蘭,天天天藍、陽光熱情,我停駐奧克蘭拜訪移民於此多年的好友。

我和好友在大學時代,時常混跡台中的大小夜市,她總是知道哪個夜市的東山鴨頭好吃,哪家店的木瓜牛奶料好又便宜。移民異國多年,看家本領不減,哪裡可以買到批發商價格的衣服,哪家肉店的牛腱比較好吃,哪家麵包店什麼時候可以買到最便宜的價格,總是瞭如指掌。

在好友家過了一段道地的旅居生活,我還突發奇想地去學鉤毛衣,雖然紐西蘭是個盛產羊毛的國家,但是一般商店的毛線價格並不便宜,好友建議去二手倉庫找找。於是展開了二手店尋寶的旅程,還意外發現紐西蘭的二手店非常發達又有趣,是內行人尋寶的好去處。

奧克蘭挖寶‧二手店驚奇

第一個挖寶的所在,是當地最大的二手衣物集散倉庫,由北奧克蘭地區安寧病房照顧基金會所經營。占地約兩百坪的倉庫收集來自各方的捐贈,物品的來源主要有兩種管道:一是由捐獻者自行送至各地的二手店面,或其他協助處理的據點;二是該機構也會提供專用的大塑膠袋給民眾,再定期去收集已打包整理好的衣物。所有捐出的物品,都會先送到總倉庫進行整理和分類,然後再分發到各處分店。我們前往的即是總倉庫的店面。

由動物保護協會所經營的二手店,所得用於照顧被棄養的動物,也著重動物保護的宣傳教育。

這個總倉庫分作兩大區塊,一個區塊是放置尚未整理的物品,由義工進行汰選和整理;將過於老舊或是沒有價值的物品先行丟棄,然後依類型擺放至開放的販賣區。另一則是販賣區,陳列的物品琳瑯滿目,從家具到日常用品應有盡有,衣物和家飾品的數量最龐大,可能這也是民眾最常汰舊換新的物品。另外也有些廚房用具,像是杯杯盤盤、鍋碗瓢盆,品質都很不錯,身無家當的人,幾乎可以在這裡買齊一個家庭基本所需物品。

接著,我們又逛了好幾家不同機構經營的二手店,驚訝地發現二手店的生意居然出乎意料地好,除了上述的安寧病房照顧機構之外,也有動物保護之家、紅十字會、救世軍、癌症孩童協會、社區關懷等為數不少的非營利、民間組織,參與經營二手商店的行列。

這些二手商店的店面多數設在郊區,除了極少數的行政人員是有給職之外,所有的店員都是義工,輪班負責店面的經營。二手店的銷售收入也足夠維持一家店面的營運成本,還能將所餘的善款,運用於臨終病人等弱勢團體的醫療照顧、義工的教育訓練等。有位義工還告訴我們,一家二手商店的單月營業額,甚至高達二萬紐幣,相當於44萬新台幣(目前紐幣與新台幣的幣值比約1:22),真是令人訝異。

櫥窗裡的可愛動物玩偶和出版品,讓人很想帶回家珍藏。

但更令我驚訝的是這些二手物品都相當便宜,大部分僅在紐幣1至10元之間,甚至有些二手衣都還是知名品牌,且非常新穎。我自己就挑選一大袋,包括1 雙皮鞋、1個皮包,3件衣服和一堆毛線,花不到紐幣20元。也曾在一家店裡看到一件精緻的新娘白紗禮服,標價是紐幣80元,我還開玩笑地要好友先買下來,作為我未來的結婚禮物。

(未完待續 1/2)

Top

 
 
  專欄作家:化身枯枝的蜘蛛

作者:楊家旺

數位相機變得普及之前,我想,應該很少人會以傳統相機去拍攝蜘蛛這種小生物吧!等到數位相機變得普及,每按一下快門不必花費一張底片的錢,且可透過液晶螢幕立即檢視拍攝結果,還有,無論傻瓜相機或單眼相機都能輕易操作近拍功能時,拍攝蜘蛛的人口便得到了迅速成長的動力了。

