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10.8.26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
「水‧評‧作」:2010環境新聞編採營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立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南方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破報
苦勞網
推薦瀏覽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台灣綠黨
生態關懷者協會
崔媽媽基金會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環境信託網站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新世代青年團
  專家會議無結論 白海豚命懸一線


中華白海豚;圖片來源:munch

國光石化環評白海豚專家會議25日續審,國光石化報告書對白海豚棲地熱點、活動範圍、族群分布,堅持白海豚要學會轉彎等,仍無法與環團取得共識。經過4個多小時交戰,主席蔣本基未對會議下結論,後續交由環保署處理。

研究團隊指出中華白海豚台灣族群的滅絕風險,未來200年內完全滅絕的機率為12-36%;當因人為介入導致總數量小於25頭,滅絕機率95%;族群被分隔時,若無適當之保育作為,則可能在13-55年內達到滅絕。精采內文

【相關連結】
【特稿】國光石化勢必影響漁業資源 學者籲請政府保育
國光石化開發 中華白海豚生死一線間
現在就保育白海豚 學者:應啟動禁漏原則!
【搶救白海豚】吳晟:只能為你寫一首詩
 

書齋:《綠領經濟》未來就是現在:糧食篇

作者:范‧瓊斯(Van Jones) (前白宮綠領政策特別顧問)

乍看之下,供養人體的糧食系統跟汽車燃料、房屋冷暖氣和照明比起來,似乎跟氣候變遷比較沒關連。但若考慮一項隨機又詭異的因素,開車回家跟整個糧食系統之間的相互關係:1990年代美國人平均增加了10磅的體重,使得航空業每年額外消耗了3億5000萬加侖的燃油。雖然這是你能找到的籠統相關性之一,但我們的糧食系統確實是寶貴資源的主要消耗者,從生產過程到運送全球之間,踩下了碩大無比的碳足跡。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姿穎
氣候行動營人員在RBS位於蘇格蘭的總部紮營,圖片來自:Climate Camp。

環境污染事件頻傳,六輕大火,戴奧辛濃度,逾日建議值10多倍,日本周界空氣戴奧辛建議值為0.6pg,雲林縣環保局在7月25日大火發生後隔天,於六輕廠區東北邊魚塭區監測點測得平均監測值為7.68pg,之後的監測則在標準值內。而25日在中科三期七星基地第八次環評專案小組初審中,並未納入后里既存風險,就通過了中科三期環評初審,主席表示,后里背景風險高不是中科的錯,而后里農民問,環評審查可以不理會后里人既有的汙染,這是你們環評委員摸著良心說出來的話嗎?面對自然生態受到破壞,當孩子問起時父母應該給孩子怎麼樣的回答?自然生態元素: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孩子對自然都有一份好奇心,若是藉由媒體可能會被扭曲、失真,這時需要父母與孩子共同探索,養成對自然生態的尊重與同理心,而不至於迷失在媒體。

英國環境行動人士抗議化石燃料與投資者的行動,在23日發起大規模的串聯。在愛丁堡抗議行動遍地開花,反對化石燃料戕害地球。而來自全美各地的16名社會科學家聯名抨擊,美國核廢料小組忽視民眾的恐懼感,對於核廢料,歐巴馬政府付出太多的努力在處理技術的問題上面,以至於無法回應公眾對於儲存與處置工作的擔憂。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我們不是別人,我們是一家人!

作者:王元才

最近看到環境跟經濟衝突的新聞不斷,沒有人不會難過的,可是同在一片土地上的我們,難道就只能做個旁觀者嗎? 或是我們的政府站在財團這邊,玩弄法律條文,為財團護航?

事實上,我們同為幫兇,原因何在?

這些黑心廠商所生產的產品,充斥在我們的生活週遭,最鮮明的例子是聚氯乙烯(PVC),環保團體不只一次諫言──對此一產品提出替代計畫,原因在於此類產品的誕生、回收再生都會產生難以處理的污染,而耐用、成本低卻是其最大的優點。類似的製程也出現在台灣的許多生活產品中,包括面板、甚至於半導體。而我們對這樣的訊息了解有限,不去促使廠商重視環境責任,反正商品好用、炫麗、便宜就好。然後不加思索的跟著團或政府高喊「環境保護不能放棄經濟發展」,這難道不是幫兇嗎?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831聲援樂生院,讓院民安養天年

發起單位:青年樂生聯盟

近日,樂生院裂縫情形加劇,已由「非續住區」擴及到「續住區」,8月9日人權會後才四日,短短時間內,反省室、怡園出現寬達0.5公分,長達數十公尺連貫的裂縫,道道平行捷運工程線,同樣面臨崩山危機!而捷運局在公視新聞議題中心的報導中已坦言此現象已超乎他們當初預期!捷運局也驚覺事態嚴重,已暫停捷運新莊機廠工程。

因此,8.31(二)早上9:00讓我們在市政府前要求:
 1.郝龍斌市長公開承認捷運機廠選址錯誤、施工方法錯誤造成山坡滑動,並向社會大眾公開道歉。
2.捷運新莊線分段通車。
3.進行樂生院區地質調查與鑽探,確認工程安全無虞前,不得復工。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陳建志‧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
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潘佳修、詹嘉紋、蔡錫昌、鄭香君、葉人豪、藍郁華、陳姿穎‧網編:陳姿穎