當然,只有數位相機利於拍攝蜘蛛這種小生物是不足以形成強大驅動力的,還要有可供比對身份的蜘蛛圖鑑。而台灣的蜘蛛圖鑑,容易被一般民眾購買到手的,有3本。這3本蜘蛛圖鑑讓我覺得最有趣之處在於它們的出版時間,在半年左右的時間內,像是約好似的,同時出現在書店的架上。當然,從構思出版一本蜘蛛圖鑑,到出現在書局的架上,耗時肯定超過半年。因此,這3本圖鑑大概不是約好的,而是不約而同地,在一個短暫時間裏,交會。

2001年10月,陳世煌出版了《台灣常見蜘蛛圖鑑》;2002年5月,李文貴出版自然觀察圖鑑1《蜘蛛》;同樣是2002年5月,陳仁杰出版《台灣蜘蛛觀察入門》。這3本圖鑑各收錄100餘種的蜘蛛照片。快10年過去了,台灣坊間再沒有其他相類似的蜘蛛圖鑑出版。換言之,3本蜘蛛圖鑑幾乎同時出版的這半年,對台灣的蜘蛛觀察者來說,鼎立了一座三足的里程碑。我也是透過這3本蜘蛛圖鑑,開始了認識台灣蜘蛛、觀察台灣蜘蛛的旅程。隨著蜘蛛觀察者增多,且投入時間長,網路上開始出現愈來愈多3本台灣蜘蛛圖鑑找不到身份的種類。2006年11月底在日本出版了一本由新海榮一撰寫的蜘蛛圖鑑,竟成為蜘蛛觀察者進階的圖鑑工具,這本圖鑑收錄500多種蜘蛛,讓台灣的蜘蛛觀察者得以查到一些本來未知的蜘蛛種類,絲毫不管裏頭的文字是由日文撰寫而成的這一障礙。2007年7月,香港人詹肇泰出版了《香港跳蛛圖鑑》,再次豐富台灣蜘蛛觀察者的視界,一些原本不知名的蠅虎,因此得到了身份確認。

除了上述蜘蛛圖鑑外,2003年10月朱耀沂的《蜘蛛博物學》,提供豐富的蜘蛛知識,讓更多的蜘蛛生活史被蜘蛛觀察者了解,這種了解當然有助於往後的蜘蛛觀察,也就是說,讓蜘蛛觀察不會只是停留在拍照比對身份的階段,還可以進一步透過等待,預期或非預期地看見一些蜘蛛的習性與行為。

2010年02月,在瑞峰國小任教的林瑞崑和沈彩芳,以他們多年觀察蜘蛛所累積的成果,佐以帶領小學生的豐富經驗,出版了《賞蛛趣味多》上下冊,讓台灣蜘蛛觀察,有了向下紮根的良好基礎。台灣孩童,也許會透由這兩冊蜘蛛書,開啟自然觀察的童年,可以想見,肯定是幸福的童年。

照片裏的這隻尖鼻蛛,在台灣出版的3本蜘蛛圖鑑裏,並未收錄。透由網路一些蜘蛛觀察家的討論,我知道了日本新海榮一那本蜘蛛圖鑑收錄此蛛。我心想,應該想辦法買到這本圖鑑了。圖鑑買到手,得知了學名Poltys columnaris,但中文名呢?就其外觀來看,像一截枯枝,就稱祂為枯枝尖鼻蛛吧!後來,得知網路上早有人以枯枝尖鼻蛛稱呼祂,且這麼稱呼的原因和我想法雷同,都是因其外觀像截枯枝的緣故。也許,將來祂的中文名真會被稱為枯枝尖鼻蛛吧!

白天的枯枝尖鼻蛛,喜歡待在枝杈處,幾乎就是一截斷枝,或枝枒,真假莫辨。除非看到祂的8足,或者頭胸部,不然,實在很難相信自己所看見的真是一隻蜘蛛。

若是待到夜晚,持手電筒觀察,枯枝尖鼻蛛便不再是偽裝隱形的。祂會織一張網,待在網心,等待獵物上門。下方照片裏的這隻枯枝尖鼻蛛,在黃昏日落後,織了一張網。還沒等到獵物,卻先等到了一場雨。雨後,我發現祂的蛛網掛滿了雨滴珍珠,格外美麗。交錯的蛛網後方,是交錯的枝條。細蛛絲、粗枝條,交錯出一種凌亂的美感。配合晶瑩雨珠,竟予人一種奇幻的感覺。

台灣3種尖鼻蛛屬(Poltys sp.)蜘蛛,在台灣的3本蜘蛛圖鑑裏,以及日本新海榮一的蜘蛛圖鑑裏,都未被任一本同時收錄。尖鼻蛛屬的這3種蜘蛛,無鱗尖鼻蛛(Poltys illepidus)偽裝成樹瘤、枯葉尖鼻蛛(Poltys idae)像一枚枯葉、枯枝尖鼻蛛(Poltys columnaris)化身一截斷枝,我想,蜘蛛界裏大概沒有哪一屬蜘蛛的偽裝功力能比得上祂們吧

Top

 



 
  自然人文:黏土

作者:胡慕情(環境記者)

 

因為後龍科技園區認識灣寶這個地方,不知不覺已經一年多。起初對灣寶的議題沒辦法放太多心思,畢竟當時烽火四起,除了松菸老樹移植事件、還有樂生以及急如星火的農再條例。後龍科技園區一案,不若其他環評案充滿中央介入的氛圍,區委會與環評會快速而明確地把案子退回專案小組,讓人放鬆許多,因而一直沒有急著到當地拜訪。

因緣際會,去年夏天,好友組成的老林家樂團團員的大學學長,和一群喜愛攝影、生態的朋友要到灣寶居民波哥家中拜訪,知道老林家樂團創作的歌曲偏向環保與社運議題,邀請她們到波哥家中演出;有空,所以當了跟班。車子駛入庄內不久,大夥迷路了,那是曾南下採訪的小豬姐的形容所致-真是大片而完整的田地啊-無法分辨方向,在綿延連續的完整農田路間。

終於到了波哥家,波哥是位畫家,家中打造得很舒適,紅磚在綠野間顯眼而不突兀,家中還有一畝池塘。波哥家裡有一葉小舟,不是裝飾,而是真能划的,地點,就在池塘裡。那天下午,一大群人在他家捏陶、吃「地產地銷」的西瓜,去田野探查,拍鳥、拍蝶、挖地瓜。大家都說真好:農家的、田野的生活情趣。

(圖片來源:波哥)

(圖片來源:波哥)

但情趣不只是環境優美那樣簡單的理由所能生成,而是庄內的人情;更進一步講,是人與土地共同生活長久交織而成的。但這個理由去年夏天尚且無法深刻感受,直到今年4月灣寶鋒火再起,苗栗縣政府大張旗鼓地想要送件,浩蕩舉辦兩場地方說明會。

再度南下,庄內充滿戰鬥氣氛。4月24日一早,順著居民洪箱前一晚的指示,順利到達說明會所在地龍雲宮,大量的白布條懸掛在宮廟上、道路邊,不只是憤怒的字句,也有幽默且跟上時事的「恁爸只知道抗議,同意是啥小!」

一般來說,開發案件依照環評法規定,必須辦理地方說明會,但開發單位無論國家或財團,經常將開發案當成聊備一格的程序,往往只找來樁腳簽名並聆聽,拍了幾張照片就了事。然後在環評說明書上寫著「已辦過說明會,地方居民九成以上同意」,就當完成公民參與程序。

後龍科技園區案在環保署召開審查會議時,苗栗縣政府就是以這樣的手段對環委說「苗栗縣民熱烈歡迎開發、地主九成同意」,氣得居民自力救濟把反對地主都找來簽名還附上所有權狀,著實打了苗栗縣政府一巴掌。有前車之鑑,所以有了「恁爸只知道抗議,同意是啥小!」這樣的字句;不僅如此,為了守衛土地,旅外工作、求學的灣寶居民都回來了,而在地的無論頭髮花白亦或毛頭小孩,全都擠進龍雲宮,氣勢萬千地綁著抗議布條。

一個月了,閉起眼還能感受當天那種振奮人心的動能(近年的環境議題鮮少看到這樣團結的力量與群眾),也許有人與苗栗縣政府的說法相同--這些好命的「地主」,為了「私利」不願土地被徵收而造福大眾,所以她們集結。但姑且不談論公共利益與造福的說法,我所感受到的那股力量,並不僅是個人身家財產權被侵犯的反應而已,而是厚實穩重,雙腳黏於土地的凜然。

那股情感,我稱為「黏土」。

24號說明會當天,居民將簽到表分成兩份,一份是同意徵收者、一份是不同意的,她們自己架起簽到攤位,不讓縣政府把簽到表當成同意書,會議結束後,同意徵收者一個也沒有。會場裡多是雞皮鶴髮的長者,在空白日曆的背後,寫下鮮紅的抗議字句,她們清楚明白地論述這片土地所能帶給民眾的美好,不是布爾喬亞風味的農庄休閒,而是現實無比的:當工業受經濟風暴影響時,唯有這片土地養活張大的嘴。

農民吳金木在縣政府官員一字排開、有警力維護的說明會場前,舉著麥克風氣憤質問:「政府總說要高科技,但工廠早都去中國大陸了,幹嘛來搶我們的土地?工廠失業沒得賺吃時,是農地在養我們!沒有米,好歹也有地瓜吃!」語畢底下掌聲如雷,儘管那些白髮蒼蒼的長者前一晚被說明會困擾得睡不著覺。

她們的體悟不是虛構。瘦瘦高高的居民陳幸雄,是社區發展協會會長,戴頂帽子,笑起來眉眼彎彎,見他憨厚,說起話來又滔滔不絕。說起灣寶社區,陳幸雄總是開懷,儘管以前這片土地貧瘠困苦,「但我們都撐過來了」。因為友善對待土地,而土地也友善回饋,這裡的農民與黑褐色的土壤有著綿密無法切割的連帶。

「以前我們哦,是吃都吃不飽哦...」渡海來台的先民落腳灣寶,卻因土壤為沙質地難以含水而無法耕種。早期以地瓜、花生為主要作物,稻米則是每種必敗。「種不活啊。沙仔土毋含水,靠海土又鹹,稻仔攏嘛發抹大。」陳幸雄說,居民因為「無法轉吃」,很多人只好離開家鄉,其中反後龍科技園區自救會理事長洪箱,就是典型的例子。

洪箱和先生村仔,現在在灣寶種植有機地瓜,但早期也是到都市打拚的外出子弟。坐在洪箱的家中閒聊,村仔開玩笑地說:「洪小姐跟我一輩子沒有太好命。」窮苦的農村難以翻身,《孤女的願望》中吟唱的往都市流動,幾乎就是洪箱那一輩人的寫照。

12歲,洪箱失學離開家鄉,到工廠做了好長一段時間的紡織女工,認識村仔以後,在24歲結婚。婚後,輾轉到彰化的工廠繼續當女工,持續一陣子後,才和村仔做起小本生意,開了冰菓室。為了養家,冰菓室兼賣早餐,洪箱和村仔兩人,每天早起直到凌晨一點才休息,村仔還因此罹患猛爆性肝炎。之後洪箱懷孕,才收起冰菓室開起育兒用品販賣店。

七○年代,約莫是我小學左右,街頭巷尾的店家經常掩起鐵門,卻有許多人進進出出。那些鐵門之後,不是大型賭博性電玩,就是撞球間。洪箱在當時,經營起電動玩具店。之後又賣了檳榔。當洪箱說起這段往事,不禁驚歎:農人、紡織廠、女工、小本生意、電動玩具與檳榔攤─活生生是台灣底層民眾的經濟發展史。

經營電玩十多年時,洪箱才終於在兒子的抗議聲中歇業。「我兒子說,他不想要一直進出電動玩具間啦!」但洪箱對此其實不以為意,接著豪邁地透露育兒經:「愈禁止,孩子反而愈想接近,我開電玩間,孩子常接觸就沒興趣,也不會亂來!」在網咖剛興起時,洪箱家樓上開了一家店,她拿著零錢丟給兒子說:「你上去玩!」豈料當天警察臨檢,連滑鼠都沒摸到的洪箱兒子就這樣哭著被帶回警局,談起這段,她笑得不可遏止。

邊笑,眼角卻藏著疲憊,偶有往事勾動辛酸,淚盈於睫。

洪箱透露,自己在賣檳榔後曾當選代表。但選代表不是貪圖利益,「而是為了抗爭。」當時洪箱和村仔聽信政府宣傳,宣稱後龍鎮農會大樓前是黃金的做生意地段,夫妻倆花錢買下店面,卻發現政策丕變,農會大樓前只能停車。為了抗爭而選舉,突顯台灣民主機制的荒謬,但這荒謬從二十多年前至今毫無更迭。

洪箱在84年當選後服務了4年,就又回歸平凡。但她沒料到,和後龍鎮農會的對抗不是她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抗爭。「其實也很累。」洪箱說,若非和村仔回鄉照顧母親,感受鄉親的人情溫暖,她不會衝鋒陷陣。但當過代表,知道地方角力與世故,不站出來,誰來幫助不識字的這些老農民?

老農,一輩子擁有的只有田地。

陳幸雄說,早期灣寶土地不良,但居民依舊勤奮憨直地耕種;直到一天洪箱的長輩發現,原來燒窯的黏土可以改良土質,當地土質才有所改善。村仔開著車領著我們巡走灣寶一圈,停在波哥家不遠處一塊平坦地,村仔比劃著說:「這裡本來是一座小丘陵地,可是土全被我們挖光,拿去屯田。」

當地居民相信,那是祖先的冥冥庇佑,在得知黏土可以改良田地後,就讓她們發現,在灣寶這個沙質地,居然有座丘陵全是黏土。全庄頭一起出錢出力鏟平了丘陵如愚公移山,黏土讓稻米在隔年生長得有半人高。陳幸雄驕傲地說,當時農委會將灣寶劃為特定農業區,必須徵收土地劃設農路,灣寶居民無一不應允,甚至自發性地撥劃更多土地讓農路更平整、更寬廣,當土地賜予豐收之樂,她們更加願意回饋,改以無毒方式耕作。這一大片田地上的作物,是少有無污染的水源灌溉而生,以暗管直接取明德水庫的水,才有瓜甜、花生美的富饒,才有我們熟知的:後龍西瓜。

「結果,苗栗縣政府為了蓋什麼科技園區,說我們土地爛、說種不出東西!」陳幸雄想起苗栗縣政府就有氣,拿著有縣長劉政鴻參與灣寶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的西瓜節的照片說:「難不成這是假的?」村仔更透露,今年灣寶社區被明禁不能引水灌溉、必須休耕:「他就是要製造我們休耕的景像,好奪走我們的土地!」

劉政鴻說,後龍科技園區是為了連接竹科與中科必然興建的科技廊道,反正居民吃不飽穿不暖,縣府願意給予比市價多四成的徵收條件將這些爛土地徵收。他說,這是對居民好,也促進苗栗縣的經濟發展,因為有「高科技」工業,就有許多就業機會。

但高科技工業不是我們熟知的光電業,而是許多傳統污染工業。
但劉政鴻依然堅持開發、開發、開發。

只因這不是第一次劉政鴻覬覦灣寶的土地。

早在15年前新竹科學園區開發時,灣寶社區的廣垠土地就被視為囊中物。當時竹南、銅鑼與灣寶都是竹科四期擴建選項,灣寶名列前茅。這些基地分別由劉政鴻、何智輝與翁大銘等勢力爭取。當時劉政鴻即曾對國科會保證「3個月內提出地主同意書以利開發」,沒料到灣寶居民強力反對,加上何智輝與翁大銘的「合作無間」,最後竹南與銅鑼基地同時被納為四期用地,先後獲得開發。

這件事鬧得沸沸湯湯,何智輝曾被控於82年起擔任苗栗縣長、及88年起擔任立委時,涉及竹科銅鑼徵地發放農林公司獎勵金的貪污、背信案。判決書指出:

新竹科管局因銅鑼基地內土地屬農林公司所有,但因與進行土地價購時發生爭議,農林公司請何智輝協調。但何智輝卻利用立委職權,以刪減國科會預算威脅科管局同意發給農林公司1億7千多萬元獎勵金,科管局擔心預算被刪,同意發給。後來何智輝又再以刪除預算為由,再度逼迫科管局發放農林公司5千多萬元獎勵金,合計農林公司先後領取2億二2多萬元獎勵金。何與翁大銘、熊名武等人勾結,將2億2千多萬元獎勵金侵吞。

何智輝一審被判19年,二審改判15年徒刑、褫奪公權8年。但日前更一審認定何智輝參與農林公司和科管局價購土地的協商雖態度強硬,造成國科會和科管局壓力,但未索求額外不當利益或為農林公司謀取不法,依此改判無罪。然而貪污、洗錢兩項罪名,檢方還可上訴,僅業務侵占罪無罪確定。

為了工業園區開發爆發的弊案不只一樁。即便沒有弊案,開發的硬體建設就是政績,開發後的資金投入流動就是經濟。朋友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

有一個旅館主人欠肉販一百元、肉販欠果販一百元、果販欠旅館主人一百元,他們都沒錢還;但有一天有一個人要住旅館,他看看房間後就付了一百元房租;旅館主人於是把錢拿去還給肉販、肉販拿去還給果販、果販再拿去還給旅館主人。之後旅客說不住了,旅館主人於是退還房租,這之中誰也沒有真的拿到一百元,但卻造成三百元的經濟流動。

促進流動,就是政客在意的事,不論有無真正得利。但在流動的過程中,卻有人真實受害。一位阿嬤在第二天的說明會中,危危顫顫地從座位站起來,手還提著豆漿,搖擺不穩地拿著麥克風,顫聲痛責「政府是這樣對待居民的嗎?你們吃的米,也是我們種的啊!說明會不要開好不好,我們一聽到土地要被徵收,根本就睡不著...」

這裡的居民正遭遇徵收之苦。公告地價加四成的錢,就是一根柱子都買不起的錢。而她們一再重覆著不要錢,只要立足於土地。

兩天的說明會,居民霸佔主席台主導局勢,要求開發單位一問一答回覆居民的疑問。她們發現,原來不只是土地、房子被徵收後無屋可居、無田可犛,甚至還要喪失農保資格,連最基本的社會福利都被剝奪。這是受害者的真實面貌。

灣寶居民不砸雞蛋、不推擠。她們傲聲說:「對待苗栗縣政府這種爛咖,丟什麼雞蛋?浪費!只配丟屎!」她們敲起龍雲宮的銅鑼,不僅要把抗議心聲傳給薛府王爺,更要苗栗縣政府聽清楚:灣寶居民不會退縮!

(圖片來源:苦勞好朋友)

(圖片來源:苦勞好朋友)

「問我們為什麼這麼拚?很簡單,只是覺得以前我們真的對土地太壞。」累紅著眼的洪箱對我一笑,透露自己回鄉開始耕種時,還使用慣行農法,每回噴灑農藥都得戴口罩甚至防毒面具。開始種植有機地瓜,是受到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協助。直到接觸有機耕作,洪箱才知道:「土地給予人類經濟與營養來源,但人類卻不斷『放毒殺土地』,實在不該。」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強調,生產者供應的食物必須通過硝酸鹽檢驗,但洪箱過去慣於施肥,經常無法通過標準。她透露,在停止實施用藥後,蟲害變得愈來愈嚴重。有次種香瓜,收成一次後就開始爆發白粉病,導致收成很差。「大家都笑我,灑農藥都沒得吃了,還去種有機?」

但洪箱說,灑農藥的成本並不低,資材行經常向農民推銷不必要的農藥,或以「保養」之名推銷各種產品。六、七種化學藥劑混在一起後,到底會產生什麼化學作用,農民其實都不知道。

了解土地無私與真誠的回饋,是在親自嘗過有機耕種與慣行農法育出的地瓜之後。洪箱說,在未以有機農法耕作時,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成員一次吃了她的地瓜後說:「完全不甜。」當時她心想:「不甜?我在我媽肚子裡就做田了,哪可能不甜!」但種出有機地瓜、親自品嘗比較才知道,原來以前施化肥的地瓜過酸,只有看起來漂亮,口感與味道都不佳。如今,洪箱的地瓜吃起來口感已是鬆軟又甜,成為眾所皆知的搶手貨。

站在家門前,洪箱拎著塑膠袋挑選地瓜。熱情地說:「這早上才挖的,妳們帶回去吃。」儘管一再推辭,袋裡的有機地瓜只有愈堆愈多。「庄腳就是這樣,要賣的已經賣了,這些就是分送給大家一起吃的啊。」而村仔在一旁笑著說:「只要妳們回去記得吃,吃完後打通電話給洪小姐(洪箱)說:『妳種的地瓜真的很好吃耶!』她就會開心一整週啦!」

霎那間深刻感受,
人情,原來根植於土地。

(圖片來源:波哥)

(圖片來源:波哥)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Top

 



 
  自然書寫:莫怨蒼天變了心──森林土壤的哀歌(中)

涓涓訴衷情──森林土壤的保水和防洪機能

作者:邱志郁(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新中橫公路開通至今,沿線的墾殖活動,已掀起濁水溪上游林相的巨大改變。南投縣信義鄉神木村,台灣最大的樟樹神木,已岌岌可危。神木前的土地公廟慘遭土石衝擊,連神像自身都難保平

道路 嗜血的快刀手
背負滾動的急切
磨蹭更鋒利的貪婪
舔拭台灣背脊深長的傷口

孔徑的生成

土壤構造──孔隙,維繫土壤健全機能的優雅情懷,卻存在脆弱的體質。

過度踩踏之類的人為活動,會造成森林土壤喪失構造,退化成類似公園緻密、缺乏孔隙構造的土壤。

森林土壤,不僅止於提供漫步時的飄然想像,更攸關生活上切身的水源供需與國土保安。

仔細檢視森林的土壤層次結構,在地表上堆積著枯枝敗葉的腐植層,緊接著是深色、含有高量有機質的土壤表層,然後是色澤較淺、有機物含量較少的底土層,更下方則是初步風化的岩石碎屑。

森林的各個土層中,包括枯枝落葉堆積、小動物挖掘、樹根腐爛,構成大小不等、形狀互異的各種孔洞管道。加上由土壤團塊所構築的纖細孔隙,共同撐起了地面下超乎想像的空間。尤其在土壤表層,孔隙可高達整體體積的70%。這些曲折而分歧的孔徑,多少維持相通的狀態,提供了土壤中良好的通氣、透水性質,同時也具備相當程度的保水效果。森林中多層次的樹種間相互交錯的結構,則構成了自然的維護功能。多層的樹冠本身如同傘蓋,可阻擋暴雨的重力衝擊。地表堆積枯枝敗葉的腐植層,能夠進一步緩衝雨滴的撞擊力道,防止雨滴對於土壤結構所造成的破壞和侵蝕作用。

原始森林,不但在地面上具備良好的植被保護,土壤的孔隙也完整健全,不至於被迅速填補阻塞。地表的雨水,能夠順暢地往土壤內部滲透。

透過這些土壤孔隙,雨水可以由地表滲入土壤內部。蓄積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持續地挹注到地下水層,或是沿著坡面釋放到河流中,這也就造成乾旱時節,溪谷中還能保有涓涓細流。

簡單而言,健全的高山森林,可視為天然的綠色水庫。森林土壤無數遍佈的孔徑,則可視為構成了通往高山綠色水庫的密集入水口。

孔徑的破滅

雨後的公園、校園地面常有積水的現象。森林中卻幾乎看不到積水,降雨會迅速被地面吸收。

經由簡單的實驗,便足以瞭解不同性質的土壤間,雨水吸納功能的截然差距。在一平方公尺的面積內,傾倒一桶水(約四公升),森林表面只需五秒鐘即已漏乾,森林步道則須耗費九十秒的時間。其中的差異,主要是土壤中的孔隙數量、大小、形狀的差異所致。孔隙數量多、孔徑粗大、孔徑延伸長度較長、皆有助於排水。

即使在森林中,依據地面的狀態,土壤性質仍有相當大的差別。

森林步道位置孔隙稀少,森林內部的土壤則具備豐富孔隙。

再則,若以孔徑大小而論,森林步道位置的孔徑細微,僅能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的程度;森林內部則不但有粗達手指可伸入的大型孔隙,但也有如同步道位置的細微孔隙。孔隙的數量和形狀差異,就是造成步道地面堅硬,森林內部土壤鬆軟的主因。

土壤大小的孔隙,許多都是由土壤生物的活動所造成。

森林地面有大量落葉,經由馬陸、蚯蚓等動物吞食之後,由糞土形成鬆軟的土塊堆積成孔洞,或者是由土壤動物活動所挖掘的洞穴。再則,樹木腐朽的根部也可構成孔道。相對而言,步道地面則少有落葉,也欠缺生物活動,人為踐踏更破壞原有的構造,只遺留下小型的孔隙。

雨水往下的移動作用和孔徑大小有密切的關係。小型孔徑毛細管作用張力強,水分移動緩慢,甚至停滯。大型孔徑則受到較少阻礙,雨水易於往下移動。

原本深峻的溪谷已遭土石填滿,南投縣信義鄉神木村龍華國小校園,已成為部份的溪床

快刀手橫掃的國度
怪獸自由行的國度
雞糞 粉飾了 石礫地富足的假象
泥土 已走遠 從那被剝離的故鄉

防洪的機能

柔情的森林,究竟如何面對風雨的暴虐,撫慰溪流驚恐的心?

森林間的降雨,一部份被樹木的枝葉、攀附植物、地被植物所留滯。到達地面的雨水,會逐漸滲入土壤內部,除非歷經長時間的豪雨,不至於形成地表逕流。

雨水通過透水性良好的腐植層,往土壤下層移動,或者沿著坡面的方向往谷間底部方向移動。隨著孔隙大小和性質的差異,水分在土壤中的移動速度有所區別。透水性高的土壤表層,雨水流動較快;底部的層次流動較為緩慢。這些通過土壤孔隙的水流,都比沿著地表移動的逕流和緩,不至於立即進入溪流。況且土壤孔隙的水分,歷經滲入和流出的過程,也延緩了雨水到達溪流的時間。即使是短時間內的集中降雨,也能夠較為均勻而穩定地注入溪流。

森林能夠減緩豪雨往河川奔流的水量。土壤孔隙扮演著類似海綿的緩衝機能,讓森林建構了隱藏在地底的水庫。

在水源的涵養功能上,森林猶如優質的舞台,真正扮演的主角則是土壤。

存在於土壤中大大小小的孔隙空間,發揮了暫時留滯雨水的效果。

在山地降下的雨水可暫時保存在土壤中,並藉由良好的土壤結構所形成的孔徑,挹注地下水層。正因為這項保水和調節的機能,緩和了洪水期溪水暴漲、枯水期間溪水枯竭的問題。

土壤、山林整體究竟能保存多少水分?雖然依據土壤質地和化育特性而有區別,難以一概而論,根據粗略的估計,一公尺深的土壤大約可保持數十至百餘公釐的雨量,更深層土壤可吸納的雨量約為一百至數百公釐。這種吸納保存水分的能量,是依地形,地質條件,土層深度,地底岩石風化程度差異而改變。

基於這個因素,並不能單憑森林的樹種,研判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河川的流量關係。森林林相組成、土壤的化育形態、森林的坡面地形,才是真正決定遲滯洪水的因素。

森林間接提供土壤生成的環境,並且維護土壤構造。良好的土壤構造,間接地也保障了森林存續的安全。

成熟健全的森林,不僅有多樣樹種所構成多層次的樹冠,地面又堆積枯枝落葉層提供保護,且具備優質的土壤孔隙構造,保水和排水的功能健全。至於樹種多樣性偏低,地被植物和枯枝落葉層單薄的人工林,土壤的孔隙構造不健全,並無法充分發揮保水和涵養地下水的功能。

原始林和成熟的森林,排水功能良好,具備強大的防護機能足以消解豪雨的衝擊。

人工林排水功能不全,對抗豪雨的衝擊力較弱。集中的強烈降雨,便可能超越負荷而造成崩潰。

這些因素,也正是在國土保安的角度上,人工林無法取代原始林的關鍵。

瞭解森林儲水的本質,再檢視台灣的森林體質,讓人為之憂心不已。長年經濟開發至上的政策,在台灣開鑿了各式的道路。一條條的大小道路猶如利刃,一次次地切割原始林,啃噬著台灣的命脈。即使砍伐原始林後補植了人工林,卻已無法挽回森林體質改變的事實。

萬大水庫,居然是位於觀光勝地的清靜農場、霧社、廬山下方的山谷。墾殖、觀光建設的所造成的淤積,是無可迴避的必然。

水庫 積滿
山脈的血肉
森林的悲淚

(未完待續 2/3)

※圖文的部份內容摘自作者所著〈梨山哀歌〉、〈大地私語〉,原載《笠》詩刊269期(2009年)、 277期(2010年)。
※主要內容轉載自翰林自然科學天地第39期(2010年),經作者稍作修飾。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
副刊特約編輯:廖靜蕙‧網編:潘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